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替代

搜索文档
牛市看硬科技?半导体顺势爆发,半导体设备ETF(561980)连续2日获资金抢筹
搜狐财经· 2025-07-24 09:20
近期随着市场成交热度、情绪提升,市场焦点再度回归"硬科技"主线。7月23日半导体板块顺势爆发,半导体设备ETF(561980)单日收涨2.44%。从资 金面上看该ETF连续2日获近3200万元资金净申购买入。 事实上,进入7月反内卷、大基建成为市场关注焦点,中下旬以来随着科技产业叙事持续强化、以及反内卷热度回落,AI、半导体等科技产业有望承接 反内卷、大基建流出资金。 半导体作为其中的代表板块有望迎来补涨。从价格上看,半导体设备ETF(561980)标的指数仍处于年内相对低位,短期存在补涨可能。另一方面国产 GPU企业摩尔线程和沐曦股份获IPO受理,长江存储在推动"全国产化"制造设备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政府采购预期同样有利于相关品种行情走强。 业绩端看,目前中证半导指数有10只成份披露了中报业绩预告,其中包括有研新材、中晶科技、金海通、中微公司在内的7只成份净利润同比预增,最 高的有研新材预增值在240%。显示板块周期复苏仍在持续。 | 证券代码 | 证券简称 | 预告净利润下限(亿元) | 预告净利润上限(亿元) 预告净利润变动幅度(%) | | | --- | --- | --- | --- | --- ...
研判2025!中国胸腔镜行业市场现状、招投标情况及未来趋势分析:多重利好因素推动下,未来胸腹腔镜市场规模将继续增长[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7-24 09:17
胸腔镜行业概述 - 胸腔镜是一种利用高清摄像和显示技术通过微小切口进入胸腔进行观察和操作的现代医疗设备,属于医用内窥镜的一种 [1][2] - 主要用于胸腔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包括肺部疾病诊疗、纵隔疾病诊疗、胸膜疾病诊疗 [1][5] - 具有创伤小、精确度高、安全性高、适用范围广等特征 [2] - 按照应用科室分为外科胸腔镜(硬镜)和内科胸腔镜(软镜),两者在手术方法、适用疾病、创伤程度等方面存在差异 [4][5] 全球市场规模 - 2024年全球胸腔镜市场规模约为22.2亿美元,同比增长4.2% [1][6] - 预计到2031年市场规模将达31亿美元 [1][6] - 诊断领域占全球医学胸腔镜市场规模的60%,治疗领域占40%,诊断领域主导主要由于呼吸系统疾病患病率增加 [8] 中国市场现状 - 2024年全国胸腔镜公开中标事件404次,中标金额5.09亿元,涉及设备销售685台/套/批,采购均价74.31万元/台(套) [1][10] - 四川省招标金额位居全国首位,占比10.53%,北京、广东、湖南、江苏紧随其后 [12] 行业竞争格局 - 中国胸腔镜市场长期被外资企业如卡尔史托斯、奥林巴斯占据,但本土企业如迈瑞、欧谱曼迪、康基等竞争力增强 [1][14] - 2024年中标数量排行前十品牌包括奥林巴斯、迈瑞、卡尔史托斯、欧谱曼迪、康基等 [1][14] - 行业集中度较高,奥林巴斯、迈瑞、卡尔史托斯在中标数量中位居前三,市场份额分别为21.53%、21.02%、20.68% [17] - 卡尔史托斯在中标金额中占比35.22%,奥林巴斯占16.30%,迈瑞占12.58% [17] 行业发展趋势 - 微创外科手术替代开放手术是未来趋势,胸腔镜市场规模将保持增长 [19] - 国产胸腔镜性能将进一步提升,行业国产替代水平有望再上台阶 [1][19] - 前沿技术如CMOS、4K、3D、人工智能等将推动胸腔镜功能创新 [19]
研判2025!中国弧焊机器人行业市场销量、企业格局及下游应用领域分析:销量恢复增长态势,汽车行业为最大应用领域[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7-24 09:17
弧焊机器人行业概述 - 弧焊机器人使用电弧作为热源,适用于焊接钢材、不锈钢和铝合金等材料,按坐标型式可分为直角坐标型、圆柱坐标型、球坐标型和关节型,按弧焊工艺可分为熔化极和非熔化极 [1][2] - 弧焊机器人具有高效率、高精度和一致性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汽车、重工机械、钢结构、船舶等领域,在制造业中的重要性不断提升 [1][16] 全球市场销量 - 2017-2021年全球弧焊机器人销量持续扩大,但2022年受疫情和贸易战等因素影响同比下滑17.5%,2023年继续下滑,2024年随着全球经济修复,销量同比增长15.0%至5.45万台 [1][4] 中国市场销量 - 中国是全球最大弧焊机器人市场,2024年销量同比增长22.73%至3.51万台,占全球总销量的64.4%,同比提升4.1个百分点 [1][8] - 2024年中国焊接机器人总销量4.95万台(同比增长6.39%),其中弧焊机器人占比70.9% [6][8] 企业竞争格局 - 市场参与者分为日系(安川、发那科等)、欧系(KUKA、ABB等)和国产(埃斯顿、凯尔达等)三大派别,外资企业长期占据主导地位 [10][12] - 2024年本土企业市场份额首次超过外资企业,达54.01%(同比提升6.99个百分点),但在高端市场外资仍占优势 [12] 下游应用领域 - 汽车是最大应用市场(2024年占比27%),其次为重工机械(10%),2024年中国汽车产销分别增长3.7%和4.5%至3128.2万辆和3143.6万辆 [16][18] - 钢结构领域2024年产量9148万吨(同比下降4.3%),焊接机器人可缓解焊工短缺并提升质量 [22] - 汽车领域国产弧焊机器人份额从2021年5%提升至2024年27% [20] 发展趋势 - 未来行业将向智能化水平提升、柔性化生产能力增强、应用领域拓展方向发展 [24]
【IPO一线】电子测量仪器厂商电科思仪重启IPO 已启动上市辅导备案
巨潮资讯· 2025-07-24 09:06
公司概况 - 电科思仪是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旗下核心企业,控股股东中国电科直接持股50 54% [1] - 公司专注于电子测量仪器的研发、制造和销售,是国内该领域综合实力最强、收入规模最大的企业 [1] - 产品覆盖整机、测试系统、整部件等,频谱范围广,门类齐全 [1] - 拥有国内规模最大的专业研发团队,并在太赫兹技术领域占据领先地位 [1] 技术优势 - 电科思仪团队是全球最早从事太赫兹技术研究和仪器开发的科研力量之一 [1] - 凭借几十年积累的技术底蕴和顶尖的产业化能力,在高端电子测量仪器领域具备较强的国产替代能力 [1] 资本市场动向 - 2023年7月23日披露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辅导备案报告,辅导机构为国泰君安证券 [1] - 2022年12月29日曾向上交所科创板提交IPO申请并获得受理,但在2023年主动撤回材料 [1] 行业背景 - 电子测量仪器是高端制造业、国防科技、通信、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关键基础设备 [2] - 随着国内5G、半导体、太赫兹等产业的快速发展,高端测量仪器的需求持续增长 [2] - 市场长期被是德科技(Keysight)、罗德与施瓦茨(R&S)等国际巨头主导,国产化率较低 [2] 发展前景 - 电科思仪的技术突破和产业化能力对推动国产替代具有重要意义 [2] - 若此次IPO成功,公司将有望获得更多资金支持,加速核心技术攻关和市场拓展 [2]
国产GPU,集体迈向IPO
36氪· 2025-07-24 08:38
国产GPU创业与上市潮 - 2020年前后国产GPU创业潮已演进为上市潮,目前有7家头部厂商启动IPO流程,其中6家来自上海[1] - 7家厂商包括瀚博半导体、燧原科技、壁仞科技、沐曦、格兰菲、摩尔线程和天数智芯,后者可能借壳上市[1] - 行业在红杉、经纬等VC及阿里、腾讯等互联网大厂数百亿资金支持下发展8年,即将进入收获期[1] - 红杉投资了其中4家厂商,阿里和腾讯各投资2家,在VC和互联网大厂中表现突出[1][12] 行业背景与政策支持 - 国务院2015年发布《中国制造2025》,提出2025年集成电路自制率达70%的目标[4] - 2018年中国GPU服务器市场规模13.05亿美元,同比增长131.2%,预计2023年达43.2亿美元,CAGR为27.1%[4] - 国家层面目标为2025年本土GPU在AI服务器芯片市场份额提升至40%[2] - AI 2.0时代和国产替代趋势推动行业景气度持续上行[1] 公司地域分布与人才来源 - 7家IPO厂商中6家位于上海,与AMD中国研发中心坐落上海有关[4][8] - 除摩尔线程创始人来自英伟达外,其他5家核心团队均出身AMD,被称为国产GPU"黄埔军校"[8] - 上海在集成电路设计领域积累深厚,拥有56家较大规模芯片设计企业,其中25家为上市公司[9] - 上海还拥有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等领先晶圆代工企业及高校技术支持[9] 资本支持与估值情况 - 红杉投资了4家厂商,阿里投资瀚博半导体(持股4.4377%)和格兰菲,腾讯投资燧原科技(持股20.4944%)和摩尔线程(持股0.72%)[10][11][12] - 摩尔线程估值310亿元,沐曦210.71亿元,燧原科技160亿元,壁仞科技155亿元[14] - 摩尔线程2022-2024年营收4608.83万、1.24亿、4.38亿元,净亏损累计超50亿元[15] - 沐曦同期营收42.64万、5302.12万、7.43亿元,净亏损累计超30亿元[16] 技术发展与市场前景 - 国产GPU已在政务、边缘计算等场景建立"安全替代"基础[18] - 摩尔线程拟募资80亿元,沐曦拟募资39.04亿元用于新一代芯片研发[18] - 摩尔线程计划2027年实现万卡集群商用,可能撼动国际巨头垄断格局[18] - 行业进入"生死竞速"阶段,能否在2027年前跨越技术代差将决定企业成败[18]
中原证券晨会聚焦-20250724
中原证券· 2025-07-24 08:34
报告核心观点 报告涵盖财经要闻、宏观策略、行业公司和重点数据更新等内容,指出中国经济温和复苏,消费与投资是核心驱动力,长期资金入市形成托底力量,建议关注中报业绩高增长和科技成长等方向,同时对各行业进行分析并给出投资建议[5][8]。 财经要闻 - 何立峰将于7月27 - 30日赴瑞典与美方举行经贸会谈 [5] - 2025年12月18日海南自贸港封关正式启动,实施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制度 [5] - 工信部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 [5] 宏观策略 市场分析 - 金融医疗、资源酿酒、证券基建等行业领涨,A股震荡或小幅上行,当前市盈率适合中长期布局,成交金额处于中位数区域上方,中国经济温和复苏,建议关注中报业绩和科技成长等方向,以及相关行业投资机会 [8][9][13] 宏观点评 - 2025年上半年国内GDP同比增长5.3%,河南省GDP同比增长5.7%,但均面临不确定因素,需政策接力稳增长 [10][11] 周度策略 - 汽车行业延续增长,6月产销同环比双增,建议关注“反内卷”政策、消费政策及智能驾驶零部件投资机会 [14][15][16] 行业公司 汽车行业 - “反内卷”政策推进,智能化落地,6月汽车产销、出口增长,新能源渗透率略有下降,维持“强于大市”评级 [14][15][16] 传媒行业 - 中报季看好游戏、出版、IP方向,游戏业绩与政策共振,IP衍生品需求旺,出版业绩平稳,影视暑期档需求释放 [18][19][20] 软件行业 - EDA、H20禁令解除,鸿蒙电脑销售好,1 - 5月软件产业增速上升,给予“强于大市”评级 [21][22] 食品饮料行业 - 行情回落,保健品突出,估值处低位,建议关注软饮料、保健品等板块 [24][25][26] 农林牧渔行业 - 6月表现弱于对标指数,生猪价格下滑,预计下半年供需双增 [27] 零食行业 - 渠道与产品创新带来增长,未来三年有望保持6% - 8%增长,推荐洽洽食品等个股 [28][29][30] 锂电池行业 - 6月指数上涨,新能源汽车销售和动力电池装机增长,维持“强于大市”评级 [31] 半导体行业 - 6月表现较强,销售额和存储器价格上涨,建议关注AI眼镜和存储器产业链 [32][33][34] 基础化工行业 - 6月指数上涨,建议关注农药、有机硅和涤纶长丝行业,维持“同步大市”评级 [36][37][38] 通信行业 - 6月指数强于沪深300,建议关注光通信、电信运营商、AI手机板块,维持“强于大市”评级 [38][40][41] 重点数据更新 限售股解禁 - 近期大全能源、甘李药业等多只股票有限售股解禁 [43][44] 沪深港通 - 2025年7月23日北方稀土、中信证券等为A股十大活跃个股 [46] 新股申购与IPO - 报告提及相关信息,但未给出具体内容 [46]
珂玛科技受益行业复苏营收预增超33% 拟1.02亿收购铠欣半导体丰富产品布局
长江商报· 2025-07-24 07:33
收购交易 - 公司拟以现金1.02亿元收购苏州铠欣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73%的股权,交易完成后,铠欣半导体将成为控股子公司 [2] - 收购价格分为两部分:9905.92万元收购70.64%股权,331.1万元收购2.36%股权 [4] - 标的公司成立于2020年,专注于化学气相沉积(CVD)碳化硅涂层和块体陶瓷零部件研发、生产和销售 [4][5] - 标的公司2024年和2025年一季度分别亏损2188.31万元和448.45万元,经营活动现金流为负 [5] - 截至2025年3月末,标的公司资产总额1.41亿元,所有者权益3839.23万元 [6] - 评估显示标的公司股东权益价值1.52亿元,较账面价值增值1.14亿元,增值率296.80% [6] - 交易对手方承诺2026-2028年净利润合计不低于5466.79万元,其中2027年和2028年分别不低于2494.85万元和3094.65万元 [6] 战略意义 - 收购将丰富和完善公司在碳化硅陶瓷材料和零部件领域的产品布局 [2] - 标的公司的产品布局和研发能力与公司现有产品体系具备互补性 [5] - 交易有助于形成更全面、完整的碳化硅材料体系和半导体陶瓷零部件体系 [5] - 将提升对半导体客户的综合服务能力,并扩展碳化硅材料在其他国民经济领域的应用 [5]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8.57亿元,同比增长78.45%;净利润3.11亿元,同比增长279.88% [7] - 2024年半导体领域收入6.95亿元,同比增长204.09%,毛利率66.08%,同比提升9.52个百分点 [7] - 半导体设备领域先进陶瓷材料零部件收入6.92亿元,同比增长205.89%,占该业务收入比例从57.28%提升至90.07% [7] - 预计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5.15-5.25亿元,同比增长33.93%-36.53% [3][8] - 预计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1.65-1.75亿元,同比增长18.59%-25.77% [3][8] 业务发展 - 公司是国内领先的先进陶瓷材料零部件头部企业,碳化硅陶瓷材料是重点发展方向 [5] - 半导体市场复苏和国产化推进带动了公司产品在半导体领域销售快速增长 [7] - 陶瓷加热器产品已量产并应用于晶圆薄膜沉积生产工艺流程 [8] - 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场持续复苏,中国大陆半导体产业集群形成推动公司产品需求增长 [8] - 2025年上半年来自国内外半导体设备厂商的产品销售收入继续保持大幅增长 [8]
恒生指创近四年新高;中微半导冲刺“A+H”上市丨港交所早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24 01:39
恒生指数及科技股表现 - 恒生指数上涨1.62%至25538.07点,创近四年新高 [1] - 腾讯控股股价涨4.94%至552.00港元,市值重回5万亿港元 [1] - 阿里巴巴-W、百度集团-SW、京东集团-SW、快手-W等大型科技股表现强势 [1] - 恒生科技指数上涨2.48%至5745.74点 [5] 天域半导体二次递表港交所 - 天域半导体是中国最早专注于碳化硅外延片技术开发的供应商之一 [2] - 主要产品为4H-SiC外延片,并提供相关增值服务 [2] - 2024年在中国碳化硅外延片行业收入及销量均排名第一 [2] 大行科工再次递表港交所 - 大行科工是中国内地和全球折叠自行车行业零售量第一,市场份额分别为26.3%和6.2% [3] - 2024年按零售额计,中国内地市场份额36.5%,全球市场份额2.9% [3] 中微半导宣布赴港IPO - 中微半导是一家以微控制单元为核心的平台型芯片设计公司 [4] - 产品广泛应用于家电、消费电子、工业控制、汽车电子、医疗健康等领域 [4] - 目前为科创板上市公司(SH688380),拟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并在港交所主板挂牌 [4] 港股市场行情 - 恒生指数上涨1.62%至25538.07点 [5] - 恒生科技指数上涨2.48%至5745.74点 [5] - 恒生中国企业指数上涨1.82%至9241.20点 [5]
1000+深度报告:半导体材料/显示材料/新材料能源/新材料等
材料汇· 2025-07-23 23:47
半导体行业 - 半导体材料细分领域包括光刻胶、电子特气、靶材、硅片、湿电子化学品、CMP、掩膜版等[1] - 先进封装技术涉及玻璃通孔TGV、硅通孔TSV、重布线层RDL、环氧塑封料等核心材料[1] - 半导体设备涵盖光刻机、蚀刻机、薄膜沉积、离子注入、涂胶显影设备及量测设备[1] - 第三代半导体以碳化硅、氦化镓为主,第四代半导体涉及氧化镓技术[1] - 晶圆制造工艺标签出现41882次,显示技术讨论热度[1][3] 新能源与光伏 - 锂电池材料聚焦硅基负极、复合集流体、隔膜、正极/负极材料及粘结剂[1] - 氢能、风电、燃料电池与储能被列为新能源重点方向[1] - 光伏产业链包含胶膜、玻璃、支架、OBB及背板,钙钛矿技术被单独标注[1] - 石英砂和石英坩埚是光伏上游关键材料[1] 新型显示与复合材料 - OLED、MiniLED、MicroLED及量子点构成新型显示技术矩阵[1][3] - 光学材料如OCA光学胶、偏光片、TAC膜、调光玻璃需求明确[1] - 碳纤维、芳纶纤维、玻璃纤维及碳陶复合材料是纤维领域核心[1] 化工与特种材料 - 特种工程塑料包括LCP、PEEK、POE、聚烯烃和有机硅[1][3] - 电子陶瓷领域MLCC、氮化铝、LTCC等技术受关注[1] - 军工材料涉及高温合金、钛合金、隐身材料和超材料[1] - 散热材料中液冷技术与热管理方案被高频提及[1] 企业与技术趋势 - ASML、台积电、中芯国际为半导体龙头,比亚迪、特斯拉主导新能源[4] - 产业链国产替代、轻量化、折叠屏、低空经济被列为创新方向[4] - AI+新材料标签出现418820次,显示跨界融合潜力[3] 投资阶段策略 - 种子轮企业需重点考察团队与行业门槛,产业链资源决定投资可行性[6] - A轮阶段产品成熟度与销售额爆发增长是核心指标,风险收益比最优[6] - Pre-IPO阶段企业已成行业龙头,估值高但风险极低[6] 技术路线图 - 半导体制程从平面式向GAAFET架构演进,光刻技术从DUV过渡至Hi-NA EUV[11] - 台积电制程节点覆盖N3至14A,Intel与三星分别推进Intel-14A和N2工艺[11]
艾迪精密20250723
2025-07-23 22:35
纪要涉及的公司 艾迪精密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主营业务表现** - **高端液压件**:占公司整体业务50%以上 ,2025年上半年挖掘机市场增速约16% ,该公司高端液压件产品增速达30%-40% ,得益于主机厂占有率提升和核心竞争力增强 [2][5]。 - **液压破碎锤**:占比约35% ,2025年上半年受国内大型挖掘机开工率影响增长幅度小 ,但海外出口表现良好 ,公司将抓住水电工程项目机会抢占市场 [2][7]。 - **孵化产业情况** - **工业机器人及RV减速机、硬质合金刀具**:过去每年亏损约5000万元 ,2025年开始改善 ,目标是各自实现过亿销售额并盈亏平衡 [2][8]。 - **丝杠和导轨业务**:2025年销售额预计2000万元 ,未来空间大 [2][9]。 - **市场份额与竞争力** - **行走马达**:是第一大产品 ,国内唯一自主供应主机厂的厂商 ,市场份额持续提升 [2][6]。 - **泵阀产品**:起步较晚 ,但近两年增长显著 [2][6]。 - **盈利水平与成本控制** - **盈利水平**:两大主营业务盈利水平稳定在30%-32%左右 ,预计整体盈利水平将进一步提高 [3][13]。 - **成本控制**:通过自动化和工艺改进降本增效 [3][13]。 - **海外市场拓展** - **销售占比**:海外销售收入占比约20%-25% ,目标是未来三到五年内提升至50% [3][14]。 - **主要市场**:美国、俄罗斯、中东、印度和东南亚 ,美国卡特彼勒是最大客户 ,占比超20% [3][14]。 - **泰国工厂**:一期工程预计2025年9月或10月投产 [3][14]。 - **利润率**:海外产品利润率较国内高5-7个百分点 [3][15]。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液压破碎锤应用场景**:主要应用于矿山开采、市政工程施工建设以及水利工程等 ,在不允许爆破或需二次、三次爆破场景及地质环境复杂地区需求大 [3][4]。 - **液压破碎锤寿命与耗材**:是易耗品 ,寿命通常为2-3年 ,大型设备可能更短 ,钎杆磨损快、更换频率高 ,是重要耗材 [3][5]。 - **新孵化业务客户群体**:工业机器人和硬质合金刀具客户相对分散 ,依靠经销商体系和直销覆盖广泛客户群体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