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细胞与基因
icon
搜索文档
丽山健康|解码国企担当下的全维产业进阶之路
齐鲁晚报· 2025-06-11 09:54
公司概况 - 丽山健康集团成立于2017年1月,专注于生物医药和医养健康两大板块,已成长为资产总额超36亿的一体化产业运营平台 [1][14] - 公司下辖5家全资子公司,累计获得7项省市各级奖项及荣誉,包括"2024济南市健康企业"称号和"2025山东最具影响力品牌"等 [14] 战略布局 - 公司以"健康中国2030"为目标,全面布局医疗、养老、生物医药等领域,推动医养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 [2] - 采用"一产业、五平台、多园区"产业链式发展格局,实现研发、中试到规模化生产各环节的紧密衔接 [6] 生物医药板块 - 重点打造历下经开区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建成丽山国际细胞医学产业园、生物制药生产基地和细胞医学产业园(二期)三大核心载体 [3] - 细胞医学产业园配备CDMO中试基地、基因测序与合成中心等关键平台,为入驻企业提供全方位产业服务 [6] - 山东丽山生物科技运营山东省首家免疫细胞与基因治疗CDMO中试基地,可提供质粒、病毒、细胞三种CDMO服务 [7] 医养健康板块 - 丽山国际·槿椿颐养中心占地75亩,总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提供1300余张床位,总投资23亿元 [10] - 槿椿颐养中心已入住360多名长者,配备102项适老化设计和88项秘书式服务,与三甲医院建立绿色通道 [10] - 丽山国际·槿椿泺园项目配备1800平方米一级综合医院和300平方米康复大厅,提供近500张照护床位 [11] 未来发展 - 生物医药领域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推动细胞与基因治疗等前沿技术创新与转化 [14] - 医养健康板块将拓展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模式,加快推进医养结合 [14]
Bio-Techne (TECH) FY Conference Transcript
2025-06-10 23:42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生命科学工具与诊断行业 - **公司**:Bio Techne、Peppertech、Thermo、Abcam、Danaher、Wilson Wolf、ACD、Lunofor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财务业绩与市场表现 - **Q3整体表现**:Q3实现6%的整体有机增长,蛋白质科学部门增长7%,增长广泛,亚洲(除中国)市场复苏,大型制药客户表现强劲,实现两位数增长,带动蛋白质科学部门增长[5][6][7] - **美国学术市场**:学术市场波动大,但公司核心试剂业务受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资金影响小,美国学术收入约占公司收入的12%,预计NIH资金变化对公司整体增长影响不大;欧洲学术市场表现强劲,过去一年半多时间里增速超过美国学术市场,最近一个季度实现两位数增长,有助于稳定公司整体学术业务增长[10][11][12][14] - **关税情况**:公司大部分产品在美国制造,受关税影响小,核心试剂已获中国报复性关税豁免,仅仪器面临关税问题,但采购主要来自中国以外地区,且有多个生产设施,可轻松增加其他地区的仪器产量以避免关税,能在一个季度内完全缓解关税影响[16][17][18] - **中国市场**:中国市场收入约占公司收入的8%,本季度试剂和仪器业务均呈负中个位数增长,低于预期;客户态度有轻微乐观迹象,长期来看,中国有望成为生命科学工具增长最快、规模最大的地区[19][20][22][23] - **生物制药市场**:大型制药公司财务稳健,决策谨慎,在《降低通胀法案》(IRA)实施后已完成投资组合调整,2025年研发预算有所增加;近期因关税和最惠国待遇(MFN)等言论,大型制药公司放缓采购,但预计不会过度反应[26][27][28][30] 核心业务板块 - **研究试剂**:市场整合对竞争格局影响不大,大型收购后公司运营方式变化不大,仍是强劲竞争对手;小型公司在抗体领域的细分市场竞争激烈[41][42] - **仪器业务**:占收入约20%,第三季度实现高个位数增长;Protein Simple系列产品耗材拉动效应强,三个主要仪器平台(SimplePlex、Simple Western、生物制品Maurice平台)具有独特性,无直接竞争对手或具有明显优势,且仪器成本相对较低,易于在预算紧张时采购;过去两个季度仪器安装量连续增加,市场有望复苏[44][45][46] - **GMP试剂业务**:用于细胞和基因治疗,业务增长受少数进入后期临床试验的客户影响,呈现阶段性波动,目前增长放缓是由于业务的阶段性特点,随着更多客户进入后期临床试验,业务波动将逐渐平滑[48][49][50][52] - **Wilson Wolf公司**:公司持有约20%股权,有收购剩余80%股权的目标;其产品G Rex生物反应器具有便携、可扩展、成本低等优势,与公司试剂业务协同性强;公司近期推出的ProPak工具使试剂使用更便捷;该公司过去一年因产品从三期向商业化过渡而增长放缓,但今年至少有三个项目上线,预计将实现两位数增长,对公司增长和息税前利润(EBITDA)有显著提升作用[62][63][64][65] - **空间生物学与诊断业务**:公司自收购ACD以来,专注于空间生物学的转化阶段,凭借ACD试剂在RNA靶点单细胞分辨率和特异性方面的优势,成为该领域最大参与者;Comet平台是用于转化阶段的自动化解决方案,可进行多组学空间检测,与公司试剂协同性强[66][67][69] 财务展望与资本配置 - **Q4展望**:预计Q4业绩与Q3相似,美国学术市场和小型生物技术市场情况变化不大;大型制药市场增长将从Q3的6%降至低个位数,主要因4月以来大型制药公司因关税和政策不确定性放缓采购;预计Q4利润率将同比下降100 - 150个基点,主要受关税影响,但预计为单季度事件[72][73][75][76][77] - **资本配置**:5000万美元的股票回购计划并非战略转变,而是战术调整,公司认为股票被低估,通过回购股票使现金得到有效利用;公司将继续把并购作为长期战略,近期看到一些估值对话更合理,预计未来一年并购活动将增加[79][80][81][82]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行业趋势**:生命科学工具行业受宏观政策和市场不确定性影响较大,但长期来看,行业发展趋势向好,市场复苏时增长迅速 - **产品特点**:公司仪器产品具有独特性,成本相对较低,在市场竞争中具有优势;Wilson Wolf的G Rex生物反应器在细胞治疗领域具有创新性和可扩展性 - **客户关系**:公司与大型制药客户、学术机构和研究客户保持良好合作关系,客户对公司产品和服务有一定信心,部分客户态度出现乐观迹象
细胞与基因疗法:技术突破与商业化加速下的万亿级蓝海市场,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头豹研究院· 2025-06-04 21:0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细胞与基因疗法(CGT)行业应用广泛,技术壁垒高,在研管线丰富,市场规模稳定增长,未来随着更多产品获批上市和“中国新”靶点的探索,市场将进一步增长,尽管资金环境紧缩,但实体癌症适应症等领域的细胞治疗药物研发仍是热门赛道 [5] - CGT行业发展方向呈现从传统细胞治疗向与基因修饰相结合的方向发展的趋势,产业链上游原材料和设备多依赖进口,中游研发投入高,下游抗肿瘤需求增长,政策支持行业发展,竞争格局呈现梯队分布 [6][20][3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细胞与基因疗法概况 - CGT指应用人自体或异体来源的细胞经体外改造后输入人体用于疾病治疗的过程,包括细胞治疗和基因治疗,基因工程技术等的突破为其发展奠定基础 [6] - 细胞治疗主要分为免疫细胞治疗、干细胞治疗和其它体细胞治疗,基因治疗按载体类型分为病毒载体和非病毒载体基因治疗 [6] 发展历程 - 1972年提出基因治疗概念,1984年腺相关病毒首次用作基因递送载体,1990年FDA批准全球首次人体基因治疗临床实验,2013年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发明,2017年全球首款CAR - T产品获批,2021年中国首款商业化CAR - T产品获批 [15][16][18] 产业链分析 上游环节 - 中国CGT领域上游关键性原材料与生产工艺以进口品牌为主,国产替代空间大,生产中高端设备系统和主要原材料多进口,磁珠成本高,外包服务商可降低成本,CGT CRO业务毛利率约60% - 65%,CDMO业务毛利率40% - 50% [19][24][25] 中游环节 - 中国CGT药物快速发展,获批数量稳定增长,未来将有多个药物进入BLA申请阶段,2024年全球17款CGT疗法获批,国内4款上市,CGT产品研发费用高于传统药物,通用CAR - T技术或带来成本降低希望 [27][28] 下游环节 - 抗肿瘤是CGT治疗主要场景,患者人数增长推动需求增加,2023年中国十大高发癌症患者众多,中国积极探索新靶点,如杜氏肌营养不良症相关基因疗法有进展 [31][32] 行业规模 - 2019 - 2023年市场规模由0.26亿人民币增长至32.72亿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233.71%,预计2024 - 2028年由84.40亿人民币增长至526.50亿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58.04% [33] - 历史规模增长因在研管线推进、产品获批增多,未来增长因在研管线丰富和“中国新”靶点成果多 [34][36] 资金环境 - 2023年中国CGT研发资本市场进入冷静期,投融资事件和金额下滑,但实体癌症适应症等领域细胞治疗药物研发受关注,不同类型企业获融资情况不同 [35] 政策梳理 - 国家出台多项政策,包括《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扎实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行动方案》等,有指导性和鼓励性政策,规范和支持CGT行业发展 [40] 竞争格局 - 行业呈现梯队情况,第一梯队有药明巨诺、永泰生物等,第二梯队为百暨基因、亘喜生物等,第三梯队有华道生物、吉凯基因等 [43] - 竞争格局形成因跨国制药巨头实力强,CGT疗法突破,国内企业产品获批提升竞争力,部分企业向CDMO转型,中国在研管线丰富 [44][45][46] 上市公司速览 - 涉及药明巨诺(开曼)有限公司、永泰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等上市公司 [50] 企业分析 和元生物技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存续,注册资本64743.31万人民币,提供细胞和基因治疗多方面技术服务,致力于推动相关产业技术开发及转化应用 [52][57] 康龙化成(北京)新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存续,为多疗法药物研发打造全流程研发生产服务体系,在中国、美国、英国运营,与多地合作伙伴保持合作 [58][63] 杭州泰格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企业存续,是行业领先的一体化生物医药研发服务平台,提供全周期创新研发解决方案,打造赋能全产业链的创新生态 [64][69]
摩根大通:中国医疗保健-2025 年全球中国峰会要点
摩根· 2025-05-29 22:1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迈瑞医疗(Mindray):增持(OW)[2][13] - 达仁堂(Dashenlin):增持(OW)[9][13] - 金斯瑞生物科技(Genscript):增持(OW)[4][13] - 爱尔眼科(Aier Eye):中性(N)[10][13] - 新产业(Snibe):未覆盖(Not Covered)[3] - 科美诊断(Keymed):未覆盖(Not Covered)[1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报告分享了摩根大通全球中国峰会第三天公司会议的收获,涉及迈瑞医疗、新产业、金斯瑞生物科技、达仁堂、爱尔眼科、科美诊断等公司的业务情况和发展预期[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迈瑞医疗(Mindray) - 国内市场在宏观挑战下逐步复苏,海外市场持续增长,2025财年未给出中国市场销售指引,海外销售预计增长约15% [2] - 2025年中国设备市场仍面临挑战,但管理层表示有复苏趋势,预计下半年有显著增长,省级适度医疗设备更换计划已启动,中央政府注入约200亿资金 [2] - 部分低端设备的带量采购对公司影响有限,体外诊断(IVD)业务一季度出厂价下降约15%,但因销量份额大幅增加,中国区IVD销售持平 [2] - 约10%的采购受中国关税影响,有几个月的原材料库存,正积极备货和寻找国内替代品,中国分销渠道库存已降至4 - 5个月水平,预计年底降至2 - 3个月 [2] 新产业(Snibe) - 预计2025年下半年IVD业务随着降价趋势正常化开始复苏,一季度IVD销售同比下降13%,试剂定价同比下降20%,但销量增长10%抵消部分影响 [3] - 定价压力主要来自中国,预计未来IVD降价幅度将适中,2025财年中国销售预计个位数增长,四季度和明年预计双位数销售增长和正常化的IVD降价 [3] - 认为2025年中国IVD市场规模可能收缩约10%,长期将恢复5%以上增长,海外销售预计同比增长25 - 30%,平均销售价格(ASP)呈上升趋势 [3] - 2025年预计新安装检测设备4000台,与2024年相近,但预计大型或昂贵设备贡献更高 [3] 金斯瑞生物科技(Genscript) - ProBio业务通过细胞和基因治疗(CGT)业务扩张和LaNova - 默克(Merck)交易相关收入推动未来增长,尽管地缘政治发展,指引未变,但ProBio业务5、6月可比基数可能略高 [4][8] - 2025年6月将收到LaNova - 默克LM - 299许可交易的2亿美元付款,下半年还有7500万美元里程碑付款,默克可能加速LM - 299开发,有利于ProBio业务 [8] - 交易所得现金将用于ProBio的Hopewell工厂扩建,ProBio业务销售达到1.5 - 1.6亿美元时预计实现盈亏平衡 [8] - 长期来看,预计CGT合同研发生产组织(CDMO)将复苏,细胞治疗长期增长将超过基因治疗,Bestzyme甜蛋白项目即将进入商业化阶段,资本支出预计较低,关联公司传奇生物(Legend)预计2026年实现盈亏平衡 [8] 达仁堂(Dashenlin) - 药房领域首选股,2025财年将加速增长,重申2025财年利润增长25%、收入增长约10%的指引 [9] - 未来几年净利润率有望提高,约一半来自毛利率上升,另一半来自租金降低和人员优化带来的成本节约,零售业务毛利率2024年四季度出现转折点,预计稳步上升,长期目标超过40%(目前36 - 37%) [9] - 维持开店2600家的指引(2000家加盟、400 - 500家自建、100 - 200家并购),净增约2300家(含300 - 400家关闭),年底门店总数约19000家 [9] - 预计行业整合将加速,预计约50000 - 100000家门店关闭,到2025年底门店总数降至约600000家,全国药品追溯码要求将挤压小连锁/独立门店,有利于达仁堂等领先连锁 [9] 爱尔眼科(Aier Eye) - 2025年未给出明确指引,因消费复苏仍有不确定性,屈光手术平均销售价格已企稳并将开始上升,受SMILE 4.0和SMILE Pro等新高端手术推动 [10] - 专注高端服务和运营效率预计推动利润率稳步提高,预计2025年盈利能力超过2024年 [10] 科美诊断(Keymed) - 预计2027财年实现盈亏平衡,首款产品CM310(stapokibart)2025年销售指引为5亿元,上半年目标1.5亿元 [11] - 年底前将商业团队从260名一线代表扩大到350名以上,将药品直接医院覆盖范围从约50家扩大到约200家,即将到来的国家医保谈判是CM310扩大市场的好机会,计划定价低于竞品如度普利尤单抗 [11] - CMG901(Claudin18.2 ADC)目前正在与阿斯利康进行全球3期胃癌/胃食管交界处癌试验,目标是2026年底无进展生存期(PFS)数据读出后2027年上市,公司预计CM310销售和CMG901等后期管线资产的里程碑/特许权使用费将推动2027年实现盈亏平衡 [11]
互联网大厂京东入局CGT,百万年薪招聘细胞研究院负责人
仪器信息网· 2025-05-27 16:48
特别提示 微信机制调整,点击顶部"仪器信息网" → 右上方"…" → 设为 ★ 星标,否则很可能无法看到我们的推送。 近日,京东集团以百万年薪公开招聘细胞研究院负责人的消息,在细胞与基因治疗(CGT)行业内引发热议。 导读: 京东以百万年薪招聘细胞研究院负责人,或将细胞治疗视作高端医疗服务领域的重要突破口,并且把 "细胞存储" 作为核心业务的切入点之一。 招聘 要求 应聘人 具备细胞治疗产品研发与存储商业化经验 、 至少一款 CGT 产品 IND 进展实操经历 ,并能 推动外泌体、冻存液、无血清 培养基等全链条布局 。 从这些要求不难看出,京东极有可能将细胞治疗视作高端医疗服务领域的重要突破口,并且把 " 细胞存储 " 作为核 心业务的切入点之一。 这不是京东在细胞治疗领域的首次布局,查询京东集团官网招聘信息发现,早在今年3月28日,京东就发布了一则招聘信息。 不难发现,京东在细胞治疗领域绝非浅尝辄止,而是展现出深耕细作的战略决心。京东依托托雄厚资金实力、庞大的用户基数与电商平台流量 矩阵,有可能打破行业传统竞争壁垒,推动形成 "平台型企业主导、垂直企业协同" 的全新产业格局。 | 版 权 : 本 文 部 分 ...
巨头药企纷纷押注细胞治疗,阿斯利康豪掷72亿元收购这家公司
国际金融报· 2025-05-23 17:47
全球药企细胞治疗领域布局 - 阿斯利康以72亿元人民币收购比利时生物技术公司EsoBiotec 交易包括4.25亿美元首付款和最高5.75亿美元里程碑金额 预计2025年第二季度完成 [1] - EsoBiotec专注于体内CAR-T领域 拥有ENaBL平台和四条临床候选管线 核心产品ESO-T01(BCMA CAR-T)已进入临床研究阶段 [2] - ESO-T01在IIT临床试验中实现首例患者给药 早期数据显示免淋巴清除条件下可高效重编程T细胞 给药28天后患者骨髓癌细胞"零检出" [3] 细胞与基因治疗市场前景 - 2022年全球细胞与基因治疗市场估值为58亿美元 预计2028年增长至233.3亿美元 年复合增长率26.4% [2] - 行业预测实体瘤治疗突破后 通用型CAR-T成本可能下降90% 基因编辑技术将实现体内精准修复 [6] 阿斯利康细胞治疗领域收购历史 - 2022年10月以6800万美元收购LogicBio Therapeutics 获得GeneRide基因编辑平台和sAAVy衣壳平台 [4] - 2022年11月以3.2亿美元收购Neogene Therapeutics 开发实体瘤T细胞受体疗法 [4] - 2023年5月与Revvity签署非独家授权协议 获得Pin-Point碱基编辑平台技术 [4] - 2023年底以12亿美元收购亘喜生物 获得FasTCAR技术平台和GC012F双靶点CAR-T疗法 [5] 其他药企细胞治疗领域动态 - 罗氏以10亿美元收购Poseida Therapeutics 获得无病毒载体平台和10余款CAR-T管线 其中P-BCMA-ALLO1疗法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总缓解率达87% [7] - 强生和传奇生物投资1.5亿美元扩建比利时细胞治疗生产设施 提升CAR-T疗法产能 [7] - 赛诺菲以19亿美元收购Dren Bio 获得CD33/CD123双抗DR-0201 该药物在急性髓系白血病试验中微小残留病灶转阴率达62% [8] 行业资本与技术趋势 - 2025年前5个月全球前十药企在细胞治疗领域投资超150亿美元 覆盖CAR-T、干细胞、基因编辑等赛道 [6] - 头部企业通过收购加速布局 技术重点包括体内CAR-T、无病毒载体、双特异性抗体等方向 [6][7][8]
成立即将一周年,广州百亿天使母基金投资成效如何?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12 10:45
天使母基金发展概况 - 近年来各地设立天使母基金步伐加快 深圳 上海 广州 苏州 常州 安徽 陕西 湖北等地均已成立相关基金 [1] - 天使母基金设立规模普遍超过百亿元 投资方式以"子基金+直投"为主 [1] - 广州天使母基金2024年6月成立 目标规模100亿元 首期规模10亿元 采取"母子基金"+直投方式运作 [1] 广州天使母基金运营数据 - 已完成7只参股子基金设立 实缴3.87亿元 已完成投放项目14个 投资金额合计7000万元 [1] - 累计公示合作机构30家 拟设立子基金总规模超87亿元 预计撬动社会资本近60亿元 放大倍数超3倍 [2] - 已完成子基金认缴规模10.01亿元 撬动社会资本2.8亿元 放大2.62倍 [2] 合作机构与项目情况 - 子基金合作方包括广汽集团 广州数科集团 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研究院 涌铧资本 粤财控股 韦尔股份 生物岛实验室等 [3] - 直投及拟投项目超50个 投资金额约5.5亿元 已完成投放14个项目 投资7000万元 [3] - 直投项目主要来自科研院所(9个)和高校及医院(5个)孵化 包括卓劼激光 威华智能等企业 [3] 资源储备与投资方向 - 已储备潜在合作机构371家 包括186家头部投资机构 123家上市公司及产业龙头 36家高校 26家科研院所 [3] - 已储备项目1146个 建立62位行业专家组成的专家库 [3] - 重点布局智能无人系统 具身智能 细胞与基因等6个未来产业赛道 [4]
深圳全链条支持医药和医疗器械产业发展
中国证券报· 2025-05-08 04:43
政策支持力度 - 深圳推出32项政策措施构建覆盖基础研究、临床转化、生产制造、市场应用的完整医药和医疗器械产业生态链 [1] - 政策聚焦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注册审批、生产制造、入院推广等全链条环节,并对"人工智能+"药械、生物制造、细胞与基因治疗等新赛道提出专项支持 [2] - 对完成临床试验并实现海内外上市的1类创新药,Ⅰ期、Ⅱ期、Ⅲ期临床试验分别给予最高1000万元、2000万元、3000万元资金奖励 [2] - 对获得一、二、三类新兽药注册证书的宠物药,分别给予300万元、200万元、100万元奖励,单个企业每年支持不超过500万元 [2] 人工智能应用 - 大力推动人工智能在生物制造及药械研发领域应用,聚焦新药靶点挖掘与验证、药物发现与设计等环节 [3] - 支持建设人工智能药械研发重大公共服务平台及重大产业项目,布局建设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相关重大公共服务平台 [3] - 在产业集聚区设立注册指导服务站,拓展真实世界数据应用至人工智能医疗、中医药等前沿领域 [3] 临床试验与产业升级 - 加快建设大湾区国际临床试验中心,统筹大湾区临床试验资源,构建国际化临床试验网络体系 [4] - 优化临床试验院内流程,将临床试验启动前机构内部整体用时压缩至25周内 [4] - 拓展"港澳药械通"实施范围,加快更多临床急需进口药品医疗器械纳入目录并先试先用 [4] 产业空间与人才引进 - 每年新增不少于20万平方米产业用地和100万平方米专业园区,建设"人工智能+药械"、合成生物等特色园区 [4] - 重点引进细胞与基因治疗等领域战略科学家,创新临床研究人才评价体系,将研究成果纳入职称晋升指标 [5] - 配套居住、教育等保障措施,打造人才发展优质生态 [5]
海尔生物Q1财报出炉!营收6.89亿,积极布局CGT与血液等未来产业
仪器信息网· 2025-05-06 15:07
财务表现 - 2025年Q1营业收入达6.89亿元,同比增长0.30%,环比增长37.30% [2][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0亿元,同比下降19.88% [3]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3721.92万元,同比下降51.79% [3] - 生命科学板块收入3.54亿元,同比增长1.06%,环比增长53.28% [3] - 医疗创新板块收入3.32亿元,同比下降0.61%,环比增长24.26% [3] 业务驱动因素 - 非存储新产业收入占比44%,同比增长13.92%,环比增长27.35%,采浆耗材、用药自动化、实验室耗材和仪器等业务持续增长 [4] - 国内市场收入4.82亿元,同比下降3.35%,环比增长54.98%,场景方案交互和定制能力提升,品牌力增强 [4] - 海外市场收入2.04亿元,同比增长9.88%,环比增长8.99%,本土化布局强化,多品类发展动能显现 [4] 战略布局 - 在细胞治疗领域推出智能全自动细胞培养工作站,落地吉美瑞生等多家机构 [5] - 血液产业方面通过AI+智慧血液管理系统提升采供血效率,加速产学研共创 [5]
山东夯实工业经济“压舱石”
经济日报· 2025-05-06 06:10
工业是山东经济发展的龙头和脊梁。3月28日,山东召开深入实施工业经济"头号工程"工作推进会,要 坚定不移做大做强做优工业,为现代化强省建设提供强力支撑。 今年以来,山东锚定"走在前、挑大梁",抢抓战略机遇、靶向攻坚突破,持续筑牢夯实工业大盘,"经 济大省挑大梁"的底气更足。今年一季度,山东省生产总值23466亿元,同比增长6%,实现"开门稳""开 门红"。 数实融合"更聪明" 挑大梁既要有担当,也需筋骨强。在传统产业方面,山东工业家底厚、比较优势强,近年来坚持把构建 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主攻方向,着力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迈进。 在潍柴集团高端发动机数字化工厂,每90秒就有一台发动机下线。这是全球首家发动机数字化无人工 厂,加工、零部件物流配送自动化率、关键过程在线检测均达100%,装配自动化率达80%,智能制造 水平和过程保障能力世界领先。日前,该工厂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全国首批"卓越级智能工厂"名 单。在探索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进程中,潍柴在人工智能和汽车互联网的助力下,产品研发周期缩短了 20%,运营成本降低了35%。 当前,山东全面释放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效能,大力推动发展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