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自动驾驶
icon
搜索文档
驾驶辅助不是自动驾驶 两部门为智驾宣传划边界
北京商报· 2025-08-14 00:24
监管政策动向 - 市场监管总局与工信部发布关于加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品召回、生产一致性监督管理与规范宣传的征求意见稿 反馈截止日期为9月15日 [1] - 要求企业在车辆App、车载系统及用户手册中显著展示组合驾驶辅助系统的安全提示和使用说明 避免消费者误认为自动驾驶功能 [1] - 企业需开发安全优先的驾驶员监测系统 对脱手、睡眠等脱离驾驶任务行为采取语音警告、方向盘震动、限速直至靠边停车等控制措施 [1] OTA升级管理要求 - 企业需在机动车合格证系统中准确填报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及储能装置等关键信息 [2] - 严格执行OTA升级分类管理要求 未经备案不得开展升级活动 禁止推送未充分测试验证的软件版本 [2] - 禁止通过OTA方式隐瞒缺陷 确保产品与准入一致性 今年6月汽车行业OTA共计463项功能 辅助驾驶模块升级占比重回榜首 [2] 营销宣传规范 - 企业需真实全面提供驾驶自动化等级、系统能力及边界信息 禁止虚假夸大宣传 [2] - 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命名及宣传不得暗示自动驾驶功能 防止消费者滥用系统 [2] - 避免夸大驾驶性能误导消费者以不合理高速驾驶车辆 [2] 行业背景与专家观点 - 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年产销量首次突破1000万辆 智驾赛道竞争加剧 [3] - 当前智能驾驶技术基本处于L2等级 企业应明确提示消费者系统仅能实现辅助驾驶而非自动驾驶 [3] - 行业需实事求是宣传产品 避免夸大误导 以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3]
两部门征求意见:不得暗示!辅助驾驶不是自动驾驶
南方都市报· 2025-08-14 00:01
监管政策核心内容 - 市场监管总局与工信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品召回与生产一致性监督管理的征求意见稿 [1] - 政策针对智能辅助驾驶宣传、OTA升级备案和驾驶员状态监测等方面实施严格要求 [1] - 政策目标为规范行业技术验证与宣传机制,强化安全责任落实,完善监管协同机制 [7][9] 技术合规要求 - 企业需在车辆App、车载系统及用户手册中清晰展示组合驾驶辅助系统的安全提示和使用说明 [4] - 强制开发驾驶员状态监测功能,包括脱手检测和疲劳监测,且不允许用户主动关闭该功能 [4] - 监测到异常状态时需立即采取语音警告、方向盘震动、限速、靠边停车及禁用辅助功能等措施 [4] - 强化网络攻击与漏洞的防范能力,减少网络安全事件引发的安全事故风险 [4] - 企业必须及时报告组合驾驶辅助系统使用期间发生的安全事件和碰撞事故 [6] 生产与升级管理 - 企业需在机动车合格证系统中准确填报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和储能装置等关键信息 [4] - 严格执行OTA升级分类管理,未经备案不得开展升级活动 [4] - 禁止推送未充分测试的软件版本,禁止通过OTA升级方式隐瞒产品缺陷 [4] - 必须确保产品实际状态与准入信息保持完全一致 [4] 宣传规范 - 企业需真实全面地向消费者披露驾驶自动化等级、系统能力及功能边界等信息 [5] - 严禁进行虚假宣传、夸大功能或隐瞒系统缺陷 [5][7] - 组合驾驶辅助系统的命名和营销不得暗示其为自动驾驶系统 [5] - 禁止夸大车辆驾驶性能,防止误导消费者进行高速危险驾驶 [5] 行业影响分析 - 政策将倒逼企业开展组合驾驶深度测试,推动算法和算力技术升级 [8][9] - 增加企业合规成本,促使投入更多资源建立测试体系和数据平台 [8] - 短期面临技术周期延长、成本上升及工程测试压力等阵痛 [9] - 长期将加速行业标准形成,推动L3级以上自动驾驶合规发展 [9] - 促进行业市场整合,使优秀企业脱颖而出,避免不成熟技术误导消费者 [8] - 助力中国智能网联汽车占据全球优势地位,引领智能化发展趋势 [9]
事关汽车OTA升级和召回!两部门再发文征求消费者意见
第一财经· 2025-08-13 23:51
市场监管总局加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监管 - 核心观点: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征求意见稿,强化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在缺陷召回、生产一致性、广告宣传和事故报告方面的监管要求,短期增加行业压力但长期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 [3][4][5] 缺陷调查与召回管理 - 企业需加强安全提示和缺陷信息监测,减少网络攻击和漏洞引发的车辆事故风险 [3] - 市场监管总局将对驾驶员监测、警示功能不足的问题开展专项调查,必要时纳入缺陷分析与召回 [3] OTA升级规范 - 企业未经备案不得开展OTA升级,不得推送未充分测试的软件版本或通过OTA隐瞒缺陷 [4] - 频繁进行OTA升级的企业将面临重点抽查和专项核查 [4] 广告宣传监督 - 企业不得虚假或夸大宣传欺骗消费者,市场监管总局将联合工信部开展专项调查和技术认定 [4] 事件事故报告与深度调查 - 企业需按要求报告事故信息,隐瞒重大事实将面临专项核查和公开通报 [5] 行业影响与长期发展 - 新规短期增加企业合规成本和管理压力,但倒逼技术升级和测试体系完善 [5] - 监管加速行业标准形成,推动L3级以上自动驾驶合规发展,淘汰不成熟技术企业 [5]
文远知行上涨2.63%,报9.555美元/股,总市值27.19亿美元
金融界· 2025-08-13 22:53
8月13日,文远知行(WRD)盘中上涨2.63%,截至22:38,报9.555美元/股,成交2297.76万美元,总市值 27.19亿美元。 2023年,《财富》杂志(Fortune) 公布2023年改变世界的公司榜单 (2023 Change the World),文远知行位列第 八,是唯一 一家冲入前十的中国公司。 本文源自:金融界 作者:行情君 文远知行致力于开发安全可靠的无人驾驶技术,应用场景覆盖智慧出行、智慧货运和智慧环卫,已进入自 动驾驶商业化运营阶段, 商业营收居全球同类企业之首,形成自动驾驶出租车(Robotaxi)、自动驾驶小巴 (Robobus)、自动驾驶货运车 (Robovan)、自动驾驶环卫车(Robosweeper)、高阶智能驾驶(Advanced Driving Solution) 等五大产品矩阵,提供网约 车、随需公交、同城货运、智能环卫、高阶智能驾驶解决方 案等多种服务。 文远知行在技术研发、商业化和企业管理等方面都拥有丰富的海内外实践经验,已与多家全球顶级主机 厂和一级供应商达成战略合 作伙伴关系,包括雷诺日产三菱联盟、宇通集团、广汽集团、博世等。 财务数据显示,截至2025 ...
美股异动|特斯拉涨超2% 将于9月在奥斯汀向公众开放Robotaxi服务
格隆汇· 2025-08-13 21:49
特斯拉(TSLA.US)涨超2%,报347.7美元。消息面上,马斯克在社交媒体上表示,该公司在奥斯汀的自 动驾驶出租车(Robotaxi)服务将于9月向公众开放。此前,特斯拉Robotaxi自动驾驶出租车平台已于6月22 日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奥斯汀市面向小范围用户启动运营。(格隆汇) ...
蔚来上涨3.13%,报4.61美元/股,总市值104.40亿美元
金融界· 2025-08-13 21:47
股价表现 - 8月13日开盘上涨3.13%至4.61美元/股 成交金额达1312.83万美元 总市值104.40亿美元 [1] 财务数据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收入总额120.35亿人民币 同比增长21.46% [1] - 同期归母净利润亏损68.91亿人民币 同比减少31.06% [1] 公司发展进程 - 2017年12月推出七座高端智慧电动旗舰SUV ES8 2018年6月开始交付 [2] - 2018年12月推出高性能全能SUV ES6 2019年6月交付 [2] - 2019年12月推出轿跑SUV EC6 2020年9月交付 [2] - 2021年1月推出旗舰轿车ET7 同年12月推出中型轿跑ET5 [2] 技术优势 - 掌握行业领先换电技术 电池租用服务(BaaS)及独家自动驾驶技术(ADaaS) [2] - 通过自动驾驶 数位技术 电动力总成及电池技术持续创新 [2] 未来事项 - 预计9月4日披露2025财年中报(基于纳斯达克官网预计日期) [2] 企业定位 - 高端智慧电动汽车市场先驱及领跑者 2014年11月成立 [2] - 致力于建立以智能电动汽车为起点的社区生态 [2]
Lyft Has More Upside Potential Than Uber
Seeking Alpha· 2025-08-13 21:36
自动驾驶车辆行业 - 持续关注自动驾驶车辆(AVs)领域的发展 [1] - 近期两家行业领先公司Uber(NYSE)发布财报 [1] 投资研究服务 - 提供可操作且明确的独立研究观点 [1] - 每周至少发布1篇深度文章分析投资机会 [1] - 帮助会员在股票和债券市场极端波动中跑赢标普500指数并避免大幅回撤 [2]
双非硕多传感融合方向,技术不精算法岗学历受限,求学习建议。。。
自动驾驶之心· 2025-08-13 21:06
社区定位与价值主张 - 专注于为自动驾驶领域学生和从业者提供技术交流平台 特别关注双非院校学生在算法方向的就业困难问题 [2][3] - 通过知识星球社区构建产业、学术、求职、问答交流的闭环生态 已整合40+技术路线和数十位行业嘉宾资源 [6] - 社区成员覆盖国内外顶尖高校(上海交大、北京大学、CMU等)和头部企业(蔚小理、地平线、华为等)形成高端技术聚集地 [17] 技术资源体系 - 系统化整理近40+开源项目、60+数据集及主流仿真平台 涵盖感知、规划控制、仿真等全栈技术方向 [17] - 详细梳理前沿技术领域包括端到端自动驾驶(覆盖综述、里程碑方法、多模态方案等10个子类) [24][35] - 提供VLA(视觉语言模型)全链路资源 包含开源数据集、思维链推理及量产方案DriveVLM等关键技术 [41][43] - 整合3DGS与NeRF技术 涵盖算法原理、自动驾驶场景重建与闭环仿真等应用 [37] 实战与就业支持 - 设计100问系列实战专题 包括TensorRT模型部署、毫米波雷达融合、规划控制等7大方向工程化问题 [8] - 定期组织行业大佬直播分享 已完成超100场专业技术直播 涵盖VLA、3D检测、扩散模型等热点话题 [80] - 提供企业岗位对接服务 覆盖蔚小理、华为、大疆等头部公司 并针对应届生offer选择提供详细对比分析 [84] 细分技术模块 - BEV感知领域整合纯视觉、多模态方案及工程部署资源 形成量产方案技术基石 [48] - 多传感器融合方向涵盖强融合/弱融合/后融合方案 以及Lidar/Radar/Camera具体实施路线 [8][52] - 规划控制模块包含基于搜索/采样/数值优化的算法 以及横纵解耦与联合规划框架 [17] - 仿真技术汇总Carla、Apollo、Autoware等平台 并扩展闭环仿真与传感器仿真能力 [8][76]
特斯拉Model 3长续航版上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3 20:22
特斯拉Model 3长续航版上市 - 特斯拉推出Model 3长续航后轮驱动版,续航830公里(CLTC),售价26.95万元起,预计9月交付 [2] - 购车权益包括5年0息贷款、8000元保险补贴、8000元车漆选装礼金等优惠,限8月31日前下单 [2] - Model 3目前在售四款车型,价格区间23.55万-33.95万元 [2] - 长续航版搭载78.4kWh三元锂电池,后轮驱动版搭载宁德时代60kWh磷酸铁锂电池 [2] 特斯拉在华销售表现 - 7月Model 3在华销量9851辆,环比下降40.8% [3] - 前7个月Model 3累计销量10.2万辆,同比增长26.5% [3] - 上海超级工厂7月产量6.7万辆,同比下降8.4%,环比下降5.2% [4] - 1-7月特斯拉在华销量43.2万辆,较去年同期50万辆下滑13.6% [4] 市场竞争与产品策略 - Model 3面临小米SU7、小鹏P7等竞品压力 [3] - 车型更新节奏放缓被认为是销量下滑原因之一 [4] - 即将上市的Model Y L预计售价35万元左右,被视为重要补充产品 [4] - 智能辅助驾驶成为差异化竞争核心,但特斯拉FSD在华推广滞后 [4][5] FSD技术进展 - 特斯拉计划9月推出重大FSD软件更新,将显著提升处理罕见路况能力 [6][7] - 正在开发更先进的Robotaxi专用FSD系统,领先消费者版本约6个月 [7] - 坚持纯视觉方案,仅依赖摄像头、AI芯片和软件 [7] - 业内专家认为当前技术仍属辅助驾驶范畴,无法覆盖所有复杂场景 [7] 自动驾驶技术路线 - 业内对终极技术路线尚未达成共识 [8] - 视觉系统需达到99.9999%场景覆盖、时延压缩至50毫秒以内才可能替代多传感器 [8] - 未来可能出现"视觉主导+多元辅助"的混合架构 [8]
Robotaxi业务涨近160%,小马智行在全球狂飙,自动驾驶拐点将至?
美股研究社· 2025-08-13 19:26
核心观点 - 小马智行通过L4级自动驾驶技术实现Robotaxi商业化落地 其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总营收1.54亿元(同比增长75.9%) Robotaxi业务收入1090万元(同比增长157.8%) 标志行业进入规模化商业应用阶段 [1][2][3][13] 财务表现 - 总营收达1.54亿元(约2150万美元) 环比增长53.5% 创上市以来单季新高 [1][4] - Robotaxi业务收入1090万元 同比增长157.8% 其中乘客车费收入增长超300% [1][5] - 净亏损9064万美元 但获得8个"买入"评级 无"卖出"或"中性"评级 [10] 业务进展 - Robotaxi运营车辆总数突破500台(Q2新增超200台) 预计年底超1000台 [4] - 第七代车型采用100%车规级零部件 自动驾驶套件成本降低70% 设计寿命延长至10年或60万公里 [5] - 在北上广深提供全无人商业收费服务 运营总面积2000平方公里 获L4级测试许可 [5] - 北京/广州/深圳上线24小时服务 注册用户同比增长136% 用户粘性与复购率提升 [6] 技术验证 - 在上海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期间 成为唯一在台风暴雨天气维持全无人运营的服务商 突破固定路线演示限制 [7] - 第七代车型在四大一线城市累计测试超200万公里 验证极端天气和复杂工况下的系统稳定性 [11] 国际合作 - 与迪拜道路交通管理局战略合作 计划2026年实现全无人商业化运营 [8] - 在卢森堡启动路测 韩国获国家级测试许可 首尔江南区实现7×24小时运营测试 [8] 行业地位 - 成为首个纳入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的L4自动驾驶公司 [10] - 获柏基投资、日兴资产等14家国际资金大幅增持 [10] - 相比Waymo具备更低单车成本 相比特斯拉纯视觉方案更适应复杂路况 [10] 政策与生态 - 中国智能网联政策密集落地(上海发放新牌照/广州计划2027年L4规模化/北京开放测试环境) [11] - 与锦江出租、腾讯云、深圳西湖集团合作 形成"政企共赢"生态和轻资产扩张模式 [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