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债双牛

搜索文档
聚焦券商2025年中期策略 A股升势可期、科技消费引领结构性机遇
证券日报· 2025-05-23 23:54
兴业证券全球首席策略分析师张忆东表示,在2025年下半年乃至更长远的未来,中国资本市场大有可 为,A股有望呈现出"指数稳,结构牛"的局面。中国资产有望迎来价值重估的配置机遇,关键性亮点在 于科技和新兴消费两方面。 立足当下,展望未来,光大证券策略首席分析师张宇生从流动性视角切入,他认为:"基本面的修复进 程或将呈现温和且渐进的特征,宏观、微观流动性共振与产业升级有望驱动市场上涨,在中长期资金有 望成为市场重要增量资金之一的背景下,A股市场或将呈现结构性牛市上涨特征。" "2025年下半年,资本市场有望呈现'股债双牛'的走势。"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表示,策略方面, 以红利为本,以科技突围。红利相关板块可能受益于公募新规下机构的配置方向调整,科技板块也有望 出现一定的超额收益。 有望呈现"股债双牛"走势 浙商证券以"柳暗花明,股债双牛"明确市场趋势,开源证券聚焦"大变局下,投资范式的变与不变",兴 业证券提出"有惊无险,乱中取胜"。上述关键词共同传递出一个核心判断:新一轮价值发现进程已悄然 启动,资本市场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近期,各大券商密集召开2025年中期策略会,围绕下半年A股市场走势与投资策略展开深度 ...
“存款搬家”加速:理财规模突破31万亿元,港股等权益策略增加
第一财经· 2025-05-20 21:00
理财规模增长 - 2025年5月理财总规模突破31万亿元大关,达到31.3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6万亿元 [1][2] - 4月是理财市场关键分水岭,单月规模大增2.2万亿元,前4个月大行理财公司增长一般,部分股份行增幅较高 [3] - 规模增长主要来自短期限产品,1个月(含)以下产品增长最快,较年初上升8369亿元 [2][4] 产品结构变化 - 短期限产品占比明显提升,每日开放型产品规模达11.3万亿元,1个月(含)以下产品规模5.9万亿元 [2][4] - "存款替代"效应增强,现金管理类、纯债类产品早前畅销,近期"固收+"策略产品受欢迎 [1][5] - 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下调,部分产品调整幅度超过100个基点,下限低于2% [5] 市场利率趋势 - 5月央行实施"降息10BP+降准50BP+结构性降息25BP"一揽子计划,LPR下调10BP [1] - 机构预计下半年仍有降息可能,3个月以内短端债券利率可能下降10BP~20BP [6][7] - 10年期国债收益率当前报1.903%,机构预计未来3个月波动范围在1.5%~1.8% [7][8] 权益策略发展 - "固收+"产品出现频率提升,权益资产占比一般不超5%,控制波动仍是首要任务 [9] - 港股策略产品增多,部分产品一季度净值增长率达3.73%~4.84% [9][10] - 民生理财推出混合类产品,不超过40%资产投向权益类,侧重A股和香港市场 [10] 机构动态 - 理财规模前三机构为招银理财、兴银理财和信银理财 [3] - 2025年2月光大理财、华夏理财和兴银理财发行产品数量位居前三 [5] - 青银理财"璀璨人生成就系列"产品一季度净值增长率3.73%,通过港股ETF增厚收益 [10]
基金圈大地震!没了铁饭碗,操盘手们开始这样玩
搜狐财经· 2025-05-09 16:17
基金新规对A股市场的影响 - 基金新规通过"只罚不奖"机制促使基金经理转向保守策略 严格按照业绩基准配置股票[2] - 银行股因公募基金在沪深300中配置比例最低而获得集中补仓 推动股价快速上涨[2] - 科技股和港股因超配面临调仓压力 短期抛压导致市场波动加剧[5] 市场资金与利率动态 - 一年期存单利率跌破1.7% 显示央行通过银行间资金投放等非传统方式释放流动性[5] - 信贷宽松政策抵消货币宽松效果 导致长债利率未出现预期中的大幅上涨[5] - 国债收益率呈现分化:2年期下降3.5基点至1.4050% 10年期下降2.75基点至1.5630%[6] 机构操作手法与市场特征 - 大资金通过制造股价剧烈波动清洗游资和散户 典型手段包括砸盘震仓后低位回补[12] - 部分股票呈现"平淡-暴涨"走势 表面波动实为机构隐蔽建仓的信号[10] - 游资使用杠杆资金参与抢筹 但难以承受机构制造的剧烈价格波动而被迫退出[12] 政策环境与市场趋势 - 监管层推出"三降政策"为市场托底 大幅下跌风险被有效控制[8] - 信贷宽松与货币宽松形成组合效应 复制去年9月股市大涨的政策逻辑[8] - 中长期股债双牛趋势未改 但中美谈判等外部因素可能引发短期震荡[5][8] 投资者行为分析 - 散户过度关注成交量等短期指标 易被机构制造的"烟雾弹"干扰判断[10][12] - 机构建仓期常伴随游资抢筹与散户跟风 导致市场呈现复杂博弈状态[8][12] - 客观交易数据比K线形态更能揭示大资金真实意图 需建立系统化分析框架[12]
浙商证券浙商早知道-20250508
浙商证券· 2025-05-08 07:39
报告核心观点 - 货币政策再宽松驱动股债双牛 [2][5] 市场总览 大势 - 5月7日上证指数上涨0.8%,沪深300上涨0.61%,科创50上涨0.36%,中证1000上涨0.14%,创业板指上涨0.51%,恒生指数上涨0.13% [3][4] 行业 - 5月7日表现最好的行业分别是国防军工(+3.7%)、银行(+1.49%)、基础化工(+1.15%)、房地产(+1.06%)、石油石化(+0.91%),表现最差的行业分别是传媒(-0.56%)、计算机(-0.42%)、电子(-0.37%)、社会服务(-0.24%)、医药生物(-0.12%) [3][4] 资金 - 5月7日全A总成交额为15051亿元,南下资金净流出78.66亿港元 [3][4] 重要观点 所在领域 - 宏观 [5] 核心观点 - 货币政策再宽松驱动股债双牛 [5] 市场看法 - 市场预计货币政策宽松力度有限 [5] 观点变化 - 观点无变化 [5] 驱动因素 - 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加,央行已将首要目标从国际收支与金融稳定切换至稳增长和促进物价合理回升 [5] 与市场差异 - 从货币政策首要目标切换分析央行政策逻辑 [5]
5月7日央行一揽子货币政策解读:货币政策再宽松驱动股债双牛
浙商证券· 2025-05-07 15:43
货币政策工具 - 央行降准50BP,预计年内还有一次50BP降准,释放长期流动性约1万亿元[1][2][3] - 央行降息10BP并引导LPR回落,预计年内还有20BP降息,7天逆回购利率从1.50%调至1.40%,利率走廊调整为1.2%-1.9%[1][2][5] - 结构性货币政策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再贷款额度扩围,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额度增至8000亿元,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增加3000亿元[8] - 优化两项支持资本市场的货币政策工具,将5000亿元互换便利和3000亿元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额度合并为8000亿元[10] - 创设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为科创企业和投资机构发行债券融资提供支持[12][13] 政策目标与预期 - 央行首要目标从国际收支与金融稳定切换至稳增长和促进物价合理回升,2025年货币政策维持宽松基调[2][14] 降准原因 - 推动适度宽信用,缓解政府债集中供给的资金面扰动,一季度实体有效需求不足,二季度逆回购到期规模大且政府债供给压力将加大[4] 降息目的 - 降低实体部门融资成本,带动实际利率回落,改善投资、消费情绪,减轻房贷借款人利息负担[7] 风险提示 - 美国二次通胀概率升温,美联储宽松受阻,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扰动,提高货币政策决策难度[15]
【笔记20250206— 股债春季皆躁动,一切尽在掌控中】
债券笔记· 2025-02-06 23:54
资金面与货币政策 - 央行公开市场开展2755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 净回笼2045亿元[3] - 资金面从均衡转为宽松 资金价格小幅下行 R001加权利率下降11bp至1.85% 成交量达38704.56亿元[3][4] - R007成交量减少1136.43亿元至9541.54亿元 利率上升21bp至1.86%[4] - 总理表态将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 市场对春季降准存在预期[5][6] 债券市场表现 - 10年期国债利率突破1.60%关键点位 下行至1.595%附近[5] - 240011国债收盘下跌0.60bp至1.5950% 盘中波动区间1.5915%-1.6075%[7] - 抢券行情推动250205债券表现强势 中短端品种优于长端[5] - 30年期国债期货主力合约收跌3089点至121.670[8] 股票市场动态 - 上证指数上涨超1.2% 科技股中的机器人、智能驾驶成为炒作热点[5][6] - 德银报告认为中国股票估值折价将消失 北京商报呼吁提高对科技股的包容度[6] - 货币ETF溢价消退 部分品种出现跌停 显示节前资金套现压力[6] - 股债市场同步走强 形成"春季躁动"行情特征[6] 市场情绪与策略 - 债市投资者对资金面改善持乐观态度 认为"一切尽在掌控中"[6] - 股市投资者积极布局主题投资 与债市形成资金轮动效应[5][6] - 换券交易活跃 250205等品种因流动性优势受追捧[5]
【笔记20241107— 强预期,弱现实;股市交易“预期”,债市交易“现实”】
债券笔记· 2024-11-07 19:09
市场情绪与交易策略 - 技术派应避免贪婪、恐惧和预测,专注于跟随和应对市场变化 [1] - 当前市场呈现"股债双牛"格局,股市交易"预期"而债市交易"现实" [3][4] 资金面与货币政策 - 央行单日净回笼3084亿元,但资金面仍保持均衡宽松状态,DR001报1.33%、DR007报1.6% [3] - 银行间回购市场R001成交量达75907.22亿元(占比91.17%),R007利率上升2bp至1.78% [4] - 同业存款利率自律管理倡议出台,要求银行不得高价吸收同业资金以防止空转套利 [7] 宏观经济数据 - 10月出口同比大增12.7%(前值2.4%),贸易顺差扩大至957.2亿美元(前值817.1亿) [5] - 进口同比下降2.3%,与出口形成明显分化 [5] 金融市场表现 - A股沪指单日涨幅超2%,逼近3500点关口 [7] - 国债期货主力合约普涨,10年期品种涨0.11%,2年期合约创102.566元历史新高 [7] - 10Y国债活跃券收益率下行1.2bp至2.1130%,30Y国债收益率降2bp至2.2750% [5][10] 市场资金动向 - 融资余额创3年新高,10月个人新开户数量达9年峰值 [7] - 股基与债基呈现跷跷板效应,权益市场升温吸引资金"跑步进场" [7] 国际事件影响 - 特朗普当选或导致美联储降息路径放缓,交易商押注2025年年中结束降息周期 [7] - 马斯克要求台湾供应商搬迁,其个人财富单日增长209亿美元 [7]
【笔记20241105— 股债双牛:股市领财政,债市领货币】
债券笔记· 2024-11-05 18:51
预期中的利空不是利空,预期中的利多不是利多。 不是所有信息都对市场有影响,而是市场所关注的,并能形成预期差的,才能对市场的价格波动产生 真正的影响。 ——笔记哥《应对》 【笔记20241105— 股债双牛:股市领财政,债市领货币(+总理:货币财政都有较大空间-股市大涨+资金面均衡宽松=小下)】 资金面均衡宽松,长债收益率小幅下行。 央行今日公开市场开展183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操作利率为1.50%。今日3828亿元逆回购到期。净回笼3645亿元。 资金面均衡宽松,资金利率与昨日基本持平。 | | | | 银行间资金 | (2024. 11.5)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回购代码 | 加权利率 | 变化 | 利率走势 | 最高利率 | 变化 | 成交量 | 变化量 | 成交量占 | | | (%) | (bp) | (近30天) | (%) | (bp) | (亿元) | (亿元) | 比 (%) | | R001 | 1.47 | 0 | | 2. 40 | -29 | 73074. 65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