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化一体

搜索文档
中国炼化行业重构:炼化一体化、新能源冲击与2030战略棋局报告
搜狐财经· 2025-06-08 05:05
行业现状与背景 - 2025年中国炼油一次产能将突破9.8亿吨/年,未来五年内仍将有大炼化项目陆续投产,产能扩张态势明显 [7] - 在能源结构转型与化工产业升级的双重驱动下,炼油行业以大型炼化一体化项目为核心,推动产能结构性升级 [7] - 行业呈现规模化、一体化与绿色化发展态势,这是未来5-10年的发展主线 [7] 关键项目布局与产能升级 - 山东裕龙石化一期项目投产2×1000万吨/年常减压装置,配套150万吨/年乙烯及下游化工装置,旨在打造国内单厂规模最大的绿色智能炼厂 [9] - 中海石油宁波大榭石化计划于2025年6月投产600万吨/年常减压装置,与现有800万吨/年炼油能力整合,重点增产石脑油、PX等化工原料 [10] - 华锦阿美石化1500万吨/年常减压装置预计2026年全面投产,配套150万吨/年乙烯、200万吨/年芳烃装置,致力于打造东北亚高端化工基地 [11] - 福建古雷炼化二期2028年将投产1600万吨/年常减压装置,与一期项目形成3600万吨/年炼油、220万吨/年乙烯规模,重点布局EVA、POE等光伏新材料 [11] 市场格局变革与行业影响 - 长三角地区炼油产能将达2.2亿吨/年,占全国25%,化工原料自给率提升至70%,进口依赖度下降至15% [15] - 东北地区炼油产能增至1.1亿吨/年,石脑油供应能力增加500万吨/年,推动当地化工园区产值增长40% [15] - 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主导的大型项目凭借规模、技术和政策优势抢占高端化工市场,如镇海炼化化工品毛利率达25% [16] - 中小型炼厂面临国际油价波动带来的成本压力以及新能源替代的需求冲击,预计2025年前30%地炼将通过并购重组或转型 [17] 产品结构升级 - 行业成品油收率从2023年的62%降至2030年的50%以下,航煤、高端润滑油等特色燃料占比提升至20% [21] - 聚烯烃向茂金属、超低密度聚乙烯等高端牌号升级,预计2030年高端聚烯烃自给率从当前35%提升至60% [22] 未来炼化一体化改造后的需求变化 - 炼化一体化改造使整体原油需求量可能维持或上升,如广西石化通过减油增化改造实现原料自给自足 [26] - 炼厂倾向选择轻质、低硫原油,以降低加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推动原油采购结构向轻质化、优质化调整 [27] - 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快速增加,传统燃油汽车市场份额被挤压,成品油需求增速放缓,部分地区出现下滑 [28] - 《关于推动交通运输与能源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2035年纯电动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主流,未来成品油消费量或持续负增长 [29]
千亿炼化巨头现近二十年首亏,规模扩张“后遗症”显现?
搜狐财经· 2025-06-06 16:15
公司财务状况 - 截至2025年第一季度末,公司总负债为1765.03亿元,其中有息负债规模超1400亿元,资产负债率从2024年末的81.66%攀升至82.17%[1][11] - 2024年归母净利润亏损22.97亿元,同比下滑420.33%,扣非净利润亏损26.54亿元,同比下滑1322.44%,为近二十年来首次亏损[2][7] - 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同比下降17.50%至303.09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8.19%至3.41亿元[2] 行业环境 - 2023年化工全行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20.7%,2024年再次下降8.8%,行业亏损面超过70%[1] - 2024年石油和化工行业营收增长2.1%至16.28万亿元,但利润总额下降8.8%至7897.1亿元,炼油板块整体亏损[8] - 国际油价持续下滑,2025年布伦特原油期货均价同比下降8.3%至74.98美元/桶,WTI油价一度跌破60美元/桶[2] 业务表现 - 2024年三大业务板块中,其他石化及化工新材料营收同比下降6.04%至804.2亿元,炼油产品营收同比下降4.05%至278.6亿元,涤纶丝营收同比增长13.52%至260.52亿元[8] - 公司存货压力显著,2024年计提存货跌价损失7.1亿元,2022-2024年累计达39.2亿元,2025年第一季度库存仍高达221.67亿元[10] - 公司通过"油头""煤头""气头"三种烯烃制取工艺实现原料多元化布局,拥有16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装置等核心产能[12] 资本运作与负债 - 2021-2024年投资性现金流净流出超1000亿元,上市以来累计募资约1823亿元(直接融资407亿元,间接融资1415亿元)[10] - 2024年财务费用同比增长39.49%至48.74亿元,其中短期借款利息支出同比增长99.42%至1.56亿元[10] - 2025年第一季度短期借款同比增长24.3%至582.86亿元,一年内到期非流动负债同比增长51.15%至213.18亿元,长期借款达621.88亿元[11] 市场表现 - 公司股价从2021年9月高点41.3元/股跌至2025年6月的8.42元/股,跌幅达80%,市值从超2500亿元缩水至557亿元[2] - 实际控制人缪汉根、朱红梅夫妇财富从2023年480亿元缩水至2025年270亿元[1] - 横向对比显示,2024年公司在四大民营炼化企业中归母净利润下滑幅度最大且唯一亏损,恒力石化以70.44亿元净利润居首[9]
中国炼化行业重构:炼化一体化、新能源冲击与2030战略棋局
中国化工学会烃资源评价加工与利用专委会· 2025-06-06 13:2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中国炼化行业正经历深刻结构性变革,以“减油增化”为核心的炼化一体化战略是转型升级主线,行业将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深度炼化一体化、多元化业务拓展及全球市场参与是应对能源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助力中国从“炼油大国”向“炼化强国”跨越 [47][50]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行业现状与背景 - 产能增长:2025年中国炼油一次产能将突破9.8亿吨/年,未来五年内仍有大炼化项目陆续投产 [5] - 转型驱动:在能源结构转型与化工产业升级驱动下,炼油行业以大型炼化一体化项目为核心推动产能结构性升级 [5] - 发展趋势:行业呈现规模化、一体化与绿色化发展态势,是未来5 - 10年发展主线 [5] 关键项目布局与产能升级 - 2024 - 2025年投产项目:山东裕龙石化一期计划2025年6月投产600万吨/年常减压装置,与现有800万吨/年炼油能力整合;中海石油宁波大榭石化投产2×1000万吨/年常减压装置,配套150万吨/年乙烯及下游化工装置 [8] - 2026 - 2030年重要规划项目:华锦阿美石化1500万吨/年常减压装置预计2026年全面投产;新疆塔河石化改扩建2028 - 2029年投产500万吨/年常减压装置;福建古雷炼化二期2028年将投产1600万吨/年常减压装置 [11][13] - 2026 - 2030年其他规划项目:涉及中石化、中海油、地炼、合资等多个主体的多个项目处于建设、公示、规划阶段,各有不同产能和预计投产时间 [14] 市场格局变革与行业影响 - 区域供应再平衡:长三角地区镇海炼化、大榭石化等项目投产后,区域炼油产能达2.2亿吨/年,占全国25%,化工原料自给率提升至70%,进口依赖度下降至15%;东北地区华锦阿美项目投产后,炼油产能增至1.1亿吨/年,石脑油供应能力增加500万吨/年,推动当地化工园区产值增长40% [18] - 竞争格局重塑:头部企业优势凸显,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主导的大型项目凭规模、技术和政策优势抢占高端化工市场;地炼生存空间收窄,预计2025年前30%地炼将通过并购重组或转型 [20] - 产品结构升级:行业成品油收率从2023年的62%降至2030年的50%以下,航煤、高端润滑油等特色燃料占比提升至20%;聚烯烃向高端牌号升级,2030年高端聚烯烃自给率从当前35%提升至60% [23] 未来炼化一体化改造后的需求变化 - 原油需求结构改变:数量上整体原油需求量可能维持或上升;质量上炼厂倾向选择轻质、低硫原油,推动原油采购结构向轻质化、优质化调整 [26] - 成品油需求下滑:受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增加和政策导向影响,成品油需求增速放缓,部分地区下滑,未来消费量或持续负增长 [29] - 炼油下游的化工品爆发式增长:生产规模扩张,炼化一体化改造推动化工品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产业升级,提高高端聚烯烃等化工新材料自给率,促使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31] 未来新能源冲击与化工产能释放的挑战 - 新能源汽车的持续冲击: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挤压传统燃油汽车市场,炼厂需谨慎制定生产计划;新能源冲击倒逼产业链重构,化工原料自给率提升与进口替代成为关键突破口 [35] - 化工产能释放的平衡优化:“减油增化”促使化工产能大规模释放,加剧市场竞争,推动企业创新;炼油市场与化工市场联系更紧密,炼厂需寻求平衡,优化产品结构 [37] 未来炼油市场发展方向 - 深度炼化一体化转型:炼油企业应加快向炼化一体化深度转型,建设大型炼化一体化项目,实现炼油与化工装置有机结合,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 [41] - 多元化业务拓展:炼油企业需向新能源、新材料、高端精细化工等领域延伸,加强市场开拓,参与国际竞争 [45]
控股股东20亿增持荣盛石化 多家机构看好中长期配置价值
全景网· 2025-05-22 15:00
控股股东增持 - 荣盛石化控股股东荣盛控股自2024年1月至2025年5月21日累计增持公司股份203,554,992股,占总股本的2.01%,总投资金额接近20亿元 [1] - 增持分三个阶段实施:2024年1月22日至7月18日、2024年8月21日至2025年2月20日、2025年4月15日至5月21日,第三次增持计划仍在进行中 [1] - 控股股东增持体现对国内资本市场长期投资价值的信心及对公司未来稳定发展的支持 [1] 公司战略与业绩 - 公司通过技术创新、绿色转型及战略布局推动转型升级,纵向巩固炼化一体化资源集成和规模化效应,横向拓展差异化、高端化、绿色化产品体系 [2] - 产品矩阵覆盖新能源材料、聚酯、合成树脂等多个领域,显著增强全球市场竞争力 [2] - 2025年第一季度归母净利润5.88亿元,环比增长486.62%,扣非归母净利润6.18亿元,环比增长736.04% [2] - 原油裂解价差2024年第四季度触底后回升,推动业绩改善 [2] 行业分析与合作 - 燃料油政策调整促使边际炼油产能退出,公司优质资产价值将进一步显现 [3] - 与沙特阿美合作深化,加强产业链互补性和跨国经营抗风险能力,全球化布局有望持续加深 [3] - 公司在中东建立战略支点,布局环印度洋供应链网络,盈利水平有望持续改善 [3]
恒逸石化业绩会:钦州项目一期目前已转入生产运营准备阶段
证券时报网· 2025-05-15 20:16
公司财务表现 - 2024年实现营业总收入1254 63亿元 归母净利润2 34亿元 [1] - 2025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71 68亿元 归母净利润5149 48万元 [1] 炼化板块分析 - 文莱炼化项目成品油主要销往东南亚及澳洲市场 [1] - 东南亚是全球最大成品油净进口市场 GDP增速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石油需求增长潜力强劲 [1] - 东南亚成品油市场存在较大缺口 2020-2023年超过3000万吨炼能退出市场 [2] - 2025年预计有80万桶/日炼油产能关闭 2026年供需缺口将扩大至6800万吨 [2] - 东南亚炼厂存在技术老旧 管理不善等问题 叠加环保政策趋严 扩产意愿低迷 [3] 聚酯板块分析 - 聚酯行业下游需求稳步复苏 行业景气度持续攀升 [1] - 2024年涤纶长丝净新增产能仅105万吨 产能增速放缓至2% [1] 战略项目进展 - 广西钦州年产120万吨己内酰胺—聚酰胺项目一期预计2025年投产 已进入生产运营准备阶段 [3] - 钦州项目具备技术 一体化及产品结构优势 投产后将增厚业绩并补强产业链 [4] - 文莱炼化项目二期持续推进中 [3] 行业需求预测 - 东南亚石油需求预计从当前每日500万桶增至2035年每日640万桶 [2] - 未来十年东南亚将占全球能源需求增长的25% 交通燃料领域潜力显著 [2]
智研咨询发布:丙烯腈行业市场动态分析、发展方向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
搜狐财经· 2025-05-14 10:22
行业概况 - 中国丙烯腈行业产能从2019年的235.5万吨增长至2023年的439.9万吨,2024年预计达到483.9万吨,同比增长10% [2] - 行业扩张不仅来自中石油、中石化等国有企业,民营企业通过炼化一体化项目也开始进入该领域 [2] - 丙烯氨氧化法是全球95%以上装置采用的主流生产工艺 [4] 产品定义与分类 - 丙烯腈(C3H3N)是一种易燃有毒的无色液体,是合成聚丙烯腈纤维(腈纶)、ABS树脂、丁腈橡胶等重要化工原料 [4] - 生产工艺主要包括丙烯氨氧化法、氯乙醇-氰化钠法、乙炔法、丙烷直接氨氧化法和丙烷氧化脱氢循环工艺 [4] 政策环境 - 2023年《关于促进炼油行业绿色创新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提高化工原料生产灵活性 [7] - 2024年《精细化工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重点支持烯烃利用和高性能材料发展 [7] - 其他相关政策包括《关于"十四元"推动石化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和《新产业标准化领航工程实施方案》 [8] 行业壁垒 - 技术壁垒:生产过程复杂,需要专业技术和安全管理经验 [10] - 市场壁垒:现有企业占据主导地位,新进入者难以快速建立客户网络 [11] - 资金壁垒:初始投资高,包括生产设施建设、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 [12] 产业链分析 - 上游原料包括液氨、乙腈、丙烯等 [13] - 中游为丙烯腈生产制造 [13] - 下游应用以ABS(汽车和家电行业)为主,已超越腈纶成为最大需求领域 [13] 行业发展趋势 - 受上游原料产能增长和下游需求推动,行业保持扩张态势 [2] - 国家政策支持将推动行业向高端化、精细化方向发展 [7][8] - 环保和安全生产要求提高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考量因素 [10]
荣盛石化(002493) - 002493荣盛石化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507
2025-05-08 15:12
公司发展战略 - 纵向延伸巩固炼化一体化资源集成和规模化效应,挖掘“降本增效”优势和“油转化”潜能,提高运营效能 [2][3][5] - 横向拓展布局差异化、高端化、绿色化产品体系,覆盖新能源材料等多领域,增强全球综合竞争力 [3] - 与阿美战略合作,深化技术研发资源共享与协同创新,拓展多元化业务合作模式 [3] - 设立战略与 ESG 委员会统筹 ESG 工作,通过多重措施实现污染物超净排放,推动低碳转型 [5] - 重视新材料领域技术研发与产业布局,围绕市场需求部署高附加值新材料等 [5] - 推进出海战略,布局高附加值新材料项目 [6] 财务表现 - 2024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3264.75 亿元,同比增长 0.42%,实现净利润 21.25 亿元,同比增长 32.57%,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 7.24 亿元,同比下降 37.44% [3] 项目情况 - 公司持有浙石化 51%股权,浙石化项目按计划陆续投入建设中 [4] - 金塘新材料项目正在积极推进中 [6] 行业影响与应对 - 当前石化行业机遇与挑战并存,公司依托浙石化装置优化能源利用,挖潜增效,新材料项目投产培育新业绩增长点 [6] 股市表现与前景 - 公司近四年股市下行,公司采取回购和增持等措施提振资本市场 [6] - 公司产业链完整,成本优势明显,有望提升未来盈利空间 [6]
荣盛石化(002493):公司简评报告:炼化边际改善,大化工平台深化
东海证券· 2025-05-07 14:27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维持)[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2024年业绩承压,2025年Q1同环比改善明显;化工板块受益价格价差修复,现金流稳步增长;持续深化化工大平台建设,推进国际化战略;控股股东持续回购增持展现信心,分红政策稳定体现长期投资价值;考虑到当前石化周期及市场修复情况,调整公司产能释放节奏和产品价格价差,预计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8.88、38.32、48.76亿元,EPS分别为0.29、0.38、0.48元,对应PE为30.29X、22.83X、17.94X,维持“买入”评级[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业绩情况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3264.75亿元,同比+0.42%;归母净利润7.24亿元,同比-37.44%;扣非归母净利润7.62亿元,同比-7.06% [6] - 2025Q1实现营业收入749.75亿元,同比-7.54%,环比-7.76%;归母净利润5.88亿元,同比+6.53%,环比+486.62%;扣非归母净利润6.18亿元,同比+30.28%,环比+736.04% [6] 业务板块毛利情况 - 2024年炼油/化工/PTA/聚酯化纤板块分别实现毛利207.06/165.62/-6.74/3.12亿元,毛利率分别为17.57%/13.60%/-1.36%/1.68%,同比分别-2.69pct/+3.44pct/-0.72pct/-1.52pct [6] 现金流情况 - 2024年实现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346.09亿元,同比+23.26% [6] 平台建设与战略推进情况 - 2024年内,浙石化年产1,000吨α - 烯烃中试装置投产;10万吨/年稀土顺丁橡胶装置试生产成功;38万吨/年聚醚装置产出合格产品,150万吨多功能聚酯切片项目顺利投产,金塘新材料等项目有序推进 [6] - 2024年,与沙特阿美深化股权合作,联合开发中金石化和SASREF的扩建工程 [6] 回购增持与分红情况 - 自2022年3月以来共实施三期股份回购方案,累计回购5.53亿股(占目前总股本5.46%),总金额为69.88亿元 [6] - 控股股东荣盛控股自2024年1月22日至2025年2月20日共实施两次增持计划,累计增持1.72亿股(占目前总股本1.70%),总金额约为16.93亿元 [6] - 2025年4月8日,荣盛控股再次开始实施增持计划,增持金额不低于10亿元且不超过20亿元,正在实施中 [6] - 自上市以来已累计进行现金分红14次,实现现金分红总额84.43亿元 [6] 盈利预测情况 - 预计公司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8.88、38.32、48.76亿元,EPS分别为0.29、0.38、0.48元,以2025年5月6日收盘价为基准,对应PE为30.29X、22.83X、17.94X [6] 三大报表预测值情况 -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对2024A、2025E、2026E、2027E的相关财务指标进行了预测,如货币资金、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等 [7] - 给出了各年份的主要财务比率,包括成长能力、盈利能力、估值倍数等指标 [7]
荣盛石化:公司简评报告:炼化边际改善,大化工平台深化-20250507
东海证券· 2025-05-07 14:2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维持)[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2024年业绩承压,2025年Q1同环比改善明显;化工板块受益价格价差修复,现金流稳步增长;持续深化化工大平台建设,推进国际化战略;控股股东持续回购增持展现信心,分红政策稳定体现长期投资价值;考虑到当前石化周期及市场修复情况,调整公司产能释放节奏和产品价格价差,预计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8.88、38.32、48.76亿元,EPS分别为0.29、0.38、0.48元,对应PE为30.29X、22.83X、17.94X,维持“买入”评级 [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业绩情况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3264.75亿元,同比+0.42%;归母净利润7.24亿元,同比-37.44%;扣非归母净利润7.62亿元,同比-7.06% [6] - 2025Q1实现营业收入749.75亿元,同比-7.54%,环比-7.76%;归母净利润5.88亿元,同比+6.53%,环比+486.62%;扣非归母净利润6.18亿元,同比+30.28%,环比+736.04% [6] 分业务毛利情况 - 2024年炼油/化工/PTA/聚酯化纤板块分别实现毛利207.06/165.62/-6.74/3.12亿元,毛利率分别为17.57%/13.60%/-1.36%/1.68%,同比分别-2.69pct/+3.44pct/-0.72pct/-1.52pct [6] 现金流情况 - 2024年实现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346.09亿元,同比+23.26% [6] 平台建设与战略推进情况 - 2024年内,浙石化年产1,000吨α - 烯烃中试装置投产;10万吨/年稀土顺丁橡胶装置试生产成功;38万吨/年聚醚装置产出合格产品,150万吨多功能聚酯切片项目顺利投产,金塘新材料等项目有序推进 [6] - 2024年,与沙特阿美深化股权合作,联合开发中金石化和SASREF的扩建工程 [6] 回购增持与分红情况 - 自2022年3月以来共实施三期股份回购方案,累计回购5.53亿股(占目前总股本5.46%),总金额为69.88亿元 [6] - 控股股东荣盛控股自2024年1月22日至2025年2月20日共实施两次增持计划,累计增持1.72亿股(占目前总股本1.70%),总金额约为16.93亿元 [6] - 2025年4月8日,荣盛控股再次开始实施增持计划,增持金额不低于10亿元且不超过20亿元,正在实施中 [6] - 自上市以来已累计进行现金分红14次,实现现金分红总额84.43亿元 [6] 盈利预测情况 - 预计公司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8.88、38.32、48.76亿元,EPS分别为0.29、0.38、0.48元,以2025年5月6日收盘价为基准,对应PE为30.29X、22.83X、17.94X [6] 三大报表预测值情况 -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对2024A、2025E、2026E、2027E的相关财务指标进行了预测,如货币资金、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等 [7] - 给出了成长能力、盈利能力、估值倍数等主要财务比率的预测值,如营收收益率、毛利率、P/E等 [7]
东方盛虹(000301):一季度业绩改善,炼化景气度企稳
长江证券· 2025-05-05 16:12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6][10]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第一季度东方盛虹业绩改善,炼化景气度企稳,虽营收同比和环比均有下降,但归母净利润和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上升 [1][4] - 预计公司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14.2亿元、25.5亿元和33.8亿元,对应2025年4月30日收盘价PE分别为41.0X、22.8X、17.2X [10]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业绩情况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376.75亿元,同比下降1.97%;归母净利润 - 22.97亿元,同比下降420.33%;扣非归母净利润 - 26.54亿元,同比下降1322.44% [1][4] - 2024年第四季度营业收入293.73亿元,同比下降20.10%,环比下降17.18%;归母净利润 - 8.78亿元,同比减亏;扣非归母净利润 - 12.60亿元,同比减亏 [1][4]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303.09亿元,同比下降17.50%,环比下降3.19%;归母净利润3.41亿元,同比上升38.19%;扣非归母净利润2.93亿元,同比上升239.46% [1][4] 行业及公司业务情况 - 2025Q1全国炼油321裂解价差及山东地炼321裂解价差分别为3436元/吨和2991元/吨,环比上涨15.7%和24.3%,PX景气度有望企稳向好,公司炼化产品中成品油及芳烃合计占比达70%,受益于芳烃及成品油景气度改善 [10] - 公司芳烃产业链采用国产连续重整技术国内规模总量最大的3×310万吨/年装置,320万吨/年沸腾床渣油加氢装置等也均属于国内规模较大的装置 [10] - 公司暂缓实施可降解材料项目(一期),2024年前三季度计提各项资产的减值准备合计61470.91万元,减少公司2024年前三季度合并报表利润总额61470.91万元 [10] - 聚酯链景气度承压,公司拥有涤纶长丝产能约360万吨/年,差别化率超过90%,再生聚酯纤维产能约60万吨/年,子公司虹港石化拥有390万吨/年PTA产能 [10] - 公司坚持探索绿色工艺技术,2023年9月与冰岛碳循环利用公司合作打造的国内首套10万吨二氧化碳制绿色甲醇装置投产 [10] 财务报表及预测指标 - 给出了2024A - 2027E利润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等相关财务数据,包括营业成本、销售费用、财务费用等各项指标及占比情况,还有基本指标如每股收益、市盈率、市净率等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