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科技
搜索文档
 冰轮环境(000811):数据中心液冷技术完善 境外业务稳步增长
 新浪财经· 2025-08-26 20:33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1.18亿元 同比减少6.92% [1] - 归母净利润2.66亿元 同比减少19.71% [1] - 扣非归母净利润2.43亿元 同比减少18.38% [1]   数据中心液冷技术 - 液冷系统热交换器入选《2024年度山东省首台(套)技术装备名单》 [2] - 产品线覆盖变频离心式冷水机组和集成自然冷却功能的风冷螺杆冷水机组 曾入选工信部绿色数据中心技术目录 [2] - IDC专版磁悬浮系列产品和FanWall风墙通过认证并实现大批量供货 [2]   绿色能源装备 - 发布工业全域热控综合解决方案 依托热泵核心技术构建能源梯级利用体系 [3] - 雅鲁藏布江下游1.2万亿元水电工程启动建设 水电工程混凝土冷却技术优势将释放 [3] - 深海科技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 船用制冷设备和海洋工程装备获长期增长机遇 [3] - 核电站建设提速推动核级制冷设备需求持续提升 [3]   海外业务 - 2025年上半年境外收入10.17亿元 同比增长30.16% [4] - 海外收入占比提升至32.61% [4] - 子公司烟台冰轮集团(香港)有限公司实现净利润1.62亿元 [4] - 产品进入东南亚、中东、非洲等市场 在数据中心冷却和核电站制冷领域获国际认可 [4]   业绩展望 - 预测2025-2027年收入分别为75.02亿元、85.03亿元、97.40亿元 [5] - 预测2025-2027年EPS分别为0.71元、0.84元、1.03元 [5] - 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20.0倍、17.0倍、13.8倍 [5]
 冰轮环境(000811):公司事件点评报告:数据中心液冷技术完善,境外业务稳步增长
 华鑫证券· 2025-08-26 16:31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当前股价对应2025-2027年PE分别为20.0倍、17.0倍、13.8倍 [10]   核心观点 - 数据中心液冷技术布局完善 产品线覆盖全面 包括入选省级首台套装备的"液冷系统热交换器"及工信部目录的变频离心式冷水机组等成熟产品 新开发IDC专版磁悬浮系列和FanWall风墙已实现大批量供货 [6] - 海外业务表现亮眼 2025年上半年境外收入达10.17亿元 同比增长30.16% 占总营收比重提升至32.61% 子公司香港平台实现净利润1.62亿元 [8][9] - 战略新兴领域深度布局 围绕"双碳"战略发布工业全域热控综合解决方案 受益水电工程、深海科技及核电站建设带来的长期增长机遇 [7]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1.18亿元 同比减少6.92% 归母净利润2.66亿元 同比减少19.71% [5] - 预测2025-2027年收入分别为75.02亿元、85.03亿元、97.40亿元 对应增长率13.1%、13.3%、14.6% [10][12] - 预测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07亿元、8.30亿元、10.21亿元 对应增长率12.6%、17.3%、23.0% [10][12]   业务亮点 - 数据中心温控产品形成完善技术矩阵 展现出强大研发实力和市场竞争力 [6] - 海外市场成功进入东南亚、中东、非洲等地区 在数据中心冷却、核电站制冷等高端领域获得国际客户认可 [9] - 依托"高温层、大温差、宽温域"热泵核心技术构建能源梯级利用体系 [7]
 润邦股份2025年中期业绩稳健,高端装备业务国际化步伐加快
 全景网· 2025-08-26 09:55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1.36亿元,基本持平[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3亿元,剔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1.64亿元,同比增长12.20%[2]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5.47亿元,同比增长208.89%,主要因订单预付款增加[2] - 货币资金余额42.91亿元,总资产118.30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1.85%[4]   业务板块表现 - 高端装备业务突出,物料起重搬运装备营业收入22.79亿元,同比增长26.51%[2] - 旗下润邦重机、润邦工业、润邦海洋等子公司获得国内外重大项目订单,涵盖港口起重机、散料装卸系统、海上风电基础桩等产品[2] - 积极推进海上风电装备业务"出海计划"[2]   国际化布局 - 在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业务,在德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地设立子公司[2] - 在东南亚、欧洲、拉美等地建立服务网点,境外员工达270余人[2] - 加快国际化步伐,推动"GENMA"和"KOCH"两大品牌走向全球[5]   技术创新与研发 - 上半年研发投入1.01亿元,多项研发项目取得重要进展[3] - 润邦重机完成"极端工况长距离高效输送装置技术及成套装备"科技成果鉴定[3] - 润邦工业开发自动化轮胎吊、双箱梁岸桥等智能港口设备通过省级新产品鉴定[3] - 推动AI技术在工业场景应用,提升产品自动化、智能化水平[3]   战略发展方向 - 继续聚焦高端装备核心业务,加快国际化步伐[5] - 在海上风电、港口自动化、清洁能源装备等领域布局,受益于全球产业升级和绿色转型趋势[5] - 通过强化技术创新、优化产品结构、深化全球合作实现高质量发展[5]
 盛大阅兵倒计时9天,国防军工ETF(512810)溢价涨逾1%再刷3年半新高!中航成飞续创新高,晋级百元股!
 新浪基金· 2025-08-25 10:22
 国防军工板块市场表现 - 国防军工ETF(512810)盘中直线拉升逾1% 价格达0.748元 涨幅1.08% [1] - 开盘40分钟成交额超7000万元 场内持续溢价交易 [1][2] - 外盘53.94万手显著高于内盘45.14万手 显示买盘活跃 [2]   成分股突出表现 - 中航成飞股价续创历史新高 达106.46元 涨幅7.15% 一度上探逾9% [2] - 中简科技上涨7.75% 华丰科技上涨7.90% 位列涨幅前列 [2] - 六带领关涨5.96% 航線科技涨5.91% 板块呈现普涨格局 [2]   阅兵事件驱动效应 - 北京天安门地区完成九三纪念大会第三次全流程综合演练 [3] - 历史数据显示阅兵前后板块存在超额行情:2015年九三大阅兵前中证军工指数最大涨幅达47% 2019年国庆阅兵前最大涨幅16% [3] - 申万宏源证券提示阅兵前存在脉冲机会 市场预期持续升温 [3]   板块资金与趋势特征 - 国防军工ETF上周(8月18日-22日)成交7.31亿元 创历史天量 周线实现三连阳 [3] - 该ETF覆盖商业航天、低空经济、大飞机、深海科技、军用AI、可控核聚变等热门题材 [3] - 量比指标达2.74 显示交易活跃度显著高于平均水平 [2]
 军工行业周复盘、前瞻:中报业绩持续发布,部分子板块景气度得到初步验证
 招商证券· 2025-08-25 09:34
 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为"推荐(维持)" [2]   核心观点 - 中报业绩持续发布,远火、军工电子等部分子板块景气度得到初步验证 [1] - 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投向或包含新兴产业,无人装备成为海防新力量 [1] - 军工行业景气度自年初开始逐步恢复,估值先于业绩修复提升 [19]   行情复盘 - 行业本周上涨3.07%,跑输沪深300指数1.11个百分点 [1][13] - 截至2025年8月22日,SW国防军工指数上涨25.49%,跑赢沪深300指数14.23个百分点,在31个申万一级子行业中排名第9 [1][13] - 子行业表现:航天装备上涨4.42%、军工电子上涨3.69%、航空装备上涨3.64%,均跑赢SW军工行业指数 [1][15] - 个股涨幅Top5:成都华微(+36.23%)、成飞集成(+35.53%)、中天火箭(+28.23%)、中科海讯(+22.43%)、和而泰(+20.55%) [17][18] - 行业估值:国防军工指数(申万)PE(TTM)为92.71倍,5年分位点78.63% [19]   重点事件回顾 - 远火板块景气度验证:中兵红箭营收增长17.36%,特种装备制造业营收11.81亿元(同比+85.92%);北方导航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05至1.2亿元,扭亏为盈 [1][24] - 军工电子板块分化:鸿远电子营收+22.3%、归母净利润+52.7%;火炬电子营收+24.2%、归母净利润+59.0%;振华科技和航天电器受收入确认节奏影响下滑 [1][24] - 商业航天板块:智明达营收+84.8%、归母净利润+2147.9%;下半年卫星领域项目加速推进,主要体现在星网项目 [1][24]   催化前瞻 - 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金额预计5000亿元左右,杠杆作用超过4.5倍,投向领域可能包含战略性新兴产业 [1][26] - 无人装备成为海防新力量:HSU-001型无人潜航器执行水下侦察、扫雷和反潜任务;"虎鲸"大型无人艇总长58米,续航超4000海里;"蓝鲸号"可潜无人艇2025年4月下水,全长11米、排水量12吨 [1][26][27][28]   建议关注方向及标的 - 航空主线:中航沈飞、中航西飞、中直股份、航发动力、中无人机、洪都航空、中航高科、佳驰科技、航材股份 [7][9] - 导弹、远火产业链:北方导航、国博电子、航天电器、国科军工、佳力奇 [9] - 新域新质作战力量:商业航天关注航天智装、航天电子、中科星图;无人机&低空经济关注中无人机、航天彩虹;深海科技关注中科海讯、中国海防 [9]   行业规模数据 - 股票家数117只,占比2.3% [2] - 总市值2145.3十亿元,占比2.2% [2] - 流通市值1752.8十亿元,占比2.0% [2]   行业指数表现 - 绝对表现:1个月+9.2%、6个月+28.2%、12个月+66.7% [4] - 相对表现:1个月+4.7%、6个月+21.5%、12个月+41.0% [4]
 深海产业研究系列报告(1):深海科技锻造战略新引擎
 东方证券· 2025-08-23 16:29
 行业投资评级 - 国防军工行业评级为看好(维持)[5]   核心观点 - 深海产业兼具战略高度和科技属性 是典型的长坡厚雪赛道 当前阶段建议优先关注存在卡脖子风险的关键材料和部件 军工应用核心赛道 商业化进程最快的深水油气开发领域 以及通信和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方向[3] - 发展深海产业具有重大战略价值 关乎国家能源资源安全 科技自立自强与海洋强国地位构建 深海蕴藏丰富的油气 多金属结核 可燃冰等战略资源 开发深海资源可大幅降低关键矿产和油气资源的对外依存度[6] - 国家政策引领战略升维 强化科技属性 2025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深海科技列为新兴产业 与商业航天 低空经济并列 标志着深海科技从科研探索转向产业化应用 并成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6] - 全球看 中国在深海科技起步较晚 近年来技术和设备能力持续提升 但短板亟待补齐 深潜 深网 深钻能力持续提升 但基础研究相对薄弱 通用技术受限 水下装备制造企业或遭关键零部件或核心技术卡脖子 国产材料 零部件应用效果或耐久性欠佳 国产装备的产品精度 可靠度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尚存一定差距[6] - 深海产业体系庞杂 装备占据支柱地位 深海科技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原材料和关键部件 为中游的装备制造提供基础支撑 其中原材料包括高强度金属 特种复合材料等 关键部件如高端传感器等国产化率较低 替代需求空间大[6]   国家战略引领 - 国家对深海科技的重视程度显著提升 使其成为海洋强国战略的核心抓手 自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海洋强国的方略后 深海开发得到重点关注 2016年十三五规划首次将深海技术与深空 深地技术并列 2021年的十四五规划进一步明确了深海探测和装备制造的核心地位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深海科技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23] - 沿海省市积极响应 地方规划密集落地 山东 江苏 浙江 福建 广东 海南等沿海省份纷纷布局海洋产业 上海 青岛等城市已率先响应国家战略出台专项规划 地方层面的政策工具包逐步成型 推动形成中央战略 地方落地 企业创新的协同体系[26]   资源禀赋与产业基础 - 中国深海海域资源丰富 实际管辖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公里 其中深海海域主要位于东海 南海和台湾以东太平洋海域 南海超50%的海域面积为超过200米水深的大陆坡 岛坡和海盆等[28] - 以油气资源为例 中国首个深水深层大油田开平南油田探明地质储量1.02亿吨油当量 深水气田的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合计超3000亿立方米[28] - 国际海底区域资源充足 中国在国际海底区域的勘探和研究开发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矿区数量达到5个 矿区面积达23.5万平方千米 涵盖多金属结核 富钴结壳和多金属硫化物等多种资源 目前是世界上在国际海底区域拥有矿区数量最多 矿种最全的国家[30] - 中国海洋经济已形成坚实且多元的产业基础 2001年以来 海洋经济对国民经济总体贡献率一直保持在8%左右 2024年海洋生产总值达10.54万亿 与深海经济密切相关的海洋油气 海工装备 海洋电力 海洋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2024年增加值同比增速分别达5.8% 9.1% 14.7% 1.9%[31]   技术发展现状 - 中国已在深潜 深钻 深网形成坚实的技术积累 深潜技术方面 奋斗者号2020年成功下潜10909米 核心部件国产化率达96.5% 深钻技术方面 2024年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大洋钻探船梦想号建成入列 最大钻深达11000米 深网技术方面 国家海底科学观测网于2021年进入全面建设期[36][37][40][42] - 但中国在深海领域仍存在基础性科学问题研究不充分 核心部件国产化率不高 深海采矿海试经验不足等短板[46][49]   材料部件领域 - 深海环境对材料性能提出极致要求 材料需具备耐压 耐腐蚀等基本特性 还需在多个维度上实现平衡[52] - 结构材料是深海装备的耐压筋骨 设计加工壁垒高 金属结构材料正经历从钢到钛合金的转变 钛及钛合金具有强度高 密度低(仅为钢的60%)的特点 同时在海水等恶劣环境中具有优异的耐腐蚀性能[55][56] - 非金属材料轻量化优势显著 深海应用潜力巨大 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的比强度是普通钢材的4~6倍 可实现显著减重效果 陶瓷材料重量轻 强度高 超硬度 耐磨损 耐腐蚀[60][61][63] - 传感器是深海探测核心部件 国产化率亟待提高 目前市场上高性能深海传感器大多由国外领先企业垄断 国产传感器的进口依赖程度偏高[69]   装备制造领域 - 装备制造是深海产业的支柱 深海水下技术装备体系庞大 包括观测/探测与感知 水下施工作业 深海油气生产 深海矿产开发等装备领域[70][72] - 探测感知系统以传感器为核心部件 以潜水器/机器人为主体 中国海洋观测/探测与感知系统整体上处于跟跑阶段 主要应用于浅海 深海观测传感器仍处在国产化替代进程早期[74] - 深海油气开采工程挑战大 关键装备技术壁垒高 水下油气生产系统由井口 采油树 水下控制系统 水下多功能管汇和脐带缆等复杂模块组成 属于海洋工程高技术装备 关键装备因技术壁垒较高 被少数国家垄断[77] - 深海矿产资源开发装备是海洋工程中规模最大的装备体系 商业化开采仍在起步阶段 多数深海矿产资源开发装备仍处于研制和试验阶段 尚无适合商业化开发的深海采矿系统[81]   军用领域 - 完备的水下攻防体系是深海军事力量对抗的重要保障 需要具备侦察预警能力 指挥控制能力 隐蔽突防和打击能力 水下防御作战能力 水下信息作战能力和综合保障能力[84] - 潜艇是战略威慑 兵力投送的核心平台 持续向静音化 隐身化方向发展 通过采用大直径低转速螺旋桨 加装吸声涂层和反雷达波涂层 增大下潜深度等技战术措施 不断降低噪声 电磁及红外辐射[86] - 水下作战武器高速化智能化 运用超空泡技术 俄罗斯正在研制以60节速度搜索目标 再以300节速度攻击目标的重型超高速鱼雷 美国在阿斯洛克反潜导弹基础上研发携带自导系统的超空泡鱼雷 水下速度可达到200节以上[87] - 水下无人装备有望成为深海作战的重要力量 典型的水下无人装备平台有无人潜航器 自主水下航行器和水下滑翔机等 美国海军将无人舰艇 数字网络和远程火力确定为高优先发展领域 正在发展中型无人水面舰艇 梭鱼水下自主扫雷系统 剃刀鲸中型无人潜航器 蛇头大型无人潜航器以及虎鲸超大型无人潜航器等项目[88][89]   民用领域 - 发展深海经济亟需开展深海信息化建设 深海信息体系作为支撑军民深海活动的核心基础设施 核心功能应包含深海信息传输 深海数据存储等[90] - 光纤电缆是稳定高速的深海有线通信方式 凭借其高速 大容量的特点 成为深海长距离数据传输的重要选择 信号传输速度接近光速 能够实现海量数据的快速传输 且具有极高的可靠性和抗干扰能力[91] - 水声通信是目前最成熟的水下远距离无线通信手段 利用声波在水中的传播特性实现信息传递 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约为1500米/秒 能够覆盖数百甚至数千公里的海域[94] - 深海有望成为建设低碳数据中心的新空间 海底数据中心利用海水做自然冷却 将能效比降至1.1以下 较陆地数据中心降低40%以上能耗成本 同时完全消除淡水消耗 并可直接接入海上风电等绿电资源[95]   投资建议 - 建议优先关注存在卡脖子风险的关键材料和部件 如高端传感器(中国海防 中科海讯 长盈通等) 高强度钛合金(西部材料 宝钛股份 金天钛业 派克新材 航宇科技) 碳纤维复合材料(光威复材 中简科技 中复神鹰等)[3][99] - 建议关注军工应用核心赛道 重点突破水下无人作战装备(中国船舶 中国动力 湘电股份 天海防务等)[3][99] - 建议关注商业化进程最快的深水油气开发领域(海油工程 迪威尔 杰瑞股份)[3][99] - 建议关注通信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如海底光缆 海底观测网 海底数据中心(中天科技 海兰信等)[3][99]
 中集集团:公司深耕高端海洋深海装备多年
 证券日报网· 2025-08-22 18:44
 核心业务与产品 - 公司深耕高端海洋深海装备多年 主要形成以FPSO FLNG为主的油气装备制造业务 以海上风电安装船为主的海上风电装备建造业务 以及滚装船等特种船舶制造业务[1] - 核心优势在于以海洋油气开发装备为代表的高端海工装备制造业 是国内唯二获巴西国油FPSO总包资质的企业[1]   订单与排产情况 - 2024年中集来福士揽获2艘FPSO船体总包订单及1艘FLNG改装总包订单[1] - 深海油气装备订单已排产至2027年[1]   发展战略与投入 - 公司紧跟国家"深海科技"战略 抓住市场机遇[1] - 进一步加大相关研发投入 持续提升市场竞争力 助力国家海洋科技装备及服务的产业升级[1]
 华鑫证券:给予海油发展买入评级
 证券之星· 2025-08-22 07:29
 核心观点 - 华鑫证券发布海油发展公司事件点评报告 给予买入评级 公司2025年上半年业绩表现稳健 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均实现同比增长 三大主业作业量平稳增长 同时积极布局深海科技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未来业绩增长可期[1][2][3][5][6]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总收入225.97亿元 同比增长4.46% 实现归母净利润18.29亿元 同比增长13.15%[2] - 2025年第二季度单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25.22亿元 同比增长0.78% 环比增长24.30% 实现归母净利润12.35亿元 同比增长10.75% 环比大幅增长107.97%[2]   三大产业营收情况 - 能源技术服务产业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79.93亿元 同比增长2.79% 其中井下工具业务工作量同比增长16.11% 人工举升服务工作量同比增长3.24% 装备设计制造及运维服务工作量同比增长5.42%[3] - 低碳环保与数字化产业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8.70亿元 同比增长11.17% 其中新能源技术业务工作量同比增长32.89% 安全应急服务工作量同比增长22.70% 炼化催化材料销量同比增长29.02% 数字化业务工作量同比增长10.17%[3] - 能源物流服务产业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16.40亿元 同比增长5.13% 其中码头装卸工作量同比增长6.23% 商品销量同比增加15.61%[3]   费用结构变化 - 2025年上半年销售费用率同比微升0.01个百分点 主因业务发展资源投入增加 管理费用率同比下降0.05个百分点 财务费用率同比上升0.05个百分点 主因银行存款利息收入减少 研发费用率同比下降0.06个百分点[4]   产业转型升级进展 - 公司发布十大数字化模块产品 包括生产管理、能碳管理、安全管理等 大力推进智能工厂建设 新增3家进入试运行阶段[5] - 海洋石油钻完井一体化施工设计平台投入使用 数据分析效率提升64倍 设计编写效率提升超30%[5] - 完成1,436台/套设备设施更新改造 实施5个节能降碳技改项目 节能1634吨标煤[5]   新兴业务布局 - 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行动方案 优化战新产业和未来产业目录 深化布局6大领域、137项产品与服务[5] - 开展计量业务、海上风电一体化服务、VOCs等业务专题调研 研究"钻头+"业务新方向[5] - 中长期FOB资源配套LNG运输船项目进入"十船同造"阶段 积极推进海洋大数据生态系统建设 已完成设备陆地调试[5]   盈利预测与估值 - 华鑫证券预测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1.50亿元、47.49亿元、53.26亿元[6] - 当前股价对应2025-2027年PE分别为9.9倍、8.6倍、7.7倍[6] - 最近90天内共有8家机构给出买入评级 目标均价为4.9元[9]
 海油发展(600968):公司事件点评报告:积极布局深海科技,三大主业作业量平稳增长
 华鑫证券· 2025-08-21 23:34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当前股价对应2025-2027年PE分别为9.9、8.6、7.7倍 [2][11]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总收入225.97亿元(同比+4.46%),归母净利润18.29亿元(同比+13.15%)[5] - 2025Q2单季度营收125.22亿元(同比+0.78%,环比+24.30%),归母净利润12.35亿元(同比+10.75%,环比+107.97%)[5] - 预测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1.50/47.49/53.26亿元,对应EPS 0.41/0.47/0.52元 [11][13]   三大主业运营情况 - 能源技术服务产业:营收79.93亿元(同比+2.79%),井下工具业务工作量+16.11%,人工举升服务+3.24%,装备设计制造运维+5.42% [6][7] - 低碳环保与数字化产业:营收38.70亿元(同比+11.17%),新能源技术业务工作量+32.89%,安全应急服务+22.70%,炼化催化材料销量+29.02%,数字化业务+10.17% [7] - 能源物流服务产业:营收116.40亿元(同比+5.13%),码头装卸工作量+6.23%,商品销量+15.61% [7]   战略布局与技术创新 - 推进十大数字化模块产品建设,新增3家智能工厂进入试运行阶段,海洋石油钻完井平台使数据分析效率提升64倍,设计效率提升超30% [9][10] - 完成1,436台/套设备设施更新改造,实施5个节能降碳技改项目(节能1,634吨标煤) [10] - 布局6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137项产品,推进LNG运输船"十船同造"项目及海洋大数据生态系统建设 [10]   费用与效率 - 2025H1销售/管理/财务/研发费用率分别同比+0.01/-0.05/+0.05/-0.06pct,财务费用率上升主因银行存款利息收入减少 [8] - 2025年预测毛利率14.8%,四项费用率5.3%,ROE 13.5% [13]
 华源晨会精粹20250821-20250821
 华源证券· 2025-08-21 18:27
 深海科技行业分析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深海科技定位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商业航天、低空经济并列成为国家级战略主线[2][6]   - 深海科技核心驱动因素包括资源安全(我国原油/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超70%/40%)、国防安全(需解决"水下国门洞开"问题)和蓝色经济(2024年中国海洋生产总值达10.54万亿元)[7][8]   - 产业链覆盖基础材料(如钛合金)、核心部件(声呐设备)及高端装备制造(水下机器人),建议优先关注"态势感知三剑客"中国海防、集智股份、中科海迅[8]     晶苑国际(02232.HK)业绩表现   - 2025H1营收12.29亿美元(同比+12.42%),归母净利润0.98亿美元(同比+16.97%),毛利率提升0.22pct至19.73%[11][12]   - 三大核心优势缓解关税影响:FOB收入结构、品牌客户定价优势、行业韧性较强(美国市场占营收1/3)[12]   - 运动户外代工业务为长期增长点,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CAGR达18.85%[13]     老铺黄金(06181.HK)高增长态势   - 2025H1营收123.54亿元(同比+251%),经调整净利润23.5亿元(同比+290.6%),单商场平均销售额达4.59亿元居行业首位[15][16]   - 门店扩张加速:覆盖16个城市41家门店,2025H1新增3家并扩容2家,会员数同比增长37%至48万人[16][17]   - 古法黄金渗透率提升+提价策略(8月25日实施)强化高端定位,预计2025年净利润48.99亿元(同比+232.5%)[18]     优机股份(833943.BJ)业务亮点   - 2025H1营收4.43亿元(同比+19%),归母净利润3430万元(同比+37%),航空零部件业务营收同比+48%(收购比扬精密驱动)[19][20]   - 机械零部件出口受益全球产业迭代,中海油阀门订单增长带动油气领域营收+18.84%[20][21]   - 可转债获批助力产能扩张,预计2025年净利润0.95亿元(对应PE 34.9倍)[22]     市场数据概览   - 北证50指数年初至今涨幅55.84%领跑,创业板指涨25.97%,上证指数涨15.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