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东数西算
icon
搜索文档
“拼”在发展一线的新疆青年(追梦人)
人民日报· 2025-10-11 06:10
航空货运行业 - 乌鲁木齐天山国际机场货物运力同比增长715%,成为全球航空货运出港增速最快的机场之一[4] - 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乌鲁木齐片区推动保税航油业务落地,使国际航班每吨航油成本降低约13%[4] - 公司业务量从预计每天1架货机增长至旺季每天8架、淡季至少2架货机,每天发运货物达200吨[4] 智慧农业行业 - 通过科学精准施肥技术,使农户种地成本普遍降低25%左右[5] - 公司研发农业物联网和遥感技术,建立农业大数据分析决策系统平台,服务农户种植决策与市场需求对接[5][6] - 公司团队共40人,大多数在30岁以下,反映出新疆农业正成为年轻化和朝阳产业[7] 算力产业 - 哈密市利用丰富能源资源发展算力经济,作为锻造新质生产力的重点[8] - 2024年4月哈密伊吾先进计算集群和城市算力网示范项目成功上线,实现算力产业从无到有的突破[8] - 公司团队通过应用国产V2V视联网协议体系,构建算力专网传输通道,解决数据传输时延、抖动与丢包问题[8] - 2024年6月已向重庆交付2000P算力,保障重要企业算力需求,多个省份和企业正洽谈合作[9]
数据中心建设推升变压器需求
证券日报· 2025-10-11 00:10
行业驱动因素 - 人工智能大模型和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加速渗透,推动科技巨头加速布局超大型数据中心 [1] - 数据中心建设密度和功率需求大幅提升,一台大型AI服务器功耗可达普通服务器的3倍至5倍,对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和持续性提出更高要求 [1] - 未来3年至5年,数据中心用变压器市场将保持20%以上的年均增速,2026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20亿元 [4] 数据中心变压器技术要求 - 数据中心需要两类变压器:110kV/220kV电力变压器和10kV配电变压器 [2] - 相比传统工业用变压器,数据中心用变压器需满足高可靠性、低损耗、智能监控三大要求,全年故障率需处于低位,能效水平需达到国家一级标准 [2] - 行业呈现三大技术趋势:节能化(一级能效产品占比提升,推出光伏+储能一体化变压器)、智能化(配备边缘计算模块实现负荷预测和故障预警)、小型化(采用立体卷铁芯技术使体积较传统产品缩小30%) [4] 主要公司业务进展 - 特变电工为多个重点客户数据中心项目提供变压器、中低压开关等产品,并配套提供电线电缆、开关柜、储能一体机等,形成丰富产品体系 [2] - 江苏扬电科技的干式变压器可应用于数据中心基础建设,提高数据中心业务占比是公司近年销售目标 [3] - 伊戈尔电气集中资源重点投入数据中心领域变压器产品,2025年上半年产能逐步释放,产品品类从移相变压器拓展至环氧浇筑干式变压器和油浸式变压器,销售区域从国内拓展至日本等海外市场 [3] 市场竞争格局与投资逻辑 - 头部企业凭借技术积累和产能优势将占据更多市场份额,具备研发能力的企业有望因模块化、定制化需求增加而获得溢价 [4] - 建议关注订单增速快、技术壁垒高的企业,同时跟踪东数西算枢纽节点的项目落地进度,这将直接影响短期需求释放节奏 [4]
广脉科技20251009
2025-10-09 22:47
广脉科技 20251009 广脉科技的基本情况和主营业务是什么? 广脉科技成立于 2012 年,并于 2021 年 11 月在北交所上市,是杭州首家在北 交所上市的公司。公司的主营业务主要围绕运营商展开,涵盖 5G 新基建、政 企客户的 ICT 行业应用、高铁信息化业务以及算力服务、算力集成及运营服务。 此外,公司还涉及资产运营,通过自建资产以服务方式提供给客户,并分期确 认收入。近年来,公司在算力服务及高铁信息化业务板块发展迅速,这两大板 块是公司未来发展的重点。 广脉科技与中国移动浙江创新研究院合作的智能教学服务平台项目具体情况如 何? 浙江移动创新研究院的人工智能教学服务平台项目主要面向高等教育,为高校 提供人工智能教学服务平台,以满足高校产学研实训方面对人工智能教学的需 广脉科技未来将重点发展产品业务,目标是实现产品和服务各占 50%的 业务规模格局,并计划推出更多铁路智能化产品。高铁公网及 5G 改造 每年市场空间约百亿,公司争取未来达到 10%以上的市占率。 广脉科技承接的 5G 新基建项目主要包括室分、传输和综合接入等类型, 重点区域为浙江、上海、湖北等地。预计收入保持平稳小幅增长,今年 上半年 ...
粤港澳大湾区单体容量最大调频调峰独立储能电站投运
项目概况 - 项目名称为韶关曲江马坝电网侧独立储能电站,由中国能建葛洲坝电力公司以EPC总承包模式建设,于10月1日正式投运 [3] - 项目位于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区,占地约48.99亩,由70套磷酸锂铁电池仓组成,是粤港澳大湾区单体容量最大的调频调峰电网侧独立储能电站 [4] - 该项目被列入广东省2025年重点项目清单 [4] 技术规模与性能 - 项目单体电池仓容量达6兆瓦时/套,总建设规模为208兆瓦/416兆瓦时电化学储能系统及12千米外送输电线路,配套建设一座220千伏升压站 [8] - 电站满载最高可储存41.6万千瓦时电能,年输送电力约2.98亿千瓦时,可满足近14万户居民用电需求 [8] - 项目投运后,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0.8万吨 [8] 功能与战略意义 - 电站将有效平抑风、光新能源发电波动,缓解区域电网调频调峰压力 [8] - 项目依托“储能+算力”协同模式,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粤港澳大湾区核心枢纽——广东韶关数据中心集群提供稳定电力支持,助力国家“东数西算”工程 [11] - 项目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绿色能源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为粤北地区电力消纳及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保障,并为广东省打造新型储能万亿级产业集群增添动力 [3][11]
储能行业爆发前夜:政策市场双轮驱动,万亿赛道蓄势待发
36氪· 2025-10-09 07:58
政策环境变革 - 2025年2月发布的“136号文”明确不得将储能作为新能源项目并网前置条件,终结了行政强制配储模式 [3] - 政策采取分阶段施策,对存量项目采用差价结算保障收益,对增量项目推行市场竞争定价,倒逼企业提升自我造血能力 [3] - 国内政策形成组合拳,国家能源局要求风电、光伏项目配储不低于15%/2小时,并将算力设施列为储能核心应用场景 [4] - 海外市场释放政策红利,欧盟设定2030年储能装机目标200GW,美国IRA法案对长时储能提供额外补贴 [4] 行业规模与增长 - 截至2025年6月,新型储能累计装机突破100GW,是“十三五”末的32倍,上半年新增装机达23.03GW,同比增长68% [1] - 2025年1-9月全球储能新增装机达86GW,同比增长92%,其中国内新增41GW,海外新增45GW [5] - 根据IEA预测,2030年全球储能装机量将达1200GW,较2025年增长380%,对应市场规模超2万亿元 [8] - 国内2030年储能累计装机量预计达236.1-291.2GW,其中数据中心储能占比将提升至25% [8] 市场需求驱动 - 政策落地后触发抢装潮,2025年3-5月国内储能招标量达19.2GWh,同比激增210% [3] - 用户侧储能表现亮眼,2025年1-9月国内新增11.3GW,同比增长230%,其中工商业占比超75% [5][6] - 电网侧储能向多收益模式转型,2025年1-9月招标量达9.2GW,同比增长105%,具备辅助服务能力的项目占比升至55% [7] - 数据中心成为第四大需求支柱,2025年1-9月国内新增15.8GW,同比激增280%,占整体新增装机的38.5% [7] 技术进步与成本 - 2020-2025年国内储能系统成本从1.8元/Wh降至约0.8元/Wh,降幅达55%,效率从85%提升至92% [9] - 磷酸铁锂储能电芯价格已降至0.5元/Wh,叠加智能BMS系统延长电池寿命15%,全生命周期度电成本仅0.35元/度 [9] - 多种长时储能技术路线加速发展,全钒液流电池成本降至1.5元/Wh,压缩空气储能项目成本下降35% [9] - AI驱动的EMS系统优化充放电策略,使峰谷套利收益提升20%,智能化方案将运维成本降低30% [10] 市场竞争格局 - 系统集成领域国内市场CR5达65%,同比提升10个百分点,阳光电源、宁德时代、比亚迪市场份额分别达22%、18%、12% [12] - 储能逆变器领域全球市场CR5达70%,国内五家企业合计份额达65% [12] - 龙头企业业绩爆发力显著,阳光电源上半年储能业务收入达178.03亿元,同比增长127.78% [12] - 产业链价值中枢向技术密集型环节集中,龙头企业营收增速普遍超100%,中小企业低于30% [11] 商业模式与盈利 - 广东、江苏等省份峰谷价差超1.2元/度,配套1MWh储能系统的企业年套利收益可超180万元,投资回收期缩至3.5年 [5] - 北京、上海峰谷价差达1.8元/度,100MWh储能系统年套利超2000万元 [7] - 阳光电源储能业务毛利率高达39.92%,盈利水平显著高于行业平均 [12] - 下游运营环节通过模式创新延伸价值,明阳智能为阿里项目提供全链条服务,单份合同金额达14亿元 [12]
储能行业爆发前夜:政策市场双轮驱动,并非短期的“概念炒作”
格隆汇APP· 2025-10-09 07:43
随着《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专项行动方案》重磅出台,1.8亿千瓦的装机目标如同一声发令枪,2500亿 元的直接投资蓄势待发。 数字背后是惊人的增长速度:截至2025年6月,新型储能累计装机突破100GW,这个数字是"十三五"末 的32倍。仅上半年新增装机就达23.03GW,同比增长68%。 但比数字更深刻的,是游戏规则的彻底改变。 2025年2月,一纸"136号文"宣告了"强制配储"时代的终结,储能行业从此断奶自立。取而代之的是独立 储能的崛起——它已占据过半装机容量,从新能源的"附属品"蜕变为电力市场的"实力玩家"。 2025年,中国储能行业站上了前所未有的风口。 储能,这个曾经的"配角",正在新型电力系统的舞台上C位出道。它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另一方面,政策落地后迅速触发抢装潮,2025年3-5月国内储能招标量达19.2GWh,同比激增210%,头 部企业订单排期延伸至2026年5月。 从长期看,这一政策推动储能从"必须完成的政策任务"转变为"能赚钱的盈利选择",企业可通过峰谷套 利、辅助服务等方式覆盖成本,竞争焦点从"卷价格"转向"卷价值"。 136号文并非孤立发力,而是与国内外政策形成共振: 国内层面, ...
青海因地制宜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央视网· 2025-10-08 20:50
盐湖产业 - 全国最大钾肥生产基地钾肥总产量占全国77% [3] - 基本形成钾、钠、镁、锂、氯五大产业集群 [3] 清洁能源与数字产业 - 清洁能源与新能源装机占比分别达到94%和72% [5] - 在建已建数据中心标准机架19万架、算力规模1.7万P [5] - 发布5项绿色算力地方标准并融入国家东数西算战略 [5] 农牧业 - 大力发展冷凉蔬菜和冷水鱼产业 [7] - 湟中国家级高原冷凉蔬菜产业园和龙羊峡三文鱼产业科技园等重大平台建成投用 [7]
储能行业爆发前夜:政策市场双轮驱动,万亿赛道蓄势待发!
格隆汇APP· 2025-10-08 15:29
政策变革 - 2025年2月发布的“136号文”明确不得将储能作为新能源项目并网前置条件,终结了行政强制配储模式,推动行业从政策依赖转向市场化驱动 [2] - 政策分阶段施策,对2025年6月1日前并网的存量项目采用差价结算保障收益,对增量项目推行市场竞争定价,倒逼企业提升自我造血能力 [2] - 政策落地后迅速触发抢装潮,2025年3-5月国内储能招标量达19.2GWh,同比激增210%,头部企业订单排期已延伸至2026年5月 [3] - 国内政策形成组合拳,2025年3月国家能源局要求风电、光伏项目配储不低于15%/2小时,9月发布的《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行动方案》将算力设施列为储能核心应用场景 [3] 市场需求 - 2025年1-9月全球储能新增装机达86GW,同比增长92%,其中国内新增41GW,海外新增45GW [4] - 用户侧储能需求爆发,2025年1-9月国内新增11.3GW,同比增长230%,其中工商业占比超75%,广东、江苏等省份峰谷价差超1.2元/度使投资回收期缩至3.5年 [4] - 数据中心成为第四大需求支柱,2025年1-9月国内新增装机15.8GW,同比激增280%,占整体新增装机的38.5% [6] - 电网侧储能向多收益模式转型,2025年1-9月国内招标量达9.2GW,同比增长105%,具备辅助服务能力的项目占比从30%升至55% [5] 技术进步与成本 - 2020-2025年国内储能系统成本从1.8元/Wh降至约0.8元/Wh,降幅达55%,系统效率从85%提升至92% [7] - 磷酸铁锂储能电芯价格已降至0.5元/Wh,叠加智能BMS系统延长电池寿命15%,全生命周期度电成本仅0.35元/度,在峰谷价差较大地区已实现无补贴盈利 [7] - 多种长时储能技术路线加速发展,全钒液流电池成本降至1.5元/Wh,循环寿命超1.5万次,压缩空气储能项目系统效率达70%,成本下降35% [8] - AI驱动的EMS系统优化充放电策略,使峰谷套利收益提升20%,无人值守方案将运维成本降低30% [8] 行业格局与龙头企业 - 行业马太效应突出,2025年1-9月龙头企业营收增速普遍超100%,中小企业增速低于30% [8] - 系统集成领域国内市场CR5达65%,同比提升10个百分点,阳光电源、宁德时代、比亚迪市场份额分别达22%、18%、12% [10] - 阳光电源储能业务毛利率高达39.92%,上半年储能业务收入达178.03亿元,同比增长127.78%,首次超越光伏逆变器成为第一大收入来源 [10][11] - 宁德时代储能业务营收突破200亿元,同比增长110%,订单排期已至2026年三季度 [11] 未来展望 - 根据IEA预测,2030年全球储能装机量将达1200GW,较2025年增长380%,对应市场规模超2万亿元 [6] - 国内方面,2030年储能累计装机量预计达236.1-291.2GW,其中数据中心储能占比将提升至25% [6] - 中关村储能联盟预测,2030年长时储能装机将达150GW,占总装机的30% [8] - 行业增长逻辑从政策依赖转向价值创造,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市场化路径打开长期增长天花板 [12][13]
储能行业爆发前夜:政策市场双轮驱动,万亿赛道蓄势待发!
格隆汇APP· 2025-10-08 15:27
2025年,中国储能行业站上了前所未有的风口。 随着《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专项行动方案》重磅出台,1.8亿千瓦的装机目标如同一声发令 枪,2500亿元的直接投资蓄势待发。 数字背后是惊人的增长速度:截至2025年6月, 新型储能累计装机突破100GW,这个数字 是"十三五"末的32倍。 仅上半年新增装机就达23.03GW, 同比增长68%。 但比数字更深刻的,是游戏规则的彻底改变。 2025年2月,一纸"136号文"宣告了"强制配储"时代的终结,储能行业从此断奶自立。取而代 之的是独立储能的崛起——它已占据过半装机容量,从新能源的"附属品"蜕变为电力市场 的"实力玩家"。 储能,这个曾经的"配角",正在新型电力系统的舞台上C位出道。它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01 政策破局:"136号文"改写储能增长规则 储能估值重塑的关键,在于2025年2月发布的136号文(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 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该文件与前期政策形成"短期抢装托底、长期市场驱动"的组 合拳,彻底改变行业增长逻辑。 2025年1-9月,全球储能新增装机达86GW,同比增长92%,其中 国内新增41GW、海外新 增45GW ...
“5年烧掉3万亿美元”,越来越喂不饱的AI
吴晓波频道· 2025-10-08 14:09
点击上图▲立即收听 " 当前一年的巨头们的 AI 基建开支,已超过建设信息高速公路 20 年总开支的一半。 " 文 / 巴九灵(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原本)或许借助10GW的计算能力,AI能够攻克癌症的治疗方法。但若受限于计算资源,我们将被迫做出优先级选择——谁都不愿面临这种抉 择。" GW是一个功率单位,1GW相当于10亿瓦特,与一次强闪电的瞬时功率相当,能点燃1亿盏LED节能灯泡,可供一个百万人口的中型城市提供日常 所用的电力。 当它被用于衡量算力时,指代的是该计算所消耗的能量。 在OpenAI创始人奥特曼看来,10倍这样的能量,还有机会还能为人类攻克癌症,前提是,让这股能量成为AI的食材。 人工智能领域总是充斥着"如果……我们就不能……"般奥特曼式的恐慌,与股票市场FOMO(Fear Of Missing Out)错失恐惧症类似,尽管他们 已经走在了时代前沿,却依然害怕被时代所抛弃。 而能让他们安心的,唯有利用钞能力不断投入再投入,一场由全球巨头公司掀起的算力基建大战就此拉开帷幕。 奥特曼发表博文的前一天,英伟达宣布将向OpenAI投资1000亿美元,用于部署大规模算力中心,训练下一代模型。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