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消费
搜索文档
贵阳市监局、市消协“618”消费提示
搜狐财经· 2025-06-16 18:25
电商平台促销策略 - 2025年"618"促销活动已全面启动,各大电商平台及商家陆续开启多样优惠活动,但需警惕消费陷阱 [2] - 建议消费者区分"必需品"和"可延缓购买"物品,避免被"限时折扣""限量抢购"氛围影响 [2] - 消费者应合理规划消费预算,遵循"按需购买"原则防止过度浪费和冲动消费 [2] 电商渠道选择 - 优先选择品牌官方旗舰店或平台自营店铺,这类店铺通常有更严格的资质审核和售后服务保障 [3] - 可通过查看店铺首页或商品详情页的《营业执照》等资质证件确认经营主体正规性 [3] - 谨慎通过微商、社交群、短视频平台私信交易,这类交易缺乏平台担保且维权难度较大 [3] 消费者权益保障 - 普通商品适用"7天无理由退货",但生鲜食品、定制类商品等可能不适用 [4] - 预售商品需注意定金支付规则,定金具有担保性质且逾期不退 [4] - 建议优先选择"现货购买"或支持"随时退"的预售活动 [4] 交易安全措施 - 需谨慎提供身份证、银行卡等敏感信息,关闭不必要的APP权限 [6] - 直播间购物时警惕"外部链接"或扫码支付,这类交易可能脱离平台监管 [6] - 付款前需确认交易页面是否为官方平台,避免在不明网站输入支付信息 [6] 消费纠纷处理 - 建议保存订单截图、支付凭证、聊天记录等网络购物证据 [7] - 购买贵重物品如电子产品时建议全程录制开箱视频 [7] - 发生纠纷可先与经营者协商,无法和解时可拨打12345、12315投诉或通过"全国消协智慧315平台"投诉 [7]
理性消费浪潮下,泊伊美汇用“闺蜜节”撕开突破口!
搜狐财经· 2025-06-13 07:27
线下渠道价值重估 - 消费理性化浪潮下,线下"所见即所得"模式更受青睐,泊伊美汇"520闺蜜节"促成6个品牌达成百万销售,会员新增量达日常三倍 [1][2] - 冠名品牌达肤妍销售额突破240万元,同比增幅53%,活动吸引40+品牌参与,超15个为首次合作品牌 [2][12] - 线下场景满足美妆消费"即时愉悦"需求,10+品牌推出限定联名礼盒,达肤妍闺蜜节主题礼盒成为关注度最高产品之一 [8][10] 情感共鸣营销策略 - 以"重生之民国奇缘"为主题,通过林徽因、张爱玲等先锋女性故事构建情感纽带,门店设置民国风装饰及复古打卡点,BA提供旗袍妆容服务 [5][6] - 活动设计强调"悦己经济"与"社交货币"属性,将美妆产品转化为女性自我表达载体,弥玥泉等品牌通过活动深化用户情感体验 [4][10][12] - 内容营销分阶段实施:预热期推出民国风剧情视频/海报,引爆期结合现场互动与礼盒开箱,实现从种草到拔草的转化闭环 [10] 线下体验创新实践 - 打造"不踩雷"消费生态:进店赠礼、先试用后购买、30天无理由退换政策,降低用户决策成本 [15][17] - 海龟爸爸等品牌在打卡点设置亲子手工区,将产品融入使用场景,儿童防晒通过互动自然触达宝妈群体 [19][21] - BA面对面沟通捕捉细分需求,弥补线上数据对情感动机的洞察短板,形成差异化用户画像 [22] IP活动长效运营机制 - "闺蜜节"连续7年迭代主题,从2019年"蜜不可分"到2025年"民国奇缘",保持内容新鲜度与行业关注度 [15] - 筹备周期长达3个月(2月启动),涵盖主题策划、商品选品、BA培训全流程,保障IP延续性 [17] - 活动期间门店客流在同商场持续领先,验证品牌与消费者对创意模式的认可 [12] 行业渠道趋势洞察 - 线下渠道成为品牌构建情感记忆的舞台,主题店/快闪店等形式强化"体验场"价值 [18][22] - 美妆品牌逆势加码线下布局,重新认知线下"信任场、体验场、洞察场"三重战略价值 [22] - 场景化体验可转化为品牌竞争力,在存量市场中构筑增长壁垒 [22]
深圳中山消委会联合发布“6·18”购物节消费提示
人民网· 2025-06-11 09:16
电商促销活动分析 - 今年"6·18"促销周期长、参与平台多,优惠规则复杂,消费者需梳理需求清单避免盲目消费 [1] - 满减、折扣、优惠券的使用时间和范围存在差异,消费者需仔细了解规则 [1] 商品选购风险提示 - 部分商家通过"先涨后降"制造虚假优惠,建议使用价格监测工具查看价格走势 [1] - 价格明显低于市场正常水平的商品需注意质量详情和用户评价,避免低价陷阱 [1] - 直播购物中商家可能夸大商品功效,建议多渠道了解商品实际情况 [1] 消费渠道建议 - 优先选择口碑良好的品牌和正规电商平台、线下商场,商品质量和售后服务更有保障 [2] - 提前了解退换货政策,保存商品包装、发票等凭证以便售后 [2] - 支付时通过正规平台操作,避免点击陌生链接或私下转账 [2] 消费纠纷处理 - 电商领域消费纠纷以虚假宣传、质量缺陷、售后不畅为主 [2] - 遇到纠纷需留存订单页面、促销规则、沟通记录等证据,先与商家、平台协商解决 [2] - 协商不成可向消费者协会、行政部门投诉,或通过仲裁、诉讼等途径维权 [2]
发好用好管好信用卡
经济日报· 2025-06-10 05:48
信用卡业务本质与功能 - 信用卡是集消费信贷和支付于一体的金融产品,是拉动消费的加速器[1] - 信用卡业务是银行零售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利息和手续费增加银行收入[1] - 银行可通过分析持卡人用卡行为评估信用状况,为其他金融服务提供参考依据[1] 持卡人使用价值与风险 - 合理使用信用卡可享受免息期灵活周转资金、获得积分返现等附加权益、建立良好信用记录[1] - 部分持卡人因缺乏正确消费观念和财务规划,过度依赖透支消费,陷入以贷还贷困境,影响个人信用记录[2] - 持卡人需树立科学使用观念,将预支资金视为需偿还的贷款,根据实际需求和还款能力申请,避免盲目追求高额度或多张卡[2] 银行业务管理与优化方向 - 信用卡业务已进入存量竞争阶段,银行需优化授信政策,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提高风险评估准确性和效率[3] - 银行应积极向持卡人普及正确使用方法和知识,引导理性消费,并根据市场需求和反馈推出新产品和服务[3] - 银行发行信用卡的初衷是满足消费者日常、高频、小额消费需求[1]
今年端午,奥莱的客流凭什么与景区并驾齐驱?
搜狐财经· 2025-06-04 19:31
奥莱业态节假日表现 - 端午节期间各地奥莱结合节日主题策划活动迎来消费潮 宁波某奥莱推出10米高机甲麒麟装置吸引顾客 福建里桥古街将非遗文创市集与阿迪达斯 耐克 彪马等品牌低至3折促销结合 首日客流量突破20万人次创近3年端午客流新高 [1] 奥莱项目发展动态 - 武汉又一奥莱进入开业倒计时 整体施工进度达95% 计划9月中旬开业 建设团队端午未停工全力冲刺 [3] - 奥莱业态持续升温成为与热门景点并驾齐驱的消费目的地 精准契合年轻群体"理性追求品质"的消费观 典型案例包括上海青浦百联奥莱Gucci马蒙包5折引发排队 武汉百联奥莱FILA旗舰店吸引跨省消费者 [3] 年轻消费群体特征 - 腾讯网调研显示年轻人更在意"买得值" 搜狐网《2025年Z世代消费趋势报告》指出90后 00后倾向"高频实用+长期价值"组合消费模式 拒绝为高价标签支付溢价 [3] - 唯品会618特卖中Coach Burberry Kate Spade等品牌包最低1.2折 新中产女性成为消费主力 其消费信条为"品牌logo是审美选择 价格标签是生活智慧" [5] 奥莱模式行业影响 - 赢商智库《2025年奥莱商业发展报告》显示国内奥莱项目体量持续扩大 资本化程度显著提升 唯品会在理性消费背景下发展稳健 Q1 GMV达524亿元 SVIP活跃用户4130万同比增长18%贡献线上销售51% [5] - 唯品会去年总销售额2093亿元 其中75%为衣服鞋子包包等穿戴商品 成功开辟差异化细分市场 [5] 未来零售业方向 - 年轻人作为消费主力通过选择定义新商业逻辑 既要品质保障也要价格合理 既要消费体验也要社交价值 这种务实理性消费观成就端午奥莱火爆并预示零售业未来发展方向 [6]
广州监督抽查86批次粽子全部合格
广州日报· 2025-05-31 03:08
市场监管与产品质量 - 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近期对市内生产经营的粽子进行监督抽检 共86批次样品全部合格 [1] 消费者选购指南 - 购买粽子可采用"三看"技巧 一看标签标识 预包装粽子需标注食品名称、配料表、净含量、生产者信息、生产日期、保质期、贮存条件等信息 散装粽子应查看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等标识 [2] - 二看包装外观 漏气或胀袋的真空包装粽子可能已受微生物污染 包装破损或粽叶发黄干裂的粽子可能存在变质风险 [2] - 三看储存环境 速冻粽子应存放于-18℃以下冷冻柜 冷藏粽子需存放于0-4℃冷藏柜 需注意产品是否与生鲜肉类水产品混放 现制现售粽子需关注制作场所卫生状况 [2] - 建议消费者理性看待粽子价格与包装 不要因奢华外观或高价噱头忽视产品本质 [2] 产品储存与食用安全 - 真空包装粽子应按照包装标注的贮存条件存放 散装或自制粽子在冰箱冷藏不宜超过3天 冷冻储存时间不宜超过1个月 [3] - 粽子食用前务必彻底加热确保熟透 开封后需尽快放入冰箱冷藏并在24小时内食用 避免反复冷冻解冻 [3] - 粽子大多由糯米制成不易消化 老人、儿童及肠胃功能较弱者应适量食用 [3]
解读理性消费时代下中国新能源汽车趋势
中国经营报· 2025-05-30 13:17
新能源汽车消费趋势 - 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突破50%,进入"以电为主"新阶段 [2] - 消费群体呈现年轻化与中产化特征,26-45岁中青年占比65.1% [2] - 购车决策理性化特征显著,安全性(85.67%)、价格(71.59%)和能耗成本(68.85%)为前三大关注因素 [2] 消费行为变化 - 消费者从"符号化需求"转向"务实化需求",中生代注重基础功能,年轻群体关注智能化与可玩性 [3] - 日常通勤为主要购车用途,占比62.48% [2] - 男女购车比例趋近49%-51%,打破男性主导传统 [4] 能源类型偏好 - 下次购车倾向纯电动占比27.45%,插电混动23.95%,燃油车13.82%,增程式7.39% [4] - 女性消费者更青睐新能源车的科技感设计,视为"移动潮流单品" [5] 智能化趋势与挑战 - 智能驾驶信任度分化:非常信任9.17%,比较信任26.82%,一般39.17% [6] - 智能化配置呈现"高关注低支付"特点,65.41%关注续航,仅13.25%愿为智能化支付溢价 [6] - 车企商业模式或从"硬件销售"转向"软件与服务变现",需突破硬件盈利困局 [6] 技术发展影响 - 电池技术普及改变使用习惯,快充与固态电池(含90%以上固态电解质)成为战略重点 [3] - 智能驾驶需实现"情绪价值+实用价值"双达标才能提升付费意愿 [7] - 行业面临"用户关系重构"与"技术路径博弈"双重挑战,需重新定义汽车价值 [7]
当更快到手的低价成为变量,618变了
乱翻书· 2025-05-28 20:10
电商大促的起源与转型 - 电商大促最初兴起源于物流不发达、商品供给单一和价格不透明,满足消费者"囤货"需求和商家清库存需求[4] - 随着行业成熟,大促演变为平台GMV争夺战,玩法复杂化导致"优惠幻觉"和用户疲劳,如2024年618需凑7种商品才能享受"满300减50"[4] - 先提价再打折等套路频发,实际价格可能高于日常售价,严重透支用户信任[4] 消费习惯的结构性变化 - 即时零售和理性消费瓦解囤货文化,驱动因素为"供给过剩+履约升级+心智变迁"三重革命[5] - 年轻消费者居住空间有限,囤货成负担且易造成浪费,更倾向"按需购买、立刻享受"[5] - 美团闪购2025年Q1交易用户破5亿,90后占比2/3,95后用户超一半[5] 美团618的差异化策略 - 首次参战618主打"便宜、到手快、更简洁",依托闪购实现30分钟送达[7][8] - 履约效率显著提升:传统电商需等待预售和物流,美团压缩至半小时内,释放时间价值[8][9] - 规则简化取消复杂满减,提供"确定性优惠",如iPhone16直接定价4299元[10][12] 价格与时效的双重突破 - 热门标品价格优势明显:飞天茅台1999元(其他平台2319元)、iPhone16 128G 4299元(部分平台4499元)[12] - "半小时到手的低价"形成差异化竞争力,满足95后50%用户希望当天收货的需求[12] - 即时零售消解传统囤货逻辑,城市消费者空间和心理负担降低[12][13] 行业趋势与竞争格局 - 美团入局推动618回归本质,提供简单、快速、实在的购物体验[10] - 时效性重塑消费预期,"触手可及"服务取代价格焦虑和商品可得性恐慌[5][12] - 平台竞争转向"更快的低价",如华为多款手机在美团闪购有普遍价格优势[12]
《寻找消费力》报告正式发布:从价格到价值,情感定义消费
北京商报· 2025-05-28 16:44
消费市场结构性调整 - 中国消费市场正经历从量到质的转变 传统消费增长引擎承压 新世代消费者崛起带动兴趣消费、区域经济等新增长点 [1] - 理性消费占据主导地位 价值理念重构消费格局 情感驱动强于价格驱动 三大趋势加速重构消费者购物选择 [1] - 消费力不会消失 只会以新形式重生 企业需重新理解消费力流向和激活方式 [3] 五大业态共同规律 - 直播电商领域"矛盾型消费"倒逼产业带提质 消费者追求产品质量与价格平衡 源头直供模式成为降本增效关键 [4] - 快时尚行业从规模扩张转向价值深耕 "关小店开大店"成共识 品质和个性化需求推动品牌重构产品力与供应链 [4] - 餐饮行业长效"排队王"现象揭示"始于猎奇忠于品质"逻辑 老顾客占比达60% 精细化运营和复购率是持续增长关键 [4] 细分行业趋势 - 精酿啤酒消费力从线下向线上转移 从小众向大众迁移 场景创新成为重要增长点 [6] - 潮玩行业IP内容生态价值凸显 消费者决策更理性 情感联结和社交价值成为核心增长动力 [6] - 精酿啤酒消费者最看重啤酒口味/风味(53.17%)和原麦汁浓度(49.37%) 客单价集中在10-20元和80-120元区间 [9] 消费行为特征 - 精酿啤酒消费时段集中在12:00-24:00 消费区域呈现"核心区域集聚、多点扩散"特征 朝阳/丰台/海淀/昌平为主要消费区 [9] - 精酿啤酒消费场景中 追逐潮流占比22% 旅游度假21% 宅家追剧8% 健康概念关注度仅11% [9] - 未来商业赢家需在理性消费中提供价值 在多元需求中创造体验 在快速变化中坚守长期主义 [8]
visa卡怎么办理?境外消费返现背后的猫腻:手把手教你选对Visa卡
搜狐财经· 2025-05-27 21:13
跨境消费趋势 - 中国居民跨境消费指数三年间暴涨287% [2] - Visa卡办理需求激增 反映年轻群体消费主义倾向 [2] - 90后群体在Visa卡逾期率中占比达67% [4] 金融机构审批规则 - 月收入8000元以下申请者拒批率高达63% [2] - 企业主群体通过率达到89% [2] - 信用评分780分优质客户周五下午审批时长较工作日上午延长2.7倍 [3] 发卡行收费机制 - 国有大行境外交易汇率加价幅度普遍高出商业银行0.3个百分点 [2] - 城商行"终身免年费"Visa卡要求每月至少完成5笔跨境交易 [2] - 82%持卡人不清楚真实年费计算方式 部分银行首年免年费实际从核卡日起计算 [3] 跨境交易风控体系 - 单日跨境消费超过月均收入50%的交易触发人工审核概率提升至78% [3] - 72小时账户冻结机制反映银行反欺诈系统严苛性 [3] - 普通消费仍需承担1.5%货币转换费 部分银行"免货币转换费"仅限特定场景 [3] 信用卡使用现状 - Visa卡逾期率较三年前上升1.8个百分点 [4] - 境外返现和积分兑换诱惑导致年轻人债务问题加剧 [4] - 股份制银行"免年费"承诺普遍附加苛刻消费次数要求 [2] 申请流程要点 - 需准备身份证 收入证明 工作证明等材料 [4] - 审批周期通常3-15个工作日 [4] - 需确认境外交易功能默认开通状态及实时汇率计算规则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