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投资

搜索文档
【私募调研记录】景林资产调研中国瑞林
证券之星· 2025-07-14 08:08
公司调研信息 - 知名私募景林资产近期对中国瑞林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了特定对象调研 [1] - 中国瑞林主营业务涵盖有色金属全产业链技术解决方案及服务,拥有露天与深井开采、选矿与浸出等核心技术 [1] - 2024年公司境外业务收入占比41.02%,境内业务收入占比58.98%,境外业务收入逐年增长 [1] - 代表性境外项目包括尼日利亚阿布贾大供水项目、塞尔维亚波尔铜业冶炼厂扩建项目、津巴布韦卡马蒂维锂矿项目 [1] - 募投项目有序推进,建成后将提升公司研发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1] 机构背景 - 上海景林资产管理公司是一家以投资境内外上市公司股票为主的私募基金管理公司,持有香港9号牌照 [2] - 公司从2006年开始管理A股信托投资计划,如景林稳健、景林丰收等,国内机构客户包括多家银行和知名企业 [2] - 投资理念基于价值投资,采用PE股权基金研究方法,注重行业结构、产业价值链地位及管理层能力 [2] - 二级市场团队拥有超过50人的专业队伍,成员多具有国内外名校背景及金融/监管机构工作经验 [2] - 海外关联公司管理的"金色中国基金"12年期间累积收益率1408.35%,年化收益率25.18% [2] - 国内关联公司景林资本专注于PE投资,管理3只人民币PE基金和2只美元PE基金,已投资60多家企业 [2]
证监会终于出手了!7月14日,今日市场哪些动向引发关注?
搜狐财经· 2025-07-14 07:18
港股通程序化交易监管 - 证监会将对港股通程序化交易实施监管,要求交易方进行报告,新规给予充足调整时间[1] - 新规限制高频交易速度,每秒交易不超过300笔,提高交易成本并堵塞漏洞[1] - 7月7日新规实施首日市场成交额减少2000亿,市场猜测量化交易活动收缩[1] 险资长周期考核机制影响 - 险资长周期考核机制落地,预计为A股带来万亿元级增量资金[3] - 考核机制调整将重构市场底层逻辑,险资更关注ROE、股息率、自由现金流等指标[3] - 险资可能强化对银行、公用事业板块及科技成长龙头(如半导体、新能源)的战略配置[3] A股市场走势分析 - 沪指近期突破3500点,银行板块拉动指数大阳线,可能引发观望资金入场[5] - 空头策略在3500点可能失效,历史经验显示突破后市场情绪转向乐观[5] - 上周大盘创年内新高,距去年高点3674点及2021年高点3731点不足200点[7] 银行板块对指数贡献 - 银行板块成为指数主要驱动力,四大行连创历史新高[7] - 工行去年涨幅56%,今年再涨18%,单家贡献指数数百点涨幅[7] - 银行板块拉动效应呈几何级放大,上证综指表现与银行股高度关联[7]
牛市旗手发力,7月14号,今日凌晨的三大重要消息冲击市场!
搜狐财经· 2025-07-14 07:17
养老金调整 - 基本养老金连续21年上调 2025年涨幅为2% 低于2023年的3 8%和2024年的3% [1] - 养老金上调有助于为A股市场提供长线资金支持 [1] 上证指数走势 - 上证指数本周上涨1 09% 站上3500点 深证成指上涨1 78% [3] - 指数短期强弱分水岭为3490点 若守住则维持强势震荡 跌破则看3462点支撑 [1] - 预计下周可能出现"先扬后抑"走势 周二或现阶段小顶 [3] 银行板块影响 - 银行板块周五下跌1 41% 拖累大盘冲高回落 [5] - 银行资金离场导致大盘回吐涨幅 但未改变整体上涨趋势 [5] - 创业板在银行下跌时仍收涨0 8% 显示市场分化 [5] 市场技术分析 - 上证指数连续3日冲高回落 日线呈现"倒锤子"形态 [7] - 指数日内高点达3555点 打开上行空间 [7] - 市场呈现高低切换特征 小盘股表现偏弱 成交量维持高位 [7] - 预计指数将围绕3520点震荡整理 [7]
银行股起舞:是谁导演这场戏
中国证券报· 2025-07-14 04:52
银行股市场表现 - 中证银行指数近一年涨幅超过35%,超越同期纳斯达克指数表现 [1] - 申万银行指数2025年以来涨幅达18.38%,在31个一级行业中居首,对沪深300指数超额收益逾14个百分点 [1] - 剔除银行板块贡献后,上证指数实际点位将从3500点回落至3356点 [1] - 青岛银行今年以来涨幅超过38%,领跑A股银行板块,浦发银行、兴业银行等多只银行股涨幅超30% [2] - 工商银行股价连续创历史新高,有投资者清仓亏损42%的新能源基金后全仓工商银行,两个月收益达19.7% [2][3] 投资者行为与情绪 - 私募机构从坚守TMT板块转向追涨银行股,有产品今年以来回报率落后业绩基准超5个百分点 [3] - 上海某价值风格私募将银行股配置比例直接翻倍,称"这不是投资,是求生" [3] - 某私募自2024年下半年起以"分红再投资"策略定投四大行,代表产品累计回报率超过40%,银行股贡献超三分之一收益 [3] - 散户投资者出现"打不赢就加入"心态,在股吧热议"银伟达"等银行股投资逻辑 [2] 基本面驱动因素 - 当前约半数上市银行股息率超过3%,显著高于1年期定存利率和10年期国债收益率 [4] - 预计下半年LPR可能再降10至20个基点,存款准备金率或下调25至50个基点,10年期国债收益率可能跌破1.50% [4] - 地产与城投债务风险通过专项债置换逐步化解,国有大行不良贷款率预计已触及本轮经济周期底部水平 [4] - 监管政策引导上市公司强化股东回报,增强了市场资金对银行股的偏爱 [4] 资金面推动力量 -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险资对银行股持股数量超过278亿股,持股市值超2600亿元,在各行业中居首 [5] - 2024年全年与沪深300指数相关的基金净流入超5000亿元,银行板块在其中占据约15.7%权重 [5] - 2025年一季度被动基金规模历史性超越主动基金,持续扩容为银行股带来活水 [5] -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主动权益基金持仓银行股占比3.75%,仍有加仓空间 [6] 市场结构与历史对比 - 当前银行股持仓结构呈现长期资金与机构共同主导的非典型抱团,险资FVOCI账户筹码锁定效应如同"混凝土基座" [6] - 银行板块市净率仍徘徊在一倍以下,多数银行股市盈率不足10倍 [7] - 险资通过FVOCI账户持有银行股的平均周期或超过5年,而前一轮抱团白酒股的机构持仓周期约为11个月 [7] - 有私募认为后续银行股"只输时间不会输钱",但短期龙头股股价波动难料 [8]
中国锂电亿万富豪排行榜(2025)|独家
24潮· 2025-07-14 04:49
中国锂电产业格局 - 中国锂电产业在过去20多年实现从技术依赖到全球主导的跨越 锂电池出货量占全球73.7% 储能电池占比达87% 正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等核心材料全球市占率均超80% [2] - 行业经历周期性调整 中国锂电上市公司总市值较2021年12月峰值5.8万亿元下降2.91万亿元 降幅53.31% 远超同期上证指数5.99%跌幅 [2] - 当前行业仍孕育131位亿万富豪 总财富超7000亿元 人均53.56亿元 其中12人财富超百亿 前十名财富合计4531.96亿元占整体64.59% [3] 产业链领军企业 - 中伟股份董事长邓伟明持股市值171.68亿元位列第四 天齐锂业蒋卫平夫妇持156.16亿元 赣锋锂业李良彬家族持139.24亿元 [8][9] - 材料领域头部企业包括天赐材料(徐金富持128.62亿元) 恩捷股份(李晓明家族持115.13亿元) 科达利(励建炬兄弟持110.53亿元) [11][14][15] - 设备制造商先导智能王燕清持108.98亿元 欣旺达王明旺兄弟持95.8亿元 国轩高科李填父子持股市值未披露但进入榜单 [15] 细分领域代表 - 隔膜龙头星源材质陈秀峰夫妇持20.46亿元 电解液企业新宙邦覃九三夫妇持37.68亿元 正极材料商德方纳米孔令浦持11.56亿元 [40][45][52] - 锂矿企业融捷股份吕向阳持20亿元 多氟多李世江家族持20.17亿元 永兴材料高兴江持62.53亿元 [41][42][16] - 新兴势力如华宝新能孙中伟夫妇持58.89亿元 鹏辉能源夏信德持34.68亿元 体现储能领域成长性 [16][26] 技术驱动型公司 - 核心技术人员持股突出案例:珠海冠宇徐延铭持25.96亿元 利元亨周俊雄家族持25.4亿元 联赢激光韩金龙持5.93亿元 [34][35][60] - 研发导向企业如壹石通蒋学鑫夫妇持9.8亿元 芳源股份罗爱平持5.44亿元 显示技术壁垒创造价值 [53][66] - 设备细分龙头曼恩斯特彭建林夫妇持36.87亿元 反映高端装备制造领域资本认可度 [25]
前海开源基金王霞——投资如长跑 需摒弃赚快钱理念
证券时报· 2025-07-14 01:41
投资理念与策略 - 投资如长跑需耐住性子摒弃赚快钱理念坚守理性价值导向将风险控制置于首位 [1] - 低估值策略结合基本面分析有助于控制投资风险并实现长期复利价值 [1] - 投资不应只盯短期暴利需警惕潜在亏损风险强调在高估值阶段及时兑现收益 [2] - 以基本面为核心的价值投资体系强调主动止盈避免盲目追逐短期市场热点 [2] - 投资本质是与人性博弈需克服贪婪心理长期复利效应价值远超多数投资者认知 [2] 行业研究与选股逻辑 - 持仓组合以周期性行业为核心研究视野覆盖白酒医药科技新能源等多赛道 [3] - 投资需开放心态不拘泥于低估值标签更关注产业趋势信号和宏观经济驱动 [3] - 科技股投资需聚焦确定性追踪强调技术壁垒可持续盈利模式和充沛现金流 [3] - 新经济领域逐步成熟稳定科技股也可按低估值策略实现重仓覆盖 [3] 港股市场分析与配置 - 2021至2024年9月港股持续下行成为全球估值洼地当前估值仍处历史低位 [5] - 近9个月港股涨幅显著强于A股AH溢价率收窄但非衡量港股性价比核心指标 [5] - 港股走势三大驱动因素包括国内经济复苏美联储政策及全球流动性变化 [5] - 中长期看好低估值大金融与产业趋势向上的科技板块中短期聚焦稳定类红利资产 [5] 下半年策略展望 - 基于风险控制原则下半年采取审慎策略挖掘估值合理产业趋势明确的机会 [4] - 2025年上半年港股显著回暖但需密切关注市场动态与风险信号 [4] - 半年报披露窗口临近市场对盈利改善关注度升温短期波动或放大 [5]
普通人变富最靠谱的方式:模仿巴菲特
搜狐财经· 2025-07-13 22:22
投资哲学与人生选择 - 致富的核心在于日常选择而非股市技巧,包括交友、工作态度和生活姿态 [1] - 选择热爱的工作比单纯追求薪资更重要,热爱能带来长期职业成长和财富积累 [4][6] - 收入增长与工作专注度呈正相关,热爱工作会自然导向财富积累 [5][6] 职业态度与人格类型 - 职场人群可分为不燃型、可燃型和自燃型,自燃型人格最具职业发展潜力 [3][4] - 巴菲特作为自燃型人格代表,94岁仍保持工作热情,认为工作是生命投资而非时间出租 [4] - 主动拓展能力边界、跨部门协作等行为是职业快速成长的典型特征 [3][4] 社交圈层与人际影响 - 个人财富和智慧受最常接触的5人平均值影响(密友五次元理论) [9] - 巴菲特通过主动结交格雷厄姆和芒格等关键人物奠定事业基础 [9][10][11] - 罗振宇通过持续接触行业牛人并转化知识,构建商业生态 [12][13] 财富积累方法论 - 滚雪球理论:复利效应下,当前小额积累可形成未来巨大财富 [16][18] - 强制储蓄、避免超前消费和持续再投资是巴菲特的核心财务策略 [19][20] - 多数人难以复制巴菲特策略因其缺乏长期主义,追求短期收益 [20][21] 个人品牌与商业信誉 - 个人品牌("名字")是最重要资产,正直、慷慨等品质决定长期价值 [29][30][31] - 伯克希尔的竞争优势部分源于数十年积累的市场信任和品牌声誉 [33][34] - 商业成功最终取决于人品而非算计能力,品格缺失将导致系统性风险 [35][36] 普通人财富路径 - 深耕专业领域、优化社交圈层和维护人品是无需复杂技巧的致富路径 [40] - 财富积累需时间发酵,正确方法结合长期坚持必然导向结果 [39][40]
每经热评︱险资长期考核指标落地 “长钱长投”培育更多耐心资本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13 20:57
政策调整内容 - 财政部调整国有商业保险公司绩效评价指标 将净资产收益率考核由"当年度指标+3年周期指标"调整为"当年度指标+3年周期指标+5年周期指标" 权重分别为30% 50%和20% [1] - 资本保值增值率指标从"当年度指标"调整为"当年度指标+3年周期指标+5年周期指标" 权重同样为30% 50%和20% [1] - 新考核要求自2025年度实施 届时3年和5年长期指标权重合计达70% 一年期短期指标仅占30% [1] 考核机制影响 - 投资考量将以3年作为最小周期 因3年周期指标权重最高达50% 且能为5年考核奠定基础 [2] - 年末抱团高位股 扎堆热门赛道等短期行为有望减少 [2] - 被考核对象有动力降低收益波动率 将长期目标分解到每年 避免最后一年"冲刺"模式 [2] - 采用复利机制设计 例如5年每年10%收益最终考核收益率为10% 而前4年零收益最后一年61%收益仅获2%考核收益率 [2] 保险资金运用前景 - 保险资金入市障碍正被破除 包括资金运用范围 权益投资比例 资本占用等限制 [3] - 保险公司需从权益市场寻找优质长期资产 因传统债券 存款等大类资产收益率处于低位 [3] - 保险资金作为长期资本可提升资本市场稳定性 促进健康发展 [3] - 2023年10月调整后 2024年上半年险资已39次举牌A股和港股 形成"小高潮" [3]
普通人变富最靠谱的方式:模仿巴菲特
洞见· 2025-07-13 19:00
投资哲学 - 致富最靠谱的方式在于日常选择而非股市操作,关键选择包括交友、职业和生活态度[4][5] - 普通人通过复制朴素生活哲学(如长期专注、热爱工作)可实现渐进式财富积累[6][24][27] - 财富增长与投入专注度高度相关,从事热爱的工作会加速收入曲线上升[26][27] 职业观 - 自燃型人格(自主驱动、主动拓展)在职场中晋升最快,代表人物巴菲特将工作视为生命投资而非时间出租[12][14][15][21] - 建议选择热爱的工作而非仅关注起薪,因热爱能延长职业生命周期并提升长期收益[20][22][23] - 巴菲特案例:免费为格雷厄姆工作积累经验,94岁仍保持工作热情[17][18][19] 社交价值 - 密友五次元理论显示个人财富智慧受最常接触5人平均值影响[29][30] - 巴菲特通过主动结交优秀者(如芒格)获得关键决策支持,芒格助其规避危机并优化管理[35][36][37] - 罗振宇通过高频接触行业牛人获取认知突破并转化为商业内容[38][39][41][42] 财富积累策略 - 滚雪球思维:当前储蓄是未来财富基石,17岁起养成存钱习惯并复利投资[49][50][52][54] - 节制消费:居住旧宅、使用优惠券、避免奢侈品消费形成"省钱-存钱-钱生钱"闭环[56][57][58][59] - 慢富逻辑:拒绝短期暴利,通过长期复利和时间效应放大财富[60][62][63][66] 个人品牌建设 - 个人信誉是最宝贵资产,正直慷慨等品质比智商更能赢得长期合作[70][73][77][79] - 伯克希尔核心竞争力源于数十年积累的市场信任度[83][84] - 商业成功依赖人品底线而非算计能力,口碑崩塌将导致难以修复的损失[82][86][89]
入市重点投向,长钱长投制度优化……多家险资巨头发声
证券时报· 2025-07-13 17:14
核心观点 - 保险资金增加权益资产配置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 重点关注新质生产力 高股息资产 制造业出海等投资领域 [1][5][6] - 险资权益投资需回归价值投资本质 强调长期持有 安全边际和基本面分析 [3][4] - 长钱入市需与资本市场良性发展相伴 建议优化制度环境 完善激励机制 [9][10][11] 权益投资策略 - 回归价值投资本质 坚持以合理价格买入资产 从长期盈利增长或价值回归中获取收益 [3] - 标的选择标准包括企业长期竞争力 持续盈利能力 经营稳健性和股东回报能力 要求ROE ROIC EBITDA FCFF等财务指标长期优于行业平均水平 [4] - 保险资金与价值投资理念天然契合 通过深度挖掘"好生意"本质特征获取最大回报 [3] 重点投资领域 - 新质生产力和新经济领域 如人工智能 机器人等科技成长板块 [6][7] - 高股息低波红利资产 盈利稳定 估值合理的传统产业 [6][7] - 制造业和消费品牌出海机遇 关注美国贸易政策影响 [6][7] - 全球价值链核心资产 包括化工 机械 新能源车 电子产品等优势产业链龙头 [8] - 医药创新药 高值耗材等具备国产替代潜力的细分行业 [7] 资本市场生态优化建议 - 完善市场分层体系 优化IPO再融资并购节奏 畅通退市通道 [10] - 优化偿付能力监管规则 对高股息股 宽基成份股 REITs等资产风险因子分类细化 [10][11] - 实施差异化资本计量 对5年以上股权投资给予优惠 区分交易性与战略性投资 [11] - 放宽衍生品投资限制 允许适度使用衍生品进行组合管理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