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结构性改革
icon
搜索文档
刘世锦:中国资本市场增量资金来源,或已发生转折性变化
券商中国· 2025-09-27 15:52
资本市场增量资金转折性变化 - 中国已积累大规模社会净财富,银行储蓄利率很低,净财富增长需进入资本市场,资本市场增量资金来源发生转折性变化 [1] - 房地产增长峰值期已过,银行利率走低,社会净资产存量调整和增量上升将主要进入资本市场,GDP与社会净资产比例为1:5至1:6 [7] - 资本市场很可能进入新发展阶段,需培育全球创新领先的大型科技企业和创新型中小企业,形成具有全球吸引力的投资市场 [8] 十五五期间经济挑战与消费不足 - 需求约束、消费不足是十五五期间最紧迫且严峻的挑战,GDP平减指数连续9个季度负增长 [2] - 消费占GDP比重与国际平均水平及典型经济体相同阶段相比存在大幅偏离,主要由于服务消费增长不足 [2] - 消费不足形成原因包括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低且差距大、城市化滞后、收入差距较大、政府资产占比高、重投资轻消费政策导向 [2] 消费结构性偏差的具体表现 - 消费不足主要是服务消费不足,重点是与基本公共服务相关的教育、医疗、保障性住房、社保、养老等发展型消费不足 [3] - 从人群看,缺口最大的是近三亿农民工和近两亿进城农民工,实质是城乡二元结构问题 [3] - 房地产下跌和基建减速使消费结构性偏差问题水落石出,成为终端需求中卡脖子的短板,可能导致经济增速滑落 [3] 扩大消费的结构性改革重点 - 扩大消费需解决终端需求中消费比重结构性偏低这一源头性问题,而非派生性问题如价格低迷、地方债务等 [4] - 补贴消费等短期举措有效性不足,精准性不够,无法解决教育、医疗、住房等根本问题 [4][5] - 应推进结构性改革,使低收入阶层明显增加消费能力,重点发展教育、医疗、保障性住房、社保、养老等制度性安排 [5] 三个领域结构性改革具体措施 - 以农民工为重点的新市民刚性住房问题,地方政府通过专项债收购滞销住房转为保障性住房,或新建项目 [6] - 深化农民居民养老保险体系改革,划拨20万亿元国有资本进入社保基金,将农村居民养老金由200多元提高到1000元 [6] - 以城乡生产要素双向流动带动第二轮城市化,盘活农村土地等资源,增加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 [6] 消费与金融强国的联动关系 - 消费方面,4亿中等收入群体是巨大市场,更有潜力的是9亿中低收入阶层转为中等收入群体 [7] - 消费强国和制造强国需金融强国作依托,要建立强大的货币和资本市场 [7] - 实施进出口平衡战略,进口商品用人民币结算,提升人民币国际化地位,替代以往以美元为主的外汇储备积累方式 [8]
刘世锦:中国资本市场资金的增量来源或已发生转折性变化
证券时报· 2025-09-26 13:12
消费结构性偏差问题"水落石出" 刘世锦表示,近些年来,中国经济疫后复苏进程尽管有曲折,但总体呈现回升向好态势。前两年分别实 现5.2%和5%的增长目标,在全球各大经济体中居前。 此外,宏观经济面临日益增大的需求下降压力,GDP平减指数连续9个季度处于负增长状态。从2010年 一季度开始,中国经济增长逐步转向中速,同时约束由供给转向需求。需求约束主要不是投资不足,而 是消费不足。这依然是"十五五"时期面临的最为紧迫且严峻的挑战。 "我国消费占GDP的比重,不论是与现阶段国际平均水平相比,还是与典型经济体相同发展阶段平均水 平相比,都存在相当大幅度的偏离。"刘世锦说,其中,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服务消费增长不足引起的。 这种状况难以用平均水平的些许偏离来解释,可称之为一种结构性偏差。 这种偏差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基本公共服务总体水平较低且内部差距大、城市化水平和质量滞 后、不同阶层和群体收入差距较大、政府资产占全社会净资产比重偏高,以及长期以来重投资、轻消费 的体制机制政策导向等。 "中国经过这么多年,已经积累了非常大规模的社会净财富。银行储蓄利率很低,净财富或许只有进入 资本市场才能增长。所以资本市场增量(资金) ...
刘世锦:中国资本市场资金的增量来源或已发生转折性变化
证券时报· 2025-09-26 12:10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经济增长约束已由供给转向需求,消费不足是"十五五"期间最紧迫严峻的挑战,需通过结构性改革解决 [2][4] - 资本市场增量资金的来源已发生转折性变化,社会净财富将主要进入资本市场,推动其进入新发展阶段 [1][12] - 建设消费强国和制造强国需以金融强国为依托,通过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并促进人民币国际化 [12] 中国经济现状与挑战 - 中国经济前两年分别实现5.2%和5%的增长目标,在全球各大经济体中居前,但GDP平减指数连续9个季度处于负增长 [4] - 需求约束主要体现为消费不足,消费占GDP比重与国际平均水平及典型经济体相同发展阶段相比存在大幅度偏离 [4] - 消费结构性偏差主要由服务消费增长不足引起,重点体现在教育、医疗、保障性住房、社保、养老等发展型消费 [4][5] 消费不足的结构性原因 - 偏差形成原因包括基本公共服务总体水平低且内部差距大、城市化水平和质量滞后、不同阶层收入差距较大 [4] - 政府资产占全社会净资产比重偏高,以及长期重投资、轻消费的体制机制政策导向也是重要原因 [4] - 从消费人群看,缺口最大的是近三亿农民工及近两亿进城农民工,实质是城乡二元结构问题 [5] 有效扩大消费的路径 - 扩大消费需解决终端需求中消费比重结构性偏低这一源头性问题,而非派生性问题 [7] - 补贴消费等举措短期有效但不可持续,精准性不够,应着力推进结构性改革以提升低收入阶层持续消费能力 [7] - 重点推动三个领域结构性改革:解决新市民刚性住房问题、深化农村居民养老保险改革、促进城乡生产要素双向流动 [8][9] 具体结构性改革措施 - 第一项改革是以农民工为重点的新市民刚性住房,地方政府可通过专项债筹资收购滞销住房转为保障房 [8] - 第二项改革是划拨20万亿元国有资本进入社保基金,将农村居民养老金收入由200多元提高到1000元 [8] - 第三项改革是盘活农村土地等要素资源,拓宽市场化配置渠道以增加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 [9] 资本市场的新发展阶段 - 随着房地产增长峰值期已过和银行利率走低,社会净财富的存量调整和增量将主要进入资本市场 [12] - 按照研究,GDP与社会净资产的比例为1:5至1:6,资本市场增量资金来源已发生转折性变化 [12] - 资本市场需培育大型头部科技企业和创新型中小企业,形成具有全球吸引力的投资市场 [12] 金融强国与人民币国际化 - 消费强国和制造强国需金融强国作依托,要建立强大的货币和资本市场 [12] - 建议实施进出口平衡战略,进口商品主要用人民币结算,带动人民币进入离岸市场以提高其储备货币比重 [12] - 通过大量进口提升人民币国际化地位,改变以往通过出口增加美元外汇储备的模式 [12]
德权威机构预测2025年德国经济将微增0.2%
中国新闻网· 2025-09-25 20:15
德权威机构预测2025年德国经济将微增0.2% 中新社柏林9月25日电 (记者 马秀秀)德国五大权威经济研究机构25日发布联合经济预测报告,预计2025 年德国经济将仅增长0.2%。2026年和2027年德国经济增幅将分别为1.3%和1.4%。 2023年和2024年德国经济已连续两年衰退。报告指出,目前德国经济正走出低谷,并呼吁联邦政府推进 全面的结构性改革。 德国经济研究所相关负责人杰拉尔丁·丹尼-克内德利克表示,德国经济仍处于不稳定状态。虽然未来两 年德国经济将明显复苏,但鉴于结构性弱点持续存在,这一势头不会持久。政策层面的刺激措施掩盖了 更深层次的增长乏力。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这份报告由德国经济研究所、伊弗经济研究所、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哈雷经济研究所和莱布尼茨经济 研究所联合完成。联合经济预测报告每年春季和秋季发布,是德国联邦政府制定经济政策的重要参考依 据。(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
邢自强:看空美元,预计美将持续降息近100个基点,建议3万亿收储一二线城市商品房
搜狐财经· 2025-09-25 10:21
中国经济政策预期 - 预计2025年中国经济呈现前高后低走势 [2][17] - 预计2023年9月底或10月底出台规模低于1万亿元人民币的温和托底政策 [2][14][15][21][22] - 三季度GDP预计在4.5%左右 四季度可能进一步回落 [18] 房地产改革建议 - 建议中央出资3万亿元人民币在一二线城市收储150万套商品房转化为保障房 [3][42] - 当前一二线城市新房库存达300万套 需两年时间消化 [42] - 收储计划可使库存消化时间回归健康水平 并强化社会保障体系 [36][43][45] 社保改革与消费提升 - 建议通过社保改革将消费占GDP比重从不足40%提升至2030年的45%-48% [3][50][53] - 每年需增加占GDP1%的财政投入 五年累计耗资3-4万亿元人民币 [56][57] - 改革措施包括提高央企分红比例和调整财政支出结构 [59][60] 美联储政策与美元展望 - 预计美联储从2023年9月起至2024年上半年累计降息近100个基点 [4][66] - 美国通胀可能维持在3%左右高位 因移民短缺和进口价格上涨 [5][6][68] - 美元贬值预期增强 美债实际收益率可能低于其他国家 [7][69] 行业机遇 - 化工行业反内卷趋势带来全球投资机遇 [13] - 中国创新药出海竞争力提升 港股市场表现突出 [13] 十五五规划重点 - 规划将于2025年上半年正式发布 聚焦房地产高质量发展、全国统一大市场和新质生产力 [26][28][29][31] - 具体行业目标和消费数字将在2026-2030年规划中明确 [27] 财政资源调配 - 预计动用7-8万亿元人民币财政资源推动经济转型 主要通过支出结构调整而非净赤字扩张 [74][75] - 资源将重点投向社会保障和房地产收储领域 [58][61]
“9·24”一年了,增量政策会再来一轮吗
经济观察网· 2025-09-24 23:00
2025年9月24日,沪指收于3853.64点,4000余只个股上涨;而在2024年9月中下旬,沪指一度跌至2689 点。 一年间,沪指上涨超过1000点。 在增量政策的推动下,中国消费、股市等多个领域呈现了积极的进展。 但进入2025年下半年,消费和投资增速放缓,部分城市房地产价格波动加大,市场也随之抛出疑问:会 有新一轮"924"政策吗?新的增量政策又将呈现怎样的态势? 张林认为,新一轮"924"政策可能需要更具针对性,解决此前政策未能完全化解的矛盾。一方面,房地 产的持续下行应当得到进一步重视,另一方面,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要进一步做好协同配合,例如中国 人民银行(下称"央行")通过在二级市场购买国债等措施向市场注入流动性,这有助于同时拓展财政政 策与货币政策的空间,并引导这些流动性进一步向民营经济、外贸部门与民生部门等薄弱环节流动,改 善微观主体的实际感受。 中诚信国际研究院执行院长袁海霞称:"当前面临的问题只依赖短期调控不能完全解决,需要同步推进 结构性改革。" 袁海霞认为应从四个方面推进深层次改革:一是持续推动收入分配改革,提高居民初次分配占比;二是 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三是加快构 ...
IMF:韩国应继续实施宽松政策,并推动结构性改革
智通财经网· 2025-09-24 12:08
宏观经济政策建议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建议韩国继续保持宽松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以支持经济复苏 [1] - 韩国当局拥有充足的政策空间来刺激经济 但政策组合应保持灵活并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风险 [1] - 外汇干预应保持在有限范围内 以防止市场出现混乱局面 [1] - 鉴于通胀预期已得到有效控制且通胀风险总体处于平衡状态 货币宽松政策将有助于推动经济复苏 [1] - 货币政策应保持灵活性 并根据不断变化的前景和风险进行调整 [1] 经济增长与通胀预测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韩国经济今年将增长0.9% 2026年将加速至1.8% [2] - 增长动力来自更多支持性政策和强劲的半导体出口 [2] - 在此期间通胀率将保持在韩国央行2%的目标附近 [2] 长期结构性挑战与改革 - 韩国长期挑战包括生产力疲软 劳动力萎缩和家庭债务高企 [2]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韩国政府以人工智能应用 服务出口和创新为重点的新经济增长战略表示欢迎 但表示必须加快改革 [2] - 建议进行结构性财政改革 例如养老金改革和建立可靠的中期财政锚 以应对日益加剧的与人口老龄化相关的支出压力 [2] 韩国央行政策预期 - 外界愈发猜测韩国央行可能在10月23日下次制定政策时重启宽松周期 [1] - 韩国央行一位委员表示今年再次降息是合理的 但对降息时间在10月或11月持保留态度 [1] - 在8月份的会议上 六名委员中有五名表示对未来三个月内降息持开放态度 [1]
转型中国:日本1990还是美国1970?
财通证券· 2025-09-24 10:27
经济转型阶段与中美历史对比 - 中国经济转型步入后半程,周期性压力缓解,新动能引领增长[1] - 中国当前转型思路接近美国1970年代,包括企业出海、共同富裕、供给侧改革和科技创新[1] - 一线城市房价较高点回落34.3%[3][7] - GDP平减指数连续9个季度负增长,为1993年以来首次[3][8] 房地产与土地财政 - 房地产总成交面积企稳在15亿平方米[4][78] - 地方政府土地出让收入从2021年87,051亿元下降至2024年41,679亿元[3][35] - 广义房地产业占经济比重从18%压缩至11%[4][84] - 房地产竣工面积增速预计2025年四季度出现拐点[4][83] 政策应对与结构性改革 - 逆周期政策侧重兜底,包括化债方案"6+4+2"万亿元和土地收储专项债[4][86] - 制造业投资因"对等关税"摩擦快速下滑[4][90] - 财政发行5000亿元特别国债注资国有银行[4][87] 技术突破与市场影响 - 技术突破领域包括新能源汽车、机器人、AI算力、创新药等[4][92] - 2024年"924"以来A股牛市由政策兜底与技术突破共振驱动[4][96] 风险提示 - 结构性改革速度可能不及预期[1][96] - 技术突破时间和概率存在不确定性[1][96] - 海外经济政治对转型可能存在扰动[1][96]
【环球财经】穆迪警示巴西财政刚性支出风险 呼吁推进结构性改革
新华财经· 2025-09-23 12:25
新华财经圣保罗9月22日电(记者杨家和)国际评级机构穆迪公司巴西区总经理卡洛斯·普拉蒂斯近日表 示,巴西长期存在财政刚性支出问题,如果不进行结构性改革,国家将始终处于"被财政束缚的状态"。 普拉蒂斯还提到,巴西在清洁能源方面具备优势,应积极吸引数据中心等新兴产业投资,但要解决高额 进口税与法律不确定性等障碍。他强调,若缺乏长期投资与改革,巴西经济增长将难以摆脱"鸡飞式"的 短周期波动。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在谈及巴西经济前景时,普拉蒂斯表示,随着通胀预期逐渐稳定和利率政策即将进入下行周期,企业整 体风险状况趋于改善,但财政依然是制约巴西信用评级的核心因素。他指出,在穆迪的评级体系中,巴 西经济体量和多元性是优势,但财政问题仍拖累整体评级。 关于近期美国提高对巴西部分产品关税的影响,普拉蒂斯认为实际冲击有限,因为巴西对美出口仅占总 出口的约12%。不过,他提醒称,不确定性本身才是影响投资环境的主要风险。 普拉蒂斯在接受CNN Brasil财经栏目采访时指出,巴西需要"更好地控制收入与支出",关键在于改革公 共财政体系,使政府能够更自由地配置收入,并减少难以削减的强制性开支。 他强调,国会需要开始讨论一些"并 ...
报告建议强化政策协同,推动“十五五”时期价格合理回升
中国新闻网· 2025-09-21 23:28
报告建议,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再发力,考虑到受价格水平偏低影响实际利率仍较高,后续可根据经济 形势和市场情况,进一步降准降息,降低企业融资成本、降低居民负债压力,进而提升市场需求,同 时,进一步健全市场化利率调控机制,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率,有效发挥货币政策稳定物价的功能。此 外,优化信货结构,配合财政政策加大对重点领域的支持。 报告指出,"反内卷"政策初见成效,已成为中国经济结构性调整的关键举措,预计 "十五五"时期将保 持政策的连续性,依据法律法规治理企业的无序竞争行为;避免通过行政手段直接对行业及企业定价进 行干预,转而采用高效的激励办法,实现优质产品对应合理高价的良性循环。 报告还提出,同步推进收入分配、社保、统一大市场等结构性改革,通过改革释放制度红利。例如,加 快打通市场卡点堵点,加快要素市场化改革,完善市场决定要素价格机制,健全要素按贡献決定报酬机 制;加大对医疗、教育、养老、托幼、生育补贴等民生领域支出,缓解居民支出压力与未来不确定性, 增强消费预期。 报告认为,"反内卷"政策推进下,部分能源和原材料行业供需关系改善,带动行业价格水平显著改善, 8月煤炭开采、黑色金属采选冶炼等上游原材料相关环节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