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icon
搜索文档
加大对服务消费供给企业的金融资源投入
中国证券报· 2025-08-16 04:10
货币政策方向 - 落实落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强化逆周期调节 保持流动性充裕 [1] - 社会融资规模及货币供应量增长需与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 [1] - 促进物价合理回升作为货币政策重要考量 推动物价保持在合理水平 [1] 金融工具与市场改革 - 深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持续改革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提高报价质量 [3] - 理顺贷款利率与债券收益率等市场利率关系 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行 [3] - 发挥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工具牵引作用 做好债券市场"科技板"工作 [2] 消费金融支持 - 金融政策从供给侧发力 改善高品质服务消费供给 以高质量供给创造有效需求 [3] - 发挥货币政策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 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营造扩消费金融环境 [4] - 拓宽支持消费融资渠道 发展债券股权等多元化融资 加大服务消费供给企业金融资源投入 [1][4] 房地产金融政策 - 完善房地产金融基础性制度 助力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2] - 着力推动保障性住房再贷款等政策措施落地见效 持续巩固房地产市场稳定态势 [2] 政策协同机制 - 强化财政货币产业等宏观政策协同配合 发挥政策合力巩固经济回升向好势头 [2] - 发挥财政就业社保政策协同效应 制定中长期消费发展战略 提升居民消费能力和意愿 [4]
央行最新货政报告释放重要信息
财联社· 2025-08-15 22:27
货币政策执行情况 - 央行2025年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下一阶段将落实落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金融市场运行情况,把握好政策实施力度和节奏 [1] - 业内专家表示,实施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关键是抓好落实,密切跟踪前期政策传导情况和实际效果,保持连续性,增强灵活性,充分释放政策效应 [1] - 2020年以来人民银行已累计降准12次,累计下调政策利率9次,带动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分别下降115个、130个基点 [2] 货币政策支持实体经济 - 货币政策组合拳与其他宏观政策相互配合,为推动经济回升向好持续营造适宜的环境 [2] - 人民银行逐步转变宏观调控思路,支持推进结构优化,更加注重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 [2] - 央行每期货政报告安排金融"五篇大文章"相关主题专栏,引导金融机构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 [2] 信贷结构优化 - 新增贷款结构由2016年房地产、基建贷款占比六七成,转变为目前科技、绿色、普惠、养老等领域贷款占比六七成 [3] - 近十年来人民币中长期贷款占比上升近11个百分点,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速持续快于全部贷款增速 [3] - 企业贷款占比稳步上升,在每年新增贷款中,企(事)业单位贷款占比持续上升 [3] 金融支持消费升级 - 我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结构中服务消费占比低于50%,还有较大增长空间 [4] - 金融部门要支持推动改善高品质服务消费供给,以高质量供给创造有效需求,助力释放消费增长潜能 [4] - 5月人民银行推出服务消费和养老再贷款工具,近期国家宣布发放育儿补贴,并对个人消费贷款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进行贴息 [5] 宏观调控效果显现 - 宏观政策思路加快转变,更加关注惠民生、促消费,宏观调控思路转变效果逐步显现 [5] - 随着人均收入水平提高,居民消费结构将逐渐从商品消费主导向服务消费主导转变,未来服务消费有望保持蓬勃发展势头 [5] - 我国服务业估值有进一步完善和改进空间,比如自有住房、公共医疗卫生服务等方面 [6]
央行释放重要信息:宏观调控思路加快转变
凤凰网· 2025-08-15 22:21
货币政策执行与展望 - 央行2025年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强调落实落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把握好政策实施力度和节奏 保持连续性并增强灵活性 [1] - 2020年以来人民银行累计降准12次 下调政策利率9次 带动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分别下降115个和130个基点 [2] - 货币政策组合拳与其他宏观政策相互配合 为经济回升向好营造适宜环境 注重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 [2] 信贷结构优化与金融支持 - 新增贷款结构显著变化 从2016年房地产和基建贷款占比六七成转变为当前科技、绿色、普惠、养老等领域占比六七成 [4] - 近十年人民币中长期贷款占比上升11个百分点 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速持续快于全部贷款增速 [4] - 企业贷款需求稳步增加 企(事)业单位贷款占比持续上升 反映经济增长动能和模式转换 [4] 金融支持重点领域 - 央行引导金融机构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 盘活低效占用的金融资源 [3] - 大量信贷资源投向科技领域 服务消费占比低于50% 未来增长空间较大 [5] - 金融部门需支持改善高品质服务消费供给 以高质量供给创造有效需求 释放消费增长潜能 [6] 宏观调控思路转变 - 5月推出服务消费和养老再贷款工具 发放育儿补贴 对个人消费贷款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进行贴息 [7] - 宏观政策思路加快转变 更加关注惠民生和促消费 服务消费有望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7] - 服务业估值有进一步完善空间 如自有住房和公共医疗卫生服务等领域 [7]
央行最新报告:整治“内卷”有助于物价回升
证券时报· 2025-08-15 21:48
货币政策执行情况 - 央行发布2025年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总结上半年政策执行情况并明确下一阶段取向 [1] - 上半年央行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5月推出的一揽子货币政策措施在1个月内全部落地实施,效果明显 [2] - 下一阶段将落实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充裕,使社会融资规模和货币供应量增长与经济增长及价格预期目标匹配 [1][9] 信贷结构优化 - 信贷结构持续优化,科技、绿色、普惠、养老、数字等"五篇大文章"领域贷款增量占比达七成 [1][5] - 新增贷款结构从2016年房地产和基建占比超六成转变为当前高质量发展领域占主导 [5] - 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速持续快于全部贷款增速,中长期贷款余额占比从56%升至67% [5] - 企(事)业单位贷款在人民币贷款年度增量中占比提升16个百分点至79% [5] - 直接融资(企业债券、政府债券、股票融资)占比从2018年末26.7%提升至2025年6月末31.1% [5]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 - 央行将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支持,推动科技创新债券市场发展 [6] - 普惠小微金融服务十年成就显著,央行将持续提升其可获得性和可持续性 [5] - 金融政策将从供给侧发力改善服务消费供给,用好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工具 [7] - 稳固信贷支持力度,发展多元化融资渠道,加大对服务消费供给企业的资源投入 [7] 物价与市场竞争 - 央行将促进物价合理回升作为重要考量,依法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以推动物价回归合理水平 [1][3] - 整治"内卷式"竞争政策效果显现,煤焦炭、热轧卷板、玻璃等大宗商品价格明显上涨 [3] - 《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修订后要求大型企业60日内支付款项,多家车企承诺统一供应商账期为60天 [3] 消费与经济转型 - 服务消费是推动经济增长重要引擎,当前居民服务消费占比低于50%仍有增长空间 [7] - 国际经验显示人均收入提高会推动消费结构从商品主导转向服务主导 [7] - 宏观政策加快转变思路,通过育儿补贴、消费贷款贴息等政策惠民生促消费 [8] 汇率与国际合作 - 央行将密切关注海外央行政策变化,保持流动性充裕并防范汇率超调风险 [10] - 推动熊猫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扩大人民币在跨境贸易和投资中的使用 [10] - 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深化对外货币合作并发展离岸市场 [10]
央行:“五篇大文章”占新增贷款约七成,小微服务仍待提升
南方都市报· 2025-08-15 21:37
信贷结构演变 - 过去十年信贷投向结构发生深刻演变,从重资产行业向高质量发展领域升级,新增贷款结构由2016年房地产、基建贷款占比超60%转变为目前金融"五篇大文章"领域占比约70% [2][3] - 科技贷款持续两位数增长,2025年6月同比增12.5%,增速高于本外币贷款5.8个百分点 [3] - 绿色贷款余额从2019年末9.9万亿元增至2024年末36.6万亿元,年均增速超20% [3] - 普惠小微贷款2018年末以来年均增速超20%,2024年末授信户数达6099万户,约为2018年末3倍 [3] 普惠金融发展 - 2025年二季度末小微企业贷款余额65万亿元,占企业贷款比例从2014年末30.4%提升至38.2%,近十年年均增速约15% [4] - 2025年6月新发放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利率3.48%,较LPR改革前下降超2个百分点 [4] - 未来将通过健全民营中小企业增信制度、细化金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等措施提升普惠金融质效 [5] 货币政策导向 - 央行将落实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充裕,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与经济增长及价格目标相匹配 [6] - 促进物价合理回升成为货币政策重要考量,2024年三季度以来连续强调此目标 [6] - 7月CPI同比0%,环比0.4%,近期中央推进统一大市场建设及治理低价无序竞争将助力物价回升 [6][7] 经济环境分析 - 当前外部环境复杂严峻,世界经济增长动能减弱,贸易壁垒增多,但中国经济基础稳、韧性强,长期向好趋势未变 [6] - 部分行业低价过度竞争及外需收缩加大供需平衡压力,宏观调控政策逐步落地将推动物价合理回升 [7]
详解二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下阶段将落实落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5 21:37
货币政策实施成效 - 上半年通过降准降息等逆周期调节措施推动经济回升 5月降准0.5个百分点释放长期流动性约1万亿元 [1][2] - 政策利率下调0.1个百分点 结构性工具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 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 [2] - 2020年以来累计降准12次 政策利率下调9次 带动1年期和5年期LPR分别下降115个和130个基点 [3] 信贷结构变化 - 科技绿色等重点领域贷款增速较快 贷款结构从2016年房地产基建占比六七成转变为科技绿色普惠养老等领域占比达同等水平 [1][4] - 企业贷款需求增加带动贷款主体结构变化 居民房贷需求因房地产市场调整减弱 [4] - 直接融资占比提升 企业债券政府债券和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占比较2018年末上升4.4个百分点 [5] 重点领域金融支持 - 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 增加科技创新再贷款额度3000亿元 创设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 [2][4] - 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速持续快于全部贷款 近十年人民币中长期贷款占比上升近11个百分点 [4] - 6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8.9% M2同比增长8.3% 人民币贷款余额268.6万亿元 [3] 融资成本变化 - 1-6月新发放企业贷款利率同比下降约45个基点 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同比下降约60个基点 [3] - 通过健全利率调控框架和降低银行负债成本推动综合融资成本下降 [2][7] 未来政策导向 - 下阶段延续适度宽松货币政策 保持流动性充裕 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与经济增长价格目标相匹配 [1][7] - 金融资源持续聚焦普惠金融和科技创新领域 提升金融服务可获得性和可持续性 [6] - 金融支持促消费将聚焦服务消费领域 目前居民服务消费占比低于50% 存在较大增长空间 [7]
落实落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央行最新报告:整治“内卷”有助于物价回升
证券时报网· 2025-08-15 21:14
货币政策总基调 - 落实落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充裕,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同经济增长、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 [1][9] - 把促进物价合理回升作为把握货币政策的重要考量 [1][9] - 密切关注海外主要央行货币政策变化,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10] 信贷结构优化 - 信贷结构向经济结构转型方向不断优化,金融“五篇大文章”领域(科技、绿色、普惠、养老、数字)贷款增量占比约七成 [1][5] - 新增贷款结构已由2016年的房地产、基建贷款占比超过六成,转变为目前的金融“五篇大文章”领域贷款占比约七成 [5] - 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速持续快于全部贷款增速,人民币中长期贷款余额占比由56%上升至67%,增加近11个百分点 [5]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 - 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培育完善支持科技创新的金融市场生态 [6] - 发挥货币政策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强化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激励,落实好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政策工具 [7] - 稳固信贷支持力度,加快发展债券、股权等多元化融资渠道,企业债券、政府债券和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等直接融资占比由2018年末的26.7%提升至2025年6月末的31.1% [5][7] 物价与内外部环境 - 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对物价的合理回升将产生积极影响 [1][3] - 全球经济增长动能总体偏弱,美国关税政策推升全球衰退风险 [2] - 随着国民经济循环持续改善,下半年保持稳定增长有坚实支撑 [2] 服务消费发展 - 服务消费是促进消费和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目前我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结构中的服务消费占比低于50%,还有较大增长空间 [7] - 金融政策将着重从供给侧发力,推动改善高品质服务消费供给 [7] - 宏观政策思路加快转变,更加关注惠民生、促消费,居民消费尤其是高质量的服务消费空间巨大 [8]
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成效初显 信贷结构不断优化
金融时报· 2025-08-15 20:54
货币政策执行成效 - 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5.3% 主要经济指标好于预期 [2] - 央行推出三大类十项举措包括降准降息 下调结构性工具利率 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 增加科技创新再贷款额度3000亿元 [2] - 6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 广义货币供应量 人民币贷款增长平稳 企业及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处于低位 [3] 信贷结构优化 - 新增贷款结构由2016年房地产和基建贷款占比六七成转变为目前科技 绿色 普惠 养老等领域占比六七成 [5] - 近十年人民币中长期贷款占比上升11个百分点 贷款期限结构持续优化 [6] - 直接融资(企业债券 政府债券 股票融资)在社会融资规模中占比相较2018年末提升4.4个百分点 [6] 重点支持领域 - 金融资源聚焦普惠小微 科技创新 信贷结构优化和促消费四大领域 [4] - 央行联合证监会创新推出债券市场"科技板" 完善金融支持科技创新机制 [6] - 当前居民服务消费支出占比低于50% 金融部门将支持改善高品质服务消费供给 [7] 政策导向与实施 - 货币政策保持适度宽松 强调落实落细 保持流动性充裕 使社会融资规模与经济增长目标相匹配 [3] - 政策注重总量保障与结构优化相结合 传统工具拓展与新工具创新并重 [2] - 强化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 加强部门协调与市场沟通 持续释放政策效应 [2][3]
央行将落实落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更注重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新京报· 2025-08-15 20:16
货币政策基调与方向 - 央行明确落实落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充裕,匹配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及物价目标[1] - 货币政策将促进物价合理回升作为重要考量,推动物价稳定在合理水平[1] - 政策注重逆周期调节,上半年推出降准降息、下调结构性工具利率、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等十项举措[2] 政策工具与实施效果 - 上半年累计实施12次降准、9次政策利率下调,带动1年期和5年期LPR分别下降115个、130个基点[3] - 6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8.9%,M2增长8.3%,人民币贷款余额达268.6万亿元[3] - 新发放企业贷款和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同比分别下降45个和60个基点,信贷结构持续优化[3]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 - 科技、绿色、普惠、养老、数字贷款保持较快增长,人民币汇率保持基本稳定[4] - 央行引导金融机构聚焦"五篇大文章"(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优化资金供给结构[6][7] - 金融总量已突破430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和330万亿元(M2余额),政策转向盘活低效资源、提升资金效率[6] 经济环境与政策展望 - 外部环境复杂严峻,但国内经济基础稳固,长期向好趋势未变[5] - 下一阶段政策将保持融资总量合理增长,强化利率汇率均衡,推进金融市场开放与风险防范[5] - 政策传导效果将持续显现,需加强财政、货币、产业政策协同以巩固经济回升势头[6]
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落实落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北京商报· 2025-08-15 19:57
货币政策总体基调 - 落实落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保持流动性充裕 使社会融资规模及货币供应量增长同经济增长与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1] - 持续营造适宜的金融环境 把促进物价合理回升作为把握货币政策的重要考量 推动物价保持在合理水平[1] 利率与融资成本调控 - 进一步完善利率调控框架 强化央行政策利率引导 完善市场化利率形成传导机制[1] - 发挥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作用 持续强化利率政策执行和监督 降低银行负债成本 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1] - 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防范资金空转 把握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与保持自身健康性的平衡[1] 结构性政策工具应用 - 发挥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 用好结构性工具支持科技创新 提振消费 小微企业及稳定外贸等领域[2] - 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 参考一篮子货币调节 坚持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2] - 坚持市场在汇率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 增强外汇市场韧性 稳定市场预期[2] 汇率与金融稳定机制 - 坚决对市场顺周期行为纠偏 对扰乱市场秩序行为进行处置 防范汇率超调风险[2] - 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 探索拓展央行宏观审慎与金融稳定功能[2] - 维护金融市场稳定 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