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失衡
icon
搜索文档
吉林化纤、中复神鹰,业绩发布!高管辞职!
DT新材料· 2025-04-24 23:50
公司高层变动 - 中复神鹰总经理刘芳辞职,董事长张健代行总经理职责 [2] - 吉林化纤副总经理孔玉影辞职 [2] 吉林化纤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12.14亿元,同比上升32.39% [3] - 2025年第一季度归母净利润826.98万元,同比下降60.59% [3] - 2024年营收38.83亿元,同比上升3.93% [3] - 2024年归母净利润2888.41万元,同比下降13.90% [3] - 2024年扣非归母净利润2636.99万元,同比上升76.88% [3] - 碳纤维营收占比8.24%,同比下滑12.59% [3] 吉林化纤业务发展 - 发布"干喷湿法"T800碳纤维产品 [3] - 与江苏亨睿签署T800碳纤维汽车轻量化合作开发协议 [3] - 与深圳喜德盛签署T800碳纤维体育用品合作开发协议 [3] - 与嘉兴德毅、吉林经开区签署碳纤维新能源大巴车身项目三方协议 [3] - 加速布局3万吨高性能原丝项目和1.2万吨碳纤维复材项目 [3] - 与小鹏、亿航、大疆、华为形成合作关系 [3] 中复神鹰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4.02亿元,同比下降10.40% [5] - 2025年第一季度归母净利润亏损4523万元 [5] - 2024年营业收入同比下降31.07% [5] - 2024年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139.12% [5] - 2024年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177.77% [5] 中复神鹰产品研发 - 开发M55J、M60J级高性能高模碳纤维 [5] - 完成全球首款可工程化M50X级碳纤维产品开发 [5] - M40X、M46X、T1100级碳纤维在航空航天、高端体育休闲领域批量使用 [5] - 开发电子3C领域用M40级碳纤维,实现国产化替代 [5] - 开发热塑领域用T800级碳纤维 [5] - 开发干喷湿纺48K大丝束产品,满足147米超长海上风电叶片应用 [5] - 首次开发面向低空经济应用领域的预浸料产品 [5] 中复神鹰营销与产能 - 3K小丝束碳纤维产品销量同比增长35% [5] - 高模系列碳纤维产品销量同比增长超20% [5] - 国内T800级以上高强中模碳纤维销量占比位居行业首位 [5] - 2024年底碳纤维年产能28,500吨 [6] - 2024年碳纤维销量16,214.17吨 [6]
中金:特朗普的两个目标均难实现
中金点睛· 2025-04-24 07:55
点击小程序查看报告原文 Abstract 特朗普政府试图通过加征关税促使美国贸易逆差收窄,制造业回流,我们认为这两个目标难以通过关税实现。首先,关税难以使得美国贸易逆差收窄。 从理论来看,提升关税并不一定能够缩减逆差(扩大顺差)。根据勒纳对称定理,对进口征税等同于对本国的出口征税。从历史来看,1890年《麦金利关 税法案》后,美国顺差一度上升,但是1930年《斯穆特-霍利关税法案》后,美国顺差下降,甚至一度转为逆差,说明了关税和贸易顺差之间的复杂关 系。1890年,美国仍然处于工业化相对早期阶段,面临英国的竞争,关税可以保护其幼稚产业。而到了1930年《斯穆特-霍利关税法案》出台时,美国的 国际地位已经超过英国,在全球出口中的份额也已经超过英国。对于一个大国而言,关税可能同时导致其进口和出口下降,而贸易逆差未必收窄。 关税难以促使制造业回流美国。 前几年美国制造业投资一度加速,但并未持续,近来制造业新开工投资、短期的投资计划出现下滑。中国的中间品对美 国的出口远低于对新兴市场的出口,也反映美国制造业回流缓慢。全球制造业产业链更多的是调整到新兴市场国家,而非美国。与之相应的是,中国与美 国之间的供应链长度增加。 ...
光伏周价格 | 阶段性供需失衡再现,产业链回吐前期涨幅
TrendForce集邦· 2025-04-17 14:43
周价格表 | 多晶硅 (Per KG) | 高点 | 低点 | 均价 | 涨跌幅 | | --- | --- | --- | --- | --- | | N型复投料(RMB) | 45.000 | 39.000 | 41.000 | 0.00% | | N型致密料(RMB) | 42.000 | 37.000 | 40.000 | 0.00% | | N型颗粒硅(RMB) | 39.000 | 37.000 | 38.000 | 0.00% | | 非中国区多智娃(USD) | 22.000 | 13.100 | 18.700 | -1.58% | | 硅片 (Per pc) | 高点 | 低点 | 均价 | 涨跌幅 | | N型183单晶硅片-183mm/130pm (RMB) | 1.250 | 1.180 | 1.230 | -1.60% | | N型210单晶硅片-210mm/130pm (RMB) | 1.550 | 1.480 | 1.500 | -3.23% | | N型210R单晶硅片-210*182mm/130µm (RMB) | 1.500 | 1.350 | 1.430 | -4.67% ...
WTO首席经济学家谈关税:到底什么作用?是否影响贸易失衡?
第一财经· 2025-04-12 09:51
关税的经济影响 - 关税通过提高进口商品国内价格影响经济 改变价格 工资 汇率和贸易模式 短期吸引力可能掩盖长期对通胀 竞争力和国际合作的代价 [4] - 美国对华加征关税案例显示关税完全转嫁给消费者 但研究方法可能未充分考量宏观经济调整 [7] - WTO初步分析显示近期政策可能导致全球商品贸易量萎缩1% 较此前预测下调4个百分点 [5] 关税与价格传导机制 - 10%关税使100美元进口品国内价升至110美元 但全球需求下降可能使全球价降至95美元 形成104.5美元最终国内价 部分成本由外国生产商承担 [7] - 大型经济体单边关税易引发报复性贸易战 WTO互惠原则是避免互害的有效工具 [7] - 关税通过工资-价格螺旋可能引发持续通胀 但更依赖财政政策等宏观经济基本面 [7][8] 关税对贸易结构的影响 - 关税通过实际汇率变化影响出口竞争力 工资上涨推高生产成本 导致实际汇率升值削弱出口优势 [8] - 名义汇率受进口需求减少和紧缩货币政策双重影响升值 实际汇率变化形式对贸易效应具有决定性 [8] - 部门层面 商品关税改善商品贸易平衡 但汇率升值会恶化服务贸易平衡 [12] 关税与贸易失衡关系 - 总体贸易失衡反映国民储蓄与投资差距 关税对总失衡影响有限 财政政策和储蓄率起主导作用 [11] - 双边贸易失衡可通过关税改变相对价格调整 但三国间循环逆差不必然导致总体失衡 [11] - 家庭预期暂时性关税可能推迟消费增加储蓄 企业可能因政策不确定性推迟投资 [11]
达利欧最新发声:今天的很多现象,与上世纪三十年代惊人相似
聪明投资者· 2025-04-09 12:11
"系统性的秩序崩溃,一生只遇一次。但历史上,它从未缺席。" "我确实同意'不制造东西是个大问题',但问题是,我们是否具备制造能力?" 桥水基金创始人瑞·达利欧4月7日在LinkedIn上发布了一篇文章,谈及关税问题。 他表示,我们当前正目睹一场典型的货币、政治与地缘政治秩序的崩溃。这种类型的系统崩溃大约一生 只会发生一次,但历史上每当存在类似不可持续的条件时,它们就会发生。 美东时间4月8日,瑞·达利欧接受CNBC访谈,在15分钟的对话中,再次强调了自己的观点。而面对三位 王牌主持人的犀利提问,达利欧也有一说一。 他没有给出热词,也没有唱衰,更像一位老练的机械师,打开系统,审视结构,拆解压力,试图回答一 个本质的问题:我们还能维持现有的运行方式吗? 在这场访谈中,达利欧用他一贯的思考框架,提供了目前谈论关税的本质背景:存在的三大秩序正在瓦 解,而人类历史上的五种重要力量也始终在作用着,"关税其实是在应对全球失衡的问题"。 他承认,完全同意"不制造东西是个大问题",也认同制造业回流的目标,"但是,我们是否具备制造能 力?这是一个更深的结构性问题。" 达利欧的人间清醒在于,他把美国人口结构剖出来看,并认为可行性太 ...
大跌的原因又找到了
表舅是养基大户· 2025-03-21 21:28
抱歉,懒得琢磨了,只能取这么个被XX报污名化的标题了,不过今天市场确实挺惨的,5000多只个股,80%以上是跌的,但是,实际赚钱效 应,可能比个股的涨跌还惨。 一方面,市场一共886只投资A股的股票型ETF, 跌幅中位数-1.7% ,上涨的只有27个,占比3%左右,其中2亿以上,相对还算活跃的产品,只有 11个,凤毛麟角; 另一方面,港股相关的ETF,更是全军覆没, 跌幅中位数在-2%以上 。 有个开玩笑的说法,这轮之所以下跌,特别是港股领跌,是因为某非金融区的大V, 峰哥 ,在本周二买入了恒生科技,而行情也在买入当日见 顶,最近三天恒生科技累计下跌近8%。 有些人可能对他不熟悉,他是靠搞草根IP,拍视频走红的,比如深入非洲和东南亚贫民窟,记录深圳的三和大神等,下图,真的会玩梗。 | 峰哥亡命天涯 曾 ■》 | | | | | --- | --- | --- | --- | | 5小时前 来自 iPhone 13 Pro Max | | | | | | | 心态崩了,满仓挨断头铡了,从即日起无限期停止更新股市内容。等下一个天亮! | | | 000 | | | | | 第出 描单 | 持仓 | | | | C ...
【安泰科】工业硅周评—市场情绪悲观 价格小幅下跌(2025年3月19日)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 2025-03-19 17:20
工业硅价格走势 - 主力合约收盘价从9945元/吨下跌至9785元/吨,跌幅1.61% [1] - 全国综合价格下跌135元/吨至10676元/吨,分牌号553/441/421价格分别为10002/10471/10875元/吨 [1] - 新疆、云南、福建、四川综合价格分别为10133/10883/15640/11000元/吨,FOB价格持稳 [1] 市场供需分析 - 市场成交清淡,下游采购以刚需为主,盘面跌破万元加剧悲观情绪 [1] - 供应端北方大厂复产推进,其他厂家无复产意愿,总体供应小幅增加 [1] - 需求端有机硅单体厂减产计划实施且力度可能加大,工业硅需求预期减少 [1] - 多晶硅开工稳定需求持稳,铝合金厂按需采购,整体需求因有机硅减产小幅下降 [1] 细分行业动态 - 有机硅单体厂挺价意愿强烈,价格呈上涨趋势 [1] - 多晶硅价格维持稳定 [1] 未来展望 - 工业硅供应预期增加而需求预期减少,供需基本面未改善 [2] - 库存压力较大,价格预计维持底部区间震荡 [2]
工业硅盘面跌破万元关口 需求未见明显改善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 2025-03-14 15:50
总体来看,在供需基本面未出现明显好转,价格仍有小幅下跌的可能,但目前价格已跌破部分企业 成本线,下跌空间不大,预计价格短期内仍将维持低价区间震荡。 3 月 11 日,工业硅期货继续下探,主力合约 2505 跌破万元关口,盘中再创阶段性新低 9975 元 / 吨,当日报收 9985 元 / 吨,下跌 0.84% 。自 3 月 4 日开始工业硅期货价格连续下跌,工业硅现货价格 承压,随之下跌,影响价格下跌的主要因素是供需失衡。 具体来看,供需基本面面临供应增加,需求不增的局面。供应端, 2025 年 1 月,西北头部企业检 修,开工率降至五成左右,产量大幅减少,价格得到短期支撑,近期检修企业逐步复产,且部分企业的 开工率也维持高位,产量逐渐增加,供给压力增加。需求端,有机硅单体厂按计划施行检修减产计划, 但近期库存累积,有进一步扩大减产力度的预期,对工业硅需求减少;多晶硅企业按照自律协议生产, 开工率在三成到四成,虽然近期光伏终端组件需求因分布式电站抢装转好,但需求向上传导仍需时间, 对工业硅需求仍维持在较低水平;铝合金整体生产较为稳定,对工业硅需求稳定,总体需求未见明显增 长,对工业硅价格支撑有限。 从库存来看 ...
深度专题 | 财政注能 强振经济——2025财政预算深度分析
申万宏源宏观· 2025-03-11 23:23
经济运行中的梗阻 - 内需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下降至1997年以来新低,2024年最终消费贡献率仅44.5%,为2007年以来最低(剔除2020年)[2][6] - 外需依赖加剧,2024年净出口对GDP增长贡献率达30.3%,创1997年以来新高[2][6] - 房地产贷款呈现三阶段特征:疫前高增(2015-2019年新增25.7万亿)、疫中降速(2020-2022年新增8.4万亿)、疫后收缩(2023-2024年净减少3600亿),房贷利率与销售脱钩[2][7] - 财政收入面临双重压力:土地出让收入2021-2024年下降41.6%,高税负行业(前五大贡献77.4%税收)增速放缓[8][9] 财政纾解路径 - 2025年名义GDP增速假设下调至4.9%(2024年为7.4%),税收目标科学性提升[3][15] - 财政四本账支出增速预计达8.7%,五年来首次超越名义GDP增速,收支缺口占GDP比例从6.5%提升至8.8%[3][17][18] - 政府性基金收入预测随房地产回暖或接近0.1%增速目标[3][16] - 财政机制创新采取"前瞻部署+弹性空间"策略,预留政策储备工具[4][19] 传导链重塑与消费驱动 - 基建投资收益率持续为负(水利环境等三大行业2014-2015年起转负),倒逼财政转向消费驱动[4][21] - 耐用品以旧换新政策效果显著,2024年9-12月限额以上商品零售同比增速较1-8月提高1.6个百分点,2025年安排3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4][22] - 服务消费存在1993元人均缺口,预算草案侧重支持健康、养老、托幼等服务消费[4][23] - 政府对居民经常性转移占GDP比例6.9%(2022年),低于美欧日韩(15.9%-22.8%),2025年预算强化民生保障[5][24] 财政收支结构 - 税收行业集中度高:前五大行业(制造业、批发零售等)贡献77.4%税收,但增速与PPI、房地产等挂钩[9][10] - 政府性基金支出完成度2022-2024年持续低于100%(79%-90.5%),显著低于2015-2021年水平[11] - 基建投资占GDP比重17.7%(含国企),显著高于美欧日韩(政府投资占比2.2%-5.2%)[20]
对话汽车流通协会会长沈进军,经销商成了价格战的第一批受害者
晚点LatePost· 2024-10-01 23:49
损失并没有平均分配到产业链各环节。从燃油车到新能源转型,动力电池、电机、智能化软硬件等环节的 一大批公司盈利增长。玻璃、轮胎、座椅等汽车内外饰公司,也在客户数量增多的带动下收入、利润双增 长。上半年 A 股超过 200 家汽车零部件公司里,超过 7 成公司利润增长。 "价格战的罪魁祸首就是一些不顾市场需求,盲目生产抢占市场的主机厂。" 文丨 曾兴 编辑丨龚方毅 持续的价格战下,今年前 8 个月,中国新车市场整体零售损失了 1380 亿元。这个数据来自中国汽车流通 协会。 沈进军认为汽车经销商当前在汽车厂商和消费者的双重压力下艰难求生,承受着资金链断裂和利润大幅下 滑的困境。今年 8 月,湖南省 9 家经销商联合致函北京现代,要求暂停提车,以解决库存压力。更早之 前,保时捷中国三家经销商集团联合抗议压库。 他认为这次危机不是简单的 "产能过剩",而是汽车生产还没有完全从计划经济转入市场经济,汽车厂商在 需求不振时继续按照既定目标生产、追求规模效应,导致供远大于求,并因此加剧了价格战。 乘联会的月度统计显示,今年前 8 个月厂商累计卖给经销商的车,比经销商卖给消费者的多了 247 万辆, 较去年同期高约 32 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