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柔性生产
icon
搜索文档
2025CIIF:越疆率先开启多形态机器人“具身工业”时代
证券日报网· 2025-09-23 21:17
公司技术展示 - 公司在2025年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展示"超级工厂"多形态具身智能机器人平台 包含双足人形机器人精准分拣 轮式机器人灵活穿梭 多足机器狗复杂环境巡检 协作机械臂高精度装配 所有机器人在统一调度下协同完成全流程任务 [1] - 公司依托协作机器人领域技术积累 将能力延伸至人形 多足机器人等新形态 通过"具身智能超级工厂"实现跨形态 跨场景协同作业 [1] - 公司双足人形机器人DOBOTATOM是全国首例实现工业跨场景多任务协同作业的双足人形机器人 半年内完成2次迭代 突破人机动作高效映射技术 可实现拟人化操作与群体协同工艺任务 [3] 技术架构创新 - 超级工厂采用"集中式讨论+分布式执行"架构 顶层"工厂智能枢纽"作为超级大脑 借助多模态感知设备建立环境模型 依靠工业大模型进行任务规划与调度 [2] - 执行层四类机器人分工明确:轮式人形机器人负责产线间物料转运 双足人形机器人完成精细化操作 多足机器狗适配非结构化环境巡检 协作机械臂专注高精度工位作业 [2] - 该架构依托时空动作分块ACT预测控制大模型技术 实现长时序任务生成与低延迟控制 首次实现多形态机器人常态化协同作业 覆盖工厂核心流程 [2] 核心技术创新 - 公司坚持技术自研+场景落地双轮驱动 全链条自研伺服驱动 电机等部件 为机器人提供精准控制的肌肉与小脑 [2] - 视觉感知 力控交互等AI领域突破赋予机器大脑级决策能力 通过产品化与工程化能力实现从实验室原型到工业级装备的跨越 [2] - 双足人形机器人融合远程存在(Telexistence)技术 成功完成1800公里远程煎牛排操作 验证毫米级精度与超低延时操控能力 [3] 商业化应用 - 公司业务覆盖全球100多个国家与地区 服务汽车 3C等多行业 与超80家世界500强企业合作 沉淀深厚工艺解码能力与行业认知 [3] - 企业无需大规模改造现有产线 通过参数配置与任务调度即可实现多形态机器人快速接入与协同作业 系统通过数据反馈优化智能体表现 形成越用越聪明的进化闭环 [4] - 公司联合全球制造企业与专家发起"协同聚力 落地为王"联合行动 推动机器人技术与制造现场深度融合 构建可快速部署 易扩展的智能制造新体系 [3] 行业发展趋势 - 工业自动化进入柔性生产下半场 传统单一功能机器人在高精度协作 多场景适配等方面局限凸显 [1] - 毕马威报告指出智能体技术是工业工具演进的下一站 公司以具身工业为核心构建融合机械臂 人形 轮式 多足机器人的协同智能系统 [1] - 推动机器人从执行工具向感知-决策-执行一体化智能体伙伴升级 公司有望成为全球智能制造升级的重要力量 [1][4]
中国服装定制大会长沙举行 业内共探产业发展
中国新闻网· 2025-09-23 17:29
大会概况 - 2025中国服装定制大会于9月22日在长沙举行,主题为“价值共创——定制的生态进化” [2] - 大会吸引全国500余位行业领袖、设计精英及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参与 [2] - 大会通过政策解读、主题分享、高端对话等形式探讨产业发展方向 [2] 行业趋势与转型 - 服装定制产业正处于从“规模增长”向“价值提升”的关键转型期 [2] - 实现产业生态共荣需要坚持文化赋能与科技驱动 [2] - 定制行业的未来趋势是生态共赢,而非单打独斗 [2] 技术与生产创新 - 人工智能在生产端的应用边界是核心议题之一 [2] - 数字化解决方案和柔性生产被强调为实现高效不打折的关键路径 [2] 文化与产业融合 - 大会设置“衣央之夜”AI非遗服饰发布秀,展示传统技艺与科技的结合 [2] - 举办非遗定制服饰公益静态展,呈现传统技艺向产业转化的成果 [2] 区域经济影响 - 该大会已连续三年落户长沙,巩固了长沙在全国定制产业中的枢纽地位 [2] - 大会为区域经济注入“时尚+文化+科技”的强劲动能 [2]
川金诺(300505) - 川金诺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2025年9月19日、9月22日)
2025-09-22 18:26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7.44亿元,同比增长27.91% [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77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66.51% [4] - 经营性现金流净额1.70亿元,同比增长423.23% [4] - 总资产36.69亿元,总负债10.29亿元,净资产26.40亿元 [4] 业务结构 - 磷酸业务贡献51.36%的营收 [4] - 饲料级磷酸盐和磷肥业务营收占比分别为23.92%和22.87% [4] - 磷肥板块毛利率29.52%,饲料级磷酸盐毛利率17.60%,磷酸产品毛利率9.86% [4] 产能布局 - 东川基地主要产品产能:磷酸二氢钙10万吨/年、磷酸氢钙15万吨/年、磷酸氢钙Ⅲ型15万吨/年、重(富)钙15万吨/年、氟硅酸钠1万吨/年 [3] - 防城港基地主要产品产能:重(富)钙14万吨/年、工业湿法净化磷酸15万吨/年(技改后)、氟硅酸钠1.5万吨/年 [3] - 公司采取柔性生产模式,可根据市场需求和产品毛利率调整产品结构 [3] 业绩增长驱动因素 - 市场需求相对旺盛,公司灵活调整生产计划与产品结构,聚焦高毛利产品 [4] - 硫磺、硫酸等主要原料价格上涨,成本压力向中下游传导,推动下游产品价格上调 [4] 埃及项目进展 - 埃及项目预计2028年7月投产 [7] - 项目满产后预计年收入超20亿元,净利润超3亿元,内部收益率22.30% [6] - 2025年7月已获得云南省商务厅及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颁发的《企业境外投资证书》 [6] 战略规划 - 埃及项目将打造海外加工中心,优化成本结构,增强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6] - 公司主动中止新能源产业建设,但长期看好行业前景并保持持续关注 [8] - 目前没有向资本市场融资的计划,未来将结合战略发展需求及市场环境评估资本运作方案 [6] 资源保障 - 东川基地通过购进中低品位磷矿,利用浮选系统制得中高品质磷精矿,具有价格优势 [6] - 广西基地利用港口优势,视国内外价格高低择优采购海外及我国北方地区磷矿 [6] 分红政策 - 公司坚持以实际业绩回馈投资人,在利润与资本开支需求允许的情况下逐步提高分红比例 [6]
推动人形机器人在汽车制造领域加速落地,有何深意?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9-19 11:48
政策导向与战略意义 - 科技部推动人形机器人在汽车制造、物流搬运等场景加速落地应用 为未来万亿级产业奠定基础 [2] - 人形机器人融入汽车制造是推动行业从"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的重要支撑 紧密贴合制造强国和汽车强国战略 [3][4] 技术优势与应用场景 - 人形机器人具备智能化、精准操作和柔性化优势 可解决传统生产方式效率瓶颈、精准一致性及柔性不足等问题 [4] - 在汽车总装环节 人形机器人通过高精度传感器实时感知车门轮廓 灵活调整机械臂角度与力度 确保质量一致性 [4] - 在汽车座椅电路对接作业中 人形机器人五指灵巧可模拟人类手部动作 单工位作业效率提升40% 装配误差精度显著提升 [5] - 在新能源汽车多车型共线生产中 人形机器人能迅速调整工作模式 依据车型信息自动规划动作路线 提升生产线通用性与灵活性 [5] 产业生态与发展模式 - 特斯拉凭借智能驾驶技术积淀开启人形机器人自研 计划2024年试生产5000台Optimus 2026年目标生产5万台 [6][8] - 机器人企业与车企及上下游供应商形成生态合作 将车载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技术迁移至机器人领域 提升环境感知能力 [6] - 多方协同建立开放兼容创新的产业生态 为人形机器人规模化应用筑牢根基 [7] 成本趋势与规模化前景 - 目前工业级人形机器人单台成本约50-80万元 是传统机械臂的3-5倍 [7] - 未来两三年内基础款人形机器人价格有望降至5万元左右 加速在汽车制造领域普及 [8] - 核心零部件价格有望大幅下降 推动整体成本降低和性价比提升 [7][8] 长期产业影响 - 人形机器人将催生"人工智能+汽车制造"全新生态 通过云端数据共享持续优化作业流程 [8] - 汽车制造行业有望在人形机器人融合浪潮中实现"弯道超车" 提升全球市场竞争力 [9] - 重新定义汽车制造生产模式、供应链体系及市场竞争格局 推动全球产业向"个性化定制"范式跃迁 [9]
“工程+化工”同步发展 三维化学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42.54%
证券日报网· 2025-08-20 21:45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2.49亿元 同比增长21.81%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亿元 同比增长42.54% [1] - 中期分红预案为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元(含税) [1] 业务板块表现 - 工程总承包业务营业收入4.09亿元 同比增长483.46% [1] - 公司为国内设计、总承包硫磺回收装置最多的企业 [1] - 稳步推进北方华锦、天津石化等重点在手项目 [1] 战略发展举措 - 工程与化工业务同步发展 加速高附加值产品成果转化 [1] - 推进醋酸丁酸纤维素产品优化提升技改项目 [2] - 完善"醛醇酸酯"产业链 提升产业链一体化水平 [2] - 异辛酸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2] 行业机遇 - 炼化升级改造及新型煤化工发展带来业务机会 [1] - 油转化升级改造、老旧设备更新、高端产能投放推动石化产业结构优化 [1] - 风光电氢与传统能源一体化发展提供新增长点 [1] 运营策略 - 积极拓展新兴区域及行业市场 [1] - 发挥柔性生产优势科学灵活组织生产 [2] - 推进产品向精细化、高端化方向发展 [2] - 顺应市场供需变化和价格趋势统筹原料装置结构 [2]
2025年《财富》中国40位40岁以下的商界精英
财富FORTUNE· 2025-08-12 21:22
行业趋势与创新方向 - 当前处于"数字原生"与"智能原生"的夹层时代,互联网完成物理世界数字化,人工智能正利用30年积累数据进行智能化改造[2] - 创新多发生在边界地带,中国年轻创新者善于在不确定中寻找机会,推动人机交互、生物医药和柔性生产等领域的突破[4][6] - 人工智能、大健康、绿色科技、新消费和智能制造成为创业者重点投入领域[7] 人工智能领域代表企业 - DeepSeek推出开源大模型DeepSeek-R1,性能比肩OpenAI但成本仅二十分之一,吸引全球200家企业参与生态建设[31] - 智元机器人实现全产品系列布局,量产1000台通用具身机器人并推出行业首个具身基座模型[64] - 联汇科技发布全球首个强化学习VLM-R1开源框架,推动多模态大模型落地应用[184] 智能制造与机器人 - 宇树科技推出售价3.99万元的人形机器人Unitree R1,完成C轮融资后估值超120亿元[36] - 越疆机器人全球协作机器人出货量超8万台,服务80余家世界500强企业[84][85] - 因时机器人突破微型伺服电缸技术,填补国内空白并应用于精密制造领域[164] 生物医药与健康科技 - 华芢生物研发中国一类新药PDGF,获鼎晖投资并拥有50项专利[99] - 精智未来开发芯片化气相色谱仪,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支持并推动无创诊断[197] - 阶梯医疗完成中国首例侵入式脑机接口临床试验,成为全球第二家进入临床阶段的企业[113] 新能源与绿色科技 - RENOGY太阳能离网技术覆盖50多国,估值超70亿元[105] - 逸动科技电动船外机出货量全球第一,产品销往60多国[119] - 光本位科技实现光计算芯片存算一体商业化,与互联网巨头开展合作[205] 消费与互联网创新 - 泡泡玛特海外营收达50.7亿元,在30多国开设130家门店[39] - 像素绽放推出AiPPT.com获2000万用户,完成B3轮融资拓展人工智能办公全家桶[135] - 不停科技开发智能烹饪机器人系统,通过精准控制减少食材浪费[181] 金融与投资领域 - 和暄资本管理规模超15亿美元,投资组合包含10家上市公司[80] - 义柏完成FA交易规模超350亿元,2024年交易量国内第一[156] - 三塔资本管理12亿美元资产,开发人工智能平台TriataAlpha辅助投资决策[202]
外贸产品拓内销提速增量
人民日报· 2025-08-08 16:02
外贸优品中华行活动成果 - 活动累计达成采购意向逾167亿元 吸引2400多家外贸企业和6500多家采购商参加[1] 内外贸一体化政策支持 -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加快推动内外贸一体化 中办国办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支持外贸产品拓内销[1] - 2024年我国有出口实绩企业中接近85%同时开展内销业务 内销金额占销售总额近75%[1] 商超渠道拓展成效 - 杭州联华超市3天内帮助浙江兴业集团销售近200万美元积压海产品[2] - 永辉超市已收到逾500封合作邮件 与300余家优质供应链企业洽谈 选品会频率调整为每天一次[3] - 青创城国际网批中心4月以来帮助300多家外贸企业销售30多万件服装 年交易额逾200亿元[5] 电商平台扶持措施 - 淘宝天猫启动"外贸精选"专项 计划面向至少1万家外贸商家和10万款货源提供支持[4] - 京东集团设立专项采购资金 未来一年将采购不低于2000亿元出口转内销商品[8] - 腾讯推出"外贸新征程助跑计划" 对2600多个类目实行0保证金试运营[9] - 美团出台5项举措帮助外贸企业开拓国内市场 已有300余家企业进入对接流程[4] 金融支持政策 - 福州市通过"政府+银行+担保"风险共担模式提供跨境贸易专项补偿资金 单户授信最高1000万元[11] - 中国银行福建自贸区分行为福州名成食品公司一周内审批500万元纯信用授信额度[10] 技术赋能与产业升级 - 宁波金山双鹿电池公司拥有350余项专利 年生产能力超过50亿节 生产成本下降21% 生产效率提高25%[13] - 东莞市推动"人工智能+先进制造"融合发展 AI赋能玩具产业转型升级[15] - 泉州鹏泰服饰实现"小单快反"柔性生产 支持单件衣服订单的智能化生产模式[19] 企业转型案例 - 祥兴箱包集团电商直播2天涨粉40万 营业额突破300万元 拥有135条生产线年产超1亿只箱包[17] - 广东十如仕纺织科技实现从"制造"到"品牌"的转变[16] - 玩乐童话公司开发AI毛绒玩具新产品 与京东超市签订5000万元采购订单[8][15]
广州服装产业,为什么那么“快”?
虎嗅· 2025-08-04 08:44
产业集聚效应 - 康鹭片区依托全国最大最全的中大纺织商圈形成全链条产业集群,实现从原料到设计到加工的一站式生产[2] - 产业集聚催生多样化工艺覆盖(花边、刺绣、印花、洗水等),满足客户定制化需求,小众工艺因单量充足得以生存[2] - 生产与工艺深度绑定,柔性生产模式下反应速度成为核心竞争力[3] 生产单元小型化 - 3平方公里区域内每100-200米即可获取全部生产要素,形成N个微型生态圈[4][6] - 单栋工厂楼可自成完整生产链,辅料/工艺档口就近分布实现即时响应[5][6] - 供应商基于规模需求提供近地服务,电话调度即可快速满足生产需求[4] 信息流通机制 - 类熟人社会结构促进信息高效流通,小卖部/修理行等成为关键信息节点[7] - 针车行等中介机构串联资源网络,快速匹配辅料(包装袋、吊牌等)采购需求[7] 社会信任体系 - 高订单密度增强产业黏性,上下游工厂形成稳定合作与长久预期[8] - 熟人信任降低交易成本,送货时效可达"电话下单即达工厂门口"[9]
“应季生产”到“按需创新” “一衣四季”成消费新趋势
央视新闻· 2025-07-20 20:04
消费趋势变化 - 服装消费从传统季节性转向"一衣四季"模式,防晒、叠穿、多场景适配服饰成为主流 [1] - 商场陈列从按季节分类改为"城市通勤""户外探索""商务社交"等场景化分区 [1] - 消费者需求变化驱动产品设计转向轻薄、可叠穿、跨季节穿着特性,部分地区可全年穿着 [1] 产品创新与生产模式 - 企业研发多功能面料(抗静电、抗菌、防污),单款面料销量突破50万米 [2] - 生产模式从"应季生产"转向"按需创新",采用小批量多品种柔性生产 [2][3] - 建立"前店后厂"模式实时捕捉需求,动态调整产品线 [2] 供应链与订单管理 - 面料采购模式从"一次性下单"变为"分批试产、动态补单" [3] - 企业设立创新研发室,基于大数据开发上百款未上市样衣满足细分需求 [3] - 生产线实现四季服装混产,可同时处理棉服、T恤、滑雪服等差异化产品 [3][4] 数字化转型进展 - 纺织机械自主化率达75%,高端装备国产化率超50% [4] - 数字化设备联网率约50%,AI质检和定制化服务普及 [4] - 智慧生产系统实现订单全流程追踪,工位待加工品控制在10件以内 [4]
销售额狂增800%!空调在东北“一机难求”,安装得等半个月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4 21:10
高温天气对东北空调市场的影响 - 东北地区今夏迎来罕见持续高温,沈阳、长春、哈尔滨等城市连续出现30℃以上天气,部分地区打破历史同期纪录 [1] - 黑龙江省线下空调市场销售额在6月23日-29日同比增长817.68%,6月30日-7月6日同比增长438% [1] - 吉林省线下空调销售额同期分别增长128.76%和788.4% [1] 空调销售数据表现 - 海尔空调在东三省零售额同比增长:黑龙江333%、吉林355%、辽宁518% [4] - 6-7月海尔空调东北市场总安装量41万套,增幅238% [4] - 美的空调在黑龙江和吉林增长率达356%,旺季期间(5月1日-7月6日)安装量同比上升37.09% [5] - 美的单日最高安装量达24.5万套,打破公司25年历史记录 [5] 供需失衡问题 - 东北地区空调销量仅占全国3.72%(389万台) [8] - 东三省中仅有辽宁保有每年百万台左右空调产量 [1] - 广东省1-5月空调产量4634.37万台,辽宁仅52.77万台,黑龙江、吉林基本无产能 [11][12] - 社交媒体反映东北地区出现断货、安装排队等问题,有用户表示"线下商场说要排到半个月后才能安装" [6] 行业应对措施 - 海尔已调配超1000名安装工进入东北抢服务时效 [18] - 美的从沈阳、济南等地调派超150组跨区域服务工程师支援黑龙江、吉林 [18] - 部分厂商研发家用、商用光伏空调产品,将空调功能作为新能源设备附属功能 [18] - 建议开发适配北方气候的节能机型,增加防尘、防风沙功能模块,推出冷暖双效产品 [18] 市场长期趋势 - 黑龙江、吉林、辽宁空调保有量增速显著高于北京、广东、江苏等省市 [16] - 低保有量地区(如云南、甘肃等)增长速度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部分地区实现翻倍增长 [17] - 传统高保有量地区(北京、上海、广东)出现同比数据降低 [17] - 市场重心向三四线城市及空白区域转移,对厂商提出平衡低成本与品质的挑战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