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

搜索文档
报告:AI技术与大模型的深度融合 为智能医疗注入新活力
证券时报网· 2025-07-03 21:41
健康科技行业发展趋势 - 健康科技产业面临专业人才短缺、科研投入较低、支付体系不完善、市场竞争同质化等挑战 [1] - 行业破局之道在于科研创新、商业模式转型、国际化布局与爆款产品打造的多维度协同 [1] - AI与大模型深度融合开启智能医疗新时代 推动医疗资源普惠化 如手术机器人突破地域限制 [1] AI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 - AI大模型赋能医疗全链条 覆盖健康监测、慢病管理、辅助诊断、个性化治疗、医学影像分析、药物研发等场景 [2] - 大模型技术通过"从局部到整体"方式重构传统医疗软件系统(HIS/EMR/CDSS) 带来"AI+"创新机遇 [2] - AI与机器人技术应用范围从辅助诊断扩展至治疗规划、远程医疗、病理诊断、睡眠呼吸健康等领域 [3] 高端医疗器械发展 - AI医疗器械、医疗机器人、呼吸类器械、植入式器械、智慧病理产品是塑造医疗器械新质生产力的关键 [3] - AI与机器人技术融合催生数字化病理、手术机器人、呼吸健康、创新医疗器械等整体解决方案 [3] 区域产业布局 - 北京市东城区医药健康产业覆盖研发、生产、流通、销售及医疗服务全链条 [4] - 东城区规划建设8个产业组团(环球贸易中心/航星园/东方广场等)和3处金角银边区域 打造"银巷""硅巷"等特色产业集群 [4] - 中关村东城园将发挥科技创新与人才发展双高地作用 推动创新生态建设 [4]
杭州欧美同学会金融投资工作委员会成立
搜狐财经· 2025-07-03 21:38
杭州欧美同学会金融投资工作委员会成立。杭州市委统战部供图 杭州欧美同学会会长、十一届杭州市政协副主席叶鉴铭对上述委员会的成立表示祝贺,围绕其未来发展 提出三点核心期望。一是要有一双慧眼,精准把握发展机遇,响应2025年新型金融政策导向,以敏锐洞 察力挖掘更多有潜力有发展的科技创新项目,在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方面发挥关键作用;二 是要打造特色品牌,如持续优化"创投周报"信息平台、举办跨区域专题研讨会、常态化开展"鸿鹄海归 科创沙龙"等,同时探索鸿鹄明德基金的运作模式,形成海归科创项目孵化的长效机制;三是要加强多 方合作,凝聚协同发展合力,加强与基金小镇及投促、国资、科技等部门的合作联系,搭建跨领域、跨 区域的交流平台,形成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活动期间还举行了鸿鹄海归科创投资沙龙,来自科创企业、投资机构、金融行业的专家学者和海归企业 家围绕"投资人视角下的中国创新药产业""AI投资下半场:技术、赛道与商业化""医疗健康产业新质生 产力助力底层创新"等主题展开分享交流。(完) 中新网杭州7月3日电 (钱晨菲)3日,杭州欧美同学会金融投资工作委员会成立仪式暨鸿鹄海归科创投资 沙龙活动在杭州玉皇山南基金小镇举 ...
全力支持高端医疗器械重大创新,国家药监局发布十大举措
第一财经· 2025-07-03 21:05
高端医疗器械创新支持政策 - 国家药监局将继续对符合"国内首创、国际领先且具有显著临床应用价值"的高端医疗器械实施创新特别审查程序,支持企业"出海"发展 [1] - 政策聚焦全生命周期监管,推出十项关键举措,覆盖审评审批优化、标准体系建设、上市后监管强化等全链条 [1] - 高端医疗器械包括医用机器人、高端医学影像设备、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和新型生物材料医疗器械等,是塑造医疗器械新质生产力的关键领域 [2] 审评审批优化 - 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审评审批时限由60个工作日缩短为30个工作日 [2] - 推动审评重心向产品研发阶段前移,加强前置审评工作 [2] - 优化特殊审批程序,探索附条件批准的具体要求,加速产品上市速度 [2] - 优先支持国家层面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涉及的高端医疗器械加快上市,加强人工智能、生物材料"揭榜挂帅"产品的注册指导 [3] 创新医疗器械发展现状 - 2014年至2017年批准创新医疗器械33个,截至今年4月初累计批准323个创新医疗器械上市 [3] - 创新医疗器械主要集中在高端影像设备、人工智能医疗器械、体外诊断设备和试剂等领域,部分产品国际领先 [3] - 对高端创新医疗器械变更注册,按照创新特别审查程序开展审查 [3] 标准体系建设 - 强化标准引领创新,完善高端医疗器械注册审查体系,加强分类和命名指导 [4] - 主动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加快国际标准转化应用,加强国内监管法规标准培训 [4] - 重点推进人工智能、脑机接口、生物材料等前沿技术领域的标准完善 [5] 重点领域标准化工作 - 加快推进医用机器人、人工智能医疗器械、高端医学影像设备等领域的基础、通用标准和方法标准制修订 [5] - 加强增材制造用医用材料、脑机接口柔性电极、基因工程合成生物材料等新型生物材料标准化研究 [5] - 研究制定多病种、大模型人工智能领域相关技术指导原则或审评要点 [5] - 制定手术机器人、康复机器人等医用机器人的分类指导原则,形成命名专家共识 [5] 上市后监管与支持 - 强化医疗器械警戒工作,细化创新医疗器械上市后监管要求 [5] - 持续开展高端医疗器械真实世界研究,推进真实世界证据用于监管决策 [5] - 支持医疗器械注册人开展上市后循证研究,引导注册人主动开展上市后评价 [5] - 强化监管队伍建设,提升高端医疗器械检验、监测能力 [6] 监管科学体系建设 - 推进创新生物材料类医疗器械性能及安全性评价研究、基于脑机接口技术的医疗器械安全性有效性系统评价方法研究 [6] - 提前布局高端医疗器械监管科学项目研究,加强监管技术储备 [6] 企业国际化支持 - 完善医疗器械出口销售证明相关政策,拓宽出口销售证明出具范围 [6]
120亿港元零息可交换债券!阿里巴巴新消息
券商中国· 2025-07-03 20:12
债券发行计划 - 公司计划发行120亿港元零息可交换债券,2032年到期 [1] - 债券为无担保及非次级债务,不产生定期利息,到期日为2032年7月9日 [2] - 募集资金将用于云计算基础设施建设和国际电商业务发展 [3] 可交换债券结构 - 债券参考阿里健康普通股,可选择以股份、现金或组合方式履行交换义务 [5] - 即便全部以阿里健康股票结算,公司仍将保持对阿里健康的控股权 [6] - 公司目前持有阿里健康约64%股份,阿里健康为并表子公司 [7] 阿里健康业务影响 - 债券发行不会影响阿里健康业务经营及与阿里巴巴生态的合作 [9] - 阿里健康股价2025年初至今上涨40%,为公司提供低成本融资机会 [10] - 可交换债券不涉及新股发行,阿里健康总股本不会稀释 [11] 行业融资动态 - 可交换债券是常见融资方式,可结合市场利率优化资金投入 [12] - 2025年3月百度发行20亿美元可交换债券,5月中国石化发行77.5亿港元可交换债券 [13] 战略投入方向 - 云计算和国际电商被定位为公司未来新增长引擎 [14] - 公司计划三年投入超3800亿元建设云和AI硬件基础设施,金额超过去十年总和 [15] - 2025财年阿里云收入实现双位数增长,AI产品收入连续七季度三位数增长 [16] AI战略定位 - 公司认为未来十年最大增量来自AI驱动的变革 [17] - AI被视为业务核心驱动力和发展机遇,将全力投入基础设施和技术建设 [18] - 公司计划将"AI+云"业务打造为第二增长曲线 [20]
医疗保障法草案首亮相,专家建议进一步完善病有所医的制度基础
第一财经· 2025-07-03 19:14
医疗保障法草案立法进展 - 医疗保障法草案已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初次审议 目前正在中国人大网公开征求意见 全文共七章50条 [1] - 草案系统规定医疗保障体系框架 加强医疗保障基金运行管理 优化医疗保障服务 强化监督管理 [1] - 国务院常务会议4月27日讨论并原则通过该草案 6月24日首次提请审议 6月27日全文公开 [3] 立法背景与目标 - 当前医保相关法律法规存在"碎片化""分散化"问题 需要制定纲领性法律改变现状 [2] - 国家医保局2019年确立"1部法律+3项法规+3个规章"立法目标 2021-2023年连续列入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计划 [2] - 立法旨在健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 明确基本医疗保险为主体 大病保险为补充 医疗救助为托底 其他保障协调发展的体系架构 [3] 草案内容与结构 - 草案由总则 医疗保障体系 医疗保障基金 医疗保障服务 监督管理 法律责任和附则七章组成 体例与江苏 上海等地条例基本一致 [3] - 相比2021年征求意见稿(八章70条) 草案篇幅缩减 未包含近年改革内容如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制度 [5] - 现行草案将"医药服务"和"经办服务"合并为"医疗保障服务"章节 专家建议分列并扩充内容 [6] 专家建议完善方向 - 应补充医保支付方式改革 集中采购 罕见病用药等成熟制度 [6] - 建议纳入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虽与医疗保障功能不同 但同属健康权保障范畴并由医保部门实施 [7] - 需加强医疗保障数据共享条款 在保护隐私前提下推动医疗信息合规应用 [7] - 建议提炼现有法规中基金监管措施 提升执法权威性 [8] 地方立法实践 - 浙江 江苏 上海已分别于2021年 2023年和2024年颁布地方医疗保障条例 [2] - 地方条例中"医药服务"和"经办服务"分章设置的做法可供中央立法参考 [6]
迈普医学(301033) - 2025年7月3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7-03 19:10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是专注高性能植入医疗器械的科技创新型企业,是国内神经外科领域唯一同时拥有人工硬脑(脊)膜补片等多种植入医疗器械产品的企业,覆盖开颅手术关键植入医疗器械 [3] - 公司已发展为中国领先且进入全球高端市场的医疗器械公司之一,旨在成为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平台型医疗器械企业 [3] 市场规模数据 - 2020 年全球可吸收止血材料销售额为 202 亿元,2021 年为 219 亿元 [3] - 2020 年医用胶在美国市场使用数量约为脑膜的 2.5 倍 [3] - 2020 年度我国硬脑膜封合材料终端市场约为 22.75 亿元 [3] 核心技术平台 - 公司拥有生物增材制造、数字化设计与精密加工、选择性氧化及微纤维网成型、多组分交联及化成胶等核心技术平台 [4] - 利用生物增材制造技术平台开发出人工硬脑(脊)膜补片、口腔可吸收修复膜等产品 [4] - 颅颌面修补产品采用 PEEK 材料,运用数字化设计与精密加工技术,骨缺损匹配度高 [4] - 通过选择性氧化及微纤维网成型技术开发出高性能止血产品,打破进口垄断 [4] - 利用多组分交联及化成胶技术开发出硬脑膜医用胶产品,解决现有产品问题并降低临床应用风险 [4] 新产品进展 - 硬脑膜医用胶 2023 年 2 月获国内 NMPA 注册,2025 年 3 月获欧盟 CE 认证,正推进国内外销售 [4] - 可吸收再生氧化纤维素止血产品是国内少数产业化的氧化再生纤维素产品,2025 年 1 月完成拓展适应症注册变更 [5] 集采情况 - 2025 年 6 月 27 日,天津市医药采购中心下发止血材料类医用耗材产品信息确认工作通知,公司将积极参与集采项目 [6]
三诺生物:持续葡萄糖监测系统获欧盟MDR认证
快讯· 2025-07-03 18:31
产品获批 - 公司自主研发的"持续葡萄糖监测系统"新产品获得欧盟MDR认证 [1] - 该系统用于测量2岁及以上人群组织间液中的葡萄糖水平 [1] - 产品旨在取代指尖血糖测试 用于糖尿病治疗决策 [1] 产品特性 - 产品可与具有相应应用程序的智能设备结合使用 [1] - 用户可以手动操控治疗决策 [1] - 第二代CGM产品升级为一体式结构设计 [1] - 提高了用户使用的便捷性和佩戴的舒适性 [1] 市场影响 - 本次获批扩大了公司两代CGM产品的适用场景 [1]
国家药监局:加快制定医用手术机器人、重组胶原蛋白等高端产品的质量管理体系检查要点
快讯· 2025-07-03 18:13
国家药监局:加快制定医用手术机器人、重组胶原蛋白等高端产品的质量管理体系检查要点 金十数据7月3日讯,国家药监局发布优化全生命周期监管支持高端医疗器械创新发展有关举措的公告。 选取国内首创等有代表性的创新医疗器械开展监管会商,指导创新医疗器械集中省份开展属地监管会 商,分析创新点、风险点,研究针对性监管措施。加快制定碳离子/质子治疗系统、动物源性人工心脏 瓣膜、金属增材制造骨植入物、聚醚醚酮带线锚钉等创新产品,以及医用手术机器人、人工智能医疗器 械、重组胶原蛋白等高端产品的质量管理体系检查要点。加强国家级检查员遴选和培训,培养一批高端 医疗器械国家级检查员;开展省级检查机构质量管理体系验证工作,加强省级检查机构能力建设,提升 检查质量和效能。 ...
国家药监局:支持医疗器械注册人开展上市后循证研究
快讯· 2025-07-03 18:12
国家药监局支持医疗器械创新发展举措 - 国家药监局发布公告优化全生命周期监管支持高端医疗器械创新发展 [1] - 研究在用高端有源医疗器械使用期限管理要求 [1] - 督促使用单位对手术机器人、康复机器人及高端医学影像设备定期检查维护以保障临床质量 [1] 医疗器械上市后监管与评价 - 支持医疗器械注册人开展上市后循证研究 [1] - 细化高端医学影像设备、人工智能医疗器械的不良事件类型并规范报告范围 [1] - 推动GHWP主动监测项目以心血管植入类高风险器械为切入点探索上市后监测框架及数据库建设 [1] 医疗器械安全与能力提升 - 引导注册人主动开展上市后评价以提升产品安全可靠性 [1] - 指导地方加强高端医疗器械检验和监测队伍建设提升检验监测能力 [1]
国家药监局:制定手术机器人、康复机器人等医用机器人的分类指导原则
快讯· 2025-07-03 18:09
国家药监局优化高端医疗器械监管 - 国家药监局发布公告优化全生命周期监管以支持高端医疗器械创新发展 [1] - 加强高端医疗器械分类和命名指导为注册申报提供支持 [1] - 制定手术机器人康复机器人等医用机器人分类指导原则 [1] - 形成医用机器人命名专家共识 [1] 新型医疗技术产品研究 - 开展医用大模型人工智能医疗器械等新技术产品管理属性和类别研究 [1] - 研究合成生物材料组织工程产品医学影像前处理软件等新模态产品 [1] - 依据技术发展成熟度动态调整产品管理类别 [1] 核心零部件管理要求 - 研究细化医用机器人高端医学影像设备核心零部件管理要求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