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
搜索文档
生态环境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累计成交额达489.61亿元
期货日报网· 2025-09-19 16:48
期货日报网讯(记者 曲德辉 见习记者 肖佳煊)9月19日,国新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 题新闻发布会,介绍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情况。生态环境部副部长李高在发布会上表 示,气候变化是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全球性挑战,事关人类未来和各国发展。生态环境部深入贯彻 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积极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和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市场活力进一步激发,李高介绍,截至2025年9月18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配额累计成交量达到 了7.14亿吨,累计成交额达到了489.61亿元。与此同时,碳排放数据统计核算的规范性、准确性、及时 性大幅提升。全国碳市场实现了稳起步、稳运行,已经成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有力举措,成为中国积 极应对气候变化的一张靓丽名片。 在积极推进全国碳市场建设方面,李高表示,生态环境部建成了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碳排放 权交易市场,覆盖范围还在进一步扩大,今年新纳入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实现了对全国60%以上 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有效管控。还启动了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推动出台《关于推进绿色低碳 转型 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的意见》《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先后制定3 ...
第六次中新气候变化部长级对话召开,双方同意加强在碳市场、气候投融资等领域交流合作
新浪财经· 2025-09-19 16:25
中新气候变化部长级对话 - 第六次中新气候变化部长级对话于8月29日在北京召开,双方就气候领域双边合作、国内气候政策及多边进程进行深入交流 [1] - 对话旨在落实两国领导人共识并深化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务实合作,双方更新续签了政府间的《气候变化合作安排》 [2] - 中方表示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国内统筹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坚定不移落实双碳目标,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碳市场建设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 [2] - 新方赞赏中国电动汽车和可再生能源产品为全球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作出的贡献 [3] - 双方同意加强在碳市场、适应气候变化、气候投融资、农业甲烷减排、可再生能源发展等领域的交流合作 [3] 新浪财经ESG评级中心服务 - 新浪财经ESG评级中心提供包括资讯、报告、培训、咨询等在内的14项ESG服务,助力上市公司传播ESG理念并提升可持续发展表现 [1] - 该中心是业内首个中文ESG专业资讯和评级聚合平台,致力于推广可持续发展与ESG价值理念 [4] - 平台发布多只ESG创新指数,为关注企业ESG表现的投资者提供更多选择 [4] - 新浪财经成立中国ESG领导者组织论坛,携手领导企业和合作伙伴,推动建立适合中国时代特征的ESG评价标准体系 [4]
中国科学院院士张人禾:1.5℃温控目标下 气候变化加快行业格局重塑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9 14:34
文章核心观点 - 极端天气已成为重要经济变量,应对气候变化的核心是加大减排力度以实现温控目标 [1][6] - 气候变化与绿色能源发展相辅相成,绿色能源是减缓气候变暖的关键路径 [7] - 准确的气候预测技术能帮助各行业将气候风险转化为发展机遇 [10][12] 气候变化科学依据 - 近百年内全球二氧化碳浓度出现快速显著上升,这种几十年到百年尺度的增温与人类活动直接相关 [3] - 自然系统因素如火山活动和年代际气候振荡也会影响气候,准确区分其与人类活动的影响对“双碳”决策至关重要 [5] - 2024年全球平均气温首次突破《巴黎协定》的1.5℃温控目标,表明全球变暖趋势在加强 [1][6] 受气候变化影响的行业 - 能源行业受气候变化影响最大,其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碳排放占总碳排放80%以上,向清洁能源转型是必然趋势 [8] - 交通运输业因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受气候变化影响显著且自身排放加剧气候变化,行业转型需求迫切 [8] - 零售业和制造业受极端天气影响,例如欧洲市场因极端高温频发导致对空调的需求大幅增长 [9] 企业应对策略与机遇 - 能源企业核心应对策略是加快向清洁能源转型,以减少自身排放和对气候的负面影响 [10] - 零售和制造业可通过精准气候预测提前规划生产与运输,将气候风险转化为市场机遇,如提前布局制冷或保暖设备 [10] - 提升天气气候预测预报水平对各行业应对风险、把握机遇至关重要 [10][12] 赋能应对气候变化的技术发展 - 监测技术的发展需能准确掌握大气、海洋中碳含量等关键数据的变化趋势和空间分布 [12] - 预报预测技术的提升包括提高天气预报水平、碳变化预报以及极端天气事件及其影响的预报 [12] - 对太阳辐射和风力的精准预报对太阳能和风能等清洁能源的调度与利用意义重大 [13]
最新气候变化研究:野火烟雾造成超额和过早死亡人数预计会增加
中国新闻网· 2025-09-19 12:19
在第二篇论文的研究中,论文共同通讯作者、中国清华大学张强和郑博与合作者一起,利用一个机器学 习框架预测了全球到21世纪末的野火排放和相应的过早死亡,他们预计,从2010-2014年到2095-2099 年,火灾导致的全球碳排放可能在中等排放情景下增加23%。 他们的预测显示,到2095-2099年,野火烟雾导致的年过早死亡可能升至每年140万左右,几乎是当前水 平的6倍。在中等排放情景下,预计的健康负担存在明显差异,非洲预计会受到最重的影响(火灾相关死 亡预计为2010-2014年的11倍),而欧洲和美国的死亡率可能是原来的1到2倍。 这两项最新气候变化研究的结果共同表明,必须寻找有望降低火灾风险并减少野火烟雾健康负担的干预 措施。(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最新气候变化研究:野火烟雾造成超额和过早死亡人数预计会增加 中新网北京9月19日电 (记者 孙自法)国际知名学术期刊《自然》最新同时发表两篇气候变化建模研究论 文显示,与未来预测气候变化相关的野火增加,预计会显著增加超额和过早死亡。其中一篇论文认为, 在高排放情景下,到2050年,野火烟雾可能会导致美国每年约7万例超额死亡。另一篇论文指出,全球 范围内,2 ...
生态环境部: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总量已提前完成2030年国家自主贡献目标
央视网· 2025-09-19 11:50
碳达峰碳中和政策体系 - 推动建成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 风电和太阳能发电装机总量已提前完成2030年国家自主贡献目标 [1] - 十四五期间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 积极控制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 [1] - 发布甲烷和工业氧化亚氮控排方案 将氢氟碳化物纳入配额管理 煤矿瓦斯排放限值从30%加严到8% [1] 全国碳市场建设 - 建成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覆盖全国60%以上二氧化碳排放量 [2] - 新纳入钢铁 水泥 铝冶炼行业 配额累计成交量达7.14亿吨 累计成交额达489.61亿元 [2] - 制定30余项制度规范 形成多层级较完备的碳市场法规制度体系 [2] 产品碳足迹管理 - 指导发布100多项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 上线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数据库 [3] - 定期发布全国电力碳足迹因子数据 推动碳足迹规则标准国际衔接互认 [3] - 联合国环境署生命周期倡议负责人表示中国是推动碳足迹工作最快的国家 [3] 适应气候变化工作 - 联合多部门印发实施《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 明确中长期适应气候变化目标任务 [3] - 深化39个气候适应型城市试点建设 加强青藏高原等关键脆弱区域气候风险评估 [3] - 发布早期预警促进适应行动方案 打造气候适应伙伴关系 [3]
21专访丨中国科学院院士张人禾:1.5℃温控目标下 气候变化加快行业格局重塑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8 07:21
气候变化的核心驱动因素 - 近百年内二氧化碳浓度出现显著上升,这种几十年到百年内的快速增温与人类活动直接相关[3] - 历史上二氧化碳浓度的类似变化需要百万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尺度,当前变化的成因和时间尺度与历史不同[3] - 自然系统中的关键影响因素包括火山活动和年代际气候震荡,如大规模火山爆发可导致全球气温短期下降0.5℃[5] 全球温控目标的现状与挑战 - 2024年全球平均气温曾超过1.5℃,是有观测记录以来首次突破该阈值[1][6] - 单一年份气温超过1.5℃不具备完全代表性,需通过多年平均气温判断,但全球变暖趋势在不断加强[6] - 按照目前的减排力度,实现将升温控制在2℃以内、力争1.5℃的目标存在较大困难[6] 绿色能源与气候变化的协同关系 - 绿色能源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气候变化催生,旨在减缓因化石燃料燃烧导致的全球变暖[7] - 气候变化与绿色能源相辅相成,发展绿色能源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进而减缓气候变暖及其不利影响[7] - 大气中的碳会进入海洋和陆地并返回大气,形成碳循环,认识此过程对掌握大气碳含量至关重要[7] 受气候变化影响的重点行业 - 能源行业受气候变化影响最大,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碳排放占总碳排放的80%以上[8] - 交通运输业因大量使用化石燃料而受显著影响,同时其自身排放也加剧气候变化[8] - 零售业和制造业受较大影响,极端高温会推动空调、电风扇等制冷产品的需求[9] 企业应对气候风险的策略 - 能源企业的核心是加快向清洁能源转型,以应对气候变化影响并减少自身排放[10] - 零售业和制造业可通过精准预判极端天气来规划生产与运输,将气候风险转化为机遇[10] - 提升天气气候变化的预测预报水平对各行业应对风险、把握机遇至关重要[10] 赋能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技术 - 监测技术需能准确掌握大气、区域和海洋中的碳含量等关键数据,反映其变化趋势和空间分布[12] - 预报预测技术需提升对天气、碳本身变化及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及其影响的预报能力[12] - 对太阳辐射和风力的精准预报对太阳能和风能等清洁能源行业的调度与利用意义重大[13]
联大主席呼吁各国以“团队精神”支持联合国改革
央视新闻· 2025-09-18 06:27
在记者会上回应央视记者提问时,贝尔伯克表示,在世界上负面声音频出的背景下,各国应正视联合国的重要作用。"没有联合国,每个国家都会更加脆 弱。无论是殖民统治的结束,还是疫情应对,都表明没有一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挑战。" 贝尔伯克强调,她将在任期内积极推动秘书长提出的"联合国80周年倡议"改革进程,包括大会效率提升、应对人工智能等新议题。她表示,在即将到来的一 般性辩论和双边会晤中,将特别敦促各国把对联合国的承诺落实到实际行动,尤其是在预算、人道主义援助、气候变化、人权和可持续发展目标方面。 求 新闻 △贝尔伯克 当地时间9月17日,第80届联合国大会主席贝尔伯克表示,联合国正站在"成败攸关的十字路口",必须继承1945年创始精神,携手应对全球挑战。她提出"携 手共进"为任期主题,强调改革联合国、推动可持续发展目标、落实巴以问题"两国方案"、应对气候变化和不平等等任务。她指出,即将召开的一般性辩论 和系列高级别会议,将成为联合国展现行动与团结的重要契机。 "我们需要的不仅是美好的演讲,而是真正的行动。"贝尔伯克表示。(央视记者 徐德智) ...
西班牙今夏“史上最热”
北京商报· 2025-09-18 00:16
德尔坎波说,西班牙西北部经历了"非常干燥、甚至极度干燥的夏天","高温且降雨很少"的气象条件导 致野火易发。 西班牙国家气象局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夏天是西班牙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热的夏天,平均气温刷新了2022 年创下的高温纪录。 西班牙国家气象局发言人鲁文·德尔坎波16日在记者会上说,西班牙今夏平均气温为24.2摄氏度,破了 2022年夏天24.1摄氏度的纪录。西班牙1961年启动这项气象记录以来经历的10个最热夏季中,有9个发 生在21世纪。"我们的确朝着夏天越来越热的方向发展。"德尔坎波说。 西班牙8月经历一波长达16天的热浪,据西班牙卡洛斯三世健康研究所估算,这波热浪导致该国超过 1100人死亡,其中绝大部分是65岁以上老年人。 据先前报道,8月热浪还引发野火肆虐,导致至少4人死亡。 科学家警告,在全球范围内,人类活动等因素所致气候变化让极端天气事件更加频繁出现。英国、日本 和韩国今年同样经历了本国有记录以来的最热夏天。 北京商报综合报道 西班牙穆尔西亚,一名行人在街头温度计显示47摄氏度高温下饮水。 他说,这个夏天,西班牙有33天遭遇热浪,意味着"每三天有不止一天经历极端气温"。上个世纪的夏 天,热浪仅是 ...
专访张人禾:1.5℃温控下,气候变化重塑行业格局|首席气候官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7 19:15
全球气候变暖现状与成因 - 2024年成为首个突破《巴黎协定》1.5℃温控目标的年份,全球变暖趋势持续加强[1] - 近百年内二氧化碳浓度出现快速显著上升,这种几十年到百年尺度的快速增温与人类活动直接相关[4] - 自然系统因素如大规模火山爆发和年代际气候振荡也会影响气候,其模拟误差可达0.2-0.5℃,需准确区分以避免决策偏差[5] 应对气候变化的核心路径 - 实现《巴黎协定》温控目标的关键是进一步加大减排措施力度,通过更有效的减排确保目标实现[1][6] - 气候变化与绿色能源发展相辅相成,发展绿色能源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是当前共识[7] - 必须认识大气、海洋、陆地之间的碳循环过程,以准确掌握大气中的碳含量[7] 受气候变化影响的行业 - 能源行业受气候变化影响最大,其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碳排放占总碳排放80%以上,向清洁能源转型是必然趋势[8] - 交通运输业因大量使用化石燃料而受显著影响,行业转型需求迫切[9] - 零售业和制造业受极端天气影响,例如极端高温会推动制冷产品需求,改变产销节奏[9] 企业应对气候风险的策略 - 能源企业核心应对手段是加快向清洁能源转型,以减少自身排放及气候变化影响[9] - 零售和制造业可将气候风险转化为机遇,通过精准天气预测提前规划生产与运输,如提前布局制冷或保暖设备[9] - 提升天气气候预测预报水平对各行业应对风险、把握机遇至关重要[9] 赋能应对气候变化的技术发展 - 监测技术需能准确掌握碳含量等关键数据,清晰呈现其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10] - 预报预测技术需提升,包括对碳本身变化、极端天气事件及其影响的预报[10] - 对太阳辐射和风力的精准预报对清洁能源行业中的太阳能和风能利用至关重要[10]
大华银行视角:东南亚能源转型,私资入场政策先行
搜狐财经· 2025-09-17 18:23
COP29气候融资协议 - 富裕国家将牵头每年提供3000亿美元资金助力较贫穷国家应对气候变化[1] - 该资金规模对发展中国家仍显不足 需从内部探寻解决方案[1] 东南亚能源转型挑战 - 亚洲开发银行预估东南亚每年需2100亿美元资金满足可再生能源转型需求[3] - 东南亚GDP与碳排放增速近乎同步 若不加快转型 到2100年东盟GDP可能因气候风险损失11%[3] - 8700万人居住于洪泛区 东盟国家在极端天气影响最严重的20国中占据五席[3] - 当前煤炭仍是主要能源 可再生能源产能建设远不能满足需求[3] 政策框架的关键作用 - 实现经济增长与碳排放脱钩的经济体均通过强制性法规与经济激励措施结合达成目标[4] - 中国通过强制要求关键部门减排 2024年上半年新增可再生能源发电能力大幅增长[4] - 政策框架是衡量气候进展的先行指标 但全球多数国家在此方面滞后[5] - 气候行动追踪显示多国净零政策被评为"不足"或"严重不足"[5] 资金缺口与转型路径 - COP29的3000亿美元融资与实现净零目标每年所需的1.3万亿美元存在巨大差距[6] - 能源转型需吸引私营资本 但无法独自承担重任[4][6] - 基础设施投资需大规模境内与跨境政府介入 部分通过鼓励实体经济减排实现[6] - 合适政策环境可加速减排技术投入 将全球变暖控制在1.5摄氏度内而不限制经济增长[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