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创新

搜索文档
江苏LP又领跑了
36氪· 2025-07-15 11:23
江苏省战新母基金进展 - 江苏省战新母基金总规模突破1069亿元,累计组建41只专项基金,实现全省13个设区市全覆盖 [3] - 第三批新增5只专项基金规模155亿元,包含100亿元的诚通科创(江苏)基金 [3] - 前两批36只产业专项基金规模达914亿元,累计投资项目86个,吸引国投招商、中信建投等头部机构 [3] 政策与制度创新 - 修订《战新母基金管理办法》,鼓励与央企、国家级基金、社保基金等合作,拓宽申报主体范围 [4] - 新规后首只落地专项基金为诚通科创基金,系首次与央企合作的百亿级基金 [4] - 支持南京江北新区和苏州工业园区试点设立设区市产业专项母基金 [4] 区域投资动态 - 无锡、宿城、常州等地密集设立母基金,宿城新兴产业母基金规模20亿元 [7] - 苏州发布百亿人才基金(首期25亿元)和重大产业发展基金,聚焦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赛道 [7] - 无锡生物医药、常州高端功能材料等专项母基金先后公开招GP [8] 市场数据表现 - 江苏省LP出资活跃度居首,6月机构LP出资次数达196次,远高于其他省份 [9] - 6月江苏省投资事件100起,总金额62.57亿元,案例数位列全国第一 [10] - 江苏政府引导基金注重产业协同,某GP新基金中江苏LP占比超50% [5] 行业整体趋势 - 一级市场募投退三端数据全面回升,创投市场回暖趋势显著 [1] - 投资人出差效率提升,江苏、浙江、四川为Q2重点区域 [1] - AI、机器人等赛道高热推动行业复苏,资本与硬科技结合深化 [11]
经济日报金观平:用好试点经验 释放制度创新红利
经济日报· 2025-07-11 05:59
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推广 - 国家层面累计复制推广379项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成果 形成改革红利共享局面 [1] - 制度创新成果成为参与国际规则制定的重要实践支撑 [1] - 将自贸试验区制度基因植入全国经济肌体 激发系统性改革活力 为深层次改革提供动力 [1] 区域差异化推广策略 - 东部沿海地区聚焦数字贸易 金融服务等领域规则对接 打造国际竞争前沿阵地 [2] - 中西部依托产业转移机遇 推广跨境物流通道建设 通关便利化等基础性制度 强化与"一带一路"国家产业衔接 [2] - 制度推广需与企业需求同频共振 重点解决知识产权保护 跨境数据流动 外资准入透明度等迫切诉求 [2] 金融数据跨境流动管理 - 中国人民银行印发《促进和规范金融业数据跨境流动合规指南》 明确数据出境情形及可跨境流动数据项清单 [2] - 在保障数据安全前提下 促进金融业数据跨境流动有序高效 打造友好包容营商环境 [2] 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构建 - 推动自贸试验区试点经验与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 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等政策集成 形成"制度拼图"叠加效应 [3] - 对接CPTPP DEPA等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 在竞争中性和环境标准等领域开展压力测试 扩大制度型开放 [3] - 制度创新推广是破解国内改革难题钥匙 也是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抉择 [3]
海南打造国际航运枢纽 推动航运业智慧赋能与绿色转型
中国新闻网· 2025-07-10 23:42
海南自贸港航运枢纽建设 - 海南正全力打造面向太平洋、印度洋的国际航运枢纽,以智慧赋能、绿色转型、制度创新为抓手打造航运新质生产力实践地 [1] - 2020年《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明确提出实施高度自由便利开放的运输政策,推动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国际航运枢纽 [1] - 截至2024年底形成"四方五港"格局,洋浦港4个20万吨级泊位即将投产,集装箱年通过能力将达550万TEU [1] 航运政策与航线网络 - "中国洋浦港"船籍港登记国际船舶64艘、总载重吨635万,居全国前列,累计为新造船舶退税4亿元、外籍船舶免税超11亿元 [2] - 吸引近千家航运企业集聚,完成26单内外贸同船加注,首创"全岛一港"注册等10余项制度创新 [2] - 截至2025年6月稳定运行72条集装箱班轮航线,新开通4条东盟国家航线及"洋浦—印度"直达外贸航线 [2] 智慧港口与绿色转型 - 全省港口推进数字化改造,海口港重点探索无人船舶驾驶技术应用和新能源车辆人船分离运输模式 [2] - 2025年底前全省港口岸电设施实现全覆盖,洋浦港试点"风光储充"一体化项目并规划甲醇加注基地 [3] 制度创新与国际接轨 - 研究制定《海南自由贸易港水运条例》,探索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航运开放政策体系 [3] - 扩大"国际中转"业务试点范围,推动船舶、船员、资金等航运要素跨境自由流动 [3]
海南打造国际航运枢纽 探索建立航运开放政策体系
中国新闻网· 2025-07-10 23:38
海南自贸港国际航运枢纽建设 - 海南自贸港正全力打造面向太平洋、印度洋的国际航运枢纽,探索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航运开放政策体系 [1] - 海南加快基础设施提质升级,已形成"四方五港"格局,洋浦区域国际集装箱枢纽港4个20万吨级泊位即将投产,集装箱年通过能力将跃升至550万TEU [1] - "中国洋浦港"船籍港已登记国际船舶64艘,累计为外籍船舶免税超11亿元人民币,吸引近千家航运企业集聚 [1] 航运政策与制度创新 - 海南内外贸同船加注已完成26单,首创"全岛一港"注册等10余项制度创新,构建起与国际接轨的航运服务体系 [1] - 海南正研究制定《海南自由贸易港水运条例》,探索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航运开放政策体系,扩大"国际中转"业务试点范围 [2] - 推动航运业的智慧赋能、绿色转型和制度创新,全省港口同步推进数字化改造 [2] 航线网络与国际合作 - 海南初步构建起覆盖东盟十国及南亚的密集航线网络,美西、美东等直航航线填补了海南洲际运输空白 [1] - 洋浦港已与阿布扎比港、新加坡港等5个国际重要港口签订合作协议 [1]
反浪费,向制度创新要动力(人民时评)
人民日报· 2025-07-10 06:03
反食品浪费制度创新 - 零食包装采用可封口设计有效解决吃不完浪费问题 [1] - 食堂推出小份菜和称重计费使浪费减少效果显著 [1] - 前端机制优化比末端管控更能激发节约粮食内生动力 [1] 反食品浪费制度体系 - 反食品浪费法、粮食节约行动方案等构成完善制度体系 [2] - 新修订《餐饮业促进和经营管理办法》提出具体防浪费举措 [2] - 外卖餐品信息描述规范国家标准减少因信息缺失导致的浪费 [2] 节约粮食实践案例 - 会议中心改用380毫升小瓶装矿泉水实现大量节水 [3] - 智能餐盘系统使机关食堂餐厨垃圾减少超36% [3] - 需将节约制度落实到全行业全链条全流程 [3] 中国式现代化与粮食节约 - 14亿人口规模使粮食节约潜力巨大 [4] - 全民绿色生活方式对国家现代化有正向推动力 [4]
官方解读来了!复制推广77条“上海经验”,释放制度型开放红利
券商中国· 2025-07-04 22:07
自贸试验区制度型开放试点成果复制推广 - 国务院印发通知将77条试点措施向更大范围复制推广,其中34条推广到其他自贸试验区,43条推广到全国 [1] - 国家层面已累计复制推广379项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成果,形成改革红利共享、开放成果普惠的良好局面 [2][4] - 商务部将支持各地因地制宜推进复制推广工作,重点推进企业和群众急需的试点措施,确需制定具体细则的应在一年内完成 [4] 上海自贸试验区试点成效 - 上海数字贸易进出口2024年达1095.3亿美元,同比增长4.9%,占全国30.1% [2] - 人民银行将继续支持上海自贸试验区深化金融开放创新,推广数字人民币创新应用等措施 [3] - 上海自贸试验区已试验80条措施,其中77条实现更大范围复制推广 [7] 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 - 商务部采取"由易到难、梯次推进"策略,已进行两批试点共110多条措施,100多条实现复制推广 [7] - 试点措施涵盖知识产权保护、政府采购改革、劳动者权益保护等36个领域,占比近一半 [6] - 政府采购领域推出15条措施提高透明度、公平性并逐步与国际接轨 [6] 未来试点方向 - 开展更广领域试点:拓展服务贸易、绿色贸易、数字贸易,制定数据出境负面清单,聚焦人工智能、科技金融等领域 [8] - 开展更深层次试点:加大电信、互联网、医疗等领域开放,深化产权保护、产业补贴等重点领域探索 [8] - 开展更大力度试点:用足用好现有政策,探索"从0到1"制度突破,形成更多先进经验 [9] 制度创新具体举措 - 制定数据出境负面清单,负面清单外数据出境无须履行安全评估等程序,促进数据跨境流动 [6] - 优化电子支付服务等措施将推广到全国,为金融领域开放创新积累经验 [3] - 推进贸易投资自由便利,在市场准入方面加大压力测试力度 [8]
北京自贸区五年实现多个全国首创
北京青年报· 2025-07-04 08:55
北京自贸区五年建设成果 - 北京自贸区五年来实现多个"全国首创"和"全市首创",推动制度型开放实现系统性突破 [1] - 各区聚焦营商环境提升,在产业集聚、平台建设等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1] 海淀区发展成果 - 海淀组团累计形成98项制度创新案例,其中4项全国复制推广、9项全市复制推广 [2] - 五年来新增注册企业9776家(内资9574家、外资202家),"两区"项目累计入库2893个 [2] - 2024年实际利用外资17.66亿美元,连续7年居全市首位 [2] - 开通医药产业"创新合伙直通车",实现药械领域政务服务"零跑动" [2] -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周期缩短80%,创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模式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2] 朝阳区数字经济创新 - 朝阳组团打造全国首个"数据可用不可见"交易平台和首个数据资产登记中心 [3] - 建成国内首个L4级别高精度城市级数字孪生平台 [3] - 设立8家全球招商联络站,赴中东和欧洲开展海外招商 [3] 通州区绿色金融发展 - 通州组团聚焦"绿色自贸",围绕绿色金融创新等五大方向开展探索 [4] - 承接市级赋权308项,实现"副中心事副中心办" [4] - 创新"自贸通办"模式,实现京津冀三地超1.3万项政务服务事项跨省市通办 [4] - 2021-2024年累计新设外资企业115家(年均增长10.4%),实际使用外资3.12亿美元(年均增长27%) [4] 大兴区产业集聚 - 大兴区形成四大制度创新方向,3项举措入选国家级最佳实践案例 [6] - 累计引入市场主体7800余家(外资360多家),注册资本1300多亿元 [6] - 实现总营收约1500亿元,外贸进出口115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12亿美元 [6] - 建成自贸区创新中心等产业载体,年内将竣工再生医学产业园等项目 [6] 顺义区贸易便利化 - 顺义组团面积28.5平方公里,为7个组团中最大 [7] - 完成200余项"两区"重点任务,形成16项突破性政策创新 [7] - 实现罕见病药品保障等多项全国首创试点政策 [7] - 累计入库"两区"项目2180个(全市第一),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和总营收均增长约60% [7] - 实际利用外资和外贸进出口总额均增长约50% [7]
北京“两区”建设五周年,制度创新引领高水平开放
新京报· 2025-07-03 22:53
制度创新成果 - 海淀区累计形成98项制度创新案例,其中4项全国推广,中关村综保区成为全国首家以"保税研发"为核心功能的综合保税区,首创"3+1"智慧监管模式 [3] - 昌平区在医药健康领域实现多个"全国首家":国际研究型医院落成、完成首例去中心化临床试验试点、组建首支"人遗专员"队伍,微元合成全球首创"一步发酵法生物合成工艺"生产的阿洛酮糖获批上市 [3] - 北京经开区推出全国首批数据跨境负面清单,获批全国首个外资企业干细胞及基因诊断技术研发经营资质,建成全国首个人工智能数据训练基地和监管沙盒试点 [4] - 通州区推动全国首个不动产信托财产登记试点和股权信托财产登记案例落地,创新"自贸通办"模式实现京津冀超万项政务服务事项跨省市通办 [1][4] 外资与开放经济 - 顺义区五年累计入库"两区"项目2180个居全市第一,天竺综保区罕见病药品进口规模占全国四成以上,中德产业园集聚120余家德企年产业规模400亿元 [5] - 大兴区双自贸区累计引入市场主体7800余家注册资本超1300亿元,外资企业360多家,大兴机场综保区2024年保税进出口35.5亿元同比增长3倍 [5] - 朝阳区CBD功能区五年新设企业近6万家,聚集外资机构超1万家,累计认定跨国公司地区总部122家占全市近半,成功落地全国首家外商独资新设证券公司渣打证券 [6] 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 - 海淀区2024年GDP达1.29万亿元占全市1/4,人工智能产业聚集企业超1900家,备案大模型89款占全国20%,打造北京最大单体智算集群 [7] - 昌平区"生命谷"集聚10余家高水平研发机构和300多名高层次人才,累计获批1类创新药11个在研在审82个,创新医疗器械32个占全国近10%,带动医药健康产业收入破千亿元 [8] - 通州区绿色金融领域创新显著: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累计成交额破1.8亿元,落地全国首笔"碳e贷",全区绿色信贷余额超557亿元 [7] 未来发展规划 - 海淀区将加速中关村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集聚区建设,实施"创芯引领计划"并布局商业航天 [10] - 昌平区计划打造合成生物与美丽健康产业开放创新高地 [9] - 大兴区将持续推动数据跨境流动先行先试,建设国际数据口岸核心枢纽 [9] - 通州区聚焦绿色金融、ESG、数字经济等赛道开展集成式创新 [9]
北京市“两区”建设五周年成果显著 多区域协同推动高质量发展
北京商报· 2025-07-03 20:41
制度创新与营商环境优化 - 海淀区累计形成98项制度创新案例 其中4项全国复制推广 9项全市复制推广 打造"海淀模式" [3] - 海淀区推行"企业服务一网通办"和"全流程在线审批"模式 企业办事效率提升30%以上 [3] - 顺义区完成200余项重点任务 探索形成16项突破性政策 区级审批事项线上办结率超95% [3] - 顺义区建立区域一体化营商服务体系 实现"一窗受理 集成服务" 显著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3] 产业升级与科技创新 - 亦庄组团建成全国首个人工智能数据训练基地 落地首例AI监管沙盒试点 [4] - 亦庄打造全国首个商业航天科研生产基地"北京火箭街区" 推动中科宇航成为首个商业航天共保体项目 [4] - 昌平生命谷集聚10余家高水平研发机构 包括昌平实验室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等 [5] - 昌平区累计获批1类创新药11个 在研在审82个 创新医疗器械32个占全市超40% 全国近10% [5] - 昌平区新增科学家创办企业112家 构建"研发—生产—流通—医疗"全产业链布局 [5] 生物医药与公共服务 - 天竺综保区罕见病药品进口达37种(同比+95%) 货值217.5亿元(同比+37.7%) 占全国四成以上 [6] - 天竺综保区在全国150个综保区绩效评估中位列第2 创历史最佳成绩 [6] - 大兴区投运北京协和医院疑难重症及罕见病全国重点实验室 入驻卡尔斯 意胜生物等企业 [6] - 大兴区建立生物制品抽样 通关时效保障机制 探索临床急需产品进口服务中心 [6] 区域协同发展 - 朝阳CBD打造金融开放标杆 海淀中关村建设AI算力高地 顺义发展临空经济全球物流枢纽 [1] - 各区形成制度创新与科技创新双轮驱动 构建开放型经济新格局 [5] - 顺义与大兴在生物医药领域形成优势互补 协同推进产业体系发展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