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医药创新
icon
搜索文档
恒瑞医药盘中涨超5% 子公司恒格列净瑞格列汀二甲双胍缓释片获批上市
格隆汇· 2025-10-27 16:06
公司动态 - 公司子公司山东盛迪医药有限公司的恒格列净瑞格列汀二甲双胍缓释片(Ⅰ)、(Ⅱ)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 [1] - 该产品是中国首个自主研发的口服降糖三药联合固定复方制剂 [1] - 产品用于经盐酸二甲双胍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改善血糖控制 [1] - 受此消息影响,公司股价于10月27日早盘一度上涨5.21%至80.8港元 [1] 行业展望 - 医药板块估值经历较长时间调整后,近期已呈现显著结构性修复趋势 [1] - 公募基金对医药板块的重仓持仓水平仍低于历史均值 [1] - 2025年在支持引导商业保险发展的政策背景下,行业支付端有望边际改善 [1] - 创新药和医疗器械领域有望从支付端改善中获益 [1] - 展望后市,持续看好医药创新,下半年创新药授权引进交易仍将持续 [1] - 医药投融资有望复苏,CXO及上游产业链景气度持续向好 [1]
机构:医药板块估值已呈现显著结构性修复趋势
证券时报网· 2025-10-27 09:24
行业事件 - 2025江西医药发展大会于10月25日在赣州市举行,16个医药重点项目集中签约,涵盖创新药、中药、宠物药、医疗器械、医药科创平台等多个领域 [1] 板块整体观点 - 医药板块估值经历较长时间调整,近期已呈现显著结构性修复趋势,但公募基金重仓持仓水平仍低于历史均值 [1] - 2025年在支持引导商保发展的政策背景下,支付端有望边际改善,创新药械有望获益 [1] 医药创新 - 持续看好医药创新,下半年创新药BD仍将持续,全球主要央行利率降息趋势有望推动估值进一步提升 [1] 投融资与CXO - 医药投融资有望复苏,二级市场行情回暖驱动一级市场投融资回升,CXO及上游景气度持续向好 [1] 医疗器械 - 医疗器械触底回升,招投标数据已有好转,以旧换新积压需求逐步释放 [1] 医药商业 - 药店行业头部药店经营企稳,估值处于历史低位,短期关注需求回暖、行业集中度提升及门诊统筹政策增量 [2] - 药店行业长期看,头部药店开展转型试点,期待2026年探索可行路径并贡献增量 [2] - 流通行业头部公司经营企稳,未来关注回款改善及"十五五"规划带来长期增长预期 [2] 中药 - 中药板块基数压力逐步缓解,渠道调整加速出清,年底需求有望回暖,板块估值与机构持仓均较低 [2] - 中药未来关注基药目录和"十五五"进展,长期看中药企业积极向生物药、化药创新转型,中药消费品公司具备品牌延展潜力 [2]
医药界盛会的“整岁生日”为何落地南京江北?“这里有更多合作机会和想象空间!”
扬子晚报网· 2025-10-26 20:42
大会概况 - 第十届医药创新与投资大会于10月26日在南京江北新区开幕,由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及香港交易所共同主办 [1] - 大会吸引近千位学界、产业界及投资界人士参与,包括4位两院院士及先声药业、百济神州、恒瑞医药、绿叶生命科学集团等知名药企负责人 [1] - 大会首次在南京举办,为期2天,设有多个分论坛并披露8款重磅创新药的临床数据 [1][2] 会议焦点与议题 - 分论坛聚焦抗肿瘤新药、基因与细胞治疗、AI赋能医药研发、核药、减重创新药及儿童药等前沿及热门主题 [2] - 会议探讨创新药授权出海模式、商业保险支持、医保支付改革等政策解读与投融资战略,为行业提供决策参考 [2] - 现场设置路演专场与企业展区,促进技术与资本精准对接,并举办“南京江北新区-香港生物医药产业交流会”分会场 [2] 区域产业活力展示 - 大会举办地南京江北新区生物医药谷总占地面积20.51平方公里,集聚1300余家生物医药企业,综合竞争力位列全国第8 [3] - 该园区已上市药品402件、医疗器械产品1261个,包含6款一类新药及50余项国内外首创产品技术 [3] - 园区已自主培育7家上市企业,今年有药捷安康、维立志博在港交所主板上市,药康生物曾创下成立5年即上市的记录 [3] - 目前园区有十几家企业筹备IPO,应世生物、英派药业已向港交所递表,形成“梯队有序、接力上市”的局面 [3] 行业认可与合作前景 - 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副会长任晋生表示,选择江北新区源于其十年积累的企业与项目资源,以及南京生物医药分中心带来的合作机会 [5] - 行业大咖齐聚为区域注入信心与活力,有望催生新的合作机遇与项目落地,推动更具竞争力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崛起 [5]
银河证券:医药板块估值近期已呈现显著结构性修复趋势
证券时报网· 2025-10-26 12:22
人民财讯10月26日电,银河证券研报认为,医药板块估值经历较长时间调整,近期已呈现显著结构性修 复趋势,但公募基金重仓持仓水平仍低于历史均值,2025年在支持引导商保发展的政策背景下,支付端 有望边际改善,创新药械有望获益。1)持续看好医药创新:下半年创新药BD仍将持续,全球主要央行 利率降息趋势有望推动估值进一步提升。2)医药投融资有望复苏:二级市场行情回暖驱动一级市场投融 资回升,CXO及上游景气度持续向好。3)医疗器械触底回升:招投标数据已有好转,以旧换新积压需求 逐步释放。 ...
诺华三大主题展区即将亮相第八届进博会
证券日报网· 2025-10-25 11:13
公司参展概况 - 公司即将连续第八次参加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1] - 参展主题为“价值与信赖”,并设立三大主题展区 [1] - 将携近20款创新产品亮相,覆盖心血管、肾脏及代谢、肿瘤、免疫、神经科学四大核心治疗领域 [1] 聚焦创新展区 - 展区将展示多款盖伦奖获奖产品,包括带来新适应症的重磅药物和往届明星展品 [1] - 众多“展品变商品”的创新产品将集体亮相,例如可实施“定向治疗”的放射配体疗法药物和全球创新机制的肾脏治疗领域管线组合 [1] - 将呈现公司未来产品管线,并设有依托前沿科技的沉浸式互动体验,观众可使用空间计算显示设备亲历药物在人体内的旅程 [1] 深耕中国展区 - 展区将回顾公司进入中国后历时百年的深厚渊源 [2] - 自2018年以来,公司借助进博会平台进入在华发展新阶段,并将带来全新在华愿景 [2] - 公司将继续加大在华投资,深化行业互信,推动本土医药产业发展,为中国创新医药生态作出贡献 [2] 医药可及展区 - 展区将多角度展示公司在提升医药可及性、造福中国患者方面的努力 [2] - 重点呈现公司与医药生态圈伙伴的紧密合作,包括推动创新药物纳入国家医保目录和深耕县域市场 [2] - 共同探索多元化医药可及创新解决方案并取得成果 [2] 展台特色与互动 - 展台上方设有巨型曲面天幕,通过光影展示前沿医药技术 [2] - 展台设有雇主文化体验区,观众可参与互动体验并收获限定款徽章 [2]
打造医药创新高地 国家级药械审评中心落地北京
北京商报· 2025-10-17 10:44
京津冀分中心成立与定位 - 国家药监局药品和医疗器械审评检查京津冀分中心于9月21日在北京亦庄揭牌运行 服务北京 天津 河北 山东四地 [1] - 该中心将依托三大中心 链接四家服务站 打造三个平台 完善首都生物医药产业服务立体网络 [1] - 设立该中心是深入贯彻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 旨在促进医药健康技术创新和产业高质量发展 [2] 核心职能与服务模式 - 中心综合开展药品和医疗器械审评事前事中指导 咨询受理 审评沟通等技术服务 并承担注册核查 巡回检查等工作 [2] - 按照提前介入 一企一策 全程指导 研审联动要求 审评资源向临床急需的重点创新药和医疗器械倾斜 [2] - 建立多维度和灵活便捷的咨询沟通渠道 强化技术指导 就研发关键技术问题深入探讨 帮助企业提速增效 [3] - 业务工作纳入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 器审中心 核查中心的统一工作体系 统一业务流程 统一审评检查尺度 [3][7] 产业服务网络与资源整合 - 构建3+1+4+N立体式医药产业服务网络 连接国家药监局三大中心和北京市4家药械创新服务站 [5] - 推动四地药品检查标准统一和资源互认 通过联合检查整合区域检查资源以缩短检查周期 [3][7] - 北京市设立4个创新服务站 截至2025年已服务企业超过1200家次 解决咨询问题超过3000件 [6] - 更有效联动京津冀鲁四地的研发 生产 临床资源 引导产品开发符合临床实际与区域健康需求 [7] 对企业发展的具体支持 - 为企业提供与专家零距离沟通的优势 可就早期研发技术难点和临床试验方案设计进行深度探讨 [4] - 审评专家可更早介入区域内人工智能等重点发展前沿领域 提供量体裁衣式的前置辅导 [5][6] - 针对性设置年度系列专题培训课程 满足多样化培训需求 帮助企业提高研发申报质量 [3][7] - 在临床试验 注册申报 核查检验等环节加快审评审批速度 增强企业新药研发投入信心 [2][4]
助力首都打造医药创新高地,国家级药械审评中心落地北京
北京商报· 2025-10-16 19:41
京津冀分中心设立与定位 - 国家药监局药品和医疗器械审评检查京津冀分中心于9月21日在北京亦庄揭牌运行,服务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四地 [1] - 该中心将依托三大中心,链接四家服务站,打造三个平台,完善首都生物医药产业服务立体网络 [1] - 在京设立该中心是深入贯彻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旨在促进区域医药健康技术创新和产业高质量发展 [3] 核心职能与服务模式 - 中心综合开展药品和医疗器械审评事前事中相关研发指导、咨询受理、审评沟通等技术服务,并承担相关注册核查、巡回检查等工作 [3] - 按照提前介入、一企一策、全程指导、研审联动要求,审评资源更多向临床急需的重点创新药和医疗器械倾斜,加快审评审批速度 [3] - 与企业建立多维度和灵活便捷的咨询沟通渠道,强化技术指导,就研发关键技术问题进行探讨,帮助企业少走弯路、提速增效 [4] - 业务工作纳入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器审中心、核查中心的统一工作体系、统一业务流程、统一审评检查尺度 [4][8] 服务网络与资源整合 - 中心构建3+1+4+N立体式医药产业服务网络,协助国家药监局三大中心开展技术服务 [7] - 北京市在全国首创设立省级药械创新服务站,在亦庄、昌平、大兴、海淀分设4个站点,形成协同布局的服务网络 [7] - 2025年创新服务站已服务企业超过1200家次,解决咨询问题超过3000件 [7] - 通过联合检查整合区域检查资源,缩短检查周期,推动四地药品检查标准统一、资源互认 [4][8] 对企业研发与创新的影响 - 企业可就早期研发技术难点、临床试验方案设计细节与中心专家进行深度探讨,更清晰把握政策与技术要
解码未来产业|万亿产业南北联动 透视北京医药健康产业创新密码
贝壳财经· 2025-10-15 19:29
新生巢创新中心与中关村生命科学园 - 新生巢创新中心作为生物医药产业运营服务商,为原始创新提供全周期扶持,累计孵化服务102家公司,包括清华、北大、哈佛大学等国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早期项目[4] - 新生巢创新中心孵化成果显著,6款全球首创新药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培育2家独角兽企业和25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企业累计融资超65亿元[4] - 中关村生命科学园通过59个共享服务平台构建覆盖"孵化、研发、中试、转化"的全产业链支撑体系,聚集10余家顶级研发机构和1000多家创新型医药企业[6][7] - 中关村生命科学园汇聚300多名国内外顶尖人才,园区内医疗机构床位数近3000张,高博医院是全国首家专注于临床研究转化的国际研究型医院[7] - 中关村生命科学园正在推进百济神州中试生产基地、诺诚健华生产基地和先正达二期等重大项目落地,并释放"两区"政策红利形成多项全国首创案例[7] 北京市医药健康产业规模与政策 - 2024年北京全市医药健康产业规模达到1.06万亿元,实现万亿级产业跃升,医药工业规上企业436家完成产值约1850亿元[9] - 北京市医药健康产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6亿元,连续4年超过120亿元规模,2024年度中国医药工业百强榜上榜企业12家,数量居各城市之首[9] - 北京市实施《支持创新医药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2024年)》,将药品补充申请审评时限从200天压缩至60天,临床试验审批从60天压缩至30天[10] - 新"32条"政策将临床试验启动整体用时从28周压缩至20周以内,首次提出设立100亿元医药并购基金,培养引进1000名产业人才等配套措施[12][13] - 政策支持境外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跨境分段生产,开展生物制品分段生产试点,并强调建成不少于5个基于器官的高质量数据集,支持10个以上模型开发应用[12] 北京市产业布局与创新成果 - 北京市强化"南北联动"战略,南部依托国际医药健康创新园与大兴生物医药基地构建产业升级新引擎,北部以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为核心建设原始创新"策源地"[1][9] - 今年以来北京市共有4款创新药获批,7款创新医疗器械获批,累计获批79个创新医疗器械,占全国总数的近四分之一[8] - 产业创新成果包括铂生卓越的国内首款干细胞药物已开出首张处方,爱博诺德的有晶体眼人工晶状体打破进口垄断[8] - 北京市建立了临床急需进口药械的审批绿色通道,进口货值超过1500亿元,位居全国首位,并实施了罕见病药品的"白名单"制度[10]
剧透抢先看|第十届医药创新与投资大会初版日程正式发布
犀牛财经· 2025-10-10 20:32
会议基本信息 - 第十届医药创新与投资大会将于2025年10月26-27日在南京丰大国际大酒店召开 [1][2] - 大会初版日程已发布,聚焦全球医药前沿与资本动向 [1] - 大会涵盖创新药研发、临床研究、细胞与基因治疗、投资并购、资本市场和商保政策等多个热点领域 [2] 会议日程与论坛设置 - 10月26日上午为大会开幕式 [3] - 10月26日下午设置6个平行分会场,议题包括细胞与基因治疗前沿论坛、减重创新研发论坛、临床数据全球直发专场、抗肿瘤新药论坛、矢药数智化论坛、创新转化与临床开发论坛 [3] - 10月27日上午及下午均设置6个平行分会场,议题包括资本市场论坛、投资人经验分享论坛、香港健康产业论坛、核药论坛、国际路演专场、路演专场、授权与并购论坛、医药政策分享论坛、朗品国际化论坛、科技成果转化路演专场 [3] - 大会通过多维度论坛设计,促进临床、产业、资本与政策等领域间的深度对话 [6] - 设置全球化战略布局、资本协同创新、市场趋势展望三大核心讨论方向 [6] 细胞与基因治疗前沿论坛 - 论坛主席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田志刚 [7][9] - 主题报告嘉宾包括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黄晓军、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杨辉、科济药业李宗海 [9] - 讨论议题为CGT创新生态建设与全球竞争力构建 [9] - 参与嘉宾包括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王红霞、上科大陈佳、希济生物鲁薪安、绿叶制药集团孙志刚 [10] 抗肿瘤新药论坛 - 论坛主席为中国药科大学秦叔逵 [11][12] - 主题报告包括中国源头创新破局之路(报告人:中国药科大学附属上海高博肿瘤医院李进) [13] - 议题涵盖FDA新政策、新趋势对全球抗肿瘤新药研发的影响(报告人: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何如意) [14] - 参与嘉宾包括君实生物邹建军、亚盛医药翟一帆 [15] 创新转化与临床开发论坛 - 论坛主席包括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崔一民、北京大学李海燕、北京协和医院韩晓红 [17] - 议题包括ICH E6R3及国际监管新规对中国创新药早期临床试验的影响与应对 [18] - 议题涵盖监管科学视角下的研究者发起临床研究与前沿治疗创新 [18] - 议题包括小样本生成高价值证据——临床研发的设计创新(以罕见病为例) [18] - 参与嘉宾包括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方翼、中国药科大学言方荣、埃格林医药李长青 [19] 资本市场论坛 - 论坛主席为中信证券董事总经理程杰 [20] - 议题包括创新药械企业香港上市境内热点法律问题 [21] - 参与机构包括中信证券、安永会计师事务所 [21] 授权与并购论坛 - 论坛主席为Pivotal bioVenture Partners管理合伙人柳丹 [22][24] - 议题包括全球资本视野下的医药授权与并购新趋势 [24] - 议题涵盖全球化加速中的中国创新药:授权、并购与资本工具的多维实践 [24] 医药政策分享论坛 - 论坛主席包括北京医院胡欣、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赵荣生 [25][27] - 核心议题为探索“基本医保”与“商业健康险”的协同之道 [5][27] - 主题报告包括商业健康保险参与创新药械多元支付机制路径探索(报告人:中国药科大学丁锦希) [27] - 主题报告包括透过商保创新药目录——探讨商业健康险发展路径(报告人:中再寿险王明彦) [27] - 参与嘉宾包括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金春林、南京市医疗保障局翡晶、中信建投证券贺菊颖、恒瑞医药周桦 [27] 出海国际化论坛 - 论坛主席为复宏汉霖执行董事、首席执行官朱俊 [29] - 讨论议题为中国医药企业全球化发展:战略布局与出海策略、监管协同 [30] - 主题报告包括中国创新医药企业出海国际化概览(报告人:艾昆纬陈丽娟) [30] - 主题报告包括生物药出海(报告人:复宏汉霖) [30] - 参与嘉宾包括和黄医药崔跌岭、科济药业李宗海、瑞银李伊吕、恒瑞医药许晓建、深圳丽珠医药朱一帆 [30][31] 企业路演与项目展示 - 参与路演企业包括维异药业、诺诚健华、基石药业、三生制药、和黄医药、亚盛医药、恒瑞医药、贝达药业、百奥赛图、朗捷睿、南京正大天晴、佰飞思生物、科迈生物、尚德药缘、艾欣达伟、畅溪制药、加拿大越凡医疗、Orum Therapeutics、博迪贺康等 [33][34][35][36][38] - 展示内容涵盖创新产品管线、技术平台、临床研究进展及全球业务布局 [33][35][36] - 具体项目包括维异药业基于TransCon技术的内分泌领域创新产品、基石药业管线2.0、百奥赛图创新药开发平台、朗捷睿LJR001普赛莫德II期临床、南京正大天晴NTQ1062 II期临床研究等 [33][35][36]
医药生物行业双周报:2025ESMO大会召开在即:关注临床数据及基本面优异的公司-20251009
长城国瑞证券· 2025-10-09 19:1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看好 [1] - 评级变动:维持评级 [1] 报告核心观点 - 核心观点:建议关注即将召开的2025年ESMO大会的催化作用,同时重视三季报业绩基本面的验证,并布局具备出海能力的公司 [7][8] 行情回顾 - 行业指数表现:本报告期医药生物行业指数跌幅为2.72%,在申万31个一级行业中排名第23位,跑输沪深300指数(涨幅2.62%)[4][16] - 子行业表现:医疗研发外包和医疗设备涨幅居前,分别为2.28%和0.59%;原料药和医院跌幅居前,分别为9.84%和5.78% [4][16] - 行业估值:截至2025年9月30日,医药生物行业PE(TTM)为31.23倍,较上期末的31.79倍有所下行,低于历史均值 [4][21] - 子行业估值:疫苗(55.74倍)、医疗设备(41.29倍)和医院(39.51倍)估值居前,医药流通(14.34倍)估值最低 [4][21] - 股东减持:本报告期,医药生物行业共有51家上市公司发生股东净减持,净减持金额为24.35亿元,其中14家增持6.81亿元,37家减持31.16亿元 [4] 行业重要资讯:国家政策 - 健康保险发展指导意见: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推动健康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旨在丰富健康保险内涵,支持浮动收益型产品发展,并促进健康保险对创新药械进行更灵活有效的支付 [7][26] - 长期护理保险目录:国家医保局印发《国家长期护理保险服务项目目录(试行)》,包含36项服务项目,覆盖1.9亿人,累计支出超过850亿元 [7][27][29] - 进口药品新政:国家药监局(NMPA)发布公告,允许符合要求的境外已上市药品在获批前进口其商业规模批次产品,以缩短市场供应时间差 [30][31] - 网络销售监管:NMPA印发《医疗器械网络销售质量管理规范现场检查指导原则》,规范医疗器械网络销售的现场检查工作 [34][35] - 临床评价指导原则:药品审评中心(CDE)发布《药物上市申请临床评价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旨在促进有临床价值的新药研发上市 [37] - 秋冬季疫情防控: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通知,部署2025年国庆中秋前后及秋冬季新冠病毒感染等重点传染病防治工作 [38][40] 行业重要资讯:注册上市 - 诺和诺德口服司美格鲁肽:其口服司美格鲁肽(Rybelsus)获欧盟批准更新标签,成为欧盟首款且唯一获批用于2型糖尿病并证明具有心血管获益的GLP-1受体激动剂,基于IIIb期SOUL研究显示其将心血管事件风险降低14% [41][42] - 默沙东K药皮下制剂:帕博利珠单抗皮下注射制剂(Keytruda Qlex)获美国FDA批准上市,给药时间缩短至1-2分钟,III期研究显示其疗效非劣于静脉注射剂型 [43][44] - 礼来口服SERD新药:口服雌激素受体拮抗剂Inluriyo(Imlunestrant)获美国FDA批准上市,用于治疗特定晚期乳腺癌患者,为全球第2款口服SERD药物,III期EMBER-3试验显示其将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降低38% [7][45][46] - 诺华BTK抑制剂:瑞米布替尼片(Rhapsido)获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慢性自发性荨麻疹(CSU),为首款获批用于CSU的BTK抑制剂 [47][48] - 国产四价HPV疫苗:中国生物研发的四价HPV疫苗"爱薇佳"获批上市,为首款国产四价HPV疫苗 [7][49][50] - 罗氏组合疗法:阿替利珠单抗联合芦比替定获美国FDA批准用于广泛期小细胞肺癌(ES-SCLC)一线维持治疗,为首款且唯一组合疗法,III期IMforte研究显示其将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降低46%,死亡风险降低27% [52][53] - BI的PDE4抑制剂:Nerandomilast获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成人特发性肺纤维化(IPF),为近10年来首款获批的IPF治疗药物 [54][55] 行业重要资讯:其他 - 辉瑞收购Metsera:辉瑞以约49亿美元初始企业价值收购Metsera,并附带最高约23亿美元的或有价值权,以获得其GLP-1等相关代谢疾病疗法管线 [57][58][59] - 渤健终止AAV基因疗法研发:渤健终止基于腺相关病毒(AAV)的基因疗法研发,影响约20名员工 [60][61] - Genmab收购Merus:Genmab以约80亿美元收购双抗公司Merus,后者核心产品包括已获批的HER3/HER2双抗Zenocutuzumab及处于III期临床的LGR5/EGFR双抗Petosemtamab [63][64] - 阿斯利康纽交所上市计划:阿斯利康计划于2026年2月在纽交所直接上市普通股,以扩大投资者基础;2025年上半年公司总收入为280.45亿美元,同比增长11% [6][65][66] - 武田退出细胞疗法领域:武田宣布停止细胞疗法领域工作,预计将产生约580亿日元的减值损失 [69][70] 重点覆盖公司投资要点 - 华东医药(000963):投资评级为买入,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0.28亿元、45.59亿元、51.20亿元 [71] - 普蕊斯(301257):投资评级为增持,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1亿元、1.31亿元、1.41亿元 [71] - 贝达药业(300558):投资评级为买入,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34亿元、6.04亿元、7.39亿元 [71] - 诺诚健华-U(688428):投资评级为买入,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43亿元、-0.36亿元、-0.24亿元 [71] - 泓博医药(301230):投资评级为增持,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639亿元、0.8172亿元、0.9795亿元 [71] - 艾力斯(688578):投资评级为买入,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0.28亿元、23.01亿元、26.50亿元 [71] - 首药控股-U(688197):投资评级为增持,预计2025-2027年收入分别为0.59亿元、1.43亿元、2.87亿元 [71] - 九洲药业(603456):投资评级为买入,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33亿元、10.76亿元、11.56亿元 [71] - 美亚光电(002690):投资评级为增持,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30亿元、8.05亿元、8.67亿元 [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