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

搜索文档
演唱会带火一座城:揭秘文旅消费的情绪经济学
搜狐财经· 2025-05-14 16:12
演唱会经济与城市文旅融合 - 95后占演唱会观众的65%,并创造"仪式感消费链",将演出与城市深度体验结合[2] - 成都凭演唱会门票可免费游玩都江堰、熊猫基地等10多个景点,杭州三场演出带动周边酒店预订率飙升25%[2] - 音乐旅游市场年规模达300亿,预计2030年突破千亿,成为城市消费的重要引擎[4] 城市文旅策略创新 - 杭州奥体中心增设行李寄存处,成都文旅局将免费景区时段精确匹配演出前后各两天[4] - 杭州将亚运场馆转型为演唱会场地,成都为音乐节配套地铁延时运营,旨在延长游客停留时间[6] - 河南安阳通过声光电技术重现红旗渠场景,国家大剧院在《女武神》中场安排演员走廊表演,强化文化IP沉浸感[4] 衍生消费生态 - 成都春熙路海底捞深夜接待戴荧光手环的年轻人,北京工体便利店关东煮演唱会当晚销量增加200份[5] - 国家大剧院《女武神》主题项链在二手平台溢价三倍,文创周边成为消费热点[5] - 成都一季度演出带动12亿消费,部分来自"看完演唱会顺便住两晚"的衍生需求[5] 消费者行为变迁 - 年轻人将演唱会作为旅行规划核心,形成"3小时演出导火索引爆72小时旅游"模式[2] - 上海观众专程飞西安看林俊杰并连续三天打卡回民街,体现"为情绪买单"的消费逻辑[6] - 95后以"追乐队跑五城市+打卡当地美食"的九宫格照片作为社交货币,点赞量比纯旅游照高30%[8] 行业未来趋势 - 三四线城市开始争夺演唱会档期,文旅局将"演出带动消费比"纳入KPI考核[9] - 中央财经大学专家指出,未来竞争核心在于"将情绪价值转化为持续吸引力"[9] - 厦门鼓浪屿钢琴声与草莓音乐节混搭,长沙芒果TV与岳麓山同线,城市通过"卖情绪"重塑气质[7]
经济学,对个人意味着什么?
虎嗅· 2025-05-14 10:44
贫困与饥荒的根源 - 饥饿是指个体未能获得足够食物而非全球粮食短缺问题 实际饥荒常发生在人均粮食供给未明显下降的情况下 [3] - 贫困包含识别穷人和汇总贫困特征两大要素 阿马蒂亚·森认为饥荒本质是权力缺失而非粮食短缺 [3] - 消除贫困需三重保障:政治产权保护体系 经济充分竞争市场秩序 社会传统体系缓冲作用 [3] - 个体支配粮食能力取决于社会所有权关系 需提升食物交换权利以避免饥饿 [4] 需求、消费与分工 - 凯恩斯"有效需求"理论指出总需求决定就业和产出 受消费倾向、资本收益预期和货币灵活偏好影响 [5] - 消费倾向受工资单位、资本价值变化、利率政策等客观因素及建立准备金等八种主观因素影响 [5] - 家庭生产函数分析工具通过强调收入价格变化削弱偏好差异 扩展经济学选择理论至非市场领域 [6] - 亚当·斯密指出分工源自人类交换倾向 提升劳动生产力并引发普遍富裕 [6] - 涂尔干认为分工维持社会平衡 需劳动纪律和道德标准遏制经济冲突 [7] 市场运行机制 - 科斯提出市场为降低交易成本存在 自由市场需价值规律自发调节但可能因垄断等失灵 [8] - 斯蒂格利茨强调自由市场需政府监管和公共投入 个体应争取政策支持的生产技术资金 [9] - 重商主义主张限制输入与奖励输出 个体可通过输出生产物积累金银财富 [10] - 凯恩斯理论中储蓄与投资相等 投资决策实现需伴随消费削减或收入增长 [10] 决策分析 - 集体决策需权衡规则成本 一致同意规则外部成本低但决策成本极高 [11] - 林德布洛姆提出渐进决策模式 利用通用工具、意识形态和战略诀窍进行分析 [11] 经济学与个体发展 - 经济学揭示个体在经济活动中的规则适应与秩序塑造双重角色 [12] - 经典理论帮助个体优化资源分配决策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幸福水平提升 [12]
KVB plus:美国4月CPI数据今晚公布!市场恐迎“滞胀屠杀”?
搜狐财经· 2025-05-13 11:22
通胀趋势与住房成本 - 4月CPI数据将检验通胀是否延续回落趋势 住房成本成为关键变量 其年率已从高位回落至4% [3] - 住房成本在CPI篮子中占比超三成 其波动具有显著杠杆效应 即便小幅回落也可能被其他领域价格压力抵消 [3] 关税政策影响 - 4月生效的关税措施尚未完全反映在物价数据中 但关税收入增长2个百分点 显示企业成本压力正在累积 [3] - 汽车行业出现提前消费现象 反映消费者对未来涨价的预期管理 [3] - 关税传导呈现时间错位效应 企业通过提前囤货获得3-6个月缓冲期 导致价格压力呈阶梯式释放 [3] - 工业中间品关税上涨需6-12个月才能传导至终端消费 当前CPI可能低估长期通胀风险 [4] 消费者行为与价格信号 - 非交通类核心商品价格可能出现两年最大涨幅 反映消费者在关税不确定性下的非理性采购行为 [4] - 中美关税对等削减91%的协议直接降低进口商品成本 重塑通胀预期形成机制 [4] 美联储决策与市场预期 - 债券市场押注6月按兵不动、7月降息 反映对软着陆叙事的集体投票 [5] - 法国巴黎银行预测2026年四季度核心CPI峰值4.4% 与部分联储官员对长期通胀的警告形成分歧 [5] 供应链与成本压力 - 贸易和解带来短期通胀缓解 但全球供应链重构正在酝酿新的成本压力 [5] - 3月创纪录的贸易逆差本质是企业为规避关税成本发起的库存竞赛 [3]
“我是客观派”
中国发展网· 2025-05-13 11:11
中国经济内在逻辑 - 1978年至2024年中国人均GDP年均增速达8.3% 2024年人均GDP突破1.3万美元 [2] - 改革开放前三十年重工业优先战略奠定工业基础但效率较低 1978年后转向劳动密集型产业激活后来者优势 [2] - 双轨制改革通过"老人老办法 新人新办法"维持经济稳定并培育市场力量 [2] 经济增长前景 - 以2019年中美技术差距为基准 中国在2035年前具备8%增长潜力 实际增速有望保持5%~6% [3] - 到2049年增长潜力降至6% 实际增速3%~4%仍可期 [3] - 三大支撑要素包括每年1100万大学毕业生 14亿人口超大规模市场 全球最完备产业体系 [3] 中美经济关系 - 当中国人均GDP达美国半数 经济总量两倍于美国时 科技"卡脖子"将失去现实基础 [3] - 美国高科技企业对中国市场依赖将重塑双边关系格局 [3] - 贸易摩擦中应保持战略定力 持续提升创新能力和开放水平 [3] 经济结构转型 - 创新需要制度创新协同 提出"有效市场+有为政府"辩证关系 [3] - 产业政策制定应遵循"潜在比较优势" 通过"增长识别法"甄选重点领域 [3] - 消费提振需提高居民收入占比 完善社会保障 推动共同富裕 [4] 发展模式比较 - 中国经验颠覆"华盛顿共识"教条 渐进改革创造连续四十年增长奇迹 [2] - 中国用四十余年走完发达国家两百年工业化道路 [2] - 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深度融合将释放巨大内需潜能 [4]
湖南长沙又将跑出一个百亿IPO
投中网· 2025-05-11 10:12
公司概况 - 湖南鸣鸣很忙商业连锁股份有限公司由"零食很忙"与"赵一鸣零食"合并成立,2025年4月28日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拟冲刺"量贩零食第一股" [2] - 公司采用双品牌运营策略,合并后门店总数达14394家,市场份额28.6%,年交易单数超16亿次,会员复购率75% [5][6] - 2022-2024年营收从42.86亿元跃至393.44亿元,年复合增长率203%,经调整净利润从0.81亿元增至9.13亿元 [8] 创始人背景与合并历程 - 创始人晏周(房地产营销背景)与赵定(炒货供应链背景)分别于2017年和2019年创立品牌,均聚焦下沉市场低价策略 [4][5] - 2023年11月完成合并,晏周任董事长兼CEO主导数字化升级,赵定任副董事长主导外扩,15个月新增5000家门店 [5] - 合并被业内称为"中国零售业最成功的整合案例",投后估值达105亿元 [5][12] 商业模式与运营数据 - 产品涵盖3380个SKU,门店最低保持1800个SKU,99.5%收入来自向加盟商销售商品 [8] - 毛利率稳定在7.5%-7.6%,净利率从1.7%提升至2.3%,存货周转周期11.6天 [8] - 已建成36座数智化仓配中心,滞销率低于行业均值,推出食品安全追溯系统 [9] 资本运作与战略规划 - 合并前零食很忙获红杉中国、高榕资本等投资,估值25亿元,赵一鸣零食获黑蚁资本等投资,估值15亿元 [11][12] - 合并后好想你与盐津铺子合计投资10.5亿元,持股比例分别为6.64%和3.3175% [12] - IPO拟募资60%用于门店扩张至3万家,30%升级供应链,10%投入AI选品与仓储自动化 [14] 行业格局 - 中国量贩零食市场规模2024年达3700亿元,前五大品牌市占率仅6% [13] - 公司GMV规模为中国休闲零食连锁零售商之首,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认证 [6] - 行业竞争加剧,"三只松鼠"等品牌同期赴港上市 [13]
被击穿的“事实”:经济学有态度,但不需要预设立场
搜狐财经· 2025-05-11 07:30
怎么才算是自设立场? 2023年时,北大的姚洋认为中国的房地产不行了,拯救楼市只有一条路:征收房产税。这个说法肯定有问题,能征早征了;到了2024年初,姚洋又 换了一个唯一,认为唯一的选择就是降价40-50%,我就不信没人买;这当然也有问题,2024年很多地区降的不止50%,楼市并没有真正回暖; 但是,到了2024年底,姚洋突然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回环,提出:房地产是中国永恒的朝阳产业。 为什么? 因为他必须这么说,因为房地产是真有问题了,这就是自设立场,既然要不顾一切唱响中国楼市光明论,那还要国发院干什么? 经常有来自网友的批评,说:戈多,你的叹息全是负能量。 其实,经济学无所谓正能量,也无所谓负能量;它不能欺骗,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 不能说谈经济问题没态度,但不需要自设立场;这么说吧,林毅夫是有态度的学者,这很正常,他的学术倾向接近凯恩斯也很正常,一听到张维迎谈市场经 济,他就忍不住去反驳,这叫态度。不管哪一个流派,都会有致命的逻辑盲区,都会遭遇到反驳;马克思也一样,在社会学科中,谁也不会是真理的代言 人,不管是网友常说的西方那一套,还是东方那一套。 但是,有态度不等于要自设立场,经济学最终要经得住现实 ...
好朋友书单上新,6本硬核好书等你选
中泰证券资管· 2025-05-09 15:07
书单推荐核心观点 - 好书具有复利效应,能深化认知护城河,帮助跳出短期波动干扰 [2] - 经典著作浓缩作者半生感悟,跨学科视角可看清本质规律 [2] - 本期推荐6本经典书籍,涉及投资、历史、医学等多个维度 [2] 书籍内容总结 《康熙的红票》 - 以康熙1716年发往欧洲的谕令为切入点 [4] - 展现清初皇室与传教士群体在科学、宗教、外交等领域的复杂互动 [4] - 跳出宏大叙事,以当事人视角还原历史 [4] 《别逗了,费曼先生》 - 记录诺贝尔物理奖得主费曼的趣事轶闻 [6] - 展现顶级科学家用好奇心和热情拆解问题的思维方式 [6] - 包含研究蚂蚁、破译玛雅文字等跨领域探索 [6] 《股市长线法宝》 - 通过200年美国市场数据系统分析各类投资品风险收益 [8] - 提供长期股票投资所需的知识、见解和数据工具 [10] - 比较股票、债券、黄金等投资产品的历史表现 [8] 《价值投资:从格雷厄姆到巴菲特》 - 系统阐述价值投资理论从格雷厄姆到巴菲特的演进 [12] - 提出格氏估值法:从资产、盈利、成长三角度全面估值 [14] - 强调特许经营权是超额收益率来源 [14] 《思维的发现》 - 揭示《思考,快与慢》理论形成过程 [15] - 探讨人类决策中的系统性偏差和启发式模式 [15] - 通过案例展示非理性行为如何挑战传统经济学假设 [17] 《抱歉,我动了你的脑子》 - 神经外科医生的真实病例回忆录 [19] - 包含医学技术探讨和人性伦理思考 [19] - 以幽默文笔展现生死时刻与医生心路历程 [21] 活动信息 - 读者可投票选出最想看的两本书,将上架兑换 [2] - 优质留言可获得实体书奖励 [2] - 往期书单可通过指定链接查看 [25]
开源的中国机会
搜狐财经· 2025-05-06 16:23
朱其罡1* 张国锋2 竺彩华1 张艺3 1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全球开源协作研究中心 2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开源创新与数字治理研究院 3 广东海洋大学 管理学院 中国快速经历了工业化、信息化步入数字经济时代,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叠加以知识为代表的非排他性的生产要素,外加以开源为特征的协作关系 可能构成全新模式。从开源创新社会实践看,开源缺乏理论准备、制度准备和人才准备。中国应抓住历史机遇完成与之适应的理论探索。开源开放也有条件 让中国打造数字经济全球合作共享共创新范式。文章从理论构建、文化融合、国际合作、国家创新体系4个方面,系统探讨了开源为特征的中国经济文化发 展融合与创新的路径。 一、以理论占据优势:数字经济背景下的开源经济学研究 开源创新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创新实践,催生新的经济理论;开源在推动社会、经济、文化、教育快速转型,这一过程可能持续数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需要 做好理论准备、制度准备、人才准备。2024年10月,上海开源信息技术协会召开了全国首次开源学术会议。与会观点包括:数字经济的生产要素特性已发生 根本性变革,知识要素的非排他性、协同创新的网络效应、人工智能(AI)驱动的知识重构等特征彻底改 ...
瞭望 | 西方经济学陷“涉华解释力困境”
搜狐财经· 2025-05-06 16:21
西方经济学的解释力困境 - 西方经济学理论在推动技术方法论极致化的同时,对经济发展本质问题的忽视愈发严重,对现实问题的解释力困境凸显[1][3] - 西方经济学擅长解释严格假设条件下的微观经济现象,但排斥政府在市场中的角色,忽略超大规模经济体量和统一大市场等关键变量[4] - 西方经济学倾向于将复杂经济问题简化为线性关系,加剧了解释现实经济现象的窘境[4] 西方经济学的核心命题缺陷 - 长期意识形态化地回避政府与市场关系这一核心命题,政府角色在西方经济学中被边缘化[5] - 西方主流经济学日渐脱离真实世界经济学的本质,在狭窄道路上走向技术化[6] - 对市场经济的复杂性缺乏解释力,过度简化的线性研究范式难以解释现实世界[7] 西方经济学分析中国经济的不足 - 西方经济学缺乏对中国经济基本事实、客观规律和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关注,理论适用的公信力危机日益凸显[9] - 西方经济学理论尚未实现中国化和本土化,对中国经济的解释存在"拿来主义"特征[9] - 西方经济学对关乎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变量认知缺位,如超大规模市场和社会文化等[10][11] 构建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 - 中国经济学需立足中国发展和改革实践,凝练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实践,破除西方经济学的意识形态偏见[1][12] - 需深刻把握"第二个结合"的精髓要义,对西方经济学理论进行辩证取舍[12] - 从经济学术语革命出发,循序渐进构建自主知识体系,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总结中国经济经验[13]
中国特色流域经济学:解锁中国流域治理的“密码”
中国环境报· 2025-05-06 07:23
流域经济学理论框架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流域治理提供指引 包括新发展理念驱动经济协同升级 生态文明思想统筹生态与经济统一 文化思想激活文脉生态价值 法治思想筑牢制度根基 [2][3] - 中国特色流域经济学需整合资源环境承载力理论 产业布局理论 区域协调发展理论 生态补偿机制理论 流域系统治理理论 构建兼具解释力与预测力的自主知识体系 [6][7][8] - 理论框架需量化资源环境动态阈值 构建"绿色技术-产业-市场"联动机制 设计跨区域生态补偿标准 突破西方理论局限 [9] 流域治理实践案例 - 长江经济带实施"生态筑基 绿色突围"战略 2016年后水质提升且鱼类物种恢复 上海等城市淘汰落后产能并培育新兴产业集群 [4] - 黄河流域推行"节水固本 修复强基"模式 构建水资源消耗"双控"体系 上游农业节水改造提升利用率 水土保持工程减少入黄泥沙 [4] - 珠江三角洲通过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深化开放 培育战略性产业 打造"一小时通勤圈"凸显区域协同效应 [5] 学科建设实施路径 - 需扎根中国实践 聚焦"大江小流并存 生态经济博弈 上下游冲突"等本土问题 构建适配国情的分析框架 [9] - 以长江 黄河 珠三角为样本形成"问题驱动-实践验证-理论升华"闭环 实现治理经验向理论创新的转化 [9] - 融合生态经济学 区域科学 环境法学等交叉学科 研发生态价值核算体系 建立协同发展模型 制定立法负面清单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