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电池技术

搜索文档
规划超百GW!8大固态电池企业齐发力!
DT新材料· 2025-06-11 00:29
以下文章来源于DT先进电池 ,作者DT先进电池 欢迎扫码报名 随着全球能源转型加速和高性能电池需求增长,固态电池技术正成为新能源领域焦点 。 "市 场需求+政策鼓励+产业升级"三重因素驱动传统电池产业升级迭代。固态电池在能量密度、安 全性两个维度较液态电池具有显著优势,且与国家当下大力支持发展的低空经济、机器人产业 具有极高适配度,被视为下一代锂电池重要技术路线。因此,国内外电池企业均已布局固态电 池,且取得一定规模化发展。 国内固态电池已有/在建/规划产能达数百GWh,国内总体产业化进展趋势较快。 1、国轩高科股份有限公司 近期,国轩高科(002074.SZ)在科技大会上宣布,公司已建成首条全固态电池中试线,生产 的电池样件开启装车路测,设计产能 0.2GWh,核心设备国产化率达 100%,线体自主开 发率 100%,良品率高达 90%。 此外公司 已规划建设 12GWh 准固态电池产线 。 国轩高科在与大众汽车合作开发固态电池,预计2025年推出半固态电池产品。 此前,国轩 高科计划2027年全固态电池小批量上车实验,2030年实现量产。 DT先进电池 . 固态电池、钠电池、液流电池、水系电池...... ...
固态电池:驱动因素、市场现状、产业链及相关公司
材料汇· 2025-06-10 23:13
行业概述 - 固态电池使用固态电解质替代电解液和隔膜,突破能量密度上限和解决安全隐患,成为下一代锂电池重要技术路线 [6] - 锂电池根据电解质不同分为液态锂离子电池、混合固液电池和全固态电池3类,其中全固态电池使用固态电解质取代电解液,电池中完全不含液体 [7] - 固态电池能量密度能达到300-500Wh/kg,远高于传统液态锂电池的300Wh/kg以下 [8][9] - 固态电池安全性显著提升,热失控温度通常在200-600℃,远高于液态电池的140-180℃ [11] - 固态电池发展面临固-固界面问题、量产难度大和成本高等挑战 [13][15][17] 驱动因素 - 新能源汽车领域预期全固态电池在2026年装车、2027年小批量生产 [27] - 低空经济为固态电池打开新市场,中国民用航空局预估2025年中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达1.5万亿元 [27] - 固态电池是人形机器人最适配产品之一,能显著增强续航并提升安全性 [27] - 国家政策持续推动固态电池研发与产业化进程,2024年投入约60亿元用于全固态电池研发 [30][97] 技术路线 - 固态电池技术路线分为聚合物、氧化物、硫化物和卤化物四种 [37] - 聚合物路线易于加工但离子电导率偏低,可通过交联改性提升性能 [38] - 氧化物路线具有较高离子电导率和机械强度,但界面相容性较差 [41] - 硫化物路线离子电导率极高但化学稳定性差,存在量产难度 [46] - 卤化物路线具有高离子电导率和低界面阻抗优点,但存在界面不相容问题 [49] - 硫化物和复合电解质较具商业化应用潜力,有望成为全固态电池主流技术路线 [51] 市场现状 - 中国半固态电池制造商包括宁德时代、赣锋锂业等锂电巨头及清陶能源等初创企业 [92] - 国内固态电池已有/在建/规划产能达数百GWh,产业化进展趋势较快 [92] - 截至2024年4月,中国固态电池专利申请量排名世界第二,自2016年以来年专利申请量跃居世界首位 [96][97] - 2020年后全固态电池单笔融资量级达十亿元级别,融资事件聚焦具有核心技术能力的头部企业 [99] 产业链分析 - 固态电池出货量有望带动上游锂、锆、镧、钛等原材料需求 [106] - 100GWh半固态电池预计消耗约0.58万吨氧化锆,全固态需要约5.8万吨氧化锆 [106] - 正极材料向高镍、钴酸锂、富锂锰基等高电压方向发展 [113] - 负极材料从石墨负极向硅基负极再向金属锂负极演进 [117] - 固态电解质是最核心环节,同时正负极材料也向高压高密度方向升级迭代 [112]
未知机构:固态电池专家交流20250610-20250610
未知机构· 2025-06-10 09:55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固态电池行业 - **公司**:宁德时代、比亚迪、一汽、蔚来、LG、SES、QS、三星、松下、丰田、金龙鱼、国电高科、夏屋、光滑、有盐、先惠、红工、纳克诺尔、有研新材、光华科技、天赐瑞泰、恩捷、赛伍新能源、三祥新材、海辰、瑞特新材、蔚蓝、新陶、清陶、爱慕科技、瑞固新材、厦门钨业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固态电池的意义与行业趋势 - **降本意义**:液态电池成本压缩到极限,固态电池更换电化学体系,选择更高电压平台、更高容量正负极,可使单位千瓦时各环节单耗大幅下降,随着产业链完善单价降低,实现成本大幅降低,如宁德下一代电池 1000 瓦时物料单耗从 5 公斤降至 2 公斤,降 60%[1] - **技术收敛与进程加快**:技术方向收敛,硫化物成主流趋势,全球主流电池企业和头部车企大多选硫化物路线;产业进展比预期快,海外企业进展迅速达 60 安时可路测,国内获 60 亿资金支持,部分企业 6030 项目成熟,中试线搭建完成,硫化物电解质相关企业增多但技术方向未明确收敛[1] 投资方向分析 - **电芯环节投资风险**:二三线电池企业在电芯环节弯道超车胜率低,因电芯层面技术难度高,需遵循电化学定律迭代,二三线企业现有技术积累难成功,市场倾向寻找材料和设备供应商[1] - **材料与设备供应商投资机会**:材料和设备供应商更可能成固态电池行业成功者,硫化物电解质相关企业如夏屋、光滑、有盐值得关注,设备企业如先惠、红工、纳克诺尔受推荐[1] 行业发展阶段与催化因素 - **行业阶段与中试线落地**:现阶段固态电池处于从小试到中试阶段,预计今年下半年到明年上半年中试线落地并产生产品,后续设备端订单、材料送样情况、电池厂扩建产能进展将催化行业发展[2] - **设备端变化与成本分析**:中试线落地前设备端有订单,目前干法和湿法并行,干法设备适配硫化物体系但有问题,液态设备单机投资额 1.2 - 1.5 亿,预计 2030 年规模化后干法设备单机瓦时投资额 1 - 2 亿,整体设备成本下降但部分环节成本提升[2] 各企业情况 - **红工科技**:定位物料自动化处理设备公司,负责固态电池涂布前和干法电极辊压前工序,自动化设备有优势,与头部企业合作,去年固态业务订单达千万级别,有小试线和中试线交付,固态设备投资额提升,假设行业每年扩展 200G 瓦时,按 30%份额、20%净利率计算,年利润约 2.4 - 2.5 亿[2] - **纳克诺尔**:国内辊压设备龙头,市占率约 23%,干法设备多级联环节壁垒高,设备价值量从六七百万提升到单机价值 3000 万左右,去年干法设备出货约 15 台,今年订单约 30 台,传统业务收入和毛利率稳定增长,新增干法设备提升盈利[3] - **硫化锂企业**:硫化锂是电解质重要组成部分,国内主流企业有有研新材、光华科技等,制备方法有直接合成法、液相法、碳热还原法、气相法(CVD 法),各有优缺点;下游企业用 CVD 法制备有设备端壁垒,预计千吨级成本 30 万左右,今年业绩约 7.5 - 8 亿,市盈率约 25 倍;有研新材技术源于集成电路高纯度靶材,出货快且质量好,去年有吨级出货量;光华科技可实现低成本提纯,量产千吨级成本有望低于 30 万每吨,纯度可达四个九,设备兼容性好[4][10][11] - **三祥新材**:卤化物电解质领域龙头企业,今年主业业绩放量,高分子离子技术落地后产量增加,预计今年业绩增长约三倍,明年增速至少 50%,若卤化物电解质取得突破有向上发展空间[4]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固态电池产业进程加快原因**:公司有股价诉求发布新产品形成跟风效应,优秀企业加快发展,国内获 60 亿资金支持促使企业加快速度[7] - **固态电池企业中试线搭建情况**:宁德、金龙鱼、国电高科中试线已搭建完成,清陶中试线可能今年 7 月搭建完毕,爱慕科技预计下半年搭建中试线[7] - **硫化物电解质发展情况**:去年送电企业极少,今年深圳电子展有三四十个企业展出且导电率不错,300 公斤产线完成调试并送样,今年下半年确定量产线规模,目标成本二三十万 1 吨,但生产技术方向未明确收敛[7] - **固态电池投资整体思路**:先选电解质,其次是设备,再次发散到电解质膜、硅基负极、超高镍正极等,导电剂和粘结剂等环节不确定性大暂不优先考虑[8]
今日复牌,“国产算力航母”启航,重组预案曝光!固态电池热度飙升,潜力股出炉
证券时报· 2025-06-10 07:48
固态电池装车渐行渐近。 6月9日晚间,一批A股宣布复牌,包括市场密集关注的两大科技股中科曙光、海光信息。 中科曙光公告称,公司与海光信息筹划由海光信息通过向中科曙光全体A股换股股东发行A股股票的方式换股吸收合并中 科曙光,并发行A股股票募集配套资金。 参与本次换股的中科曙光股票为14.63亿股,若不考虑合并双方后续可能的除权除息等影响,按照换股比例1:0.5525计算, 海光信息为本次换股吸收合并发行的股份数量合计为8.08亿股。吸收合并方换股价格为143.46元/股,被吸收合并方换股价 格为79.26元/股。 本次换股吸收合并中,海光信息拟购买资产的交易金额为换股吸收合并中科曙光的成交金额,为1159.67亿元。本次换股 吸收合并完成后,中科曙光将终止上市,海光信息将承继及承接中科曙光的全部资产、负债、业务、人员、合同及其他 一切权利与义务。公司A股股票将于2025年6月10日开市起复牌。 海光信息公告称,公司与中科曙光筹划由公司通过向中科曙光全体A股换股股东发行A股股票的方式换股吸收合并中科曙 光并发行A股股票募集配套资金。公司A股股票自2025年5月26日起停牌,并于6月10日开市起复牌。本次交易方案尚 ...
锂金属负极产业化头部企业资深专家
2025-06-09 23:30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固态电池行业、锂金属电池行业、锂离子电池行业 - **公司**:宁德时代、赣锋锂业、亿纬锂能、中能公司、新能公司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固态电池技术路线 - 固态电池技术路线主要分氧化物、硫化物和聚合物三种,负极侧普遍采用压延法生产锂金属片,因其有成本优势和产业化前景;电沉积法成本优势不显著 [1][3][5] - 正极通常搭配高镍三元正极材料(如 8 系或 9 系)提升能量密度,对能量密度要求特别高时采用无负极设计 [1][6] 锂金属电池与锂离子电池区别 - 负极材料不同,锂离子电池负极通常是石墨,锂金属电池负极是锂金属薄膜,反应机制有本质差异,锂金属比容量(3,860 毫安时每克)远高于石墨 [2] - 充放电过程不同,传统锂离子电池中锂在正负极间以离子状态通过液态电解质移动,锂金属电池中锂脱出后变成零价金属态沉积到负极,放电时再转化为正一价离子回到正极 [16] 锂金属固态电池产业化挑战与解决方案 - 挑战在于实现锂金属沉积与溶解提升循环寿命,需添加 5% - 10%的液体润湿极片和界面,液体消耗完会使极化增加、循环性能下降;传统醚类液体在高压环境副反应多 [10] - 解决方案是创新发展耐高压溶剂(如酰胺类溶剂)与锂盐形成稳定溶剂结构,减缓液体消耗速度提升平均库伦效率 [10][11] 锂金属固态电池性能表现 - 能量密度可达 800Wh/kg,不同公司产品能量密度与循环性能兼顾情况不同,如公司产品能量密度约 450 - 500Wh/kg 且循环性能良好,赣锋锂业产品能量密度约 400 - 450Wh/kg [12] - 放倍率无限制,可达到 10C 甚至 7C 或 8C,充倍率较低,行业普遍采用 0.33C 或 0.5C 充放操作 [13] 宁德时代无负极技术 - 为提升能量密度,充电时在铜箔上沉积锌片,但牺牲循环性能,因无补铝剂维持稳定性;能量密度提升有限,铝箔或铜箔亲和能差异影响最终性能 [17] 公司产业化举措 - 采用铜铝复合带(铜厚度 5 - 6 微米),优化材料厚度和组合,实现更好导电性和机械强度,降低成本并提高性能 [4][21] - 购买铜箔后进行人工 SEI、构建合金层、使用聚合物包覆层等改进处理 [4][31] 固态电池应用与市场渗透率 - 主要应用于汽车、无人机、智能机器人等高附加值行业,能量密度约 300Wh/kg 多用于汽车,400 - 500Wh/kg 用于 ENVIPRO 及智能机器人 [4][24] - 预计 2027 年固态电池市场渗透率达 10% - 20%,2030 年可能出现循环性能强、产业化程度高的成熟锂金属固态电池产品 [28]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选择电极正极材料取决于电解液对固态电解质薄膜界面润湿层参数,实际应用常采用融合技术路线(复合型固态电解质) [8] - 锂铝合金负极技术可改善硫化物全电池性能,锂和铝形成固溶体,可避免硫化物正负极间穿梭反应导致的稳定性问题 [32][33] - 锂金属负极在全固态电池中界面问题解决方案包括构筑合金层和保护层、预埋多孔电极缓解膨胀压力 [34] - 硫化物与氧化物在全固态电池中应用有区别,硫化物离子传导率高、倍率性能好但安全生产要求高,氧化物相对安全,公司主要采用氧化物路线 [36] - 公司今年四季度计划大规模投产,下游需求旺盛,电子产品领域(如 vivo 手机和电子烟)需求增长最快 [29]
固态电池产业调研更新
2025-06-09 23:30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固态电池行业 - **公司**:宁德时代、比亚迪、丰田、大众、宝马、一汽蔚来、LG、SP Plus、瑞固新材、有研天赐、固态科技、恩捷、贝特瑞、厦钨新能源、有研新材、光华科技、宏工科技、纳科诺尔、先惠技术、科恒、蔚蓝锂芯、青拓新能源、清陶、金龙羽、国轩高科、万润新能、厦门钨业、赛伍新能、宇研新材、三祥新材、庆延电子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固态电池降本潜力大**:液态电池成本压缩到极限,固态电池通过采用更高电压平台和更高容量正负极材料,可大幅降低单位千瓦时各环节单耗,如宁德下一代固态电池可能达500瓦时/公斤,相比当前可降低60%物料单耗,且随着产业链完善成本将显著下降[1][2] 2. **硫化物固态电池成主流方向**:导电性优于氧化物,一微米粒径硫化物颗粒可达4毫西门子每厘米导电率,而氧化物仅为其1/10;流动性好、有弹性,利于离子通道通过,而氧化物需添加额外电解液违背降本初衷,全球前十大电池企业及头部车企均选择硫化物路线并加速产品发布[1][5][7] 3. **车规级固态电池向量产过渡**:已达60安时应用状态,标志着从中试线向量产阶段过渡,宁德时代和比亚迪等企业预计今年9月接受工信部和财政部中期考核,加速商业化进程[1][8] 4. **硫化物电解质技术快速发展**:多家企业展示导电率接近液态电解质的硫化物电解质产品,瑞固新材等公司300公斤产线已完成调试并开始送样[1][10] 5. **硫化物电解质生产技术路线多样**:包括液相法、固相法、碳热还原反应法和CVD法,厦钨新能源采用CVD法生产硫化锂有望低成本生产,有研新材已实现吨级销售[1][11] 6. **固态电池设备市场值得关注**:宏工科技专注物料自动化处理设备,与宁德时代等合作,去年取得千万级别订单;纳科诺尔专注滚压设备,市占率约23%,干法设备订单增加[3][12][16] 7. **投资优先考虑硫化物电解质材料及相关设备环节**:厦钨新能源、光华科技、有研新材等公司在硫化物领域表现突出,设备方面推荐宏工科技及先惠技术,这些公司发展潜力大且估值合理[3][13][14] 8. **全固态电池是未来趋势**:半固态方案无法显著降低成本,市场前景有限,全固态电池能真正实现降本目标,全球主流企业都在向硫化物全固态电池转型[6] 9. **二三线电池企业弯道超车难度大**:固态技术迭代遵循严格电化学定律,顶尖公司占据主导地位,中小企业难凭现有技术积累实现突破,材料和设备供应商更可能成功[4]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1. **硫化锂制备方法及优缺点**:直接合成法性能优异但成本高、放热剧烈;液相法工艺简单但有溶剂残留问题;碳热还原法成本低但可能有杂质残留;气相法(CVD法)流程简单、性能好,但对设备要求高[17] 2. **国内主流公司在硫化锂领域进展**:有研新材去年实现吨级出货,今年一季度出货约两吨;厦钨新能源采用CVD法,预计千吨级别成本可降至30万左右,下半年将有吨级量产线投产;光华科技去年百公斤级别出货,今年预计千吨级别成本可降至30万每吨以下[11][19][20][23] 3. **三祥新材在卤化物电解质领域前景**:是卤化物电解质领域龙头企业,今年主营业务氧氯铪分离落地后业绩翻倍增长,明年增速至少50%,若卤化物电解质取得突破将迎来更大增长空间[24] 4. **固态电池行业现阶段及未来趋势**:处于从小试到中试的过渡阶段,今年下半年到明年上半年预计有中试线落地并产生产品,后续设备端订单、材料送样及电池厂扩建产能进展会有持续催化作用[15] 5. **固态电池设备端关键公司进展**:宏工科技负责涂布前环节,在硫化物电池领域凭自动化优势具竞争力;纳科诺尔滚压设备市占率领先,干法设备订单增加,传统滚压设备收入和毛利率稳定增长[16] 6. **固态电池行业投资额及利润预期**:预计2030年规模化后,采用干法设备全线每GWh投资额降至1 - 2亿元,但部分环节投资额会增加;宏工科技和纳科诺尔新增干法设备将显著提升盈利能力[17][18]
固态电池专家系列 - 电池专家
2025-06-09 23:30
纪要涉及的行业或公司 行业:固态电池行业 公司:BCC、厂商 C、厂商 B、B 公司、比亚迪、宁德时代、一汽、CALB、广汽、贝特瑞、杉杉、研一、国联、利元亨、先导、纳克诺尔、西安当升科技、明阳、QuantumScape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行业发展现状与中试线建设**:今年上半年固态电池行业整体滞涨,但设备资本开支加速;中试线因资金和战略规划问题建设较晚,预计今年年底建成,为柔性生产线,日产量仅数百个电池,无法达吉瓦时规模,用于大电芯材料体系迭代和优化,大电芯 590 标准长度,安时数 80 - 100[1][2][3][4] - **技术路线**:行业内逐步倾向硫化物路线,引入卤化物解决正极问题、聚合物解决负极问题并结合氧化物形成综合设计;氧化物技术有特色优势但放大后稳定性不佳;锂金属电池存在锂枝晶和隔膜刺破短路问题,多数公司选半固态氧化物路线[1][6][7][8] - **产品进展**:国内厂商取得进展,厂商 C 计划 2027 年小批量生产高镍正极材料电池,厂商 B 计划 2025 年底小规模量产兼顾高镍三元和富锂锰正极材料电池;比亚迪预计 2025 年底小规模量产电芯,2026 年底完成成组设计,2027 年初上车;C 公司预计 2027 年小批量上车,但商品化程度可能不高[1][9][22][23] - **性能指标**:能量密度 400 瓦时/公斤以上的单体电池成组后能量密度下降,循环寿命接近 1000 次,需施加较大压强保证导电性;快充技术发展有瓶颈,B 公司中试线支持 1C 快充,更高倍率需优化材料体系和界面处理技术;成组效率保守估计难超 70%,最终电池能量密度可能不超 280[1][10][11][12] - **材料应用**:硫化锂主要作硫来源优化界面,主流正极材料是高镍三元和富锂锰基;硅氧负极材料应用早且比例高,硅碳负极材料逐步试验;负极材料主要由贝特瑞等提供,硫化物固态电解质供应商有研一和国联,很多电池厂会自行包覆优化[14][15][18][20][21] - **制备路线**:硫化固态电池制备路线有液相法、固相法和碳热还原法,暂无明确最佳路线;碳热还原法有微量碳难除问题,液相法理论成本低,干法可能更具成本优势[16] - **市场情况**:行业主流产品安时数 60 - 100,市场进展比预期快;快充技术处于锂电池时代初期,提升功率方法有成本或安全问题;硅碳在动力市场放量有限,液体电解质基础上负极材料比例 3 - 5%[5][13][31] - **资本开支与商品化进程**:固态技术资本开支预计 2027 年小规模上车,2029 年商品化,2028 年大规模投产线建设加速;设备采购集中于正极干涂层、乳化物单独成膜及温等静压装置,柔性线和中试线阶段难连续生产[32][33]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筛选硫化铁相关材料体系核心指标包括电导率、粒径控制能力、受潮后性能变化及恢复能力,更关注杂质类型[25] - 硫化物定点制造暂无明确领先者,B 公司、C 公司等第一梯队企业积极探索[26] - 锂金属负极技术有边际性突破但进展未显著加速,卤化物电解质突破更显著,商业化应用时间或不会提前至 2030 年前[27] - 全固态材料体系中聚合物电解质进展显著,用抗氧化卤化物固态电解质替代氧化物固态电解质形成离子传导通路,卤化物与正极材料合理比例为 30%:70%[28] - 宁德时代和比亚迪未采用硫化物与卤化物参混方案,一汽和 BCB 等公司已开始尝试,参混比例 2:8 较好,每吉瓦时所需吨数未精确计算[29] - 锂金属对硅负极未来前景影响有限,硅负极容量损失源于 0.3 伏特能量密度损失,循环效率是问题,QuantumScape 表现突出[30]
第二批参会企业名单!2025(第三届)中国固态电池技术发展与市场展望高峰论坛
鑫椤锂电· 2025-06-09 15:49
关注公众号,点击公众号主页右上角" ··· ",设置星标 "⭐" ,关注 鑫椤锂电 资讯~ 2025(第三届)中国固态电池 技 术 发 展 与 市 场 展 望 高 峰 论 坛 会议主办: 鑫椤资讯 会议时间: 2025年7月8-9日(8号报到) 会议地点: 中国·上海 论坛议题 I C C S I N O | 发言嘉宾 | 发言议题 | | --- | --- | | ICC鑫椤资讯 总经理 连萍 | 欢迎致辞 | | 国联汽车动力电池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研究院院长 杨容 | 全固态电池工程技术难点 | | 上海杉杉科技有限公司 待定 | 硅基负极在固态电池中的应用现状及前景 | | 天津国安盟固利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待定 | 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在固态电池上的应用 | | | 颁奖 茶歇 | | 深圳新宙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固态子公司 董事长 王希敏 | 待定 | | 深圳市星源材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研发总监/博士 郭辰 | 星源固态电解质膜解决方案 | | 上海恩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待定 | 待定 | | 浙江金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董事长 黄杜斌 | 待定 | | | 午餐 | | 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
全固态电池产业化持续推进,看好固态电解质与核心设备
2025-06-09 09:42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固态电池、光伏、数据中心供电系统 - **公司**:国轩高科、信宇人、厦钨新能、有研新材、当升科技、长阳科技、IDEC 电器、纳克诺尔、先惠技术、鸿蒙科技、联众、夏屋、江苏新能、天安新材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固态电池行业发展趋势 - 发展时间表有望提前,大厂明确 2027 年和 2030 年节点,2027 年小批量装车节点或提前,头部企业年底中试有望取得进展,如国轩高科推出 70Ah 产品[1][2] - 分为聚合物加氧化物和硫化物两条路线,短期内聚合物加氧化物放量快,长期硫化物市场潜力大,2026 年整车测试,2025 下半年从小试转中试并进行设备和材料定点[14] 固态电池优势 - 确定性强,市场容量和目标明确,材料和设备端调整幅度大机会多,关键核心材料和设备潜力大,小市值标的弹性好,性价比突出[1][4] 各公司情况及优势 - **信宇人**:核心产品 SDC 涂布机节能高效,客户有宁德时代和比亚迪,订单回暖,研发干法电极设备,涉足人工皮肤等新材料领域[1][5] - **IDEC 电器**:在 800 伏 HVDC 供电系统领域表现突出,随着英伟达 B30 芯片进展,细分赛道前景好[6] - **厦钨新能**:硫化锂纯度达三个 9 水平,规模化后成本降至 30 - 50 万元/吨,客户认可性能接近日本出光水平,短期业绩优,长期在固态领域优势大[1][17][19] - **有研新材**:借鉴稀土冶炼工艺用于硫化锂,提高纯度降低成本,硫化铝出货量领先,与国联电池合作,产业化有竞争优势[1][22] - **当升科技**:2025 年主业边际向上,三元材料和磷酸铁锂产量增长,海外客户占比提升,在超高镍三元正极材料领先,半固态电池正极材料工作量近千吨,受益于半固态电池市场扩大[24] - **长阳科技**:全固态电池隔膜基膜参数优,孔隙率 75 - 85%,孔径 85 - 100 纳米,可压缩率大于 50%,获下游积极评价,2027 或 2028 年对业绩贡献大[25] - **纳克诺尔**:等静压设备是液态锂转固态锂重要步骤,营收从 2022 年 7.6 亿增长到 2024 年 10.5 亿,净利润分别为 1.1 亿、1.2 亿和 1.6 亿[12][13] - **先惠技术**:收购锂电精密结构件业务实现营收增长,从 2022 年 18 亿增至 2024 年 24.6 亿,净利润分别为 - 0.9 亿、0.4 亿和 2.2 亿,与清陶合作研发前段等压设备[13] - **夏屋**:新型 NCR 正极材料体积形变率低于 3%,离子电导率比三元和负极高 50%,能量密度等方面优,获大客户认可,2025 年三季度应用[21] 固态电池产业链环节变化及投资机会 - **设备环节**:从湿法转向干法工艺,涉及干法涂布、混料和等压设备,纳科诺尔、先惠技术、鸿蒙科技、联众、信宇人等有竞争力[15] - **正极材料**:传统液态正极材料有技术缺陷,需改进离子导率解决固固界面问题[16] - **隔膜环节**:全固态电池初期用隔膜增加成膜率,未来干法工艺可能不用隔膜[16]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光伏行业虽近期关注度下降,但世界光伏展或带来行情机会,少银技术等新技术值得关注,看好隔膜龙头企业[7] - 信宇人 2017 - 2018 年布局干法电极设备获专利,今年 7 月有进展,还布局固态电解质[8] - 信宇人利用纳米压印技术涉足人工皮肤领域,与机器人企业对接,今年有望盈利改善[9] - 新源材质在固态电池电解质材料有技术积淀,硫化物小批量供应,氧化物量产,聚合物与中科深蓝合作开发[10] - 固态锂电池设备订单不晚于材料体现业绩,等静压设备是关键,如纳克诺尔和先惠技术相关情况[12][13]
固态电池产业链追踪 - 电池制造
2025-06-09 09:42
纪要涉及的行业或公司 行业:固态电池行业 公司:宁德时代、比亚迪、吉利、一汽、中科固能、蓝固新能源、亿里、瑞固、有研、四川赛科动力、包头科发、四川力能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全固态电池量产化进程加速**:主流电池企业积极推进中试线,预计明年底具备吉瓦时产能,2027 年小批量生产;国家 718 项目推动发展,严格验收标准和广泛企业参与加速技术进步和产业链发展;工信部中期验收企业已基本实现 350 瓦时每公斤能量密度,行业进展超前 [1][3][5][7] - **硫化物固态电解质材料利好材料企业**:供应商增多,自主合成成本降至几千元每公斤,为全固态电池商业化提供成本优势 [1][3] - **设备国产化提升国内厂商竞争力**:设备厂家数量显著增加,自主研发核心设备涌现,全固态工艺逐渐成熟,降低生产成本 [1][3] - **工艺技术突破刺激投资信心**:干法和湿法成膜工艺日趋成熟,全固态电芯已能连续生产,超出国家项目验收时间点,刺激市场对相关企业的投资信心 [1][3] - **不同技术路线适配不同应用场景**:硫化物技术路线在车规级动力电池中占主导地位;3C 类应用和特定领域,聚合物和氧化物复合电解质技术有优越性能和市场需求;储能领域,聚合物和氧化物在注重成本和安全性时更具优势 [9] - **当前负极材料以硅碳为主,未来或依赖金属锂**:现有的锂磷硫氯复合材料体系下,硅碳负极是主要选择;全固态电池追求更高能量密度,未来若金属锂工艺成熟,有望提升能量密度至 500 - 600Wh/kg [2][10][11] - **干法与湿法工艺各有优劣**:干法适合硫化物体系,但难制备致密均匀薄膜;湿法可制备较薄均匀膜,但使用溶剂有反应风险且回收处理不成熟;高能量密度正极通常用干法,电解质膜倾向湿法,掺入硫化物的负极干法表现较好 [13]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行业过去半年变化**:实验室 60 安时或 40 安时电芯取得突破;材料端硫化物固态电解质报价厂商增加、价格下降;设备厂家数量增加,全固态工艺成熟;工艺上干法和湿法成膜尝试量产化,全固态电芯能连续生产;更多企业投入研发 [3] - **国家 718 项目推动作用**:明确严格指标和验收方式,促使参与单位加快研发;吸引大量企业参与,促进技术交流合作和全产业链发展;推动材料成本下降、供应商增多、设备种类丰富 [5] - **工信部中期验收情况**:派遣人员现场从至少 300 只电芯中选 100 只带回国家实验室评测,确保能量密度达到 350 瓦时每公斤,比原计划提前 [6][7] - **硫化物全固态电池瓶颈**:材料端硫化锂成本高、环境敏感性强;制造端正极掺入卤化物效果好,负极采用 CVD 硅碳负极材料体系,制备和组装工艺有难度 [8] - **各大企业中试进展**:宁德时代建立超低露点中试车间实现连续化生产;比亚迪快速推进中试线建设和工艺验证;吉利布局相关实验室和中试线;一汽信息较少 [14] - **60 安时电芯情况**:一次能生产 30 到 50 只,良率约 50%,设计能量密度可达 400 瓦时每公斤,实际达 350 瓦时每公斤以上,循环性能厂商有差异 [16][17] - **低温性能问题**:当前材料体系技术路线低温性能不佳,需优化工艺提高性能 [18] - **锂金属负极电池现状**:能量密度可达 500 瓦时每公斤,但循环寿命仅 200 周左右,市场暂无较好样品 [19] - **电芯上车测试情况**:主要接触电芯研发工作,上车测试信息少,暂无运行状况数据 [21] - **电池运行压力情况**:循环 1000 次施加 2 兆帕压力,0.3C 倍率充放电压力不高,45 度或 40 度性能优于常温,3C 倍率性能需更大压力但数据少 [22] - **国内硫化锂市场情况**:接触多家硫化物供应商,评测至少 8 家企业参数,头部企业技术成熟度较平均 [23] - **国内等静压设备发展情况**:2024 年供应商少,2025 年增多,设备自动化程度和运行性能提升 [24] - **固态电池产业中期发展趋势**:预计 2027 年小批量装车(1000 台),2030 年左右大规模应用,2026 年底完成装车任务评估性能,27 年小批量装车或提前,30 年规模化生产目标可完成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