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体系

搜索文档
全球货币体系走向何方?这场对话给出答案……
国际金融报· 2025-05-18 16:06
全球金融体系重构 - 国际秩序面临美国关税政策等挑战和颠覆 但危机也是重塑全球体系的机会 [4] - 全球经济结构已完成多级化转变 美国重要性下降但仍有影响力 [4] - 发展中国家影响力提升 需要更多选择权和新的多边主义反映新秩序 [4] 新兴经济体崛起 - 美元持有量从73%降至60% 因中国等新兴经济体份量加重 [5] - 固定收益领域全球央行正调整资产配置 减少美元持有 [5] - 中国推动经济模式转型 从出口导向转向国内消费为基础 [5] 国际合作与危机应对 - IMF和世界银行未来或发挥更主导作用 需与地区开发银行协同 [7] - 地区性开发机构呈现多元化倾向 亚投行等扮演重要角色 [7] - 需重构国际体系形成新联盟 应对全球不平衡引发的危机 [8] 货币体系改革路径 - 推动IMF扩大SDR并纳入更多货币 提升人民币权重构建多元储备体系 [8] - 通过跨区域基建合作如亚洲基础设施银行 助力美国制造业回流 [8] - 美元仍是流动性最强货币 但全球储备货币体系需多元化 [5][8]
胡晓炼:国际货币体系改变从三个方向推进 加密数字货币将被重视
财经网· 2025-05-18 16:02
特朗普政府关税政策影响 - 特朗普政府推出的关税政策旨在减少贸易逆差和增加美国财政收入,同时重构国际贸易投资体系以强化美国主导地位 [1] - 政策导致贸易投资成本效益再平衡,全球南方国家和新兴市场因成本优势获得更多发展机会 [2] - 制造业回流美国难度大,因美国在一般加工制造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竞争力不足 [2] 全球贸易再平衡与经济结构调整 - 全球化推动的经济高速增长导致贸易不平衡,需通过国内经济结构调整解决储蓄、消费、进出口等协调问题 [2] - 历史经验表明,内部经济结构均衡发展是解决贸易不平衡的有效途径 [2] 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趋势 - 美元主导的货币体系面临"武器化"和"特里芬难题",推动体系向更多元包容方向变革 [3] - 变革可能通过三种路径:更多货币加入国际货币行列、加密数字货币跨境应用探索、SDR功能提升 [3] 中国对外投资与产业链布局 - 2014-2024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超3万亿美元,较此前20年增长233%(从9000亿美元基数) [4] - 投资主体以韧性强的民营企业为主,投资领域从劳动密集型转向技术领先行业 [4] - 企业通过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布局,推动投资所在地工业化、绿色化、智慧化发展 [4] 中国企业走出去模式升级 - 从单家企业出海发展为产业集群式走出去,通过工业园区带动上下游企业协同出海 [5] - 企业参与当地基础设施建设(道路、水电等),显著促进东道国经济发展 [5]
胡晓炼:未来的国际货币体系会更加多元、更加包容
搜狐财经· 2025-05-18 09:53
国际贸易与投资格局变化 - 当前影响国际贸易和投资最重要的事件是关税问题,美国政府推出的关税政策旨在减少贸易逆差、增加财政收入并重构国际贸易投资体系秩序,这将使国际贸易、投资体系格局发生变化 [3] - 贸易、投资中的成本效益再平衡,过去成本包括人力、土地、资源等传统要素,后来加入创新、制度、绿色等新要素,近两年地缘政治、意识形态也成为考量因素,企业家面临更大不确定性但仍追求效益和效率最大化 [3] - 美国制造业回流难度大,全球南方国家、新兴市场国家将吸引更多贸易和投资 [3] 全球经济结构调整 - 全球贸易再平衡将引起主要经济体内部经济结构深刻调整,过去全球化导致贸易不平衡问题如美国贸易逆差急剧增加、欧盟和中国贸易顺差扩大 [3] - 解决贸易不平衡关键在于各国推动国内经济调整,协调储蓄、消费、进出口、投资等方面,历史经验表明只有内部经济结构更均衡发展才能有效解决贸易不平衡问题 [3] 国际货币体系演变 - 货币再平衡将引导世界货币体系朝更加多元、包容方向发展,美元主导地位面临货币武器化和"特里芬难题"挑战 [4] - 国际货币体系可能从三个方向演进:更多货币加入国际货币行列、加密数字货币在跨境贸易和投资服务中的探索增加、国际货币基金特别提款权(SDR)功能可能进一步提高 [4] 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 - 2014—2024十年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超过3万亿美元,是过去二十多年的三倍 [4] - 中国企业国际化优势包括:投资主体以民营企业为主且韧性强拼搏精神足、越来越多技术领先和有行业影响力的企业进行全球化产业链供应链布局、将国内工业园区建设经验带到国外形成产业集群效应、积极参与当地基础设施建设为当地经济发展做贡献 [4] - 当前国际贸易投资格局变化背景下中资企业仍能适应变化并继续寻求发展 [4]
2025五道口金融论坛|专访马克·乌赞: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后黄金大跌,释放乐观信号
北京商报· 2025-05-18 09:41
国际货币体系未来 - 美元在全球货币体系的霸主地位逐步减弱,但仍是主要储备货币 [3] - 美国在全球经济中的份额约为25%且不断下降,其经济政策的不可预测性使美元受到质疑 [3] - 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需要时间,中国当前首要任务是重新平衡国内经济 [3] - 储备货币特权可能被其他国家分享,特别是欧元区和人民币,未来可能形成多极化世界 [3] 关税贸易战影响 - 关税贸易战不利于全球经济平衡,对美国而言并非正确政策 [1][4] - 美国国债市场近期崩盘,各期限收益率集体飙升,30年期逼近5%,10年期突破4.5% [4] - 中美贸易战暂停后金融市场趋于稳定,黄金价格下跌超3% [4][5] - 黄金价格下跌反映市场对中美协议持乐观态度,可能达成一致 [5]
2025五道口金融论坛|胡晓炼:国际货币体系改变,将更重视加密数字货币
北京商报· 2025-05-18 07:06
国际贸易与投资新形势 - 国际货币体系将更加多元化和包容化[1] - 国际贸易体系正经历深刻调整但中国企业仍能把握机遇[1] - 特朗普政府关税政策扰动全球金融市场并改变贸易投资格局[3] 贸易投资核心变化 - 贸易投资中成本效益再平衡加入创新、制度、绿色等新要素[3] - 地缘政治和意识形态成为贸易投资新考量因素[3] - 企业家面临更大不确定性但核心仍是追求效益与效率最大化[3] 全球经济结构调整 - 全球贸易再平衡将引发主要经济体内部经济结构深刻调整[3] - 国家内部经济结构均衡发展是解决贸易不平衡的关键[3] 国际货币体系演变 - 货币再平衡推动世界货币体系向多元包容方向发展[3] - 美元面临货币武器化和"特里芬难题"两大问题[3] - 更多货币将加入国际货币行列并为金融稳定服务[4] - 加密数字货币在跨境贸易投资中的探索值得关注[4] 中国企业的竞争优势 - 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参与投资和产业链构建具有独特优势[4] - 中国对外投资以民营企业为主且韧性较强[4] - 中企投资从劳动密集型转向技术主导型[4] - 行业领军企业以跨国公司视野布局全球产业链[4] 中国企业全球化模式 - 将国内园区建设经验复制到海外带动产业集群发展[4] - 实现从单家企业出海到产业链整体转移的跨越[4] - 积极参与当地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当地工业化绿色化进程[4]
多极货币体系如何破局?5名国际权威专家深度对话
搜狐财经· 2025-05-17 22:43
全球货币体系变革 - 当前国际金融体系正经历自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以来最深刻的变革,从"单极依赖"向"多极共治"转型 [3] - 新兴经济体在全球GDP占比超40%,中国、欧洲与发展中国家需共同推动国际机构改革 [3] - 美元在外汇储备中占比从73%降至60%,人民币跨境结算规模占比达7.5% [3] - 全球央行持续增持黄金,欧元因财政联盟缺失难以挑战美元地位 [3] 国际金融机构改革 - 美国对多边机构资金投入缩减(如国际开发署裁员40%),世界银行转向"混合融资"模式 [4] - 亚投行创新实践:截至2025年在47个国家落地132个项目,38%引入私营部门投资 [4] - IMF可能扩大特别提款权(SDR)篮子货币范围(如纳入东盟货币),发展超主权货币 [4] - WTO争端解决机制瘫痪可能引发1929年大萧条以来最严峻的贸易挑战 [4] 区域货币合作进展 - RCEP成员国贸易额占全球30%,区域内零关税商品比例达90% [6] - 亚投行与东盟合作设立100亿美元绿色基础设施基金,支持跨境电网和低碳技术 [6] - 亚洲正探索建立类似欧洲稳定机制(ESM)的危机应对基金,推动本币结算系统 [6] - 中国数字人民币(DCEP)在东盟五国开展跨境支付试点,与新加坡UPI、泰国PromptPay形成"数字货币走廊" [6] 中国参与全球治理 - 中国通过"双循环"战略提升内需比重,人民币国际化采取渐进路径 [3] - "一带一路"倡议及亚投行等新机制正在重塑全球资本配置格局 [3] - 中国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与"全球安全倡议"为全球治理注入新价值内涵 [6]
中美谈完不到4天,美债崩盘,二次会谈开启,我商务部开出新条件
搜狐财经· 2025-05-17 22:35
美债市场动荡 - 30年期美债收益率突破5%关键点位,引发全球资本市场剧烈波动[1] - 美债崩盘反映美国财政模式不可持续性,面临"控通胀"与"保增长"政策矛盾[3] - 31万亿美元债务规模形成系统性风险,财政赤字突破GDP的8%[11][13] 中美战略博弈 - 中国商务部在谈判中提出解除科技制裁、推动人民币跨境结算等条件,直指美元体系弱点[7] - 中国连续6个月减持美债,黄金储备增至2800吨,一带一路本币结算占比达38%[9] - 稀土管制成为科技博弈反制武器,新能源技术出口重塑全球产业链[13] 全球资本动向 - 日本央行秘密购债托市同时加速抛售美国长期国债[9] - 沙特主权基金抄底页岩油资产但回避美债投资[9] - 欧洲养老基金将人民币资产纳入核心配置,显示对美元体系信心动摇[9] 货币政策困境 - 美联储陷入加息压垮企业债、降息摧毁汇率的两难境地[11] - 特朗普时期"对等关税"政策推高美国通胀,加剧货币政策被动性[7] - 当前局面类似2008年金融危机前兆,但风险核心转向美债市场[7] 国际货币体系重构 - 全球资本流动显示对"后美元时代"的预判,非美元支付网络加速形成[9] - 2025年美债危机或成国际货币体系临界点,新旧秩序交替加速[13] - 人民币资产吸引力提升,硬通货配置成为规避系统性风险策略[13]
进出口银行原董事长胡晓炼:美国制造业回流难度很大|快讯
华夏时报· 2025-05-17 22:19
国际贸易与投资格局变化 - 当前影响国际贸易和投资最重要的事件是特朗普政府推出的关税政策,该政策震惊了世界 [2] - 制造业回流美国的难度很大,因美国在加工制造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上竞争力不足 [2] - 制造企业更倾向于选择成本更低、关税更低的全球南方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 [2] - 国际贸易和投资体系面临三个"再平衡":成本效益再平衡、全球贸易再平衡、货币再平衡 [2] 国际货币体系演变 - 当前国际货币体系中美元作用突出,但面临货币武器化和"特里芬难题"的挑战 [3] - 国际货币体系可能从三个方向改变:更多货币加入国际货币行列、加密数字货币的重视、SDR功能可能提升 [3]
全球政经领袖共话未来全球货币体系 多元化将成为未来改革的方向
新京报· 2025-05-17 21:57
当前美国国债作为全球最安全资产以及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地位正在被动摇,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启 了去美元化进程。究竟如何面向未来的全球货币体系,5月17日,来自联合国的前政要、国际组织、金 融机构负责人知名经济学者等多位重磅嘉宾在2025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上各抒己见。 美元信用正面临系统性削弱 在美国债务持续攀升、财政赤字压力不断积聚的背景下,美元的信用正面临系统性削弱。 瑞银资产管理全球战略主管马西米利亚诺·加斯塔利指出,目前美元还是全球的避风港资产,因为它的 流动性最强,但是在当前的地缘政治环境下,很多国家央行都在考虑他们对美元的资产配置未来是否会 发生变化,美元是否会丧失它的避风港地位。 到目前为止,受美元动荡和过去几年地缘政治不确定性的影响,现在黄金的地位越来越显著。公开数据 显示,很多央行,包括中国和其他新兴市场国家的央行,都在增加黄金储备,特朗普采取的单边主义做 法使得这个趋势变得更加明显。 在固定收益领域,全球央行和机构投资者在慢慢地调整资产配置,可能要逐渐降低美元持有量,这是一 个逐步下降的过程。因为现在类似中国这样的新兴经济体在全球金融体系当中的分量越来越重,尽管目 前暂时还没有其他货币可以 ...
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开幕 百位专家学者齐聚深圳共谋开放新局
搜狐财经· 2025-05-17 21:23
论坛主题与背景 - 2025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以"共享未来:构建开放包容的经济与金融体系"为主题,聚焦全球经济碎片化、货币体系重构、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及人工智能革命等核心议题 [1] - 论坛汇聚百余位全球政商学界精英,旨在为动荡世界中的经济复苏提供前瞻性智慧 [1] 全球经济与贸易体系 -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迈克尔·斯宾塞指出当前全球贸易体系受地缘政治撕裂困扰,贸易战本质是"双输游戏" [3] - 斯宾塞认为未来全球贸易体系仍将以多边体系为主,新兴经济体占比提升可能推动剔除美国之外的全球化体系,但过程较混乱 [3] - 中国推动多边主义对全球贸易体系至关重要,能使所有国家获益 [3] - 波兰前总理贝尔卡认为美国经济不平衡源于低储蓄率和消费型经济,关税政策效果有限 [4] 科技与金融创新 - 清华大学依托深圳创新生态,通过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金融科技突破,五道口金融学院致力于成为全球金融理论创新的"策源地" [3] - 斯宾塞关注中美AI技术差距快速弥合,中国大模型如"DeepSeek"的崛起或重塑全球科技竞争格局 [3] 区域经济与货币体系 - 欧洲在不稳定的世界中更显脆弱,需直面美国新政策挑战并利用关税同盟内部优势,同时允许市场多样化调整 [4] - 中国已成为全球科技的重要制造者和出口者,欧洲公司希望更多进入中国市场 [4] - 国际货币体系呈现"多元化"趋势,但美元主导地位短期内难以撼动 [4] - 美联储首要任务是控制就业和管理通胀,未来贸易谈判将逐步恢复正常,美联储需保持经济健康并避免过大通胀压力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