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港产城融合
icon
搜索文档
镇江经开区深化国际产能合作 港产城协同共进 高质量发展动力澎湃
镇江日报· 2025-08-24 07:55
公司运营与业绩 - 宝武资源镇江科技1-7月生产混配矿53万吨 实现产值超3亿元 已追平2024年全年水平 预计全年产值突破6亿元[1] - 公司通过智能传输系统大幅提升生产效率 整船货物转运时间从十几小时缩短至3小时[2] - 依托中国宝武全球网络 今年将引入几内亚西芒杜优质铁矿石资源 强化供应链核心地位[2] 项目建设与投资 - 江苏象屿矿业二期项目总投资10亿元 预计2026年6月建成 10月投产 全面达产后年产值将达50亿元 年创税收约1亿元[3] - 项目实现"五证齐发"审批突破 提前3个月开工 从土地挂牌到开工仅用3个多月[3] 港口发展与区域经济 - 镇江经开区2025年上半年签约涉港项目8个 总投资约17.4亿元 完成全年目标任务100%[4] - 港口货物吞吐量达0.82亿吨 集装箱吞吐量25.01万标箱[4] - 二航三公司码头完成公用化建设 预计新增年吞吐量10万吨[4] - 海关推行"联动接卸""进口船边直提"等高效模式 货物通关效率显著提升[4]
如皋聚力“以港强市” 聚焦“跨江向海”
新华日报· 2025-08-23 07:26
战略规划 - 全域推进以港强市战略工程 将港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 [1] - 强化规划战略引领和资源全域统筹 建设江海联运重要节点 向海智造产业高地 跨江融合开放门户和宜居宜业生态城市 [1] - 一体推进落实以港强市 产创协同 跨江融合 绿色共享四大战略 [5] 产业发展 - 沿江布局高端制造产业 总投资10亿元的森永高端过程装备制造项目火热建设 [2] - 长江镇形成产业集聚 规模工业开票销售占全市比重超三分之一 进出口贸易额占全市近50% [2] - 六大产业链占规模工业产值比重达87%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61.5% [2] - 培育船舶海工和海洋工程装备两大优势产业 拓展海洋生物制品 海洋能源等新赛道 [6] - 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招引涉海高端智能制造 新材料项目 推动产业联动发展 [7] 港口建设 - 如皋港距离长江入海口120公里 成为周边百公里范围内的物流中枢 [4] - 已有25个码头泊位获准对外开放 集装箱航线通达美洲 欧洲 非洲 中东和东南亚地区 [4] - 形成码头+保税+海运+仓储+供应链金融贸易+跨境电商的港口物流生态链 [4] - 加速港口升级改造 优化岸线资源整合 畅通快审通道 [7] 企业案例 - 森松重工依托自建码头优势 大型模块可直接装船发货 成功获得多家世界500强订单 [4] - 金鹰产业园通过长源国际码头直接靠泊 相比原先经上海罗泾或常熟中转大幅降本增效 [4] - 江苏海通海洋工程装备公司手持订单满负荷排至2027年底 [6] - 珂莱欧海洋生物科技为国内首家珊瑚商业化养殖厂 产品经港中转辐射长江经济带和全球市场 [7] - 江苏个德海洋工程设备追加投资3000万元扩建产能 [7] 创新合作 - 在上海交通大学大零号湾设立科创飞地 已吸引105个项目落户 [2] - 形成一线孵化 如皋转化的协同创新模式 [2] - 南通力威机械从传统领域跨界海洋工程装备 联合研制全海深光电缆绞车系统参与北极科考 [7] 经济表现 - 上半年工业开票销售超千亿元 [2] - 实现外贸进出口194.2亿元 增长13.1% 其中出口146.6亿元 增长17.9% [4]
广州白云人和镇举办2025年招商推介大会 链接全球资源助推港产城融合升级
搜狐财经· 2025-08-16 07:31
招商大会概况 - 2025年广州市白云区人和镇招商推介大会主题为"链接全球 筑梦空港" 旨在展示产业用地资源与物业载体 加速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与港产城融合升级 [1] - 大会由广州空港委 区有关部门 人和镇及白云国际机场股份等企业代表共250余人出席 特邀贵州省黔南州及平塘县领导参与 [1] - 人和镇位于广州临空经济示范区核心区 党委书记张丹莉现场发出投资邀约 [1] 重点项目签约 - 12个重点项目集中签约 总投资超50亿元 涉及广东电网广州供电局 广州新机场穗和集团 广州诗妃生物科技 食尚农业科技等企业 [3] - 合作领域覆盖新型储能 化妆品 现代都市消费 现代都市农业 现代航空物流等新兴及特色产业 [3] 产业资源与发展规划 - 人和镇推介村集体留用地 国有用地等土地资源 重点展示机场西南商务区 T3临空产业园 阿瑞美谷城 广州翼·空港文旅小镇 正信智谷产业园 南国工业园等载体 [5] - 同步展示贵州黔南州平塘县特色农产品 体现"港 产 城 农"多元融合格局 [5] - 未来将聚焦航空产业 新能源 新型储能 智能制造 美妆产业 现代都市农业 现代都市消费等领域 构建"1+4+4"现代产业体系 打造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 [5]
一图读懂|顺义区首都机场临空经济示范区部分街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8-06 15:04
规划定位与战略目标 - 天竺综保区定位为服务首都"四个中心"和"两区"建设、推进港产城融合发展的重要空间[3] - 总体目标是建设服务贸易特色鲜明的综合保税区、城绿交融的机场北门户、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和首都对外开放新高地[6] - 规划范围包括1个建设主导街区和1个生态复合街区,总用地面积936.89公顷[3] 产业转型与空间布局 - 推动从传统出口加工和贸易物流向服务贸易、消费服务、保税研发等功能转变[6] - 形成"一核五片,带多廊"的空间结构,打破物理围网封闭格局,增加面向城市侧的卡口[6][7] - 构建"3+1"产业体系,重点发展医疗健康、文化贸易、升级型消费和临空型保税供应链服务[9][10] 空间品质与景观规划 - 以机场跑道起降视域为重点,全面提升机场俯瞰景观体验,形成"首都门户,国际风尚"风貌特色[11][12] - 规划建设两大郊野公园和三大生态景观带,完善景观廊道和公共空间设计[12] - 加强第五立面系统管控,突出郊野公园大地景观特色,优化夜景照明和建筑光伏一体化设计[12] 配套设施与服务保障 - 配置1处街区服务中心和5处产业会客厅,提供文化、体育、医疗、餐饮、物流等综合服务[14] - 构建交通、城市安全与市政基础设施体系,推进韧性、安全、智慧城市建设[14] - 结合京密路建设和集体建设用地腾退,实施耕地占补平衡、林地整治和郊野公园建设[16] 实施推进与土地管理 - 设立指标流量池,在时间上有序释放、在空间上精准投放建设指标[7] - 严格落实"三区三线"划定成果,对城镇开发边界进行局部优化[7] - 形成近期项目实施清单,有序推动二期围网内三大设施建设和存量用地更新[16]
扬州市与江苏省港口集团再续约 “港地联动”共建世界一流港口
新华日报· 2025-08-05 10:37
8月1日,扬州市人民政府与江苏省港口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这是双方自2021年签署战略合作框 架协议以来再次续约。双方将在物流园区建设、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港口一体化运营、绿色智慧转型等 方面开展合作,合力打造河江海水水中转枢纽、江淮区域集装箱枢纽港,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 供强有力支撑。 今年以来,扬州港各项经营指标再创历史新高。上半年完成风电、大件设备中转量185万立方米, 同比增长189.74%。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扬州港集团今年以来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7.95%,货物吞吐量同 比增长3.85%,风电设备、钢材等特色货种作业量持续增长;港产城融合加速拓展,扬州港"一港三 区"发展格局加快完善。 省港口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陈明表示,省港口集团将进一步深化与扬州市合作,按照扬州提出 的"百万标箱、亿吨大港、千亿产业"目标定位,全面深化省市战略协同,全力构建港产城融合新生态, 全力服务扬州经济社会发展。扬州市委书记王进健表示:"我们期待与省港口集团进一步深化合作机 制、拓宽合作领域,聚力共建世界一流港口、共拓全球物流航线、共促港产城深度融合、共推绿色智慧 转型,开启互利共赢崭新篇章。" ...
济宁实施“港产城”融合,书写内陆国际化都市转型新篇
齐鲁晚报网· 2025-08-04 15:55
港口吞吐量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济宁港口货物吞吐量达5575万吨 同比增长10.4% [1] - 集装箱吞吐量20.9万标箱 同比增长20.1% 稳居山东省内河首位 [1] - 龙拱港上半年吞吐量14.65万标箱 为全国智能化程度最高内河集装箱示范港 [5] 新能源船舶制造突破 - 山东新能船业上半年订单量为往年同期三倍 订单已排满全年 [2] - 首创船型实现新能源动力等4项突破:船阻降6% 节能3% 自重降5% 污染物排放降90%以上 [2] - 纯电动力船舶实现零污染零排放 LNG船每百公里运费较柴油船省300元 单船年省10万元 [2] - 累计签约船舶订单168艘 开工建造新能源船舶90艘 [3] - 在建船舶102艘中新能源船舶占比84% 达86艘 [4] 国际业务与技术合作 - 与法国达飞海运集团签约182TEU纯电动力集装箱船 系国内纯电动力内河集装箱船首次出海 [3] - 船舶搭载宁德时代电池系统 总长79.9米 [3] - 成功开拓中欧班列下水业务124大柜 与中远海 马士基等外贸船公司达成合作 [7] - 直接进出口业务覆盖澳大利亚 巴西 埃及等十余国 海关进出口额同比增长43.51% [7] 基础设施与智能化建设 - 全市航道通航里程突破650公里 居山东省内河首位 [5] - 龙拱港实现高度自动化:无人驾驶集卡配北斗厘米级导航 单操作员可操控4台自动化轨道吊且准确率100% [5][6] - 韩庄港1-4泊位工程通过验收 全市港口吞吐能力突破1亿吨 [5] - 3条铁路线入选国家"一港一策"铁水联运重点项目 [6] 多式联运网络拓展 - 上半年新开通3条内河集装箱航线 累计达29条 [6] - 开辟济宁至青岛 内蒙古至济宁 德州至徐州等多式联运新通道 [6] - 龙拱港堆场纳入中欧班列共享堆场 构建"公铁水空"多式联运体系 [6] - 冷链班车每周三发车 金乡大蒜12小时直达黄岛港 通过青岛港百余条国际航线发往全球 [6] 临港产业集群发展 - 差异化建设"七大百亿临港园区" 临港煤钢物流园营收突破100亿元 [8] - 吸引58家世界500强企业投资 加速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 [8] - 梁山港建设23个2000吨级泊位及铁路专用线 培育煤炭物流 钢材物流 港航装备制造三大主导产业 [8] - 鱼城港莱赛尔纤维园区建设4条15万吨生产线 达产后年营收120亿元 带动全产业链发展 [8] 政策规划支持 - 《山东省港口与航道布局规划》明确济宁港为全国内河主要港口核心 [1][9] - 京杭运河山东段实施新能源船舶免费过闸政策 叠加国家补贴激活绿色航运需求 [3] - 启动编制《北方内河航运中心建设五年规划(2026-2030年)》 聚力打造五大中心 [9]
扬州市与省港口集团再续约“港地联动”共建世界一流港口
新华日报· 2025-08-03 07:42
战略合作协议签署 - 扬州市人民政府与江苏省港口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续约自2021年以来的框架协议 [1] - 合作领域包括物流园区建设、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港口一体化运营、绿色智慧转型 [1] - 目标为打造河江海水水中转枢纽、江淮区域集装箱枢纽港 [1] 扬州港经营表现 - 上半年风电、大件设备中转量达185万立方米,同比增长189.74% [1] - 扬州港集团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7.95%,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长3.85% [1] - 风电设备、钢材等特色货种作业量持续增长 [1] 港产城融合发展 - 扬州港"一港三区"发展格局加快完善 [1] - 省港口集团将按照"百万标箱、亿吨大港、千亿产业"目标深化合作 [1] - 双方计划共建世界一流港口、拓展全球物流航线、推动绿色智慧转型 [1]
“港地联动”共建世界一流港口
新华日报· 2025-08-03 05:24
战略合作协议签署 - 扬州市人民政府与江苏省港口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继2021年框架协议后再次续约 [1] - 合作领域包括物流园区建设、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港口一体化运营、绿色智慧转型 [1] - 目标为打造河江海水水中转枢纽、江淮区域集装箱枢纽港 [1] 扬州港经营表现 - 上半年风电、大件设备中转量达185万立方米,同比增长189.74% [1] - 扬州港集团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7.95%,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长3.85% [1] - 风电设备、钢材等特色货种作业量持续增长 [1] 发展规划与目标 - 省港口集团将按照"百万标箱、亿吨大港、千亿产业"目标深化合作 [1] - 扬州港"一港三区"发展格局加快完善,港产城融合加速拓展 [1] - 双方计划共建世界一流港口、拓展全球物流航线、推动绿色智慧转型 [1]
日照12条产业链7个入选省“雁阵形”,实力藏不住!
齐鲁晚报网· 2025-08-01 08:36
钢铁产业战略定位 - 钢铁产业是日照市经济发展的压舱石 [1] - 日照市打造12条重点产业链 钢铁制造产业链位列首位 [1] 产业链发展机制 - 重点产业链按照5个1工作机制运行 包括1个链长统筹 1个专班服务 1套图谱指引 1批项目推进和1组平台支撑 [2] - 各重点产业链由市领导担任链长 明确1-2个牵头部门 构建链长制推进架构 [2] 产业集群建设 - 各产业链以专业园区为载体实现集聚式发展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链打造18个专业园区 [2] - 日照市先进钢铁制造等7个特色产业列入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名单 [2] - 充分发挥日照港世界第7大港口优势 推进港产城高质量融合发展 [2] 链式招商策略 - 依托日钢和山钢两大龙头企业开展钢铁制造产业链招商 绘制产业招商图谱 [3] - 汽车产业链为100亿元皮卡商用车项目召开供应链共创大会 已招引落地8个配套项目 [3] - 各产业链打造招商应用场景 以技术需求和补链环节为导向招引关联企业 [3] 营商环境优化 - 实行先行办理 并行办理 容缺受理等措施 审批效率提升70% [3] - 重点产业链牵头部门与市重点项目推进专班双轮驱动 建立政策 要素 资金需求清单 [3]
福建港口经济驶入“大船大港”时代
港口经济规模与地位 - 2024年福建沿海港口经济增加值达7568亿元 占全国海港城市港口经济总量11.3% 贡献度稳居全国前三[1] - 港口经济对沿海区域GDP贡献率高达15.3% 居全国领先位置[1] - 全省港口集装箱班轮航线约300条 每月约2200个航次 通达全球60多个国家160多个港口[4] 基础设施与运营能力 - 拥有217个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 形成东南沿海世界级港口群[1] - 全省25个港区基本实现15分钟上高速 8个港区开通疏港铁路支线[4] - 福州港可门铁路支线4至7号泊位段开通运营 厦门远海码头铁路专用线建成贯通[4] 航线网络与物流效率 - 厦门港全球港口连通性指数高居全球第11位 新开通7条国际班轮航线[3] - 海丰集运厦门-马尼拉电商快线海运时间压缩至2天 效率全球领先[3] - "丝路海运"平台构建高效标准体系 覆盖港口、航运、物流、贸易全产业链[3] 临港产业集聚效应 - 上汽宁德生产基地年产能24万辆 平均53秒下线一台新车[5] - 福州港元洪作业区形成水产加工、肉类加工、粮油蛋白、热带水果及预制菜五大食品产业矩阵[6] - 临港经济带串联万华集团、申远新材料等项目 支撑百亿级乃至千亿级产业发展[6] 智能化与效率提升 - 厦门远海码头升级为5G全场景智能码头 单泊位每日节省36名司机[7] - 桥吊装卸效率提升6倍 无人集卡实现全天候自主作业[7] - 数字口岸平台使海关查验时间从4小时压缩至几分钟 船舶在港时间位列全球主要港口前三[8] 创新政策与标准建设 - 出台全国首个集装箱式锂电池储能系统海上安全运输指南 弥补国际海运规则空白[9] - 建设三个港区冷危货物堆场 年通过能力超10万标箱 规模国内领先[10] - 2024年1-5月厦门港集装箱吞吐量490.97万标箱 同比增长2.52%[10] 区域协同发展 - 全省90%以上大宗货物和95%外贸进出口货物通过港口运输[6] - 海铁联运网络将物资输送至内陆钢铁、化工、食品产业 同时输出整车、机电等产品[4] - 泉州港航线网络通达菲律宾、越南、印尼、泰国、日本等国[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