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多元化
搜索文档
中国一招出手,欧洲慌了!欧盟紧急开会:已准备核武级制裁
搜狐财经· 2025-10-26 02:10
中国稀土出口新政 - 10月9日,中国发布新规,规定含有中国产稀土元素的产品出口需先获得许可证[1] 全球稀土行业格局 - 稀土是新能源汽车、风力发电机及先进军工等未来产业的关键材料[3] - 中国在全球稀土精炼加工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全球80%以上的稀土在中国加工[3] - 即使稀土矿石源自非洲或澳洲,最终仍需运至中国进行精炼加工[3] 欧盟的潜在应对措施 - 欧盟考虑启动《反胁迫工具法案》作为反击措施[5] - 该法案若启用,欧盟可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冻结部分知识产权、限制中国企业参与欧洲政府采购以及限制投资[5] - 该法案自2023年生效以来从未被使用过,因其被视为可能造成两败俱伤的双刃剑[5] 中国的官方立场 - 中国商务部回应称新政旨在完善出口管制体系,合法合规,以确保全球供应链安全[7] - 中方承诺将加快审批欧洲企业的出口申请,以尽量减少对正常合作的影响[7] 欧洲供应链的脆弱性 - 欧洲在稀土领域高度依赖外部供应,缺乏自身的稀土加工厂、成熟的回收体系及关键材料的自给能力[9] - 建议欧洲通过开发非洲、南美的矿产资源、建设高端精炼厂以及加强废旧电动车中的稀土回收来实现供应链多元化[9]
美国关税战彻底输了?中国外贸亮出底牌,真正的杀招并非稀土!
搜狐财经· 2025-10-25 19:56
贸易总量与整体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33.6万亿元,并实现正增长[3] - 中国外贸通过主动调整策略应对美国高额关税,展现出韧性[5] 出口市场格局转变 - 对美出口份额从2018年高峰大幅下降至10.4%,近乎减半[3] - 2025年4月后对美出口增速连续六个月为负,9月份降幅尤为显著[5] - 东盟和欧盟成为外贸压舱石,前三季度对其出口表现良好,合计占出口总额两成多[7] - 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稳步增长,前三季度占比超过三成,成为新增长动力[7] - 2025年前七个月,中国是166个国家和地区的前三大进口来源地,较去年增加14个[11] 出口产品结构升级 - 纺织服装、箱包等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下降,为战略性收缩[14] - 高端制造产品出口表现亮眼,包括通用机械设备、集成电路、汽车、船舶等[16] - 锂电池前八个月出口增长可观,新能源汽车在欧洲、东南亚市场份额均超过两成[16][18] - “新三样”产品成为出口主力军,占比突破两成半[19] - 外贸增长模式已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依靠技术和品牌优势[19][21] 供应链安全与多元化 - 2025年1-9月美国粮食运输船来华次数减少一半以上,由阿根廷、巴西等南美国家替代[21] - 2025年5月后中国基本停止采购美国大豆,订单转向南美[23] - 在能源、矿产等战略资源领域推进供应链多元化,降低单一来源风险[25] - 与中亚国家油气合作、优化与澳洲矿产贸易,以构建更稳固供应链网络[25] 战略布局与全球影响 - 中国外贸通过市场多元化、产业升级和供应链重构实现系统性应对[27] - 全球贸易格局呈现去中心化、区域化趋势,中国以开放合作姿态融入世界[29][30][32]
果然,美国不行了,欧盟开始上了,对G7喊话:加一起,施压才有劲
搜狐财经· 2025-10-24 14:15
中国的新规要求,如果含有超过0.1%稀土的产品要出口,则必须进行审批。此外,如果外国公司在中 国生产稀土磁铁或相关技术,也需要获得出口许可证。这并非首次,中国去年曾对石墨、锗、镓等材料 实施类似限制,导致全球供应短缺,影响了汽车制造商。虽然后来通过美国和欧盟的协议,供应紧张情 况得到了缓解,但此次稀土新规扩大了范围,欧盟认为这一举措不合理,且已经对欧洲企业造成了影 响。谢夫乔维奇表示,欧盟将加速减少对中国的依赖,并推动G7加快稀土生产项目的建设。 G7成员国包括美国、加拿大、德国、法国、意大利、英国和日本,谢夫乔维奇透露,G7已在10月15日 就这一问题展开讨论,重点在于如何多元化供应,比如通过联合开采或加工关键矿产项目来减少对中国 的依赖。 在中国于10月9日发布新的稀土出口规定后,美国立刻作出强烈反应,特朗普威胁要对中国加征100%关 税。不过,欧盟没有跟随美国的立场,而是选择了独立行动,呼吁G7国家联合起来,以增加施压的力 量。欧盟贸易专员谢夫乔维奇在10月14日丹麦的贸易部长会议上,表示中国的新规定是一个"关键关 切",并认为这一举措会加剧全球供应问题。为此,他与美国商务部长霍华德·卢特尼克进行了电话 ...
美澳签完协议,欧盟才发现被卖了,电话打到北京一谈就是两个小时
搜狐财经· 2025-10-23 22:56
美澳两国领导人在白宫敲定那份关键矿物协议的时候,欧盟那边还没完全反应过来,结果等协议一公 布,他们才意识到自己完全被晾在了一边。2025年10月20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和澳大利亚总理安东尼· 阿尔巴尼斯在华盛顿见面,签署了一份框架协议,专门针对关键矿物和稀土的供应链安全。两国政府承 诺在接下来的六个月里各出10亿美元,推动矿产开采和加工项目,总投资管道规模高达85亿美元,涉及 的矿藏价值估计有530亿美元。这笔交易直接瞄准了中国在稀土领域的强势地位,因为中国掌握着全球 60%的生产和90%的加工能力,美国和澳大利亚想通过这个合作来多元化供应,减少对单一来源的依 赖。 这个通话其实暴露了欧盟的尴尬处境。他们之前在七国集团里协调反制中国,现在却得单独求助北京, 因为美澳协议完全没带他们玩。欧盟委员会已经在准备贸易选项来应对,但内部也承认,短期内没法摆 脱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中国稀土产业从1959年第一炉冶炼起步,积累了66年,建起了从开采到分离提 纯的完整链条,发电总量去年破10万亿千瓦时,这能源基础让提纯这种电老虎产业跑得稳。相比之下, 美国电力可靠性协会警告,未来十年一半地区可能缺电,澳大利亚加工产能也大多在初 ...
CF40郭凯:建议将正常资金外流与资本外逃区分开来
和讯· 2025-10-22 18:08
中国出口贸易格局演变 - 中国出口金额从2020年的2.59万亿美元增长至2024年的3.57万亿美元 [2] - 中国在全球出口贸易中的占比从2020年至2024年基本维持在15% [2] - 美国在中国出口总额中的占比呈现明显下降趋势,东盟自2022年起已成为中国第一大出口目的地 [2] 中国企业出海战略演进 - 出海逻辑从规避关税壁垒的自发行为,演变为国内竞争加剧及产业升级下的更合乎逻辑的选择 [3][4] - 企业供应链战略需要重塑,需重新审视出海的长期目的及实际影响 [4] - 未来目标应是加强区域间贸易与直接投资,将东盟地区构建成自成一体的体系,而非仅作为借道美国的跳板 [7][8] 制造业绿地投资与“新三样”出海 - 制造业绿地投资自2020年开始显著回升,投资金额与项目数量均反映强劲复苏势头 [5] - 2020年至2024年,中国累计在东盟制造业绿地投资为659.1亿美元,其中“新三样”占比64.1% [5] - 新能源汽车投资集中在泰国、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光伏投资集中在越南、泰国、马来西亚和柬埔寨 [5] 企业出海面临的挑战 - 在泰国生产基本没有成本优势,部分企业成本高于国内,且面临本地化采购困难 [6] - 出海企业本地化不足导致未能有效改善当地供应链与劳动力吸纳情况 [6] - 官僚流程迟滞,在泰国完成公司注册和BOI审批可能耗时长达3至5个月,而新加坡仅需数周 [8] 在泰中资企业的金融服务需求与挑战 - 泰国当地金融机构难以用单一模式满足中国企业的多元化需求,大型企业需结构化产品,中小企业需便捷灵活的融资方案 [9] - 跨境资金流动是共同痛点,大型企业苦于高银行费用和外汇出境延迟,中小企业现金流受外汇管制威胁 [10] - 外汇风险管理普遍缺失,调研的56家企业中,47%的大型企业无正式风险管理策略,67%的中小企业无任何策略 [10] 政策与监管建议 - 对中国政府与监管机构的建议核心是从战略高度重新认识和支持企业出海 [6] - 对泰国监管机构的建议包括为DBD与BOI设定明确服务水平协议,目标将审批时限控制在60至90天内 [11] - 对金融机构的建议包括提升泰国在跨境支付创新中的作用,扩大与中国CIPS系统的对接,探索接受中资机构担保作为抵押品 [11]
欧洲主动打电话示弱,发出一封邀请函,恳请中方回到谈判桌,共商稀土合作!
搜狐财经· 2025-10-22 16:45
这一选择令美国及全球观察者意外。面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帝国主义影响力,欧盟似乎倾向于通过合作维护自身利益,而非继续追随美国的步伐。事实 上,这表明欧盟在策略上有了深刻觉醒:不能将命运系于他人,保持战略自主才是关键。 在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稀土资源的争夺战如同弥漫硝烟的战场。在这场无形的战争中,欧盟突然出现在谈判桌前,打破了以往的强硬立场。这 一变化可以从10月21日欧盟贸易专员谢夫乔维奇与中国商务部长王文涛长达两小时的通话中看出。欧盟的"求和"不仅是为了应对中国的稀土出口管制,更是 其战略自主的必然表现。 要理解这一转变,首先要明白稀土为何如此重要。从新能源汽车到国防科技,甚至数字经济,稀土元素都是不可或缺的关键。数据显示,中国掌握了全球超 过90%的稀土加工能力和几乎所有稀土磁铁的供应,这意味着如果没有中国的供给,整个欧洲将陷入瘫痪。 正如谢夫乔维奇所说,"汽车业和机械行业受冲击最大",这对依赖稀土资源的企业来说无疑是一颗重磅炸弹。此外,欧盟自身的稀土开采几乎可忽略不计, 冶炼分离能力更是一片空白,完全无法满足需求。即便想通过澳大利亚进口稀土,繁琐的加工流程和技术壁垒依然让其望而却步。 更糟糕 ...
GM Raises Outlook on Boost From Truck Sales, Tariff Relief
Youtube· 2025-10-21 22:13
You've got real experience navigating volatile industries, experience in the airline business and experience in the automaker business, too. You took over as CFO in the pandemic. Can you talk to us about this year, Paul.Just how agile have you and the team needed to be and how volatile have things been, too. >> Well, Jonathan, first of all, thank you very much for having us. It's a great day to be at GM and celebrate the success of uh all of our employees and partners worldwide.So really appreciate uh you b ...
7来首次,9月归零!中国还是没买美国大豆
搜狐财经· 2025-10-20 23:41
【文/观察者网 柳白】中国购买美国大豆了吗?还没有。路透社10月20日注意到,中国9月未从美国进 口任何大豆,这是自2018年11月以来,进口量首次降至零。与此同时,受中美持续贸易争端影响,中国 买家避开美国货源,南美大豆对华出口量较上年同期大幅增长。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今年1至9月,中国大豆累计进口8618万吨,同比增 加5.3%。 其中,9月大豆进口量达到1286.9万吨,环比增长4.8%,同比增长13.2%,创下有记录以来的单月进口第 二高点,也是继今年5月、6月、7月和8月之后,我国大豆进口再次创下历史同期最高纪录。 不过,中国迄今尚未订购任何美国新作大豆,而是持续转向采购南美供应。 报道称,进口量下滑的原因是美国大豆面临高额关税,且美国往年收获的旧作大豆库存已完成交易。 首创京都期货分析师表示,"这主要归因于关税。通常情况下,仍会有部分旧作大豆进入市场。" 中国与南美大豆贸易如火如荼。 海关数据显示,9月巴西对华大豆出口量同比激增29.9%,达1096万吨,占中国当月油料作物进口总量 的 85.2%;阿根廷对华大豆出口量同比增长91.5%,达117万吨,占总量的9%。 1 ...
刚果(金)持续搅动全球钴矿江湖,中国何以制衡与破局|深度
24潮· 2025-10-20 07:06
全球钴市场格局与刚果(金)政策核心 - 全球钴资源争夺已从企业商业战升级为国家间战略资源较量,钴被多国列为关键矿产,其在三元电池中用量占比超过70% [2] - 刚果(金)作为全球最大钴供应国,产量占全球75.86%,其政策变动深度影响全球新能源产业格局 [2] - 因钴价跌至九年低点(跌破10美元/磅),刚果(金)政府于2025年2月首次实施出口禁令,此后两度延长至10月15日,旨在应对供应过剩危机 [2] 刚果(金)新政:从出口禁令到配额管理 - 自10月16日起,刚果(金)结束近8个月的出口禁令,转而实施年度出口配额管理制度 [3] - 2025年剩余时间(10月16日-12月31日)出口上限为18,125吨,按月分配;2026-2027年年度配额锁定96,600吨,其中87,000吨为基础配额,9,600吨为战略配额 [3] - 配额分配以企业历史出口量为基准,但监管机构保留动态调整权,并有权回购超配额库存 [4] - 新政核心目标是削减全球积压库存,将库存压缩至“相当于一个月需求量”的水平 [8] 主要矿企配额分配情况 - 洛阳钼业(KFM与TFM项目)、嘉能可(KCC与Mutanda)、欧亚资源(ERG)三家矿企获得主要出口配额,三者合计占比达62% [4][6] - 政府平台EGC、STL、ARECOMS合计获得17%的配额;其余配额分配给包括华友钴业、紫金矿业、五矿资源等在内的多家企业 [4][6][7] - 所有冶炼厂未获得初始配额,但可向监管机构提交申请文件以争取配额 [4] 政策对钴价的直接影响 - 受出口禁令及配额管制影响,钴价大幅上涨,截至10月9日,钴中间品、MB钴、金属钴价格较2月24日涨幅分别为185%、107%、123% [8] - 中国资本市场钴矿巨头股价显著上涨,自2月22日至10月9日,洛阳钼业、华友钴业等公司股价涨幅远超同期上证指数 [9] - 截至9月底,电解钴均价为310,000元/吨,年初至今上涨116.78%;硫酸钴均价为65,000元/吨,年初至今上涨138.10% [26] 钴价暴跌与新政的底层逻辑 - 新政出台背景是钴价暴跌至21年来低点(除2015年短暂跌破外),氢氧化钴价格跌破6美元/磅,严重损害矿产国收益 [10][16] - 刚果(金)财政收入的40%依赖钴、铜等矿产出口,钴价从2022年高点暴跌60%导致政府外汇收入骤减,国内舆论压力迫使政府采取激进措施 [16] - 2024年全球钴产量同比增长21.8%至29万吨,刚果(金)产量占75.9%,供应持续增长加剧了价格下行压力 [12] 供需基本面:供应过剩与需求放缓 - 钴供应对价格不敏感,大部分作为铜、镍副产品存在,全球铜钴伴生矿占比约41% [12] - 头部生产商洛阳钼业2024年产钴11.42万吨,同比增长106%,占全球产量39%,主产品铜价处于高位支撑了钴副产品的强劲供应 [13] - 需求端增速明显放缓,2024年全球钴消费量预计为22.2万吨,同比增长14%;中国钴消费同比仅增长5.6%,新能源汽车领域需求同比下降5.3% [14] - 动力电池技术路线转变(磷酸铁锂电池份额提升至高工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69.2%)、高镍低钴技术发展以及全球电动汽车需求增长放缓共同导致钴需求增速放缓 [15] 政策对全球供应链与中国市场的影响 - 刚果(金)政策不稳定性增加全球钴价不确定性,历史上有多次因政策变动导致钴价持续增长的先例 [18] - 中国钴矿对外依存度高达98.41%,已探明可采储量全球占比仅1.69%,政策调控对中国钴产业链影响巨大 [20][23] - 海运周期导致中国进口量数据滞后,2025年6月中国钴原料进口约8,081金吨,同比下跌32.64%,环比下跌54.21%,表明在途库存已消耗殆尽 [23][24] - 机构估算当前产业链库存约4个月,配额政策执行后,预计2025年到达中国的刚果(金)原料数量将降至13万金吨,全年进口预期约16万金吨 [26] 中短期市场动态与价格展望 - 原料稀缺导致氢氧化钴折扣系数抬升至95-99%,市场呈现“面粉比面包贵”的状态,钴盐成本倒挂加剧 [31] - 部分冶炼企业因经济性不佳及原料短缺削减产量,但下游刚需坚挺,市场惜售看涨情绪浓厚,供需博弈下价格持续上涨 [35] - 华泰证券预测,2026-2027年钴价中枢有望站稳35万元/吨以上,中长期供需平衡可能拉回紧平衡甚至短缺 [36][37] 供应链多元化趋势:印尼崛起与回收产业 - 全球钴供应链启动结构性调整,政策风险倒逼企业寻求替代供应源,印尼钴产量从2020年不足千吨飙升至2024年的3.2万吨,成为重点补充 [38][41] - 中资企业(如华友钴业、力勤资源、格林美)在印尼红土镍矿湿法冶炼项目上大规模布局,推动印尼成为钴供应新极 [41][43][44][46] - 中国锂电池回收产业潜力巨大,2023年回收钴超2万金属吨,龙头企业格林美计划到2026年动力电池回收量达30万吨以上,与2023年全国退役总量相当 [54][55] - 车企与电池制造商(如宁德时代)积极布局回收,宁德时代现有27万吨处理能力,计划未来达到100万吨 [59] 未来格局与战略路径 - 钴资源行业集中度高,全球前10大矿山产量占78%,中国企业在全球前十大钴生产商中占据7席,控制力增强 [38] - 未来钴市格局将经历深度调整,中国企业需通过资源地缘多元化、技术升级替代、循环体系重构三大路径构建保障机制,以摆脱对单一产地的依赖 [60][61] - 尽管磷酸铁锂电池势头强劲,但三元电池与钴酸锂(2024年产量同比增13.95%)在消费电子等领域仍有稳定需求,钴的长期战略价值不改 [59][60]
中国用三个信号正告美国,对特朗普失去耐心,中方会越打越强硬?
搜狐财经· 2025-10-19 19:24
中方接连推出稀土管控升级、对美船舶征收特别港务费、扩大不可靠实体清单等举措,这些信号是否证明,对特朗普政府已彻底丧失耐心? 要知道年初双方仍在谈判桌上就互降关税议题磋商,为何短短半年间便从"协商"转向"强硬反制"?这种态度转变的背后,释放了什么信号? 中方已清晰展现出与美国正面对抗的立场,且未预留轻易妥协的 "退出路径",这种姿态源于对自身实力的判断 —— 在经贸战场上,中方已具备与美国正面 抗衡的底气。 从关税博弈来看,美国多次加征对华商品关税,中方始终采取对等反制,毫不退让,2025 年初,美国曾拟将关税升至 145%,中国随即相应反制至 125%, 用实际行动表明对抗决心。 中方的底气更来自对美国自身短板的精准把握:美国关税措施最终会反噬本土经济,此前中方暂停进口美国大豆,已让美国农业州选民对特朗普政府表达强 烈不满,成为其政治压力的重要来源。 稀土管控则是中方更具威慑力的反制手段。作为全球稀土供应链的核心环节,中国对稀土出口的调控直接影响美国高科技与军工产业。2025 年 4 月,特朗 普宣布 "对等关税" 两天后,中方便对部分中重稀土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 5 月中美日内瓦会谈虽达成互降关税共识,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