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产业化
icon
搜索文档
中美新:轮谈判会议继续,关注“种源自主可控”机会
天风证券· 2025-06-11 16:1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为强于大市(维持评级),上次评级同样为强于大市 [8]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在全球贸易不确定性背景下,国家粮食安全、种源自主可控重要性突显,生物育种战略地位进一步明确,国内转基因玉米商业化种植有望加速,头部种企凭借领先的转基因储备有望提升竞争力 [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事件背景 - 2025年6月10日,中美经贸磋商机制首次会议在英国伦敦继续进行,此次谈判基于5月12日在日内瓦达成的90天关税“休战”协议,核心问题从关税争端延伸至稀土出口管制等领域 [3] 关注“种源自主可控”机会 - 中国是美国农产品重要进口国,2024年从美国进口大豆、玉米、小麦分别为2213、207、190万吨,占美国当年出口量的44.1%、3.6%、9.0%,粮食贸易或是短期内与美国谈判的重要领域之一 [4] - 国内粮食供需维持紧平衡状态,未来要规避对粮食进口依赖的掣肘、实现高位再增产,须转向“大面积提单产”,转基因技术是良种领域提单产的重要增量手段 [4] 中美粮食单产差距与生物育种 - 美国耐除草剂型转基因玉米渗透率从7%提升至70%仅用10年,2024年应用渗透率超90%,推动玉米单产升至766公斤/亩 [5] - 2024年国内玉米单产仅439公斤/亩,与美国单产差距扩大至327公斤/亩(1996年差距为141公斤/亩),生物育种应用推广或推动国内转基因应用提速 [5] 转基因发展现状与投资建议 - 政策端,中央一号文件连续5年聚焦“生物育种”产业化,政策重心由科研转向应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 - 2035年)》明确“加快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 [6] - 市场端,国内转基因粮食产业化于2024年由试点转入大面积示范阶段,2024年8个省份允许转基因种植品种,2025年转基因玉米种植区域放开至13个省 [6] - 重点推荐隆平高科、大北农、荃银高科,建议关注丰乐种业、登海种业 [6] 相关公司特点 - 隆平高科转基因玉米品种数量第一,12亿定增助力资本结构优化 [11] - 大北农国内转基因性状份额第一,“技出粮进”响应粮食安全 [11] - 荃银高科背靠先正达集团优质资源,加速生物育种资源储备 [11] - 丰乐种业是国投种业旗下优质种企,“种药肥”一体化循环发展 [11] - 登海种业是种子育繁推一体化龙头,玉米育种底蕴深厚 [11]
湖北武穴:三代接力绘就农业产业化传奇 父子同心书写乡村振兴新篇
中国发展网· 2025-06-11 16:02
公司发展历程 - 从手工作坊起步,2010年面临市场变革时由大儿子吴志伟返乡协助,2014年成立伟博粮油公司,当年产值突破6000万元,利润超300万元 [2] - 2016年小儿子吴超伟加入后推动优质稻种植面积从几百亩增至2万亩,亩均增收30元,并开发高端香米品种,带动6000亩种植 [3] - 2021年获评"湖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完成从育种到销售的完整产业链布局 [3] - 2024年启动总投资3亿元、占地120亩的智能化产业园建设,一期工程包括标准化车间和两条生产线,预计年产值5亿元 [1][4] 产能与技术升级 - 当前在建智能化产业园将引入自动化设备和智能仓储系统,实现年产20万吨优质大米、1万吨米糠的产能突破 [4] - 已投资2600万元建成金禾全自动精米生产线,生产效率提升40%,产品精度达国际标准 [4][6] - 每年投入80万元研发经费,与黄冈市农科院合作突破胚芽米营养保留技术,开发低糖米等新产品 [6] 商业模式创新 - 创新"公司+农户"订单模式,免费提供种子和技术指导,承诺保底收购 [2] - 对加工副产品深度利用,谷壳制饲料、油糠提炼油脂、碎米制糖,实现资源"吃干榨净" [3] - 构建"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网络,覆盖27万亩订单土地,带动2.3万农户年均增收近千元 [7] 品牌与市场拓展 - 旗下"太白湖"品牌通过溯源系统提升产品溢价30%,打入广东、福建高端市场 [7] - 开发有机粮油、功能粮油等特色产品,并探索电商直播、工业旅游等三产融合模式 [7] - 计划2030年实现综合产值10亿元,带动50万亩优质稻种植 [7] 政策与资金支持 - 2024年被纳入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计划,获武穴市农水集团2000万元注资 [5] - 政府为年产20万吨优质稻米项目开辟"绿色通道",助力全链条体系构建 [5] 社会经济效益 - 当前每年提供20万吨优质大米,带动上下游7000余人就业,贡献利税超5000万元 [8] - 智能化产业园建成后将新增50余个就业岗位 [1]
博鳌亚洲论坛国际科技与创新论坛举行
人民日报· 2025-06-11 08:17
会议概况 - 博鳌亚洲论坛国际科技与创新论坛2025年会议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主题为"科技引领未来,创新驱动转型" [1] - 会议由博鳌亚洲论坛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共同主办,聚焦量子计算、生命科学、创新集群发展、全球科技治理、人工智能产业化、绿色技术赋能可持续发展等前沿议题 [1] - 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800余位政商学界嘉宾和代表参会 [1] 论坛背景 - 博鳌亚洲论坛于2019年发起国际科技与创新论坛,旨在探讨全球科技治理新框架、技术发展新趋势,并展示前沿技术成果 [2] - 前三届会议分别在澳门、广州、珠海举办,此次香港会议融合了博鳌论坛的国际视野、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活力与香港的独特优势 [2] 会议重点议题 - 引领国际合作方向:营造开放、公正、包容的创新生态,完善全球科技治理规则 [2] - 促进务实合作:以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主线,探索未来产业发展路径,为产业注入科技动力 [2] - 缩小技术鸿沟:倡导国际社会共同参与科技治理,防范技术垄断,为全球南方迈向现代化提供创新支撑 [2] - 打造区域创新高地:强化粤港澳大湾区创新集群效应,创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枢纽 [2] 会议成果 - 会议进一步凝聚全球科技创新共识,为全球创新生态注入"博鳌动力" [2] - 会议为多边科技合作提供了对话交流平台 [2]
以未来产业塑造产业未来(人民时评) ——从展会感受中国经济脉动①
人民日报· 2025-06-11 06:14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 - 人形机器人在智能制造、商业服务、医疗卫生等领域展示应用潜力,具身智能成为未来产业新赛道[2] - 飞轮储能系统、朱雀二号火箭、生物制造等技术突破推动储能、航天、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从0到1发展[3] - 安徽合肥聚集全国近1/3量子科技企业,形成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的生态体系[4] 未来产业发展趋势 - 前沿技术驱动的未来产业具有前瞻性和引领性,代表国际竞争制高点[2] - 科技创新突破产业化应用是形成全球竞争护城河的关键,决定产品话语权与产业定义权[3] - 低空智能飞行器、虚拟数字人、外骨骼等科幻场景正在加速商业化落地[5] 产业生态与要素支持 - 政府引导基金、新兴产业投资母基金及金融机构支持为未来产业提供资金活水[5] - 技术转化需搭建平台促进"书架"与"货架"对接,实现科技成果向新产品新产业的转化[4] - 协同攻关机制帮助解决卡脖子难题,加速技术路线验证与产业化进程[4]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试点启动
中国证券报· 2025-06-11 04:51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试点工作 - 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通知部署开展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试点工作聚焦先进制造和新材料领域高新技术成果通过中试熟化孵化市场推广产业链整合等途径加快推动科研成果向规模化生产和市场化运营阶段转化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支撑建设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1] 试点单位分类 - 试点单位分为产业化实施类第三方服务类和金融服务类三大类产业化实施类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承担参与单位以及使用成果或提供应用场景的企业中试机构等第三方服务类包括项目管理专业机构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生产力促进中心孵化器等金融服务类包括银行保险创业投资基金股权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等 [1] 产业化实施类试点单位要求 - 产业化实施类试点单位应通过自行实施技术转移或孵化新企业等方式推进相关成果工程化产业化提供相关成果的技术人才支持开展技术人员培训为相关成果开展概念验证中试熟化等提供场地设施条件 [2] 第三方服务类试点单位要求 - 第三方服务类试点单位应搭建供需对接平台推动供需匹配与交流合作为相关成果提供技术孵化服务优先向产业化实施类试点单位开放实验室检测平台试验验证平台等资源为相关成果产业化提供政策解读市场准入知识产权标准制定等方面的服务 [2] 金融服务类试点单位要求 - 金融服务类试点单位应向推介成果或其他试点单位予以投资倾斜设计有针对性的金融产品整合金融资源为企业治理市场拓展融资上市产业链协同等赋能加强同主管部门沟通磋商构建协同服务机制 [2] 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重点 - 围绕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推动更多科技成果从书架走上货架从样品变成产品重点是建机制搭平台壮主体育市场优生态优生态方面要健全科技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标准和机制促进科技服务资源集聚聚焦科技成果转化全过程汇聚科技供给概念验证中试验证企业孵化技术推广等全链条服务强化科技金融服务引导金融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3] 产融合作专项 - 工业和信息化部将持续深化产融合作深化实施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专项在优质项目培育方面聚焦生物制造人工智能数字技术低空经济等领域挖掘早期硬科技项目对接全国创新资源和金融力量推动一批优质项目落地在企业融资保障方面充分发挥科技型企业上市融资并购重组债券发行绿色通道机制引导社会资本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提供多渠道可持续的资金保障在金融工具创新方面与金融机构加强战略合作推动优化金融工具组合推广应用中试险+研发贷组合模式增强中试项目方和投资人市场信心 [3]
全链条协同突破 商业航天加速迈向“百箭千星”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6-11 01:18
商业航天发展态势 - 2025年6月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卫星互联网低轨04组卫星 5月蓝箭航天朱雀二号改进型遥二火箭、中科宇航力箭一号遥七火箭等密集发射 显示行业进入加速发展期 [1] - 行业呈现百花齐放态势 商业卫星、火箭、测控企业快速涌现 全产业链商业化落地推进 生态持续完善 [1] - 2025年将迎来朱雀三号、天龙三号等新型商业火箭首发 千帆星座、国网星座等大规模低轨星座部署启动 进入"百箭千星"发射高峰期 [1] 政策驱动因素 - 商业航天连续两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2025年提出推动产业安全健康发展 释放高质量发展信号 [2] - 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出台商业航天测控规范 上海发布培育商业航天集群措施 政策红利持续释放 [2] - 政策引导与产业集群效应降低企业商业化压力 助推产业化提速 [2] 核心技术突破 - 中天火箭突破大喷管及摆动喷管技术 试制多个型号并试车成功 "十四五"期间将形成年产6000台中小型喷管产能 [3] - 可复用火箭技术成为行业质变点 天辰合创研发火箭控制测量一体化技术 其POWERLINK环网测量系统将在朱雀2E火箭首飞 属国内首创 [4] - 斯瑞新材攻克铬铜/铬锆铜合金推力室内壁材料 填补国内空白 启动产业化项目 达产后年产300吨锻件及1000台套火箭发动机组件 [5][7] 市场与资本动态 - 2020-2024年行业产值年复合增长率22.9% 预计2025年达2.8万亿元 [6] - 2024年融资138起 金额超200亿元创纪录 卫星应用(50起)、火箭制造(32起)、卫星制造(29起)为三大吸金领域 [6] - 2025年深蓝航天完成5亿元B4轮融资 星际荣耀获数亿元D轮融资 [6] 商业化路径 - 北京"南箭北星"与上海千帆星座形成产业集群 实现"制造-发射-应用"全链条协同 [6] - 卫星互联网全球覆盖需求、低空物流/载人交通应用构成长期驱动力 [6] - 魔方卫星产能预计2025年Q2-Q3翻番增长 反映下游需求旺盛 [7]
多维发力推动商业航天大规模产业化
证券日报· 2025-06-11 01:12
商业航天发展现状 - 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首次完成10公里级垂直起降飞行试验 [1] - 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首次发射任务成功 [1] - 千帆星座及国网星座卫星成功发射首批组网卫星 [1] - 商业航天作为"新增长引擎"被写入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 [1] 技术突破方向 - 当前单次发射成本高达数千万美元,需降低至百万美元级别以实现产业化 [1] - 需加大研发投入优化设计,提高火箭重复使用次数和可靠性 [1] - 推广3D打印、复合材料等新技术应用以降低制造成本 [1] 市场应用拓展 - 需开拓太空旅游、太空采矿、太空制造等新应用场景 [2] - 卫星互联网和遥感数据服务可提供稳定市场需求 [2] - 产业链需在下游市场发展方面实现突破 [2] 产业链与生态构建 - 当前存在产业链不完善、上下游协同不足问题 [2] - 需加大科研投入开展前沿技术研究,建立研发中心 [2] - 需促进产学研合作构建创新生态 [2] 行业发展意义 - 商业航天崛起是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 [2] - 我国商业航天已进入大规模产业化关键阶段 [2]
让AI听懂行业,火山引擎如何拆掉大模型落地的「墙」?
36氪· 2025-06-10 21:34
大模型产业化趋势 - 2025年大模型在产业端加速渗透,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与广度融入金融、汽车、科技等核心业务领域[3][6] - 大模型应用从早期探索迈向规模化落地,2024年中国公有云大模型调用量达114.2万亿tokens,火山引擎以46.4%市场份额居首[5] - 企业从被动创新转向主动寻找落地点,基于明确业务痛点开发解决方案,云厂商角色扩展至业务陪伴与咨询[7] 行业落地案例 - **金融领域**:国信证券基于豆包大模型打造股市助手智能体,处理超百万份研报、十亿条财经短视频数据,覆盖70%系统重要性银行[13][15] - **汽车行业**:覆盖80%主流车企,上汽大众实现跨端交互,奔驰CLA车型接入情感识别功能,宝马聚焦智能营销缩短决策链路[16][17][19][20] - **教育科研**:南开大学共建AI+教育标杆,浙江大学打造全学科科研平台,同济大学开发校园智能助手覆盖多系统互通[21][22][24] - **智能终端**:联想通过Jeddak AICC平台实现全链路加密,推理效率无损且延迟接近明文模式[25][26] - **消费零售**:瑞幸利用意图识别引擎预测点单需求,高峰时段算力资源保障流畅体验[27] 云厂商核心能力 - 火山引擎提供多云多模型基础服务、Agent开发平台及全栈工具链,解决落地最后一公里问题[10] - 豆包大模型日均调用量12.7万亿tokens,千tokens输入成本降至0.0008元,推理成本进入厘时代[36][38] - AI云原生服务整合全栈推理加速与分布式优化,企业API调用延迟可控制在20ms以内[39] 未来发展方向 - 多模态模型与Agentic AI将爆发,中国B端AI Agent市场规模2025年预计达1718亿元[40][41] - 技术挑战聚焦能力与安全平衡、成本压力及系统集成难度,需持续优化算力调度与工程化能力[33][34][35] - 大模型未来3-5年或成企业基础设施,云厂商需降低技术门槛推动产业自由生长[42]
“2025固态电池产业化先锋”重磅揭晓
高工锂电· 2025-06-10 20:09
2025固态电池产业化先锋奖项评选 - 2025高工固态电池技术与应用峰会于6月10日在苏州香格里拉大酒店举行 主题为"打通固态电池产业化最后一公里" [1] - 奖项由高工锂电 高工储能 高工产研联合组织评选 共设三大类奖项 [2][3] 固态电池技术创新先锋 - 评选基于企业在固态电池关键材料 核心结构与制造工艺等方面的技术创新性及技术引领力 [3] - 综合考量研发深度 突破能力 知识产权成果 测试验证成效等多个维度 [3] 固态电池市场应用先锋 - 评选基于企业在固态电池相关产品的市场转化能力及应用落地表现 [3] - 综合考量电动汽车 储能 消费电子 航空航天等场景的项目推进节奏 客户合作深度 出货规模 产品成熟度等维度 [3] 固态电池产业化协同先锋 - 评选基于企业在产业化链条中的协同推动能力及价值整合能力 [3] - 综合考量与上下游合作伙伴在材料适配 工艺开发 装备对接 试点示范等方面的协同成效 [3] - 同时评估推动行业标准制定 产业生态建设的引领作用 [3]
汽车市场爆发前,谁为固态电池“买单”?
高工锂电· 2025-06-10 20:09
固态电池产业化发展 - 固态电池在技术攻坚与场景需求驱动下迎来加速发展关键浪潮,储能成为当前最大应用市场,磷酸铁锂半固态电池渗透率持续爬升 [2] - 新能源汽车将成为固态电池最核心、规模最庞大的应用场景,同时无人机、eVTOL、机器人、工程机械及商用车等细分领域构成需求增长新引擎 [2][3][10] - 中国固态电池产业生态初具规模,产业链相关企业超280家,累计规划产能突破450GWh [4] 技术路线与产能布局 - 半固态电池以规模化降本为核心目标冲刺市场份额,全固态电池处于工程化验证过渡期 [6] - 行业扩产热度高涨,前4个月扩产规模超50GWh,总规划逾450GWh,实际投产产能超25GWh,30家企业具备百MWh级生产能力 [8] - 半固态电池已实现"从0到1"突破,全固态电池预计2028年后有望突破1GWh [8] 产业链带动与市场预测 - 预计2030年高镍+硅基材料需求超5万吨,电解质+导电剂超5000吨,设备市场带动超百亿级 [9] - 2025年半固态出货预计超10GWh,磷酸铁锂体系占比上升,国内民用固态电池出货量2024年突破7GWh,2025年达10GWh级 [9] - 全固态电池预计2028年突破1GWh,2035年后超5GWh [9] 技术挑战与解决方案 - 固态电池面临固-固接触难题导致锂离子传导效率低,单一固态电解质材料难以满足全固态需求 [12] - 卫蓝新能源提出原位固态化思路解决固-固接触难题,采用氧化物、聚合物与液态电解质结合策略实现低成本量产 [13] - 干法电极、多级辊压和等静压等高压致密化工艺是提升界面致密度关键,干法电极技术可显著降低成本和能耗 [15][23] 低空经济应用 - eVTOL成为最主要低空飞行器类型,纯电航空器对动力电池能量密度需求更高,混动方案可将每航时直接成本降低60% [18][19] - 航空动力电池需能量密度>400Wh/kg(纯电)或>200Wh/kg(混动),-35~80℃宽温域适应性,循环寿命达2000次 [20] - 欣旺达纯电航空电池能量密度>360Wh/kg,混动产品功率密度8000W/kg,循环寿命超5万圈 [20] 材料与工艺创新 - 干法电极工艺无溶剂,通过纯干法制作固态电池极片,解决湿法工艺界面问题,提升电极成膜和混合性能 [23] - 清研电子已建成0.1GWh全自动化贯通线,实现从自动上料到成膜全过程自动化 [23] - 需加快第二粘结剂开发以解决PTFE界面惰性导致的耗锂行为,建议实施"面向工艺的材料设计" [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