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产融协同
icon
搜索文档
强化产融协同能力 中联重科拟收购北京租赁81%股权
经济观察网· 2025-05-22 05:18
交易概述 - 中联重科通过董事会决议以公开摘牌方式购买北京租赁45%和36%股权,挂牌转让底价分别为90,405.01万元和72,324.01万元 [1] - 交易完成后公司持有北京租赁股权比例由19%上升至100%,北京租赁将成为全资子公司并纳入合并报表范围 [1] - 北京租赁成立于2002年2月4日,最初中联重科持股90%,2021年6月公司将45%和36%股权分别转让给兴湘集团和迪策投资 [1] 交易方背景 - 兴湘集团是湖南省属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总资产1045.32亿元,净资产576.43亿元,2024年营业收入130.10亿元,净利润18.42亿元 [2] - 迪策投资成立于2002年12月5日,主要业务为股权投资与融资租赁业务 [2] - 兴湘集团持有中联重科5%以上股份,本次交易构成关联交易 [2] 资产评估 - 北京租赁净资产评估价值为200,900.2万元,45%股权评估值约为90,405.01万元,36%股权评估值约为72,324.01万元 [3] - 挂牌转让定价不低于评估值 [3] 交易动机 - 强化产融协同能力,形成"设备+服务"一揽子解决方案,提升产品和服务竞争力 [3] - 助推数字化管理战略,打造产融结合的大数据智能决策模型,提升盈利能力和风控能力 [3] - 减少关联交易,当前北京租赁主要业务为中联重科塔机融资租赁 [4] 交易进展 - 交易能否摘牌成功及最终交易价格存在不确定性 [4] - 若摘牌成功还需报送北京市地方金融管理局审批 [4]
房地产纾困样本:上海壹号院267%认筹率背后的中信产融协同实践
经济观察报· 2025-05-21 18:56
项目销售表现 - 上海壹号院项目5月21日单日热销超40亿元,64套房源全部售罄,实现"日光" [1] - 项目在5月12日前四天半内吸引171组意向客户,认筹率突破267% [1] - 自2024年8月入市以来实现三开三罄,总成交金额达126亿元,其中今年两次开盘合计销售108亿元,成为全国首个销售额破百亿项目 [1] 项目背景与困境 - 项目为上海市黄浦区重点旧改项目,占地面积9.57万平方米,建设体量43万平方米,是上海中心城区罕有特大体量城市更新项目 [2] - 2022年因房企流动性危机导致项目停滞,涉及4018户居民和87户企业拆迁款支付问题,存在金融机构贷款逾期风险 [2] - 拆迁滞后影响旧城改造进度,制约上海市容市貌提升和商业焕新计划 [2] 纾困措施与成效 - 2023年12月中信金融资产牵头投入超40亿元纾困资金,联动中信集团成员单位,运用"法律隔离+实质管控+封闭运行+重组盘活"等手段打破停滞僵局 [3] - 实现当年复工复产,解决拆迁款支付难题,化解存量金融机构贷款逾期风险,助力黄浦区旧城改造计划 [3] - 成立专项工作组平衡多方利益,实施全流程运营管控,强化预售资金监管和项目质量,协助房企多元化营销 [3] 产融协同模式 - 中信金融资产统筹全局,运用逆周期调节功能提供救助性金融服务 [4] - 风险端:中信信托穿透持有项目公司股权实施风险隔离 [4] - 资产端:中信地产子公司协同监管团队对工程、设计、销售等核心环节实施实质性管控 [4] - 价值端:各方协同优化产品品质提升项目价值,打造高品质住房 [4] - 品牌端:注入央企品牌信用提振市场信心 [5] 行业政策与公司贡献 - 4月25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定调巩固房地产市场稳定,加大高品质住房供给 [1] - 2022年以来中信金融资产通过房企纾困保障商品房交付6.83万套,支付上游供应商欠款超113.33亿元 [5] - 带动其他金融机构化解615亿元存量项目风险,推动超2362亿元货值项目复工复产 [5]
中联重科将以公开摘牌方式购买北京租赁81%股权 强化产融协同能力
证券时报网· 2025-05-20 19:31
交易概述 - 公司拟通过公开竞价摘牌方式收购兴湘集团和迪策投资分别持有的北京租赁45%和36%股权,挂牌转让底价分别为9.04亿元和7.23亿元 [1] - 交易完成后公司持有北京租赁股权比例由19%上升至100%,北京租赁将成为全资子公司并纳入合并报表范围 [1] - 交易对方兴湘集团持有公司5%以上股份,本次收购构成关联交易 [1] 交易对方背景 - 兴湘集团成立于2006年9月,是湖南省属国有资本运营公司,主要业务包括股权运营、基金投资、资产管理、金融服务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 [1] - 截至2024年末兴湘集团总资产为1045.32亿元,净资产为576.43亿元,2024年度营业收入为130.1亿元,净利润为18.42亿元 [1] - 迪策投资成立于2002年12月,由华菱钢铁集团出资设立,主要业务为股权投资与融资租赁业务 [2] - 截至2024年末迪策投资总资产为88.95亿元,净资产为62.73亿元,2023年度营业收入为1.66亿元,净利润为2.29亿元 [2] 标的公司情况 - 北京租赁成立于2002年2月,最初由公司持股90%,2009年12月成为公司全资子公司 [2] - 2021年6月公司将北京租赁45%和36%股权分别转让给兴湘集团和迪策投资 [2] - 北京租赁经营范围包括机械设备租赁销售、工程车辆销售、建筑材料销售等 [2] - 当前北京租赁主要业务为公司塔机融资租赁 [3] 交易目的与影响 - 收购有助于强化产融协同能力,形成"设备+服务"一揽子解决方案,提升产品和服务竞争力 [3] - 取得控股权后将升级业务管理模式,打造数字化、端对端的全流程管理体系 [3] - 交易有助于减少关联交易,完成后将按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规定进行会计处理 [3] 交易进展 - 交易尚在公开征集受让方阶段,若摘牌成功将使用自有资金现金出资 [2] - 成交金额、支付期限等具体条款尚未确定 [2]
黄金市场风险管理领军者的破局之道
期货日报网· 2025-05-16 09:15
黄金市场分析 - 本轮黄金价格上涨的核心驱动力在于黄金货币属性的回归,而非传统的通胀预期或短期避险需求 [3] - 当前金铜比、金银比均处于历史峰值区间,印证了货币属性主导的市场特征 [3] - 各国央行因对美元支付体系稳定性的担忧持续增持黄金,形成价格上涨的核心动能 [3] 山金期货战略布局 - 依托山东黄金集团产业背景,构建动态黄金边际成本模型,为衍生品定价提供产业端支撑 [4] - 创新推出"价量联动期权"产品,当黄金零售价跌幅超5%时自动触发上游矿山增供机制,实现产业链风险共担 [4] - 计划在SHFE、COMEX、伦敦金等全球主要黄金市场开展套利业务,提供全天候最优报价 [4] 产融协同模式 - 山东黄金集团年产黄金超40吨,通过"期货+现货""套保+套利"模式构建多维风控体系 [8] - 采用卖出套保策略锁定未来销售价格,2023年9-11月某期权项目实现盈利650万元(现货销售价提高10元/克) [8] - 高库存时建议企业卖出看涨期权获取权利金收入,结合移仓操作降低持仓成本 [8] 科技与风控体系 - 风控系统实现"预警-处置-复盘"全链条管理,采用CTP系统为主、金仕达系统为辅的分层管理模式 [9] - 引入AI技术构建期货全品种风险分级模型,深化客户画像 [9] - 2024年上线统一账户平台,将人工复核流程从多次缩减至一次,消除信息孤岛 [10] 行业趋势与策略 - 2025年黄金价格将受美联储降息周期、地缘冲突及新兴市场央行增持三因素支撑 [10] - 建议投资者保留10%-15%黄金仓位(实物金条+低费率ETF),结合期货工具动态调整成本 [10] - 通过买入虚值看跌期权+卖出看涨期权的组合控制权利金成本,实施"防御性进攻"策略 [10] 公司发展规划 - 未来三年聚焦黄金品种,打造产业研究专业团队,做精做细产业链服务 [11] - 增加IT和结算交割投入支持集团主业,依托上期所产融基地提升研究能力 [11] - 目标成为全球黄金风险管理服务商,强化交易咨询业务与宏观政策追踪 [11]
强化产融协同赋能绿色产业发展
金融时报· 2025-05-15 11:08
泰达环保作为天津市重点国企天津泰达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泰达控股")的下属单位,是国内垃 圾焚烧发电领域的领军企业,运营着多个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在环保产业有着重要影响力。然而,受多 种因素影响,经营和财务面临较大压力,资产负债率上升、财务费用增加,融资难题亟待解决。 中国银河资产有关负责人表示,面对泰达环保的困境,银河资产迅速行动。一是通过市场化债转股助力 企业降杠杆。及时向泰达环保增资4亿元,定向置换其高成本债务,帮助其有效压降资产负债率,提升 流动性和融资能力,缓解财务负担,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注入活力。二是助力公司治理结构优化升级。银 河资产成为泰达环保第三大股东,向泰达环保派驻董事,构筑起"产业+金融"的资本结构,推动其公司 治理机制实现从"行政主导"向"市场化决策"转型,为企业稳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三是协同兄 弟机构合力赋能实体经济。在实施债转股之后,银河证券创新设计结构化融资方案,助力泰达环保成功 发行天津市国资系统首单碳中和绿色债券,积极践行绿色金融,促进低碳转型。此外,还在股权合作、 收购并购、资金募集等多方面与泰达控股开展广泛业务对接,全方位支持企业发展。后续,银河资产将 进一步发 ...
用好资本“无形之手” 赋能产业“大显身手”——广东以产融协同驱动产业跃迁的启示
证券时报· 2025-05-15 08:13
广东产业升级与资本作用 核心观点 - 广东正从"制造大省"向"创新强省"转型,新质生产力在多个新兴领域(机器人、飞行汽车、芯片、生物医药)形成集群效应 [1] - 传统产业面临劳动力成本上升、外部环境不稳定等挑战,产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 [1] - 资本市场通过"价值发现者"和"资源整合者"双重角色,推动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协同升级 [1][2] 新兴产业资本赋能 - 广东私募股权及创业投资基金数量超1.2万只(全国首位),规模达2.47万亿元,为科技创业提供支撑 [2] - 产业资本活跃:迈瑞医疗投资国产ECMO企业汉诺医疗,广汽集团布局自动驾驶(文远知行、小马智行) [2] - 技术突破依赖资本长期"伴跑",实现"从0到1"的跨越 [1] 传统产业资本重构 - 美的通过资本运作收购库卡集团(机器人)、菱王电梯、合康新能,拓展新赛道 [2] - 松发股份并购恒力重工跨界船舶制造,佛山照明整合沪乐电气、国星光电布局智能照明 [2] - 资本市场提供融资、并购重组等功能,推动产业链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2] 产业协同效应 - "产业+资本"双轮驱动模式在广东常态化,新兴产业加速发展 [2] - 传统产业通过资本"焕新"筑牢经济基本盘,新兴产业打造未来增长点,形成规模与韧性兼具的产业生态 [3]
中粮资本(002423) - 2025年5月9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5-12 17:26
公司经营情况 - 2024 年度营业总收入 252.5 亿元,同比增加 13.32%,归母净利润 12.1 亿元,同比增加 18.55% [1] - 2025 年一季度营业总收入 23.5 亿元,归母净利润 3.92 亿元,现金资产健康 [1] 业务发展目标 - 中英人寿致力于成为中国最佳合资寿险公司 [1] - 中粮期货力争成为国内领先的产业特色衍生品金融服务公司,列于期货行业龙头 [1] - 中粮信托力争成为具有产业特色、行业美誉的一流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平台,综合排名进入行业前十 [1] 中英人寿发展战略 渠道发展 - 个险渠道专注培养和招募优秀人才,提升代理人生产力 [2] - 经代渠道加强与领先经代公司合作,推出定制产品 [2] - 银保渠道坚持以客户为中心,走专业化和稳健经营路线,提供全生命周期产品 [2] 产品策略 - 加快产品结构调整,推进分红产品转型 [2] 市值管理举措 制度建设 - 将市值管理纳入业绩合同,作为年终考核指标 [3] - 制定并出台市值管理制度及方案 [3] 业务拓展 - 深耕核心业务,依托中粮集团产业链资源,增强产融协同效用 [3] 风险防控 - 建立风险全流程管理机制,搭建风险驾驶舱,全方位把控风险 [3]
“破局谋变,智领未来”上市公司发展新引擎研讨会圆满落幕
证券时报网· 2025-05-09 18:18
上市公司发展新引擎研讨会 - 会议主题为"破局谋变 智领未来" 聚焦企业转型升级 科技创新驱动 资本赋能等核心议题 [1] - 60余家北京上市公司参与 共同探讨复杂经济环境下如何把握政策红利 技术变革与并购重组机遇 [1] - 北京上市公司协会秘书长强调要紧跟政策 顺应新质生产力浪潮 探索并购重组与创新发展新方向 [1] - 中信建投证券高管认为当前是上市公司寻求突破 实现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机 [1] 中信建投证券服务与观点 - 推出建投·柏年上市公司综合服务体系 提供全方位 一站式服务支持 [1] - 宏观分析师指出全球经济分化与地缘冲突加剧 逆全球化趋势显著 给上市公司带来挑战 [2] - 投行专家分析2025年并购市场呈现回暖态势 政策支持推动活跃度提升 [2] - 并购市场呈现大市值公司参与度高 发股类交易占比提升等特点 [2] - 未来跨境并购 产业整合及新兴领域并购将成为重点方向 [2] - 期货专家分享产融协同赋能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成功案例 [2] 会议成果 - 为北京上市公司提供交流合作平台 注入高质量发展新活力 [2] - 与会企业代表普遍认可会议价值 认为有助于探索新发展思路 [2]
狮桥融资租赁深化产融协同,精准服务实体经济获认可
搜狐财经· 2025-05-09 14:34
公司业务模式 - 构建"车金融+车服务"双轮驱动模式,围绕商用车产业链提供全周期服务 [3] - 联合一汽解放、东风等主机厂推出"以租代购"方案,降低物流企业及个体司机购车门槛 [4] - 延伸后市场服务,整合维修、保险、二手车处置等资源,提升车辆全生命周期管理效率 [4] 科技赋能与风控 - 自主研发"北斗智云"系统,通过车载终端实时监控车辆运行状态,动态评估资产风险 [4] - 应用大数据构建用户信用画像,中小微客户审批时效缩短至2小时,不良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4] - 2023年风控系统获国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认证,技术成果逐步向行业开放 [4] 市场表现与规模 - 商用车融资租赁业务累计服务超40万个体司机,车辆资产规模稳居行业前列 [4] - 连续两年入选中国融资租赁"高质量发展标杆企业",监管评级位居第一梯队 [4] 合规与行业贡献 - 率先完成业务合规自查,压降类信贷业务比例,聚焦租赁物实际管控 [4] - 参与起草《融资租赁公司绿色租赁业务指引》,推动新能源商用车租赁标准化 [4] 未来战略方向 - 坚持"服务小微、扎根实体"战略,重点拓展新能源商用车、智能网联等新兴领域 [3] - 探索租赁资产证券化等创新工具,为行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样本 [3]
金融街:多措并举开源节流 加强现金流管理
证券时报网· 2025-04-30 13:33
核心观点 - 公司2024年将保障现金流安全作为首要经营任务,通过销售去化、费用管控、多元化融资和产业造血多措并举,实现财务安全并提升融资能力,为打造房地产全价值链一体化业务平台奠定基础 [1] 销售去化与成本管控 - 2024年实现销售签约额194.5亿元,签约面积121.2万平方米,销售额排名提升至行业第47位 [2] - 通过处置低效资产(如北京房山金悦郡、苏州融悦湾写字楼等)和存量项目(如天津瑞吉酒店、惠州喜来登酒店),累计销售26亿元,年内回款8亿元 [2] - 房产开发业务收入同比增长65.98%,销售费用仅上升6.81%,管理费用保持稳定 [2]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59.98亿元,连续6年为正 [2] - 2025年计划调整销售模式和策略,加快销售签约并提高回款效率,同时严格控制成本和费用支出 [3] 多元化融资与资产结构优化 - 2024年通过资产证券化融资,商业地产第1-5期资产支持专项计划总申报规模170亿元,2025年Q1成功发行上海融悦中心CMBS募资46亿元,期限18年,票面利率2.80% [4] - 有息负债规模同比减少23.39亿元,货币资金余额128.11亿元,连续5年覆盖一年内到期负债 [4] - 融资成本显著降低,2024年1月发行10亿元中期票据(5+2年期票面利率3.45%),4月发行11.3亿元公司债(3+2年期票面利率2.73%) [5] - 3年以上债务占比达79.17%,同比提升13.15% [5] 资产管理及文旅业务 - 通过房产开发、资产管理、城市更新、文化旅游四轮驱动模式推动业务转型 [6] - 慕田峪长城文旅项目及核心商圈商业资产运营带动年度物业经营收入同比增长5.42%至4.62亿元 [6] - 自持物业稳定的现金流是公司获得AAA评级的关键支撑之一 [7] 行业展望 - 房地产行业需探索建立新发展模式,对企业经营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7] - 公司凭借优质资产和多元化布局,在创新融资模式支持下或迎来结构性机会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