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创新驱动
icon
搜索文档
南微医学营收15.65亿元海外占比58%拟派现9346万元上市后共分红9.78亿
长江商报· 2025-08-12 16:35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5.65亿元同比增长17.36% [1] - 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3.63亿元同比增长17.04% [1] - 连续四年半营业收入及净利润持续提升 [1] 区域营收结构 - 亚太区域营收8.08亿元同比减少1.7% [1] - 美洲区域营收3.41亿元同比增长21.75% [1] - 欧洲中东及非洲区域营收4.16亿元同比增长89% [1] - 海外营收占比提升至总收入的58% [1] 国际化布局 - 收购西班牙公司Creo Medical S.L.U. 51%股权拓展欧洲市场 [2] - 泰国制造中心将于2025年底正式投产 [2] - 海外营收同比增长45% [1] 研发创新 - 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8828万元同比增长26.88% [2] - 研发费用占营收比例5.64%同比提升0.42个百分点 [2] - 新增专利申请64项含国外发明专利申请8项 [2] - 新增专利授权48项含发明专利18项 [2] - 累计获得701项专利含发明专利203项 [3] 产品进展 - 三臂夹等创新产品获得市场准入 [2] - 新一代胆道镜、支气管镜和热穿刺支架进入注册提交阶段 [2] - 主要产品包括内镜诊疗器械、微波/射频消融设备及耗材、一次性内镜三大系列 [1] 股东回报 - 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5元合计派现9346.27万元 [3] - 分红金额占当期净利润比例25.72% [3] - 上市六年累计分红9.78亿元 [3] - 当前推进3000万至5000万元股份回购计划 [3] - 截至7月末已回购1.57万股支付资金97.74万元 [3] 资本运作 - 自2019年IPO募资17.49亿元后未实施再融资 [3] - 科创板首批上市公司之一 [1]
专精特新上市公司市值战略研究报告(2024年报)-和君咨询
搜狐财经· 2025-08-12 16:16
专精特新上市公司2024年整体表现 - 专精特新上市公司数量占A股34.36%,市值达11.02万亿元,较2021年初指数上涨10.71%,跑赢大盘32.81个百分点、跑赢中盘13.49个百分点 [1][13][28] - 市值分层明显,65.81%公司集中在10-50亿区间,50亿以上及10亿以下占比下滑 [1][30][32] - 估值溢价显著,2024年PE(TTM)达67.20,高于中证1000(36.58)、中证500(27.68)和沪深300(13.00) [27][28] - 固定资产周转率持续下滑,2024年创历史新低,反映内卷压力加剧 [21][23] 市值管理方法论 - 市值管理本质为"做价值涨预期",包含价值创造(44.78分)、价值塑造(38.51分)和价值经营三部分 [1][39][45] - 价值创造需聚焦"一米宽万米深"战略,关注赛道布局、运营效率和团队能力 [41] - 价值塑造需强化投资逻辑清晰度,提升利润规模和估值水平 [42][44] - 价值经营活跃度提升,2024年并购金额增长但活跃度下降,回购/增持/股权激励增加 [1][8][10] 预期管理分析 - 预期传播主动性增强但市场反馈偏弱,机构配置水平低于A股平均 [14][15] - 预期稳定优势明显,信披合规性较好 [1][49] - 预期释放回报性增强,股息率分化加速价值分层 [1][11][15] 行业分布与战略建议 - 行业集中度显著,主要分布在机械设备(15.83%)、电子(14.86%)、医药生物(12.02%)等制造业领域 [17][20] - 战略建议包括:深化价值创造能力、增强资本运作专业性、加快市值管理工具箱建设 [1][5] - 需建立市值管理三阶段体系:诊断→规划设计→实施推进,采用四象限分析法定位改进方向 [53][56][59]
活力中国调研行丨二产“升级”:东北老工业基地 创新成为关键词
新华网· 2025-08-12 14:37
吉林化纤集团创新产品与技术突破 - 拥有60多年历史的老牌企业 在碳纤维 人造丝 竹纤维 腈纶纤维等领域进行精深加工[3] - 自主研发高强度碳纤维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 大丝束产品成为风电叶片和体育器材的黄金原料[3] - 生物质新型人造丝产品直供一线国际服装品牌 碳纤维原料已扩展至滑雪装备 鱼竿 自行车等民用领域[3] 吉林敖东药业智能制造与技术创新 - 采用智能检测设备实现药品可追溯可管控 生物色谱分离技术使药材有效成分提取率提升30%[5] - 应用AI视觉检测系统达成零瑕疵出厂标准 工业园累计投入30亿元催生百余项技术成果[5][7] - 推动中药从能治病向能防病升级 融合千年中药智慧与现代科技[3][7] 人参深加工产业升级与市场拓展 - 加工技术升级使传统人参呈现百变身姿 应用冻干闪释技术开发入口即化的人参蓝莓片[7] - 通过人参巧克力等零食化 生活化产品打开年轻消费市场[7] - 成百上千种深加工产品从实验室走向市场 电商直播成为重要销售渠道[9][11] 吉林第二产业创新转型总体态势 - 以碳纤维 中药 人参三大产业为代表推动老树发新枝式产业格局重塑[11] - 通过创新引擎推动传统产业升级 形成筋骨之强 传承之美 创新之变的协同发展模式[11] - 创新驱动变革正在勾勒东北振兴的新未来[11]
北交所上市公司首份年报“成绩单”出炉 2021年共实现净利润72.5亿元
新华网· 2025-08-12 14:27
北交所相关负责人表示,整体上看,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和诸多风险挑战,上市公司经营保 持稳健,创新驱动作用增强,负债结构向好,规范性水平持续提升,体现出较强的韧性和活力。 此外,上市公司创新驱动作用显著增强。2021年,北交所上市公司研发支出合计30.4亿元,研发强 度达4.7%,是规上企业平均水平的3.3倍。为充分有效激励人才,22家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或员工持 股计划,授予或行权价格平均为市场参考价的67%,有效调动了员工积极性,激发上市公司创新活力。 北京证券交易所近日发布消息显示,北交所上市公司2021年共实现营业收入668.9亿元,净利润72.5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1.1%和23.8%,净利润中位数为4629万元。 公司治理是决定上市公司运行效能的关键要素,北交所2021年公司治理专项行动显示,上市公司的 治理结构日趋完善,三会运作基本规范,股权结构明显优化,有效的内外部制约机制逐步建立。第一大 股东平均持股比例35.3%,较上市前下降9个百分点,上市公司均按要求聘任了独立董事,超4成公司设 立了审计委员会,近8成的上市公司设立了内审部门,监督和指导公司财务和审计工作。 截至2022年4月30日 ...
资本市场要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赋能
新华网· 2025-08-12 14:25
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与关键核心技术发展 - 中国经济安全全面加强 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保障能力不断增强 [1] - 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在5G、基础软件、工业母机、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可再生能源发展等领域加快步伐 [1] - 关键核心技术是实现经济发展动力转换、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战略支撑 必须依靠自主创新 [1] 科技创新与资本市场赋能 - 科创板上市公司高度集中于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特别是在"硬科技"领域实现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政策链、资金链深度融合 [1] - 创业板在2021年实现上市公司业绩高增长 电子、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板块集聚效应显著 新能源板块汇集了上游锂电资源、中游电池研发及下游汽车制造全产业链领军企业 [2] - 北交所上市公司创新驱动作用增强 2021年研发支出合计30.4亿元 研发强度达4.7% 是规上企业平均水平的3.3倍 [2] 资本市场支持机制与发展方向 - 资本市场通过支持相关企业融资解决资金问题 提高企业扩大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投入的积极性 [2] - 通过资本搭桥引导创投机构在重要产业创新领域发力 提供更多稳定、高效的资金支持 [2] - 标杆性企业初步形成聚集效应 主阵地作用持续有效发挥 [2]
年中经济观察:外贸外资,保稳提质势头好
新华网· 2025-08-12 14:20
外贸外资整体表现 - 上半年外贸进出口总值19.8万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9.4% [1] - 前5月实际使用外资金额5642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7.3% [1] - 外贸进出口连续8个季度同比正增长 实际使用外资保持两位数增长态势 [1] 区域外贸表现 - 长三角地区6月进出口同比增长14.9% 较5月4.8%增速显著提升 [3] - 珠三角地区6月进出口同比增长6.4% 较5月2.8%增速有所改善 [3] - 东北地区6月进出口同比增长12.8% 较5月12.2%增速稳中有升 [3] 企业表现与活力 - 联宝科技上半年进出口总额68.26亿美元 同比增长33% [2] - 有进出口实绩外贸企业达50.6万家 同比增加5.5% [3] - 前5月合同外资1亿美元以上大项目实到外资476.8亿美元 同比增长40.3% 占同期实际使用外资54.3% [4] 产品结构与投资领域 - 电工器材出口增长24.8% 集成电路出口增长16.4% 汽车出口增长51.1% [4] - 前5月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42.7% 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增长32.9% 高技术服务业增长45.4% [4] 政策支持与便利化措施 - 海关推行"直装直提"使港口出口货物停留时间压缩60%以上 进口提货用时最短压缩至2小时 [7] - 出口退税"容缺"办理模式使企业退税款到账时间缩短至2天内 [8] - 前5月中国信保承保金额3545.8亿美元 同比增长12.7% 服务客户14.9万家 增长7.5% [9] 重点项目与投资案例 - 华晨宝马里达工厂总投资超百亿元 默克半导体基地落户江苏张家港 [4] - 西门子苏州总部升级为中国及东亚总部 管理范围覆盖韩国、日本市场 [5] - 路易达孚70亿元富凌食品产业园动工 预计2023年建成 [11] 市场优势与发展潜力 - 中国工业体系涵盖所有工业门类 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处于枢纽位置 [10] - 中国拥有14亿多人口和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 构成巨大消费市场 [12] - 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从2012年第34位上升至2021年第12位 [4]
结构向优 动能向新 青岛啤酒2024年实现营收321.4亿元,实现净利润43.4亿元
新华网· 2025-08-12 13:58
财务业绩 - 2024年实现产品销量753.8万千升,营业收入321.4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3.4亿元创历史新高 [1] - 青岛啤酒主品牌销量达434万千升,其中中高端以上产品销量315.4万千升 [1] 产品创新与结构优化 - 推进"1+1+1+2+N"产品组合战略,加强高端生鲜及超高端产品布局 [1] - 研发推出奥古特A系列、尼卡希白啤、无醇啤酒系列等新产品 [1] - 中高端以上产品销量占比达72.7%(315.4万千升/434万千升) [1] 品牌与市场表现 - 品牌价值2646.75亿元,位列世界品牌500强 [2] - 线上产品销量同比增长21%,连续12年保持增长 [2] - 新鲜直送业务覆盖24座城市,提供精品原浆和水晶纯生啤酒产品 [2] 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 - 第四度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为行业唯一获奖企业 [1] - 青岛啤酒厂获评全球食品饮料行业首家"可持续灯塔工厂" [2] - 累计23家啤酒工厂荣获国家级绿色工厂称号 [2] - 依托青岛啤酒科技研发中心加强新品培育和品质提升 [1]
坚持创新驱动,莱芜高新区已累计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42家
齐鲁晚报网· 2025-08-12 13:24
莱芜高新区坚持创新驱动,筑牢高质量发展基础。累计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42家、国家知识产权优 势企业9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4家、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3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 137家、省"瞪羚企业"40家、省单项冠军企业13家。泰禾生化有限公司荣获全国"科改示范企业",上榜 全国农业企业500强。积极推进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联合共建,与山东大学、齐鲁工业大学等5所高校 开展校地人才合作共建,联合济南低空经济发展集团、莱芜职业技术学院成立山东省首家低空经济市域 产教联合体,引进建设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莱芜校区项目,拥有省级研发平台53个,市级研发平台86 个。依托国家级孵化器,莱芜高新区探索建立"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专业园"全过程、全要素孵 化培育体系,建成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创新创业孵化载体5家,引进中关村智能制造促进中心等 创新创业型项目和研发机构150多家,众创空间入驻孵化苗圃型创客项目21个。近三年来争取中央引导 地方科技发展资金项目4个,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3个,立项省、市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提升 工程项目35个。 8月12日,济南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深入实施工业强市发 ...
南微医学(688029):推进国际化战略 中报海外持续高增长
新浪财经· 2025-08-12 08:27
业绩表现 - 2025上半年实现收入15.65亿元 同比增长17% 归母净利润3.63亿元 同比增长17% 扣非归母净利润3.64亿元 同比增长19% [1] - 2025年第二季度单季实现收入8.66亿元 同比增长21% 归母净利润2.02亿元 同比增长21% 扣非归母净利润2.03亿元 同比增长23% [1] 海外业务 - 上半年海外业务收入8.98亿元 同比增长44% 占总收入比例提升至58% [2] - 美洲区域收入3.41亿元 同比增长22% 欧洲、中东及非洲区域收入4.16亿元 同比增长89% [2] 国内市场 - 国内业务收入6.56亿元 主要受止血夹等耗材产品集采降价影响 预计未来增速将逐步恢复 [2] 研发创新 - 上半年研发投入8828万元 占收入比例5.64% [2] - 三臂夹等创新产品获得市场准入 新一代胆道镜、支气管镜和热穿刺支架等产品已进入注册提交阶段 [2] - 5月成立创新研究机构 专注于术式创新和前沿技术探索 [2] 战略布局 - 2月完成收购西班牙公司Creo Medical S.L.U. 51%股权 欧洲市场整合进展顺利 [3] - 泰国制造中心建设有序推进 预计年底前正式投产 将增强全球供应链安全性 [3] 业绩展望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75亿元、8.25亿元、10.12亿元 同比增长22%、22%、23% [4] - 当前股价对应市盈率分别为26倍、21倍、17倍 [4]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2025)》发布 成都都市圈在创新驱动和绿色生态方面表现突出
四川日报· 2025-08-12 08:15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核心观点 - 报告围绕综合质效、创新驱动、绿色生态、数智转型、开放共享5大维度构建评价体系,包含10个二级指标和34个三级指标 [1] - 成渝地区内部发展呈现非均衡特征,成都及重庆主城区为双核引擎,周边区县次之,其余地区发展滞后 [1] - 成都都市圈在创新驱动、绿色生态等4个维度表现突出,重庆都市圈数智转型占优但其他三方面存在短板 [1] 城市群发展格局 - 高质量发展指数前100区县中,市辖区占比达63%,显示其经济优势地位 [2] - 重庆29个区县入围百强,成都19个区县入围,两地合计占比48% [2] - 前十强区县中成都占4席(武侯区、双流区等),重庆占4席(渝北区、九龙坡区等),四川非成都地区占2席 [2] 区域发展特征 - 成都都市圈在创新投入强度、绿色低碳指标上领先,形成差异化竞争力 [1] - 重庆都市圈数字化基础设施和产业转型成效显著,但创新生态和开放度需提升 [1] - 核心区与周边区县指数梯度差明显,双核辐射效应尚未充分覆盖外围区域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