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国补政策
icon
搜索文档
中金:小家电行业的破晓时分
中金点睛· 2025-06-05 07:44
行业需求复苏 - 2020年疫情期间小家电线上化加速,小熊/北鼎/新宝收入同比分别增长36%/27%/67%,但2021年后行业进入平台期[3] - 4Q24低基数叠加国补政策,线上零售额同比增长8%,1Q25进一步增长6%,主要由价格拉动而非销量[3] - 2022年空气炸锅零售规模达82亿元(同比+88%),咖啡机全渠道增速41%,但2023年空气炸锅规模几乎腰斩[6][13] - 25Q1线上渠道占比达79%,国补新增微波炉、电饭煲等品类,覆盖主流小家电[13][14] 盈利能力改善 - 价格战缓解&产品结构升级推动毛利率稳定,平台降费&控费降低费用率,利润端改善预计优于收入端[3][18] - 2024年618后平台推出降费政策:拼多多返还0.6%技术服务费,抖音免佣省超百亿元,天猫降低20亿元退货运费成本[23] - 品牌商优化投放效率,如小熊电器精简SKU聚焦中高端产品,苏泊尔提升产品创新和颜值[24] 产品策略分析 - **市场渗透**:针对细分人群(单身、宝妈)开发产品,如1.5-2L小容量电饭煲、0胶水恒温泡奶壶,母婴小家电线上占比持续提升[27][28] - **产品开发**:东菱电蒸锅采用速蒸技术(均价1363元 vs 行业286元),德尔玛净饮机切入"冰冷"场景实现弯道超车[30][32] - **市场开发**:国内品牌通过亚马逊/独立站布局北美,借助经销商进入东南亚,外销收入显著增长[34][36] - **多元化经营**:苏泊尔拓展大厨电/清洁电器等新品类,2024年其他家电收入31亿元(占比14%),2020-2024年CAGR达13%[36] 品类增长分化 - **健康养生场景**:养生壶/电蒸锅2025年4月同比增长28%/19%,全玻璃材质等创新受青睐[15][16] - **饮水场景**:咖啡机2025年4月同比飙升94%,净饮机增长71%,高端化趋势明显[16] - **传统厨房场景**:电饭煲/电炖锅2025年4月增长10%/ -7%,新旧品类表现分化[16]
如何看部分地区线上国补暂停和618销售情况?
2025-06-04 23:25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家电、手机3C - **公司**:京东、天猫、抖音、拼多多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国补政策情况** - **暂停原因**:部分地方资金缺口大、使用额度耗尽,如重庆、广东、江苏等地,系统升级并非主因,部分品牌称调整后恢复,有些表示2025年可能无国补政策[2] - **暂停地区及影响**:重庆、广东、江苏暂停,对黑电领域影响显著,重庆是黑电大本营,销售受挫,广东态度转变冲击市场信心[1][3] - **跨省补贴政策**:允许特定城市注册公司向全国销售产品并享受当地补贴,如珠海,曾在浙江、湖北等地实施,江苏无记录,冲击线下市场[1][5] - **未来发展**:结合贸易战背景和促进社会零售目标,2025年国补政策可能不止持续一年,若全国额度9、10月用完,可能延长或调整,制造业大省如广东可能继续支持[16] - **电商平台竞争格局** - **京东优势变化**:2024年京东自营开通26个省份资质实现增长,2025年天猫、抖音加入全国国补竞争,京东优势减弱,拼多多因需商家各地注册公司落后[1][6] - **各平台业务发展**:京东自营业务因国补增长显著,POP模式曾下滑后回升但仍与自营差距大,线下渠道如京东家电专卖店增长停滞,线上流量挤压线下份额[4][23][24] - **产品销售情况** - **补贴使用情况**:大家电增长明显,70%的GMV由国补产品贡献,6000元以下手机补贴刺激低端市场,笔记本电脑持续增长[1][7] - **品类增长情况**:国补期间厨卫大家电、冰洗、空调等品类增长显著,厨卫大家电客单价从2200元提升至2800元,头部品牌增长快,小家电中生活电器一季度完成率最高,清洁电器增幅不如其他品类[10][11] - **家电需求未爆发原因**:受房地产市场疲软和2024年需求透支影响,且天猫、抖音等平台加入竞争分散了京东销售量[4][15] - **京东618活动情况** - **预热期效果**:2025年预热期实际效果不理想,仅为日常销售的1.2 - 1.3倍,主要销售集中在开门红和618当天[19][22] - **各品类增长情况**:2025年1 - 3月大家电增长率仅13%,未达20%目标,4月厨卫大家电无明显增长,空调价格波动大但需求未显著提升,商家囤货意愿降低[1][21][22]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政府与平台结算流程及周期**:各省结算周期不同,大部分为一个月,少数两到三个月,基本三个月内完成结算[8] - **平台对国补使用进度的了解情况**:平台无法看到政府具体使用金额,政府提前两三天通知停止国补但不透露金额[9] - **限制跨区域销售情况**:限制跨区域销售困难,如湖北用户可去江苏买商品享受安徽国补,以前处罚力度大,目前基本无大量骗取行为[13] - **零散消费者购买意愿**:补贴金额高时,零散消费者愿意异地购买家电享受补贴,愿承担运费[14] - **线上暂停后销售策略**:传言线上暂停侧重线下销售不完全成立,京东和天猫优品是主要下沉渠道,品牌仍通过线下门店销售,难限制跨区域销售[12]
“钱到底去哪了”?家居界“黑马”创始人承认资金断裂
第一财经· 2025-06-04 21:53
家居家装行业住范儿公司爆雷事件 - 家居家装行业"黑马"公司住范儿近期爆雷 北京上海两地数百个装修工地普遍停工 政府和行业协会已介入协调各方推动复工 [1] - 住范儿创始人刘羡然承认公司资金链断裂 称主要原因是"国补"政策导致现金流危机 [1] - 装修业主质疑资金去向 要求公司公开预存款和装修贷款相关财务账目 包括资金流向 贷款挪用情况 资产负债明细等 [1] 住范儿公司背景与商业模式 - 住范儿由四名清华毕业生创立 在年轻群体中较有名气 拥有超过1000万内容自媒体粉丝和30-40万私域用户 [3] - 公司主要业务包括私域社群团购和家装整装 团购业务通过集合用户需求获取更低价格 整装业务采用分阶段预付款模式 [5] - 成立十年共获得3.2亿元融资 最近一笔1亿元融资发生在2024年3月 [5] 资金问题与业主质疑 - 装修业主普遍预缴了40%-95%的装修款 部分业主首期缴纳70% 水电验收后缴纳95% [3] - 供应商被拖欠几十万到几百万货款 员工反映整装业务盈利但资金被抽调填补团购业务窟窿 [5] - 创始人刘羡然否认挪用公款 称个人资产仅剩10万元 愿意配合政府审计 [6][7] 现金流危机原因分析 - 创始人解释团购业务受"国补"政策冲击 大平台通过各地分公司让消费者享受25%-30%优惠 导致公司团购业务现金流从每月几千万变为负值 [8] - 相比国补前半年 国补后半年公司少了一个亿现金 [8] - 2024年3月因账上资金不足无法满足团购用户退款 引发舆情危机 后续融资失败 [8] 后续处理方案 - 公司计划通过直播等方式向社会面募集资金 建立共管账户确保资金使用透明 [9] - 已向政府申请介入审计 将公示公司经营情况以证明无挪用行为 [9] - 正在盘点800多个在施工地情况 梳理客户支付款项和供应商待结算费用 [9]
住范儿陷危机,创始人承认资金断裂,多方追问“钱到底去哪了”
第一财经· 2025-06-04 20:00
公司资金链断裂事件 - 住范儿创始人刘羡然承认公司资金链断裂,主要原因是"国补"政策导致现金流危机 [1] - 公司位于北京、上海的数百个装修工地普遍停工,政府和行业协会介入协调复工 [1] - 装修业主质疑资金去向,要求公开预存款、装修贷款等财务账目 [1] 公司商业模式与运营情况 - 公司主要有两大业务:私域社群团购业务和家装整装业务 [3] - 整装业务在北京线下店月营收需达2400万才能盈利,其中30%为毛利 [6] - 团购业务在国补政策前月现金流达四五千万,但毛利仅200万 [6] - 国补政策导致团购业务现金流从正转负,半年内减少1亿现金 [7] 公司融资与资金去向 - 公司成立十年共获3.2亿元融资,最近一笔1亿元融资在2024年3月 [4] - 创始人称未挪用公款,个人资产仅剩10万元 [5][6] - 有供应商称被拖欠几十万到几百万不等货款 [3] - 员工反映整装业务盈利但资金被抽调填补团购业务窟窿 [3] 公司应对措施 - 计划通过直播等方式向社会面募资,建立共管账户 [8] - 已向政府部门申请介入审计,公示经营情况 [8] - 正在盘点800多个在施工地情况,梳理供应商费用 [8] 公司背景与客户情况 - 公司由四名清华毕业生创立,创始人刘羡然为90后 [2] - 内容自媒体粉丝超1000万,私域用户30-40万 [2] - 主要客户为20-30岁年轻人,装修需预缴几千到数十万不等 [2] - 部分业主首期缴纳40%-70%,水电验收后缴纳95% [2]
vivo带着“果味十足”的中端机杀入618
华尔街见闻· 2025-05-30 19:07
市场竞争格局 - 2024年vivo以17.2%市场份额位居国内出货量第一,华为以16.6%份额紧随其后且出货量同比增长超50% [5] - 2024年Q1小米以18.6%份额重返国内市场第一,华为、OPPO、vivo分列第二至四位 [5] - vivo在200-300美元中端市场保持份额第一,Q1出货量同比增长2.3% [6] - Counterpoint数据显示vivo Q1以17%市场份额位列销量第二,较2024Q4提升0.7个百分点 [7] 产品策略与创新 - vivo S30系列首次在中端机型引入小屏版本S30 Pro mini,采用6.31英寸屏与X200 Pro mini同款尺寸,定价3499元(国补后2999元) [2][3] - S30 Pro mini搭载6500mAh蓝海电池、旗舰潜望长焦镜头及行业首发希区柯克变焦实况功能 [3] - 影像系统升级包括索尼IMX921主摄、自研OIS防抖技术,以及覆盖5个黄金焦段的全场景人像功能 [3][4] - 提供5款多巴胺配色,创S系列最多色彩选择记录 [4] 行业趋势与挑战 - 1500-2500元价格区间成为厂商核心竞争战场,因消费者购买力下滑与成本压力上升 [7] - 华为全产品线回归显著改变市场竞争格局,vivo需通过技术下沉巩固中端市场优势 [5][8] - 厂商需摆脱单纯降价策略,通过产品力创新(如小屏差异化)争夺618促销窗口 [2] 公司战略部署 - vivo通过Q1清理渠道库存轻装上阵,为多价位新品集中上市做准备 [6] - 中端市场是技术下沉与高端跃迁的战略支点,S30系列肩负份额保卫战使命 [8] - Y系列中端机型持续贡献主要销量,同时高端市场取得进展 [7]
一季度合同负债大幅增加,欧派家居称受益于“国补”
中国基金报· 2025-05-30 00:41
核心观点 - 欧派家居2024年首次出现收入、利润双下滑,但一季度合同负债大增47%显示回暖迹象,主要受益于"国补"政策[1][3][6] - 公司针对新房市场走弱和年轻消费群体推出三大应对策略:社区店布局、多渠道获客、一站式服务[7][8]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189.25亿元(同比-16.93%),归母净利润25.99亿元(同比-14.38%),为成立30年来首次双降[3] - 2025年一季度合同负债余额28.97亿元,较年初19.64亿元增长47%,主要来自"国补"政策带来的预收款[5][6] - 历史数据显示2016-2023年收入复合增速约20%,但2024年增速首次转负[4] 行业政策影响 - 国务院2024年3月发布《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2025年3月追加《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明确支持家装消费升级[4][5] - 政策刺激下社会消费品零售家具类产品增长明显,公司确认感受到消费回暖迹象[4] 业务战略调整 - 存量市场应对:一二线城市旧房业务占比超50%,通过社区店(覆盖成熟社区)、中介合作、旧改营销方案获取流量[7] - 年轻化战略:增加产品风格多样性、拓展电商/自媒体获客渠道、强化一站式服务匹配"90后""00后"需求[8] 公司背景 - 创立于1994年,中国定制家居行业首家千亿市值上市公司,当前市值378.3亿元(截至5月29日)[8] - 已建立覆盖多层次消费群体的品牌矩阵,"大家居"战略与年轻消费者需求高度契合[8]
弘则匠心- 两轮电动车汽车经销商调研
2025-05-29 23:25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行业:两轮电动车、燃油摩托车、汽车行业 公司:吉利汽车、9 号、小牛、台铃、春风动力、豪爵、隆鑫(无极)、钱江、本田、凯旋、KTM、比亚迪、小鹏、领克、长安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两轮电动车市场 - **销量情况**:2025 年 5 月整体销量较 4 月略有下降,但同比去年增长显著,全年预计同比增长 60%;吉利 5 月销量同比增长约 27%,负责区域整体销量 14 - 15 万台;9 号 5 月销量接近 8000 辆,同比增长 70% - 80%,小牛约 6000 辆,同比增长 10% - 20% [1][2][3][4] - **增长原因**:主要受国补政策影响,部分地区国补余热仍在释放 [1][5] - **国补政策**:由地方政府主导,各地执行力度和发放周期不一,如湖北发放周期约 90 天,安徽已消耗 6 亿额度的百分之六七十;商家需先行垫资,面临资金压力 [1][6][7][8] - **库存情况**:市场基本维持进出平衡,一季度为应对国补已提升库存至高位 [1][10] - **电池市场**:比亚迪进入两轮车和三轮车电池市场,短期不颠覆行业格局,宁德时代等头部企业仍主导;锂电未来份额有望扩大,但受价格和安全性限制;比亚迪新型电池具通用性,台铃将搭载其锂电池 [1][11][12][13][14] 燃油摩托车市场 - **竞争格局**:竞争激烈,主要竞争对手有国内豪爵、隆鑫(无极)、钱江等品牌,以及进口本田、凯旋、KTM 等;春风动力通过差异化策略和精品车型在存量市场增长,尤其在仿赛和 ADV 车型领域突出,抢占外资品牌份额 [36][39][41] - **客户群体**:春风品牌客户基本在 30 岁以下,00 后居多 [33] 汽车市场 - **比亚迪**:5 月共售出 210 多台车,主销车型有宋 PLUS、海豹 06、海狮 05 和海鸥,海豚销量下滑;因销量未达预期进行促销,厂家承担大部分降价成本,但实现全年目标仍困难;未来促销不确定,可能八九月份针对海鸥等车型;吉利、领克、小鹏等品牌跟进降价策略,高端车型如 07EV 仍有调价空间 [60][63][66][67][68][69][70] - **其他品牌**:2025 年 5 月销量与上月基本持平,经营利润略低;主销车型价格呈下降趋势;比亚迪促销对市场影响有限,短期内促销对销量无明显影响 [71][74][75][78]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9 号新推出针对女性用户的 Q 系列车型,部分型号 6 月上市,具体销售数据待观察 [48] - 上海地区换非原厂电池视为改装,除非主机厂自带比亚迪电池,否则需研发新车型匹配 [59] - 约一半客户关注价格而非智能驾驶技术,智能驾驶对购车决策影响有限 [61] - 武汉华中车展期间经销商杀价致利润下降 [71]
欧派家居管理层:“国补”促进合同负债增长,继续拓展存量房业务
第一财经· 2025-05-28 16:54
公司业绩与财务表现 - 2024年一季度公司收入34.5亿元,同比降低4.8%,净利润3.08亿元,同比增长41.3%,扣非净利润2.66亿元,同比增长86.2% [1] - 2024年全年营业收入189.25亿元,同比下降16.93%,净利润25.99亿元,同比下降14.38%,为公司成立三十年来首次收入利润双下滑 [2] - 2024年毛利率从2023年的34.16%提升至35.91% [2] - 截至2024年3月底合同负债28.96亿元,较2023年底19.64亿元增长47.4% [1] 业务发展策略 - 公司计划拓展存量房业务,措施包括在成熟社区开设门店、与当地中介机构合作、推出更新方案、增加产品风格满足年轻消费者需求 [1] - 目前新房业务继续萎缩,一、二线城市客户中非新房业务占比已超过一半 [1] - 海外业务收入占比约2%,主要布局中国大陆周边地区及澳大利亚、东南亚、中东等地,欧美市场拓展难度较大 [3] - 海外业务非公司核心战略,目前仍以国内市场为主 [3] 政策影响与订单情况 - "国补"政策自2024年10月持续实施,促进消费并带来大量订单 [1] - 合同负债将在未来逐步转为收入,存在时间差,部分订单可能延后至二、三季度甚至更晚体现 [2] - 各地补贴政策存在差异和额度限制,企业加大营销力度争取有限补贴 [2]
国补“点火”,小米起飞 | 看财报
钛媒体APP· 2025-05-28 12:46
5月27日晚,小米发布了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报告。 财报显示,小米营收同比增长47.4%至1113亿元,继2024年Q4后再破千亿;经调整净利润首次突破百 亿,达到107亿元,同比增幅高达64.5%。 有小米内部人士曾向作者表示,小米几乎是国内手机厂商中,对国补政策响应最快、行动最快的厂商。 以直营为主的销售模式,让小米的铺货和价格调控节奏能够更快抢占国补的窗口期。 此外,研究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发布报告称,国补政策之下,预计3000元-5000元价位段机型受益 最大,在补贴刺激下,一部分原计划在2025年晚些时候购机的用户可能会选择提前换机。而小米在中国 大陆地区4000元–5000元价位段的手机市场,市占率排名第一,能够享受补贴的产品范围最大。 从各个细分业务来看,小米包括手机、IoT与生活消费产品(含大家电)业务以及汽车三个核心业务均 实现了可观的增长: 虽然雷军此前称,过去一个多月,是他创办小米以来最艰难的一段时间。但从一季度的各项关键指标来 看,小米正在进入创立以来的最好时期。手机、家电、汽车,已经成为了小米的"三驾马车",并且每匹 马都跑得很快。 国补"点火",小米手机 ...
小米:一手汽车、一手国补,这次真要 “赢麻” 了?
海豚投研· 2025-05-28 11:46
整体业绩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总收入1113亿元,同比增长47%,超市场预期1090亿元,主要受IoT业务带动[1][10] - 核心利润100亿元,调整后净利润109亿元,实现翻倍增长[3][53] - 整体毛利率22.8%,超市场预期21.4%,主要得益于IoT和汽车业务毛利率提升[14][15] 手机业务 - 收入506亿元,低于市场预期513亿元,同比增长8.9%[1][25] - 全球出货量4180万台,同比增长3%,其中国内增长40%,海外市场拖累明显[27] - 手机均价1211元,同比增长10.5%,毛利率12.4%,同比下滑[31][33] IoT业务 - 收入323亿元,同比增长58.7%,连续两个季度增速超50%[1][37] - 毛利率25.2%,同比提升5.3个百分点,主要受益于国补政策带动大家电等高毛利产品增长[15][39] - 平板业务收入环比增长40%,智能大家电收入同比增长113%[37][39] 汽车业务 - 收入186亿元,符合预期,出货量7.6万台,单车均价23.9万元[2][19] - 毛利率23.2%,超市场预期20.8%,主要因产能利用率达200%和SU7 Ultra车型推出[16][22] - 一期工厂年产能15万台,实际年化产能已达36万台,全年销量目标或上调至40万台[22] 互联网服务 - 收入91亿元,同比增长12.8%,增速放缓[41] - 广告收入66亿元,同比增长20%,增值服务25亿元,基本无增长[41] - MIUI用户数同比增长9%,ARPU值仅增3%[2] 海外市场 - 海外收入382亿元,同比增长0.9%,占比降至33%[43] - 海外手机出货量同比下滑8.9%,IoT业务弥补手机下滑[46] - 海外互联网收入27.1亿元,同比增长8.2%[45] 经营费用 - 三项费用合计154亿元,费用率环比下降1.4个百分点[47] - 研发费用67亿元保持稳定,营销费用环比减少5亿元[48][50] - 核心业务经营利润率9%,创历史新高[53] 未来展望 - 汽车业务关注YU7新车表现和二期工厂投产,预计下半年量产[22][24] - IoT业务增长依赖国补政策持续性[6][39] - 手机业务需关注海外市场恢复和自研芯片进展[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