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药研发
搜索文档
凯因科技(688687):公司上半年利润同比正增长,创新产品有望兑现
国海证券· 2025-08-18 14:32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目标公司深耕病毒性肝病领域,创新药产品持续兑现[1][6]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5.66亿元(yoy-5.05%),归母净利润0.47亿元(yoy+11.75%),扣非净利润0.46亿元(yoy+3.93%)[2] - 2025年Q2单季度营收3.35亿元(yoy-12.77%),归母净利润0.22亿元(yoy+7.19%),毛利率84.53%(yoy-0.72pct),销售费用率48.11%(yoy-6.16pct)推动净利润率提升至10.64%(yoy+2.66pct)[6] - 2025年盈利预测:收入14.19亿元(yoy+15%),归母净利润1.67亿元(yoy+17%),对应PE 36.57X[6][7] 研发进展 - 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7141万元(yoy+1.22%),占营收12.61%,培集成干扰素α-2注射液治疗乙肝III期临床已申报上市并完成六个专业审评[6] - siRNA药物KW-040项目已提交临床试验注册申请并获受理,生物创新药有望贡献业绩增量[6] 市场数据 - 当前股价35.71元,总市值61.04亿元,52周价格区间18.97-37.41元[4] - 近12个月股价涨幅59.7%,显著跑赢沪深300指数(25.7%)[4] 盈利预测 - 2025-2027年收入CAGR 16.7%,归母净利润CAGR 24.2%,2027年预计净利润2.58亿元(yoy+28%)[6][7] - 2027年估值指标:PE 23.68X,P/B 2.70X,P/S 3.17X,ROE提升至11%[7][8]
亚盛医药-B:涨逾9% 利生妥治疗中高危MDS的III期临床研究获美国FDA和欧洲EMA批准
金融界· 2025-08-18 10:07
核心事件 - 公司自主研发的Bcl-2选择性抑制剂利沙托克拉(商品名利生妥® 研发代码APG-2575)联合阿扎胞苷一线治疗新诊断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的全球注册III期临床研究GLORA-4获美国FDA和欧洲EMA同意开展 [1] - 该研究为利生妥®在欧美监管机构获批的第二个全球III期研究 编号NCT06641414 采用多国家多中心同步入组策略 [1] 临床进展 - 截至公告日期 利生妥®是国际上唯一正推进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注册III期临床的Bcl-2抑制剂 [1] - GLORA-4研究有望打破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领域长期存在的临床空白 [1] 市场反应 - 截至发稿时 亚盛医药-B(06855.HK)股价上涨9.18% 报94港元 [1] 战略意义 - 该临床研究是利生妥®全球临床开发的又一重要里程碑 [1] - 多中心同步入组策略将加速新药上市进程 [1]
歌礼制药-B(01672.HK):海外临床进展顺利 远期管线成功概率提升
格隆汇· 2025-08-18 01:01
公司财务表现 - 2025H1公司主业营业收入108万元,主要为研发服务收入 [1] - 2025H1研发费用1.46亿元,同比增长10.9%,通过管线调整和费用优化保证核心减重管线推进 [1] - 2025H1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15.8亿元,同比增长361.9%,主要系定期存款到期,充足现金储备支撑管线研发 [1] 核心管线进展 ASC30管线 - 核心小分子GLP-1管线,具备每日口服+每月注射双剂型 [1] - 美国I期数据显示4周减重6.5%,优于礼来Orforglipron,安全性相似,潜在全球BIC [1] - 正在美国开展IIa期13周临床,预计2025Q4读出顶线数据,口服剂型数据或早于注射剂型 [1] - 管线具备强BD预期,临床数据读出后BD有望快速落地 [1] ASC47管线 - THR-β靶点减脂增肌管线,每月皮下注射一次,靶向脂肪细胞机制创新 [2] - 与司美格鲁肽联用可改善肌肉量降低不良反应并提升减重效果 [2] - 美国I期联用临床已完成受试者给药,预计2025Q4读出29天试验顶线数据 [2] ASC50管线 - 少数进入临床阶段的IL-17口服小分子,针对需长期用药的银屑病领域 [2] - 较现有注射药物(如司库奇优单抗)具备临床优势,临床前数据显疗效潜力 [2] - 2025年6月在美国启动I期临床,预计2025年底读出顶线数据 [2] 地尼法司他管线 - FIC口服小分子FASN抑制剂,III期临床数据优秀 [2] - 预计2026年国内递交上市申请,未来将贡献收入 [2] 盈利预测与估值 - 2025-2027年营收预测上调至0.02/0.64/2.03亿元(原预测0/0.4/1亿元) [3] - 基于FCFF模型及管线成功率提升,目标价上调至29.26港元 [3]
信达生物开挂了!独家品种暴涨超900%,50款1类新药来势汹汹,6款新药上市可期
搜狐财经· 2025-08-16 08:13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总产品收入超52亿元 同比增长35%以上[1][2] - 核心产品达伯舒2024年销售额超过40亿元 2025年一季度超过15亿元[3] - 达攸同2024年销售额突破20亿元 2025年一季度超过6亿元[6] - 信必乐2025年一季度销售额增速超过900%[8] 产品管线 - 已获批16款新药 包括13款创新药及3款生物类似药[2] - 6款新药通过2025年医保形式审查[2] - 52款新药处于申请临床及以上阶段 其中50款为1类新药[1][9] - 6款新药处于NDA或III期临床阶段[1] 核心产品表现 - 达伯舒累计拓展8个适应症 其中7个纳入国家医保[3] - 达伯舒在院内市场销售占比超过90%[3] - 信尔美为全球首个GLP-1R/GCGR双靶点激动剂 预计销售峰值突破80亿元[8] - 信必乐为国内首个本土原研PCSK9抑制剂 2024年12月纳入医保[8] 研发进展 - 4款抗肿瘤新药处于III期临床及以上阶段[13] - IBI126(CEACAM5 ADC)、IBI354(HER2 ADC)、IBI343(Claudin18.2 ADC)处于III期临床[11][13] - 匹康奇拜单抗提交NDA在审 有望成为国内首款国产IL-23 p19靶向药物[11][14] - IBI302(VEGF/补体双抗)步入III期临床[11][15] 国际化布局 - 完成配股融资超43亿港元(约5.5亿美元) 90%用于全球研发[17] - IBI3009(DLL3 ADC)授权罗氏 获8000万美元首付款及最高10亿美元里程碑付款[17] - 预计2030年至少5款创新管线推进至全球多中心III期注册研究[18] - 多款创新药正在海外开展临床试验[17][18]
首款上市新药月销上千万元!海创药业上半年仍亏超6000万元,拟暂停一创新药研发项目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4 19:15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316.71万元 同比增长11899.08% 主要得益于首个1类新药氘恩扎鲁胺软胶囊上市贡献药品销售收入1306.88万元 [1][2] - 归母净利润为-6185.32万元 较去年同期减亏38.40% 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7300.56万元 同比减亏33.63% [1][3] - 研发费用同比减少3095.64万元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742.80万元 [1][3] 核心产品进展 - 氘恩扎鲁胺软胶囊于5月29日获批上市 一个月内实现超千万元营收 该产品针对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治疗 系公司首个上市新药 [1][2][4] - 公司计划通过2025年国家医保谈判推动产品进入医保 以提升市场可及性 [4] - 该产品面临原研药恩扎鲁胺(2026年专利到期)及仿制药竞争 豪森药业2021年获批首仿 齐鲁制药 科伦药业等企业相继跟进 [4] 研发管线调整 - 暂停HP501研发项目(URAT1抑制剂) 截至6月30日已投入募集资金8111.25万元 [1][5] - 暂停原因为国内URAT1靶点竞争激烈 恒瑞医药SHR4640片上市申请获受理 Fuji Yakuhin与卫材合作的多替诺雷片已获批 [6] - 另有多款国产URAT1抑制剂进入临床后期阶段 包括一品红AR882 康哲药业ABP-671等6款产品处于Ⅲ期或Ⅱ/Ⅲ期 [7] 研发资源再分配 - 费用化研发投入为5696.72万元 较去年同期8792.35万元下降35.20% [4] - 公司将资源转向HP518等项目 该项目针对前列腺癌的中国Ⅰ期耐受性研究已完成 Ⅱ期首例受试者于去年12月入组 [8]
再鼎医药(9688.HK):收入短期承压 下半年催化事件丰富
格隆汇· 2025-08-14 03:25
业绩表现 - 公司2025年二季度收入1.1亿美元,同比增长9%,增速放缓主要由于PARP抑制剂则乐销售下滑[1] - 调整后经营亏损收窄37%至3420万美元,净亏损收窄28%至5490万美元[1] - 核心产品表现分化:尼拉帕利收入4100万美元同比下降9%,艾加莫德收入2650万美元同比增长14%且环比增46%,奥马环素收入1430万美元同比增长16%[1] 产品管线进展 - 贝玛妥珠单抗III期研究FORTITUDE-101达到主要终点,联合化疗显著改善FGFR2b过表达胃癌患者总生存期,计划下半年提交中国上市申请[2] - ZL-1310(DLL3 ADC)获FDA快速通道资格,在广泛期小细胞肺癌领域展现突破性治疗潜力[2] - 艾加莫德获中国重症肌无力诊疗指南升级推荐,明确其用于轻中度至高度活动患者的早期达标治疗与长期维持方案[2] - ZL-1503(IL-13/IL-31R双抗)临床前数据显示中重度特应性皮炎治疗前景[2] 核心产品数据 - 贝玛妥珠单抗在FIGHT研究中显示:全意向治疗人群联合化疗组中位总生存期19.2个月,FGFR2b过表达亚组提升至24.7个月,东亚亚组达30.1个月[3] - 艾加莫德治疗周期延长及市场渗透提升驱动收入增长[1] - 奥马环素收入增长源于市场覆盖范围扩大和渗透率提升[1] 未来催化剂 - 贝玛妥珠单抗三期临床FORTITUDE-101详细数据披露[1] - KarXT三期临床ADEPT-2(ADP适应症)数据读出[1] - 公司有望于2025年第四季度实现经营盈利[1]
复星医药: 复星医药关于控股子公司签署许可协议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8-12 00:17
协议核心内容 - 复星医药控股子公司复星医药产业授予Expedition Therapeutics在除中国境内及港澳地区外的全球范围内开发、生产及商业化在研产品XH-S004的独家权利 [1][3] - 协议类型为开发、生产及商业化许可,覆盖人类及动物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领域 [1] - 协议自2025年8月11日起生效,适用美国纽约州法律,争议通过国际商会仲裁解决 [4][5] 财务条款 - Expedition将支付1700万美元不可退还首付款 [4] - 开发及监管里程碑款项至多1.03亿美元,根据临床试验及上市进展支付 [4] - 销售里程碑款项至多5.25亿美元,基于许可区域年度净销售额达成情况 [4] - Expedition需按约定百分比支付基于年度净销售额的特许权使用费 [4] 产品研发状况 - XH-S004为自主知识产权小分子口服DPP-1抑制剂,通过抑制DPP-1及中性粒细胞丝氨酸蛋白酶降低炎症反应 [2] - 潜在适应症包括非囊性纤维化支气管扩张症(中国境内处于II期临床试验)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国境内处于Ib期临床试验) [2] - 全球范围内尚无同一分子机制药物获批上市 [3] - 截至2025年7月累计研发投入约0.72亿元人民币(未经审计) [3] 交易对方信息 - Expedition成立于2024年3月,注册于美国特拉华州,专注自身免疫性疾病创新疗法研发 [3] - 核心管理团队来自跨国药企及生物技术公司,投资方包括美国知名投资机构 [3] - 因系非公众公司,未披露最近一年主要财务数据 [3] 协议执行与终止 - 生产、供货和技术转移安排将另行签订协议 [4] - 终止条件包括一方清算、破产或重大违约未补救,或Expedition未按约定开展开发工作 [4] - Expedition可经书面通知终止协议,终止不影响中国境内及港澳地区的开发和商业化权利 [4][6] 战略影响 - 合作加速许可产品全球临床开发和商业化进程,拓展集团创新产品海外布局 [5] - 集团保留中国境内及港澳地区的开发、生产及商业化权利 [1][2]
苏州,63岁博士带着新药去IPO了
投中网· 2025-08-11 14:51
公司概况 - 丹诺医药是一家专注于抗菌新药研发的生物科技公司,估值超20亿元 [4][5] - 公司拥有7个在研药物管线,包括治疗幽门螺杆菌、人工关节感染、肝性脑病等疾病的候选药物 [13] - 核心产品包括全球首个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新分子实体候选药物"利福特尼唑" [5][10] 核心产品与技术 - "利福特尼唑"是全球首个且目前唯一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新分子实体候选药物,已完成III期临床试验 [10][14] - 公司拥有44项已授权专利和35项专利申请 [14] - 研发策略注重Fisrt-in-class和best-in-class,同时考虑应用场景与诊断匹配度 [13] 商业化进展 - 已与远大生命科学集团达成独家商业合作协议,潜在交易金额最高不超过7.75亿元 [14] - 计划2025年8月底前提交"利福特尼唑"的新药上市申请 [14] - 全球抗菌药物市场规模预计从2024年455亿美元增长至2029年603亿美元,其中幽门螺杆菌治疗药物市场将从69亿美元增至100亿美元 [14] 融资历程 - 公司已完成E轮融资,累计融资超5亿元,估值超20亿元 [16][17] - 投资方包括通和毓承、药明康德、元禾控股、北极光创投、高特佳投资等知名机构 [6][16] - 2024年完成E轮超3亿元融资,投资方包括AMR Action Fund、中山创投等 [17] 创始人背景 - 创始人马振坤拥有北京大学本硕学位和美国康涅狄格大学化学博士学位 [8] - 曾担任Cumbre医学化学总监和TB Alliance首席科学官,拥有丰富的新药研发经验 [8] - 2013年在苏州工业园区创立丹诺医药,利用Cumbre的专利技术 [8] 行业地位 - 公司被视为苏州的明星生物科技企业 [11] - 苏州工业园区被比作中国生物医药领域的"硅谷" [9] - 公司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布局"双中心",计划在中山建设药品生产研发基地 [17]
药石科技2025年中报:营收增长但利润下滑,需关注应收账款和债务状况
证券之星· 2025-08-09 06:30
营收与利润表现 - 2025年中报营业总收入9.2亿元,同比增长23.48% [1] - 归母净利润7249.81万元,同比下降26.54%,扣非净利润5962.11万元,同比下降11.82% [1] - 第二季度营业总收入4.65亿元,同比增长26.48%,归母净利润3670.73万元,同比下降25.4%,扣非净利润2908.39万元,同比上升11.06% [2] 财务指标分析 - 毛利率31.05%,同比减少24.05%,净利率7.88%,同比减少40.51% [3] - 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总计1.36亿元,占营收比14.77%,同比减少18.81% [3] - 每股净资产17.52元,同比增加27.69%,每股经营性现金流2.34元,同比增加240.51%,每股收益0.36元,同比减少28.0% [3] 现金流与债务状况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4.67亿元,同比增长240.62%,主要因加强销售回款及材料款项监控 [5] - 应收账款占最新年报归母净利润比达136.06%,有息负债13.81亿元,同比减少0.29%,有息资产负债率24.98% [4] 主营业务构成 - 药物开发及商业化阶段收入7.65亿元,占比83.14%,毛利率25.69% [6] - 药物研究阶段收入1.54亿元,占比16.72%,毛利率57.29% [6] - 国外销售收入6.59亿元,占比71.65%,毛利率35.84%,国内销售收入2.61亿元,占比28.35%,毛利率18.92% [6] 业务发展与展望 - 大型跨国制药企业收入3.67亿元,同比增长69.73%,中小生物医药公司收入5.53亿元,同比增长4.55% [7] - 持续强化TPD、多肽及寡核苷酸药物、ADC药物等领域研发与生产能力建设 [7] - 公司定位为创新化学产品和服务供应商,专注化学与低碳技术提升新药研发效率 [7]
上海谊众:2025年中报显示营收增长但现金流恶化
证券之星· 2025-08-09 06:25
总体概况 - 公司2025年中报营业总收入1.6亿元,同比上升31.48% [1] - 归母净利润3800.38万元,同比上升10.13% [1] - 扣非净利润3705.56万元,同比上升11.74% [1] - 第二季度单季营业总收入8927.52万元,同比上升67.75% [1] - 第二季度单季归母净利润2381.78万元,同比上升346.79% [1] 主营收入构成 - 公司主营收入99.84%来自注射用紫杉醇聚合物胶束,收入1.6亿元 [3] - 该产品毛利率83.05% [3] - 其他收入仅25.27万元,毛利率为负值 [3] 现金流状况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变动幅度-720.33% [4] - 每股经营性现金流-0.14元,同比减少717.5% [4][8] - 现金流压力主要来自原材料采购、薪酬支出及研发投入增加 [4] 费用控制 - 管理费用同比减少36.72%,因股份支付费用减少 [5] - 研发费用同比增加87.63%,因扩大临床试验及新药研发 [5] - 三费占营收比37.92%,同比减少25.8% [8] 资产负债状况 - 货币资金5.33亿元,同比增加99.42% [9] - 应收账款9657.86万元,同比减少30.50% [9] - 有息负债为0,去年同期为3101.94万元 [9] 未来发展 - 核心产品紫杉醇胶束纳入医保后销量增长487%,但营业成本上升323.53% [6] - 年产500万支紫杉醇胶束项目预计2026年中期完工 [6] - 正在拓展紫杉醇胶束新适应症及推进新药研发 [6] 财务指标 - 毛利率82.57%,同比减少12.71% [8] - 净利率23.71%,同比减少16.24% [8] - 每股净资产7.0元,同比减少1.32% [8] - 每股收益0.18元,同比增加5.88%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