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消费税改革
icon
搜索文档
【保值率】2025年7月中国汽车保值率报告
乘联分会· 2025-08-06 16:44
政策方向 - 消费税改革针对超豪华小汽车,征收范围扩展至90万元,且明确包含电动车等新能源车,新政已开始执行,对超豪华车终端价格有直接影响 [6] - 消费税改革有利于财政收入构成更加合理,同时有利于扩大内需 [6] 热点事件 - 汽车市场上半年价格战引起重视,官方采取多项措施遏制无序竞争,价格战有所收敛但尚未形成持续市场规范 [9] 线上车源量变化 - 车源量小幅下降,反映置换新车减少,新车市场短期补贴结束,金融免息成为主要促销手段 [12] - 二手车贷款余额783.81亿元,同比增长26.06%,需警惕汛期水泡车影响交易 [12] 各级别保值率 - 小众市场如小型轿车和中大型SUV保值率较高,因新车供应较少导致二手价格偏高 [16] - 2025年下半年厂商换代计划加速推进,商户心理预期受半年时间节点影响 [16] 新能源车市场变化 - 大功率充电桩与电网不兼容问题逐步解决,省级牵头建设实现"因地制宜",车企自建充电网络获支持 [19] - 新能源汽车及充电设施推广需多方配合,后续运营将出现更多创新模式 [19] 不同类型新能源车保值率 - 七月新车价格略升且补贴暂停,置换交易未持续增长,二手车市场价格保持稳定 [23] - 插电混动车型面临消费者持币观望,入门级电动车出现老款降价、新款升级现象 [23] 行业研究背景 - 保值率数据反映品牌产品力、认知度、美誉度等综合实力,为回购、置换、金融等业务提供重要参考 [2][4] - 保值率计算基于良好车况下的二手车售价(B2C) [4]
盛松成:地方发展模式何以重投资轻消费?如何改变?
搜狐财经· 2025-08-03 15:32
政府工作重点与消费提振 -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大力提振消费"列为政府主要工作之首,强调通过消费扩大内需[2] - 地方政府面临资金约束和财政压力,发放消费补贴可能透支未来需求[2] - 需建立地方政府促进消费的良性激励机制,释放统一大市场潜力[2] 税收结构与改革方向 - 2024年中国税收收入17.5万亿元,其中增值税6.67万亿元(占比38%),消费税1.65万亿元(占比9%)[3] - 增值税和消费税改革是提振消费的主要财税抓手[3] - 建议增值税分配向消费地倾斜,消费税征收环节后移以支持新兴消费领域[4] 增值税分配机制问题 - 现行增值税分配以生产地原则为基础,造成税收与税源背离[6] - 平台经济加剧生产地和消费地分离,税收集中在平台注册地[6] - 现有机制导致地方政府重投资轻消费,加剧产能过剩[6][7] 国际经验借鉴 - 欧盟增值税改革从生产地原则逐步转向消费地原则,建立一站式申报机制[9][10] - 美国消费率超过80%,销售税制度通过差异化税率引导消费行为[11][12][13] - 美国将消费税与公共服务挂钩,形成"税收-服务-消费"良性循环[14] 改革建议 - 在平台经济领域试点"生产地与消费地相结合"的增值税分配规则[15] - 优化消费税税率结构,降低已普及的高档消费品税率[16] - 建立消费税收入调节制度平衡地区间税收分配[16] - 推动增值税与消费税联动管控,避免重复征税[17] - 完善消费统计体系,利用区块链等技术升级数据基础设施[17]
盛松成、龙玉、陈玺:通过税制改革提高地方政府促消费的积极性
观察者网· 2025-07-31 13:17
提振消费与财税改革 -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大力提振消费"列为首要工作,强调通过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增长 [1] - 地方财政受债务和房地产市场拖累,发放消费补贴面临资金约束且可能透支未来需求 [1] - 建议从增值税和消费税改革入手建立地方政府促消费激励机制,2024年增值税占税收总收入38%(6.67万亿元),消费税占9%(1.65万亿元) [2] 现行增值税制度问题 - 生产地原则导致税收与税源背离,消费地居民负担增值税但生产地政府获得分成 [4][5] - 平台经济加剧分配失衡,税收集中流向平台注册地(多为发达地区) [5] - 激励地方政府重投资轻消费,造成低端产能过剩与高端产能不足并存 [5] 国际经验借鉴 欧盟增值税改革 - 欧盟历经30年从生产地原则转向消费地原则,通过一站式申报机制(OSS)实现跨境交易按消费地征税 [8][9][10] - 中国可借鉴"生产地+消费地"复合模式,逐步过渡到消费地为主的分配机制 [10] 美国消费税制度 - 美国消费率超80%,销售税(4%-7%)在零售环节征收,45个州对有形商品征税,部分州扩展至劳务消费 [11][12][13] - 差异化税率设计:烟酒等高税率,食品药品免税;燃油税等专项税收直接用于基础设施建设 [13][15] 改革建议 增值税优化 - 平台经济领域试点生产地与消费地结合分配规则,50%地方分成按贡献横向分配 [17] - 改进留抵退税机制,由上游生产地承担退税责任 [17] 消费税改革 - 降低已普及商品(如小汽车)税率,建立过渡期收入调节基金平衡地区差异 [17][18] - 差异化税率引导绿色消费,高污染产品高税率但避免过度冲击经济 [19] - 整合小汽车消费税与车辆购置税,联动增值税避免重复征税 [20] 数据支撑体系 - 通过电子发票定位和区块链技术完善消费统计,支持消费税后移和增值税分配优化 [20]
“十四五”消费税扩围增收,征收环节后移待破冰|财税益侃
第一财经· 2025-07-24 20:51
消费税改革政策调整 - "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调整优化消费税征收范围和税率,推进征收环节后移并稳步下划地方 [1] - 财政部、税务总局近期发文实质扩大超豪华小汽车消费税征税范围,将售价标准从130万元降至90万元,并纳入新能源车 [1] - 超豪华小汽车被额外征收10%消费税,目的是引导合理消费,发挥消费税调节作用 [1] 消费税收入规模与结构 - 消费税收入规模总体保持稳步增长,与消费税扩围直接相关 [1] - 中国消费税针对15类特殊商品征税,烟、成品油、小汽车和酒四个税目收入占比超九成,其中烟和成品油占比超八成 [1] - 2015年国内消费税收入首次突破1万亿元,同比增长18.4% [2] - 2022年电子烟被纳入消费税征税范围,2023年实质性扩大成品油消费税征税范围,近年消费税收入稳定在1.6万亿元以上 [2] - 今年前5个月国内消费税收入约7729亿元,同比增长1.6%,高于全国税收收入增速(-1.6%) [9] 消费税征收环节改革 - 目前消费税征收环节集中在生产环节,收入全部归中央财政 [10] - 2019年国务院发文明确逐步将部分消费税品目后移至批发或零售环节征收,增量收入划归地方 [10] -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求加快推进部分品目消费税征收环节后移并下划地方 [10] - 改革有利于减轻生产企业资金压力,引导地方改善消费环境,积极拉动本地消费 [11] 改革面临的挑战 - 征税环节后移导致征税对象从少量生产企业转变为大量批发零售企业,税收征管难度大幅增加 [11] - 各地消费税规模差异大,改革会导致地方财政利益分配不均 [11] - 需要同步完善转移支付制度,设立收入调节基金缓解部分地区收入缺口问题 [12]
应对全球公卫筹资危机,世卫组织建议各国向不健康产品征税
南方都市报· 2025-07-12 00:13
世卫组织"3 by 35"健康税倡议 - 世卫组织倡议到2035年将烟草、酒精和含糖饮料价格提高50%,旨在遏制慢性病并创造公共收入 [1] - 该倡议预计通过一次性提价50%可在未来50年内避免5000万例过早死亡 [1] - 目前全球已有115个国家实施含糖饮料税,烟草税已在2005年烟草控制框架公约中推广 [1] 健康税政策效果 - 墨西哥糖税实施两年后征税饮料消费减少7.6%,未征税饮料消费增加2.1% [4] - 葡萄牙含糖量更低饮料销量增加60%以上 [4] - 英国糖税法促使饮料含糖量降低10% [4] - 全球一次性增税50%可在五年内创造3.7万亿美元新收入,相当于全球GDP的0.75% [4] 中国健康税现状 - 中国已对烟酒征收消费税,含糖饮料税尚在学术讨论阶段 [5] - 2015年提高烟草消费税取得短期效果但近年效果被稀释 [5] - 酒类消费税限酒效果存疑 [5] - 2022年中国对电子烟征收消费税以引导健康消费 [3] 中国消费税改革挑战 - 地方政府依赖烟草相关税收,可能影响控烟政策执行 [7] - 征收环节后移可能增加地方政府销售卷烟的意愿 [8] - 白酒消费税后移面临征管工作量增加、监管难度加大等挑战 [8] - 财政转移支付平衡问题复杂 [8] 含糖饮料税实施障碍 - 国内糖税研究处于起步阶段 [9] - 需考虑消费者接受度、征收环节和税率设计等问题 [9] - 需要配套非价格政策和充分公众沟通 [9] - 新税种需从试点开始摸索经验 [9]
“十四五”税制改革稳中求进,“十五五”重点何在?|“十四五”规划收官
第一财经· 2025-06-16 21:36
"十四五"税制改革进展 - 增值税改革进展最快,2022年实施超2.4万亿元留抵退税新政缓解企业资金压力,制造业等行业受益明显[5] - 2023年针对先进制造业、集成电路、工业母机等企业出台增值税加计抵减优惠政策[5] - 2023年底增值税完成立法,为税制稳定奠定基础[5] - 房地产税立法暂缓,因涉及面广、区域差异大、征管难题待解[5][6] - 个人所得税综合征收扩围、消费税征税环节后移等改革进展较慢[5] "十四五"税改特点 - 减轻微观主体税负的改革进展快,如增值税留抵退税、个税专项附加扣除[7] - 对宏观经济影响大的改革进展慢,如房地产税立法、清理税收优惠[7] - 改革体现"先易后难、急用先行"原则,增值税因前期经验积累多而推进快[7][9] - 直接税收入占比从2020年至2024年略微下降[8] "十五五"税改方向 - 重点解决地方财政困难,增加地方自主财力和税收自主权[1][11] - 推进消费税征收环节后移并下划地方,今年将加快部分品目改革[8][12] - 研究同新业态相适应的税收制度,合并地方附加税并授权地方调整税率[10] - 完善个税制度,逐步将经营所得、财产所得纳入综合所得[10][13] - 强化对直播等新经济活动和娱乐明星等高收入群体的征管[13] 个税改革建议 - 维持免征额不变,逐步扩大个税收入规模[13] - 统一劳动性所得征税标准,解决"工资税"局限[13] - 规范资本所得、财产所得税收政策,堵塞偷逃税漏洞[14] - 加大教育、养老等专项附加扣除力度[14] 消费税改革建议 - 先从高价值消费品如汽车、珠宝等入手推进征收环节后移[12] - 利用大数据技术强化"以数治税",完善征管体系[12] - 协调央地财力分配,避免区域财力差距扩大[12]
白酒行业的库存周期
雪球· 2025-04-23 14:14
白酒行业库存周期本质 - 白酒库存周期由供给刚性、需求弹性、渠道博弈、政策调控等多因素共同驱动,当前处于主动去库后期,预计2025年末进入补库阶段[2] - 供给端高端白酒生产周期长(3-5年陈酿),产能释放滞后,如泸州老窖半成品酒库存从2018年46.96亿元增至2024年123亿元[3] - 需求端呈现节日驱动特征(春节中秋占销量30%-40%),高端酒兼具投资属性,如2024年飞天茅台批价稳定在2900元,而次高端酒鬼酒内参价格倒挂(出厂价1050元 vs 市场价680元)[4] 库存周期阶段与历史规律 - 2010年以来行业经历六轮完整周期,补库阶段(2009-2012、2016-2019、2021-2023)与去库阶段(2013-2015、2019-2021、2023末至今)交替[7] - 当前处于主动去库阶段,预计2025年末结束,此轮周期呈现时间长、振幅小特点,因行业成熟度提升和宏观经济放缓[7] 价格带分化表现 - 高端白酒(800元以上)库存周转天数低于6个月,茅台市场价2230元高于出厂价1169元,通过控量保价(如减少公斤装投放)维持优势[9] - 次高端白酒(300-800元)2024年积压率达25%,酒鬼酒等品牌库存周转天数同比增超400天,普遍存在价格倒挂[10] - 地产酒(300元以下)依赖区域市场,今世缘通过宴席渠道(国缘四开增长)实现逆势增长,而洋河海之蓝等产品负增长[11] 政策与宏观经济影响 - 2025年消费税改革或使企业税负增10%-20%,中小酒企面临成本上升与价格倒挂双重压力,头部企业可通过提价或数字化转嫁[13] - 经济增速5%背景下消费分层加剧,300元以下价格带增速达10%(如迎驾贡酒洞藏系列),高端商务场景占比收缩至40%[14][15] - Z世代白酒消费占比仅12%,偏好低度酒与健康化产品,倒逼企业推出小瓶装、联名款等创新[16] 行业集中度与竞争格局 - 2024年CR6达86.24%,茅台、五粮液通过数字化(库存周转压缩至15天)和供应链优化巩固优势,规上酒企数量降至963家[18] - 区域酒企通过宴席深耕(今世缘)或大众价格带扩张(迎驾贡酒洞6)突围,但300元以上产品竞争力不足[19] 未来趋势与企业策略 - 2025年下半年库存或见底,高端酒率先补库,次高端滞后1-2季度,头部企业通过量减价增(茅台1935放量)和国际化(海外收入目标15%)扩张[21] - 企业策略包括控量保价(五粮液普五控量)、渠道创新(直播占比38%)、产品升级(茅台二十四节气酒)[22]
白酒行业的库存周期
雪球· 2025-04-23 14:14
白酒行业库存周期分析 核心观点 - 白酒行业库存周期由生产刚性、需求弹性、渠道博弈、政策调控等多因素驱动,当前处于主动去库后期,预计2025年末进入补库阶段 [2] - 行业从"总量扩张"转向"存量挖潜",价格带分化、集中度提升、消费分层等结构性变革重塑竞争格局 [2] - 高端龙头和区域强势品牌更具投资价值,中小酒企面临流动性风险 [2] 库存周期的本质 - **供给端**:高端白酒生产周期长(3-5年陈酿),产能释放滞后,中低端生产周期短(如五粮液系列酒基酒81天)但需求波动大 [3] - **需求端**:节日消费占全年销量30%-40%,高端酒具投资属性(如飞天茅台批价2900元),次高端价格倒挂现象突出(如酒鬼酒内参出厂价1050元 vs 市场价680元) [4] - **渠道传导**:三级链条(酒厂-经销商-终端)导致库存积压,2024年Q3白酒上市公司存货总额1536亿元(同比+12.41%) [6] 库存周期阶段与历史规律 - 2010年以来经历六轮周期,补库阶段(2009-2012、2016-2019、2021-2023)与去库阶段(2013-2015、2019-2021、2023末至今)交替 [8] - 当前处于主动去库阶段,预计2025年末结束,呈现"时间长、振幅小"特征 [8] 价格带分化 - **高端酒(800元以上)**:库存周转<6个月,价格倒挂少(茅台市场价2230元 vs 出厂价1169元),控量保价策略有效 [10] - **次高端(300-800元)**:2024年积压率25%,库存周转天数增超400天(如舍得),价格倒挂普遍 [11] - **地产酒(300元以下)**:依赖区域经济,今世缘通过宴席市场增长,洋河因省内市场被蚕食库存压力大 [12] 政策与宏观经济影响 - 消费税改革或增税负10%-20%,中小酒企面临成本上升与价格倒挂双重压力 [14] - 2025年经济增速预计5%,消费分层加剧:高端酒受益财富效应,大众酒增速10%(如迎驾贡酒洞藏系列) [16] - Z世代白酒消费占比仅12%,偏好低度酒、健康化产品,倒逼企业创新 [17] 行业集中度提升 - 2024年CR6达86.24%,头部企业通过数字化(五粮液库存周转压缩至15天)和供应链优化巩固优势 [19] - 区域酒企差异化突围(如今世缘宴席渠道、迎驾贡酒洞6),但300元以上产品竞争力不足 [20] 未来趋势与企业策略 - 2025年下半年库存见底,高端酒率先补库,次高端滞后1-2季度 [22] - 头部企业策略:控量保价(五粮液普五)、渠道创新(茅台i茅台、直播带货占比38%)、产品升级(茅台二十四节气酒) [23][24]
宏观|国民经济和财政预算报告亮点聚焦
中信证券研究· 2025-03-10 08:23
国民经济发展计划 - 今年计划重视新兴产业培育和供求关系调节,重点化解石油化工、钢铁、光伏、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等领域的结构性矛盾 [2] - 新质生产力培育重心转向低空经济、商业航天、生物制造、量子科技等前沿产业,对已有规模的新能源、半导体等产业更强调优化结构 [2] - 物价目标提出"改善供求关系,使价格总水平处在合理区间",以解决产业结构性矛盾导致的偏低物价环境 [2] 扩内需政策 - 促消费政策资金从1500亿元提高到3000亿元,支持品类扩容,并推出育儿补贴和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等措施,预计拉动社零增长0.23-0.4个百分点 [3] - 制造业投资政策资金从1500亿元提高到7000亿元,"两重"投资从7000亿元提高到8000亿元 [3] - 专项债金额从3.9万亿元提高到4.4万亿元,土地和地产相关专项债发行占比达22.9% [3] 财政预算 - 广义财政预算支出同比增速为9.3%,较2024年提高6.6个百分点,支出扩张规模达35799亿元 [4] - 政府性基金支出预算同比增长23.1%,面向实体经济的支出同比增长18.1% [4] - 消费税征收环节后移并下划地方,高奢品、烟和汽车等征管可控度高的品类有望先行先试 [4] 外贸形势 - 1-2月出口增速低于预期,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下滑明显,半导体产业链对出口拉动作用较大 [5] - 进口增速下滑主要因国内制造业景气回暖和2月对美国反制加征关税 [5] - 美国第二轮10%关税于3月4日落地,可能进一步拖累出口 [5]
为什么是这些目标?为什么是这些改革?|两会时间
和讯· 2025-03-05 14:29
宏观经济目标与政策 - 2025年GDP增长目标设定为5%左右,与2035年人均GDP翻番目标衔接,需2024-2035年年均增速达4.7% [3][4] - CPI目标从3%下调至2%,反映对价格问题的关注,1月CPI已连续24个月低于1% [4][5] - 赤字率拟按4%安排,首次突破疫情水平(2020年3.6%),赤字规模5.66万亿元、同比增1.6万亿元 [6][7] - 新增政府债务总规模11.86万亿元、同比增2.9万亿元,含专项债4.4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1.3万亿元 [6][7][8] 财政与货币政策 - 财政政策力度加大: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债+特别国债合计拉动赤字率至8.4%(2024年为6.6%) [8] - 货币政策表述调整为"适度宽松",为2011年以来首次,强调降准降息及流动性充裕 [7] - 零基预算改革深化,省级政府广泛推进,配套项目库和绩效评价机制建设中 [16][17] - 消费税改革推进征收环节后移并下划地方,增加地方自主财力 [16] 消费与内需提振 - 消费被列为重点工作首位,安排3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 [1][9] - 202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3万亿元、同比增3.5%,服务零售额增6.2% [11] - 供给侧聚焦"银发经济",扩大健康、养老、托幼等服务供给,优化消费环境 [11][13] - 消费结构升级路径明确:非耐用品→耐用品→服务消费,带动产业升级 [12] 产业与科技发展 - "人工智能+"行动持续推进,覆盖智能网联汽车、机器人等终端及算力基础设施 [20] - 多地加速布局AI应用,如深圳竞逐低空与空天产业,北京培育人形机器人等20个未来产业 [21] - 平台经济规范发展,发挥促创新、扩消费作用,数据跨境流动制度完善中 [20] 民营经济与改革 - 民营企业数量占比超92%,高新技术企业中民企占比达92% [16] - 民营经济促进法立法推进,禁止违规收费罚款,保障公平竞争 [15][17] - 财税体制改革强调事权上移,如养老保险等支出责任或转至中央 [17] - "内卷式"竞争整治升级,从"防止"转为"综合整治",化解行业供过于求矛盾 [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