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

搜索文档
美丽中国建设科技工程与指标体系研究专题论坛在北京举办
环球网资讯· 2025-07-16 12:10
美丽中国建设科技工程与指标体系研究专题论坛 - 论坛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 中国地理学会承办 围绕美丽中国建设目标 指标体系 治理路径与科技支撑等核心议题 邀请18位知名专家和青年学者作报告 [1] - 六十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 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方小敏研究员 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葛全胜研究员等 [1] 美丽中国建设目标与愿景 -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杨林生研究员发布"美丽中国建设智能化模拟系统" 基于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A类专项研究成果 [3] - 方创琳研究员总结"十四五"美丽中国建设成效 提出"十五五"时期六大协同路径与分区分级建设路线图 [3] 数字化治理与区域协同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党委书记雷涯邻教授提出美丽中国数字化治理的三种组态模式 强调区域协同 数据共享与市场化机制 [3] - 孙福宝研究员提出内蒙古自治区"生态安全+新能源"双轮驱动路径 构建风光氢储一体化绿色发展模式 [3]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 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杨小明研究员指出现有制度需应对系统性 协同性挑战 提出绿色发展机制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路径 [3] - 中共中央党校李宏伟教授强调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建议构建生态产业集群 碳汇交易与绿色消费体系 [3] 区域发展模式与经验 - 江西师范大学葛咏研究员总结"减贫—生态—碳减排"协同发展20年经验 提炼四种区域模式 倡导中国方案全球共享 [3] -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吴康教授分析山西省收缩型资源城市绿色转型困境 [4] 科技工程与国际化推广 -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刘闯研究员介绍"地标生境"科技工程 推动优质地理产品国际化 已在15国落地推广 [4] -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张井勇研究员发布2025年极端高温预测 预警区域灾害风险 [5] 评估体系与方法论创新 - 湖南师范大学周国华教授建议将人类发展指数与自然关系指数融合 构建美丽中国建设成效评估指标体系 [4] -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刘海猛副研究员提出"人本—涌现—平衡—反馈"四原则 构建动态 开放 智能的美丽城市评价体系 [5]
迎难而上 稳中向好 上半年我国经济同比增长5.3% 下半年稳定增长有支撑
金融时报· 2025-07-16 09:47
宏观经济表现 - 上半年GDP达660536亿元,同比增长5.3%,增速较去年同期和去年全年均提升0.3个百分点 [1] - 二季度GDP同比增长5.2%,一季度为5.4%,呈现稳中略升态势 [1][3] - 调查失业率维持在5.0%-5.4%区间,6月核心CPI回升至0.7% [1] - 货物贸易进出口创同期新高,外汇储备保持在3.2万亿美元以上 [1] 新质生产力发展 - 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三新"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8% [1][4] - 研发经费占GDP比重接近2.7%,超过欧盟平均水平 [3] - 1-5月有效发明专利申请量近500万件,增长12.8% [3] - 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5%,战略性新兴服务业营收增长近10% [4] 消费驱动作用 - 上半年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贡献率达52%,二季度提升至52.3% [1][5]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55万亿元,同比增长5%,二季度增速加快至5.4% [5] - 体育用品类零售额增长22.2%,金银珠宝类增长11.3% [5] - 免签政策带动入境游客增长,"五一""端午"假期免签入境人次同比分别增长72.7%和59.4% [5] 政策支持与预期 - 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获3000亿元特别国债支持,前两批1620亿元已下达 [6] - 多家国际机构调高对中国经济增长预期,下半年稳定增长有支撑 [7] - 高技术制造业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领域预计保持较快增长 [8] - 宏观政策协同发力,将加快推出下半年政策并加强储备 [7][8]
世界青年发展论坛在苏州开幕 阿东信长星出席并致辞
苏州日报· 2025-07-16 08:09
论坛概况 - 2025年世界青年发展论坛于7月15日在苏州开幕,主题为"拓展青年潜能 助力全球发展"[1][5] - 论坛设三场主题论坛:绿色消费与可持续发展、人工智能与科技创新、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5] - 参会人员包括100多个国家、17个国际组织的青年事务部长、青年组织负责人及各国青年代表共约500人[5] 政府及国际组织表态 - 江苏省委书记信长星表示江苏正着力打造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3] - 信长星提出支持青年投身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社会服务和国际交流合作[3] - 联合国代表那迪娅等期待各国青年通过论坛达成富有洞见的交流与持续联系,推动创造和平、包容和可持续的未来[4] 青年发展倡议 - 中外青年代表共同宣读《"拓展青年潜能助力全球发展"国际青年倡议》[5] - 论坛发布全球青年发展行动计划第二批100个典型项目清单并启动"全球青年发展项目周"活动[5] - 阿东呼吁各国青年组织引领青年做全球发展的"破壁者"、全球安全的"行动者"和文明交流的"追光者"[4]
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3% 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稳中向好
经济日报· 2025-07-16 07:50
宏观经济表现 - 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达660536亿元,同比增长5.3%,其中一季度增长5.4%,二季度增长5.2%,环比增长1.1% [1] - 调查失业率稳定在5%至5.4%区间,6月CPI增长0.1%,核心CPI回升至0.7%,外汇储备维持在3.2万亿美元以上 [2] - 内需对GDP增长贡献率达68.8%,其中最终消费支出贡献率为52%,成为增长主动力 [3] 产业发展态势 - 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1-5月规上战略性新兴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近10% [4] -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0%,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36.2%,锂电池增长53.3% [4] - 1-5月有效发明专利申请量近500万件,增长12.8%,创新成果带动产业融合发展 [4] 消费市场表现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55万亿元,同比增长5%,其中二季度增速加快至5.4% [5] - 服务零售额增长5.3%,体育用品类增长22.2%,金银珠宝类增长11.3% [5] - 新能源汽车、节能家电、智能家电消费保持较快增长,新消费模式不断涌现 [5] 经济支撑因素 - 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59.1%,对增长贡献率超60%,持续保持扩张态势 [7] - 进出口增长2.9%,显示贸易韧性,对单一国家贸易依存度已降至个位数 [7] - 宏观政策协同发力,政策工具箱丰富,将适时推出新措施支持经济稳定运行 [7]
上半年GDP同比增长5.3% 稳新畅进,经济半年报含金量高(权威发布)
人民日报· 2025-07-16 05:59
经济总体表现 - 上半年GDP同比增长5.3%,较去年同期和去年全年均提升0.3个百分点,达到660536亿元 [2] - 就业形势稳定,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2%,6月份降至5.0% [2] - 国际收支平衡,外汇储备维持在3.2万亿美元以上 [3] 消费与内需 - 上半年内需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8.8%,其中最终消费支出贡献率为52% [6]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4.55万亿元,同比增长5%,二季度增速加快至5.4% [6] - 服务消费增长5.3%,假日消费拉动作用显著,部分升级类消费如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22.2% [6][7] 新动能与产业升级 - 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5%,战略性新兴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接近10% [4] -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0%,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36.2% [4] - 研发经费投入占GDP比重接近2.7%,有效发明专利申请量增长12.8% [4] 服务业与出口 - 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59.1%,对GDP增长贡献率超过60% [9] - 出口多元化成效显著,对单一国家的贸易依存度降至个位数 [11] 价格与市场 - 6月份CPI同比上涨0.1%,核心CPI上涨0.7%,价格呈现低位温和回升态势 [3] - 绿色消费增长较快,新能源汽车、节能家电等品类表现突出 [6] 政策与展望 - 宏观政策协同发力,下半年经济有望保持稳中有进态势 [11] - 人均GDP连续两年稳定在1.3万美元以上,消费结构升级空间广阔 [7]
中国经济展现强大韧性活力(锐财经·年中经济观察 ①)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7-16 05:32
中国经济半年报核心数据 - 上半年GDP达660536亿元 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3% [2] - 一季度GDP增速5.4% 二季度5.2% 增速较去年同期和全年均提升0.3个百分点 [3] - 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 "三新"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8% [3] - 内需对GDP增长贡献率68.8% 其中最终消费支出贡献率52% [5] -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0% [6] 宏观经济运行态势 - 月度调查失业率保持在5.0%-5.4%区间波动 [3] - 货物贸易进出口创同期新高 外汇储备维持在3.2万亿美元以上 [3] - 货运周转量同比增长5.1% 旅客周转量增长4.9% [5] - 6月末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8.3% [5] 新质生产力发展 - 研发经费投入占GDP比重接近2.7% 超过欧盟平均水平 [6] - 1-5月有效发明专利申请量近500万件 增长12.8% [6] - 规上战略性新兴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近10% [6] - 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超30% 汽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产量增长53.3% [6] 产业转型升级 - 山东省东营市推进数字化转型 支持企业打造"智慧工厂" [4] - 传统产业加速对接"互联网+"、"AI+"、"数字+"改造 [7] - 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59.1% 对GDP增长贡献率超60% [9] 下半年经济展望 - 国际机构普遍调高中国经济增长预期 [8] - 服务业景气指数持续保持在50%以上扩张区间 [9] - 消费市场趋于活跃 新产业新业态保持较快增速 [9]
向成本“开刀”:山东能源万福能源 破局有“数”见真章
齐鲁晚报网· 2025-07-15 14:55
降本增效措施 - 通过改造旧电焊机提升性能并延长使用寿命20%,每年节省10万元采购费用 [2] - 通过改造闲置U型钢支架节省采购资金近10万元 [3] - 开发物资智能管理系统提升库存周转率20%,避免20卷电缆闲置浪费 [3] - 推行科学采购流程严格执行"货比三家"原则,节省大量采购成本 [4] 瓦斯治理创新 - 引进定向钻孔抽采技术并适配矿井地质条件,进行多次模拟实验 [5] - 开办"瓦斯治理夜校"培养技术人才,成立"瓦斯治理青年突击队" [6] - 严格把关设备选型,在实验室连续测试三天三夜确保可靠性 [6] - 建立跨部门联席会机制,实现地质与通防专业无缝配合 [6] 运输系统优化 - 制定50吨液压支架运输方案并进行实战演练,确保万无一失 [7] - 建立分段责任制和检修点,及时发现并修复轨道接头松动问题 [8] - 实施"分时段跑火车"调度法提升运输效率 [8] - 部署智能化监控系统实时掌握机车状态,快速应对突发故障 [8] 绿色能源利用 - 利用35℃矿井水余热资源,设计热泵系统方案并修改二十多版图纸 [9] - 解决管道接口密封问题实现系统稳定运行 [10] - 余热利用系统每日节省电费2500元,一个采暖季节省25万元 [10] 团队管理特色 - 采用"劳模创新工作室"模式激发技术革新 [2] - 通过"改造突击队"形式快速响应生产需求 [3] - 高管带头驻扎生产一线,建立24小时响应机制 [8] - 跨区域技术交流学习,吸收标杆企业经验 [5][9]
国家电投重组成立以来改革发展成就综述
中国电力报· 2025-07-15 14:33
公司重组与定位 - 2015年7月15日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和国家核电技术有限公司合并重组为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1] - 公司成为国内唯一同时拥有火电、水电、核电、新能源资源的综合能源集团资产规模超过7000亿元[3] - 公司明确"以清洁能源为主导、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以世界一流为目标"的发展方向[5] 十年发展成就 - 电力装机从重组当年1亿千瓦增长到2022年2亿千瓦再到目前2.7亿千瓦[11] - 清洁能源占比从38.47%提升至73.08%[13] - 资产总额从7738亿增长到1.9万亿增长1.46倍年度营业收入从2000亿增加到4000亿年度利润从140亿跃升至500亿[14] - 境外业务从24个国家拓展至47个国家[15] - 年发电量从3808亿千瓦时提升到7244亿千瓦时供热面积达5.8亿平方米惠及人口1500万人[16] 能源结构转型 - 光伏装机从485万千瓦增长至8673万千瓦成为全球最大光伏发电企业[18] - 风电装机增长5倍达6253万千瓦海上风电从无到有装机达512万千瓦[18] - 水电装机达2653万千瓦核电装机从224万千瓦增长到1074万千瓦[19][20] - 火电机组完成超低排放改造超6700万千瓦灵活性改造超3400万千瓦[21] 科技创新突破 - "国和一号"三代核电自主化掌握300余项关键核心技术获得1.4万余件知识产权成果[25] - "国冉一号"300兆瓦级重型燃气轮机完成关键技术攻关实现首台样机满负荷试验[25] - 累计获授权专利超1.8万件突破晶硅光伏组件回收、TBC电池等核心技术[26] 多元融合发展 - 探索换电重卡电能替代和氢燃料电池氢能替代[30] - "暖核一号"核能供热项目供热面积达560万平方米[30] - 构建"煤—新能源—电—铝"循环经济电解铝绿电消费占比30%[30] - 建设全国首个农村能源革命示范县[31] 国际化布局 - 境外装机从不到30万千瓦扩展到1267万千瓦[36] - 在哈萨克斯坦建成札纳塔斯风电、阿克莫拉风电基地在日本成为最大实体投资中资企业[36] - 土耳其胡努特鲁燃煤电厂成为地震期间唯一持续运营电厂[36]
上半年经济成绩亮眼:GDP同比增长5.3%,消费是主动力;商品房销售降幅比去年同期大幅收窄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15 14:14
国民经济运行情况 - 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660536亿元,同比增长5.3%,其中一季度增长5.4%,二季度增长5.2% [1] - 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52%,资本形成总额贡献率为16.8%,货物和服务净出口贡献率为31.2% [1] - 二季度最终消费支出贡献率52.3%,资本形成总额贡献率24.7%,货物和服务净出口贡献率23% [1] - 内需对GDP增长贡献率为68.8%,其中消费是主动力 [8] 经济运行特点 - GDP增速比去年同期和全年均提升0.3个百分点 [3] - 月度调查失业率基本在5.0%~5.4% [5] - 6月CPI由负转正增长0.1%,核心CPI回升至0.7% [6] - 货物贸易进出口创同期新高,外汇储备维持在3.2万亿美元以上 [7] - 货运周转量同比增长5.1%,旅客周转量增长4.9%,6月末M2同比增长8.3% [8] 新质生产力发展 - 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三新"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8% [8] - R&D经费投入占GDP比重接近2.7%,超过欧盟平均水平 [12] - 1~5月有效发明专利申请量近500万件,增长12.8% [12] - 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5%,规上战略性新兴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近10% [12] -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0% [12] - "新三样"(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太阳能)保持较高增速 [13] 房地产市场 - 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3.5%,降幅同比收窄15.5个百分点 [14] - 商品房销售金额下降5.5%,降幅同比收窄19.5个百分点 [14] - 6月70城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降幅收窄,一线、二线、三线城市分别收窄0.3、0.5和0.3个百分点 [18] - 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降幅同比收窄16.4个百分点,国内贷款同比增长0.6% [18] - 6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比5月末减少479万平方米,连续四个月减少 [18]
今天,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项目投产
南方都市报· 2025-07-15 13:26
项目概况 - 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项目是国家重大外资项目,也是美国企业在华独资建设的首个重大石化项目,产品将满足国内市场需求[1] - 项目包括年产160万吨乙烯的灵活进料蒸汽裂解装置(国内单套装置最大产能)、120万吨高性能线性低密度聚乙烯装置、50万吨低密度聚乙烯装置(世界最大单体产能)及95万吨差异化聚丙烯装置[2] - 项目采用预处理外置环保模式(国内首例)和工艺尾气循环利用技术,支持低碳排放[3] 技术优势与产品定位 - 聚乙烯产品采用专有技术,具有强度、耐用性、热封性和光学特性优势,覆盖从通用型到工程塑料多等级[3] - 产品组合可满足轻量化、环保、安全性需求,部分采用可循环材料,助力客户可持续发展[3] - 大亚湾研发中心配备北美以外首个聚丙烯中试装置,加速差异化聚丙烯开发,聚焦基础化学研发[3] 产业协同与区域发展 - 项目将减少高性能聚烯烃进口依赖,支撑大湾区塑料、服装、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产业链[2] - 大亚湾石化区炼化一体化规模全国前列(炼油2200万吨/年、乙烯380万吨/年),连续6年居中国化工园区第一[1][9] - 惠州新材料产业园规划30.2平方公里,与大亚湾石化区形成"原料互供、设施共享"的一体化格局,已落户40个项目总投资474亿元[12][13] 建设效率与政府支持 - 项目从考察到动工仅18个月(常规需5年),创"惠州速度"记录[5][6] - 政府成立专班提供24小时服务,推动审批流程从"串联"转为"并联"[7] - 埃克森美孚在华首笔人民币贷款落地惠州,多家银行提供项目贷款支持[8] 行业地位与未来规划 - 大亚湾石化区吸引13家世界500强企业,世界级企业投资占比近90%,已形成碳二至芳烃等完整产业链[9][10] - 广东省提出到2027年形成乙烯540万吨/年、高端聚烯烃660万吨/年产能,2035年建成世界一流石化产业高地[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