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即时零售
icon
搜索文档
靠“场景”杀到品类第一,伊藤园、多力多滋、龟甲万如何找到增长突破口?
搜狐财经· 2025-05-15 08:35
即时零售行业竞争格局 - 京东、美团、淘宝三大平台通过低价补贴策略(如京东3.9元库迪咖啡、美团15-10优惠券、淘宝免费奶茶)争夺消费者30分钟生活半径的即时零售市场[1] - 竞争核心在于抢占用户心智,推动"万物皆可外卖"成为高确定性生活方式[4] 即时零售对食品饮料行业的影响 - 即时零售激活"场景消费"(如深夜看球、聚会伴手礼),取代传统"需求预演"模式(周末囤货),使场景化商品力成为终端竞争要素[7] - 2024年大暑期间饿了么冰杯订单量同比上涨350%,欧洲杯期间夜间冰杯外卖量增长10倍[4] - 69%消费者通过即时零售平台购买礼品,替代传统超市采购[4] 食品品牌创新方向 - 消费场景成为核心变量,需聚焦24小时细分场景切片(如家庭烹饪、健康补水、电竞零食)[2][7] - 品牌需构建"产品创新+信任场景"双能力:龟甲万通过微波炉调味料解决效率与品质平衡问题(日本90%人群希望减少烹饪时间)[12][14] - 伊藤园大麦茶拓展全年龄段无咖啡因需求,日本市场规模10年增长3.5倍至1100亿日元[18][20] - 多力多滋开发静音薯片APP解决电竞场景噪音痛点(46%英国玩家厌恶咀嚼声)[22][23] 潜力消费场景案例 - 家庭小型化趋势:中国独居人口2030年达1.5-2亿,催生一人食、便捷烹饪需求(春节预制菜销量增3倍)[17] - 健康饮品升级:中国无糖茶市场份额从2022年17.62%升至2024年31.65%[20][21] - 电竞场景创新:全球80%玩家习惯游戏时饮食,36%中国玩家选择功能饮料[22] 行业趋势总结 - 即时零售推动食饮行业竞争维度从品类转向场景,场景承载产品信任价值与用户连接转化[28] - Foodaily提出2025年十大消费场景框架,覆盖生活基本面、情绪、健康、社交四大维度[9]
京东健康(06618):25Q1业绩大幅超市场预期,建议关注后续大促季表现和即时零售布局展开
海通国际证券· 2025-05-15 08:04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京东健康“优于大市”评级 [2][5][18]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京东健康25Q1业绩大幅超市场预期 建议关注后续大促季表现和即时零售布局展开 [1] - 京东健康作为线上线下一体化的互联网医疗龙头 在供给侧和需求侧优势明显 基本面趋势向好 [5] 各部分总结 公司基本信息 - 现价HK$39.95 目标价HK$42.90 市值HK$127.83bn / US$16.40bn 日交易额(3个月均值)US$95.85mn 发行股票数目3,200mn 自由流通股32% [2] - 1年股价最高最低值HK$40.80 - HK$19.82 [2] 财务数据 历史及预测数据 - 2023 - 2026年预计收入分别为535.3亿、581.6亿、666.16亿、757.38亿元 同比增长15%、9%、15%、14% [2] - 2023 - 2026年预计净利润分别为41.35亿、47.92亿、44.26亿、50.20亿元 同比增长58%、16%、 - 8%、13% [2] - 2023 - 2026年预计摊薄每股收益分别为0.67元、1.30元、1.30元、1.49元 [2] - 2023 - 2026年预计毛利率分别为22.2%、22.9%、24.1%、24.3% [2] - 2023 - 2026年预计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6.6%、6.5%、6.9%、6.8% [2] - 2023 - 2026年预计市盈率分别为57、29、29、25 [2] 25Q1数据 - 25Q1收入规模达166.5亿元(YoY +25.5%,QoQ +0.8%) 经营利润10.7亿元(+119.8%) 经营利润率6.4%(+2.8pp) 经调整净利润17.7亿元(+47.7%) 净利率10.6%(+1.6pp) [3] 事件点评 - 收入增长提速 归因于流感、“三高”原研药增长、保健品增长及品牌方广告投入增加 [3] - 议价能力提升 利润高增长因保健品品牌方广告投入增长带动毛利率改善和规模效应带来采购成本显著优化 [3] - 建议关注即时零售布局展开 其B2C + O2O复合策略优势明显 [4] 盈利预测及估值 - 预计公司FY25/FY26年收入分别为666亿元/757亿元 同比增长14.5%/13.7% 经调整净利润分别为44亿元/54亿元 同比增长 - 7.3%/20.5% 对应FY25/FY26 26x/21xPE [5] - 通过DCF模型(WACC 9.2%,永续增长率2.0%)估计公司股权价值为1368亿港币 对应股价为42.90港币/股 [8] 财务报表分析和预测 利润表 - 2023 - 2026年预计总营收分别为53530百万元、58160百万元、66616百万元、75738百万元 [11] - 2023 - 2026年预计营业利润分别为701百万元、1479百万元、1481百万元、2373百万元 [11] - 2023 - 2026年预计净利润分别为2143百万元、3533百万元、3843百万元、4854百万元 [11] 资产负债表 - 2023 - 2026年预计总资产分别为64288百万元、71275百万元、90082百万元、101354百万元 [11] - 2023 - 2026年预计股东权益分别为49356百万元、55231百万元、62915百万元、72621百万元 [11] 现金流量表 - 2023 - 2026年预计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分别为1747百万元、3977百万元、2846百万元、2767百万元 [11] - 2023 - 2026年预计自由现金流分别为 - 6795百万元、4300百万元、3664百万元、4892百万元 [11] 关键比率 - 2023 - 2026年预计营收增长率分别为14.5%、8.6%、14.5%、13.7% [11] - 2023 - 2026年预计净利润增长率分别为58.1%、15.9%、 - 7.3%、20.5% [11] - 2023 - 2026年预计毛利率分别为22.2%、22.9%、24.1%、24.3% [11] ESG评价 - 环境方面 通过平台和AI技术推广环保销售渠道 [20] - 社会方面 在提供低价药品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1] - 治理方面 拥有完善且运营良好的管理系统 [22]
京东Q1各业务收入同比双位数增长,管理层回应外卖中期规划
中国经营报· 2025-05-15 05:20
本报记者 李静 北京报道 5月13日,京东集团(NASDAQ:JD,09618.HK)发布了2025年一季度业绩。财报显示,2025年第一季 度,京东集团收入301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8%,超过市场预期,并且在保持加速增长的同时创下 近三年来的最高同比增速;经营利润105亿元,同比增长36.4%;归属普通股东的净利润为109亿元,同 比增长53.5%;不按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128亿元,同比增长43.8%。 今年京东将业务重点放在了即时零售、京东外卖等业务上,京东集团创始人刘强东高调为京东外卖业务 站台,不仅亲自穿上红色的京东外卖骑手服送外卖、请外卖骑手吃火锅,并且在朋友圈发文,强调不应 利用技术压榨底层员工,并公开宣战其他外卖平台,吸引了不少公众流量。 京东内部人士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京东过去一年来业绩持续加速增长,与刘强东亲自坐镇业务 一线,参与业务创新直接相关。 不过,就在京东外卖高举高打、迅速扩张之时,近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会同中央社会工作部、中央网 信办等部门,约谈了京东、美团、饿了么等平台企业。从约谈要求来看,有关部门强调了要切实维护消 费者、平台内经营者与外 ...
从京东到淘宝:电商APP“外卖大战”背后的产品逻辑重构
搜狐财经· 2025-05-15 00:33
外卖大战与电商平台战略 - 淘宝"闪购"外卖于4月30日上线,与京东"秒送"相似,隐藏在首页上方小窗口,5月2日全量上线,比预定时间提前4天,覆盖全国50个城市,物流配送由饿了么重点保障 [1][3] - 京东、美团、淘宝几大平台开启"外卖大战",回归"价格战",低价咖啡奶茶等商品吸引用户 [3] - 5月13日市场监管总局等五部门约谈平台企业,外卖大战结束 [5] 电商思维与产品设计逻辑 - 淘宝"闪购"通过高频餐饮外卖需求激活低频电商消费,构建"逛淘宝—点外卖—买即时零售商品"的闭环消费体验 [5] - 淘宝整合饿了么资源,利用其400万骑手与300万商家,将数码、美妆等优势品类变为"即时达"服务 [5] - 平台竞争转向"速度+确定性",淘宝闪购通过算法优化将浏览、下单、配送压缩至30分钟内,结合直播电商推出"边看边买即时达"功能 [6] 生态协同与资源整合 - 淘宝提供9.5亿月活用户流量入口,饿了么贡献运力与商家资源,实现生态能力复用与放大 [5] - 电商与本地生活深度融合,推动"一站式生活服务场景",通过即时配送整合餐饮、商超、医药与3C数码、服饰美妆等商品 [9] 未来发展趋势 - 即时配送能力深化与用户需求碎片化将加速电商与本地生活融合,重构消费场景 [12] - "一站式生活服务场景"成为趋势,高频刚需引流、中低频服务变现的生态闭环形成 [9][12]
日单量接近2000万,外卖业务“刚刚开始”,京东高层财报会上圈重点
华夏时报· 2025-05-14 23:26
京东外卖业务进展 - 京东外卖日订单量快速增长 接近2000万单 预计很快突破这一里程碑 [2] - 4月15日日单量超500万单 9天后翻番至1000万单 目标618后稳定在1500万单 [3] - 入驻门店数超100万家 骑手资源严重短缺 正在加速招聘 [3] - 京东创始人刘强东明确要求外卖业务净利润率永远不超过5% [3] 京东一季度业绩表现 - 一季度收入3011亿元 同比增长15.8% 创近三年最高增速 [2] - 经营利润105亿元 同比增长36.3% [2] - 商品收入2423亿元 其中带电商品收入1443亿元(同比+17.1%) 日百商品收入980亿元(同比+15%) [6] - 季度活跃用户数连续6个季度同比双位数增长 增速超20% [6] 外卖业务战略定位 - 构建长期可持续业务 非短期目标 未来将与即时零售和核心零售形成协同效应 [2] - 通过高频外卖服务提高用户复购率 在存量时代留住用户 [4] - 业务仍处建立基础能力阶段 重点提升用户体验和完善运营能力 [3] 行业竞争格局 - 美团 淘宝闪购(与饿了么打通) 抖音 快手等巨头均已布局即时零售市场 [4] - 公司认为中国外卖市场规模巨大 可容纳多平台发展 [4] - 外卖市场正从餐饮拓展至全品类 创造新消费潜力 [7] 业务协同效应 - 外卖业务促进平台流量和新用户获取 提升整体流量转化率 [6] - 与京东App整合后出现跨品类购买行为(商超和生活服务类商品) [6] - 时尚品类持续发力 一季度在线首发多个品牌新品 推出2000亿元出口转内销计划 [7] 监管动态 - 市场监管总局等五部门约谈京东 美团 饿了么等平台 要求规范经营和公平竞争 [5]
京东外卖,首次披露数据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14 22:19
京东外卖业务进展 - 京东外卖因618活动订单量暴涨导致系统短暂故障,对超时20分钟送达用户免单并全额赔付商家餐损 [1] - 日均单量接近2000万,入驻商家超百万,骑手报名踊跃导致工服供应紧张 [3] - 战略定位为长期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业务,旨在提供多元化购物场景和体验 [3] - 已初步观察到外卖业务对平台流量、新用户及跨品类购买的拉动作用 [3] - 差异化体现在"又好又便宜"品牌心智(依托6亿年活跃用户)、复用物流体系(全职骑手缴纳五险一金)及商家生态建设(2024年5月前入驻商家全年免佣) [3][4] 即时零售布局 - 国内商超品类连续5个季度双位数增长,日百品类收入同比提升14.9% [6] - 通过即时配送网络与线下门店(覆盖18城的京东MALL、单店SKU超20万)强化场景覆盖 [6] - 高频即时需求可转化为高客单价品类购买,如商超品类带动日百增长 [6] - 海外扩张试运营全品类品牌Joybuy,在伦敦实现"当日达","海外包邮区"扩展至9个国家 [7] AI技术投入 - 一季度研发累计投入1456亿元,内部运行智能体超1.4万个 [9] - 全链路渗透:需求端优化搜索推荐算法(广告收入双位数增长)、供给端辅助采销决策、物流端落地自动化仓储 [9] - 输出行业解决方案如JoyAgent平台和医疗垂类大模型"京医千询" [9] - 目标是通过数据与场景闭环驱动长期利润增长,而非仅降本 [9] 战略协同逻辑 - 通过外卖获取高频流量,即时零售扩大场景覆盖,AI提升全链路效率,形成"用户-场景-技术"闭环 [11] - 创始人刘强东2024年给管理层做1800人次培训,每周至少4天参与一线业务指导 [1] - 需验证外卖UE模型、平衡即时零售国内外投入产出、转化AI技术为利润引擎 [11]
顺丰同城股价大涨,外卖大战的赢家其实是第三方即配
36氪· 2025-05-14 19:39
行业竞争格局 - 京东全面进军外卖市场引发美团和阿里饿了么的快速反应 形成本地生活服务领域的突发战役 [1] - 市场监管总局约谈京东 美团 饿了么等平台企业 旨在引导行业健康有序发展而非阻止竞争 [1] - 外卖大战背后是对即时零售这个万亿级市场的全面争夺 与消费升级和数字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1] 价格战影响 - 京东进军导致价格战反扑 价格成为决定赛道规模上限的关键因素之一 [3] - 补贴投入造成平台资金实打实损失且难以带来外部性利好 美团一度因此大跌 [3] - 市场初期认为竞争会稀释份额并扩大投入 甚至影响配送业务 [5] 顺丰同城竞争优势 - 作为中立第三方配送服务商 在竞争中享受餐饮订单暴增带来的额外运力需求 [5] - 既能分享餐饮配送收益 又能补齐其他品类运力 实现多极化和频率的双重收益 [5] - 配送服务作为独立后端基础设施 可与多个前端平台同时合作 瑞幸等品牌订单均通过其配送 [7] - 活跃商家规模同比大增39%至65万 头部KA客户新增合作门店超7500家 包括肯悦咖啡 阿嬷手作和山姆会员店 [13] - 去年上线"独享专送"服务直击闪送舒适区 而闪送去年亏损1.46亿元且业绩不增反降 [14] 市场资金动向 - 顺丰同城出现底部放量大涨 显示有资金快速做出逻辑判断 认为其在平台竞争中有特殊机会 [8] - 大涨代表重估势力已经进场 市场认识到其中立 均衡和前景巨大的价值 [15] 行业发展趋势 - 即时零售规模足够大且持续增长 配送服务需要成熟体系而非单纯人力投入 [5] - 商家需要更灵活的第三方运力来集中化管理订单和配送 确保稳定履约和服务质量 [11] - 达达即将私有化退市与京东彻底绑定 强化了顺丰同城作为全场景第三方配送的稀缺性定位 [14] - 尽管平台战线支出可能收缩 但消费者对配送又快又好的需求不可逆转 即时零售竞争不会停止 [11]
新业务投入阶段 京东CEO谈外卖的规模效应
经济观察报· 2025-05-14 18:45
京东一季度收入创下近三年来的最高同比增速纪录。在一位接 近管理层人士看来,这是京东集团创始人刘强东"三年来,直 接坐镇一线,进行业务部署决策的结果"。 作者: 钱玉娟 封图:东方IC 5月13日晚,京东集团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报告,一季度实现收入3011亿元,同比增长 15.8%,创下近三年来的最高同比增速纪录。 一位接近京东管理层的人士称,这是京东集团创始人刘强东"三年来,直接坐镇一线,进行业务部 署决策的结果"。 该人士透露,刘强东除了每周对京东管理层进行培训外,还会亲自参与零售、物流等核心业务板块 的日会,他在会上多围绕商品、价格、服务等用户体验给出意见或建议,也会直接解决大部分业务 方向性的问题。 外界最关注的,当属刘强东亲自拍板、在今年2月上线的京东外卖会给京东带来多大的影响。 从财报看,京东的零售与物流两大业务,分别实现收入2638亿元、470亿元,其中零售仍是京东业 绩增长的引擎,不仅收入同比增速达16%,该板块的经营利润高达128亿元,同比增长38%。 包括外卖等业务在内的新业务,在2025年一季度收入58亿元,同比增长18%。 在新业务的收入增长背后,经营费用高企,同比增长65%,达2 ...
刘强东回归一线,京东的新故事讲到哪了?
36氪· 2025-05-14 18:36
核心财务表现 - 一季度总收入达3011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5.8% 创近三年最高同比增速 [1] - 调整后净利润为128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43.8% [1] - 商品收入同比增长16.2%至2423.09亿元 服务收入同比增长14.0%至587.73亿元 [5] - 平台及广告服务收入同比增长15.7%至223.2亿元 去年同期增速仅1.2% [7] - 新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8.13%至57.53亿元 但亏损从去年同期的6.7亿元扩大至13.27亿元 [3] 外卖业务进展 - 京东外卖订单量已接近2000万单 [1] - 业务覆盖166座城市 主要通过服务商拓展个体商家 总部负责连锁品牌谈判 [3] - 位列Apple应用市场第五名 仅次于即梦、豆包、红果短剧和云闪付 [4] - 4月份单位亏损徘徊在10元左右 变现路径仍显模糊 [4] - 系统对接存在挑战 如与天商财龙SaaS系统的连接不顺利拖慢入驻进度 [3][4] 零售业务表现 - 3C电子品类同比增长17.1% 与家电品类社零总额增幅相近 [5] - 日用百货品类实现双位数增长 商超业务连续5个季度保持双位数增长 [6] - 时尚品类同样录得双位数增长 且环比增速进一步提升 [6] - 低线城市增长快于高线市场 与下沉市场战略方向一致 [7] - 3P业务用户数和订单量增速快于零售业务整体增长 [7] 战略方向与管理层动态 - 公司上调2025年收入及盈利增长预期至双位数 [1] - 刘强东每周多次参与零售、物流日会 重点关注商品、价格、服务等用户体验 [2] - 外卖业务承担"即时零售心智培养"及"高频带低频"责任 促进交叉消费 [1][4] - 商超业务可释放外卖、即时零售业务的协同效应 [6] - 下沉市场、商超时尚品类、3P生态完善被寄予增长厚望 [8]
刘强东回归一线,京东的新故事讲到哪了?
36氪未来消费· 2025-05-14 18:33
外卖业务进展 - 京东外卖日订单量接近2000万单 为重要里程碑[2][3] - 业务覆盖166座城市 总部负责头部连锁品牌谈判 服务商拓展个体商家[6] - 应用商店排名第五 仅次于即梦、豆包、红果短剧和云闪付[7] - 4月份单位亏损约10元 变现路径仍不明确[7] - 系统对接问题仍存在 如天商财龙SaaS系统连接不顺利拖慢入驻进度[7] 财务表现 - 一季度总收入3011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5.8% 创近三年最高增速[3] - 调整后净利润128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43.8%[3] - 新业务收入57.53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8.13%[6] - 新业务亏损13.27亿元人民币 较去年同期6.7亿元扩大[6] - 平台及广告服务收入223.2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5.7%[12] 零售业务表现 - 商品收入2423.09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6.2%[10] - 服务收入587.73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4.0%[10] - 3C电子产品收入同比增长17.1% 与家电社零增幅相近[10] - 日用百货收入980.14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4.9%[12] - 商超业务连续5个季度双位数增长 时尚品类同样表现亮眼[11] 战略重点 - 外卖业务目标培养即时零售心智 实现高频带低频和交叉消费[3] - 低线市场为重点发展方向 新业务亏损主因京喜业务扩张[6] - 3P业务用户数和订单量增速快于零售整体增长[12] - 下沉市场增长快于高线市场 符合三大必赢之战战略[12] - 刘强东深度参与业务决策 关注商品、价格和服务体验[4] 竞争环境 - 美团积极应对竞争 要求品牌方提供京东流水数据并退出补贴[8] - 京东外卖需提升地面能力、系统搭建和管理颗粒度[8] - 业务遵循典型互联网路线 先吸引用户后削减补贴提高盈利[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