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创新驱动
icon
搜索文档
创新中国隆起西部高地
经济日报· 2025-09-22 06:05
全球创新排名与西部地位 - 中国首次跻身全球创新指数前十 在全球中等收入经济体中保持领先地位 [1] - 中国共有8个创新集群入选全球百强榜前30位 其中西部地区占2个 [1] - 截至今年6月 西部地区有效发明专利量达到53.1万件 有效注册商标量达到700.6万件 累计认定地理标志产品978个 数量均保持稳步增长 [1] 专利转化与商业化 - 李贺军院士团队以专利作价入股方式组建西安博欣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项目仅用2个月实现从科技成果到企业实体的转化 [2] - 公司成立不到半年成功获得3750万元融资 市场估值达2亿元 [2] - 陕西省“灵犀计划”启动以来已建成氢能、钛及钛合金2个产业专利池 匹配推介1000余条高价值专利 促成专利转化签约金额1.5亿元 [6] 知识产权保护实践 - 针对“绒馍馍”毛绒潮玩的假冒侵权问题 西安市多部门联合发布公告并开展专项整治 正版产品销售额半年内增长超50% [4] - 西安城墙管理委员会构建“数字方舱”综合管理平台 完成72项数据知识产权登记 形成丰富数据资产 [4] - 平台技术可实时监测城墙裂缝位移沉降 研发变形趋势预测算法 为文物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4] 品牌与文化创新融合 - 西安可视可觉公司“兵马俑VR影院”项目荣获第二届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全球奖 [3] - “唐妞”“壹秦”等潮玩文创将唐俑秦俑元素融入产品 依靠专利商标构建保护网 [3] - “大唐不夜城”“长安十二时辰”等以商标品牌整合文化资源 形成集群效应 [3] 政策支持与金融赋能 - 陕西省出台科技金融50条措施 设立“秦知贷”知识产权质押贷款风险补偿金 为贷款额度3000万元以内中小微企业最高给予50%风险补偿 [6] - 2023年至2024年 已为232家次企业补贴知识产权保险保费300余万元 全省专利商标质押贷款近103亿元 [6] - “灵犀计划”采用政策引导、政府服务、区域协同、市场运作四位一体模式 建设政产学研金介深度融合机制 [6] 企业成长与国际认可 - 2019年至2023年 西部地区高新企业存量增速连续多年超过当年全国平均增速 [7] - 截至2025年8月底 全国共有存量高新企业50.37万家 其中6.72万家在西部地区 [7] - 第十六届中国—东盟知识产权局局长会议将在西安召开 国际高端会议落地代表对西部地区创新能力的认可 [7]
中国制造向“新”而行拥抱全球
广西日报· 2025-09-22 00:01
规模与增长 - 2025年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入围门槛为173.65亿元,较上年提升3.03亿元,与“十三五”末相比提高62.74亿元 [1] - 榜单企业营业收入总额从“十三五”末的40.24万亿元增长至51.68万亿元,资产总额从44.33万亿元增长至53.31万亿元 [1] - 物料搬运设备制造、摩托车及零配件制造、通信设备制造、计算机及办公设备、贵金属行业企业的平均营业收入增长率居于前五位 [1] - 京东方科技集团排名较2024年提升11名至第61名,上海韦尔半导体排名提升44名至第404名 [1] 产业结构与创新 - 通信设备制造行业入围企业数量从15家增加至20家,半导体、集成电路及面板制造行业入围企业数量从6家增加至9家 [1] - 工程机械及零部件、锅炉及动力装备制造、轮胎及橡胶制品、水泥及玻璃制造、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等行业平均研发投入增长率均超过100% [1] - 2025年榜单企业研发强度为2.45%,同口径对比上年提高0.03个百分点 [1] - 榜单企业拥有有效专利166.32万件,发明专利80.38万件,分别较上年增加11.34%和12.07% [1] - 中国中车集团有限公司排名较上一年上升5位至第43名 [1] 国际化发展 - “十四五”以来,榜单企业海外营业收入占比从17.39%提高至19.10%,海外资产占比从15.77%提高至17.01%,海外员工占比从10.22%提高至11.17% [1] - 奇瑞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排名较上一年上升21名,位居榜单第18名 [1]
创新、提升、竞争力……借助关键词解锁2025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榜单亮点
央视网· 2025-09-21 13:58
行业整体表现 - 2025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入围门槛较上年提升3.03亿元[1] - 500强企业实现营业收入51.68万亿元[1] - 海外收入占比提升至19.10%[1] 研发创新投入 - 500强企业研发投入强度提升至2.45%[3] - 拥有有效专利超过166万件[3] - 发明专利占比近50%[3] 细分行业表现 - 通信设备制造和计算机及办公设备行业平均收入增长均超10%[3] - 半导体集成电路及面板制造行业平均利润增长超过100%[3] 产业结构优化 - 传统产业加速转型升级并加大研发投入[8] - 战略性新兴产业稳步增长[8] - 先进制造业入围企业数量持续增加[7] 创新驱动发展 - 创新性企业成为新质生产力重要力量[5] - 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7] - 新质生产力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8]
创新中国增势强劲 全球创新指数首次跻身前十名
经济日报· 2025-09-21 11:07
全球创新排名突破 - 中国在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中提升至第十位 较2013年第三十五位累计上升25位 首次跻身全球前十 [1] - 该突破标志着创新能力整体跃升 为全球中等收入经济体树立标杆 [1] 研发投入与产出 - 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从2015年1.42万亿元增至2024年3.61万亿元 占GDP比重超过多数发达国家 [2] - 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多年居全球首位 形成高投入高产出高效循环 [2] - 重大科技成果覆盖航天 深海 量子计算 人工智能 高端装备等领域 [2] 高科技产业竞争力 - 中国成为全球最大高科技产品出口国 在5G通信 新能源汽车 数字经济领域全球领先 [3] - 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10年全球第一 品牌在国内国际市场均取得优势 [3] - 完整产业链与技术能力支撑出口扩张 改变全球技术贸易与产业分工格局 [3] 创新体系与生态 - 构建覆盖基础研究 应用研究 成果转化的全链条创新体系 [2] - 形成国家实验室 新型研发机构 科技领军企业 专精特新企业的协同创新网络 [3] - 后期风险投资和企业研发融资规模均排名全球第二 私营部门作用凸显 [4] 创新集群发展 - 拥有24个全球百强创新集群 数量居世界首位 [4] - 深圳—香港—广州集群跃居全球第一 北京第四 上海—苏州第六 [4] - 创新集群成为全球专利申请 科技创新及创业投资密集区域 [4] 创新主体特征 - 政府通过战略规划 产业政策 国家专项提供制度保障与方向引导 [4] - 华为 腾讯 比亚迪等民营科技企业崛起 形成国家队与企业队并进格局 [4] - 企业在国际标准制定和技术竞争中扮演重要角色 [4]
中经评论:创新中国增势强劲
经济日报· 2025-09-21 08:40
全球创新指数排名 - 中国排名提升至全球第十位 相较2013年第三十五位累计上升25位 首次跻身前十名 在全球中等收入经济体中保持领先地位 [1] 研发投入与产出 - 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从2015年1.42万亿元增至2024年3.61万亿元 占GDP比重达到并超过不少发达国家水平 [2] - 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多年居全球第一位 构建覆盖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成果转化的全链条创新体系 [2] - 重大科技成果集中涌现 包括嫦娥探月、蛟龙深潜、量子计算、人工智能、国产盾构机和国产大飞机 [2] 高科技产业竞争力 - 中国成为全球最大高科技产品出口国 在5G通信、新能源汽车、数字经济等领域占据全球领先地位 [3] - 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10年居全球第一位 中国汽车品牌在国内和国际市场均取得成功 [3] - 完整产业链优势与技术创新能力共同支撑高科技产品出口扩张 改变全球技术贸易与产业分工格局 [3] 创新体系与生态 - 政府通过长期战略规划、产业政策引导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提供制度保障 企业成为创新主体 [4] - 后期风险投资和企业融资研发均排名全球第二 私营部门在创新中的作用越发凸显 [4] - 拥有24个全球百强创新集群 数量全球最多 其中深圳—香港—广州集群跃居全球首位 北京第4位 上海—苏州第6位 [4] 未来发展方向 - 需加强基础研究与原始创新 减少关键技术对外依存度 [4] - 需完善创新生态环境 包括知识产权保护、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和创新人才培养 [4] - 需深化国际科技合作 为全球重大挑战提供中国解决方案 [4]
22家豫企入围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
河南日报· 2025-09-21 07:24
榜单排名 -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恒力集团有限公司位列2025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前三名 [1] - 河南省共有22家企业入围榜单 入围数量排名全国第八 [1][2] - 洛阳栾川钼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第58名成为河南省排名最高的入围企业 [2] 规模增长 - 入围门槛从"十三五"末的110.91亿元提升至173.65亿元 增幅达62.74亿元 [1] - 营业收入总额从40.24万亿元增长至51.68万亿元 增加11.44万亿元 [1] - 资产总额从44.33万亿元增长至53.31万亿元 增加8.98万亿元 [1] 创新能力 - 总体研发强度从2.30%提升至2.45% 增长0.15个百分点 [1] - 拥有专利数增长47.14% 发明专利数增长59.96% [1] 国际化程度 - 海外收入占比提升至19.10% 较上年提高0.87个百分点 [1] - 洛阳栾川钼业集团入选海外收入占比前10名企业 [2] 河南入围企业 - 牧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位列第94名 河南豫光金铅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位列第145名 [2] - 河南双汇投资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位列第222名 河南金利金铅集团有限公司位列第223名 [2] - 超聚变数字技术有限公司位列第284名 郑州宇通企业集团位列第279名 [2] - 龙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位列第388名 河南心连心化学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位列第421名 [2]
民生加银尹涛:投资要有时代感 市场正经历一场创新驱动的牛市
证券时报· 2025-09-20 23:18
基金经理尹涛投资策略 - 构建宏观周期研判加行业轮动配置加个股深度挖掘的三维模型 形成差异化投资策略 [1] - 牛市打持久战 平衡市和熊市打游击战 让基本面与活下去同频 [1][5] - 仓位灵活调整 2023年二季度股票仓位91% 四季度降至67% 有效控制组合回撤 [6] - 2024年提高股票仓位并调整组合结构 成功抓住红利行情 [6] 投资业绩表现 - 民生加银内核驱动基金过去半年净值增长率达19.18% 过去一年净值增长率为18.70% [3] - 该产品过去两年业绩排名位列同类前5%分位 [3] - 管理5只公募基金 总规模超14亿元 [2] 行业配置与选股逻辑 - 每年优选3至5个高景气行业重点布局 关注阶段性趋势而非长期配置 [4] - 2024年减仓电力设备行业 增配汽车与家用电器 获得行业配置超额收益 [4] - 倾向选择成长类股票 深挖高ROE可持续成长的白马股 [4] - 通过敏感扎实严谨耐心四关键词发现超额收益个股 [4] 宏观与政策研究能力 - 具备独特政策破译能力 源于财经媒体时期接触发改委财政部官员专家的经历 [2] - 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通过加大债券仓位低配权益资产 使组合保持稳健收益 [2] - 大类资产配置被视为财富管理生存刚需 [2] 创新驱动投资主题 - 提出AI创新药新消费三大领域正爆发中国式创新的化学反应 [1][6] - 创新药行业发生翻天覆地变化 基本面强劲且快速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6] - 认为市场处于创新驱动牛市 创新构建的壁垒使相关企业发展越来越突出 [6] 持仓特点 - 组合连续重仓多个龙头超过8个报告期 部分持仓股票期间涨幅较大 [6] - 对重仓股采用外科医生模式 深入研究财务报表细节包括附注和会计政策 [4]
财经聚焦丨这份“500强”榜单记录“中国制造”成长轨迹
新华网· 2025-09-20 20:50
规模与增长 - 2025年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入围门槛为173.65亿元,较上年提升3.03亿元,较“十三五”末提高62.74亿元 [1][2] - 500强企业营业收入总额从“十三五”末的40.24万亿元增长至51.68万亿元,资产总额从44.33万亿元增长至53.31万亿元 [2] - 通信设备制造、计算机及办公设备等行业平均收入增长均在10%以上,半导体集成电路及面板制造行业平均利润增长超过100% [2] - 物料搬运设备制造、摩托车及零配件制造、通信设备制造、计算机及办公设备、贵金属行业企业的平均营业收入增长率居于前五位 [2] 产业结构与创新 - 通信设备制造行业入围企业数量从15家增加至20家,半导体、集成电路及面板制造行业入围企业数量从6家增加至9家 [2] - 2025年500强企业研发强度为2.45%,同口径对比上年提高0.03个百分点 [1][5] - 500强企业拥有有效专利166.32万件,较上年增加11.34%,拥有发明专利80.38万件,较上年增加12.07% [1][5] - 工程机械及零部件、锅炉及动力装备制造、轮胎及橡胶制品、水泥及玻璃制造、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等行业“十四五”以来平均研发投入增长率均超过100% [3] 国际化经营 - “十四五”以来,500强企业海外营业收入占比从17.39%提高至19.10%,海外资产占比从15.77%提高至17.01%,海外员工占比从10.22%提高至11.17% [1][6] - 企业通过技术出海和本地化制造组装等方式推进高质量出海 [6] 企业案例 - 京东方科技集团排名较2024年提升11名至第61名,上海韦尔半导体排名提升44名至第404名 [2] - 中国中车集团有限公司排名上升5位至第43名,公司应用大数据和算法开发大模型加速数智化转型 [3] - 奇瑞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排名上升21名至第18名,其高质量出海策略包括技术服务和本地化制造 [6]
董明珠:格力“不卷价格卷品质”实践获认可
新华网· 2025-09-19 17:50
公司发展理念与战略 - 公司坚持不卷价格卷品质的发展理念 以品质驱动市场 以创新满足需求 [1] - 公司实现从价格竞争到价值竞争的战略转型 产品远销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 [2] - 公司完成从好空调格力造到好电器格力造的完整布局 实现空调到全品类家电的跨越 [5] 质量管理体系 - 公司建立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 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最高标准 以零售后为质量管控目标 [1] - 公司成立行业独一无二的筛选分厂 每台空调需经过862道质量检测工序 [1] - 公司对细节极致追求 空调出风口缝隙实现无缝设计 [2] 技术创新与产品创新 - 公司推出移动帐篷空调 采用充电设计可持续工作8小时 兼具音乐播放功能 [3] - 公司创新研制冷烟机 运用压缩机核心技术同时实现制冷与油烟处理功能 [3] - 公司全球首创玫瑰空调 采用花瓣出风设计 实现风不吹人的健康送风技术 [4] - 公司开发鲜花冰箱 通过核心技术突破实现25天鲜花保鲜 更好保留食材营养 [5] - 公司推出热泵洗护机 创新在家干洗技术 提供健康洗护解决方案 [5] 市场认可与案例验证 - 西班牙游客以18999元购买热泵洗护机 并自愿支付近9000元国际运费 因每年干洗费用超过2万元 [2] - 公司实践为行业激发新消费动力提供方案 产品获得全球消费者认可 [2][3] 企业成长与行业地位 - 公司从年产值不到2000万元的小厂发展成为多元化国际化工业集团 [1] - 公司作为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冷和空气调节技术委员会主席企业 代表中国制造业水平 [5]
推进城市内涵式发展
人民日报· 2025-09-19 08:58
城市发展战略转型 - 中国城镇化正从快速增长期转向稳定发展期,要求改变粗放外延式发展模式,推动城市发展从“摊大饼”转向“精耕细作” [1] - 坚持城市内涵式发展是在科学划定的开发边界内,以集约高效方式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 [1] 发展理念与目标定位 - 城市发展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将人民放在城市发展核心位置,把老百姓满意度作为重要评判标准 [2] - 城市发展应以“质量效益”为导向,注重内在品质,优化功能结构和空间布局,实现绿色低碳智慧发展 [3] 产业发展与竞争力提升 - 城市发展需培育高端产业和新兴产业,增强经济竞争力,同时提升文化、教育、科技等软实力 [3] - 城市发展动力需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深化科技创新以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4] 创新生态与治理体系 - 营造良好创新生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创新激励机制,吸引和培养创新人才 [4] - 强化城市治理创新,运用新技术、新方法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的智能化水平 [4] 城市特色与差异化发展 - 城市发展必须充分体现城市特色,利用独特自然禀赋、历史文化和产业基础制定个性化发展战略 [5] - 城市规划建设应保留地域环境、文化特色、建筑风格等“城市基因”,打造独特城市风貌,发展特色产业集群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