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绿色能源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深圳)-沙特阿拉伯数字能源产业经贸合作交流会举办
南方都市报· 2025-10-13 14:33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深圳与沙特阿拉伯在数字能源产业领域举行经贸合作交流会,旨在推动双方产业合作 [1] - 深圳展示其数字能源发展模式与解决方案,多家深圳企业与沙特机构达成合作意向 [1][2] - 合作覆盖智慧城市、光伏、电池储能、电动汽车等多个领域,共同开辟更多合作机会 [2] 深圳数字能源产业优势 - 深圳拥有超充之城、电力充储放一张网、虚拟电厂三张城市名片发展模式 [1] - 深圳能够提供高效的绿色能源服务阵列和数字解决方案矩阵 [1] - 深圳具备世界一流的数字电网建设经验,是全球数字能源先锋城市 [1] 沙特方合作意向 - 沙特投资部、沙特联合会、沙特-中国联合商业理事会等机构代表出席交流会 [1] - 沙特方认为中国是重要合作伙伴,双方在贸易、投资等领域合作成果显著 [1] - 沙特期待进一步与深圳数字能源产业展开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1] 深圳企业参与与合作成果 - 华为、比亚迪等深圳企业为沙特提供了高效可靠的新能源解决方案 [1] - 深城交与Ascend Solution Holding签署智能朝觐管理系统战略合作 [2] - 深圳市电池行业协会与SAUDI OBNC签约成立沙特服务中心 [2] 具体合作领域 - 双方企业家就光伏、电池储能、微电网、电动汽车等领域进行友好交流 [2] - 愿意共同开展联合攻关和成果转化,开辟更多合作领域 [2] - 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股份有限公司介绍了其全球领先的智慧城市整体解决方案 [2]
601615拟在苏格兰投资142亿元,建设海上风电项目
证券时报· 2025-10-13 06:55
投资计划概述 - 公司计划在苏格兰建设英国首个全产业链一体化风电机组制造基地,投资总额为15亿英镑,折合人民币约为142.1亿元 [1] - 项目计划分三期进行:第一期建设风电机舱与叶片制造厂,计划2028年底实现首批投产;第二期扩建生产线加速漂浮式风电规模化生产;第三期扩展至控制系统等关键部件生产 [1] - 项目资金来源于公司自有资金、自筹资金,包括2022年发行全球存托凭证募集的资金及未来银行融资 [1] 战略意义与市场影响 - 本次投资是公司积极推进国际化战略的重要一步,旨在利用海外市场巨大潜力寻求新的业务增长点 [2] - 通过建立海外生产基地,公司致力于打造一个服务于英国、欧洲及其他非亚洲市场的海上风电中心,推动成为全球海上风电产业的重要参与者 [2] - 公司将先进的海上风电技术引入北海区域,有助于加速漂浮式风电技术的商业化进程 [2] 产业与技术布局 - 项目将推动可再生能源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在英国落地,增强公司在全球海上风电技术标准制定和产业升级中的引领地位 [2] - 在当地设立完整的生产和服务体系,有利于公司海外业务本地化和人才属地化,并为当地创造更多就业岗位 [2] - 公司的漂浮式风电技术将对英国实现清洁能源转型目标提供有力支撑,符合全球碳中和趋势 [2] 公司运营与订单情况 - 2025年上半年,公司新增海外订单1.68GW,公司海外在手订单约达5GW [3] - 公司根据行业趋势、市场环境及战略需求等多重因素综合考虑后续计划 [3]
明阳智能拟142.1亿元投建英国首个全产业链一体化风电机组制造基地
中国基金报· 2025-10-12 18:46
投资计划概述 - 公司拟投资15亿英镑(约合人民币142.10亿元)在英国苏格兰建设全产业链一体化风电机组制造基地 [2] - 该项目是公司自2019年上市以来首次宣布的海外超百亿元风电项目 [2] - 投资旨在将公司海上风电技术引入北海区域,加速漂浮式风电技术的商业化进程 [7] 项目分阶段规划 - 项目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期建设风电机舱与叶片制造厂,计划于2028年底实现首批投产 [5] - 第二期扩建生产线,加速英国漂浮式风电技术的规模化生产 [5] - 第三期扩展至控制系统、电子设备及其他关键部件的生产制造 [5] 战略意义与行业背景 - 海外市场潜力巨大,该项目是公司积极推进国际化战略的重要一步,旨在寻求新的业务增长点 [2] - 通过在英国建立生产基地,有利于打造服务于英国、欧洲及其他非亚洲市场的海上风电中心 [8] - 漂浮式风电相较于传统固定式风机组更适用于深海远海海域,可大幅提升风能资源利用率,正逐步迈向商业化 [8] - 欧美等主要能源消耗地区出台新规划,加大新能源电站建设规模并简化审批手续,为风能行业带来新增长机遇 [9] - 公司2024年海上风电市场占有率和新增装机量排名中国第一 [9] 财务状况与资金来源 - 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为171.43亿元,同比增长45.33% [10][11] - 2025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10亿元,同比下降7.68% [10][11] - 项目投资资金来源为自有资金、自筹资金(包括2022年发行全球存托凭证募集的资金及未来银行融资) [8] 项目进展与合作方 - 公司已与英国政府和苏格兰政府进行了深入讨论 [8] - 已与英国国家能源公司、国家财富基金、苏格兰国家投资银行、英国王室地产署及英国出口信贷署进行详细商业磋商 [8]
北京日报社区小板报 | 36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儿科诊疗服务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10-12 09:01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今日天气 今天白天多云转阴,南部有小雨或零星小雨,北转南风二三级,最高气温17℃; 夜间阴转晴,南转北风一二级,最低气温8℃。 白天南部有弱降水,出行要注意防范。 ▶尾号限行 无 ▶ 北京36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儿科诊疗服务 10月11日,2025北京朝阳国际灯光消费季开启。亮马河、奥林匹克公园等地布置了53处光影装置,约 500场消费活动将持续至10月底。据统计,消费季期间将举办2025奥园国际碳水节、贝壳剧场"寻光音乐 会"、亮马河游船水上周末音乐会、朝阳公园北湖艺术季、奇多市面包节、咖啡疗愈派对等约500场活 动。 ▶ 北京西山永定河文化节启幕,高炉音乐会生动展现京西蝶变 10月11日晚,2025北京西山永定河文化节在首钢园启幕,三高炉再次上演高炉音乐会,为观众带来精彩 的文化盛宴。从2021年首次亮相,到2025年的五年之约,高炉音乐会已从一场演出成长为北京文化 的"金名片",也见证了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五年来的蝶变发展。 ▶ 淘好货,看机器人炒菜!直击新发地农产品博览会 10月11日,为期三天的2025数智农业与服务贸易大会暨第三届新发地农产品博览会在新发地农产品博览 中心开 ...
非洲追赶绿氢产业发展机遇
经济日报· 2025-10-11 15:53
行业前景与全球定位 - 绿氢在全球氢气生产中的比例不足1%(2020年),但预计到2030年全球绿氢产量将较2024年水平增长5倍以上 [1] - 欧盟计划到2030年自主生产1000万吨绿氢并进口1000万吨绿氢,非洲因其资源丰富与接近市场的优势被视为关键供应地区 [2] - 非洲绿氢产业有望在未来25年为各国创造200万至400万个就业岗位 [1] 非洲的资源与区位优势 - 非洲拥有全球最丰富的太阳能和风能资源,例如北非国家太阳能辐照强度位居世界前列,南非、纳米比亚等国年平均风速可达每秒7米 [1] - 非洲是关键矿产资源主产地,如刚果(金)的锂、钴,南非的稀土和铂族金属,这些是发展绿氢制取技术的重要原料 [1] - 摩洛哥、阿尔及利亚等北非国家紧邻欧洲,具有资源与市场的双重优势,是未来大规模氢能输送的关键地区 [2] 主要国家项目与投资进展 - 纳米比亚与海芬氢能公司签署协议,计划投资100亿美元建设“绿氢合成绿氨”项目,每年可生产约240万吨绿氨 [3] - 纳米比亚拟为氢能项目筹集约17亿美元,旨在将自身打造为非洲的“绿氢枢纽” [3] - 摩洛哥政府批准了总投资约350亿美元(3190亿迪拉姆)的绿氢项目投资计划,主要应用于绿氨、钢铁及工业燃料生产 [4] - 南非科加港的绿氨项目计划于2029年投产,预计年产绿氨100万吨,产品出口欧洲和亚洲,生产成本可降至每吨650美元 [3] 政策支持与国际合作 - 南非在2022年发布《国家氢能发展路线图》,设想建设“氢谷”产业带,埃及等国也已制定本国氢能发展战略 [6] - 欧盟与摩洛哥、埃及、南非、纳米比亚等国签署合作协议,共同开发绿氢并向欧盟供应 [2] - 德国与南非签署绿氢合作意向声明,并通过国际气候基金提供3000万欧元支持 [6] - 非洲国家在合作协议中重视本地化条款,如关键部件本地制造、优先雇佣本地劳工、技术转移等 [6] 发展挑战 - 行业面临4500亿至9000亿美元的巨额融资缺口,多数项目依赖外部融资或政府扶持,资金链风险突出 [5] - 基础设施滞后,偏远地区缺乏完善的输电网、管道、港口和储运设施,例如南非存在电网瓶颈和陆上储氢设施需升级的问题 [5] - 行业普遍缺乏电解槽制造、电堆研发等关键环节的本地经验和成熟劳动力 [5] - 制氢需大量净水,干旱地区国家面临制水成本高昂问题,影响其市场竞争力 [5] 应对措施与未来展望 - 世界银行、欧洲投资银行、非洲开发银行等多边金融机构正设立专项基金或担保机制,支持跨国绿氢项目的早期建设 [7] - 国际长期购销协议(如欧盟“全球卫星”投资计划)为非洲绿氢提供了确定性市场,并为项目融资提供稳定现金流预期 [6] - 非洲绿色氢能联盟等多边合作平台正推动区域合作,制定统一认证标准和发展路线图,以打造面向全球的绿色产品出口平台 [6] - 行业在丰富的资源和市场需求驱动下快速起步,通过搭建从政策保障到资金引入的配套体系,非洲有望在未来几十年内成为全球绿氢供应的重要一环 [7]
上海首个本地绿色甲醇项目将于今年年底投产
解放日报· 2025-10-11 15:15
10月,国际海事组织将审议全球航运业首个法律约束性净零排放框架,拟在2050年实现航运业净零排 放。一旦表决通过,航运业对绿色甲醇等清洁能源需求将暴涨。 为此,上海正积极布局绿色甲醇上下游产业链。记者近日走访时获悉,上海首个本地绿色甲醇项目将于 今年年底投产。以此为契机,上海正着力解决畜牧排污和湿垃圾处理问题,提升上海港绿色燃料加注服 务能级,加快编织一张覆盖城乡、连接海陆的绿色能源网络。 "一箭三雕"变废为宝 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显示,全球人类活动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中,畜牧业占比达14.6%,尤其是畜禽粪 污生成的甲烷,是主要的温室气体之一。 在上海相关部门的支持下,申能集团旗下申能环境联合上海燃气、松林食品、光明牧业等企业,探索出 一条"沼气提纯生物天然气"的创新路径:将畜禽粪污通过厌氧发酵产生沼气,再经提纯净化,转化为符 合管道标准的生物天然气,直接并入上海燃气管网。 "全球仅有少量港口有能力加注绿色甲醇,上海港便是其中之一。"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到2030年,全球 需求预计显著提升,谁拥有绿色甲醇供应能力,谁就能在国际航运中心竞争中占据先机。 目前,申能集团已建成覆盖全市的天然气"一张网"。生物天然气通过 ...
2025绿色能源发展大会(湖北宜昌)将于10月22日至24日在宜昌举行
中国发展网· 2025-10-11 15:03
大会概况 - 2025绿色能源发展大会将于10月22日至24日在湖北宜昌举办 [1] - 大会主题为“绿色能源、引领未来”,设置“1+6+3”活动板块 [1] - 大会聚焦内河航运、动力电池、新能源交通、水利水电等领域的技术开发与应用 [1] 国家可再生能源成就 - “十四五”期间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由40%提升至60%左右 [4] - 风电光伏产品出口累计为其他国家减少碳排放约41亿吨 [4] - 新能源专利占全球4成以上,新型储能规模跃居世界第一 [4] - 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和光伏产品“新三样”2024年出口额突破万亿元大关 [4] 宜昌市绿色能源发展 - 宜昌以全国0.2%的国土面积贡献了全国10%的水电发电量 [5] - 宜昌新能源电池产能达到70GWh,形成完整的磷酸铁锂电池储能产业链 [5] - 宜昌是“电化长江”策源地,建成全省首条“零碳货运走廊” [5] - 国内首艘氢燃料动力示范船“三峡氢舟1号”在宜昌成功首航 [5] 宜昌市未来规划 - 宜昌将着力推进“电化长江”先行示范,为全流域提供可借鉴模式 [6] - 宜昌计划拓展国际合作,打造中国“电池洼地” [6] - 宜昌目标增强“中国动力心脏”功能,打造清洁能源之都和全球低碳样板 [6]
“先手大棋”布局“绿能”完整生态
解放日报· 2025-10-11 09:08
行业背景与政策驱动 - 国际海事组织将审议全球航运业首个法律约束性净零排放框架,拟在2050年实现航运业净零排放 [1] - 国际海事组织最新草案要求航运业2030年碳排放比2008年减少至少20% [4] - 欧盟将航运业纳入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促使行业绿色转型 [4] 绿色甲醇供应链布局 - 上海正积极布局绿色甲醇上下游产业链,构建覆盖城乡、连接海陆的绿色能源网络 [1] - 上海港是全球少数具备绿色甲醇加注能力的港口之一 [4] - 上海通过本地生产与全国布局相结合,已形成完整的“生产—运输—加注”闭环 [5] - 上海港完成国内首单绿色甲醇船对船加注作业,并设定了2030年绿色甲醇等生物燃料加注能力达100万吨的“双百”目标 [6] 生物质能源转化路径 - 公司探索出“沼气提纯生物天然气”的创新路径,将畜禽粪污通过厌氧发酵产生沼气,再提纯转化为生物天然气并入城市管网 [2] - 该项目已实现约50万立方米生物天然气入网,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千吨 [2] - 项目利用沼气提纯过程中的副产品二氧化碳养殖微藻,年产量可达数十吨,用于加工饲料或保健品 [2] - 该模式实现了减碳、创收和循环农业的三重效益,并已复制到其他牧场,形成区域循环农业样板 [3] 产能建设与项目进展 - 上海首个本地绿色甲醇项目将于今年年底投产,年供10万吨 [1][5] - 由上海电气投资的吉林洮南市风电耦合生物质绿色甲醇一体化示范项目已于今年7月成功投产,首期年产5万吨,后续将扩展至20万吨 [5] - 随着本地产能和外部项目陆续投产,上海将具备绿色甲醇规模化供应能力 [6] 多技术路线发展与战略意义 - 上海采用“赛马制”机制,支持多家单位同步攻关电制合成燃料、碳捕集利用等核心技术 [7] - 国际能源署报告指出,到2050年中国在生物天然气方面的投资将占全球总额的40%,中国生物天然气年生产潜力高达1350亿立方米,位居全球首位 [7] - 绿色甲醇发展可降低对进口天然气的依赖,提升能源自主性,并为上海争取国际航运绿色燃料的话语权 [7] - 上海正在构建“废弃资源—生物能源—绿色燃料—低碳航运”的完整生态,为超大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方案 [8]
艾可蓝刘屹:加快环保技术迭代 用“艾”让天更“蓝”
上海证券报· 2025-10-11 02:20
公司发展历程与业绩 - 公司于2009年成立,历经五年亏损后于2014年实现营业额爆发式增长,并在2020年于创业板上市[3][4][5] - 2024年上半年公司营收达5.19亿元,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426万元,同比增长23.82%[3] - 公司从行业跟跑者发展为领跑者,目前正向全球环保领军企业目标冲刺[3][10] 核心技术突破与行业地位 - 公司通过自主研发成功打破外资企业长达二十年的技术垄断格局,掌握三元催化剂、选择性催化还原等核心技术[4][5] - 公司构建四大核心技术体系,拥有280项授权专利、47项软件著作权及70多门类催化剂配方技术[5] - 公司的选择性催化还原产品获安徽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颗粒物捕集装置被认定为国际先进水平[5] 主营业务市场与转型战略 - 公司核心市场聚焦于商用车、非道路机械、船舶领域,这些领域电动化进程缓慢,需求有坚实支撑[6] - 非道路机械自2023年国四标准实施后尾气处理需求显著增长,船舶领域受国内外双重标准推动需求不降反升[6][7] - 公司针对混动车型开发适配尾气后处理产品,并推进电池PACK系统技术研发,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7] 新业务领域布局 - 公司提前布局国七排放标准技术,作为核心单位参与国家专项研发计划,牵头承担两大关键课题[3][7] - 在氢能领域研发氢燃料电池催化剂、PEM电解水催化剂,在智算领域布局供应链平台、智算资源平台及AI+医疗数据挖掘业务[7] - 公司以多元化、精益化、国际化为方针,在短期盈利与长期转型间寻找平衡[8] 国际化拓展与合作 - 在欧洲市场通过并购开拓客户,与多国客户开展全系统产品开发工作[8] - 在亚洲市场与日本客户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已获得小批量订单[8] - 预计未来3至5年内,海外业务将与国内业务并驾齐驱[8] 人才战略与研发投入 - 公司探索课程共建与项目共研的双向育人机制,与高校合作培养具备技术、低碳、数字化三维能力的复合型人才[9] - 公司董事长在10多年间共培养20多名博士生和硕士生,通过产学研结合推动技术研发[10] - 企业将技术痛点与研发需求精准融入高校人才培养体系,驱动行业长远发展[9]
难得有人看透中美博弈新趋势,美专家:美国迷失了,正视中国存在
搜狐财经· 2025-10-10 17:55
国际战略方向 - 美国战略方向模糊,政策多变且侧重于回顾和归咎过去的问题[1][5] - 中国战略方向明确,专注于规划未来和推进全球治理合作[1][3][5] 多边外交表现 - 美国在多边场合如联合国大会表现出抱怨和指责的态度,传递出不稳定的信号[3][10] - 中国利用联合国80周年契机提出加强合作和支持多边主义的系统性建议,获得其他国家代表支持[3] 贸易政策导向 - 美国贸易政策趋向保护主义,通过加征关税和设置壁垒试图维持制造业优势[6][8] - 中国贸易政策趋向开放,主动放弃世贸组织发展中国家特殊待遇并对最不发达国家实施零关税政策[8] 长期战略执行 - 美国外交战略呈现混乱,频繁退出国际组织并因国内政治分裂导致政策缺乏连续性[10][14] - 中国长期战略具有连贯性,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及在5G、人工智能、绿色能源等科技领域持续投入稳步推进[12][14] 国际信誉与影响力 - 美国政策的不确定性削弱了其国际信誉,使盟友重新评估与其关系[10][14] - 中国通过稳定的合作机制如金砖国家、上合组织增强信任,其政策的连续性和可兑现性在国际动荡环境中成为稀缺资源[12][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