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市场
搜索文档
新型电力系统系列报告之一:绿电绿证碳市场政策体系全景梳理:绿电底层需求持续扩容,看好下游运营和监测设备-20250622
华源证券· 2025-06-22 13:4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维持)[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我国构建绿色电力交易市场体系解决电力环境价值定价问题,政策工具相互联动影响,碳市场与绿电绿证市场从碳电联动到碳电分离,CCER发展迅速 [5] - 国内政策推动和国际认可度提高使绿电绿证需求扩容,136号文使绿证供给减少,供需格局有望改善,绿电交易溢价更高 [5][68][69] - 建议关注碳检测、绿电运营、海风运营、绿电直供相关企业,以及其他CCER方法学方向企业 [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前言 - 电力价值由能量价值、时间价值和环境价值构成,当前碳市场建设滞后使环境价值未纳入定价,影响新能源发展 [9][10] 碳市场与绿电绿证市场:从碳电联动到碳电分离 - 我国构建了以碳市场、绿电交易市场和绿证交易市场为核心的绿色电力交易市场体系,还催生出CCER抵消机制 [5][13] - 全国碳市场自2021年启动,扩容进度慢,对下游用户不再核算间接排放,与绿电脱钩 [5] 碳市场的配角:CCER,碳市场的抵消机制 - CCER是对可再生能源等项目温室气体减排效果量化核证的减排量,用于碳市场重点排放单位履约抵消,抵消比例不超5% [19] - 国内被认可的CCER方法学有6种,2025年CCER开启交易,首批以海上风电和光热发电项目为主 [35][36] - CCER与绿证双重认证问题解决,海上风电CCER受欧盟CBAM认可,价格提升至120元/吨 [37] 碳电分离后,绿电/绿证交易需求来源于政策要求 - 国内绿电绿证需求源于政策要求,包括地方政府考核、部分省份政策和部分行业强制消纳等,政策从省级下沉至企业层面 [5][38] 国际降碳政策:绿电认可度更高 - 国际上影响较大的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政策有CBAM、电池法案和RE100 [51] - CBAM不认可绿证,认可绿电,对CCER审查后认可抵消;电池法案倒逼我国出台绿电直供政策;RE100对我国绿证从有条件认可到无条件认可 [52][56][65] 绿电绿证:供需格局有望改善 绿电交易溢价更高 - 国内政策和国际认可度提升使绿电绿证需求增加,136号文使绿证供给减少,供大于求态势有望扭转 [68][69] - 绿电交易规模持续提升,溢价较高,未来绿证价格有望提高 [74][76] 投资分析意见 - 国内碳市场扩容,建议关注碳检测企业雪迪龙 [6][77] - 绿证价格中枢有望抬升,建议关注绿电运营企业,尤其是生物质发电企业 [6][78] - 海上风电CCER认可度高,推荐海风运营商福能股份、中闽能源,建议关注其他相关企业和CCER方法学方向企业 [6][79] - 绿电直供政策出台,推荐韶能股份、银星能源等企业,垃圾焚烧发电企业推荐永兴股份等 [6][80]
今日全国碳市场收盘价73.01元/吨,较前一日下跌0.59%
快讯· 2025-06-20 16:10
全国碳市场行情 - 今日全国碳市场收盘价73.01元/吨,较前一日下跌0.59% [1] - 开盘价72.82元/吨,最高价73.68元/吨,最低价72.82元/吨 [1] 交易数据 - 挂牌协议交易成交量182898吨,成交额13479883.30元 [1] - 大宗协议交易成交量650000吨,成交额47405000.00元 [1] - 全国碳排放配额总成交量832898吨,总成交额60884883.30元 [1] 累计交易数据 - 2025年1月1日至6月20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成交量31638826吨,成交额2374472020.03元 [1]
【财经分析】全国碳价半年跌逾三成 长期或将稳中有升
新华财经· 2025-06-12 20:12
全国碳市场价格走势 - 全国碳市场价格持续回落,截至6月11日碳排放配额(CEA)收于68 48元/吨,较去年11月历史高点105元/吨累计下降约35% [1] - 价格下行主要受需求趋弱、供给预期增加及市场情绪转弱等因素叠加影响 [1] - 长期看,随着政策收紧、产业升级及国际联动深化,碳价仍有望保持稳中有升态势 [1] 需求端影响因素 - 火电是碳市场最大需求方,1-4月全国总发电量累计同比仅增长0 1%,低于去年同期的6 1% [2] - 4月制造业PMI跌破50%,工业用电增速放缓,叠加气温偏高导致居民取暖用电减少 [2] - 1-4月光伏和风力发电量均保持10%以上快速增长,压缩火电份额,火电发电量累计同比下降4 1% [2] 供给端影响因素 - 新增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配额基于实际排放量等量分配,行业整体无缺口 [3] - CCER项目重启引入6个自愿减排方法学,增加碳配额替代品供给 [3] - 火电机组节能降碳改造与CCER方法学扩容将长期影响碳配额供需 [3] 长期支撑因素 - 配额总量将随"双碳"目标逐年收紧,稀缺性终将显现 [4] - 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2026年征收碳关税,促进国内碳价与国际接轨 [4] - 高排放行业技术转型需要更高碳价信号,预计长期价格稳中有升 [4] 碳金融创新 - 证监会提出稳妥推进碳期货研发上市,支持金融机构参与碳排放权交易 [5] - 碳期货、期权可帮助控排企业通过套期保值管理碳价波动风险 [5] - 未来需建立机构主导的、具有3-5年远期价格曲线的碳配额期货市场 [6]
氢能将再迎发展高潮 | 解读国家能源局最新氢能“通知”文件
势银能链· 2025-06-11 15:00
氢能政策解读 - 国家能源局发布氢能试点工作通知,明确2028年6月前为试点完成期限,聚焦绿色电力和绿色化工两大领域,鼓励就近消纳并首次将管道运氢列为首要大跨区输送方式[2] - 试点分为项目试点(业主单位申报)和区域试点(城市牵头),覆盖11个发展方向,配套专项资金、优先纳入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等政策支持[2][6][8] - 政策激励包括:智能电网专项安排中央财政资金9.6亿元(含氢发电)、首台套装备地方补助达500万元、超长期特别国债1.3万亿元中8000亿元支持"两重"领域[6][9] 制氢技术方向 - 规模化制氢要求电解槽装机≥100MW,负荷调节能力50%-100%,配套可再生能源上网电量≤20%,推动绿电制氢与化工(氨/醇/炼化)耦合[12] - 离网制氢试点针对电网薄弱地区,要求电解槽规模≥10MW,国内首个25MW风电离网制氢项目已商业化运行[13] - 工业副产氢就近开发需氢纯化规模≥5000标方/时,支撑交通/发电领域用氢及合成氨/甲醇等产业低碳转型[15] 储运技术突破 - 管道输氢被列为首要大跨区输送方式,要求管道长度≥100公里,液氢工厂单套液化能力≥5吨/天,单车运输能力≥600kg[16] - 多元化储氢技术试点包括高压气态/有机液体/固态金属等,单项目储氢规模需≥20000标方[19] 氢能应用场景 - 炼油/煤制油气绿色替代要求可再生能源制氢替代规模≥1000吨/年,如中石化新疆库车项目已用绿氢替代天然气制氢[20] - 电力领域掺氢/掺氨比例明确:燃机类项目≥15%、燃煤锅炉类≥10%,2027年煤电改造目标要求绿氨掺烧能力≥10%[21][22] - 氢储能项目要求发电侧容量≥1MW且连续发电≥4小时,支撑风光装机(15.3亿千瓦超火电)消纳与电网调节[23] 产业支撑体系 - 实证实验平台需测试ALK/PEM/AEM电解槽等多技术,支撑国家标准制定[26] - 园区低碳转型试点要求80%能源消费清洁化,探索"绿电直连"模式,如近期政策明确新能源专线直供用户机制[28]
第三届中国企业碳中和表现榜与会嘉宾金句集锦
第一财经· 2025-06-09 13:04
全球气候治理与能源转型趋势 - 全球气候治理进入关键十年,能源体系革命性重塑已成大势所趋 [2] - 实现碳中和转向新能源可解决化石能源未来耗尽的紧迫问题,使资源保障更可持续 [8] - 建立新型能源体系和电力系统需遵循先立后破原则,改革艰难需依靠技术与市场政策 [12] 航运业脱碳挑战与合作 - 船用清洁能源路径面临很大不确定性,航运脱碳压力巨大 [4] - 应对航运脱碳挑战,产学研用深度合作尤为重要 [4] 企业双碳行动与竞争力构建 - 企业是实现双碳目标的主体力量,正从被动减排转向主动减排 [6] - 企业通过绿色技术突破抢占产业变革先机,以碳管理能力提升构筑新竞争力 [6] 上海能源绿色转型战略 - 上海能源绿色转型需深度融入国家战略,抓好“一东一西”两个绿电超级工程 [10] - “一东一西”战略指向西融入沙戈荒战略,向东融入海洋强国国家战略 [10] 新型电力系统发展驱动力 - 新型电力系统发展有两大核心驱动力:双碳目标下的绿色转型和能源安全 [14] - 能源饭碗需牢牢端在自己手里,凸显能源安全的重要性 [14] 碳市场机制与减排成本 - 减排目标越强,越需使用边际减排成本曲线中更昂贵的技术,理论上需要更高碳价格 [16] - 碳市场功能是通过市场力量实现减排目标 [16] 数字化与智能化在能源系统中的应用 - 算力的终极是能源,能源的终极是算法,新型电力系统需大量算法优化 [18] - 算法优化牵扯到数据与AI智能体,传统调配系统已不足够 [18] 绿电与再电气化路径 - 绿色电力是未来最重要的二次能源,能源转型是一个再电气化过程 [20] - 基于绿电的再电气化包括直接电气化与间接电气化,可解决各行各业脱碳问题 [20] 前沿绿色技术研发与产业化 - 从科创角度瞄准可控核聚变和绿燃两个战略必争点,聚焦颠覆性及关键技术 [22] - 目标是将这些技术推向未来产业 [22] 绿色投资重点赛道 - 投资发挥导向性、示范性作用,重点布局三个领先赛道 [24] - 三大领先赛道为以绿色甲醇为代表的清洁能源、以新型储能为代表的储能产业以及循环经济 [24]
中钢协组织召开碳配额分配方案征求意见研讨会
新华财经· 2025-06-04 18:26
行业会议概况 -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组织召开碳配额分配方案线上讨论会,参会企业包括首钢集团、宝武集团、鞍钢集团、河钢集团、沙钢集团、酒钢集团、包钢集团、建龙集团、柳钢集团等代表共计120余人 [1] - 参会企业粗钢产量合计占全国的66%,意见基本能反映行业诉求 [2] - 会议由钢协党委副书记、副会长兼秘书长姜维出席并讲话,副秘书长冯超主持,高级分析师陈丽云介绍碳配额分配方案(征求意见稿)内容 [1] 碳配额分配方案重要性 - 配额分配是碳市场工作的"生命线",作为新型生产要素直接决定企业的碳排放空间、生产成本、技术路线和战略布局 [2] - 配额分配通过"奖优罚劣"机制倒逼企业优化能源结构、提升能效 [2] - 钢铁企业需利用三年适应过渡期加强碳资产管理人才培养、提升碳排放数据核算准确性、参与碳市场交易积累经验、构建完善管理体系 [2] 企业建议与后续行动 - 企业代表对配额分配中稀土矿、钒钛矿冶炼等问题的差异性和公平性提出具体建议 [2] - 钢协将汇总研究相关建议并向生态环境部反馈行业意见 [2] 行业资源利用 - 企业可借助"钢铁低碳服务平台"实现碳核算模型、碳市场服务、低碳技术应用等功能,精准对标并节能增效 [2]
北京城市副中心力争到2027年绿色企业数量超300家
中国新闻网· 2025-06-03 21:45
北京城市副中心绿色经济发展规划 - 力争到2027年实现绿色技术发明专利数量年均增长20%左右 [1] - 计划建成北京市国际绿色技术概念验证中心 [1] - 绿色企业数量将超过300家并建成1个绿色产业集聚区 [1] 绿色基础设施建设成果 - 行政办公区实现100%绿电供应 [2] - 建成国内首个大型公共建筑全面执行绿建三星级标准的地区 [2] - 公交线路新能源车辆配备率达到100% [2] 绿色产业培育措施 - 培育碳专业服务业并支持国家级绿色交易所建设 [3] - 培育ESG专业服务业形成国际影响力集聚区 [3] - 鼓励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包括生物多样性金融产品 [3] 特色产业布局 - 超前布局未来能源产业细分赛道如超导材料、真空系统 [4] - 建设合成生物相关产业园区带动规模效益 [4] - 推动生态环保产业与数字产业融合创新 [4] 既有产业升级 - 巩固提升新能源产业支持新型电力系统实验基地建设 [5] - 打造较完备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电子供应体系 [5] - 吸引低碳建筑等上下游企业集聚发展绿色建造业 [5]
左龙:厚植绿色底色,助推兰州新区走出一条有特色高质量发展之路
中国环境报· 2025-06-03 09:43
经济发展与绿色转型 - 兰州新区经济增速连续8年位于国家级新区前列,走出具有新区特色的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 [1] - 累计引进优质产业项目1300多个,总投资6100亿元,构建绿色化工、新能源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集群 [3] - 万元GDP能耗强度0.34吨标准煤,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获批"国家先进装备制造业产业化基地"等称号 [3] 生态文明建设与规划 - 成立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建立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制度,加大生态文明考核权重 [2] - 高标准编制国土空间规划,规划重点生态建设区474.11平方公里,综合水土流失治理区568.85平方公里 [2] - 生态林面积从72.23平方公里增至209.75平方公里,构建现代化生态治理模式 [2] 绿色低碳发展与产业创新 - 坚持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新兴产业培育和未来产业布局 [3] - 创新"生态修复+现代农业、优质林草业、新型城镇化"治理模式,推进兰西城市群生态建设行动 [3] - 城区内实施城市焕绿行动,提升绿化品质,打造"推窗见绿、出门入园"的生态宜居新城 [3] 绿色金融与科技创新 - 创新推出"绿金通"平台,助企融资1340多亿元,推动产业绿色转型 [4] - 累计完成排污权交易71场次,交易金额2265.9万元,创新推出"丝路碳票交易+碳资产抵质押+绿色保险"服务 [4] - 形成全国首个内陆(盐沼)湿地生态修复项目碳汇方法学 [4] 环境治理与生态安全 - 严格落实《黄河保护法》等法规,建立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损害赔偿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 [4] - 环境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达93%以上,6项主要指标优于国家二级标准 [5] - 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100%,一般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94% [5]
全国碳市场价格持续走低,已较最高价降逾三成
快讯· 2025-05-31 21:18
全国碳排放配额价格走势 - 5月全国碳排放配额(CEA)日均收盘价为70 30元/吨 较4月的80 87元/吨下跌约13% [1] - 5月碳价呈波动下降态势 从月初71 35元/吨逐步下行至月末盘中最低价67 91元/吨 [1] - 截至5月底 全国碳排放配额较去年11月历史最高价106 02元/吨降幅达35% 其中今年以来降幅约30% [1]
非洲开发银行将启动碳市场支持机制 推动非洲碳信用交易发展
中国新闻网· 2025-05-30 15:00
非洲碳市场支持机制 - 非洲开发银行宣布设立"非洲碳市场支持机制",旨在推动非洲碳信用市场建设,助力缓解气候变化影响[1] - 该机制分为两部分:协助各国政府制定碳交易政策法规,以及推动碳信用供需增长并建设市场基础设施[1] - 机构设想碳信用未来将能够在非洲证券交易所作为可交易商品流通[1] 非洲碳信用现状 - 非洲多数碳信用来源于林业、土地利用和农业项目,主要在自愿市场上交易,价格较低[1] - 若能纳入强制履约市场,碳信用价格可能提升至当前的10倍[1] - 非洲目前仅获得全球气候融资的1%[2] 非洲气候变化挑战 - 非洲54国碳排放量占全球比例微小,却首当其冲承受气候变化带来的极端天气威胁[2] - 面临的威胁包括马达加斯加等印度洋岛国的热带风暴、非洲之角的严重干旱,以及南部非洲沿海的气候灾害[2] 非洲开发银行动态 - 非洲开发银行第60届年会主题为"让非洲资本更好地服务于非洲发展"[1] - 毛里塔尼亚前经济部长西迪·乌尔德·塔赫当选为新一任非洲开发银行行长[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