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全球化战略
icon
搜索文档
刘金成不甘屈居第二,亿纬锂能再掷86亿豪赌储能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30 21:04
亿纬锂能马来西亚储能项目 - 公司宣布在马来西亚吉打州投资86.54亿元建设新型储能电池项目,建设期不超过2.5年,新增10至15GWh产能 [1][2] - 马来西亚基地是公司海外战略核心,2022年已成立子公司并投建第五十三工厂,2024年签署储能工厂备忘录 [2] - 选择马来西亚因东盟区位优势和政策支持,可降低国际贸易摩擦风险并贴近东南亚新能源市场 [3] 储能业务战略地位 - 储能业务已成为与动力电池并驾齐驱的核心增长极,2024年营收190.3亿元(同比+16.44%),占总收入39% [4] - 2024年储能电池出货量50.45GWh(同比+91.9%),全球出货量排名第二,大储领域第二、小储电芯出货量第一 [4] - 2023年起连续两年储能电池出货量超越比亚迪,仅次于宁德时代 [4] 全球储能市场供需 - 2024年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369.8GWh(同比+64.9%),中国企业占比93.5%(同比+2.6个百分点) [5] - 公司2024年Q2起储能电池满产满销,全年出货量50.45GWh达成目标,现有产能50GWh基础上将新增20GWh [7] - 2024年12月宣布投资108亿元建设60GWh全球最大单体碳中和电池工厂 [7] 客户合作与订单 - 2025年2月与海博思创签订三年50GWh储能电芯采购协议 [11] - 2024年9月子公司亿纬动力与AESI签订19.5GWh方形磷酸铁锂电池供应协议 [11] - 2024年6月与Powin签署15GWh磷酸铁锂电池组备忘录,但后者2025年6月破产可能影响合作 [11] 全球化扩张与资金规划 - 匈牙利工厂规划产能28GWh,总投资99亿元人民币 [12] - 截至2025年Q1账面货币资金超130亿元,但未来两年产能建设资金缺口大 [13] - 拟发行H股赴港上市以增强国际融资能力,提升海外业务占比(预计2026年显著提升) [13][14]
港交所,已成青岛企业上市首要选择
搜狐财经· 2025-06-30 14:59
青岛企业赴港上市趋势 - 2024年青岛已有5家企业赴港提交上市申请,包括国恩科技、歌尔微、文达通、圣桐特医、酷特智能 [1] - 近两年青岛新增上市公司中港交所占比达80% [4] - 青岛在港上市公司总数达19家,累计IPO募资115.86亿元,覆盖家电制造、人工智能等行业 [14] 企业硬科技属性 - 赴港企业集中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命健康等新兴产业 [5][6] - 歌尔微为全球第八大智能传感交互解决方案商,传感器累计出货超40亿颗 [6] - 文达通专注智慧城市AI大数据技术,圣桐特医研发罕见病特医食品 [8] - 港交所申请企业集中在生物医药、高端制造、新能源等五大领域 [9] 全球化战略驱动 - A+H双重上市有助于国际化融资及海外业务拓展 [11] - 国恩科技通过香港子公司投资1560万美元收购香港石化99.99%股权,形成年产25万吨聚苯乙烯产能 [13] - 酷特智能明确赴港上市为打造国际化资本运作平台 [13] 地方政府推动 - 青岛开展"助航行动"挖掘上市资源,2024年5月组织8家企业赴港路演 [16] - 路演企业包括极视角(AI视觉算法)、华芯晶电(半导体衬底晶片)等硬科技公司 [16] - 富景中国(盆栽蔬菜)、众淼控股(保险中介)等特色企业已成功登陆港交所 [14]
安井食品港股上市:高成长+高分红+低估值,稀缺价值引市场打新热潮
搜狐财经· 2025-06-30 09:29
港股上市计划 - 公司计划发行近4000万股H股 最高发售价为每股66港元 预计募集资金净额约24.96亿港元 [2] - 基石投资者已同意认购总金额9000万美元(或7.06亿港元) 按最高发售价计算将认购1070.37万股发售股份 [2] - 基石投资者包括上海景林 华泰资本投资 香港景林 Hosen Capital Torus FCP Domains NonaVerse等机构 [3] 行业龙头地位 - 2024年公司以6.6%的市场份额位居中国速冻食品行业第一 [4] - 速冻调制食品市场占有率达13.8% 是第二名的五倍 速冻菜肴制品市场份额达5.0% 超过第二名至第四名的总和 [4] - 拥有12大生产基地 56个驻外营销机构 覆盖家庭 餐饮 商超等多场景的产品矩阵 [4] 品牌与产品策略 - 以"安井"为核心品牌 辅以"冻品先生""安井小厨"等子品牌 并收购"洪湖诱惑""柳伍"等品牌 [5] - 已培育出39个年收入超亿元的"大单品" 其中"锁鲜装"系列2022年营收突破10亿元后仍保持年均18%以上的增速 [5] 财务表现 - 2024年实现营收150.3亿元 净利润15.14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7.7%和0.5% [6] - 2010-2024年营收和净利润的复合增长率分别达22.6%和32.2% [6] - 2024年分红及回购金额超10亿元 股息率在食品饮料行业中位居前列 [6] 全球化布局 - 募资资金的35%将用于扩大销售及经销网络 35%用于优化供应链 [7] - 东南亚火锅餐饮市场增速高达14.4% 且尚未出现成熟的冷冻食品品牌 [7] - 计划通过收购欧洲本地企业 将中国成熟经验与海外市场结合 [7] 港股上市意义 - 香港资本市场表现活跃 成为全球IPO融资的领头羊 [8] - 借助国际资本平台提升品牌影响力 拓宽融资渠道 [8] - 基石投资者阵容豪华 彰显市场对其发展前景的信心 [8]
亿纬锂能拟86亿扩产加速出海 海外收入超百亿赴港上市开拓
长江商报· 2025-06-30 08:24
海外扩产计划 - 公司拟通过全资孙公司亿纬储能马来西亚在马来西亚投资建设新型储能电池项目,投资金额不超过86.54亿元 [1][6] - 项目建设用地规模约为48.4万平方米,建设期不超过2.5年 [6] - 资金来源包括自有资金、发行股票募集资金及/或自筹资金(包括但不限于银行贷款、其他金融机构融资等方式) [6] - 马来西亚是公司出海的第一站,2023年8月公司在马来西亚的首家工厂开建,总投资约30.48亿元,目前已具备年产6.8亿只圆柱电池的产能 [7][8] - 2023年公司曾宣布拟投资99.71亿元在匈牙利建厂 [9] 海外市场表现 - 海外市场是公司收入的重要来源,2023年、2024年公司海外收入分别约为133亿元、118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为27.27%、24.25% [4][10] - 公司拟赴港上市,提高资本实力和综合竞争力,深入推进全球化战略,提升国际化品牌形象 [5][10] 业务布局与产能扩张 - 公司聚焦于锂电池产品的设计开发与生产经营,涉及消费电池、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三大业务 [3][11] - 2021年公司在储能电芯方面获得关键测试突破,此后不断在动力储能领域抛出多项投资 [11] - 2022年公司公布的对外投资扩产超过600亿元,2023年半年内宣布计划的投资总额超300亿元 [11] - 2024年公司宣布不超过32.77亿元建设储能电池及消费类电池制造项目 [12] - 预计到2027年产能之和将达到328GWh,4年内产能将扩大约3倍 [14] 财务与经营表现 - 公司总资产从2008年底的2.15亿元增长至2024年底的1008.91亿元 [14] - 2024年公司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排名第九、储能电芯出货量全球排名第二 [15] - 上市以来公司累计完成了6次股权融资,融资总额约为200亿元 [15] - 2015年公司归母净利润1.51亿元,到2024年达到40.76亿元,今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为11.01亿元,继续保持增长势头 [5][15] - 上市以来公司累计现金分红31.44亿元,平均分红率15.17% [15]
兰博基尼家族“继承大战”;LV“巨轮”进上海|二姨看时尚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30 08:06
奢侈品行业动态 - 老佛爷百货以5000万欧元出售巴黎BHV男装大楼,整合男装业务至主楼以优化资产配置[2] - 宾利推出售价463美元的奢华野餐系列,拓展品牌在奢侈品领域的布局[3] - 路易威登在上海黄浦江推出1200平方米豪华游轮旗舰店,强化奢侈体验定位[11] - Prada集团CEO帕特里齐奥·贝尔泰利离职,反映公司对业绩增长的焦虑[12] - 兰博基尼家族内部因品牌继承问题产生法律纠纷,影响品牌形象[9] 零售与消费品行业 - 莎莎国际内地门店缩减至9家,线上销售占比提升至80%,但仍亏损1500万港元[7] - 周六福珠宝港股上市首日股价涨25%,市值突破130亿港元,依赖加盟模式快速扩张[8] - 联合利华以约10亿美元收购美国天然个护品牌Dr.Squatch,拓展高端天然个护市场[4] - 泡泡玛特与东南亚电商平台Lazada合作后销量增长5倍,加速全球化战略[5] 运动与时尚行业 - 耐克大中华区营收同比下降13%,面临本土品牌如李宁、安踏的竞争压力[10]
用友网络“流血”闯关港股上市:连续亏损:2024年员工减少3666人
搜狐财经· 2025-06-29 16:25
公司上市计划 - 公司递交港交所上市招股书,计划实施"A+H"上市方案 [1] - 公司于2001年5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原名为北京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2016年1月更名为用友网络 [3] - 截至2025年6月27日,公司股价报收13.10元/股,市值约为447.63亿元 [3] 公司融资与股东结构 - 2022年1月公司完成定增,以31.95元/股发行1.66亿股,募资总额52.98亿元,参与方包括高瓴旗下HHLR、GIC、摩根大通等 [3] - 公司注册资本34.17亿元,主要股东包括北京用友科技有限公司(持股29.92%)、上海用友科技咨询有限公司(持股11.47%) [3][4] - 其他主要股东包括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3.76%)、上海益倍管理咨询有限公司(3.75%) [4] 公司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88.90亿元、94.43亿元、88.17亿元,2024年收入同比减少6.6% [5][6] - 同期毛利分别为48.92亿元、46.51亿元、40.57亿元,毛利率从2023年的49.3%降至2024年的46.0% [5][6] - 净利润分别为2.25亿元、-9.33亿元、-20.70亿元,亏损持续扩大 [5][6] - 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13.78亿元,同比减少21.22%,净亏损7.36亿元,同比扩大62.41% [8][9] 公司业务与市场地位 - 公司是企业软件与智能服务提供商,专注于AI、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的企业数智化软件与服务 [4] - 以2024年收入计,公司是中国企业软件及服务市场最大的市场参与者 [4] - 2024年云服务收入同比减少3.5%,软件产品收入同比减少21.0% [6] 公司研发与运营成本 - 2022-2024年研发成本分别为17.54亿元、21.06亿元、21.22亿元,占收入比例从19.7%升至24.1% [6] - 同期销售及营销开支分别为22.35亿元、27.43亿元、26.22亿元,占收入比例从25.1%升至29.7% [6] - 2024年金融及合同资产减值亏损2.97亿元,同比增加35.8% [6] 公司管理层变动 - 2025年1月陈强兵辞去总裁职务,由黄陈宏接任;2025年3月黄陈宏辞职,董事长王文京兼任总裁 [9][10][12][15] - 陈强兵2000年加入公司,曾任多项高管职务;黄陈宏曾任SAP、戴尔、施耐德电气高管 [10][12] 公司员工规模 - 截至2024年末公司全职员工21283人,较2023年末减少3666人 [16][17] - 员工职能分布:研发34.5%、实施与运营34.0%、销售16.8% [17] - 2021-2022年为战略投入净增员工7301人,2023年人数基本稳定但年平均人数增加1896人 [17]
86亿元!锂电巨头新动作
中国基金报· 2025-06-29 00:11
公司投资布局 - 亿纬锂能全资孙公司亿纬储能马来西亚将在马来西亚吉打州投资建设新型储能电池项目,投资总额不超过86.54亿元[2] - 项目名称为"马来西亚高安全、高可靠、长寿命新型储能项目",建设用地规模约48.4万平方米,建设期不超过2.5年[6] - 项目资金来源包括自有资金、发行股票募集资金及自筹资金(含银行贷款等)[6] 战略意图 - 项目旨在通过海外产能布局深化全球化战略,应对全球储能市场需求增长及国际贸易环境变化[2] - 海外生产基地可满足全球日益增长的储能配套需求,降低国际贸易摩擦风险[9] - 马来西亚工厂定位为覆盖亚洲、辐射全球的多场景锂电池生产基地[7] 产能规划 - 圆柱锂电池项目设备已于2024年12月开始进场,年产能达6.8亿只[7] - 小圆柱电池预计在2025年初实现量产[7]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86.15亿元,同比微降0.35%[9][10] - 2024年净利润40.76亿元,同比增长0.63%[9] - 储能电池营业收入190.3亿元,同比增长16.44%,占营业收入比重39.14%[9][10] - 动力电池营业收入191.67亿元,同比下降20.08%,占营业收入比重39.43%[10] - 消费电池营业收入103.22亿元,同比增长23.44%,占营业收入比重21.23%[10] 市场环境 - 东南亚地区新能源产业发展迅速,马来西亚在电池制造领域具备政策支持与区位优势[7] - 锂电池企业海外建厂已成为行业趋势,既能规避贸易壁垒,也能贴近终端市场[10]
86亿元!锂电巨头新动作
中国基金报· 2025-06-29 00:01
亿纬锂能马来西亚储能项目投资 - 公司计划在马来西亚吉打州投资86.54亿元建设新型储能电池项目,由全资孙公司亿纬储能马来西亚负责实施 [1][4] - 项目名称为"马来西亚高安全、高可靠、长寿命新型储能项目",建设用地48.4万平方米,建设期不超过2.5年 [5] - 资金来源包括自有资金、发行股票募集资金及自筹资金(含银行贷款等) [5] 项目战略布局 - 项目定位为覆盖亚洲、辐射全球的多场景锂电池生产基地 [6] - 公司圆柱锂电池项目设备已于2024年12月开始进场,年产能达6.8亿只,小圆柱电池预计2025年初量产 [6] - 海外布局旨在应对国际贸易摩擦,降低风险并支撑全球领先战略 [8] 公司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486.15亿元,同比微降0.35%,净利润40.76亿元,同比增长0.63% [8] - 储能电池营业收入190.3亿元,同比增长16.44%,占比39.14% [8][9] - 动力电池收入占比39.43%,同比下降20.08%,消费电池收入占比21.23%,同比增长23.44% [9] 行业趋势 - 锂电池企业海外建厂成为行业趋势,可规避贸易壁垒并贴近终端市场 [9] - 马来西亚作为东盟重要经济体,在电池制造领域具备政策支持与区位优势 [6] - 东南亚地区新能源产业发展迅速,为公司提供良好投资环境 [6]
伊之密(300415):公司动态研究报告:技术双引擎驱动装备升级,全球化战略稳步推进
华鑫证券· 2025-06-28 16:46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投资评级 [1][8]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伊之密依托技术创新,高端注塑机和超大型压铸机技术取得突破,全球化战略稳步推进,有望受益于工业4.0升级与下游高端需求扩容,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4][5][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高端注塑机技术进阶 - 下游新能源汽车等领域需求扩张驱动行业增长,中国塑料机械出口额占全球近20%,本土企业推动行业向精密化等方向升级 [4] - 伊之密2024年推出第六代A6系列高端智能注塑机,全电动注塑机持续增长,产品系列完善,进口替代空间大 [4] - 公司2024年蝉联中国塑机制造综合实力40强第2名及塑料注射成型机行业18强第2名,A6系列获海外客户高度认可 [4] 超大型压铸机技术突破 - 新能源汽车产业推动大型复杂压铸件需求激增,超大型压铸机成为核心装备 [5] - 伊之密推出LEAP系列大型压铸机,成功研制7000T、9000T超重型机型,提升了压铸件质量和稳定性 [5] - 公司与头部企业合作,在全国压铸机行业排名靠前,技术与客户网络驱动其卡位新能源汽车轻量化机遇 [5] 全球化战略推进 - 伊之密业务覆盖90多个国家和地区,合作超40家海外经销商,2024年外销收入13.95亿元,同比增长27.45% [6] - 公司进行海外产能建设,美国、印度、墨西哥工厂有不同功能,预计墨西哥工厂2025年投入使用 [6] - 以双品牌协同和本土化深耕为驱动,推进注塑机、压铸机等业务发展 [7] 盈利预测 - 预测公司2025 - 2027年收入分别为62.33、73.91、86.09亿元,EPS分别为1.56、1.86、2.19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12.8、10.7、9.1倍 [8] 财务数据 |预测指标|2024A|2025E|2026E|2027E| |----|----|----|----|----| |主营收入(百万元)|5,063|6,233|7,391|8,609| |增长率(%)|23.6%|23.1%|18.6%|16.5%|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608|729|872|1,026| |增长率(%)|27.4%|20.0%|19.6%|17.6%| |摊薄每股收益(元)|1.30|1.56|1.86|2.19| |ROE(%)|20.2%|20.9%|21.6%|21.8%|[10] -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展示了公司2024 - 2027年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包括流动资产、营业收入、净利润等指标 [11]
安踏亲自下场,狼爪会是下一个始祖鸟吗?
36氪· 2025-06-27 21:42
安踏集团人事调整与战略布局 - 亚玛芬体育大中华区总裁姚剑将出任狼爪品牌总裁,负责全球业务运营,直接向安踏集团董事局主席丁世忠汇报[4] - 姚剑在运动鞋服行业从业超20年,曾任耐克大中华区高管、北面中国区总经理,后加入亚玛芬负责始祖鸟、萨洛蒙等品牌在中国市场的战略规划[4] - 这是继2023年初徐阳从亚玛芬回归安踏直管高层后,又一重要人事调整,显示安踏集团正从亚玛芬向母公司输送人才[4] 安踏集团品牌矩阵与全球化策略 - 收购狼爪有利于完善集团品牌矩阵,填补中端及大众户外市场空白[5][16] - 狼爪在欧洲市场具有影响力,整合该品牌是集团全球化策略的重要一步[5] - 狼爪定位中端户外市场,与安踏现有户外品牌形成互补,有利于实现对消费者需求全覆盖[18] 安踏集团财务表现 - 2024年FILA收入同比微增6.1%至266.26亿元,经营利润同比减少2.6%至67.38亿元[9] - 2025年第一季度FILA零售额与2024年同期相比录得高单位数正增长[9] - 2024年亚玛芬营收同比增长18%达51.83亿美元,调整后净利润为2.36亿美元,结束连续五年亏损[10] - 2025年第一季度亚玛芬营收同比增长23%至14.73亿美元,净利润为1.35亿美元,同比增长超25倍[10] 安踏主品牌转型与超级安踏发展 - 安踏主品牌推出多种新业态门店类型,如安踏竞技场级、安踏殿堂级等,力求"把安踏越做越小"[13] - 超级安踏门店提供零售价比常规门店低约30%的产品,部分门店店效达到传统门店的3倍[15] - 2025年第一季度安踏主品牌零售额与2024年同期相比录得高单位数的正增长[15] 户外运动行业格局变化 - 安踏旗下始祖鸟、萨洛蒙等品牌已占据国内高端户外市场,其他品牌在中高端及以下市场竞争激烈[23] - 凯乐石2023年营收增速接近三位数,超过始祖鸟所在的亚玛芬[24] - 狼爪冲锋衣价格区间(400-2700元)与凯乐石(800-3600元)存在重叠但略低,可能对凯乐石市场份额形成挤压[26] - 本土中端户外品牌如骆驼、伯希和等价格更具优势,可能对狼爪形成冲击[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