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造
搜索文档
外资重仓中国市场,战略升级投资加码彰显强大磁力
搜狐财经· 2025-09-04 08:28
外资吸引力核心优势 - 超大规模市场、完备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及新科技革命丰富应用场景构成吸引外资核心优势 [1] - 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额达1373.6亿元人民币 其中电子商务增长146.8% 航空航天增长42.2% 化学药品制造增长37.4% 医疗仪器设备增长25.5% [3] - 新设外资企业数量同比增长14.1% 显示外资持续涌入态势 [4] 重点外资项目投资案例 - 魏德曼集团在武汉投资9100万美元建设电力绝缘材料项目 [3] - 诺和诺德在天津投资8亿元扩建质量检测实验室 [3] - 百威亚太将持续扩大在华投资 特别侧重绿色低碳领域 其雪津工厂已成为全球单体最大低碳智慧工厂 [3] 外资企业市场表现 - 瑞典阿法拉伐集团2024年中国市场首次超越美国成为其全球第一大单一市场 [4] - 中国成为阿法拉伐集团利润回报最好市场 业务增长迅速且竞争激烈 [4] - 百威中国业务稳步增长 中国是百威全球最大消费市场 [3] 政策环境与开放措施 - 持续推动对外开放 加强开放平台赋能作用 提供稳定可靠服务保障 [3] - 国家发展改革委将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 推动相关领域有序扩大开放 [4] - 加强服务保障提升外资企业获得感和满意度 [4]
国家队入场,如何帮助中国企业在全球生根发芽?
虎嗅· 2025-09-04 08:06
中国制造业全球化路径 - 中国制造业正处于从"制造大国"迈向"智造强国"的关键阶段 企业出海进入全新篇章 [1] - 全球化路径涵盖"一带一路"产业合作及"国家队亲自下场"的出海模式 [1] - 核心战略聚焦"造得优 造得精 造得独"的设计赋能 推动企业海外"走出去 走进去 走上去" [1] 产业竞争力与跨界融合 - 重点提升产业链 供应链和品牌竞争力 实现"让世界爱上中国设计"的战略目标 [1] - 通过文化与科技的跨界融合为中国制造国际化提供前瞻性启示 [1]
最新国际标准发布,全球轮胎行业有了潍坊诸城标准
齐鲁晚报网· 2025-09-03 22:31
国际标准制定与技术突破 - 公司牵头修订的ISO16650:2025《胎圈钢丝》国际标准正式批准发布 成为中国首次在该领域主导国际标准制定 [1] - 标准修订新增更高级别抗拉强度ST控制要求 首次对普强、高强和超高强采用公式计算 删除纯铜镀层技术要求 调整高锡产品技术范围 [3] - 标准附录增加工装要求 为轮胎厂设计提供依据 融入公司千万组生产检测数据及259项专利技术成果 [3][4] 市场地位与产业影响 - 公司是全球最大胎圈钢丝生产企业之一 国内市场份额超过35% 全球市场份额接近20% 服务全球数百家大中型客户 [4] - 累计主持参与国际及国家标准21项 此次标准制定体现技术实力与行业领导地位 [4] - 标准为全球胎圈钢丝生产贸易提供统一技术依据 推动中国制造获得国际认可 为全球轮胎行业升级提供中国方案 [4] 发展战略与产能目标 - 公司已启动"十五五"规划 计划2030年实现总产能160万吨 销售收入120亿元目标 [4] - 未来将引领行业向绿色可回收材料方向研究 支持轮胎厂可持续发展 [4]
国产折叠屏欧洲突围打破三星垄断,中国智造迈出坚实步伐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9 21:41
欧洲折叠屏智能手机市场增长 - 欧洲折叠屏智能手机市场去年销量同比增长37% [1] - 市场潜力持续释放 [1] 三星市场地位 - 三星凭借先发优势及在欧洲智能手机市场的领先地位 在折叠屏领域近乎形成垄断 [1] 中国品牌崛起 - 中国品牌在欧洲折叠屏市场份额大幅攀升 [1] - 荣耀依托Magic V系列 欧洲折叠屏市场份额从2023年不足10%跃升至2024年34% [1] - 荣耀销量暴增377% 成为该地区最具影响力的折叠屏品牌之一 [1] 市场竞争格局变化 - 中国品牌入局为欧洲折叠屏市场竞争注入全新活力 [1] - 中国品牌入局将进一步提升中国折叠屏产品在欧洲市场的竞争力 [1]
以“中国智造”服务本土市场——奥林巴斯首款国产电子上消化道内窥镜获得中国医疗器械注册证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8-29 12:04
公司战略与本土化进展 - 奥林巴斯电子上消化道内窥镜GIF-EZ1500-C首次获得中国国产医疗器械注册证 [1] - 公司首次在日本以外地区设立核心医疗产品生产线 位于苏州工业园区中国医疗器械生产研发基地 [2] - 生产基地遵循统一管理及生产标准 面向中国市场提供高品质医疗产品 [2] - 本土化生产实现全球同步上市 体现技术优势与本地化生产融合 [1][2] 产品与市场布局 - 新产品由奥林巴斯中国研发生产基地生产制造 2023年4月启动建设后高效推进投产 [2] - 中国市场被定位为全球重要战略地区和增长引擎 [3] - 公司计划依托本土基地拓展产品制造和技术创新 构建更高维度研发生产服务体系 [3] 行业影响与定位 - 注册证获批标志着公司推进"中国战略"取得关键成果 [2] - 事件成为公司在华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将助力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2][3] - 本土化生产体系将满足中国前景广阔的医疗器械需求 [3]
俞浩摸着雷军过河
钛媒体APP· 2025-08-29 08:49
公司战略布局 - 追觅科技正式入局汽车领域 计划打造世界上速度最快的车 依托中国电动车成熟供应链采取全局最优策略而非从零开始冒险[1] - 公司2025年初宣布进军航空业 计划打造全球顶尖全商务舱飞机 并筹备推出首款高端电视意图在深陷瓶颈的市场进行碾局[2] - 公司通过电视 汽车 家用电器等产品填充生态阵营 复制小米商业模式使供应链发挥更大作用[5] 技术研发能力 - 自研高速马达技术接连突破10万转和20万转大关 曾为小米中端产品提供技术方案[4] - 2023年实现高速马达关键技术突破 自主品牌营收占比大幅提升 代工业务占比下降[4] 市场竞争态势 - 扫地机器人行业迎来大疆入局 推出首款产品ROMO 给红海市场带来新变数[5] - 2024年科沃斯 石头科技 云鲸 小米 追觅五大品牌占据国内近90%市场份额 其他品牌空间有限[5] - 追觅虽处第一梯队但市场身位不占优势 面临腹背受敌的竞争态势[7] 内部管理状况 - 深圳分公司存在员工9点后到岗 20点前下班现象 苏州总部员工则工作至22点后[7] - 公司内部强调15倍人效标准 要求员工创造价值需达雇佣成本的15倍以上[7]
华勤技术: 深耕研发与制造 锻造全球化运营能力
中国证券报· 2025-08-29 06:05
公司发展历程 - 从独立设计公司起步,经历三次战略跃迁,构建全球智能硬件生态平台[1] - 2005年以手机IDH切入市场,首年即实现盈利[3] - 2012年登顶全球智能手机ODM榜首,2013年拓展至平板电脑ODM业务[4] - 2024年数据业务营收突破200亿元,正式形成"3+N+3"业务布局[10] 战略演进 - 第一次跃迁:2008年从IDH转型ODM,延伸至运营、制造、供应链管理[3][4] - 第二次跃迁:从单品类向多品类ODM扩展,进入笔记本电脑赛道[4] - 第三次跃迁:向"3+N+3"全球智能产品平台进化,繁荣客户生态和产品生态[5] - 笔记本电脑业务持续投入,2025年第二季度出货量创历史新高[5] 研发能力 - 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29.6亿元[6] - 截至2024年底研发技术人员超16000人,占比近30%[6] - 成立Xlab实验室,构建声学、光学、热学、射频等关键技术预研体系[6] - 研发与制造深度联动,工艺工程师从设计阶段介入提升效率[6] 制造与供应链 - 形成ODMM能力矩阵(高效运营、研发设计、先进制造、精密结构件)[6] - 采用"积木式"产线实现柔性生产,模块化单元组合提升换型效率[7] - 通过收购强化精密结构件自主生产能力,覆盖全产业链工序[7] - 垂直整合提升整机开发效率,加速新材料应用[7] 全球化布局 - 2006年组建国际团队启动全球化,延伸至研发、制造、供应链全链条[7] - 建立国内核心制造基地与海外VMI(越南、墨西哥、印度)双供应体系[8] - 2024年印度和越南实现规模化量产交付,持续推进本地化工程能力[8] - 全球化运营涵盖文化融合与管理适配系统化工程[8] 新兴业务拓展 - 汽车电子业务经过三年发展亏损逐步收窄,积极突破海内外主流客户[11] - 2024年底将机器人定位为三大新兴业务,收购清洁机器人公司加速发展[10] - 组建专业机器人研发团队,计划2025年完成团队与研发模型机构建设[11] - 机器人业务与消费电子、服务器技术存在生态协同潜力[11]
西测测试:上半年现金流大幅改善114% “军工”“航天”双轮驱动 助力“中国智造”
证券时报网· 2025-08-28 15:05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48亿元,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6124万元 [1]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较去年同期显著改善,同比增长114.07% [1] 业务结构 - 四大业务板块收入分别为:环境与可靠性试验7319万元、电磁兼容性试验1598万元、电子装联业务4344万元、电子元器件检测筛选1209万元 [2] - 业务呈现军工和商业航天双轮驱动态势 [2] 行业地位与资质 - 国内规模最大、资质最全、能力最强的民营检测机构之一,具备涵盖元器件筛选、电装、环境与可靠性试验、电磁兼容性试验的一站式服务能力 [1] - 获得AS9100认证,该认证被全球航空航天巨头视为准入门票,为服务低空经济与商业航天奠定合规基础 [4] 战略布局与投入 - 在海南文昌投资设立全资子公司海南星图宇航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全面融入文昌国际航天城航天产业集群 [3] - 持续加大前瞻性布局和投入,虽然短期内对财务数据构成压力,但为未来爆炸式增长做准备 [1][7] 创新概念与发展方向 - 首提装备医院概念,将军工检测测试服务周期延长到武器装备日常维护阶段,打造全生命周期、全部件级的可靠性测试和维护保障 [4] - 与西安交通大学达成战略合作,共建装备医院研究院,瞄准军工装备、航空航天等领域展开研发攻关 [5] 市场机遇与增长潜力 - 商业航天市场需求显著增长,2025年至2026年主要卫星互联网星座逐步迈入发射加速阶段,我国商业航天市场规模将突破万亿元 [7] - 国产大飞机是另一万亿赛道,公司成为极少数拥有中国商飞试验资格的民营检测机构,并已开展检测业务 [7] - 公司横跨商业卫星、军机、民用大飞机、低空无人机、军工装备等多个高增长领域 [8]
清洁电器制造商追觅科技官宣造车
齐鲁晚报· 2025-08-28 11:57
公司战略与定位 - 追觅正式官宣进入汽车制造领域 目标是打造世界上速度最快的车[1] - 公司将持续长期投入汽车领域 目前已组建近千人造车团队且持续扩张[1] - 公司定位为站在中国制造巨人肩上 不做从0到1冒险者 而是进行全局最优征程[4] - 战略核心是用正确产品 正确战略 正确节奏把中国智造推向世界高端市场[4] 技术储备与专利 - 截至2024年底全球累计申请专利6379件 其中45%为发明专利[1] - 专利覆盖传感器融合 电机控制与人机交互等电动车核心领域[1] - 公司以高速数字马达 智能算法 运动控制技术为核心竞争力[9] - 创始人俞浩毕业于清华大学航空航天专业 是中国最早四旋翼开发者和三旋翼飞行器发明者[9] 全球化运营基础 - 追觅生于全球长于全球 在20余个国家和地区稳居市场第一[5] - 产品覆盖中国 美国 德国 法国 韩国等120余个国家和地区[9] - 公司始终定位高端 坚持价值超越价格 被称为"中国的苹果"[5] - 在清洁领域已成为绝对领导者 极少数能在每个进入市场都迅速跻身顶端的中国品牌[5] 核心竞争力认知 - 汽车项目是技术理想与商业智慧的全面爆发 检验过去所有积累[6] - 真正壁垒不是资金而是做出正确产品的能力 绝不浪费一分钱在错误路上[6] - 多维度高强度对抗比拼技术创新与迭代速度 更考验体系能力与供应链整合[3] - 公司具备全球化运营 技术研发和组织文化等战略储备[6]
走进科创园区|长三角绿洲智谷加“数”蝶变
新华财经· 2025-08-27 23:18
园区定位与产业格局 - 园区位于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和上海市西软件信息园核心区 以数字经济为主导和数字能源为特色产业 紧密对接上海"3+6"新型产业体系及新赛道 [2] - 形成集总部研发、科创孵化、商业服务、人才公寓及公共配套于一体的智慧产城社区 定位为"长三角数字干线"重要节点 [1][2] - 截至2024年7月累计引入企业超300家 实体入驻70余家 数字经济相关企业占比超过50% [2] 龙头企业与产业集群 - 华为数字能源深度布局清洁发电、数据中心能源、交通电动化等领域 公牛集团设立上海总部和未来能源研究院 聚焦智能生态与新能源转型 [2] - 汤恩智能自主研发全场景商用清洁机器人 旗舰产品TN10在2024年ISSA北美清洁展获奖 [2] - 仙乐健康通过产学研合作推进合成生物学原料创新 东方科脉利用青浦营销总部与嘉善制造基地形成产业协同 [3] - 行业龙头包括国泰海通、欣巴科技、新大洲本田等 形成显著产业集聚与辐射效应 [2][3] 创新孵化与金融支持 - 园区获评上海市级众创空间和孵化器 长三角科创中心面积超9000平方米 提供从孵化到产业化的接力式服务 [5] - 累计孵化科创企业近80家 综合入驻率超90% 重点培育人工智能、自动驾驶和机器人领域 [6] - "巷新贷"金融产品由11家银行联合推出 一期授信总额度超18亿元 上海银行为汤恩智能提供500万元专项授信 [6] 数字化运营与生态建设 - 运用"i智谷"小程序平台整合园区运营、企业管理与员工服务 提升数字化管理效能 [4] - 保留原生态河流 多个项目获LEED金奖预认证及上海市建设工程奖项 打造生态绿色园区样板 [8] - 配备1500余套人才公寓 入住率超70% 纳入市级房补联动计划降低人才租房成本 [8] 商业配套与国际化发展 - 核心商业项目"绿洲智谷花园里"北区2024年底开业 引入多元业态及上海/青浦首店品牌 [9] - 连续五年参与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承接进博会溢出效应 获评进博会最佳承接特色园区 [7] - 公共配套包括党群服务中心、健身中心、足球场等 满足人才工作生活全方位需求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