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管理
搜索文档
ST加加: 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
证券之星· 2025-07-14 17:13
业绩表现 - 预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50万元至950万元 上年同期亏损2,916.21万元 实现扭亏为盈[1]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35万元至52万元 上年同期亏损3,410.91万元[1] - 基本每股收益为0.006元/股至0.009元/股 上年同期亏损0.026元/股[1] 业绩驱动因素 - 公司持续聚焦主业 推广高毛利产品 加强减盐等中高端系列产品的销售 推动精细化管理 降本增效 优化产品结构 产品综合毛利率上升[1] - 公司提升品牌形象 积极投身公益活动 探索新的营销模式 建联达人赋能场景化营销 减少传统户外广告投放 线下广告宣传费用同比下降[1] - 全资子公司加加食品(宁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相关业务停止 上年同期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本报告期计提减值准备金额同比减少[1] - 停止控股子公司湖南加加一佰鲜食品有限公司相关业务 合并报表范围内子公司亏损减少[1] 审计沟通 - 公司已就业绩预告有关事项与会计师事务所进行预沟通 双方在业绩预告方面不存在较大分歧[1]
庄园牧场:预计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亏损2600万元—3400万元
快讯· 2025-07-14 16:19
业绩预告 - 预计2025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2600万元至3400万元 [1]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亏损3100万元至3900万元 [1] - 基本每股收益亏损0.13元/股至0.17元/股 [1] 业绩变动原因 - 三大产业板块紧密协同实施全产业链精细化管理 [1] - 通过降本控费、降本增效等系列措施提升整体毛利率 [1] - 业绩预告数据未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但与会计师事务所无分歧 [1]
德邦基金邹舟: 把握交易逻辑 以精细化管理应对债市新变化
中国证券报· 2025-07-14 04:49
德邦基金固收团队策略与市场观点 团队建设与产品矩阵 - 德邦基金固收团队在总经理助理邹舟带领下,两年内完成从低波、中波到双债、利率债的多品种梯度覆盖,形成"德邦债家族"产品线 [1][8] - 具体产品策略差异:德邦短债等含信用资产产品以信用债票息为安全垫+利率债资本利得增厚,德邦锐裕利率债债券则通过择时和久期精细化管理获取超额收益 [1] 市场认知迭代与交易逻辑 - 当前利率下行与资产欠配环境下,传统"卖长买短"逻辑失效,2024年初短债因负carry(资金成本>票息)被抛弃,长债因正carry和高弹性成为避险选择 [2] - 团队应对策略:年初降低整体仓位而非增持短债,验证及时止损的有效性,强调认知需随市场交易主逻辑变化快速迭代 [2][3] 组合管理方法论 - 信用债与利率债配比锚定负债特征:信用债为压舱石提供稳定票息,利率债利用流动性优势捕捉波动收益 [4] - 久期策略精细化:拆分信用久期与波动久期,根据市场情况和负债属性设定动态上限 [4] - 流动性管理为核心:开放式组合需预留足够余地应对资金调整压力,便于错杀时捕捉优质资产 [5] 2024年下半年债市展望 - 宏观判断:经济数据阶段性向好但持续性存疑,外贸扰动+政策预期有限可能加剧市场对不确定性的交易 [7] - 技术面信号:5月底国债期货现中期机会迹象,当前需观察能否突破前高关键点位,团队加强技术分析在决策中的权重 [7] - 货币政策基调:央行流动性呵护态度下,债市中期看多但空间有限,需"边走边看"灵活调仓 [7] 波动环境下的操作策略 - 短债产品将严格控制波动类资产占比以应对潜在调整,中长债组合则保留灵活性追逐超额机会 [8] - 坚持精细化仓位管理:尽管估值波动修复快时效果不明显,仍坚持结合产品定位做前置化布局 [8]
四种经营理念 | 用“赚钱”思维去“花钱”,点燃发展引擎
搜狐财经· 2025-07-13 16:03
思想革新 - 公司通过制定《"四种经营理念"大讨论活动方案》开展分专题、分阶段、分层次学习研讨,构建"覆盖全员+深度融合"的学习模式 [3] - 组织专题学习28场次,参与超300人次,收集研讨材料80份、意见建议21条、案例故事15篇 [3] - 通过微信公众号专栏宣传典型事例,营造全员精打细算氛围 [3] 管理优化 - 严格执行"无预算不开支,有预算不超支,非必须不列支"原则,强化全面预算和经营分析闭环管理 [5] - 推广设备配件自修和废旧物资回收复用,修旧利废节省资金348.22万元,小改小革年均创效超230万元 [5] - 通过设计和加工专用工具降低设备拆卸报废率,提升工作效率 [5] 技术创新 - 开展"揭榜挂帅"活动激励技术攻关,403回风巷瓦斯抽采效率提升6.8倍 [8] - 机电设备故障影响同比降低45%,1号35kV变电所改造获供电公司奖励30.02万元 [8] - 太阳能热水系统节约天然气费用267.89万元,永磁直驱电机和智能通风机节约电费22.2万元 [8] 协同增效 - 整合思想革新、管理升级、技术创新多维度发力,形成创效增效闭环 [1][8] - 通过高位裂隙定向钻孔等六项技术应用显著提升生产效率 [8] - 持续践行"赚钱思维花钱"理念,将节约成本转化为实际经济效益 [1][8]
4800亿奇瑞当家人,挥别价格战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3 09:16
公司战略调整 - 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跃宣布不再追求销量排名,转向注重质量与品牌建设[1] - 公司成立"国内业务事业群",下设星途、艾虎、风云、QQ四个事业部,整合资源强化协同[4][5] - 调整架构旨在提高经营质量,向精细化管理迈进,打造敏捷高效组织[6] 人事变动与组织优化 - 奇瑞汽车执行副总裁李学用被任命掌管新事业群,负责除iCAR和智界外的所有品牌[7] - 李学用42岁,是招股书中6位高管中最年轻的一位,擅长营销与社交媒体运营[8][9][10] - 公司整合雄狮科技、大卓智能及研发总院业务,成立"智能化中心"下设多个智能驾驶相关机构[15][16] 财务表现与市场数据 - 2024年1-9月奇瑞汽车营收超1800亿元,同比增长67.7%,利润113亿元[12] - 按此增速计算,2024年收入规模应超2500亿元,奇瑞控股体系去年收入达4800亿元[13] - 2024年1-6月累计交付126万辆汽车,同比增长14.5%,其中出口55万台[21] 智能化布局 - 大卓智能原为独立智能驾驶公司,团队规模超500人,研发人员占比80%[16] - 智能化中心整合后能更好对接供应商,打造高效协同研发体系[18][19] - 尹同跃立下目标:2025年智能化必须进入行业头部[17] 市场竞争与海外表现 - 奇瑞出口增速从去年同期的29.4%回落至3.3%[22] - 2023年乘用车毛利率15.9%,2024年回落至14.7%[24][25] - 行业竞争进入深水区,主流车企开始注重现金流而非单纯追求销量[26] IPO进展 - 奇瑞汽车正处于冲刺IPO关键期,2月底已提交招股书[27] - 此次赴港上市是公司距离敲钟最近的一次[27]
东宝生物(300239) - 300239东宝生物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711
2025-07-11 19:34
公司基本信息 - 证券代码 300239,证券简称东宝生物;债券代码 123214,债券简称东宝转债 [1] - 2025 年 7 月 11 日 16:00 - 18:00 以网络远程方式参与内蒙古辖区上市公司投资者网上集体接待日活动,接待人员有董事、总经理刘芳,财务总监郝海青,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单华夷 [2] 财务状况 - 2024 年归属于上市东宝生物股东的净资产同比增长 4.91%,资产结构较为稳健 [3] - 2024 年营业收入 8.85 亿元,同比下降 9.19%;净利润 8598.27 万元,同比下降 28.28%,受外部宏观经济形势、医药行业政策变化、客户去库存等影响 [3] - 2024 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6913.11 万元,较 2023 年下降 65.33%,主要因销售商品等现金流入减少、购买商品等现金流出增加,对日常运营无影响 [4][5] - 截至 2025 年 6 月 30 日,公司累计回购股份 10,573,400 股,占公司当前总股本的 1.7812% [13] 费用管控与资产结构优化 - 2024 年深化供应链管理,实施动态采购策略,优化供应商分级管理,强化质量管控,为成本管控奠定基础 [2] - 面对挑战,聚焦主业,通过“胶原 +”纵向一体化发展战略,构建大健康产业细分领域综合性企业集团,实现资产结构优化 [3] 股东回报与资金需求平衡 - 充分考虑股东利益和公司经营资金需求,以现金分红为主,每年现金分红占当期可供分配利润比例保持合理稳定 [3] 胶原产业链布局成果 - 构建“自主创新 + 合作研发”研发模式,低脂奶油专用胶原对接市场,羊绒纺织领域专用胶原开展试验,“超低内毒素明胶项目”对接市场,酰化改性明胶完成生产试验,护发专用胶原开展试验和市场对接 [5] 精细化管理 - 2024 年通过“精管理、控成本、提质量、促创新、强品牌”举措增强运营效能,升级数字化管理系统,深化健康产业协同布局,拓展新兴业务应用 [8] - 未来在运营、成本、质量、技术工艺、供应链协同等方面规划目标,提升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6] 市场拓展 - 2024 年以胶原业务为核心,参加行业展会,深化产业协同布局,拓展新兴业务应用,推动代血浆明胶等业务进展 [9] - 2025 年聚焦明胶、胶原蛋白、空心胶囊及 TO C 端产品矩阵,针对不同业务制定拓展计划,强化行业领导地位 [12][13] 业绩目标风险评估与应对 - 公司已在 2024 年年度报告中描述未来经营可能存在的风险及应对措施 [3] 分红政策 - 2024 年拟每 10 股派现 0.25 元(含税),已实施完毕,为回报股东并兼顾公司发展 [9] 老龄化市场推广 - 结合老龄化需求,推动胶原蛋白在“医美健食”领域应用,“倍优免牌骨胶原蛋白维生素 C 粉”获国产保健食品注册证书 [10] 业务增长预期 - 2025 年面对挑战,聚焦主业,通过“胶原 +”战略构建综合性企业集团,部分业务板块有望快速增长 [13]
青岛地铁15号线建设“加速跑”
齐鲁晚报· 2025-07-10 05:23
工程建设进展 - 青岛地铁15号线天山一路站至天山二路站TBM左线贯通,实现区间双线贯通,正线区间全长约2.5km [2] - 项目团队采用"双线联动"机制,将右线施工经验应用于左线,攻克断层破碎带掘进等技术难题 [2] - 建立TBM设备管理体系,通过"一机一档"管理,设备故障重复率同比下降75% [2] 施工管理方法 - 采用精细化、智能化、机械化管理为核心,应用"超前注浆加固+智能监测排水"方案 [2] - 执行"班组责任制",在不同施工阶段明确履约管控重点,合理组织生产 [3] - 强调超前地质预报和周边沉降监测,保障全过程精准分析和全要素精准管控 [3] 项目意义与影响 - 青岛地铁15号线建成后将串联城阳、李沧、崂山三区,缓解主城区南北向交通压力 [3] - 天山一路站至天山二路站区间双线贯通标志着地铁15号线施工进入"快车道" [3] 后续工作计划 - 在相关单位统筹安排下,继续强化安全质量管控,优化工序衔接与资源配置 [3] - 全力保障剩余工程高效推进,为青岛轨道交通网络建设增添新动能 [3]
超30家银行信用卡分中心“退场”!啥原因
金融时报· 2025-07-03 19:18
银行信用卡业务调整 - 今年以来超过30家银行信用卡分中心终止营业,包括交通银行、民生银行、广发银行等[1][7] - 交通银行太平洋信用卡中心年内已注销近30家分中心,仅4月就有10家分中心关停[7] - 民生银行信用卡中心华北、东北、华中分中心分别于2月28日、3月14日、3月28日停止营业[8] - 广发银行信用卡中心关停昌吉分中心、牡丹江分中心[8] 业务模式改革原因 - 信用卡中心与分行业务存在重合,调整是为加强精细化管理、实现降本增效[8] - 交通银行副行长表示集中直接经营模式在新阶段局限性明显,改为分行属地经营模式[9] - 民生银行表示业务整合是战略调整及业务优化需要,相关业务转移至其他分中心[9] 行业发展趋势 - 全国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数量连续十个季度环比负增长,从2022年Q3的8.07亿张降至2025年Q1的7.21亿张[8] - "加快信用卡属地经营转型"成为多家银行2024年信用卡业务改革主线任务[9] - 信用卡业务加速向线上化、数字化迁移,线下机构精简趋势或将难以逆转[9]
恒银科技: 恒银金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关于上海证券交易所对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的信息披露监管问询函回复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7-03 00:36
核心观点 - 公司2024年毛利率显著提升至25.65%,同比增加26.73个百分点,主要得益于高毛利产品销售占比提升和新一代机芯批量生产带来的成本降低 [1] - 海外业务收入同比增长599.35%至2450.32万元,毛利率31.55%,高于国内业务 [24] - 2024年实现归母净利润4012万元,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040万元,同比均扭亏为盈 [31]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5.85亿元、4.27亿元、4.37亿元,毛利率分别为5.26%、-1.08%、25.65% [1] - 2024年现金类设备产销量分别增长15.96%和38.66%,毛利率提升21.71个百分点至16.6% [1] - 非现金类设备产销量分别下降49.13%和52.41%,但毛利率提升34.77个百分点至29.3% [1] - 设备配件类业务毛利率45.08%,同比增加24.66个百分点;技术服务及其他业务毛利率增幅较大 [19] 业务结构 - 产品包括现金设备(存取款一体机等)、非现金设备(智能柜台等)、设备配件及技术服务 [3] - 客户覆盖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农信社及"一带一路"国家 [3] - 2024年前十大客户成交金额占比69.85%,较2022年78.32%有所下降 [7] - 前十大供应商应付账款余额3200.97万元,占期末应付账款27.5% [8] 成本控制 - 新一代自研机芯批量生产降低现金设备核心部件成本27.6% [9] - 2024年人力成本减少2400余万元,存货跌价准备转销5000余万元 [9] - 自研钞箱销售占比提升48个百分点,单位成本同比下降44% [19] - 维保服务人员减少25%,服务成本下降2500余万元 [10] 海外拓展 - 主要客户为海外ATM经销商,收入占比77.11%,采用100%预收货款模式 [25] - 海外市场定价能力较强,销售价格高于国内市场 [28] - 产品通过PCI、EMV等国际认证,针对高温高湿环境定制开发 [26] - 与当地经销商深度合作,降低市场开拓成本 [27] 行业对比 - 设备毛利率13.3%,低于行业平均23.19%;服务毛利率30.71%,接近行业领先企业 [14] - 海外业务增速高于广电运通、新北洋等可比公司,但毛利率仍低于行业平均 [29] - 现金设备产销量增长与行业趋势吻合,非现金设备调整符合公司战略 [17]
从 “长安的荔枝” 到 “全民的荔枝”:一场跨越千年的科技革命
南方农村报· 2025-07-02 19:36
核心观点 - 从古代到现代,荔枝从贵族奢侈品变为大众消费品,背后是种植技术、冷链物流和基础设施的千年科技革命 [7][35][90] 荔枝种植技术升级 - 广州增城果农使用极飞农业无人机进行植保,效率提升150%(5天缩短至2天),通过智能雾化喷洒和北斗导航实现精准用药 [44][45][47][48] - 极云睿图系统可生成三维果园地图,精准规划作业路线,节水省药提升效率 [50][51][53] - 智能化生态荔枝园配备气象站,粗放种植转向数据驱动的精准化管理 [56][57][60] 冷链技术突破 - 气调保鲜库可调节氧气/二氧化碳浓度,抑制荔枝呼吸作用,保鲜期延长 [64][65][66] - 冷链车配备0-4℃恒温系统和90-95%湿度控制,减少水分流失和微生物滋生 [69][70] - 从化华隆与广东省农科院合作研发冻眠荔枝技术 [68] 物流基础设施 - 2024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16.2万公里(高铁4.8万公里),高速公路超18万公里 [72][73] - 民航运输飞机4394架,运输机场263个,2024年快递业务量达1745亿件 [74][75] - 粤港澳大湾区开通高铁"荔枝专列",日均运输量超8吨,效率达传统陆运3倍以上 [79][80][81] - 农业无人车实现采摘点到中转点自动化运输,为锁鲜争取时间 [82][83][85] 产销模式创新 - 直播销售成为新渠道,数字化推动荔枝从枝头快速直达消费者 [88][89] - 运输时效从唐代11天缩短至现代24小时,损耗率从30-40%大幅降低 [2][3][3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