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
搜索文档
碳中和50ETF(159861)涨超1.5%,连续2日净流入,行业景气修复信号显现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08 08:37
中游制造业与新能源链条景气度 - 中游制造业中新能源链条表现突出,电力设备行业景气度环比改善 [1] - 多晶硅与组件价格止跌回升,光伏设备领域呈现积极信号 [1] - 产业链价格企稳显示供需格局逐步优化,行业整体呈现修复态势 [1] 碳中和50ETF与环保50指数 - 碳中和50ETF(159861)跟踪环保50指数(930614) [1] - 环保50指数从A股市场选取涉及清洁能源、节能技术、污染治理及生态修复等环境保护相关领域的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 [1] - 该指数旨在反映绿色经济领域内领先企业的整体表现,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环境友好型业务模式 [1]
新天绿色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全资子公司参与投资的投资基金完成注销登记公告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2025-11-08 08:17
投资基金注销 - 公司全资子公司建投汇能曾出资1.79亿元,持有新天水发碳中和基金49.722%的份额 [2] - 该基金在运作期间未进行任何项目投资,为回笼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而决定清算注销 [3] - 基金已完成注销登记,该事项不会对公司的财务状况和日常经营产生实质性影响 [3][4] 控股股东增持及股权变动 - 公司控股股东河北建投通过其全资子公司燕山国际,以每股4.93港元的价格,全额认购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的3.07亿股H股股票 [22][23] - 此次发行募集资金总额约为15.14亿港元,导致公司总股本由约42.06亿股增加至约45.13亿股 [23][24] - 发行完成后,河北建投及其一致行动人的合计持股比例由48.95%增加至52.43%,触及5%的整数倍权益变动披露要求 [24][46][47] 公司业务发展前景 - 公司主营业务聚焦于新能源(风电)和清洁能源(天然气)领域 [11] - 风电项目核准容量近年达到新高,预计未来几年风电业务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11] - 天然气业务已形成完整产业链,正加速一体化发展;燃气发电因其灵活高效等特点,被视为未来以可再生能源为核心的新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11] - 基于天然气业务的持续增长,公司建设燃气发电厂的资金需求大幅增加 [11][31] 2025年10月经营数据 - 2025年10月单月,公司完成发电量950,402.12兆瓦时,同比减少20.97%;累计完成发电量11,718,263.28兆瓦时,同比增长6.15% [42] - 2025年10月单月,公司完成输/售气量39,629.73万立方米,同比增长3.88%;累计完成输/售气量427,804.05万立方米,同比减少12.72% [43] - 发电量数据变动部分原因是公司在2025年7月剥离了部分区域的光伏项目,这些项目不再纳入合并报表范围 [42]
双碳研究 | 破纪录!2025年中国风电太阳能新增装机容量将达264吉瓦!
搜狐财经· 2025-11-08 01:12
中国风光新增装机容量 - 2025年上半年中国风电和太阳能新增装机容量达264吉瓦,创下历史新高[3][4] - 2025年全年计划新增风光装机容量约600吉瓦,实现后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680吉瓦[4] - 上半年新增装机容量是去年同期的两倍[3] 细分装机容量与增长 - 2025年上半年新增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148吉瓦,总容量达1270吉瓦,首次突破1太瓦,较上年同期增长50%[5] - 2025年上半年新增风电装机容量116吉瓦,总容量达704吉瓦,同比增长75%[5] - 风光发电总装机容量已占中国总发电装机容量的44%[5] 发电量表现与结构变化 - 2025年上半年总发电量为7100太瓦时,同比增长9.3%[5] - 其中太阳能发电量1260太瓦时,风力发电量1210太瓦时[5] - 风光发电量合计占总发电量的35%,较去年同期的28%提升7个百分点[5] - 可再生能源发电量(5072太瓦时)首次超越煤电发电量(4896太瓦时)[7] - 化石燃料发电量占比从2024年上半年的58%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52%[7] 驱动因素与战略意义 - 装机热潮主要由开发商推动,旨在赶在2025年6月免竞价上网优惠政策到期前完成项目并网[4] - 增长与中国2030年前碳达峰的目标相一致,风能和太阳能是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关键[4][7][8] - 产业快速扩张得益于先进的制造工艺与稳固的关键原材料供应链,并被纳入中国向可再生能源转型的宏观战略[5] 用电需求 - 2025年上半年全社会用电量为6900太瓦时,同比增长10%[7] - 用电量占比最高的为制造业,其后依次为服务业与居民生活用电[7]
电解铝:攻守兼备,涨价潜力可期
国投证券· 2025-11-07 22:45
行业投资评级 - 领先大市-A [5] 核心观点 - 全球电解铝行业维持紧平衡格局,国内因供给刚性导致2025、2026年供需缺口扩大,铝价有望持续上涨,行业高利润状态或成常态 [3] - 国内电解铝产能天花板锁定,供给刚性凸显,未来增长主要依赖存量置换,预计2025年净增产能仅20万吨,总增量空间仅剩56万吨 [1] - 需求端展现出较强韧性,预计2025、2026年中国电解铝消费增速分别为2.7%、2.1%,新能源领域是核心拉动力 [2] - 成本端下行与铝价上行共同作用,电解铝行业利润空间有望持续扩张,预计2025–2026年国内电解铝年均价分别达到20600元/吨、21500元/吨附近 [3] - 电解铝上市企业呈现“高利润、低资本开支”特征,分红能力与意愿提升,且CBAM执行在即,绿电铝利润增厚预期或将兑现 [3] 供给端分析 - 预计2025、2026年全球电解铝供应量分别为7430万吨、7571万吨,同比增速+2.1%、+1.9% [1] - 国内供应增量基本见顶,在“反内卷”与“碳达峰”政策约束下,产能天花板难以突破,预计2025年国内电解铝产量约为4394万吨,同比增速1.9% [1][28] - 海外增量主要来自印度、印尼等地,推动2025、2026年海外产量增速升至2.5%、2.3%,但在“外强内弱”价差下,进口窗口长期关闭,对国内市场影响微弱 [1][36] - 国内铝水比例持续攀升,截至2025年9月底达76.3%,导致铸锭量收缩,铝锭社会库存长期低位,铝价易涨难跌 [30][31] 需求端分析 - 建筑用铝拖累减弱,随着地产景气度触底,建筑用铝降幅预计收窄至-1.5%(2025年)和-1%(2026年) [2][54] - 新能源汽车延续高增长,预计2026年行业产销增速仍达20%,2025年用铝量有望达373万吨,同比增速37.3% [2][66] - 特高压建设推动铝线缆需求,2025年国内电网计划总投资约7900亿元,同比增长7%,其中特高压投资额显著提升至近1500亿元 [62] - 铝代铜进程加速,铝线缆在光伏项目中替代率达70%,2025年用量预计约为16.4万吨,同比增长15% [62] - 中国铝材出口优势仍存,尽管面临关税扰动,但全球供应链地位稳固,预计2025年铝材出口量约为559万吨,同比下滑约11% [71] 成本与利润分析 - 原材料市场延续过剩格局,预计电解铝行业平均完全成本在16000–16400元/吨区间运行 [3] - 截至2025年9月,行业平均完全成本约为16186元/吨,吨铝利润约4580元 [80] - 铝土矿供应过剩,价格重心下移,几内亚铝土矿价格从2024年12月高位115美元/吨下行至71美元/吨 [92] - 氧化铝供需平衡转为过剩,价格高位回落,截至2025年9月国内氧化铝运行产能达9251万吨/年 [96] - 电力成本挑战与机遇并存,煤炭价格小幅上行推升火电成本,而低碳转型背景下水电铝企业将享有结构性成本红利 [108][111] 投资建议 - 建议关注成本管控能力较强、分红回报稳定并在低碳转型中布局领先的企业 [3] - 相关标的包括中国宏桥、宏创控股、中国铝业、神火股份、天山铝业、中孚实业、云铝股份、南山铝业、电投能源、焦作万方等 [3]
光伏板块本周领涨,光伏ETF易方达(562970)、储能电池ETF(159566)助力布局板块龙头
搜狐财经· 2025-11-07 19:30
新能源产业链市场表现 - 本周新能源产业链强势领涨,光伏、电网、储能等板块表现活跃 [1] - 中证光伏产业指数本周上涨8.7%,中证新能源指数上涨5.3%,国证新能源电池指数上涨3.9%,中证上海环交所碳中和指数上涨2.5% [1] - 近一月累计涨跌幅显示,中证光伏产业指数表现最佳,上涨13.3%,中证新能源指数上涨8.6%,中证上海环交所碳中和指数上涨4.5%,国证新能源电池指数上涨2.2% [7] 行业动态与潜在变革 - 头部多晶硅企业正筹划组建联合体,各方合计出资额可能在200亿至300亿元 [1] - 该举措旨在淘汰部分产能并清偿业内累积负债,或推动光伏行业"反内卷"进入新阶段 [1] - 多晶硅收储落地有望直接缓解行业产能过剩现状,加速企业盈利修复 [1] 行业前景与格局优化 - 通过限制产能扩张、优化产能结构,行业供求关系将逐步回归平衡 [1] - 随着下游需求持续释放及反内卷政策落地执行,行业基本面有望持续改善 [1] - 龙头企业将深度受益于行业格局优化 [1] 相关指数定义与覆盖范围 - 中证新能源指数涵盖新能源产业链,覆盖锂电、光伏、风电、水电、核电等未来清洁能源 [3] - 国证新能源电池指数聚焦储能领域,由50只业务涉及电池制造、储能电池逆变器、储能电池系统集成、电池温控消防等领域的公司股票组成 [3] - 中证光伏产业指数聚焦光伏产业,由50只产业链上、中、下游具有代表性的公司股票组成 [3] - 中证上海环交所碳中和指数聚焦碳中和领域,由清洁能源、储能等深度低碳领域中市值较大,以及火电、钢铁等高碳减排领域中碳减排潜力较大的100只股票组成 [3] 相关ETF产品概况 - 全市场跟踪中证新能源指数的ETF共5只,跟踪国证新能源电池指数的ETF共2只,跟踪中证光伏产业指数的ETF共10只,跟踪中证上海环交所碳中和指数的ETF共8只 [4] - 跟踪同一指数的不同ETF产品在费率、跟踪误差、规模等方面有所不同 [4] - 部分产品提供低费率,如管理费率0.15%/年,托管费率0.05%/年 [4] 指数长期表现 - 基日以来累计涨跌幅显示,国证新能源电池指数上涨262.5%,中证光伏产业指数上涨221.1%,中证新能源指数上涨204.0%,中证上海环交所碳中和指数上涨112.9% [7] - 基日以来年化涨跌幅显示,国证新能源电池指数为13.0%,中证光伏产业指数和中证上海环交所碳中和指数均为9.8%,中证新能源指数为8.6% [7] - 今年以来累计涨跌幅显示,国证新能源电池指数上涨66.5%,中证新能源指数上涨53.8%,中证上海环交所碳中和指数上涨37.5%,中证光伏产业指数上涨41.8% [7]
新朋股份携手格兰富水泵深化液冷技术合作 共拓绿色节能市场
新浪财经· 2025-11-07 18:52
合作概况 - 公司与格兰富水泵正式签署合作备忘录 围绕数据中心液冷技术创新 绿色节能方案落地及全球化市场拓展等关键领域展开全方位合作 [1] - 合作内容涵盖五大核心方向 包括水系统动力优化 液冷算力基础设施解决方案 单相浸没式液冷关键技术突破 工业余热余能利用以及节能增效 [2] - 本次签署的备忘录为意向性文件 不涉及具体交易金额 也无需提交公司董事会或股东大会审议 具体合作事项将以后续签订的正式协议为准 [2] 合作方背景 - 合作方格兰富水泵为一家外国法人独资企业 注册资本500万美元 是全球领先的水泵和水技术解决方案提供商 [3] - 格兰富水泵在全球超过55个国家设有办事机构 在中国设有两家生产厂及海外最大研发中心 产品应用广泛 [3] 战略意义 - 合作基于资源互补原则 格兰富在流体控制与能效管理领域拥有先进经验 而公司在液冷技术的战略布局及产品制造能力上具备基础 [4] - 双方协同有望在数据中心液冷等新兴领域形成技术与市场合力 预计将进一步拓展公司在绿色节能市场的份额 [4] - 合作将不影响公司业务独立性 也不构成重大资产重组 [4]
新天绿能:1.79亿元参投碳中和基金完成注销 运作期间未实际投资项目
新浪财经· 2025-11-07 18:52
基金注销事件概述 - 新天绿能全资子公司参与投资的新天水发碳中和基金已完成注销登记 [1] - 该基金由公司子公司出资1.79亿元设立,运作期间未投资任何项目,注销旨在回笼资金以提高使用效率 [1] 基金设立背景 - 基金于2022年1月18日经董事会审议通过设立,全资子公司建投汇能作为有限合伙人参与发起 [2] - 建投汇能出资金额为17,900万元,出资比例达49.722%,基金于2022年9月7日完成备案 [2] - 设立初衷是借助专业机构资源布局碳中和领域优质项目 [2] 基金注销原因 - 基金自设立以来未实际投资任何项目 [3] - 为有效回笼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确保合伙人权益最大化,经审慎评估后决定清算注销 [3] - 基金已于近期完成注销登记程序 [3] 对公司的影响 - 基金清算注销后,公司不再持有该基金份额 [4] - 此次事项不会对公司的财务状况、日常经营业务产生实质性影响 [4] - 不存在损害公司及全体股东利益的情形,注销事项未涉及新增关联交易或利益输送 [4]
武汉绿色低碳转型进行时,14项绿色低碳科技成果签约落地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07 18:22
绿色低碳科技成果转化 - 14项绿色低碳科技项目在武汉集中签约落地,覆盖新能源、资源循环利用等领域 [3] - 项目标志着武汉都市圈“研发在武汉、转化在都市圈”的协同模式迈出实质性一步 [3] - 具体技术包括将燃煤烟气转化为氧气和石墨烯、厨余垃圾厌氧发酵发电、利用玉米芯和秸秆生产生物燃料乙醇等 [5] 碳捕集与利用技术 - 武汉大学团队研发熔盐二氧化碳捕集与电化学转化技术,可“生吞”工业烟气,简化传统繁琐流程 [6] - 该技术适配光伏、风电等新能源电力,能有效利用电网弃电,缓解新能源并网压力 [6] - 已建成全球首条万安级示范产线,具备每年生产30多吨二氧化碳衍生绿色碳材料的能力 [6] 城市绿色转型战略 - 武汉市从生产和生活两个维度推动全面绿色转型,包括工业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和碳普惠平台建设 [5] - 武汉市生态环境局正在组织编制《武汉市生态环境保护“十五五”规划》 [6] - 将研究出台鼓励政策,在环评支持、技术推广、企业融资等方面推动绿色低碳项目落地 [6] 碳市场建设与发展 - 湖北碳市场计划降低企业纳入门槛,原标准为年排放1.3万吨二氧化碳当量,后续将进一步降低标准以扩大覆盖范围 [10] - 推动业务转型,上线“湖北省生态资源环境权益交易平台”,整合碳排放权、排污权、绿色金融等功能 [10] - 武汉市涉及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的企业主要有武钢有限和湖北亚东,另有9家电力企业已在碳市场体系内 [11] 碳普惠机制创新 - 武汉市成立全国首家专业运营碳普惠的国有企业,已形成13种方法学,用户规模接近200万 [7] - 碳普惠平台将绿色出行、节约用电等行为转化为可交易碳资产,依托湖北省碳交所实现交易 [7] - 武汉碳普惠方法学数量全国最多,并牵头成立碳普惠联盟,未来计划向全国拓展 [11] 环境治理科技应用 - 武汉市江汉区作为噪声地图试点区,部署26台智能监测设备,实现四类噪声源全域全时段自动监测 [8] - 已建成2个宁静小区试点,并在高考、中考期间实时展示考点噪声状况,评估考场区域噪声水平 [8] - 武汉市将探索生态环境科技特派员制度,推动减污降碳、湖泊保护等重点领域科技成果转化 [11]
新朋股份(002328.SZ):与格兰富水泵签订合作备忘录
格隆汇APP· 2025-11-07 17:53
合作备忘录签署 - 公司与格兰富水泵(上海)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备忘录》[1] 合作领域 - 合作围绕数据中心液冷技术创新、绿色节能方案落地以及全球化市场拓展等关键领域展开[1] - 双方将就水系统动力优化、液冷算力基础设施解决方案、单相浸没式液冷关键技术突破、工业余热余能利用、节能增效等领域增强交流合作[1] 合作目标 - 合作旨在促进双方在低碳型能源结构及节能减排领域的合作[1] - 合作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1]
“全勤生”再赴进博之约 九家外资车企秀本土化成果
央视新闻· 2025-11-07 15:48
进博会汽车展区概况 - 今年进博会汽车展区有12家外资车企参展 其中9家为连续8年参展的"全勤生" [1][3] - 进博会汽车展区展示了各大汽车企业从"油"到"电"、从"电"到"智"、从"单一"到"多元"的发展过程 [3] - 进博会已成为全球汽车科技的展示窗和跨国车企与中国市场深度绑定的纽带 促进企业间的合作与交流、创新与发展 [3] 参展企业战略与成果 - 某瑞典外资整车企业展示可持续发展最新成果 包括电池回收再利用、金属零部件循环再造以及将废弃安全气囊和安全带变为时尚单品 [1] - 该企业连续8年参展 通过进博会获得中国消费者口碑 产品获得中国智慧 生产线实现本土化 [1] - 企业表示中国电动车市场智能化和电动化发展领先 未来可能将中国更先进的产品推向世界 [1] - 宝马展示新世代电动车将配备四个"大脑" 深度集成AI大模型能力并定制AI智能体 以拓展车内数字生态场景与功能 [2] - 宝马强调进博会平台效应持续增强 新技术将与中国合作伙伴共同完成 [2] - 某"全勤"外资整车企业从第一届进博会专注氢燃料电池重卡推介 当时为概念 如今已在山东、河北、河南、湖北等地干线物流及两家大型物流公司投入使用 [2] - 丰田中国表示通过8年进博会沟通 针对碳中和的建议使氢燃料梦想进入现实 使用场景更丰富 从乘用车转向商用客车、商用卡车落地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