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交所
搜索文档
北交所策略专题报告:2025Q2北交所券商评价透视:7巨头稳居前十,特色券商差异深挖+合并券商跻入
开源证券· 2025-08-10 17:04
核心观点 - 北交所市场近期呈现高位震荡态势,北证50指数报收1,441.72点,周涨幅1.56%,PE TTM为67.30X,北证专精特新指数报2,485.10点,周涨幅2.44%,PE TTM为77.08X [3] - 北交所A股整体估值上涨,PE从50.92X升至51.64X,日均成交额243.47亿元(-5.42%),日均换手率5.58%(-0.36pcts)[3][22] - 建议投资者从高β股票转向寻找α收益,关注半年报业绩超预期、估值合理且具备新型生产力稀缺性的标的,同时警惕高估值企业业绩不达预期的波动风险 [3] 券商执业质量评价 - 2025Q2券商执业质量评价结果显示,申万宏源、国投证券、东兴证券等位列前十,其中东兴证券排名跃升65位至第3名 [10][14] - 中小券商差异化突围趋势明显,东兴证券、西南证券、东北证券排名分别上升65、56、54名,显示精准卡位细分业务可获得高弹性增长 [11][12] - 开源证券在推荐挂牌、发行并购、持续督导、做市和研究五大细分业务赛道均进入前三名,展现特色券商的竞争优势 [16][17] 市场表现与估值 - 北交所A股估值结构显示,153家企业PE TTM超过45X(占比56.67%),其中73家超过105X(占比27.04%),29家处于0-30X(占比10.74%)[31] - 行业估值分化明显,信息技术板块PE TTM最高达93.75X,其次为消费服务56.74X和医药生物51.53X,高端装备和化工新材分别为42.57X和44.42X [35][37] - 与2024年11月高点相比,PE TTM超过90X的企业数量增加28家,显示过高估值企业数量已接近或超过上轮高点 [31][33] IPO与上市情况 - 2024年1月1日至2025年8月8日,北交所共有31家新上市企业,首日涨跌幅均值248.73%,2025年上市的8家企业首日涨幅均值达337.97% [45][47] - 近期IPO审核动态:巴兰仕、能之光已注册,锦华新材提交注册,南特科技、中诚咨询已过会,科马材料和大鹏工业待上会 [53][55] - 新股发行节奏保持平稳,2024年发行23家,2025年已上市8家,审核频率近期有所提升 [51][56] 投资建议 - 推荐关注戈碧迦(835438.BJ)在微晶玻璃和半导体应用领域的发展,以及富士达(835640.BJ)在射频连接器领域的技术领先优势 [41][42] - 股票池组合表现显示,德源药业、康比特、利通科技等公司具备业绩稳定且估值合理的特征,可作为配置参考 [43][44]
山东证监局召开辖区新三板挂牌公司主办券商座谈交流会
证券时报网· 2025-08-08 19:58
会议背景 - 山东证监局组织召开山东辖区新三板挂牌公司主办券商座谈交流会,中泰证券、开源证券等30余家主办券商的分管负责人、部门负责人参会 [1] 主办券商制度重要性 - 主办券商制度是新三板市场重要的基础性和特色性制度之一,近年来助力辖区新三板挂牌公司增强合规意识、提升规模质量,一批优质企业实现北交所上市 [3] - 北交所和新三板市场生态不断优化,为主办券商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3] 会议核心要求 - 要求主办券商把握新机遇、做好保荐督导新课题、助力监管服务新格局 [3] - 正视形势问题,把握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新机遇,聚焦差距、补齐短板 [3] - 强化责任担当,守好防范化解风险的第一道防线,配合监管部门形成合力 [3] - 增强专业能力,实现从被动跟进向主动预防、形式督导向质量提升、标准模式向专业引领、单一服务向全链条全周期服务四个方面转变 [3] 当前问题与改进方向 - 会议通报了现阶段主办券商在辅导保荐和持续督导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 - 多家券商围绕督导保荐工作开展情况、经验做法、常见问题及意见建议进行交流发言,表示将深刻反思、持续改进 [3] 下一步监管方向 - 山东证监局将坚持规范与发展两手抓,项目与机构同监管,推动现场与非现场检查齐发力,助力辖区北交所、新三板市场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3]
医药基金“扛旗” 半年度业绩争夺悬念犹存
中国证券报· 2025-08-08 15:16
公募基金半年度业绩表现 - 截至6月29日超八成公募基金实现正收益 其中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以89.15%涨幅暂居首位 中信建投北交所精选两年定开和长城医药产业精选分别以81.59%和约70%涨幅位列第二和第三[1] - 前两名收益率差距达8个百分点 第三至第五名相邻收益率差距仅约2个百分点 近五年维度金元顺安元启涨幅接近300% 较第二名超90个百分点 近三年维度华夏北交所创新中小企业精选两年定开涨幅约177% 较第二名超60个百分点[1] 医药主题基金领跑原因 - 涨幅超50%的基金中约八成重仓医药板块 主要投向创新药领域 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前十大重仓股全部为港股创新药标的 包括荣昌生物(涨285.76%) 诺诚健华 信达生物和科伦博泰生物等4只翻倍股[2] - 长城医药产业精选前十大重仓股全部涨幅超30% 其中一品红(涨186.81%) 益方生物等6只个股翻倍 同样重仓诺诚健华 信达生物等港股创新药标的[3] - 基金经理观点认为创新药是医药行业最重要主线 聚焦全球竞争力强的制药公司和生物科技公司 以及壁垒高的设备耗材龙头公司[3][4] 北交所主题基金表现 - 涨幅前五基金中2只为北交所产品 中信建投北交所精选两年定开涨81.59% 华夏北交所创新中小企业精选两年定开涨71.92%[5] - 中信建投产品前十大重仓股全部正收益 7只涨超30% 万通液压涨超90% 华夏产品全部重仓北交所公司 一季度调仓增配种业 医美和高端装备龙头 减持估值泡沫个股[5][6] - 万家 汇添富 景顺长城等多家北交所主题产品涨幅超40%[6] 基金规模与业绩关系 - 涨幅前十基金中半数规模不足1亿元 部分不足5000万元 涨幅超10%基金中六成以上规模不足5亿元[7] - 大规模基金中仅兴全合宜 广发多因子等少数百亿级产品回报超10% 指数产品如华安黄金ETF等表现较好[7] - 规模过大可能导致组合进攻性稀释 业绩锐度弱于小规模基金[7] 下半年投资展望 - 多家基金公司认为A股结构性机会突出 关注科技 医药 红利 消费板块 港股市场流动性提升带来投资机会[8]
北交所上市公司*ST广道登龙虎榜:当日收盘价涨幅达到29.94%
搜狐财经· 2025-07-31 20:36
股价表现 - 2025年7月31日收盘价涨幅达29.94% [1] - 成交数量2420.98万股 成交金额2.31亿元 [1] 龙虎榜交易数据 - 买一席位财通证券杭州秋涛路营业部买入328.85万元 [1][2] - 卖一席位平安证券芜湖黄山中路营业部卖出206.79万元 [1][2] - 东方财富证券旗下营业部占据买入席位第二至第五名 买入金额在198.62万元至272.21万元之间 [2] - 卖出前五席位包括中金财富淄博柳泉路营业部卖出188.93万元 国金证券深圳分公司卖出188.30万元 [2]
机构最新研判来了!事关创新药、AI等板块
天天基金网· 2025-07-17 14:22
创新药板块 - 创新药板块在二季度成为最具弹性的成长板块之一 长城医药产业精选混合发起式A二季度净值增长率为35.86% 远超同期业绩比较基准 [3] - 长城医药产业精选混合发起式前十大重仓股包括三生制药、信达生物、热景生物等 三季度将继续聚焦创新药领域 围绕临床数据读出、管线海外授权和国内销售放量展开 [4] - 永赢医药健康基金经理认为创新药产业趋势类似2018-2019年CXO板块爆发逻辑 下半年创新药仍是确定性较强、空间较大的资产 [4] AI算力与应用端 - 永赢科技智选混合发起二季度净值增长率为32.28% 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1.77% [6] - 永赢科技智选混合发起前十大重仓股包括新易盛、中际旭创、天孚通信等 关注全球云计算产业投资方向 认为全球AI应用已进入健康成长阶段 [7][8] - 中欧信息科技混合发起同样重仓算力概念股 基金经理认为海外推理端需求爆发 国产算力和应用也有机会 预计国内芯片大集群将快速导入 [8] 北交所板块 - 北交所板块上半年表现强势 同泰远见混合A类份额今年以来回报率超48% 二季度净值增长率为17.00% [10] - 同泰远见混合二季度末重仓锦波生物、曙光数创、纳科诺尔等 未来将持续聚焦北交所中具备强劲成长动力的优质企业 [11] - 该基金使用量化多因子策略构建成长风格因子指数 基于风格动量筛选强势量化因子组合调整持仓 [11]
并购重组专题
2025-07-16 14:13
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北交所、并购重组、军工、机器人、纺织服装、光刻机产业链 - **公司**:五星重工、星通科技、微创光电、仙道殿科、成位继承、润北航科、英伟达、三生国宴、安徽英特美 核心观点和论据 1. **北交所** - **观点**:今年机构在北交所配置比重上行,后续支持力度会进一步兑现,适合偏机构风格 [2] - **论据**:今年要推出厂内ETF,7月920号段会集中更换,周末北京市对北交所表态可研究 2. **并购重组** - **观点**:当前具备炒作并购重组的条件,会在市场发酵 [1][9] - **论据**:新的并购重组管理方法出台,过了业绩披露期具备炒作条件 - **观点**:审核提效、支付创新、监管松绑是此次并购重组调整的主要方面 [4] - **论据**:市值超百亿且信批连续两年维持A等级的5个交易周内批复,有小额快速通道;推出分期支付技术,首付不低于30%,可分1 - 4年支付,支付进度可与业绩承诺挂钩 - **观点**:并购重组有利于硬科技强链补链和私募基金退出 [4][6] - **论据**:硬科技标准资产财务差,并购重组利于其发展;投资满48个月的私募基金退出时间缩短50% - **观点**:分期支付机制有利于小公司并购大公司 [8] - **论据**:减轻资金压力,可能出现类似案例 - **观点**:市场会挖掘有资产注入预期和并购重组预期的公司 [9] - **论据**:去年炒作了很多同一实控人下有优质资产或想IPO的公司 3. **军工** - **观点**:军工高标股后续可能会有修复 [10] - **论据**:成位继承等股票有一定支撑,润北航科涨停 4. **机器人** - **观点**:短期机器人板块可挖掘机会不多 [15] - **论据**:机构持仓较满,板块大多在调整 5. **其他** - **观点**:英伟达链走势较强,后续算力链炒作可能创新高 [14] - **论据**:与英伟达做配套,受贸易战影响 - **观点**:P个材料按波段操作,下半年有机会 [15] - **论据**:是机器人板块轻量化材料的一种方案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1. 短线强势股涨停股平均溢价率40%多,赚钱效应不错 [3] 2. 广度量能走得比较差 [3] 3. 贝迪下跌,但调整属正常,仍在零轴上方或中规线上方 [2] 4. 可关注边缘做相关公司,炒作资产注入确定性 [9] 5. 安徽英特美可能会将剩余股权注入,其是光刻胶上游材料,逻辑较正 [16] 6. 光刻机产业链2018年开始,今年是一个节点,可持续跟踪进展 [17]
首批权益基金二季报出炉!多数提高权益比例,重仓北交所、机器人等方向
北京商报· 2025-07-10 20:50
基金规模变动 - 同泰慧利混合规模从一季度末的1.09亿元降至二季度末的7651.41万元,环比减少29.9% [5] - 同泰产业升级混合规模从9887.46万元增长至1.45亿元,环比增长46.6% [5] - 同泰金融精选股票规模从4391.94万元增至4993.44万元,环比增长13.7% [5] - 同泰远见混合规模环比减少28.45% [5] 权益投资比例调整 - 同泰慧利混合权益投资比例从92.62%增至93.78%,环比上升1.16个百分点 [5] - 同泰远见混合权益投资比例从78.65%增至85.74%,环比上升7.09个百分点 [5] - 同泰产业升级混合权益投资比例从1.62%骤增至90.16% [6] - 同泰金融精选股票权益投资比例环比下降9.31个百分点至84.32% [6] 基金业绩表现 - 同泰远见混合A/C年内收益率分别为49.63%和49.36% [7] - 同泰慧利混合A/C年内收益率分别为3.87%和3.65% [7] - 同泰金融精选股票A/C年内收益率分别为2.77%和2.57% [7] - 同泰产业升级混合A/C上半年收益率分别为103.11%和102.69% [8] 调仓换股动向 - 同泰远见混合重仓北交所个股,前三大重仓股为锦波生物(930.59万元)、曙光数创(748.73万元)、纳科诺尔(533.57万元) [7] - 同泰产业升级混合二季度前十大重仓股全部更换,从银行股转向机器人方向,第一大重仓股变更为地平线机器人-W [8] - 同泰远见混合加仓曙光数创、纳科诺尔,减仓贝特瑞、艾融软件、锦波生物 [7] - 同泰远见混合新增诺思兰德(485.69万元)、乐创技术(424.45万元)等5只北交所个股进入前十大重仓 [7] 投资方向聚焦 - 同泰远见混合重点关注北交所具备成长潜力的优质企业 [7] - 同泰产业升级混合布局人形机器人等AI应用方向,下半年将关注港股和北交所机器人板块 [8] - 基金经理认为机器人行业将进入量产爬坡期,核心驱动来自订单放量和技术突破 [8]
ST取消5%限制,交易逻辑变了吗?
集思录· 2025-07-02 23:02
关于取消5%限制的影响分析 - ST、微盘、北交所股票属于同类型波动标的 周期相似且依赖政策放松 ST属于垃圾低波微盘 北交所属于优质高波微盘 [2] - 2023年924至1112期间 ST指数上涨43% choice微盘指数(不含ST)上涨73% 2024年409至今 ST上涨29% 微盘上涨38% 北交所策略收益通常放大数倍 [2] - ST壳资源多为"脏壳" 相比主板小市值壳资源存在更多限制 在并购市场中买方通常要求非ST壳 ST壳价值主要来自折价交易机会 [2] 涨跌幅限制改变的影响 - 5%涨跌幅限制产生虹吸效应 是激进交易资金的低风险选择 ST打板模式盛行 因失败最大亏损仅10% 且跌停易被撬开 [3] - 涨跌幅从5%放宽至10%后 在单账户50万股成交量限制不变情况下 单位成交量需承担的波动率加大 [3] - 摘帽数据显示 创业板(20cm)2022年以来25只摘帽平均涨幅0.97% 科创板(20cm)4只平均跌3.08% 主板(5cm变10cm)143只平均涨1.84% [4] 市场结构与估值比较 - 当前主板ST平均流通市值30亿元(剔除华通) 创业板ST平均19亿元 choice微盘400只平均17.65亿元 主板ST较微盘存在显著溢价 [4] - ST仍保持困境反转逻辑 保壳压力带来时间节点机会 困境低估到反转恢复的过程与监管口径正相关 [4] 交易策略变化 - ST原本作为"新手村" 具有天然低波特性 配合仓位控制和止损可控制资产波动率 涨跌幅放宽后策略有效性面临挑战 [5] - 原有ST投资框架依赖低波动率和时间控制两条腿 涨跌幅放宽相当于砍掉一条腿 策略可持续性需重新评估 [5]
上半年主动权益基金近八成飘红,北交所与医药主题霸榜
第一财经· 2025-06-30 18:53
上半年A股市场表现 - 上半年A股市场结构性行情显著,人形机器人、创新药、新消费、北交所等多个主题轮番表现 [1] - 主动权益基金业绩明显修复,近78%产品上半年实现正收益,显著优于去年同期的不足三分之一比例 [3] - 医疗保健、北交所赛道成为半年度最大赢家,中信建投北交所精选两年定开A年内收益率达81.59% [1][4] - DeepSeek指数、北证50指数上半年涨幅分别达42.51%、39.45%,创新药、人形机器人等指数同期涨幅超20% [3] - 煤炭板块、白酒指数延续调整态势,年内跌幅均超10% [3] 基金业绩排名 - 上半年基金前十强回报均在60%以上,较去年同期不到26%的门槛明显提升 [4] - 前20只产品中有15只重仓医疗保健赛道,医药主题成为半年度最亮眼主题 [5] - 业绩领先的主动权益基金普遍规模较小,前20名中超过半数规模低于3亿元 [5] - 广发成长领航一年持有A是前十强中唯一重仓新消费主题的产品 [5] - 前20位产品中,除3只外其余业绩差距不超过2个百分点,最小差距仅0.14个百分点 [5] 下半年市场展望 - 预计A股将呈现更为明显的结构性特征,指数围绕中枢震荡是基准假设 [1] - 权益类资产吸引力依然大于债券类资产,建议关注偏权益类产品 [2] - 科技成长板块预计有更强弹性,可聚焦电子、通信等二季度业绩较优的细分方向 [7] - 结构性投资机会集中于科技、新消费、稳定红利及中央加杠杆四大方向 [7] - 医药板块兼具创新出海与内需增长双重属性,下半年板块性投资机会相比去年更乐观 [8] 行业与主题表现 - 创新药和创新器械产业受商业保险发展利好,医药工业端经营稳健 [7] - AI上游已有明显修复,AI下游更具空间,可关注产业链内部轮动机会 [7] - 各行业"反内卷"措施陆续出台,部分行业可能出现积极变化 [8] - 医药需求呈现刚性且随老龄化趋势持续加强,医保政策引导产业升级 [7]
2025年上半年最牛基金榜单来了!
搜狐财经· 2025-06-30 15:59
全球大类资产表现 - 韩国KOSPI指数以27.36%涨幅领跑全球主要股指 [1][2] - COMEX黄金和白银分别上涨24.43%和23.67%,贵金属表现亮眼 [1][2] - 恒生指数和德国DAX涨幅均超20%,欧洲市场表现强劲 [1][2] - 上证指数仅上涨2.16%,显著落后于其他主要市场 [1][2] - 欧元兑美元汇率上涨12.6%,英镑兑美元上涨9.31% [2] 投资大师业绩 - Leucadia National以20.91%收益率位居全球投资大师榜首 [5][6] - 景林投资蒋锦志和橡树资本霍华德·马克思分列二三位,收益率分别为20.46%和17.62% [6] - 巴菲特和达利欧表现不佳,收益率分别为-9.59%和2.13% [6] - 80%的投资大师近半年收益率为正,93%的近一年收益率为正 [4] 公募基金表现 - 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A以89.15%净值增长率位居榜首 [8][10] - 北交所主题基金表现突出,中信建投北交所精选和华夏北交所创新分别以81.59%和71.92%的收益率位列二三 [8][10] - 医疗健康主题基金占据业绩榜多数席位,前十名中有7只为医药相关产品 [10] ETF市场动态 - 股票型ETF规模突破3万亿元,总规模逼近4.3万亿元 [13] - 港股创新药ETF包揽涨幅前三,港股通创新药ETF以59.31%涨幅居首 [14][16] - 光伏和能源ETF领跌,东南亚科技ETF和煤炭ETF跌幅超12% [20][22] - 沪深300ETF华夏以306.3亿元净流入成为"吸金王" [25][26] - 恒生医疗ETF和科创50ETF遭遇超百亿资金净流出 [29][31] 行业主题表现 - 创新药和生物科技成为上半年最强势主题,相关ETF平均涨幅超50% [14][16] - 港股通互联网ETF规模达480.75亿元,成为规模最大的主题ETF [17] - 黄金主题ETF表现突出,黄金ETF华夏年内净流入29.39亿元 [17][26] - 光伏和新能源主题表现疲软,相关ETF普遍下跌超10%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