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共享经济
icon
搜索文档
新财观|“十五五”时期地方经济增长从三方面找动力
新华财经· 2025-09-04 08:57
文章核心观点 - 地方经济增长需从供给端产业新增长点、需求端消费扩容提质、主体端企业高质量发展三方面寻求新动力 以积极稳妥设定"十五五"增长目标 [1][2][3][4][5][6] 供给端产业增长动力 - 服务业已成为经济增长核心力量 2024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56.7% 较"十一五"末期提高11.6个百分点 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提升至60%左右 [1] - 工业支撑作用持续减弱 2024年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30% 较"十一五"末期下降9.3个百分点 制造业占比降至25% 下降6.2个百分点 [1] - 东部海南福建山东 中部江西安徽山西 西部广西四川甘肃陕西等地服务业营收增长迅速 需加快服务业提质扩容 [2] - 内蒙古青海宁夏新疆等西部省份工业增速仍快于服务业 如青海工业营收五普期间增速84.3% 服务业增速51.2% 需推动服务业与工业融合发展 [2] 需求端消费动力 - 服务消费对地方经济带动更直接 2024年全国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6.2% 高于商品零售额增速3个百分点 [3] - 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同比增长7.4% 对人均消费支出增长贡献率达63% [3] - 消费需求正从"物质满足型"向"价值表达型""体验导向型"转变 年轻群体催生单身经济、宠物经济、盲盒经济等新业态 [4] - 3亿老年人形成银发消费市场 积极参与学习培训、兴趣社交、康养旅居等活动 老年大学、老年旅游、老年电商和健康管理服务持续扩容 [4] 企业主体创新动力 - 需重视模式创新和观念创新 如共享经济和新零售业态 [5] - 五普数据显示41个工业细分行业中 研发投入前15行业占比达86.6% 其余26个传统行业研发投入较低 [5] - 2023年东部地区规上工业R&D经费内部支出占全国64.9% 需加快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 [6] - 中部地区R&D经费内部支出占全国20.9% 五年增速全国最快 安徽湖南江西增速均超80% [6] - 西部地区R&D经费内部支出占比11.3% 但增速达73.2% 外部支出增速高达118% 贵州陕西宁夏等地超250% [6] - 东北地区R&D经费内部支出占比仅2.9% 内外支出增速均偏低 [6]
10000mAh手机将至,共享充电宝“掘墓人”来了
36氪· 2025-09-01 08:32
共享充电宝行业现状 - 共享充电宝价格从2019年1元/小时起步 随后头部厂商推动价格持续上涨[5] - 行业存在易借难还和计费异常问题 各地消费者协会多次点名批评[5] - 商业模式利用消费者负面情绪盈利 通过延缓充电速度延长计费时间[6] 手机电池技术发展 - 硅碳负极电池技术实现商业化 当前智能手机电池容量达7000mAh左右[3] - 真我公司在2023年5月公开展示10000mAh电池原型机[3] - 预计2024年至少两款10000mAh超大容量电池新机发布[1] - 手机厂商目标将电池能量密度提升至800Wh/kg以上[11] 5G技术对电池需求影响 - 2019年5G手机普及导致功耗明显提升 4000mAh电池无法满足需求[3] - 5G信号穿透力弱 天线复杂度增加和网络切换频繁是耗电主因[3] 大容量电池对行业影响 - 10000mAh电池容量接近充电宝水平 将从根本上解决续航焦虑[3] - 手机实现一天一充或两天一充后 共享充电宝存在基础将消失[9] - 硅碳负极电池技术可能成为共享充电宝行业的掘墓人[9] 技术普及时间表 - 硅碳负极电池普及需要时间 涉及配方设计工艺全面调整[9] - 硅材料膨胀问题是当前提升能量密度的关键限制因素[11] - 共享充电宝不会在2024年立即消失 但行业衰落已不可避免[11] 快充技术局限性 - 百瓦快充需要专用充电头 用户外出不愿携带充电设备[7] - 快充方案无法解决共享充电宝市场需求 用户偏好轻便出行[7]
特锐德涨2.03%,成交额3.24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2474.81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8-29 11:08
股价表现与交易数据 - 8月29日盘中股价上涨2.03%至24.67元/股 成交额3.24亿元 换手率1.30% 总市值260.40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2474.81万元 特大单买入占比8.51%卖出占比8.22% 大单买入占比24.48%卖出占比32.40% [1] - 年内股价累计上涨13.16% 近5日/20日/60日分别上涨4.18%/8.87%/9.06% [1] 股东结构变化 - 股东户数4.69万户 较上期减少9.45% 人均流通股21,882股 较上期增加10.35% [2]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增持731.75万股至2946.14万股 位列第二大流通股东 [3] - 易方达创业板ETF减持47.94万股至1784.68万股 华安创业板50ETF减持56.39万股至674.97万股 [3]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62.56亿元 同比微降1.21% [2] - 归母净利润3.27亿元 同比增长69.32% [2]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智能制造+集成服务占比70.57% 电动汽车充电网占比29.43% [1] 分红与机构持仓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6.84亿元 近三年累计派现3.14亿元 [3] - 南方中证500ETF增持141.44万股至1099.54万股 位列第六大流通股东 [3] - 公司属于电网设备行业 涉及小米汽车概念/虚拟电厂/新能源等概念板块 [1]
中国共享电单车行业研究报告
艾瑞咨询· 2025-08-29 08:02
行业政策环境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为行业提供统一市场准入标准[1] - 住房城乡建设部2023年12月指导意见要求加快城市绿色慢行交通系统建设,共享电单车作为慢行交通组成部分获得政策支持[12] - 电动自行车新国标(GB17761-2024)提升车辆阻燃标准,要求经营性电动自行车配备北斗模块和4G/5G通信模块,强化智能化基础[16][17] - 多地政府构建"地铁+公交+共享出行"三网融合绿色交通体系,北京2024年共享骑行量超6.1亿人次,上海2023年慢行交通出行比例达55.5%[10][12] 市场规模与格局 - 截至2024年底行业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运营城市超700个,车辆投放总量约713万辆[27] - 青桔、美团、哈啰、松果成为全国性规模品牌,在用户规模、营收规模、运营城市及车辆投放量方面优势明显[2][43] - 中国两轮电动车社会保有量超4亿辆,2024年销售量约5000万辆,新国标实施推动行业重回增长轨道[13] - 行业竞争从"铺量"和"低价"转向运营效率和硬件体验提升,市场集中度进一步向头部品牌靠拢[83] 用户特征与行为 - 用户以16-34岁青年为主,近六成用户处于该年龄段,男性略多,主要分布在华东、西南、华中、华南的中低线城市[3][46] - 单次骑行距离均值2.91公里,骑行时间均值13.1分钟,单次花费均值2.4元,超7成用户花费在1.5-3元之间[60][64][67] - 傍晚17-19点为使用高峰,5成用户每天骑行频次达2次及以上,主要场景为上下班通勤(高频)、休闲娱乐及购物办事[53][56] - 用户满意度达8.5分,扫码开锁、骑行过程及结算付款环节体验最佳,找车和还车环节仍需优化[3][73] 产品与技术发展 - 新国标要求经营性电动自行车强制安装北斗定位和通信模块,为智能化升级奠定基础[17] - 头部企业通过自建工厂(如松果5G智能工厂)或自主设计+代工模式提升供应链能力[35] - 无人驾驶技术、AI视觉停车、NFC开锁、陡坡缓降等技术应用于车辆运营,解决乱停乱放等痛点[6][39][40] - 用户对座垫舒适性、减震效果及实用功能创新需求提升,车辆硬件研发成为竞争重点[40][85] 经济与消费环境 - 2024年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8227元,交通通信支出占比14.1%达3976元,近五年复合增长率6.7%[7] - 2024年交通通信支出增幅8.9%,预计未来交通出行消费保持高速增长[7] - 共享电单车作为绿色交通新增长点,被纳入《绿色产业指导目录(2019年版)》[20] 行业价值与趋势 - 行业解决公共交通"最后一公里"需求,汽车出行分担率每向慢行交通转移1%,城市交通碳排放总量下降2.4%[12][18] - 政策环境持续优化,预测更多城市开放共享电单车引入机制,市场管理日趋规范化[80] - 企业从用户痛点出发技术赋能体验升级,通过精细化运营提升盈利能力和可持续性[87] - 无人驾驶和固态氢能等前沿技术有望提高车辆使用效率,重塑行业格局[89]
从鱼腥味到美酒香:熊金的商业仁学之路》——记万酒城创始人熊金的共享经济实践
搜狐财经· 2025-08-28 19:46
公司发展历程 - 创始人早期经历农村务农、渔场和工地工作 后以3000元初始资金在深圳创业 [1][5] - 2018年公司在山东拥有97家连锁超市 年流水突破10亿元 [3] - 2021年建立全球直采系统 实现酒类产品终端价格下降70%以上 [10] - 2023年实施零押金加盟模式 帮助破产建材商转型为年销2万箱葡萄酒的门店 [7] - 目前构建价值千亿的商业版图 拥有60万庄主会员网络 [14] 商业模式创新 - 采用溯源二维码和直采模式重构酒业生态 砍掉7级中间商 [10] - 创建共享酒庄模式 消费者存入198元即可获得分红和定制酒 [7] - 将80%利润分配给消费者 某款意大利起泡酒从598元降至89元后年销量暴增17倍 [10][14] - 建立应急周转金制度 为遭遇重大疾病的庄主提供预支资金 [9] - 在台风灾害期间启动受灾酒回购通道 并以20%溢价回收受损产品 [9] 运营管理特色 - 坚持三不原则:不虚标原价、不捆绑销售、不设消费门槛 [14] - 通过严格的质量控制获得市场认可 亿沣不差秤成为网络热梗 [3] - 实行透明化运营 庄主可通过手机查看海外酒庄实时采收数据 [10] - 外卖小哥通过分享链接连续两季度实现月均增收8765元 [7] - 法国酒商确认直采价格不到市场价三成 [5] 企业文化与社会影响 - 创始人办公室陈列铸铁秤砣和腌菜坛 象征商业诚信与艰辛历程 [18] - 公司slogan为"让每一滴酒的价值都流回劳动者的手中" [14] - 为加盟商子女提供30000元庄主奖学金 [7] - 智利酒庄主确认共同富裕理念正在实现 [10] - 消费者通过两年产品销售已在深圳购房 [14]
特锐德涨2.15%,成交额2.05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入1225.88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8-27 11:15
股价表现与资金流向 - 8月27日盘中股价上涨2.15%至24.74元/股,成交2.05亿元,换手率0.81%,总市值261.14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入1225.88万元,特大单买入占比8.00% (1642.60万元) 卖出占比4.11% (843.97万元),大单买入占比23.67% (4859.83万元) 卖出占比21.58% (4432.58万元) [1] - 年内股价累计上涨13.48%,近5/20/60日分别上涨4.48%、7.38%、10.89% [1] 财务与经营数据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21.02亿元,同比减少18.17% [2] - 同期归母净利润6477.73万元,同比增长5.17% [2]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电动汽车充电网及其他31.80%、箱式设备28.54%、系统集成业务25.50%、成套开关设备14.15% [1] 股东结构与机构持仓 - 截至3月31日股东户数5.18万户,较上期减少11.34%,人均流通股19829股,较上期增加12.79% [2]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股2214.39万股(第二大股东),较上期减少511.73万股 [3] - 易方达创业板ETF持股1832.62万股(第三大股东),较上期减少145.50万股 [3] - 南方中证500ETF持股958.10万股(第六大股东),较上期减少96.58万股 [3] - 华安创业板50ETF持股731.36万股(第八大股东),较上期减少92.50万股 [3] 公司基础信息 - 公司成立于2004年3月16日,2009年10月30日上市,主营220kV及以下变配电一二次产品研发制造 [1] - 所属申万行业为电力设备-电网设备-输变电设备,概念板块涵盖青岛、小米汽车、虚拟电厂、新能源等 [1]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6.84亿元,近三年累计派现3.14亿元 [3]
怪兽充电CEO蔡光渊曾说要打造“无所不在的充电网络” 如今却要退市
搜狐财经· 2025-08-25 16:38
私有化交易 - 怪兽充电与投资者财团达成私有化合并协议 将以每股美国存托股份1.25美元现金收购流通股 溢价幅度介于8.7%至74.8%之间 [3] - 交易对公司估值约3.27亿美元 完成后将从纳斯达克退市 成为财团全资子公司 [3] - 私有化进程预计2025年第四季度完成 需获得股东批准及监管机构通过 [3] 财务表现 - 公司营收呈现持续下降趋势 2022年总收入为28.245亿元人民币 2023年降至20.339亿元人民币 [3] - 2024年营收进一步下滑至19.781亿元人民币 [3] 发展历程与投资背景 - 公司成立于2017年5月 于2021年4月1日登陆纳斯达克 成为国内共享充电宝第一股 [3] - 主要机构投资者包括阿里巴巴、高瓴资本、CMC、软银亚洲和小米 [3] - 高瓴资本从天使轮开始连续投资6轮 成为公司最大财务投资人 [3] - 阿里巴巴作为D轮融资领投方 联合CMC投资超2亿美元 创共享充电领域单笔融资纪录 [3] 战略愿景 - CEO蔡光渊2023年提出公司目标是打造全场景覆盖、数字化驱动、无所不在的共享充电网络 [4] - 曾表示共享充电业务发展仅至半山腰阶段 需要继续攀登 [4]
充电宝按分钟收费反而贵了?
北京晚报· 2025-08-23 15:51
计费模式变更 - 共享充电宝行业普遍将计费规则由每30分钟或60分钟计费调整为按分钟计费 [1] - 调整后计费标准主要集中在每分钟0.08元、0.1元和0.12元等价位 [1] - 美团充电宝在北京地区自8月16日开始实施按分钟计费模式 [3] 价格变动影响 - 按分钟计费后实际使用成本出现上升趋势 例如使用120分钟费用为6元 而此前148分钟仅花费5元 [1] - 每分钟0.12元计费标准下 使用1小时费用从原来的2元变为3元 涨幅达50% [1] - 计费规则调整后出现25分钟计价"门槛" 超出该时长后费用较原模式更高 [2] 消费者体验变化 - 新计费模式解决了原有"不足30分钟按30分钟计费"的不合理现象 [2] - 部分场景下费用确实降低 如使用1小时2分钟从原来9元降至7.44元 [2] - 消费者反映同时不同价、同厂不同价问题更加突出 同一品牌在同一商场内不同点位存在收费标准差异 [3] 行业规范状况 - 主要共享充电宝品牌包括街电、来电、小电、怪兽和美团均已调整计费规则 [1] - 行业计价措施处于优化调整阶段 收费标准统一性有待进一步规范 [3] - 多数消费者在使用过程中缺乏比价条件 对价格变化的感知存在滞后性 [3]
北京共享充电宝改按分钟计费,贵了?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8-23 15:35
计费规则调整 - 共享充电宝行业普遍将计费规则由每30分钟或60分钟计费改为按每分钟计费 [1] - 调整后消费者借用充电宝时不会出现多充几分钟就按30分钟甚至60分钟计费的情况 [1] - 美团充电宝在北京的计费规则自8月16日开始调整为按每分钟计费 [7] 价格变动情况 - 部分充电宝点位每分钟收费标准出现上涨 很多消费者借用费用明显攀升 [1] - 朝阳区金隅嘉品Mall商场美团充电宝从每30分钟3元调整为每分钟0.12元 使用1小时费用从6元变为7.2元 [4] - 朝阳区星地中心写字楼怪兽充电宝1小时使用费用从4元变为6元 上涨50% [4] - 合生汇商场附近科尔口腔美团充电宝半小时费用从2.5元变为3.6元 上涨44% [4] - 收费标准主要集中在每分钟0.08元 0.1元和0.12元等区间 [4] 计费差异分析 - 按分钟计费后存在25分钟计价"门槛" 使用时长超过25分钟费用就会高于原计费方式 [6] - 使用24分钟时 过去费用3元现在2.88元 使用26分钟时过去3元现在3.12元 [6] - 部分点位未涨价 有商家从每30分钟3元调整为每分钟0.1元 未出现时长相同费用更高的情况 [7] 市场现状问题 - 计费方式调整后出现同时不同价 同厂不同价的问题 同一品牌在同一商场不同点位收费标准不一致 [7] - 金隅嘉品Mall商场三家50米内店铺收费标准分别为每分钟0.12元 0.1元和0.08元 对应1小时费用7.2元 6元和4.8元 [7] - 行业需要进一步规范计价措施 解决收费标准混乱问题 [7]
北京共享充电宝改按分钟计费,怎么反而贵了?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8-23 10:00
计费模式调整 - 共享充电宝行业普遍将计费规则由每30分钟或60分钟计费改为按每分钟计费 [1][4] - 新计费模式以1分钟为最小计价单位 不足1分钟按1分钟计算 [3] - 计费调整后消费者短时使用成本降低 但长时使用成本显著上升 [2][4] 价格变动情况 - 行业主流每分钟收费标准集中在0.08元、0.1元和0.12元区间 [4] - 部分点位价格涨幅显著:怪兽充电宝在朝阳区星地中心点位从4元/小时涨至6元/小时 涨幅50% [4] - 美团充电宝在合生汇商场附近点位从2.5元/半小时涨至3.6元/半小时 涨幅44% [4] - 南门小馆点位从每分钟0.03元涨至0.05元 使用1小时费用从2元变为3元 [2] 计费差异分析 - 按分钟计费后出现25分钟计价"门槛" 超过该时长费用高于原计费模式 [6] - 同一品牌在同一商场存在不同收费标准:金隅嘉品Mall内三个点位每分钟收费分别为0.12元、0.1元和0.08元 [7] - 计费规则调整导致同时不同价、同厂不同价现象更加突出 [7] 行业实施情况 - 美团充电宝于8月16日在北京全面调整为按分钟计费模式 [7] - 街电、来电、小电、怪兽等主要品牌均已完成计费规则修改 [4] - 部分点位保持价格稳定 如每分钟0.1元计价与原来每30分钟3元标准基本持平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