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战略
搜索文档
迈瑞医疗官宣H股上市计划:董事会已通过议案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14 23:53
10月14日晚间,迈瑞医疗(300760.SZ,股价230.68元,市值2796.86亿元)发布公告,宣布第八届董事 会第十四次会议已审议通过发行H股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的相关议案。 迈瑞医疗表示,为满足公司业务发展需要,深入推进国际化战略,打造国际化资本运作平台,进一步提 升公司资本实力,经公司充分研究论证,公司拟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H股)股票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 挂牌上市。 作为国内医疗器械龙头企业,此次计划意味着迈瑞医疗将构建"A+H"双资本市场格局。 就本次上市进程安排,迈瑞医疗表示,公司将充分考虑现有股东的利益和境内外资本市场的情况,在股 东会决议有效期内,即经公司股东会审议通过之日起24个月或同意延长的其他期限,选择适当的时机和 发行窗口完成本次发行并上市。 公告明确提示,本次发行上市仍需多重审批"闯关"。公司本次发行并上市尚需提交公司股东会审议,并 需要取得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和香港联交所等相关政府部门、监 管机构、证券交易所的批准、核准或备案。 截至目前,除本次董事会审议通过的相关议案外,其他发行规模、价格、具体时间表等核心细节尚未最 终确定。 对于为何选择在这 ...
迈瑞正式宣布,启动赴港上市!
搜狐财经· 2025-10-14 23:13
上市计划核心信息 - 公司于2025年10月14日召开董事会,审议通过发行H股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的议案 [1] - 拟发行H股每股面值人民币1元,发行规模不超过发行后总股本的10%(超额配售权行使前),并可授予不超过15%的超额配售权 [1] - 发行方式包括香港公开发售及国际配售,募集资金将用于推进国际化布局、加大研发投入及补充运营资金 [1] 公司治理结构变动 - 董事会成员进行调整,推选顾敏康为独立董事,李西廷、吴昊、郭艳美为执行董事等 [2] - 新增许静为提名委员会委员,顾敏康为审计委员会及战略与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委员 [2] - 由李文楣与黄美凤共同担任联席公司秘书,李西廷及李文楣兼任香港联交所授权代表 [2] 行业排名与业绩表现 - 公司在2025年全球医疗器械公司百强榜中排名从去年的第27名上升至第25名 [2] - 2025年上半年国际业务收入同比增长5.39%,国际业务收入占公司整体收入的比重提升至约50% [3] - 伴随医疗设备招标活动复苏及反内卷政策利好,公司国内市场预计在2025年第三季度迎来拐点 [3]
调研速递|迈瑞医疗接受3W Fund Management Limited等183家机构调研 精彩要点披露
新浪证券· 2025-10-14 22:09
登录新浪财经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评等级 近期,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迈瑞医疗")迎来了一场备受瞩目的调研活动。 183家机构的343名人员参与其中,涵盖了众多知名投资机构。以下为本次调研的详细情况。 调研基本信息投资者活动关系类别:特定对象调研、路演活动、现场参观,以及电话会议、券商策略会 等。时间:2025年9月1 - 5日、9月8 - 12日、9月15 - 19日、9月22 - 24日、9月28日、10月9 - 11日、10月 13 - 14日。地点:深圳市南山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科技南十二路迈瑞大厦投资人办公室、券商策略会会 场。参与单位名称:包括3W Fund Management Limited、Principal Financial Group, Inc.等183家机构,具 体名单详见附件《与会清单》。上市公司接待人员姓名:董事会秘书李文楣,投资者关系团队钱宇浩、 杨惠茹。 调研精彩要点境外发行上市相关目的与必要性:本次境外发行上市是公司"国际化"战略的关键举措。旨 在强化国际影响力,推动"业务全球化"与"资本全球化"协同;为全球员工激励和人才吸引创造条件;构 建全球 ...
迈瑞医疗(300760) - 2025年9月1日-10月14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10-14 21:50
港股上市战略目的 - 强化国际影响力,匹配全球化发展战略,公司跻身全球Top30医疗器械企业,国际业务收入占比近半 [2] - 构建全球化资本平台,依托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拓宽融资渠道 [3] - 全球员工激励和人才吸引,港股平台为覆盖全球核心人才的股权激励计划创造便利条件 [3] - 优化股东结构和流动性,通过港股上市引入全球长期机构投资者,提升境外股东持股流动性 [3] 上市时机与业绩展望 - 选择当前时点因处于提升全球市场份额机遇期,地缘冲突下市场窗口期有限 [4] - 香港资本市场环境对优质龙头资产具有较强包容性和较高估值溢价 [5] - 预计2025年第三季度整体营业收入实现同比正增长,并延续逐季度环比改善趋势 [5] - 国际市场增长从第三季度开始提速,发展中国家维持快速增长 [5] - 国内市场从第三季度开始改善,因招标到收入确认周期拉长 [5] 应对贸易关税策略 - 对美国今年加征关税已进行前瞻备货,今年美国销售产品基本不受影响 [5] - 在全球除美国以外的14个国家布局生产基地,包括已获FDA认证工厂,保障供应韧性 [6] 港股发行细节 - 发行H股股数不超过发行后公司总股本的10%(超额配售权行使前),并授予不超过15%的超额配售权 [8] - 募集资金用于推进国际化战略、加大研发创新投入及补充运营资金等 [8] - 上市尚需取得中国证监会、香港证监会和香港联交所等批准 [7] 并购与研发策略 - 以自主研发为主,并购作为补充,并购目的为业务补强和产品补充 [9] - 并购不着眼于扩大收入,而是提升现有业务综合竞争力 [9] 中小股东利益保护 - 未来三年股东回报规划承诺每年现金分红不少于当年可供分配利润的65% [11] - 自2018年上市以来累计分红总额达357亿元(含回购股份20亿元),为IPO募资额59.34亿元的6倍 [11] - 通过透明信息披露和多元化投资者交流平台加强沟通 [12] AI与产品创新进展 - 围术期医学大模型实现术前、术中、术后全流程安全管控,拓展麻醉与围术期业务场景 [13] - 全新超高速生化分析仪BS-5000单光学模块速度达2400测试/小时,较传统2000速提升20% [14] - 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CL-9000i单机最高检测速度800测试/小时,Total β HCG项目99%以上样本无需复测 [15] - 免疫试剂通过干扰样本库和120多种阻断剂,将hs-cTnl等试剂干扰概率从0.5%降低至0.01%以下 [16]
八马茶业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 加速全国与海外市场布局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10-14 17:11
上市进程与市场地位 - 八马茶业已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 向最终上市迈出实质性一步 [1] - 公司IPO由华泰国际、农银国际和天风国际担任联席保荐人 [1] - 按2024年高端茶叶销售收入计 公司位居全国第一 按茶叶连锁专卖店数量计同样排名第一 [1] - 公司全国连锁店已突破3700家 拥有超过2600万会员和超4000万线上渠道粉丝 [2] 财务表现与增长 - 收入从2022年的人民币18.18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人民币21.43亿元 复合年增长率8.57% [2] - 净利润由2022年的人民币1.66亿元提升至2024年的人民币2.24亿元 复合年增长率16.16% [2] 品牌历史与产品实力 - 公司源自百年制茶世家 制茶技艺可追溯至清乾隆年间 传承已近三百年 [2] - 产品覆盖乌龙茶、黑茶、红茶、绿茶、白茶、黄茶等全品类茶叶及茶具茶食等非茶产品 [2] - 铁观音销售收入连续10余年位居全国第一 武夷岩茶销售收入连续5年第一 红茶销售收入连续4年第一 [2] 生产技术与品牌布局 - 拥有武夷山智能化生态产业园第七代智能化生产线和安溪生产基地的第六代获奖生产线 [3] - 实施多品牌战略 核心品牌"八马"为中国驰名商标 子品牌"信记号"为中华老字号 "万山红"面向年轻及女性客群 [3] 国际化战略与募资用途 - 截至2025年6月30日 公司已在美国、英国、法国等30多个国家举办全球品鉴会 并多次服务重大国际场合 [3] - 上市募集资金将用于扩建生产基地、拓展线下门店网络、发展线上渠道、行业收购投资及营运资金 [4] - 公司明确提出"成为世界第一茶企"的长期目标 未来将持续推进科技创新和数字化赋能 [4]
中国最大高端茶企八马茶业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 多项数据行业第一
新京报· 2025-10-14 16:39
上市进程与市场地位 - 公司于10月12日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向最终上市迈出实质性一步,IPO联席保荐人为华泰国际、农银国际和天风国际 [1] - 按2024年高端茶叶销售收入计,公司位居全国第一;按截至2024年12月31日茶叶连锁专卖店数量计,公司同样排名第一 [2] - 公司全国连锁店已突破3700家,拥有超过2600万会员和超4000万线上渠道粉丝,市场影响力高居行业前列 [2] 财务表现 - 收入从2022年的人民币18.18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人民币21.43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8.57% [2] - 净利润从2022年的人民币1.66亿元提升至2024年的人民币2.24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6.16% [2] 品牌历史与产品实力 - 公司源自百年制茶世家,制茶技艺可追溯至清乾隆年间,传承近三百年,董事长王文礼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乌龙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3] - 产品覆盖乌龙茶、黑茶、红茶、绿茶、白茶、黄茶等全品类茶叶及茶具、茶食等非茶产品 [3] - 铁观音销售收入连续10余年位居全国第一,武夷岩茶销售收入连续5年位居全国第一,红茶销售收入连续4年位居全国第一 [3] 生产技术与品牌布局 - 武夷山智能化生态产业园的第七代智能化生产线为武夷茶数字化及信息化生产线,安溪生产基地的第六代生产线获得"中国茶科技创新大赛特等奖" [3] - 核心品牌"八马"自2010年起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信记号"子品牌专注于高端年份普洱茶并于2024年被认定为中华老字号,"万山红"子品牌面向年轻及女性客群 [3] 国际化战略与募资用途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已在美国、英国、法国等30多个国家举办全球品鉴会,并曾服务厦门金砖领导人会晤、中印领导人东湖茶叙等国际场合 [4] - 上市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扩建生产基地、拓展优化线下门店网络推进"千城万店"布局、发展线上渠道、收购行业参与者及用作营运资金 [4] - 公司明确提出"成为世界第一茶企"的长期目标,优先选择东南亚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作为出海试点 [4]
从诸暨店口走向世界 海亮集团20年国际化之路
新华网· 2025-10-14 13:06
公司近期财务表现 - 2025年半年报显示美国市场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50.77% [1] - 境外市场铜加工业务收入达139.84亿元,同比增长25.35% [1] - 2024年年报显示公司营收规模达873.87亿元,海外营收占比提升至40.95% [21] 国际化战略与布局 - 公司长达20年的国际化布局进入收获期,在全球23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生产基地 [1] - 国际化战略为双轮驱动:通过“引进来”获取技术和管理经验,通过“走出去”构建全球化产能以规避贸易摩擦 [6][7] - 选择越南作为全球化第一步基于地理位置、市场空间、优惠政策和文化融合优势 [9] - 目前已在北美、欧洲、东南亚建立三大区域总部,构建覆盖全球的生产和销售网络 [19] 海外生产基地运营与挑战 - 越南基地初期面临语言沟通、工作习惯差异等挑战,当地工作效率仅为中国的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 [11][12] - 通过长期教育沟通,越南基地产能从初期七八千吨提升至一年八九万吨,翻了10倍以上,每年以百分之二三十的速度增加 [15] - 坚持“用人本地化”策略,越南公司620多名员工中越南员工超过600名,占比超过90% [16] - 欧美工厂保留原管理团队,仅派驻少量技术骨干,以降低文化冲突并快速打通当地销售网络 [17] 市场策略与产品定制 - 针对美国市场开发高精度铜管,针对欧洲汽车厂商定制低碳合金材料,在东南亚主打高性价比基础产品 [18] - 通过并购快速获取先进产能,例如2016年收购美国JMF公司后利用其成熟渠道迅速提升北美市场份额 [17] - 制造端在劳动力成本较低的东南亚建立生产基地,在市场成熟的欧美市场通过并购获取产能 [17] 成本控制与运营优化 - 团队通过创新拼柜策略,在智利市场海运费上涨近7倍的情况下,为一个货柜节省了1万美元海运费 [24] - 通过引进新货代形成竞争,将澳洲业务的仓储费用从1%降低到0.7%,运费降低5%-10% [26] - 通过改变装柜方法,使一个货柜的装载量从700箱增加到900箱,节省2500美元 [26] 技术研发与良性循环 - 国际化形成了“海外拓展—技术反哺—国内升级”的良性循环,推动国内技术持续升级 [27] - 实现了80%设备的自主研发,技术成功反向输出海外 [27] - 实践“地瓜经济”理论,企业如藤蔓向外拓展,而根系始终深扎国内 [27] 未来发展规划 - 下一个五年计划继续深化国际化战略,充分利用美国基地优势挖掘市场潜力,加快铜管产能发挥并建设铜棒、铜排生产线 [30] - 加快摩洛哥新材料科技工业园建设,保证欧洲市场供应并拓展非洲及中东市场 [30] - 积极发挥越南、泰国、印尼等东南亚基地优势,精准把握印度等新兴市场增长机遇 [30] - 国际化定位为全球资源的优化配置,而非简单的产能转移 [30]
H股上市难破局?境外收入下滑22%,五芳斋陷多重困境
搜狐财经· 2025-10-13 22:22
H股上市计划与市场反应 - 公司于2025年9月公告启动H股上市筹备工作 旨在加快国际化战略、提升品牌形象并打造多元化资本平台 [2] - 资本市场反应消极 公告后股价从9月15日的18.54元/股下滑至9月30日的17.51元/股 跌幅约5.6% 较年内高点21.89元/股下跌约20% [2] - 当前A股股价为17.68元/股 较上市首日高点44.21元/股已缩水近六成 市值不足35亿元 [1] 2025年上半年财务表现 - 报告期内营业收入为15.92亿元 同比微增0.66% [3] - 净利润同比大幅下滑约16.7%至1.95亿元 呈现增收不增利态势 [3] - 具体财务数据为:营业收入1,591,680,509.20元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94,516,948.26元 同比下滑 [5]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13,689,806.25元 同比有所下降 [5] 核心业务表现分析 - 粽子系列作为核心业务收入为13.31亿元 同比微增0.38% 增长显露疲态 [6][7] - 月饼系列收入增长显著 从3820万元增至7089万元 同比大幅增长85.58% [6][7] - 蛋制品、糕点及其他业务收入为1.54亿元 同比下滑约3% [6][7] - 餐食系列收入为7084.89万元 同比增长约6% [7] 区域市场表现 - 营收主要来源华东地区收入同比下滑约2% [7] - 境外市场拓展遇挫 上半年境外收入仅627.12万元 同比大幅下跌22.06% 占总营收比例降至0.4% [1][7][14] 国际化战略与挑战 - 公司近年密集布局海外 2024年成立新加坡、法国、日本公司 2025年上半年开拓韩国、阿联酋、泰国等新市场 [11] - 行业专家认为公司国际化战略可能为时过早 海外市场对中式传统食品接受度有待提高 [2] - 出海战略被指缺乏有效模式与产品矩阵创新 仍以传统粽子为主 未充分考虑不同市场的消费习惯差异 [12] - 国际化进程遭遇食品安全事件冲击 2025年8月一批次出口韩国的绿豆蓉月饼因检出禁用防腐剂山梨酸0.0909g/kg被退回 暴露出口标准适配疏漏 [15] 公司发展历程与现状 - 公司为百年老字号 起源于1921年 历经国营、改制、工业化生产等阶段 于2022年在A股主板上市 [8][9][10] - 当前面临增长微弱、盈利空间收窄、品控失序等多重困境 [1]
王老吉与加多宝又开撕,“新剧本”陷入海外商标权“混战”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3 21:45
文章核心观点 - 王老吉与加多宝的长期商业纠纷焦点已从国内市场转向海外商标权争夺 此次争端由加多宝宣称在加拿大和欧盟赢得“王老吉”海外商标维权引发 王老吉则指其声明严重失实并蓄意误导公众 [1][2] - 海外商标归属直接关系到两家公司国际战略的话语权 是双方加速海外市场布局和供应链建设的绝对前提 [2][9] 争端背景与最新进展 - 加多宝宣称其关联公司万捷有限公司在加拿大联邦法院及欧盟普通法院的多起诉讼中成功捍卫“王老吉”海外系列商标权益 [2] - 加多宝声称于2000年代初合法获得海外王老吉商标所有权 并已在全球超过60个主要国家和地区注册王老吉商标(包括王老吉、WONG LO KAT、WANG LAO JI等图文组合商标) [2][5] - 王老吉指加多宝所述严重背离事实 并已在全球21个国家和地区发起维权诉讼 其中10个国家/地区(如巴西、中国澳门)的判决支持王老吉 撤销或宣告加多宝商标无效 [6] - 双方在国内的商标纠纷历时十余年 最新进展为2023年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决六家加多宝公司共同侵权 赔偿广药集团3.17亿元人民币 [4] 海外商标法律状态分析 - 商标权遵循“地域性原则” 在一国获得的商标权仅在该国有效 因此加多宝在海外注册的合法性需“一国一议” 目前在加拿大等部分地区合法 在部分国家已被判不合法 其余地区尚无最终认定 [6] - 王老吉海外维权难度较大 需在每个有争议的国家和地区依据当地法律发起独立诉讼 在奉行“使用在先”原则的欧美国家 加多宝若能证明有持续销售行为就可能保住商标 [6] - 在法律上证明对方注册存在主观“恶意”的门槛很高 尤其在跨国诉讼中更为困难 [6] 凉茶行业海外扩张战略 - 全球植物饮料行业2019-2024年复合增长率近10% 市场规模持续扩容 饮料企业纷纷出海布局 [7] - 王老吉发布海外品牌名称“WALOVI” 加速海外市场拓展 其十年间海外市场规模增长6.5倍 年复合增长率超25% 近期密集布局供应链 确立“供应链协同+本土化生产+深度分销”的出海模式 [7] - 加多宝海外扩张步调未停 其拥有的海外王老吉品牌凉茶已远销全球数十个国家和地区 [7] - 两者国际化策略存在差异 加多宝在海外使用“WONG LO KAT”等标识以延续华人市场认知 王老吉则推出全新“WALOVI”国际罐以符合国际消费者发音习惯 [8] 行业趋势与市场前景 - 凉茶赛道在国内市场增速有所回落 已被认为触及天花板 国际化成为突破国内增长瓶颈的可选捷径 [8] - 茶饮料市场未来趋势是无糖茶 凉茶品类的海外扩张仍需时间验证 植物饮料、电解质水等新兴小众赛道展现出潜力 如元气森林“元气自在水”系列规模已突破10亿元人民币 [8]
协创数据:公司客户覆盖欧洲、亚太地区、拉丁美洲等全球主要市场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13 12:03
协创数据(300857.SZ)10月13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客户覆盖欧洲、亚太地区、拉丁美洲等 全球主要市场,产品应用于智能家居、物联网设备、消费电子等多个领域。供应链方面,公司业务的核 心原材料采购渠道以国内供应商为主,同时在对关键元器件的采购已建立了日本、韩国、欧洲等替代渠 道,国际物流及关税风险整体可控。 目前,公司出口至美国货物主要通过公司的菲律宾工厂、美国工 厂、泰国工厂等海外智能制造工厂进行交付,直接出口美国的产品收入占比较小,未来也会持续通过美 国工厂产能建设以贯彻公司国际化战略。公司始终密切关注全球贸易环境的变化,公司的业务布局和供 应链体系具备一定的全球性和韧性,能够有效应对潜在的风险与挑战。 (记者 王瀚黎) 每经AI快讯,有投资者在投资者互动平台提问:根据公司2025年中报口径,公司海外收入贡献占比 48.32%。可否简要介绍公司海外供应链、海外客户基本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