AI算力建设
搜索文档
电子行业跟踪报告:SW电子基金重仓比例创新高,存储关注度提升
万联证券· 2025-11-17 18:38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投资评级为“强于大市” [5] 行业核心观点 - SW电子行业2025年第三季度基金重仓比例创新高,超配比例环比上升 [1][12] - 行业适配比例为12.42%,环比下降0.14个百分点,同比上升3.47个百分点,仍处于历史较高水平 [1][12] - 行业基金重仓比例为22.14%,环比上升4.91个百分点,同比上升8.15个百分点 [1][12] - 行业基金重仓超配比例为9.71%,环比上升1.44个百分点,同比上升3.65个百分点,为近五年第三季度最高水平 [1][12][14] 基金重仓股分析 - 按持股总市值排序,2025年第三季度前十大重仓股为:寒武纪(持股总市值712.98亿元)、中芯国际(551.35亿元)、海光信息(523.51亿元)、澜起科技(451.86亿元)、立讯精密(435.63亿元)、工业富联(425.78亿元)、中微公司(366.68亿元)、胜宏科技(275.06亿元)、北方华创(269.11亿元)、兆易创新(257.21亿元)[17][18] - 前十大重仓股中半导体标的占七成,所有个股在第三季度均实现上涨,其中工业富联、寒武纪、胜宏科技涨幅领先,分别为218.27%、120.28%、112.46% [17][18] - 按持股基金数量排序,前十大重仓股与按市值排序名单重合,立讯精密最受关注(931只基金持有)[18] - 中芯国际、寒武纪、海光信息、北方华创、中微公司、澜起科技和立讯精密连续五个季度位列前十大重仓股,兆易创新连续四个季度位列,工业富联为本季度新晋 [20][21] 基金配置方向与趋势 - 基金机构重点关注AI算力、半导体自主可控及存储方向 [2][22] - AI算力建设方面,加仓标的包括AI服务器龙头工业富联、国产AI芯片龙头寒武纪和海光信息、内存接口芯片龙头澜起科技、PCB龙头沪电股份和深南电路 [2][22][23] - 半导体自主可控方面,加仓标的包括晶圆代工龙头中芯国际、半导体设备龙头中微公司 [2][22][23] - 存储行业关注度提升,存储芯片龙头兆易创新获机构连续四个季度加仓,澜起科技获连续三个季度加仓 [2][22][26] - 基金在第三季度减配模拟芯片(如圣邦股份、纳芯微)和面板(如京东方A、TCL科技)等行业 [27][28] 子板块配置情况 - 以全部A股为分母计算,仅半导体行业处于超配状态,超配比例为6.26%,环比下滑1.60个百分点 [31] - 光学光电子板块低配比例为0.39%,环比收窄0.09个百分点,其余电子子板块均为低配 [31] - 以SW电子行业为分母计算,半导体子板块超配比例达24.30%,环比回升0.64个百分点 [33] - 光学光电子低配比例由第二季度的8.62%收窄至4.60% [33] 基金配置集中度 - 2025年第三季度基金重仓前5、10、20大重仓股的市值占比分别为36.36%、58.02%和74.73% [35] - 前五大重仓股集中度环比下降0.36个百分点,且自2025年第一季度以来连续环比下滑,显示基金配置呈现多元化趋势 [35] 投资建议 - 建议关注AI算力建设方向,AI浪潮推进至大推理时代,算力建设推动AI服务器、PCB等产业链公司业绩转好,同时国内互联网厂商资本开支加速,国产算力需求旺盛 [3][37][40] - 建议关注半导体自主可控方向,在科技摩擦加剧背景下,国内半导体厂商有望加快攻克“卡脖子”技术,推动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国产替代需求有望提升 [3][37][40] - 建议关注存储景气周期,AI需求拉动下存储行业供需缺口扩大,产品价格持续上涨 [3][40]
芯联集成发布全新碳化硅G2.0技术平台
证券日报网· 2025-11-16 19:44
技术平台发布 - 芯联集成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于11月16日正式发布全新碳化硅G2 0技术平台 [1] - 该平台采用8英寸更先进制造技术,已达到全球领先水平 [1] 技术平台特性 - 技术平台通过器件结构与工艺制程双重优化,实现高效率、高功率密度、高可靠核心目标 [1] - 平台全面覆盖电驱与电源两大核心应用场景 [1] 电驱应用领域 - 碳化硅G2 0电驱版凭借更低导通损耗与优异开关软度,功率密度提升20% [1] - 该技术可显著增强新能源汽车主驱系统动力输出与能效表现,为整车续航提升提供关键支撑 [1] 电源应用领域 - 碳化硅G2 0电源版优化寄生电容设计并通过封装优化强化散热,开关损耗降低高达30% [1] - 技术兼具强化的动态可靠性设计,实现电源转换效率与系统功率密度大幅提升 [1] - 技术完美适配SST、HVDC等AI数据中心电源及车载OBC电源需求 [1] 市场机遇与竞争优势 - 该平台将助力客户把握新能源电气化与AI算力建设双重机遇 [2] - 平台有助于客户构建领先的差异化竞争优势 [2]
汇绿生态(001267):2025 年三季报点评:费用管控良好,产能扩张可期
海通国际证券· 2025-11-13 17:18
投资评级与核心观点 - 报告给予汇绿生态“优于大市”的投资评级 [5] - 基于2026年100倍市盈率,设定目标价为26.00元 [5] - 核心观点认为公司费用管控良好,产能扩张可期,看好其长期成长空间 [1][5] 2025年三季度业绩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0.81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06.15% [5] - 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0.52亿元,同比增长96.96% [5] - 第三季度单季营收3.85亿元,同比增长356.13%,环比微降0.41% [5] - 第三季度单季归母净利润0.14亿元,同比增长6.80%,环比下降19.66% [5] - 营收与净利润的同比大幅增长主要源于收购武汉钧恒股权并完成并表 [5] 财务预测与估值 - 预测2025年营业总收入为15.00亿元,同比增长155.5% [4] - 预测2025年归母净利润为0.92亿元,同比增长41.5% [4] - 预测2026年归母净利润为1.96亿元,同比增长112.2% [4] - 预测2025年、2026年、2027年每股收益分别为0.12元、0.25元、0.29元 [4][5] - 预测净资产收益率将从2024年的4.2%提升至2026年的11.6%和2027年的12.7% [4] - 当前市盈率较高,但预计将随业绩增长而显著下降,2026年预测市盈率为76.01倍 [4] 费用管控与运营效率 - 2025年前三季度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分别为1.29%、5.30%、2.81%、1.88% [5] - 管理费用率同比下降7.62个百分点,显示费用控制取得成效 [5] - 预计随着高端光模块需求释放和生产规模效应显现,公司费率控制将持续优化 [5] 产能扩张与战略布局 - 公司通过子公司以2400万马币(约合人民币4099.59万元)在马来西亚槟城州购买工业地产,面积7844.3平方米,用于光模块项目建设 [5] - 此次土地购买有望进一步推进公司未来海外产能的建设 [5] - 公司原以园林工程为主业,2024年通过并购控股光模块企业武汉钧恒科技,切入AI算力相关的高端光通信领域 [10] - 武汉钧恒被评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其高速率光模块获国内外高端客户认可 [10] 行业前景与催化剂 - AI算力建设持续加码,高端光模块需求维持上升趋势 [5] - 行业催化剂包括行业需求迭代升级以及光通信产品的技术突破 [5]
中际旭创(300308):2025 年三季报点评:收入环比稳健增长,盈利能力加速释放
海通国际证券· 2025-11-13 15:39
投资评级与目标价 - 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5] - 基于2026年30倍市盈率,目标价为504.00元 [5]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250.05亿元,归母净利润71.32亿元 [5] - 2025年第三季度单季营收102.16亿元,归母净利润31.37亿元 [5] - 预计2025年营业总收入将达386.93亿元,同比增长62.2%;归母净利润将达111.99亿元,同比增长116.6% [4] - 预计2026年营业总收入将达591.71亿元,同比增长52.9%;归母净利润将达186.70亿元,同比增长66.7% [4] 盈利能力分析 - 2025年前三季度毛利率为40.74%,同比提升7.42个百分点;净利率为30.27%,同比提升7.91个百分点 [5] - 2025年第三季度单季毛利率为42.79%,同比提升9.16个百分点,环比提升1.30个百分点;净利率为32.57%,同比提升10.09个百分点,环比提升1.12个百分点 [5] - 预计2025年销售毛利率将提升至41.0%,2026年进一步提升至44.9% [6] 费用控制与运营效率 - 2025年前三季度销售费用率为0.64%,同比下降0.14个百分点;管理费用率为2.02%,同比下降0.70个百分点;研发费用率为3.78%,同比下降0.51个百分点 [5] - 预计2025年净资产收益率将提升至37.8%,2026年达到39.3% [4] 业务增长驱动因素 - 公司业务稳健增长主要得益于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和相关资本开支的增长,带动了800G等高端光模块销售的增加 [5] - 随着AI算力建设持续加码,高端光模块需求维持上升趋势 [5] 公司战略与资本运作 - 公司启动港股上市工作,拟发行H股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以推进国际化战略和全球化布局,增强境外融资能力 [5] 盈利预测与估值 - 上调2025-2026年每股收益预测至10.08元和16.80元,并新增2027年每股收益预测为21.09元 [5] - 当前股价对应2025年市盈率为46.44倍,2026年市盈率为27.86倍 [4]
化工板块大逆转!主力77亿元爆买,磷、氟、钾肥龙头领衔反攻!
新浪基金· 2025-11-05 14:21
板块及个股表现 - 磷肥及磷化工、氟化工、钾肥等板块部分个股涨幅居前,其中兴发集团大涨超5%,多氟多涨超4%,盐湖股份涨超3%,钛能化学、三美股份等跟涨超2% [1] - 化工ETF(516020)在交易时段价格波动,截至14:09报0.757元,较前下跌0.003元(跌幅0.40%),成交量为740万份 [2] - 基础化工板块单日获主力资金净流入额超77亿元,在30个中信一级行业中排名第2;近5个交易日累计净流入额高达188亿元,同样排名第2 [2] 行业资金动向 - 在主力资金净流入方面,基础化工(中信)行业近5日净流入额为188.72亿元,单日净流入额为77.14亿元,均显著高于机械、有色金属等行业 [3] - 电力设备及新能源(中信)行业近5日主力净流入额最高,为385.07亿元 [3] 行业驱动因素 - 国内政策端频繁提及对供给侧的要求(“反内卷”),海外方面因原料成本上涨及亚洲产能冲击,欧美化工企业近期出现关停、产能退出事件 [3] - 短期地缘摩擦反复增加了海外化工供应不确定性,长期看中国化工产业链凭借成本优势和技术实力,正迅速填补国际供应链空白,有望重塑全球产业格局 [3] - 中美经贸关系出现阶段性缓和,美国关税政策趋向稳定,或对化工品需求端形成普遍修复,成为行业景气度修复的新力量 [6] 细分领域前景 - 基础化工行业中电子化学品、钾肥等子板块表现强劲,半导体材料受益于需求扩张与国产替代双重驱动,光刻胶、湿电子化学品等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5] - OLED有机材料受国产面板厂商份额提升带动,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达74亿元;AI算力建设推动高频高速树脂与液冷材料需求 [5] - 轻量化材料如PEEK在人形机器人等领域应用潜力显著 [5] 估值水平 - 截至前一交易日收盘,化工ETF(516020)跟踪的细分化工指数市净率为2.22倍,位于近10年来37.5%分位点的相对低位,中长期配置性价比凸显 [4] 投资工具 - 化工ETF(516020)跟踪中证细分化工产业主题指数,近5成仓位集中于大市值龙头股(如万华化学、盐湖股份),其余5成仓位布局磷肥及磷化工、氟化工、氮肥等细分领域龙头股 [6] - 场外投资者可通过化工ETF联接基金(A类012537/C类012538)布局化工板块 [6]
华工科技(000988):盈利能力显著增强 订单高增彰显业绩放量潜力
新浪财经· 2025-11-03 18:41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0.38亿元,同比增长22.62% [1] - 2025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为13.21亿元,同比增长40.92% [1] - 2025年前三季度扣非归母净利润为11.04亿元,同比增长42.52% [1] - 2025年第三季度单季营业收入为34.09亿元,同比下降10.33% [1] - 2025年第三季度单季归母净利润达4.10亿元,同比增长31.15% [1] - 2025年第三季度单季扣非归母净利润为3.75亿元,同比增长40.12% [1]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毛利率为21.70%,同比提升0.72个百分点 [2] - 2025年第三季度毛利率达24.96%,同比显著提升7.34个百分点 [2] 运营与订单状况 - 2025年第三季度末公司合同负债较年初增长57.14%,反映下游订单需求旺盛 [1] - 2025年第三季度末预付款项较年初增长83.78%,存货增长30.26%,主要为战略性备货以保障供应链稳定和订单交付 [1] 产品与技术进展 - 公司光电器件产品结构优化,2025年上半年已有批量的800G光模块通过海外设备商与渠道商出货 [2] - 2025年10月公司800G LPO产品已在海外工厂开始交付 [2] - 公司采用自研硅光方案,有助于进一步压缩成本 [2] - 参股子公司云岭光电的硅光激光器与EML芯片市场导入顺利,公司关键光电元器件具备自供能力 [1] 战略与市场拓展 - 公司筹划发行H股股票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旨在打造多元融资渠道并加速海外市场拓展 [2] - 截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已设立12家海外子公司和10家办事处,在泰国、越南等地实现工厂本地化运营 [2] - 公司旗下的华工正源具备从硅光芯片到模块的全栈自研能力,全球化经营布局助力国内外市场发展 [3] 未来业绩展望 - 预计公司2025年营收为160.33亿元,归母净利润为18.83亿元 [3] - 预计公司2026年营收为260.18亿元,归母净利润为29.76亿元 [3] - 预计公司2027年营收为322.40亿元,归母净利润为36.19亿元 [3] - 基于2025年10月31日收盘价,对应2025年至2027年的市盈率分别为42.62倍、26.97倍和22.18倍 [3]
六氟磷酸锂年内价格翻倍,锂电猛攻!化工板块逆市大涨,化工ETF(516020)上探2.34%!
新浪基金· 2025-10-31 10:24
化工板块市场表现 - 化工ETF(516020)盘中最高涨幅达2.34%,截至发稿上涨1.82% [1] - 锂电板块强势领涨,恩捷股份涨停,新宙邦飙涨超10%,多氟多大涨超9%,天赐材料涨超7% [1] - 六氟磷酸锂价格从年内低点至今已反弹113% [2] 板块估值与配置价值 - 截至10月30日,细分化工指数市净率为2.28倍,位于近10年来38.24%分位点的相对低位 [3] 行业细分领域前景 - 电子化学品、钾肥等子板块表现强劲,半导体材料受益于需求扩张与国产替代双重驱动 [4] - OLED有机材料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达74亿元 [4] - AI算力建设推动高频高速树脂与液冷材料需求,轻量化材料如PEEK在人形机器人等领域应用潜力显著 [4] - 新材料产业迎来国产替代机遇,光刻胶、高端工程塑料等细分领域龙头企业有望受益 [4] - 2026年制冷剂配额方案调整将保障行业健康发展,看好其长景气周期 [4] - 供给侧改革有望优化结构,关注有机硅、膜材料等供给弹性较大板块 [4] 投资工具与策略 - 化工ETF(516020)跟踪中证细分化工产业主题指数,近5成仓位集中于大市值龙头股,如万华化学、盐湖股份 [4] - 其余5成仓位布局磷肥及磷化工、氟化工、氮肥等细分领域龙头股 [4][5]
汇聚科技(01729.HK):大芯数、高密度趋势持续演进 产能释放、自动化助力成长
格隆汇· 2025-10-29 12:15
AI算力驱动光纤连接市场需求 - AI算力建设爆发推动光纤连接市场需求高速增长 密集连接技术持续迭代升级 [1] - MPO光纤跳线产品可配备8芯至32芯等规格 单根最高已超1000芯 [1] - 公司配合客户制造面向高端特殊领域的光纤镀膜产品 [1] - 产品由LC/MPO向SN/SN-MT演进 密度和性能显著改善 公司已有相关产品储备 预计未来有望驱动板块ASP及毛利率提升 [1] 全球化产能布局与制造优势 - 公司产能弹性储备可观 在长三角 珠三角 江西及越南 墨西哥均有生产基地 [2] - 收购Leoni Kable为公司带来欧洲 亚太及美洲等26个国家的全球产能布局 [2] - 惠州工厂围绕大客户持续扩建产线 可通过双班制灵活扩产 [2] - 海外通过在墨西哥 欧洲等地扩产增强全球化供应能力 [2] - MPO制造技术领先 在前工序处理 排纤 固化 研磨等多核心工序生产精度及良率较高 [2] - 公司大力投入自动化 受益于立讯机器人团队支持 已自主研发光纤自动穿分线器等自动化设备 [2] 收购整合与服务器业务发展 - 联营公司新加坡汇聚于2025年7月成功收购莱尼电缆解决方案业务 25年上半年莱尼总体实现扭亏为盈 [3] - 25年下半年莱尼盈利能力好于预期 通过降低财务费用率和提升运营效率 预计2026至2027年莱尼电缆事业部净利率将明显改善 [3] - 公司于2025年8月签订德晋昌收购协议 目标公司主要从事铜线产品制造及销售 预计将于2025年底完成收购 [3] - 伴随AI服务器行业高景气 预计公司服务器业务将保持高速发展趋势 [3] 业务定位与财务预测 - 公司是立讯体系的重要组成 数通业务卡位MPO光通信 AI服务器等赛道 [4] - 汽车业务受益于莱尼电缆业务收购 有望快速跃升至全球头部汽车线缆供应商 [4] - 医疗设备业务积极布局前沿赛道 [4] - 预计公司2025年总营收为102亿港元 净利润7.1亿港元 对应PE为43.3倍 [4] - 预计2026年总营收为129亿港元 净利润12.1亿港元 对应PE为25.6倍 [4] - 预计2027年总营收为166亿港元 净利润17.0亿港元 对应PE为18.2倍 [4]
【招商电子】汇聚科技(1729.HK)投资者日跟踪:大芯数、高密度趋势持续演进,产能释放、自动化助力成长
招商电子· 2025-10-27 16:21
AI算力驱动光纤连接需求 - AI算力建设爆发推动光纤连接市场需求高速增长,MPO光纤跳线可配备8/12/16/24/32等芯数,单根最高已超1000芯 [3] - 产品技术由LC/MPO向SN/SN-MT演进,产品密度和性能显著改善,公司已有相关产品储备,预计未来有望驱动板块ASP及毛利率提升 [3] - 公司积极配合客户研发面向高端特殊领域的光纤镀膜产品 [3] 全球化产能布局与制造优势 - 公司产能布局覆盖国内长三角、珠三角、江西及海外越南、墨西哥,并通过收购Leoni Kable获得欧洲、亚太及美洲等26个国家的全球产能 [4] - 惠州工厂围绕大客户持续扩建产线,并可通过双班制灵活扩产,海外在墨西哥、欧洲等地扩产以增强全球化供应能力 [4] - MPO制造技术领先,在前工序处理、排纤、固化、研磨等核心工序生产精度及良率较高,并获得立讯机器人团队支持赋能自动化设备研发 [4] 收购整合与服务器业务增长 - 公司联营公司新加坡汇聚于2025年7月成功收购莱尼电缆解决方案业务,25H1莱尼总体实现扭亏为盈,H2盈利能力好于预期,预计26-27年莱尼电缆事业部净利率将明显改善 [5] - 公司于2025年8月签订收购德晋昌协议,目标公司主要从事铜线产品制造及销售,预计25年底完成收购,有望从保障供应安全、强化上下游垂直整合等方面赋能 [5] - 伴随AI服务器行业高景气,公司服务器业务预计将保持高速发展趋势 [5] 公司战略定位与财务展望 - 公司是立讯体系的重要组成,数通业务绝佳卡位MPO光通信、AI服务器等赛道,汽车业务受益于莱尼收购有望快速跃升至全球头部汽车线缆供应商,医疗设备业务长坡厚雪 [6] - 考虑到数据中心及服务器市场需求高景气、莱尼盈利能力好于预期,预计公司2025/26/27年总营收和净利润将实现增长 [6]
东田微(301183):产能扩张积极,光学卡位精准
国盛证券· 2025-10-24 22:17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3][5] 核心观点 - 报告公司2025年前三季度业绩表现强劲,营业收入达6.4亿元,同比增长53.9%,归母净利润为0.8亿元,同比增长99.2% [1] - 第三季度单季业绩加速增长,营业收入2.6亿元,同比增长74.5%,归母净利润2934.6万元,同比增长86.5% [1] - 公司正处于产能扩张阶段,预付款项比2025年初增长111.2%,存货同比增长18.2%,显示在手订单充足,为后续业绩增长提供支撑 [1] - 公司成功从消费电子光学滤光片切入光通信领域,产品矩阵布局完成,光隔离器已批量出货,WDM滤光片和z-block组件开始少量出货,开辟第二成长曲线 [2] - 光通信器件存在供给缺口且头部厂商稀缺,公司产能准备充分,有望持续受益于AI算力建设带来的高速光模块需求爆发 [2] - 基于公司在光通信领域的精准卡位和产能扩张,预计2025/2026/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2.5/3.8亿元,对应PE分别为63/33/22倍 [3] 财务表现与预测 - 2025年第三季度单季毛利率为24.5%,环比下降3.4个百分点,主要因新设备采购和产能爬坡的短期拖累,不影响长期盈利能力 [1] - 财务预测显示营收增长强劲,预计2025/2026/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9.83亿元、14.61亿元、19.48亿元,增长率分别为64.6%、48.7%、33.3% [4][9] - 盈利能力显著改善,预计毛利率将从2024年的24.1%提升至2027年的32.2%,净利率从2024年的9.3%提升至2027年的19.3% [9] - 净资产收益率(ROE)预计持续提升,从2024年的6.5%升至2027年的24.1% [4][9] - 估值方面,当前股价对应2025/2026/2027年PE分别为62.9倍、32.8倍、21.5倍,P/B分别为8.2倍、6.7倍、5.2倍 [4][9] 业务与战略分析 - 公司凭借在消费电子领域积累的深厚镀膜工艺经验,通过技术迁移快速切入光通信产业链上游,布局核心稀缺元器件 [2] - 产品线从单线扩展到多品类,具备提供“一站式”光通信解决方案的潜力,未来发展路径清晰 [2] - 积极的产能扩张为短期业绩波动原因,但为长期业绩释放奠定了坚实基础 [1][2] - 公司未来有望进一步受益于光引擎、OCS等光学新品的产业增长空间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