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技术自主可控
icon
搜索文档
IDC超融合市场排名:国产厂商在关键场景中脱颖而出
搜狐财经· 2025-09-02 16:49
市场总体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超融合市场规模达2.33亿元人民币 [1] - 国产厂商市场份额持续提升 TOP5厂商中国产厂商占比69.1% [1] 厂商竞争格局 - 青云云易捷以10.2%市场份额位列市场前三 [1] - 市场竞争从技术指标转向行业核心痛点解决能力 [1] 场景化技术突破 - 制造业边缘场景通过断网续传技术实现生产数据100%零丢失 并将IT利用率提升至85% 年度运维成本降低40% [1] - 医疗场景通过分布式存储协议优化将影像调阅延迟控制在≤90微秒 远低于行业平均500微秒水平 [2] - 医疗场景实现30科室/156台设备统一纳管 新科室系统上线周期从7天压缩至1天 [2] - 能源场景通过内生安全架构满足等保三级认证 运维成本降低40% [3] 核心技术优势 - 青云云易捷具备高性能存储、边缘高可用、极简运维和信创生态四大核心技术壁垒 [5] - 解决方案全面适配国产芯片、操作系统和数据库 实现全栈国产化 [6] 行业应用实效 - 服务制造业头部客户解决边缘站点网络不稳导致的数据中断问题 [5] - 帮助医疗金融客户突破性能瓶颈制约 [5] - 支持能源政务客户应对强合规压力 [5] - 在制造业医疗能源领域成功服务多个行业头部客户 [5][6]
掌握核心技术,中国航天迈上新高度
科技日报· 2025-08-11 09:08
中国航天工程核心进展 - 嫦娥六号完成人类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任务 带回1935.3克月背样品[1][5] - 突破月球逆行轨道控制 月背智能快速采样 月背起飞等关键技术[6] - 基于月壤样品取得多个首创性研究成果 首次揭示月球背面演化历史[1] 载人航天领域突破 - 2022年12月31日全面建成中国空间站 实现产品全部国产化 关键元器件100%自主可控[3] - 创造世界最快空间交会对接纪录 开发再生生保系统 舱外机械臂等创新技术[3] - 2024年12月17日航天员刷新单次出舱时长世界纪录达9小时[2] - 空间站已接纳9个任务乘组 完成6次太空会师 开展多项空间应用实验[3] 深空探测技术跨越 - 天问一号2021年实现世界首次单次任务完成火星环绕 着陆和巡视三大目标[9] - 天问二号2025年5月29日发射 目标为2016HO3小行星和311P主带彗星探测[9] - 计划推进天问三号火星采样返回 天问四号木星系探测等深空任务[10] 技术自主化成果 - 空间站原材料全部国产化 关键核心元器件100%自主可控[3] - 采样系统从新材料 元器件层级实现基础技术突破[6] - 嫦娥五号 六号月壤样品已分发给国内外科学家产生大量研究成果[4] 未来发展规划 - 加速实施探月工程四期嫦娥七号 八号任务[6] - 积极推进国际月球科研站建设[6] - 发展卫星互联网系统 建设新一代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10] - 继续开展太阳探测工程[10]
佳驰科技总经理陈良:建立持续稳定激励机制 推动“军民两翼”协同发展
证券日报· 2025-07-19 00:07
公司战略发展 - 公司坚持"军民两翼"协同发展战略 规划了"夯实基础""快速爬坡""全面发展"三个阶段 目前已进入"全面发展"阶段 [2] - 2024年公司在A股科创板上市 标志着战略发展进入新阶段 [2] - 近期通过2025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 旨在绑定核心骨干人才 推动业绩持续增长 [2][6] 技术研发与创新 - 研发人员占比超三分之一 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国防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等多项荣誉 [3] - 坚持技术自主可控 打破国外封锁 产品已批量应用于第四代、第五代战机等重大工程 [3] - 在低频超宽带、多频谱兼容、薄型轻量化等领域具有显著技术优势 从"根技术研究"建立壁垒 [3] 主营业务与产品 - 主营电磁功能材料与结构(EMMS)产品 包括隐身功能涂层、结构件等 已进入平稳发展阶段 [6] - 布局三大新产品方向 包括"电波暗室总体设计集成及关键吸波材料" 进展顺利 [6] - 2024年建成国内最大隐身功能涂层材料生产基地 募投项目"电磁功能材料与结构生产制造基地"进入调试收尾阶段 [4] 财务与业绩目标 - 2024年营业收入9.57亿元 归母净利润5.17亿元 [4] - 股权激励计划设定2025-2027年营收目标分别为11亿元、13.7亿元和16亿元 [6] - 限制性股票授予价格为27.86元/股 激励对象62人 含核心技术人员和管理骨干 [6] 行业前景与布局 - 全球电磁兼容材料市场规模2020年68亿美元 预计2025年达82亿美元 [7] - 电波暗室在军用装备和民用电子产品测试中需求增长 新能源智能汽车领域潜力巨大 [7] - 公司军用与民用技术交互融合 未来将持续推动EMMS技术创新 [7]
买不到,自己造!
新华日报· 2025-06-29 15:05
公司技术突破 - 公司成功研发国产首台200kV场发射商用透射电镜,点分辨率达到0.25纳米,技术国内领先、国际一流 [1] - 设备所有核心零部件均由公司自研,包括高压电源、磁透镜、电子枪等关键部件 [2] - 公司已与苏州大学达成合作,部分部件可单独售卖 [1][2] 研发背景与历程 - 公司成立专门团队历时5年攻克"卡脖子"技术,实现高端电镜完全自主可控 [1] - 研发过程中面临国外企业不卖或只提供减配版,国内产品达不到要求的困境 [2] - 部分核心部件如极靴因找不到供应商而被迫自研 [2] 产品规划与市场拓展 - 公司计划明年推出120kV和300kV型号透射电镜 [2] - 将进一步拓展国际业务,走向更大市场 [2] - 产品填补国内空白,满足科研工作者使用国产透射电镜的长期心愿 [2] 行业意义 - 透射电子显微镜是基础科学研究中观察微观世界的关键设备,对半导体、材料科学等领域具有不可替代作用 [1] - 我国长期依赖进口,技术自主可控是几代科研工作者的追求 [1] - 93岁电子显微镜专家姚骏恩高度评价该成果的历史意义 [2]
去年网联清算平台处理支付超万亿笔,金额达520万亿元
第一财经· 2025-06-18 21:29
行业地位与规模 - 网联清算公司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网络零售支付清算体 [1] - 2024年平台处理支付交易超1万亿笔,金额达520万亿元 [1] - 2025年除夕跨机构网络支付交易峰值达11万笔/秒创历史新高 [1] - 系统成功率、资金清算准确率和及时率、核心应用系统可用性连续多年保持100% [1] 技术能力与效率提升 - 全行业联合压测系统成功率从95.27%跃升至99.99%以上 [1] - 商业银行高并发处理能力提升超40% [1] - 全链路平均耗时降低30% [1] - 构建"三地六中心"分布式云计算架构,系统处理能力超30万笔/秒 [3] - 交易平均耗时200毫秒,并打造五层容灾体系 [3] - 建成应用研发运维一体化数字平台保障业务连续性 [3] 服务实体经济成效 - 平台连接超3000家商业银行与支付机构 [2] - 2025年1月-5月农村金融机构日均交易量达1.75亿笔,同比增长12.87% [2] - 服务农信用户1.90亿人,同比增长5.06% [2] - 推出"便捷签约""一键清障"等创新产品优化支付体验 [2] - 截至2025年5月国库业务累计交易7751.27万笔,金额达1822.15亿元 [2] 跨境支付与对外开放 - 2019-2025年5月"外包内用""外卡内绑"业务总交易3.79亿笔,金额604.39亿元 [2] - 2025年5月两项业务日均交易笔数、金额同比分别增长1.85倍和1.35倍 [2] - 与万事达卡合资设立万事网联推动支付清算市场多元化 [2] 风险防控能力 - 组建专业反诈队伍、构建行业反诈系统 [1] - 创建风险信息共享机制运用机器学习、知识图谱等技术 [1] - 实现风险信息高效共享与精准拦截推动"无感"反诈落地 [1]
科创创业ETF(588360)涨超0.8%,结构性复苏下聚焦AI与低空经济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18 14:28
科创板市场分层优化 - 科创板拟设立"科创成长层"以优化市场分层结构 支持高成长性科技企业 [1] - 金融机构加强对科创企业的定向服务 推动产融对接 [1] 科创创业50行业复苏方向 - AI+领域:国产大模型DeepSeek以高性能+低成本+开源策略实现技术突围 未来5年复合增速达32 1% [1] - 卫星互联网:全球进入密集发射期 国内三大万星星座加速部署 相控阵天线和激光通信为核心载荷技术 [1] - 低空经济:上升为国家战略 预计2026年市场规模突破万亿元 eVTOL将成为重要载体 [1] - 替代领域:CAE软件国产化率不足5% 科学仪器进口依赖度超70% 技术自主可控需求迫切 [1] 科创板盈利前景 - 科创板营收及毛利率已现底部特征 行业盈利弹性有望逐步释放 [1] 科创创业50指数构成 - 科创创业50指数从科创板和创业板精选50只战略新兴产业证券 聚焦信息技术、医疗保健等高成长性行业 [2] - 指数成分股具有较大平均市值 通过季度调整机制保持动态优化 [2]
突发!传西门子EDA(原Mentor)暂停对中国大陆支持
是说芯语· 2025-05-28 15:06
西门子EDA部门暂停对中国大陆支持 - 德国西门子公司的电子设计自动化(EDA)部门或将暂停对中国大陆地区的支持与服务 这一举措基于美国商务部工业安全局(BIS)的通知 要求西门子与中国大陆客户"脱钩" [1] - 西门子公司表示正在等待BIS进一步澄清细节 部分技术类网站已对中国区用户禁止访问 [1] - 其他两大EDA供应商Synopsys和Cadence Design Systems也处于观望状态 计划根据最新政策指导采取行动 [1] 全球EDA供应商对中国大陆市场的潜在影响 - 全球三大EDA工具供应商可能同时面临针对中国大陆市场的服务限制 [1] - 依赖进口EDA工具的中国大陆芯片设计企业将面临重大挑战 缺乏技术支持可能导致研发进程受阻 [1] - 该事件可能对整个半导体产业链造成影响 [1] 中国半导体行业的应对措施 - 中国政府及本土企业正加速推进自主创新和技术自主可控的步伐 [1] - 行业目标为减少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敏感度和依赖性 [1] - 中国及国际业界正密切关注事件发展及其对全球半导体供应链的连锁反应 [1] 事件对行业的深远影响 - 事件考验中国半导体行业的应变能力和长远规划 [2] - 为国际科技合作带来了新的思考 [2]
科创医药ETF(588860)盘中翻红,迈威生物-U涨超5%,机构:看好有全球竞争力的优质创新药公司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16 10:52
市场表现 - 5月16日A股三大指数集体走低,但科创医药板块逆市回升 [1] - 科创医药ETF(588860)翻红,现涨0 16% [1] - 成分股中迈威生物-U涨超5%,首药控股-U、科前生物、英诺特、康希诺、百奥泰等多股跟涨 [1] 指数构成 - 上证科创板生物医药指数从科创板选取50只市值较大的生物医药、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农业、生物质能等领域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样本 [1] - 该指数反映科创板市场代表性生物医药产业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 [1] 行业观点 - 中国医药行业需"立足于内,开拓于外",推动技术自主可控并加速国际化布局 [1] - 全球流动性有望继续改善,国家政策鼓励产业创新 [1] - 看好有全球竞争力的优质创新药公司 [1] - 建议关注前沿技术如双抗及多抗、TCE、核药等创新药及制药领域,以及AI、脑机接口等器械领域 [1] 政策影响 - 中国内地集采政策优化给予医院和企业更多灵活性及自主权 [2] - 药品挂网规则统一有利于加速行业出清,利好优质龙头处方药企业 [2] - 2025H2医保丙类目录等利好政策有望正式落地 [2] 估值与投资机会 - 板块回调后估值仍处历史低位 [2] - 建议关注盈利高增长或盈亏平衡时间点明确、估值有较大修复弹性的创新药标的 [2]
中信建投:立足于内,开拓于外,中国医药行业需加速国际化布局
快讯· 2025-05-13 07:49
全球化格局重塑下的中国医药行业 - 中国医药行业需"立足于内,开拓于外",推动技术自主可控并加速国际化布局 [1] - 行业需应对关税政策与地缘政治挑战,同时捕捉全球医药产业链变革机遇 [1] 美国加征关税的影响 - 美国对中国加征关税中,药品获得阶段性豁免 [1] - 创新药BD出海以IP转让为主,受关税影响有限 [1] 医疗器械行业趋势 - 长期看好医疗器械行业的自主可控及出海趋势 [1] 未来投资机遇 - 医药企业应稳住国内根基,积极参与行业整合 [1] - 对外需把握节奏与路径,积极开拓海外市场 [1]
特斯联2024年营收超18亿元,三大业务板块升级释放增长新动能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01 13:08
公司概况 - 公司成立于2015年,是中国AIoT行业的参与者,致力于以科技推动产业升级及空间智能化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1] - 公司构建了AIoT全栈式技术产品体系,核心技术支撑包括AIoT领域模型、AIoT基础设施及AIoT智能体 [1] - 公司产品已被全球160个城市的800多个客户部署,覆盖中国、阿联酋、新加坡和澳大利亚等市场 [4] 财务表现 - 2024年收入为18.43亿元,同比增长83.2%,2022-2024年复合增长率达58.0% [1][2] - 2022年、2023年收入分别为7.38亿、10.06亿 [1][2] - 三费费用率由2023年的76.9%下降至2024年的45.0%,成本控制成效显著 [3] - 2025年新增投资6.5亿元,D++轮投资方包括国有资本和产业基金 [3] 行业地位 - 公司收入增速领跑AIoT行业,2024年收入增速高于商汤科技(10.8%)、地平线(53.6%)、优必选(23.6%)和第四范式(25.1%) [3] - 截至2024年底在手订单金额达23亿,客户数量从2022年的224个增长至2024年的342个 [4] 业务发展 - 公司设立AIoT Infra、AIoT LM和AIoT Agent团队,应对生成式AI发展需求 [3] - 聚焦三大战略方向:AIoT领域模型、AIoT基础设施、AIoT智能体 [6] - 基础设施层实现全周期自主可控,领域模型基于国产大模型深度优化,智能体产品在多场景落地 [7] 行业趋势 - 全球AIoT市场未来五年复合增长率超过31.7% [2] - 中国AIoT市场规模从2018年的8210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13930亿元,CAGR为11.1%,预计2028年公域市场规模达7440亿元 [2] - AI智能体市场规模预计从2024年的51亿美元增长到2030年的471亿美元,CAGR为44.8% [6] - 2023年中国人工智能支出达148亿美元,占全球支出的10%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