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全球产业链重构
icon
搜索文档
出口王炸三连,中国开始反制!
金投网· 2025-10-10 18:11
出口管制措施概览 - 对稀土产业实施全面出口管制,范围涵盖开采设备、稀土矿、浮选药剂、萃取剂以及钬等中重稀土 [1] - 将高能量密度锂电池及其生产所需的正负极材料、相关设备与技术纳入出口管制名单 [1] - 对超硬材料实施出口管制,出口需获得许可 [1] 稀土行业影响分析 - 稀土资源广泛应用于汽车、军工、半导体、智能手机、风力发电及导弹制导系统等多个关键领域 [2] - 美国70%的稀土化合物和金属进口依赖中国供应,中国对美稀土断供90天可能导致美国78%的国防承包商停产 [2] - 中国稀土产量占全球70%,加工能力占据全球93%的市场份额,具有垄断性地位 [2] - 稀土出口管制已对国际产业造成实际影响,如马斯克表示稀土磁铁限制扰乱了人形机器人生产,福特汽车因稀土零部件短缺关闭工厂 [2] 锂电池与超硬材料行业地位 - 中国锂电池制造产能占全球70%,出口金额达2450亿元,同比增长25% [3] - 超硬材料(如金刚石)及其生产设备(DCPCVD)对半导体切割、航空航天部件加工等领域至关重要 [3] 管制措施的战略意图 - 管制措施基于产品的军民两用属性,旨在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是国际通行做法 [4] - 战略目标是从单纯出售原料转向掌握核心技术、定价权与规则制定权 [4] - 此举展示了在高科技产业领域的话语权,并增加了国际谈判的筹码 [4] 对产业与市场的潜在影响 - 出口管制不等于禁止出口,而是通过严格审核买家资质与动机进行管理 [5] - 长期来看,掌握谈判筹码可能对产业利好,但电动车、手机等产品价格变动取决于审核结果 [5] - 管制措施是基于中国最完整的工业体系和最丰富的战略资源做出的主动战略选择 [5]
广东吸引外资三重跃迁背后的开放进阶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30 07:22
在全球外资布局趋于谨慎的当下,广东依然以其强大的"磁场效应",逆势书写着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新故 事。 广东省商务厅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8月全省新设外资企业2.1万个、同比增长34%,实际使用 外资金额(FDI)708.7亿元、同比增长9.4%,这2项关键外资指标增速都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14.8%、-12.7%),增速领跑东部主要经济大省。这份"成绩单"的背后,是全球FDI连续三年下滑,今 年前7个月我国FDI同比下降了13.4%的"寒冷气候"。 究竟是什么,让广东在全球产业链重构与"逆全球化"杂音中,依然成为外资青睐的投资热土与信任的港 湾? 与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同步,外资企业在广东的投资与发展经历了三个显著的跃迁阶段,每一阶段 都对应着国家发展的演进与全球产业格局的变化。 在当前的第三个阶段,广东以在全国新发展格局中的重要角色与战略地位,正在形成吸引外资的强磁 场。 广东利用外资的三个阶段 改革开放初期至上世纪90年代中期,是广东初始融入国际市场的阶段。在这一阶段,我国市场经济体制 尚处于探索期,珠三角地区凭借毗邻港澳的区位优势和先行开放的政策红利,吸引了大量港澳台及华侨 资本,形成了典型的 ...
稀土2582吨背后:欧盟制裁令下中企的生死局
搜狐财经· 2025-09-28 16:13
稀土贸易现状 - 2025年8月中国对欧盟单月稀土磁铁出口量达2582吨,环比增长21% [1][3] - 欧盟新能源产业对中国稀土的依赖度高达98% [3] - 中国稀土磁铁出口量仅为其总产能的冰山一角 [3] 欧盟产业依赖与自救尝试 - 欧盟计划投入120亿欧元打造“欧洲稀土联盟”,目标在2030年前将对外依赖度降至65% [3] - 欧洲本土企业生产每吨稀土磁铁的成本比中国高3-4倍,投资回收周期长达五年 [3] - 欧盟尝试开发替代来源面临挑战:澳大利亚稀土矿缺乏中国精炼技术,非洲钴矿因欧洲环保标准导致成本激增400% [3] 潜在制裁影响 - 欧盟第19轮制裁方案涉及12家中国企业,这些企业与欧盟年贸易额超过80亿欧元 [5] - 德国经济研究所测算,若稀土供应中断,欧洲新能源产业将面临18-24个月的短缺,成本将飙升25%-40% [5] - 制裁可能导致德国汽车厂因磁铁短缺停产,法国风电项目延期半年,直接威胁10万欧洲工人就业 [5] 地缘政治博弈 - 欧盟内部对制裁存在分歧,匈牙利总理称制裁中国是“挖欧洲的坟墓”,斯洛伐克财长警告欧盟委员会的政治操弄将反噬欧洲企业 [5] - 中国拥有反制手段,例如去年对立陶宛的反制导致其稀土进口量暴跌40%,本土企业成本激增15% [7] - 博弈凸显全球产业链重构中的深层矛盾,政治对抗可能导致电动车涨价、风电延期、芯片短缺等成本转嫁给消费者 [7][9]
广东外资三重跃迁背后的开放进阶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7 17:21
在全球外资布局趋于谨慎的当下,广东依然以其强大的"磁场效应",逆势书写着高水平对外开 放的新故事。 广东省商务厅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8月全省新设外资企业2.1万个、同比增长 34%,实际使用外资金额(FDI)708.7亿元、同比增长9.4%, 这2项关键外资指标增速都 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14.8%、-12.7%),增速领跑东部主要经济大省。这份"成绩 单"的背后,是全球FDI连续三年下滑,今年前7个月我国FDI同比下降了13.4%的"寒冷气 候"。 作为全球知名的能源石化公司,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项目在惠州正式投产。受访单位供图 究竟是什么,让广东在全球产业链重构与"逆全球化"杂音中,依然成为外资青睐的投资热土与 信任的港湾? 作者丨 南方财经首席评论员张立伟 编辑丨杜弘禹 蒋韵 与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同步,外资企业在珠三角地区的投资与发展经历了三个显著的跃迁 阶段,每一阶段都对应着国家发展的演进与全球产业格局的变化。 在当前的第三个阶段,广东以在全国新发展格局中的重要角色与战略地位,正在形成吸引外资 的强磁场。 广东利用外资的三个阶段 改革开放初期至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是广东初始融入国际市场的 ...
澳大利亚刚拿中国3亿订单,转头就在稀土问题上开火,打什么算盘
搜狐财经· 2025-09-27 15:47
编辑:倏禹 澳大利亚凭什么对中国稀土"开枪" 说起稀土这个话题,很多人可能不太了解其中的门道。简单来说,稀土就像工业领域的调料,没有它,什么高科技产品都做不出来。 54万吨澳大利亚油菜籽正在装船准备运往中国,这笔订单足以养活1.2万澳洲农户。 就在此时,一份机密会议纪要曝光,八国正密谋建立稀土联盟,澳大利亚赫然在列,且态度最为积极。 订单和对抗能否并存?澳方打的什么算盘? 从手机里的芯片到新能源汽车的电池,从战斗机的导航系统到核潜艇的推进装置,哪一样都离不开稀土元素的参与。而在这个关键领域,中国掌握着全球 90%以上的稀土精炼产能。澳大利亚确实有稀土,储量还不少。 但问题是,美方能给的订单规模和中国市场比起来,根本不在一个量级。而且,美方的承诺能兑现多少,还得打个问号。加拿大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 但有矿是一回事,能不能变成有用的产品又是另一回事。就好比有人给你一堆铁矿石,但你没有炼钢技术,这些矿石也就是一堆石头而已。澳方最大的稀土 企业莱纳斯公司,连个完整的生产线都搭不起来。 关键的分离设备有30%的零部件还得从中国进口,这叫什么"去中国化"?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澳方声称要建立独立的稀土供应链。问题是,中国的 ...
8国密谋反华,澳大利亚想对中国稀土开枪,54万吨油菜籽白买了?
搜狐财经· 2025-09-26 20:32
全球稀土贸易动态 - G7、欧盟及澳大利亚等八个国家联合拟定对中国稀土出口的限制草案 内容包括设定价格底线 征收碳税及稀土关税[2] - 中国于2024年4月对中重稀土出口实施管制 将钐、钆等关键矿种列入出口审批清单[2] - 全球92%的稀土加工能力集中在中国 欧盟对某些稀有品类稀土100%依赖中国供应[5] 稀土行业供应链影响 - 福特汽车、欧盟车厂及印度制造商面临稀土供应紧张 部分企业采取囤货或减产措施[4] - 澳大利亚缺乏完整稀土加工产业链 法德两国担忧加征关税会打击本国制造业[5] - 中国推动蒙古稀土精炼项目上马 加强全球稀土产业链整合[16] 大豆贸易格局变化 - 中国自2024年2月起全面停止采购美国大豆 直接打击美国中西部农业带[7] - 美国大豆价格暴跌40% 北达科他州70%的大豆因滞销积压仓库[9] - 中国转向阿根廷采购227万吨大豆 其中130万吨已在装箱运输途中[11] 贸易战略与反制措施 - 中国商务部于9月25日宣布对三家美国企业启动制裁[7] - 中国强调贸易谈判需基于平等互利原则 拒绝政治胁迫[11] - 欧盟内部出现反对对华过度对抗的声音 德法担忧制造业受反噬[16] 贸易数据与产业调整 - 中美大豆贸易额从128亿美元下降22.7%[21] - 中国推进饲料配方优化及大豆振兴计划 降低对进口依赖[21] - 中国通过整合南美农业合作及中非矿产通道 重构全球资源供应链[16][19]
21评论|广东外资三重跃迁背后的开放进阶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6 19:51
文章核心观点 - 在全球外国直接投资(FDI)趋冷的背景下,广东省利用外资实现逆势增长,其吸引外资的模式经历了从“被动承接”到“主动协同”,再到“创新共生”的三次战略跃迁 [2][6] - 外资企业在广东的投资重点已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转向半导体、机器人、生物医药等资本与技术密集型战略性新兴产业,功能从单一制造转向研发创新和全面融入本地供应链 [7][8] - 广东凭借其产业基础、市场潜力、政策引导和作为“双循环”战略支点的区位优势,正从“世界工厂”转型为“全球创新高地”,持续吸引高质量外资深度融入本地创新生态 [6][10][12][13] 广东外资利用现状与表现 - 2024年1-8月,广东省新设外资企业2.1万个,同比增长34%,实际使用外资金额(FDI)708.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4%,两项关键指标增速均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4.8%和-12.7%)[2] - 华南美国商会《2025年特别报告》显示,59%的受访企业计划在未来三年内扩大在华业务,广州连续八年位列中国首选投资目的地 [12] 外资投资广东的演进阶段 - **第一阶段(改革开放初期至90年代中期)**:依托毗邻港澳的区位优势和政策红利,形成“前店后厂”的“三来一补”模式,外资以玩具、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 [4] - **第二阶段(90年代中后期至2010年左右)**:随着中国加入WTO,欧美日等发达国家FDI迅速增长,投资重点转向电子、化工、汽车等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广东成为“世界工厂”,本土供应链企业(如华为、美的)快速成长 [4][5] - **第三阶段(2017年至今)**: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外资结构发生深刻变化,从低附加值产能转向服务于中国市场需求,融入国内创新链与产业链,实现从“加工制造”到“创新共生”的跃升 [5][6]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外资布局 - **智能机器人产业**:广东是全国最大智能机器人产业聚集区,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44% 德国SEW集团投资百亿在佛山建设华南制造基地 [7] - **半导体产业**:埃克森美孚与东杰新材料合作投资10亿元建设环烯烃树脂项目,旨在突破半导体封装等关键材料的国产空白 粤港澳大湾区正形成完整的半导体产业生态 [7] - **生物医药领域**:百济神州在广州建设国内PD-1单抗药物产能最大的生产基地 西门子医疗在深圳设立的高端医疗设备研发制造基地预计2027年投产,全球每3台磁共振设备就有1台产自深圳 [8] 外资企业战略的根本转变 - 从以往将成熟技术引入中国,转向依托中国的创新生态和“工程师红利”推进研发本地化,例如采埃孚在广州设立研发中心、飞利浦在深圳建立创新中心 [8] - 从“为国际市场制造”转向“为中国需求生产”,例如嘉士伯在佛山建成50万千升啤酒产能,助推广东啤酒产量跃居全国第一 萨莉亚在中国内地开设500家门店,其中广州有222家,并计划在广州成立中国总部 [9] 广东吸引外资的核心优势 - **市场潜力**:拥有1.28亿常住人口和全国领先的社会消费品零售规模,是中国最大的区域消费市场 [8] - **区位与供应链优势**:毗邻东盟,是“一带一路”关键节点 广州与深圳作为国际航运和航空枢纽,强化了全球供应链辐射能力 联合利华等在广州布局生产和物流枢纽,缩短供应链链路 [10] - **政策与制度型开放**:广东先后出台外资10条、稳外资12条、外商投资权益保护条例等全链条政策体系 2024年组织开展超过100场“投资广东”产业链招商活动 [11] - **创新环境**: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2025年全球创新指数》中,“深圳-香港-广州”创新集群位列全球百强首位 [13]
拿到2582吨稀土后,欧盟翻脸了,一纸制裁令,逼12家中企认栽!
搜狐财经· 2025-09-25 14:58
欧盟对华制裁与地缘政治博弈 - 欧盟在第19轮对俄制裁中首次大规模针对15家中国企业,主要涉及石油化工和能源贸易领域,旨在阻断俄罗斯通过第三方获取石油收入的资金生命线[2] - 欧盟此举被专家解读为将制裁延伸至与俄有正常贸易往来的第三国企业,带有政治操弄色彩,但未出示确凿证据[2] 中国稀土出口与欧盟依赖 - 中国8月份对欧盟稀土磁铁出口量环比激增22%,达到2582吨的年内高点,这些材料对欧盟绿色转型和高端制造业至关重要[4] - 中国掌控全球90%以上的稀土精炼产能,欧盟98%的稀土供应依赖中国进口,这种深度依赖使中欧贸易波动易引发欧洲制造业焦虑[4] 欧盟内部决策分歧与战略困境 - 欧盟制裁方案需27个成员国全票通过,考虑到各国与中国密切的经贸联系,德国、匈牙利等国家很可能提出异议[5] - 欧盟陷入战略困境:在新能源赛道上离不开中国稀土供应,在地缘政治上又需追随美国对华施压,内部矛盾明显,法国主张稀土自主,德国担心影响汽车产业[7] 全球稀土产业竞争格局演变 - 欧盟启动关键原材料法案,计划到2030年将稀土对外依存度降至70%以下,但面临现实挑战:澳大利亚Lynas公司产能仅满足全球需求10%,非洲新矿建设需5-8年,欧洲本土开采受环保限制[7] - 中国稀土企业正在升级技术,今年前八个月稀土深加工产品出口附加值同比提升15%,技术资源的双重优势正重塑全球产业竞争格局[7] 全球产业链重构趋势 - 围绕制裁与稀土的博弈折射出全球产业链重构的深层矛盾,欧盟在资源安全与政治站队间摇摆,中国在捍卫权益与维护稳定间平衡[9] - 21世纪地缘经济竞争的本质是对产业链关键节点的争夺,真正的胜者是能把握产业变革机遇的智者[9]
码头上的全球贸易
经济观察报· 2025-09-21 15:45
中国港口角色转型 - 山东港口从单一港口运营商向港口综合服务商转型 从码头装卸工向跨国供应链设计者和组织者转变 [1][3] - 公司拥有370余个泊位和260余条外贸集装箱航线 连接全球180多个国家地区和700余个港口 [3] - 公司发起全球物流供应链生态联盟和中国港口采购供应链联盟 提供多式联运物流设计和融资服务 [24] 货物吞吐量数据 - 2024年公司货物吞吐量突破18亿吨 集装箱吞吐量超4400万标箱居全球第二位 [2] - 原油进口量占全国1/3以上 铁矿石进口量占全国近1/4 铝矾土进口量占全国近3/5 粮食进口量占全国近1/5 [2] - 2025年1-8月件杂货班轮业务量近2000万吨 同比增长77% 新开9条航线并扩容6条存量航线 [5] 件杂货与出海投资 - 件杂货主要包括机电设备 工程机械和汽车 主要流向非洲 北美 南美等地区 [4][5] - 中国企业出海投资带动装备出口 2024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1922亿美元同比增长84% [5] - 2025年1-8月中企海外新签项目达1143个 1-6月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93319亿元人民币增长137% [6] 区域贸易热点 - 印尼成为中企建厂热点 2025年1-7月山东对印尼出口同比增长477% 进口同比增长727% [7] - 山东连续3年成为东盟最大出口地 1-7月山东机电产品出口59903亿元同比增长107% [7][8] - 青岛港打造中国北方基本港 开通东南非直达周班快航使货物交付效率提升30% [6] 原油业务变化 - 公司原油进口量占全国1/3以上 拥有直通地炼的原油管道年输油能力237亿吨 [10] - 2025年1-8月原油外进量同比下降29% 因油价飙升导致地炼开工率跌至50%以下 [11][12] - 新能源转型加速 山东省新能源装机占比超51% 青岛港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同比增长16倍 [12] 铁矿石与钢材贸易 - 2025年1-8月铁矿石外进量上涨19% 公司通过混兑业务和矿石超市满足客户需求 [15][16] - 钢材出口量显著增长 上半年山东出口钢材5573万吨同比增加192% 其中型钢出口增长922% [17] - 日照市前7个月钢材出口2062万吨同比增长103% 对东盟出口钢材增长196% [18] 其他货种表现 - 烟台港铝土矿进口量同比增长超70% 236艘次同比增长65% [21] - 粮食进口量同比下滑213% 因国际粮价飙升和国内自给率提高 [21] - 青岛港纸浆进口量增长18% 受益于消费提振政策带动包装用纸需求 [21] 全球产业链地位 - 中国从全球产业链接入者向驱动者和战略枢纽转变 成为产业链发起点和关键循环节点 [22] - 港口反映国际产业变化趋势和全球经贸关系 成为宏观经济晴雨表和风向标 [3][22] - 全球产业链重构推动港口功能升维 需要参与国际竞争并适应国内外经济结构调整 [12][22]
码头上的全球贸易
经济观察网· 2025-09-21 15:03
文章核心观点 - 山东港口作为全球吞吐量最大的港口集团 其货物吞吐量突破18亿吨 集装箱吞吐量超4400万标箱居全球第二 原油进口量占全国1/3以上 铁矿石进口量占全国近1/4 铝矾土进口量占全国近3/5 粮食进口量占全国近1/5 通过各货种吞吐量变化反映宏观经济形势和全球产业链变革 [1] - 中国正从全球产业链的"接入者"向"驱动者"转变 山东港口率先从"单一港口运营商"向"港口综合服务商"转型 通过370余个泊位和260余条外贸集装箱航线连接全球180多个国家地区 成为国际产业变化的"风向标"和全球经贸关系的"温度计" [2][16] - 港口不同货种吞吐量波动折射出宏观经济形势 全球经贸关系态势与产业发展趋势 包括中国企业出海带动的件杂货增长 地缘政治影响的原油需求变化 能源结构调整带来的业务转型 以及海外基建带动的钢材出口增长 [15][16] 件杂货业务与出海热潮 - 2025年1-8月山东港口件杂货班轮业务吞吐量近2000万吨 同比增长77% 主要运输机电设备 工程机械 汽车等中国企业出海投资所需装备 [3] - 件杂货班轮航线从2024年23条增至2025年8月底新开9条 扩容6条存量航线 覆盖非洲 北美 南美 欧洲 中东 俄罗斯 东南亚 澳洲 日韩等地区 [3] - 2024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1922亿美元 增长8.4% 占全球份额11.9% 连续13年列全球前三 2025年1-8月中企海外新签项目1143个创历年同期最高 [4] - 山东港口为出海企业提供全球化工程物流链服务 设计中国—几内亚 中国—马尔代夫等全程运输方案 青岛港作为北方唯一全面覆盖"一带一路"的超级枢纽 通过直达周班快航将货物交付效率提升30% [4][5] 原油业务与国际经贸影响 - 山东港口原油进口量占全国1/3以上 依托40多家独立炼厂形成世界第三大炼油中心 原油加工总量超亿吨占全国1/6 建有直通地炼的原油管道年输油能力2.37亿吨 [7] - 受俄乌战争 红海危机 巴以冲突等地缘政治影响 国际原油价格一度涨至120美元/桶以上 导致山东地炼企业开工率跌至50%以下 2025年1-8月原油外进量同比下降2.9% [8][9] - 能源结构调整加速 2025年5月山东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超51% 全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占比超9成 2025年1-7月青岛港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同比增长16倍 烟台港新能源汽车吞吐量5万辆增长21.8% [9] 钢材出口与海外基建 - 山东港口铁矿石进口量占全国近1/4 2025年1-8月铁矿石外进量微增1.9% 但受国内基建地产投资放缓影响 前7个月中国铁矿砂进口6.97亿吨减少2.3% [10][12] - 2025年上半年山东省出口钢材557.3万吨增加19.2% 其中钢铁板材355.6万吨增加9.9% 角钢及型钢69.1万吨增加92.2% 棒材44.6万吨增加24.9% 主要出口非洲 东盟 中东等地区 [14] - 日照市2025年前7个月钢材出口206.2万吨增长10.3% 前4月出口东盟钢材28.9万吨增长196% 非洲地区占日照钢铁出货量34% 应用于家电 汽车和集装箱制造 [14] 其他货种吞吐量变化 - 烟台港作为世界铝土矿进口第一港占全国吞吐量40%以上 2025年1-8月铝土矿进口艘次236艘增长65% 进口量增长超70% 受氧化铝价格从3000多元/吨飙升至6000多元/吨推动 [15] - 2025年前8个月山东港口粮食进口量同比下滑21.3% 因国际粮价飙升且国内提高粮食自给率 但纸浆进口量增长18% 受餐饮生活用纸和快递包装用纸需求拉动 [15] - 煤炭吞吐量总体呈下降趋势 反映能源结构变革影响 [15] 港口转型与供应链服务 - 山东港口发起全球物流供应链生态联盟和中国港口采购供应链联盟 通过海铁联运 江海联运设计多式联运线路 与魏桥集团联合在几内亚投资矿产和码头 [17] - 创新打造木材供应链"前港后园"服务模式 集存储 物流 贸易功能于一身 开展仓单质押 商业保理等业务 为九州物资等企业降低综合物流成本10% [18] - 港口作为产业链供应链关键环节 受到国际贸易关系与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双重影响 需参与国际竞争并满足国家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的需求 [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