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渠道多元化
icon
搜索文档
2025年下半年食品饮料行业展望|趋势分化,内需消费擎动发展
社零消费与收入数据 - 2025年3月社零总额同比增加5.9%,人均可支配收入累计实际同比增加5.6% [3] - 2025年1-2月重庆社零消费额达2832亿元(同比+8%),上海社零同比下降11%,杭州增速达25% [14] - 2024年重庆、成都、武汉社零增速亮眼(重庆+4%、成都+3%、武汉+5%),上海同比下降3% [10] 食品饮料行业趋势 - 食品CPI同比下滑1.4%,调味品价格指数回升至近一年最高值,佐证餐饮行业复苏 [3] - 乳制品价格小幅回升,大众餐饮消费提振明显,餐饮美食卡券均价提升 [3] - 高端白酒通过年份酒和系列酒优化产品结构,地产白酒向上抢夺次高端份额 [9] - 细分赛道龙头通过多样化产品矩阵对冲主品下滑风险 [9] - 零食折扣店、便利店等低端化渠道及微信小店等新兴渠道快速发展 [9] 餐饮消费复苏 - 2025年3月限额以上企业餐饮收入达1340亿元,同比+6.8%,增速创近一年新高 [15] - 餐饮复苏预计带动啤酒销量增长,椰子水、新式茶饮等即饮赛道受益 [17] - 连锁餐饮需求修复将促进预加工食品公司业绩增长 [17] 投资主线分析 - 主线一:中西部高线城市(重庆、成都、武汉)消费活力释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政策支持提振内需 [14] - 主线二:餐饮消费复苏拉动上下游产业链,包括预加工食品和即饮消费 [15][17] - 主线三:政策推动内需市场升级,2025年1-3月基础设施投资累计同比+11.5%,制造业投资+9.1% [18] - 主线四:食品饮料行业2024年平均派息率112%,现金市值占比11%,分红意愿高于多数行业 [21] 图表数据参考 - 图表1:3月社零消费总额同比增速5.9% [5] - 图表2:餐饮收入及商品零售增速 [6] - 图表3: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回升 [7] - 图表4:食品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下滑 [8] - 图表5:2024年社零消费额前十名城市 [13] - 图表6:2025年1-2月社零消费额前十名城市 [14] - 图表7:3月餐饮收入同比增速创新高 [20] - 图表9: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 [19] - 图表10:固定资产投资建设情况 [25] - 图表11-12:2024年各板块派息率和现金市值占比 [23][27]
欢乐家(300997) - 2025年5月27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2025-011)
2025-05-28 12:36
渠道与营收 - 2024年零食专营连锁渠道实现营业收入1.15亿元,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644.62万元,公司将继续开拓该渠道并增加产品研发 [2] - 截至2024年末,公司经销商数量为2,236家,华中、西南和华东地区经销商数量约占总数的65.07%,2024年这三个区域营业收入合计12.25亿元,占公司营业收入的66.05% [4] 产品规划 - 水果罐头产品研发思路为便携、休闲化和配料多元化的小包装罐头,推出减糖版、果汁水果罐头等,包装形式增加果杯等 [2][3] - 椰子水产品坚持高品质生产,进行品牌换新,推出椰果椰子水、椰子水饮料等新产品,但新产品有销售未达效果风险 [3] 原料采购 - 2024年黄桃采购单价同比下降超30%,橘子采购单价因产量低于上年同期有一定幅度上升,整体采购单价处于合理区间 [3] - 2024年椰子类原材料采购单价因供需关系等因素有一定幅度上升 [3] 人员变动 - 李兴辞去公司总裁职务,仍担任董事长等职务;李子豪担任公司总裁职务 [4] - 公司董事会聘任吕建亮为副总裁,负责营销业务,团队磨合需一定时间 [4] 其他情况 - 公司产能利用率符合行业一般情况,按旺季需求配置产能 [4] - 2025年营销工作继续渠道精耕,优化调整费用投放和结构 [4] - 2024年年度利润分配比例为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3.00元(含税),共派发现金红利1.25亿元,披露《未来三年(2025 - 2027)股东回报规划》,目前无股权激励计划 [4][5]
立高食品(300973) - 2025年5月26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5-26 20:50
产品规划 - 2023年年中上市首款稀奶油产品稀奶油360pro,2024年度UHT产品线销售额近五亿元,同比增长近两倍,将从高、中、低三档丰富稀奶油产品矩阵 [2] - 不太可能确定高端产品和大众化产品的固定分布比例,产能未达瓶颈时无严格限制,销售好、产能足可倾向生产高端产品 [8] 渠道拓展 - 零食渠道处于探索阶段,需摸索成熟合作模式才能大规模拓展 [2][3] - 烘焙处于普及阶段,渠道多元化且向三四线城市渗透,公司积极迎合潮流开发产品 [4] - 餐饮渠道是未来主要渠道,业态和场景多元,公司摸索细分渠道,商超渠道同步开展,家庭、社交、就餐消费趋势难把握,可能齐头并进 [5][6] - 直销有条件限制,公司掌握平衡,满足条件且需定制的客户配合直销,主要销售工作交经销商 [6] - 继续抓传统烘焙渠道,投入更多资源到餐饮和商超领域,摸索茶饮、零售渠道,各产线自行策划重点渠道等 [8] 生产供应 - 第二条稀奶油生产线研发时考虑多产品适配,现有和计划上市的稀奶油产品可共线生产,除非产能不足,否则较少有进一步资本开支 [4] - 在广东广州和佛山、浙江湖州、河南新乡布局生产基地,产能分布更全国化,具备地域和原料区位优势,通过租用外仓具备向全国客户交付商品的能力 [9][10] 原料使用 - 同一种原料要么用国产,要么用进口,不混合添加使用 [4] 市场竞争 - To B客户懂货,综合实力才能取胜,公司坚持提供综合服务与产品,不易出现劣币驱逐良币情况 [6] - 烘焙领域多元化,传统友商和细分品类供应商发展手段不同,仅通过展会难了解真正趋势 [8] 新品情况 - 因与核心客户有保密协议,不便透露商超客户下半年新品上市情况,从去年底到目前有很多产品储备,部分可能较快与消费者见面 [10] 子公司赋能 - 子公司广东立澳油脂有限公司生产的烘焙油脂多条较大产品线已实现初步内部流程替代,替代范围将扩大,产品对外销售有市场接受度,定位高端烘焙,公司希望提高研发能力推出更多高端产品 [10]
东南亚智能手机市场面临自2024年以来的首次下滑,三星重回榜首,小米逆势增长
Canalys· 2025-05-19 13:05
东南亚智能手机市场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东南亚智能手机市场同比下滑3%,为连续五个季度增长后的首次下滑 [1] - 三星以430万部出货量重夺市场第一,占据19%市场份额 [1] - 小米成为前五大厂商中唯一实现同比增长的品牌,出货量达400万部(同比+4%),市场份额17% [1] - 传音出货量同比下滑20%至330万部,市场份额15% [1] - OPPO(不含一加)出货量下滑16%至320万部,市场份额14% [1] - vivo出货量270万部(同比-3%),市场份额12% [1] - 其他品牌合计出货量520万部(同比+18%),市场份额23% [7] 市场动态与厂商策略 - 市场疲软主因2024Q4厂商提前备货导致库存偏高,叠加通胀压力削弱消费需求 [2] - 平均售价(ASP)同比上涨5%至2023年以来最高水平,预计2025年将继续上涨 [2] - 小米通过调整Note系列发布时间(1-2月)和减少核心零售商依赖实现增长 [2] - 荣耀通过丰富产品线覆盖更广价格区间,实现88%同比增长(89.3万部) [2] - 三星5G A系列出货量同比增长47%,推动产品线高端化转型 [2] - 小米在马来西亚扩大运营商渠道红米5G系列,5G设备贡献率达39% [2] 区域供应链变化 - 越南因稳定治理、基础设施改善和靠近供应链优势,成为区域供应链转移重要受益者 [5] - 越南5G发展为品牌扩大5G产品线提供机遇 [5] - 马来西亚(半导体)、印尼(电池)、泰国(工业电子)也在强化智能手机价值链作用 [5] 市场挑战与机遇 - 全球贸易紧张、汇率波动、政治不确定性和通胀形成显著市场阻力 [4] - 进口成本上升和ASP提高将进一步抑制价格敏感市场需求 [4] - 为苹果、三星等品牌加快生产多元化(降低对中国制造依赖)提供机遇 [4]
欢乐家:今年继续贯彻水果罐头和椰子汁双驱动的发展战略,有序推进椰子水系列产品
财经网· 2025-05-13 11:44
渠道多元化战略 - 公司深化渠道多元化布局,积极拥抱零食专营连锁等新兴渠道,2024年黄桃罐头、橘子罐头及椰子汁饮料进入部分头部零食专营渠道,该渠道实现营业收入1.15亿元 [1] - 2025年第一季度零食专营渠道营业收入达4644.62万元,计划继续开拓中腰部零食专营系统,并研发更具个性化、高附加值产品 [1] 销售区域分布 - 截至2024年末,公司经销商数量为2236家,华中、西南、华东地区占比65.07%,为主要销售区域 [1] - 上述三区域2024年营业收入合计12.25亿元,占公司总营收的66.05% [1] 2025年重点工作 - 营销端将精耕渠道,优化终端网点,重点开发餐饮渠道,扩宽消费场景,提升产品曝光度 [2] - 以椰子汁和水果罐头为核心,围绕口感、健康、功能开发新品,深化渠道多元化,注重品牌年轻化 [2] - 继续推进水果罐头与椰子汁双驱动战略,有序拓展椰子水系列产品 [2] - 实施越南椰子加工项目,增强原料供应能力,同步拓展生榨椰肉汁等原料业务 [2] - 强化供应链管理,提升高效响应能力 [2]
欢乐家(300997) - 2025年5月12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2025-010)
2025-05-12 17:52
渠道发展 - 零食专营渠道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15亿元,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644.62万元 [2] - 计划开拓中腰部零食专营系统,增加个性化、高附加值产品研发 [2] - 2024年华中、西南、华东地区经销商数量占比65.07%,营业收入合计12.25亿元,占公司总收入66.05% [4] 产品规划 - 水果罐头研发方向:便携小包装、休闲化、配料多元化(如减糖版) [3] - 椰子水产品进行品牌换新,目前仍属培育型产品,未来将研发新品类拓宽价格带 [3] - 推进越南椰子加工项目,加强原料供应及供应链竞争力 [4] 管理层调整 - 李兴辞任总裁仍任董事长,李子豪由副总裁升任总裁 [2] - 新任副总裁吕建亮全面负责营销业务,具有快消品行业经验 [2] 行业优势 - 罐头行业布局早(2001年),全国性生产基地布局(山东/湖北/广东) [3] - 综合南果北果季节特点形成全品类优势 [3] - 水果原料采购价格透明,2024年黄桃单价降超30%,橘子单价上升 [4][5] 2025年重点 - 渠道精耕:终端网点优化,重点开发餐饮渠道 [4] - 品牌年轻化:增强椰子汁和水果罐头双驱动战略 [4] - 供应链管理:提高响应效率 [4] - 费用投放:优化调整费用结构 [5]
致欧科技(301376):2024年营收增速亮眼 渠道多元发展应对风险
新浪财经· 2025-04-30 16:50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1.2亿元(同比+33.7%),归母净利润3.3亿元(-19.2%),扣非归母净利润3.1亿元(-28.5%)[1] - 2025Q1单季度营业收入20.9亿元(+13.6%)[1] - 2024年毛利率34.7%(-1.7pct),期间费用率30.1%(+2.2pct),销售净利率4.1%(-2.7pct),扣非净利率3.8%(-3.3pct)[2] - 2025Q1单季度毛利率35.4%(-0.6pct),期间费用率28.2%(-2.1pct),销售净利率5.3%(-0.2pct),扣非净利率5.7%(+0.5pct)[2] 盈利预测调整 - 下调2025-2026年盈利预测,新增2027年预测: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95/5.62/7.56亿元(原2025-2026年为5.41/7.17亿元)[1] - 对应EPS为0.99/1.40/1.88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18.4/12.9/9.6倍[1] 收入结构 - 分地区收入:欧洲49.0亿元(+31.3%),北美30.2亿元(+38.8%),日本0.6亿元(+29.8%),其他地区0.6亿元(+68.8%)[3] - 分渠道收入:B2C渠道68.4亿元(+38.4%),B2B渠道12.0亿元(+14.4%)[3] 业务策略 - 欧洲市场作为业务基石,通过仓储布局优化与产品升级巩固竞争优势[3] - 加速布局SHEIN、TikTok、Temu等新兴流量平台,同时拓展欧洲本土线上B2C平台,推动渠道结构从"单极依赖"向"多极共生"升级[3]
致欧科技(301376):渠道结构多元化 海外产能布局提升韧性
新浪财经· 2025-04-30 16:50
财务表现 - 2024年实现营收81.2亿元(yoy+33.7%),归母净利润3.3亿元(yoy-19.2%),低于预期(4.4亿元),主因海运成本提高 [1] - 1Q25实现营收20.9亿元(yoy+13.6%),归母净利润1.1亿元(yoy+10.3%),利润率环比向好 [1] - 4Q24毛利率环降1.9pct至33.6%,1Q25毛利率回升至35.4% [3] - 4Q24、1Q25归母净利率分别同降4.2/0.2 pct至2.3%/5.3%,一季度利润率环比改善 [3] 渠道与产品 - 2024年除亚马逊外的其他B2C平台营收占比同增4.3pct至18.2%,渠道多元化程度提升 [2] - 2024年新品、次新品合计营收占比同增约7.9pct至37%,新品梯度扩张体系完善 [2] 供应链与物流 - 截至24年底实现20%的东南亚对美出货,预计25年逐步覆盖对美多数出货需求,关税扰动有望逐季缓解 [3] - 法国、意西前置仓发货比例分别同增30/14pct至38%/73%,运输时长缩短1-2天 [3] - 美国自发订单比例增至28%,平均尾程价格下降4-5美元/单 [3] 盈利预测与估值 - 调整2025-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34%/-26%至3.9/5.5亿元,引入27年归母净利润7.4亿元 [4] - 参考26年可比公司一致预期16xPE,给予公司26年16x目标PE,调整目标价22元(前值23元) [4]
味知香:Q1加盟店同店收入回正,期待改善-20250429
华泰证券· 2025-04-29 12:0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增持”评级,目标价26.76元 [4][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公司经营承压,受整体消费环境平淡影响,加盟店数量减少,但积极开拓商超渠道贡献收入增量,2025Q1加盟店同店收入回正,随着产品推新和渠道网络多元化,期待后续业绩改善 [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务数据 - 2024年收入6.7亿、归母净利0.9亿,同比-15.9%、-35.4%;2024Q4收入1.6亿、归母净利0.2亿,同比-10.4%、-29.8%;2025Q1收入1.7亿、归母净利0.2亿,同比+4.2%、+3.2% [1] - 2024年牛肉类/家禽类/猪肉类/羊肉类/鱼类/虾类收入2.6/1.2/0.6/0.1/1.0/0.8亿,同比-18.1%、-10.2%、-3.9%、-58.1%、-14.3%、-12.8% [2] - 2024年零售渠道收入4.3亿,同比-20.4%,其中加盟店/经销店收入3.8/0.4亿,同比-11.4%、-59.8%;批发渠道收入1.8亿,同比-17.0%;电商客户营收169万,同比-26.0%;商超渠道营收0.6亿元,同比+89.1% [2] - 2025Q1零售/批发渠道收入1.3/0.5亿,同比+16.6%、+17.6% [2] - 2024年毛利率同比-1.4pct至25.0%(2024Q4同比-2.8pct),2025Q1毛利率同比-2.1pct至22.9% [3] - 2024年销售费用率同比-0.5pct至4.5%(2024Q4同比-2.1pct),管理费用率同比+1.6pct至7.0%(2024Q4同比-0.8pct);2025Q1销售/管理费用率同比-1.7、-1.0pct至4.3%、6.6% [3] - 2024年归母净利率同比-3.9pct至13.0%(2024Q4同比-3.4pct),2025Q1归母净利率同比-0.1pct至11.3% [3] 门店情况 - 截至2024年末,加盟店较2023年末净减少79家至1744家;截至2025Q1末,加盟店较2024年末净减少16家至1728家,2025Q1单店收入同比+7% [1][2] - 截至2024年末,批发客户较2023年末净减少9家至526家 [2] 盈利预测 - 预计2025 - 2027年EPS为0.67/0.78/0.90元(较前次2025 - 2026年-3%、+2%) [4] 可比公司估值 - 参考可比公司2025年平均PE 40x(Wind一致预期),给予其2025年平均PE 40x,对应目标价26.76元(前次23.30元,对应2025年34x PE,前次可比公司2025年平均PE 34x) [4]
西麦食品(002956):25年实现良好开局 产品结构持续优化 受益成本红利利润有望高增
新浪财经· 2025-04-29 10:48
财务表现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8.96亿元,同比+20.16%,归母净利1.33亿元,同比+15.4%,扣非归母净利1.11亿元,同比+16.7% [1] - 24Q4营业收入4.63亿元,同比+4.04%,归母净利0.25亿元,同比+8.22%,扣非归母净利0.22亿元,同比+96.59% [1] - 25Q1营业收入6.56亿元,同比+15.93%,归母净利0.55亿元,同比+21.17%,扣非归母净利0.53亿元,同比+27.66% [1] 产品与渠道 - 24年纯燕麦收入7.06亿元,同比+9.58%,复合燕麦收入8.51亿元,同比+28.81%,冷食燕麦收入1.49亿元,同比+24.08% [1] - 24年经销渠道收入10.14亿元,同比+12.32%,直营渠道收入8.28亿元,同比+31.02% [1] - 复合燕麦、燕麦+、牛奶燕麦、蛋白粉等精深加工产品营收占比不断提升,蛋白粉同比增长超170% [4] 毛利率与成本 - 24Q4毛利率37.37%,同比-8.29pct,主要因高价原料和新工厂投产影响 [2] - 25Q1毛利率43.65%,同比-0.05pct [2] - 24年纯燕麦毛利率42.02%,同比-3.15pct,复合燕麦毛利率46.76%,同比-2.40pct,冷食燕麦毛利率36.86%,同比-10.59pct [2] 费用与盈利能力 - 24Q4期间费用率31.89%,同比-11.21pct,销售费用率24.02%,同比-12.33pct [3] - 25Q1期间费用率33.87%,同比-0.61pct,销售费用率29.21%,同比-0.95pct [3] - 24Q4归母净利率5.36%,同比+0.21pct,25Q1归母净利率8.32%,同比+0.36pct [3] 战略与展望 - 零食量贩渠道增长接近50%,新零售渠道GMV超亿元,同比+35% [4] - 新采购季燕麦原料价格下降,Q2毛利率预计显著改善 [4]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2.90/27.41/33.09亿元,归母净利润1.77/2.20/2.70亿元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