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供应链转移
icon
搜索文档
高盛:运用细分贸易数据解读中国出口韧性
高盛· 2025-06-23 10:3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中国出口在过去两年展现出惊人韧性,自2023年Q4以来实际出口实现两位数增长,投资者关注其背后原因、可持续性、相关行业和目的地 [2][3] - 美国关税政策引发出口订单提前和贸易转口,一定程度上维持了中国出口的强劲态势,但对美出口的回吐效应已开始显现,不过对整体出口影响相对较小 [2][5] - 过去十年,与主要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强劲贸易增长是中国出口强劲的主要贡献因素,出口流向从主要发达市场向新兴市场经济体转移,特别是东盟成为中国日益重要的贸易伙伴 [2][1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美国关税政策的影响 - 企业因预期美国关税而提前发货,2024年Q4中国出口增长加速,实际同比增长约14%,高于Q3的12%,2025年1 - 4月出口增长保持强劲,5月有所放缓 [5] - 统计方法估算显示,2024年Q4至2025年Q1对美出口存在显著提前发货情况,月偏差最高达趋势隐含水平的10%,累计约为趋势隐含月对美出口总额的30%;整体出口仅在3月出现明显发货高峰,占月总出口的5% [6] - 4月东盟出口增加与美国出口下降同时出现,中国对东盟中间产品出口显著增加,可能是为美国市场重新组装成品前的提前备货,越南、泰国和马来西亚4月对美出口增加 [14] - 尽管提前发货和贸易转口有助于稳定中国出口增长,但预计美国对中国产品额外加征30%的关税最终将减缓出口增长,贸易转口只能缓解约三分之一因2018 - 2019年美中贸易战导致的对美直接出口下降带来的放缓 [18] 中国出口目的地的演变模式 - 2019 - 2024年中国出口总值年均增长约7%,2024年海关贸易顺差接近1万亿美元,出口增长主要由对主要新兴市场经济体(东盟、拉丁美洲和非洲)的出口增加推动,而对美国、日本和欧盟的出口增长较为平淡 [19] - 2015 - 2019年出口流向主要向东盟和欧盟转移,2019 - 2024年扩展到更广泛的新兴市场地区;中国出口产品组合从“老三样”(家具、家电和服装)向“新三样”(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和太阳能电池)转变 [26] - 2019 - 2024年,对美国、欧盟、日本、韩国和台湾地区的出口份额下降,但对欧盟的电气机械和车辆出口除外;对新兴市场地区的出口增长主要集中在车辆、电气机械和通信设备等领域 [32][35] 东盟在中国出口成功中的作用 - 过去几十年,东盟成为中国日益重要的贸易伙伴,2024年对东盟出口占中国总出口的16%,高于直接对美出口;这可能归因于中国 - 东盟自由贸易协定以及经济结构变化导致企业将供应链转移或多元化至东盟 [37] - 中国与东盟 - 6的贸易数据差异表明可能存在货物转口情况,这种差异自2018年美国提高对中国产品关税以来扩大,主要由消费品驱动,纺织品、橡胶和塑料以及文化和休闲产品等行业差异较大 [39] - 贸易数据差异可能由误标、低报发票金额或未记录的转口造成,综合数据表明未记录的转口可能是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 [40][41] - 贸易转口涉及从中国进口中间产品、组装和重新贴标以改变原产国,从而避免美国关税,马来西亚、泰国和越南存在潜在的贸易转口情况,通信设备多年来一直存在转口迹象 [47] - 2019 - 2024年,马来西亚、越南、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亚的制造业产出增长超过全球平均水平,但印度尼西亚、泰国和菲律宾的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份额较小;越南对美出口的国内增加值增长远低于出口值增长,表明供应链转移带来的产业升级仍处于早期阶段 [56][57]
投资人漫游地球丨WAVES新浪潮2025
36氪· 2025-06-20 14:13
中国创投新纪元 - 中国创投市场处于周期筑底转折点与结构性转型深化期 [1] - 36氪WAVES大会聚焦AI技术革新、全球化浪潮与价值重估等前沿议题 [1] - 投资人圆桌讨论主题为"投资人漫游地球",探讨全球化投资策略 [3] 投资人全球化视角 - 日初资本专注消费和出海项目,强调实地考察当地市场的重要性 [3][8] - 顺为资本全赛道布局,认为出海是优秀创业者自然呈现的趋势而非目标 [4][12] - 亚盛资本立足欧洲,专注汽车智能化和医疗科技赛道 [5][14] - 天堂硅谷坚持投资先进制造,支持本土企业出海 [6][16] - 泥藕资本组建专门出海产业基金,关注双向业务流动 [7][19] 供应链转移趋势 - 中国制造业成本优势减弱,越南等地人力成本仅为中国1/3至1/2 [8][10] - 未来十年供应链可能形成"中国核心部件+东南亚组装+欧美市场"新格局 [11] - 半导体行业中国产能占比将从15%提升至30%,享受全球化分工红利 [16] - 欧洲市场对关键技术企业持开放态度,欢迎中国企业本地化布局 [14][15] 初创企业出海策略 - 必须实地考察目标市场,避免基于想象的决策 [19][20] - 寻找当地合作伙伴是早期企业出海的有效路径 [20][24] - 不应简单依赖低价策略,需建立真正产品价值 [21][22] - 建议采用分阶段目标设定,保持战略灵活性 [20][23] - 消费品企业需避免创造需求,专注满足当地真实需求 [27] 企业家特质与机遇 - 中国创业者展现强适应能力,能在变化中寻找机会 [25][26] - 早期企业组织灵活,反而在贸易壁垒下具备优势 [25] - 新增市场如机器人、3D打印等领域中国企业已取得全球领先 [26] - 出海成功率约10-15%,但中国GDP出口占比仍有翻倍空间 [29]
全球家电一季报总结:关税冲击下的全球供应链转移+涨价应对
2025-05-28 23:14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家电行业、暖通空调行业、工具行业 - **公司**:惠而浦、海尔 GEA、伊莱克斯、A.O.史密斯、沃尔玛、大金、江森自控、开利、特灵、海信、史丹利百得、创科实业、家得宝、劳氏、富士华、SharkNinja、爱科赛博、Irobot、巨星、格力博、大叶公司、泉峰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家电行业 - **核心观点**:特朗普关税政策对家电行业产生显著影响,各企业通过不同措施应对,部分企业有望提升利润率和市场份额 - **论据**: - 惠而浦美国本土制造供应比例 80%,预计 EBITDA 利润率从 6.25%提升至 8.5%[1][2] - 海尔 GEA 生产制造 80%来自美国本土,关税壁垒或使其市场份额回升和利润率改善[1][2] - 伊莱克斯北美业务 EBITDA 利润率仍为 -3%,通过新品组合和价格上涨应对冲击[1][3] - A.O.史密斯热水产品涨价 6%-9%,计划转移部分生产到墨西哥,全年指引持平或略增 0%-2%[1][2] - 沃尔玛对电子产品等依赖进口商品涨价,电视机竞争格局向头部垂类品牌聚集[1][4] - SharkNinja Q1 增速达 15%,上调全年收入增长指引至 11 - 13%,通过供应链转移、提价和调整产品组合应对关税[2][14] 暖通空调行业 - **核心观点**:美国暖通空调市场以大型 HVAC 系统为主,厂商通过涨价和供应链转移应对关税 - **论据**: - 大金预计关税影响利润 470 亿日元,通过提价 400 亿日元和削减成本 70 亿日元抵消,转移部分生产至墨西哥,预计 2025 年收入增长 2%,利润率持平在 5.6%[1][6] - 特灵一季度收入增长 11%,江森自控收入增速 7%,利润率提升至 17%,开利内生增长 2%,全年指引约 5%,利润率提升至 16.5 - 17%[1][8] 工具行业 - **核心观点**:工具行业终端需求集中于欧美,企业通过涨价、供应链转移等应对关税 - **论据**: - 史丹利百得计划涨价,需 12 - 24 个月脱离中国供应链,全年 EPS 拖累约 0.75 美元每股[1][11] - 创科实业生产转移早,受关税冲击小,去年收入增长 6.5%,利润增速 15%[2][12] - 富士华通过多举措应对关税,Q1 收入同比增长 16%,无边界产品占比突破 50%[2][13]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海信中央空调业务 2025 年收入同比转正,营业利润率提升至 16 - 17%[9] - 爱科赛博 2025 年 Q1 受钢铝关税影响,整体收入增长不到 1%,专业咖啡机业务下滑,ToC 消费者业务增长 2%以上[15] - Irobot 2025 年 Q1 收入下滑 32%,销量下降 10%,均价下跌 24%,产品价格带收缩至 250 美元以下,将供应链外包,员工数量减少一半[15] - 巨星、格力博、大叶公司因出海布局早,在供应链重构中获新增订单机会,格力博和大叶公司 2025 年股价上涨显著[16]
突然,大抛售!三大利空,突袭!
券商中国· 2025-05-28 08:59
机构减持与市场反应 - 美国最大养老基金CalPERS一季度减持510万股苹果股票,持仓降至3470万股,同时增持Meta、AMD和麦当劳股票[1][3] - CalPERS管理资产规模超5400亿美元(约4万亿元人民币),其减持行为引发市场对苹果前景的担忧[3] - 苹果股价连续8个交易日下跌,总市值跌破3万亿美元,年初至今累计跌幅超22%,最新市值29165亿美元(约20.96万亿元人民币)[1][3] 贸易政策与关税影响 - 特朗普威胁对国外制造并在美销售的苹果手机加征25%关税,导致苹果股价单日跌幅超3%[1][4] - 苹果预计第三财季因关税政策损失约9亿美元[4] - 若实施新关税,iPhone售价或涨至2300美元,美国本土生产则高达3500美元[6][7] 欧盟监管与政治压力 - 德国总理默茨警告欧盟可能对美国科技公司采取报复措施,矛头直指苹果等企业[1][4] - 欧盟认定苹果违反《数字市场法案》,处以5亿欧元罚款并要求60天内整改[4] - 特朗普公开揶揄苹果CEO库克未随行中东访问,称双方存在"小问题",并反对苹果在印度建厂[7][8] 供应链转移可行性分析 - 分析师预测苹果转移10%供应链需耗资300亿美元和3年时间,全部转移需5-10年[6] - 韦德布什分析师认为美国本土生产iPhone不可行,实现15%-20%供应链需5年及200-300亿美元成本[7] - 苹果更可能选择与政府谈判而非承担关税或转移供应链[7] 地方政府与企业应对 - 加州总检察长邦塔称将评估起诉联邦政府以保护苹果等州内企业[5][6] - 邦塔批评特朗普政策反复无常,强调加州有权对违法行为采取法律行动[6]
鸿海砸15亿美元印度扩厂 将建立显示器模组工厂供应iPhone关键零组件
经济日报· 2025-05-24 07:21
鸿海集团印度投资计划 - 鸿海集团计划在印度清奈附近投资15亿美元兴建显示器模组工厂 专门为苹果供应关键零组件 [1] - 新厂距离iPhone组装厂很近 苹果计划明年底前在美国市场销售的6000万支iPhone将全数改由印度供货 [1] - 泰米尔纳德邦官员估计新厂将创造1 4万个工作机会 [1] - 鸿海集团本月第二项重大投资为与HCL科技在北方邦捷瓦尔成立芯片组装厂 预计2027年投产 生产笔电与手机用芯片 [1] 苹果供应链转移趋势 - 苹果持续将生产重心从中国大陆转向印度 Counterpoint数据显示2024年印度占全球iPhone产量18% 2025年可望提升至32% [1] - 鸿海在印度泰米尔纳德邦 卡纳塔克邦及泰伦迦纳邦等多地设厂 强化印度制造与供应链弹性 [2] - 卡纳塔克邦班加罗尔为鸿海最主要iPhone生产重镇 计划2023年在印度生产2500万至3000万支iPhone 比去年增长两倍以上 [2] - 鸿海印度子公司4月在泰伦迦纳邦海得拉巴新厂开始组装AirPods 成为其在印度为苹果组装的第二项产品 [2] 鸿海集团半导体领域布局 - 中国大陆智路资本聘请Jefferies协助出售持有的新加坡半导体封测大厂联合科技控股 鸿海为潜在竞标买家之一 [2]
特朗普撂狠话,苹果盘前跳水
观察者网· 2025-05-23 21:02
特朗普威胁苹果公司转移生产 - 美国总统特朗普威胁苹果公司必须将iPhone生产转移到美国,否则将征收至少25%的关税 [1] - 特朗普明确表示不希望苹果在印度生产产品,并批评其将生产线从中国分散至其他地区的做法 [2] - 特朗普称已向苹果CEO库克表达不满,要求其在美国建厂而非印度 [2] 苹果公司生产转移计划 - 苹果计划在明年年底前将每年在美销售的超过6000万部iPhone生产全部转移到印度 [2] - 苹果供应商富士康正投资15亿美元在印度扩大iPhone生产,并建设显示屏模块工厂 [2] - 苹果大部分iPhone产自中国,在美国没有智能手机生产业务 [2] 苹果供应链现状 - iPhone由约2700个零部件组成,苹果187家顶级供应商中约150家工厂位于中国 [4] - 目前只有不到5%的iPhone部件在美国制造,大部分零部件由中国大陆生产 [4] - 高科技零部件多产自中国台湾地区,关键部件来自韩国和日本 [4] 苹果公司市场表现 - 受特朗普威胁影响,苹果股价盘前下跌4% [2] - iPhone自2007年问世以来已售出约28亿部,为公司带来超过1万亿美元收入 [3] - iPhone销售额占公司总销售额的半壁江山 [3] 生产转移可行性分析 - 苹果全球供应链整合了亚洲十几个国家及地区的专业技术,以中国供应商集群为核心 [4] - 供应商和制造商集中在中国及周边地区极大提升了生产效率 [4] - 产能回迁美国将带来跨洋沟通和运输的效率损失 [4] 苹果公司表态 - 苹果承诺将在美国雇用更多员工,未来四年在美国国内投入数十亿美元 [2] - 库克表示苹果在华发展是两国经贸合作互利共赢的典范 [4] - 苹果将持续加大在华供应链、研发等领域的投入 [4]
大健云仓20250520
2025-05-20 23:24
纪要涉及的公司和行业 - 公司:大健云仓 - 行业:美国家居建材行业、海外仓行业、转口贸易行业、欧洲市场相关行业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关税政策影响 - 观点:关税政策变化给行业带来不确定性,大健云仓受影响较小 论据:东南亚关税一度下降,中国关税升至 100%以上,大健云仓美国采购率约 70%,侧重东南亚生产基地布局 [2][4] - 观点:新增关税使国内库存需求激增、海运费用上涨,影响终端价格和未来利润 论据:中国总关税增加到 30%,家具额外加 25%;供货源每涨 10 元,零售价可能涨 5 元;高海运费用 Q3 会影响利润 [2][4][5] 海运费用影响 - 观点:海运费用上涨对大健云仓利润压力有限 论据:大健云仓有海运长约,关税影响比海运费更直接 [2][6] 市场需求情况 - 观点:短期内美国市场需求端未明显加速 论据:新关税政策刺激运货需求和服务收入增加,但需求端无明显加速迹象 [2][8] - 观点:美国家居建材渠道库存周转放缓,消费端需求疲软 论据:今年一季度库存周转速度较去年放缓,二手房市场低迷,零售渠道感受明显 [2][9] - 观点:欧洲市场需求增长良好 论据:今年第一季度同比增长约 70%-80% [3][16] 海外仓情况 - 观点:海外仓未处于去库存状态 论据:发货需求高,客户在 90 天窗口期积极发货,发出订单量未超进来订单量 [2][10] - 观点:美国海外仓仓储价格涨价空间有限 论据:美国市场购买力不佳,仓储容量充足且服务同质化 [2][14] - 观点:去年美国海外仓扩展迅速致供给过剩,今年扩展速度放缓 论据:去年新增大量海外仓,今年整体扩展速度减慢但服务充足 [15] 成本与供应链 - 观点:越南制造成本较中国低约 20%-30%,但供应链转移需时间 论据:越南采购商品受限,达到原本效率需时间 [2][11] - 观点:转口贸易趋势不明显 论据:仅观察到发货量波动,无明显趋势变化 [2][13]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三批客户对美发货的关税由客户自己支付 [17] - 大件云仓系统是开放生态系统,客户可灵活选择服务 [18] - Q4 旺季附加费后毛利提升,与服务商谈 2025 年新合同无明确结论 [19]
弘则•策略中美关税协议落地对出口贸易影响
2025-05-19 23:20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行业:出口贸易、跨境电商、实体企业(包含电动工具、割草机、消费电子、纺织等细分行业)、物流行业 公司:未明确提及具体公司名称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关税政策影响 - **物流价格上涨**:新关税政策使物流价格上涨,一个集装箱运费涨至 6,000 美元,较前期增加 1,000 - 1,500 美元,预计 5、6 月出货高峰时可能涨至 8,000 美元[1][6][13] - **企业发货情况**:实体企业恢复对美发货,优先处理前期订单,圣诞订单加紧排产,预计 6 月出现出口高峰;企业对 90 天暂缓期后的关税谈判持乐观态度,操作谨慎[1][5] - **行业产能转移**:部分行业如电动工具和割草机已向东南亚转移产能,节奏未受短期变动影响;消费电子企业 70%产能依赖中国,未在东南亚建厂的企业倾向选择离美更近地区或美国本土建厂[1][7][9] - **不同行业应对策略**:纺织企业选择在美国工厂组装规避关税;其他行业通过在第三国布局供应链、开拓非美市场降低成本和减少依赖[3][11] 各地区贸易发展情况 - **跨境电商**:在俄罗斯、墨西哥和中东等非美航线发展迅速,俄罗斯轻工业产品增量大,墨西哥作为美国通道火热,中东地区布局加大,东南亚因国内供应链布局呈现增长态势[1][3][4] - **中美航线**:逐步恢复,运价预计上涨,船运公司将加大投入,预计 5、6 月迎来出货高峰[3][12][13] 贸易模式及成本承担 - **贸易模式占比**:传统 B2B 贸易中 FOB 模式占 80%以上,电商领域 FOB 也是主流[2][37][38] - **关税成本承担**:传统贸易中关税成本主要由收货商承担;跨境电商与客户分担关税成本,自营跨境电商可通过涨价转嫁成本[2][5][14]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货物发货情况**:传统贸易货物积极备货和出货,预计一个月左右消化堆积货物,主要是低价值货物;电商发货量有所下降但未停止,采用海外仓模式增速较高[2] - **东南亚产能转移**:部分行业产能转移节奏不变,已建工厂加快排产,利用东南亚对欧洲零关税优势[7][8] - **消费电子供应链**:企业在东南亚有成熟供应链,但 70%产能依赖中国[9] - **转口贸易**:面临诸多挑战,实际操作少见,中国对东南亚出口增加主要因产业布局而非转口贸易[27][28] - **企业经营策略**:有前瞻性的企业提前布局,如拓展东南亚市场、生产移至其他地区或通过墨西哥转口至美国[42] - **不同市场潜力**:宁波市外贸最大增量来自俄罗斯,通过墨西哥通道进入美国的贸易增加,东南亚增长主要因转口贸易[44] - **企业毛利率**:中国企业当前毛利率约为 11% - 12%,自有品牌产品在美国销售毛利率可达 20% - 25%[60][61] - **海外仓情况**:库存一般能支撑 1.5 - 2 个月销售周期,新关税政策对其影响不大[62][63] - **订单情况**:5 月份订单有所恢复,预计 5 月底至 6 月圣诞节及年底用品订单迎来高峰[72][79] - **物流状况**:当前物流紧张,运费上涨,仓位紧张,抢运潮可能持续一个半月到两个月[75] - **关税分担**:目前关税和运费均由客户承担,90 天后加征 24%额外关税也由客户负责[80]
Canalys:经济不确定性压制需求 一季度东南亚智能手机市场同比下滑3%
智通财经网· 2025-05-19 14:23
市场整体表现 - 东南亚智能手机市场2025年第一季度出货量同比下滑3%至2280万部 为连续五个季度增长后首次下滑[1][3] - 市场平均售价同比增长5%至2023年以来最高水平 主要受2024年第四季度高端产品发布推动[3] - 通胀压力削弱消费者需求 尤其影响入门级和中端市场 预计2025年平均售价将继续上涨[3] 厂商竞争格局 - 三星以430万部出货量重夺市场第一 市场份额19% 但出货量同比下降3%[1][7] - 小米成为前五大厂商中唯一同比增长品牌 出货量增长4%至400万部 市场份额17% 创2019年第二季度以来最佳排名[1][7] - 传音出货量同比下滑20%至330万部 市场份额15%位居第三[1][7] - OPPO(不含一加)出货量下滑16%至320万部 市场份额14%位列第四[1][7] - vivo出货量270万部 市场份额12%保持第五位 V系列同比增长34%[1][7] 厂商战略动态 - 小米通过提前发布Note系列 减少对大型核心零售商依赖 成功保持增长势头[3] - 荣耀通过丰富产品线覆盖更广价格区间 实现88%同比增长 出货量达89.3万部创季度纪录[3] - 三星5G A系列出货量同比增长47% 推动产品线向高端化转型[3] - 小米在马来西亚扩大运营商渠道 5G设备市场贡献率达39%创历史新高[4] 区域市场分析 - 越南成为区域供应链转移受益者 具备稳定治理和基础设施优势 正推进5G发展[6] - 马来西亚发挥半导体产业优势 印度尼西亚发展电池生态系统 泰国强化工业电子基础设施[6] - 印尼市场前五名为三星(28%) 小米(19%) 苹果(18%) OPPO(17%) realme(6%)[6] - 菲律宾市场前五名为传音(33%) 小米(16%) 三星(13%) realme(11%) vivo(8%)[6] - 泰国市场前五名为三星(22%) 小米(17%) OPPO(15%) 苹果(14%) vivo(13%)[6] - 马来西亚市场前五名为小米(18%) 三星(17%) vivo(13%) 荣耀(11%) OPPO(10%)[6] 市场挑战与机遇 - 全球贸易紧张局势 汇率波动和政治不确定性形成显著市场阻力[6] - 进口成本上升叠加智能手机平均售价提高 预计进一步抑制价格敏感市场需求[6] - 厂商需要保持产品组合策略灵活性 通过渠道多元化分散风险[3][4] - 东南亚国家整体提升在智能手机价值链中的地位 有助于稳定价格应对全球不确定性[6]
日本央行审议委员中村豊明:如果资本支出延迟情况扩大,可能会促使企业将供应链转移到海外,以应对供应限制。
快讯· 2025-05-16 12:07
日本央行审议委员中村豊明观点 - 资本支出延迟情况扩大可能导致企业将供应链转移到海外 [1] - 供应链转移旨在应对供应限制问题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