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打新
搜索文档
港股IPO定价新规后仅1家破发 新股涨幅猛散户中签难
证券时报· 2025-10-15 01:32
港股IPO市场整体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香港市场共有67宗新股上市,集资额达1829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49%和229% [3] - 截至2025年9月30日,香港市场有近300宗上市申请,创下历史新高 [3] - 2025年以来港股IPO重登全球集资额首位,有望在年底重新夺回全球IPO市场榜首位置 [2][3] 新股定价机制改革影响 - 港交所于2025年8月4日正式实施新股定价机制改革,允许发行人自主选择股份认购分配机制,公开认购比例可在10%至60%之间设定 [3] - 新规实施后,8月4日以来上市的19只新股中仅1家破发,破发率显著降低,最高首日涨幅达到330% [2][4] - 新规后机构投资者主导定价,14家新上市公司选择将10%的份额分配给散户投资者 [4] 散户打新市场状况 - 新规下散户分配比例显著减少,出现"僧多粥少"局面,散户中签难度陡增 [2][5] - 金叶国际集团创下港股史上首个超万倍认购纪录,超额认购倍数达11465倍,但"申购一手的中签率"仅为0.5% [2][5] - 8月4日后上市的19只新股中,有12只的"申购一手的中签率"在1%及以下,其中4只在0.1%以下 [5] 新股上市表现特征 - 新规后上市的19家公司中有9家首日涨幅在100%以上,2025年以来的涨幅榜几乎全被新规后上市新股占据 [7] - 涨幅居前的公司特点包括:生物医药类公司占比最多达5家,小市值公司涨幅更大,认购倍数普遍超2000倍 [7] - 散户投资者更偏爱巨头公司,2025年以来上市的71只新股中,认购人数超30万人的5家公司多为千亿级乃至万亿级市值 [7] 行业与市值表现分析 - 新经济公司表现明显好于老经济行业,小市值公司上市首日领先但随后大市值公司跑赢 [8] - 认购倍数更高的项目前期表现更好但后续转弱 [8] - 公司质量与前景是决定后续股价稳定乃至上涨的根本因素 [4]
酸甜苦辣尝过VS利箭穿心而过
格隆汇· 2025-10-13 09:21
周五,连续两只黑天鹅把市场干蒙了。白天恒生指数,恒生科技,科创50etf,创业板etf的下跌像极了去年国庆后的走势。夜盘特朗普接力,宣布从11月1日 起对中国商品加征100% 关税,作为现有关税的额外措施,并对所有关键软件实施出口管制。QQQ大跌3%+,标普500大跌2.7%+。目前和四月初两点不同: 1.最近三个月双创,恒生科技走势太极致,积累了太多涨幅。我聊下来,许多参与者都有获利了结的动力与冲动。市场缺乏的,是看跌的共识。2.四月初那 波,许多指数跌到半年低位了,而现在才哪到哪?两周低位? 过去一个月,至少有个三个大佬和我说最近不打新了(低中签率导致收益率偏低,不值得)加仓冲港股。这让减部分仓来打新的我:曾经志在四方少年,羡 慕南飞的雁。有朋友问我轩竹生物与云迹撞了怎么选?云迹和海西撞了怎么选?云迹A机制不太稳吧?甚至有问:现在该撤销认购吗?我看着大佬们亲率大 军在前线(正股)征战,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而我龟缩在打新这个小山头,难道还要求稳,祈求上苍,坐等一只彩凤飞降?不如就梦一场, 杀黑蛟引水入大江。说人话:只能二选一,选轩竹。希望无风险,选轩竹。想衔接海西药业,选轩竹。要冒点风险拿多点货 ...
港股打新千倍认购背后有三重逻辑
证券日报· 2025-10-12 23:56
港股打新市场整体表现 - 截至10月12日,港股年内69只新股挂牌,超七成首日收涨,首日破发率仅为23% [1] - 新股首日平均涨幅约38%,整体新股平均回报率较去年同期显著改善 [1] - 若从年初起每只新股仅中签一手并于首日收盘卖出,累计收益可达12.37万港元 [1] - 有18只新股公开认购倍数突破千倍,其中"金叶国际集团"认购倍数达11465倍,刷新年内纪录 [1] 市场参与热度与结构 - 年初至今累计近745万人次参与打新,平均每只新股吸引10.8万人争抢 [3] - 热门股"紫金黄金国际"申购人数高达35万,中签率为0.42% [3] - 港股IPO募资总额达1872.42亿港元,同比增长227.72% [3] - 医药生物、新消费、硬科技等领域龙头企业纷纷登陆,行业结构趋于多元 [3] 市场驱动因素:制度与流动性 - 香港证监会要求IPO融资预付至少认购金额的10%,杠杆上限锁定为10倍 [4] - 港交所优化IPO定价流程,允许灵活选用认购机制A或机制B [4] - 香港证券市场总市值达49.9万亿港元,同比增长35% [4] - 前9个月日均成交金额为2564亿港元,较去年同期激增126% [4] 市场驱动因素:产业与宏观背景 - 年内港股IPO呈现"科技+消费"双轮驱动格局,消费、生物医药、制造业上市数量领跑 [4] - 港交所推进上市制度改革,降低特专科技公司市值门槛、设立"科企专线" [5] - 香港作为连接内地与国际的"超级联系人",市场地位被重新评估 [5]
港股打新热潮涌动 "万倍认购王"创历史纪录
环球网· 2025-10-12 09:05
金叶国际集团IPO表现 - 公司以超过11500倍的公开发售超额认购倍数刷新港股历史纪录 成为首只万倍认购股 [1] - 公司以0.5港元发行价上市 首日股价飙涨330%至2.15港元 成交额达1.3亿港元 [1] - 公司是今年首支登陆香港创业板的公司 募资规模为5000万港元 扣除上市开支后净额为3130万港元 [3] - 公司公开发售份额仅占10% 散户可认购金额为500万港元 一手中签率低至0.5% [3] 2025年港股IPO市场概况 - 截至10月10日 年内登陆港交所的69只新股中除宜宾银行外均获超额认购 其中46只公开认购超百倍 18只超1000倍 5只突破5000倍 [3] - 年内超千倍认购的新股比例升至26% 较2024年全年的7%有显著提升 [3] - 年内上市的69只新股中仅16只破发 破发率降至23.18% 创近九年新低 首日上涨概率达66.67% 平均涨幅为37.63% [4] - 部分新股上市后持续走强 截至10月10日 药捷安康-B 派格生物医药-B和江苏宏信的区间涨幅分别为408.51% 350.26%和176% [4] 市场驱动因素分析 - 万倍认购是在监管终结百倍杠杆打新后出现的健康增长 源于产业价值认可与资金自然流入 [3] - 政策层面 港交所在2024年12月简化审批流程并优化定价机制 2025年8月进一步修订公开市场规定 [4] - 资金层面 美联储降息周期带动全球资金流向新兴市场 香港股市日均成交额稳定在2000亿港元以上 [4] - 产业层面 港股IPO呈现科技加消费双轮驱动格局 超千倍认购新股普遍聚焦高增长赛道并拥有核心技术壁垒 [4] 基石投资者行为 - 年内有基石投资者参与的港股新股达57只 占比86.4% 基石认购总额合计742亿港元 占总体IPO募资额超四成 [5] - 资金明显向优质龙头企业集中 而小型IPO项目对基石资金的吸引力相对有限 [5]
港股打新罕见万倍认购 香港IPO市场为何能不断刷新认知?
智通财经网· 2025-10-11 19:37
作为今年首支登陆香港创业板(GEM)的公司,金叶国际的募资规模极为迷你,这为造就惊人的认购倍数提供了条件。截至当日收盘,股价报收2.15港元,较 0.5港元的发行价飙涨330%,成交额达1.3亿港元,显示出强大的市场关注度。 港股IPO市场正不断以新面目示人,认购倍数更是不断刷新认知。 10月10日,金叶国际集团(08549)以超过1.15万倍的公开发售超额认购倍数,成为港股史上首只"万倍认购股",将打新热情推至前所未有的高度。 金叶国际仅是年内港股IPO火爆现象的冰山一角。一个更为深刻的趋势是,截至目前,年内超千倍认购的新股已多达18只。与此同时,新股首日破发率骤降 至23.18%,创下近九年新低。 赚钱效应的强势回归,并非无源之水。中信证券研究分析指出,其背后是制度、资金与产业的三重坚实支撑,港交所持续的制度优化吸引了更多企业;充裕 的市场流动性为打新提供了弹药;而新经济公司比重的增加,则重塑了市场的产业逻辑。 在这一派火热景象之下,作为港股IPO"定盘星"的基石投资者,其布局逻辑的演变同样揭示了市场深层的理性选择。纵观今年市场,一个鲜明的特征是资金 正愈发向优质龙头企业集中。龙头企业凭借清晰的商业模式和 ...
港股打新,罕见万倍认购
财联社· 2025-10-11 19:00
港股IPO市场正不断以新面目示人,认购倍数更是不断刷新认知。 10月10日,金叶国际集团以超过1.15万倍的公开发售超额认购倍数, 成为港股史上首只"万倍认购股",将打新热情推至前所未有的高度。 作为今年首支登陆香港创业板(GEM)的公司,金叶国际的募资规模极为迷你,这为造就惊人的认购倍数提供了条件。 截至当日收盘,股 价报收2.15港元,较0.5港元的发行价飙涨330%,成交额达1.3亿港元,显示出强大的市场关注度。 金叶国际集团(8549) < W 闭市 10-10 16:08:11 2.150 额 1.3亿 股本 4.00亿 市盈 11 61.1 万得 盘口 1.650 330.00% 换 10.96% 市值 8.6亿 市净 15.13 EE HOK 周K 分时 更多 (0) 盘口 | 成交 均价:2.975 一力 564.00% 卖10 2.290 -- (0) M 2.280 1.00万(1) 329 2.270 5000(1) ch 卖8 卖7 2.260 1.50万(3) 季6 2.250 1.50万(2) ई 5 2.240 1.50万(3) 0.500 0.00% 3 4 2.230 500 ...
网上发行频现千倍超额认购、上市首日破发率创九年新低 港股打新市场沸腾
上海证券报· 2025-10-10 08:42
近期,港股打新市场沸腾。10月9日,港股新股金叶国际集团暗盘一度涨超800%。金叶国际集团此次公 开发售部分获超额认购逾9030倍,成为港股史上超额认购倍数最高的新股。 金叶国际集团的火爆申购是今年港股打新的一个缩影。截至10月9日,港股市场年内共有69只新股上 市,其中大行科工、长风药业、布鲁可、银诺医药-B、蜜雪集团5只新股网上发行认购倍数均超过5000 倍。同一时期内,港股新股首日破发率降至24%以下,创下九年来新低。 多位接受采访的人士表示,新经济明星股的集聚效应与市场流动性的显著改善,共同推动了本轮港股打 新市场的活跃。此外,8月4日,港交所关于优化首次公开招股市场定价及公开市场规定的新规正式生 效。这一规则也对平衡投资者结构、提升新股定价效率有一定作用。 新经济公司IPO频现千倍认购 无论是从新股供给数量还是从市场投资热情来看,今年港股IPO市场的活跃度和热度都远高于去年同 期。 杜先杰认为,金叶国际集团最终选择了10%的公开发售比例,这一结构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尤为值得关 注。一方面,公司本次集资规模相对有限;另一方面,港股打新市场资金极为充裕,较低比例的公开发 售份额面对庞大的申购需求,客观上加剧 ...
网上发行频现千倍超额认购 上市首日破发率创九年新低 港股打新市场沸腾
上海证券报· 2025-10-10 02:39
张大伟 制图 ◎记者 唐燕飞 近期,港股打新市场沸腾。10月9日,港股新股金叶国际集团暗盘一度涨超800%。金叶国际集团此次公 开发售部分获超额认购逾9030倍,成为港股史上超额认购倍数最高的新股。 金叶国际集团的火爆申购是今年港股打新的一个缩影。截至10月9日,港股市场年内共有69只新股上 市,其中大行科工、长风药业、布鲁可、银诺医药-B、蜜雪集团5只新股网上发行认购倍数均超过5000 倍。同一时期内,港股新股首日破发率降至24%以下,创下九年来新低。 多位接受采访的人士表示,新经济明星股的集聚效应与市场流动性的显著改善,共同推动了本轮港股打 新市场的活跃。此外,8月4日,港交所关于优化首次公开招股市场定价及公开市场规定的新规正式生 效。这一规则也对平衡投资者结构、提升新股定价效率有一定作用。 新经济公司IPO频现千倍认购 无论是从新股供给数量还是从市场投资热情来看,今年港股IPO市场的活跃度和热度都远高于去年同 期。 杜先杰认为,金叶国际集团最终选择了10%的公开发售比例,这一结构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尤为值得关 注。一方面,公司本次集资规模相对有限;另一方面,港股打新市场资金极为充裕,较低比例的公开发 售份额 ...
港股打新,迎千倍认购时代
36氪· 2025-10-09 10:43
港股新股市场整体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共有68只新股上市,合计募资1824.5亿港元,新股数量同比增长51%,募资额同比增长227%,按募资额计算稳居全球新股集资榜首 [1] - 新股首日破发率降至24%,创下九年新低,前三季度新股首日平均回报率高达28%,较去年同期的10.82%实现跨越式增长 [1][6] - 市场呈现“科技+消费”双轮驱动格局,医疗医药行业在上市数量上居首,制造业在融资额上占比超30%,消费行业与能源资源行业分别占23%和18% [8] 新股认购热度 - 98%的新股获得超额认购,其中86%的新股超额认购倍数超过20倍,较去年同期翻倍 [1][2] - 认购倍数超千倍的新股共15只,占比近23%,大行科工以7558.40倍认购成为“认购王” [1][2][3] - 医药生物领域最受追捧,中慧生物-B、维立志博-B、药捷安康-B、劲方医药-B等4只医药生物类新股认购倍数均突破千倍 [2][3] 监管环境变化 - 2025年3月香港证监会发布新规,终结“百倍杠杆打新”时代 [1][4] - 新规前的2024年有12只新股认购超百倍,2025年三季度的超千倍认购更多源于产业价值认可与资金自然流入,市场结构更健康 [4][5] - 去年同期仅2只新股认购倍数超千倍,占比仅4%,最高认购倍数为2503倍 [4] 个股与行业表现 - 超大型新股及“A+H”上市企业表现突出,宁德时代H股上市首日涨幅达16%,截至9月30日累计涨幅超87% [6] - “A+H”上市企业中,恒瑞医药港股股价累计涨幅突破60%,三花智控突破90% [6] - 耐用消费品领域的大行科工、布鲁可,消费者服务领域的蜜雪集团,电气设备领域的双登股份等也引发市场热烈认购 [2][3] 市场驱动因素 - 政策红利、资金宽松与产业升级共同推动市场,港交所制度创新如简化审批程序、降低上市门槛、“科企专线”等提升了企业赴港上市积极性 [1][7] - 美联储开启降息周期推动全球资金加速流向新兴市场,香港股市日均成交额维持在2000亿港元以上,海外资金持续流入带动市场估值整体回升 [7] - 截至10月5日港交所已收到348个上市申请,香港正在研究优化“同股不同权”规则,深化与东南亚交易所合作 [7]
港股打新,迎千倍认购时代
财联社· 2025-10-09 09:56
港股新股市场整体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共有68只新股上市,合计募资1824.5亿港元,新股数量和募资额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51%和227%,按募资额计算稳居全球新股集资榜首 [1] - 新股首日破发率降至24%,为2017年以来九年新低,前三季度首日平均回报率高达28%,较去年同期的10.82%实现跨越式增长 [1][5][6] - 市场呈现"全民打新"活跃态势,98%的新股获超额认购,其中86%的新股超额认购倍数超20倍,该比例较去年同期翻倍 [1][2] 新股认购热度分析 - 认购倍数超千倍的新股共15只,占比近23%,大行科工以7558.40倍认购成为"认购王",布鲁可、银诺医药-B认购倍数分别为5999.96倍和5341.66倍 [1][2][3] - 医药生物领域最受追捧,中慧生物、维立志博、药捷安康、劲方医药等4只医药生物类新股认购倍数均突破千倍 [2][3] - 耐用消费品、消费者服务、电气设备等领域企业也引发市场热烈认购,如蜜雪集团认购倍数5258.21倍,双登股份认购倍数3876.25倍 [2][3] 市场健康度与监管环境 - 当前市场热度是监管规范后的健康增长,2025年3月香港证监会发布新规终结"百倍杠杆打新",超千倍认购更多来自产业价值认可与资金自然流入 [1][4] - 新规前高杠杆是推高认购倍数主因,如2024年草姬集团认购倍数达1216倍,而新规后市场结构更健康 [4] 个股与板块表现亮点 - 超大型新股及"A+H"上市企业表现突出,宁德时代H股上市首日涨幅达16%,截至9月30日累计涨幅超87% [7] - "A+H"上市企业恒瑞医药港股股价累计涨幅突破60%,三花智控突破90%,为投资者带来丰厚回报 [7] - 2025年前三季度完成赴港上市的11家A股公司中,8家实现正收益,平均涨幅达17%,普遍存在10%-15%的折价空间形成"估值洼地"效应 [7] 市场驱动因素分析 - 政策红利是重要推动力,2024年证监会五项对港合作措施及港交所优化IPO市场定价等举措提升企业上市积极性,港交所制度创新如"科企专线"巩固市场优势 [8] - 资金面宽松注入动能,美联储降息推动全球资金流向新兴市场,香港股市日均成交额维持在2000亿港元以上,海外资金持续流入带动估值回升 [8] - 产业结构优化提升市场吸引力,IPO呈现"科技+消费"双轮驱动,医疗医药行业上市数量居首,制造业凭借宁德时代等项目在融资额上占比超30%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