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电力系统
搜索文档
[路演]昊创瑞通:已掌握多项关键技术并形成核心技术体系 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行业认可度及创新能力
全景网· 2025-09-26 07:16
公司业务与技术 - 公司专注于智能配电设备及配电网数字化解决方案 主要产品包括智能环网柜 智能柱上开关和箱式变电站等 [2] - 智能配电设备技术兼具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特点 体现在产品智能化 一体化 模块化 小型化 环保化和免维护等方面 [1] - 公司通过融合现代电子技术 信息和通信技术 网络技术 自动控制技术和智能传感等先进技术推进产业融合 为智能电网和新型电力系统构建提供支撑 [1] - 公司自主研发配电网故障定位与自愈技术 配电设备状态感知元件物联网化和一体化设计技术 新型高精度电力传感器技术和常压密封空气绝缘技术等关键技术 [3] 研发创新与成果 - 公司研发投入持续增长 报告期内研发投入分别为1730.30万元 2336.20万元和3232.70万元 复合增长率为36.69% [2] - 截至2025年8月底共拥有132项专利和30项软件著作权 其中发明专利15项 并参与编制2项国家标准 [3] - HZW-12/T630-20型户外柱上真空断路器被鉴定为产品综合技术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部分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3] - 环保型空气绝缘交流金属封闭开关设备被鉴定为产品综合技术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3] 生产制造与质量管控 - 通过自主设计专用测试工装和自动化生产设备实现电路板全面测试以及自动化焊接和装配 [1] - 开发专用上位机软件实现产品生产过程智能化 可视化 测试数据实时存储及联网查询 [1] - 实现数字化质量管控 促进制造水平由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制造升级 [1] 财务表现 - 报告期内营业收入分别为55979.89万元 67236.55万元和86725.23万元 复合增长率为24.47% [4] - 对应净利润分别为6876.07万元 8740.74万元和11128.52万元 复合增长率为27.22% [4] - 2025年1-6月实现营业收入45079.91万元 同比增长2.97% 净利润6160.98万元 同比增长15.80% [5] 首次公开发行 - 拟公开发行股票2790万股 占发行后总股本比例为25.36% 发行价格为21.00元/股 [5] - 预计募集资金总额为58590.00万元 高于募投项目计划金额47653.64万元 [5] - 募集资金将投向智能环网柜生产建设 智能柱上开关生产建设 智能配电研发中心建设及补充流动资金 [5] 发展战略 - 以智能电网和新型电力系统国家战略部署为发展契机 坚持做精配网主业 适度外延发展战略 [6] - 定位为配电技术引领者 智慧能源推动者 绿色发展践行者 [6] - 顺应物联网 边缘计算 人工智能等技术发展趋势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 [6] - 致力于成为我国智慧配电领域中的领军企业 [6] 行业地位与竞争优势 - 公司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国家级绿色工厂 高新技术企业 北京市企业技术中心 [2] - 在细分领域内具有较强的市场地位和影响力 [4] - 具有研发与技术优势 产品质量控制优势 管理团队优势和品牌优势 [4] - 智能配电设备是配电网智能化升级和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设备 市场需求总体呈现逐步增长趋势 [4]
昊创瑞通:智能配电设备细分龙头 踩中新型电力系统大风口丨IPO黄金眼
全景网· 2025-09-26 07:16
公司核心技术与市场地位 - 自主研发配电网故障自愈技术实现毫秒级复电,将停电时间从小时级压缩至分钟级 [1] - 常压密封空气绝缘技术实现零温室气体排放,产品入选北京市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目录 [1] - 拥有132项专利和30项软件著作权,其中发明专利15项,并参与编制2项国家标准 [4] - 核心产品HZW□-12/T630-20型户外柱上真空断路器被鉴定为综合技术性能国际先进,部分技术国际领先 [4] - 在国家电网2022-2024年配网协议库存招标中,智能环网柜、智能柱上开关、箱式变电站合计中标数量分别排名第6、第2和第3 [5] 公司财务业绩表现 - 营收从2022年的5.6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8.67亿元,复合增长率达24.47% [8] - 归母净利润从2022年的6876.07万元增长至2024年的1.11亿元,复合增长率达27.22% [10] - 2022-2024年毛利率分别为25.56%、27.52%、25.38%,2023年起高于可比公司均值并跃居第二位 [9] - 期间费用率从2022年的10.39%优化至2024年的9.82% [10] - 2025年上半年营收4.51亿元,同比增长2.97%,归母净利润6160.98万元,同比增长15.8% [10] 业务增长与产能状况 - 智能环网柜营收从2022年2.32亿元增至2024年3.46亿元 [8] - 智能柱上开关营收从2022年1.74亿元增至2024年2.76亿元 [8] - 箱式变电站营收从2022年1.09亿元增至2024年2.02亿元 [8] - 近三年产能近乎满负荷甚至超负荷运转,产销率近乎100% [14] - IPO募资将用于智能环网柜、智能柱上开关生产建设及研发中心项目 [2] 行业政策与市场需求 - 国家政策支持配电网建设改造和智慧升级,提高装备智能化水平,推广一二次融合设备 [11] - 2023年底中国发电装机容量达29.22亿千瓦,同比增长14.0%,全社会用电量达9.22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7% [13] - 2014年至2023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复合增长率为5.78% [13] - 全球智能电网市场规模预计从2021年431亿美元增至2026年1034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19.1% [13] - 国家电网规划中配电环节智能化投资占比从21.71%提升至26.06%,投资金额同比增长20.00% [14]
[路演]昊创瑞通:营收逐年攀升 产品结构随业绩增长持续优化
全景网· 2025-09-26 07:16
公司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从55,832.22万元增至86,262.20万元 复合增长率24.47% [1][4] - 同期净利润从6,876.07万元增至11,128.52万元 复合增长率27.22% [4] - 2025年1-6月营业收入45,079.91万元同比增长2.97% 净利润6,160.98万元同比增长15.80% [4] 产品结构分析 - 智能环网柜营收从2022年23,238.77万元(占比41.62%)增至2024年34,607.49万元(占比40.12%) [1] - 箱式变电站营收从2022年10,878.51万元持续增长至2024年20,229.68万元 占比同步提高 [1] - 智能柱上开关2022-2024年金额在17,433.03万-27,746.70万元间波动 整体产品结构持续优化 [1] 研发创新实力 - 2022-2024年研发投入从1,730.30万元增至3,232.70万元 复合增长率36.69% [2] - 拥有132项专利和30项软件著作权 其中发明专利15项 参与编制2项国家标准 [3] - HZW-12/T630-20型户外柱上真空断路器被鉴定为国际先进水平 内置固封极柱等技术达国际领先 [3] 行业地位与竞争优势 -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国家级绿色工厂 北京市企业技术中心 [2] - 专注智能配电设备研发生产 在细分领域具有较强市场地位和影响力 [4] - 掌握配电网故障定位与自愈技术 新型高精度电力传感器技术等关键技术体系 [2] 募投项目规划 - 公开发行2,790万股 发行价格21.00元/股 募集资金总额58,590.00万元 [5] - 募集资金47,653.64万元投向智能环网柜生产建设 智能柱上开关生产建设和智能配电研发中心项目 [6] - 项目旨在提升产品业务规模 提高自动化水平 巩固技术优势 满足下游市场需求 [6] 发展战略定位 - 以"碳达峰、碳中和"为背景 聚焦智能电网和新型电力系统国家战略 [7] - 定位为"配电技术引领者 智慧能源推动者 绿色发展践行者" [7] - 顺应物联网 边缘计算 人工智能技术趋势 致力于成为智慧配电领域领军企业 [7] 上市安排 - 网下与网上申购日同为2025年9月11日 网上申购时间9:15-11:30和13:00-15:00 [7] - 申购代码"301668" [7]
端牢能源饭碗 加快绿色转型
新华社· 2025-09-26 07:15
图为潞安化工集团煤基清洁能源公司厂区全景(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 能源保障和安全事关国计民生,能源低碳发展关乎人类未来。作为能源大省,山西肩负着保障能源供应和推动能源转型的双重使 命。 习近平总书记2022年1月在山西考察时强调,"要夯实国内能源生产基础,保障煤炭供应安全,统筹抓好煤炭清洁低碳发展、多元化 利用、综合储运这篇大文章";今年7月在山西考察时指出,"着眼于高水平打造我国重要能源原材料基地,配套发展风电、光伏发电、氢 能等能源,构建新型能源体系"。 殷殷嘱托,催人奋进。山西在坚决扛牢国家电煤保供责任前提下,高起点谋划绿色低碳转型路径,努力构建具有山西特色的新型能 源体系。 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山西以智能化建设、绿色化开采为突破口,通过完善相关标准、加强政策引导,全面提升煤炭供给质 量,截至8月底已建成298座智能化煤矿、55座绿色开采试点煤矿。不久前,能源资源领域煤炭方向的国家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在山西 启动建设,进一步推动煤矿智能化升级。 稳稳端牢能源饭碗的同时,"推动煤炭产品由初级燃料向高价值产品攀升"是山西加快能源转型的一项重大使命。 走进潞安化工集团煤基清洁能源公司厂区,黑色煤炭先被气化 ...
一批电力设备上市公司中标国家电网采购项目
上海证券报· 2025-09-26 02:15
行业景气度 - 电力设备行业整体保持较高景气度 多家上市公司密集发布国家电网项目中标公告 [1] - 近两日14家上市公司合计中标金额达42.48亿元 [1] - 2022年至2024年电网投资完成额持续增长 2025年投资总规模有望继续保持高位 [1] 上市公司中标情况 - 迦南智能在国家电网2025年第五十三批采购项目中中标6个标包 合计金额7312.21万元 [1] - 中国西电下属14家子公司中标国家电网2025年第六十批采购 总金额16.41亿元 占2024年营收7.40% [2] - 平高电气及子公司中标国家电网项目金额13.69亿元 占2024年营收11.04% [2] - 三星医疗预中标国家电网项目金额1.93亿元 占2024年营收1.32% [2] - 友讯达 海兴电力 林洋能源 白云电器 炬华科技等公司预中标金额均超1亿元 [2] - 平高电气和友讯达中标金额占营收比例超10% 万胜智能 新联电子 迦南智能 西力科技等公司占比超7% [3] 电网投资规模 - 国家电网2025年电网投资预计超6500亿元 南方电网安排175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 均创历史新高 [4] - 特高压重点工程投资建设持续升温 藏粤直流工程总投资532亿元 配套电源投资超1500亿元 [4] - 电网投资处于历史较高水平 反映重大项目快速推进和电网结构完善 [4] 政策支持 -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三部门联合印发《电力装备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 提出传统电力装备年均营收增速保持6%左右 [5] - 方案明确2025-2026年目标:电力装备领域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年均营收增速7%左右 龙头企业年均营收增速10%左右 [5] - 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推进"人工智能+"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推动能源行业智能化转型 [5] - 电力系统将深度受益于"人工智能+能源"政策 直接利好电力数智化产业发展 [5] 行业发展前景 - 特高压重点工程建设加速和新型电力系统深化推进 直接带动电力装备制造行业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3] - 在"双碳"目标及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要求下 行业未来需求稳健 景气度保持可持续性 [6]
新会员 | 山东电工电气集团数字科技:核心装备已落地40座储能电站,容量超6GWh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 2025-09-25 23:35
公司概况与核心业务 - 山东电工电气集团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是山东电工电气集团全资子公司,隶属于中国电气装备集团 [4] - 公司围绕“双碳”目标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需求,开展数智电网、电力电子、工业互联网三大领域新兴业务 [4] - 公司业务模式为“整体解决方案 + 管控平台 + 核心装备”,已为全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提供300余项产品及服务 [4] 储能核心产品与技术 - 储能变流器作为储能电站的“能量接口”,可实现双向能量转换和智能控制,转换效率可达98%以上,具备毫秒级响应能力 [6][9] - 能量管理系统应用基于多电池组SOC一致性的控制策略,实现储能电站的智能调控,具体产品序列包括“飞轮+电化学”混合储能等 [8] - 公司具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的试验检测能力,配套建设储能变流器测试区等功能性能实验室 [4] 电能质量治理产品 - 公司研制了静止无功发生器、混合电能质量治理装置、有源电力滤波器等核心产品序列,以解决配电网台区的电能质量问题 [12] - 该业务为用户提供从方案设计、产品研制到智能运维的全方位服务 [12] 市场应用与业绩 - 公司储能变流器、能量管理系统等产品已累计应用于华电灌云、青海弘柳等40座储能电站 [14] - 应用场景覆盖电网侧、用户侧等多类典型场景,累计容量超过6GWh [14] 多元化战略布局 - 在数智电网领域,公司聚焦输变电与配用电环节,推出低压柔性互联、电缆隧道在线监测等系列解决方案,相关成果已应用于国网、南网等承建的250余项重点项目 [18] - 在工业互联网领域,公司打造多类型工业互联网平台,提供标识解析二级节点、PaaS平台等数字化产品,已成功落地50余个标杆性项目 [21][22] - 公司相关创新案例入选国家工信部2024年实数融合典型案例名单,并获得山东省乡村振兴十大优秀案例等荣誉 [22]
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目标落地:2035年风光装机36亿千瓦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5 22:15
2035年NDC核心目标 - 到203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达到30%以上 [1][3] - 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2020年的6倍以上 力争达到36亿千瓦 [1][3] - 国家自主贡献目标每五年更新一次 中国积极履行承诺 [1] 历史目标与当前进展 - 2020年NDC目标要求203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 非化石能源占比25%左右 风光装机12亿千瓦以上 [2] - “十四五”期间非化石能源占比每年增加1个百分点 预计将超额完成20%目标 去年已达19.8% [2] - “十四五”以来风光装机由2020年5.3亿千瓦增至今年7月底16.8亿千瓦 年均增速28% 占新增电力装机80% [5][6] 实现路径与系统构建 - 需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强化源网荷储协同与灵活性资源如储能建设 [1][7] - 加强源网荷储协同 提升系统调节能力 推进煤电灵活性改造 加快抽水蓄能及新型储能建设 [7] - 深化市场机制改革 推动绿电绿证交易与碳电市场协同 以合理溢价激励消费侧转型 [1][7] 多元化清洁能源战略 - 坚持核电 水电等清洁能源多元化发展策略 核电是战略性资源 水电发挥基石作用 [4] - 抽水蓄能是技术最成熟的大规模储能方式 可保障高比例新能源系统稳定运行 [4] - 非化石能源还包括水电 核电 生物质能等 需统筹推进各类清洁能源协同发展 [4] 产业基础与技术挑战 - 中国具备实现目标的产业基础 风电零部件产量占全球70%以上 光伏产业链各环节全球占比超75% [6] - 需攻关电网稳定与输送瓶颈 加强特高压和柔性输电技术研究 提高电网输送能力 [7] - 利用人工智能提升新能源功率预测精度 加强电网调度与发电企业协同 [7] 消费侧与市场机制 - 消费侧对绿色电力的广泛认可与使用是关键 绿证供大于求导致价格处于较低水平 [5] - 需测算绿电绿证供需 给出有效政策促进价格提升到合理水平 [5] - 推动碳市场和电力市场协同发展 将电能价格与碳排放成本有机结合 [7] 产业影响与成本趋势 - “36亿千瓦”目标将极大拉动风电 光伏制造产业链发展 [8] - 风光仍有一定成本下降潜力 度电成本会进一步下降 但需重点考虑系统成本 [8] - 光伏产能过剩较严重 预计通过市场需求引导会逐步优胜劣汰调整到均衡水平 [8]
发挥煤电灵活调节作用,助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新一代煤电技术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论坛成功举办
中国经济网· 2025-09-25 21:00
中国华能集团生产环保部主任、中电联火电分会轮值会长陈江在致辞中表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核心路径,而煤电向"基础保障性+系统 调节性"电源转型是关键支撑。他结合《新一代煤电升级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5—2027年)》七项核心指标,提出四大技术创新方向:一是完善设备在线监 测技术,将"黑匣子"升级为"白盒",提升安全运行水平;二是突破锅炉低负荷稳燃、储能耦合等灵活调峰技术,适配新能源波动;三是推进CCUS、氢氨掺 烧等低碳技术落地,打造减碳示范工程;四是深化大数据、数字孪生应用,推动煤电数智化转型。 在主旨演讲环节,7位业内专家围绕高效发电技术革新、灵活调节与储能耦合、数智化与可靠性保障、低碳技术探索等新一代煤电技术进行观点分享,形成 多维度技术共识。 9月24日,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火力发电分会(以下简称"火电分会")与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新一代煤电技术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论坛在河 北崇礼成功举办。作为2025新型电力系统发展(崇礼)论坛的平行论坛之一,本次论坛以"发挥煤电灵活调节作用,助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为主题,围绕煤电 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兜底保障与灵活调节双重定位、新一代煤电 ...
端牢能源饭碗 加快绿色转型——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的山西实践
新华社· 2025-09-25 20:22
能源保障和安全事关国计民生,能源低碳发展关乎人类未来。作为能源大省,山西肩负着保障能 源供应和推动能源转型的双重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2022年1月在山西考察时强调,"要夯实国内能源生产基础,保障煤炭供应安全,统 筹抓好煤炭清洁低碳发展、多元化利用、综合储运这篇大文章";今年7月在山西考察时指出,"着 眼于高水平打造我国重要能源原材料基地,配套发展风电、光伏发电、氢能等能源,构建新型能 源体系"。 殷殷嘱托,催人奋进。山西在坚决扛牢国家电煤保供责任前提下,高起点谋划绿色低碳转型路 径,努力构建具有山西特色的新型能源体系。 今年以来,怀柔实验室山西研究院取得多项技术突破,攻克了循环流化床煤电机组快速调峰难 题,助力煤炭清洁低碳利用。该院还破解了低浓度瓦斯利用难题,为从煤矿中开发清洁能源拓宽 了技术途径。 包括怀柔实验室山西研究院在内,山西目前已建成国家级重大创新平台12家、省重点实验室173 家、省级技术创新中心133家、省市两级新型研发机构155家,能源领域创新平台加速布局。 "一块煤"如何实现价值攀升? 在位于阳泉市的华阳新材料科技集团一矿调度中心,透过大屏幕,可以看到井下割煤机缓缓开 动,黑得透亮的煤块掉落 ...
新型电力系统发展(崇礼)论坛“第二届国际能源可持续发展(ESG)论坛”成功举办
期货日报网· 2025-09-25 19:34
论坛概况 - 第二届国际能源可持续发展(ESG)论坛于9月24日在崇礼举办,由中国能源研究会主办 [1] - 论坛汇聚了来自国家能源局、美国能源部驻华代表处、中国能源研究会、上海电力大学、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中国欧盟协会等机构的官员及专家 [1] - 来自能源企业、知名高校、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的120多位专家和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 [1] 能源ESG标准建设进展 - 能源领域行业标准《能源企业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披露指标体系与评价导则》已于2024年7月25日立项,预计近期发布实施 [3] - 另一行业标准《能源产业绿色融资主体评价方法》于今年9月5日立项,适用于能源企业、金融机构及第三方机构对绿色低碳转型能源企业的评价 [3] - 《能源企业可持续发展(ESG)披露指标体系与评价导则》国际标准已于今年6月27日立项,目前已启动编制 [3] 能源转型与ESG理念 - 张家口可再生能源装机突破4300万千瓦,体现了ESG是必答题而非可选项,是投资而非成本,是全价值链共赢而非单一企业责任 [5] - 上海电力大学将碳中和纳入愿景,打造“碳中和技术与应用”交叉学科,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5] - 在全球气候变化等严峻形势下,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必答题 [7] - “新型电力系统”与“可持续发展(ESG)”被视作驱动能源可持续发展的两个支柱,彼此赋能 [9] 研究报告发布 - 上海电力大学发布《一带一路国家能源电力发展报告(2025)》,构建覆盖亚、欧、非、美(涵盖大洋洲)的能源电力发展全景图谱 [10] -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电力行业ESG体系建设研究》报告,系统梳理电力行业ESG发展现状、成效及挑战 [10] -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和自然资源保护协会联合发布《新能源参与市场系列研究》报告,建议构建体现新能源多维价值的市场体系 [11] - 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金融与法律分会发布《2025中国能源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ESG)评价报告》,对632家能源领域上市公司进行ESG评价 [12] 新能源市场机制建议 - 报告指出新能源主要依靠电能量价格获取收益,不能反映其多维价值,面临价格风险加剧等问题 [11] - 建议协同推进电能量-辅助服务-容量-绿证市场的机制设计,包括建立适应新能源特性的中长期交易机制、拓展新型辅助服务品类等 [11] - 近期应全面完善容量保障机制,远期探索建立容量市场,并需进一步激发绿证消费需求,加强“电-证-碳”机制衔接 [11] 企业ESG评价与金融创新 - 长江电力、南网储能、新奥能源、阳光电源、三星医疗电气等公司位列“2025中国能源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ESG)评价前200名单”前十名 [12] - 论坛为上榜的32家企业代表和入选“2025能源可持续金融创新典型案例”的13家企业代表颁发证书 [13] - 国网英大、川财证券、中油财务、中海信托等12家机构的金融创新项目入选“2025能源可持续金融创新典型案例” [14] 行业交流与合作 - 论坛圆桌沙龙围绕“能源可持续发展与ESG投资”主题,汇集了中国三峡集团、金风科技、埃尼集团、彭博等公司的专家进行交流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