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价值投资
icon
搜索文档
自由现金流ETF(159201)小幅下行打开布局窗口,险资聚焦高股息与“现金牛”资产
搜狐财经· 2025-08-29 15:19
指数及ETF表现 - 国证自由现金流指数震荡下行现跌约0.7% 成分股宁波华翔、春风动力、洛阳钼业领涨 格力电器、中原传媒、潍柴重机领跌 [1] - 自由现金流ETF(159201)跟随指数调整现跌约0.3% 打开低位布局机会 [1] - 自由现金流ETF近9天连续资金净流入合计6.15亿元 最新份额40.12亿份 最新规模44.94亿元 均创成立以来新高 [1] 产品特性与政策背景 - 自由现金流ETF紧密跟踪国证自由现金流指数 经流动性、行业、ROE稳定性筛选 选取自由现金流为正且占比高的股票 指数质地高抗风险能力强 适合底仓配置和长线投资 [2] - 基金管理费年费率0.15% 托管费年费率0.05% 均为市场最低费率水平 [2] - 2025年政策强调险资作为长期资金的重要性 1月要求大型国有险企每年新增保费30%投入A股 7月财政部拉长国有商业保险公司经营指标考核周期 强化险资长期投资意愿 [1] - 险资权益投资规模持续扩大 结构优化聚焦高股息与现金牛资产 价值投资理念深化 [1]
一年多次分红常态化倒逼红利税问题尽快解决
国际金融报· 2025-08-29 13:47
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现状 - 2024年有3720家上市公司实施现金分红 分红金额达2.4万亿元创历史新高 [1] - 今年中报超400家公司披露中期分红预案 拟分红总额1800亿元 [1] - 中报分红已成为上市公司常态 一年多次分红逐渐走向常态化 [1] 政策推动与市场影响 - 2024年4月"新国九条"强调强化现金分红监管 推动一年多次分红、预分红和春节前分红 [1] - 管理层积极鼓励现金分红 促使更多上市公司加入一年多次分红行列 [1] - 一年多次分红让投资者更及时分享经营成果 持股半年即可获得年中分红 [1] 红利税制度问题 - 红利税实行差别化税率:持股1个月内征20% 1个月至1年征10% 超过1年免征 [2] - 红利税征收削弱股票投资价值 在分红除息机制下分红越多则投资者静态损失越大 [2] - 一年多次分红凸显税制不合理 中报分红导致投资者持股不满12个月需缴纳10%红利税 [3] 制度改进建议 - 直接取消红利税可从根本上解决征收不合理问题 [3] - 改革差异化征收办法 将免征持股期限从12个月缩短至6个月 [3]
私募快速破百亿有多难?衍复仅花1.27年领衔量化!近1年11家新晋私募平均用近9年!
私募排排网· 2025-08-29 11:27
百亿私募行业规模与市场行情关联性 - 截至2025年7月底百亿私募数量达90家 其中89家具有突破百亿年份数据[2] - 2025年前7个月全球主要股票指数全线上涨 助推私募业绩回升与规模内生增长 新晋百亿私募数量达10家[2] - 历史新晋百亿私募数量高峰出现在2021年(22家)、2020年(16家)、2017年(11家)和2025年(10家)[2][3] 全球主要指数表现与百亿私募诞生年份关联 - 2021年新晋22家百亿私募时 A股创业板指下跌12.02% 港股恒生指数下跌32.70% 但美股纳斯达克上涨26.89%[3] - 2020年新晋16家时 A股创业板指大涨64.96% 港股恒生科技指数暴涨78.71% 美股纳斯达克涨幅达43.64%[3] - 2025年新晋10家时 A股主要指数涨幅在5.71%-8.72%之间 港股恒生指数上涨22.05% 美股标普500上涨7.78%[3] 百亿私募突破用时与投资模式分析 - 89家百亿私募突破百亿平均用时6.78年 其中量化私募平均6.78年 主观私募平均6.54年 混合型私募平均8.72年[4] - 10家私募突破百亿用时不足2年 占比约10% 其中国新新格局(北京)仅用0.28年 国丰兴华(北京)私募用0.35年[4][5] - 央企与险资背景私募通过直接注资实现快速规模扩张 非市场化募资路径[5] 头部量化私募发展特征 - 衍复投资以1.27年成为量化私募中突破百亿最快机构 2020年1月首只产品运作 同年10月规模突破100亿[6][7] - 公司管理规模达600-700亿 与幻方量化、九坤投资、明汯投资并称"量化四天王"[8] - 2023年差异化布局小市值指增产品 对标万得小市值指数增强策略[7] 新晋百亿私募长期发展特征 - 近1年新晋11家百亿私募平均突破用时8.92年 2025年4月与7月为主要突破时点(分别4家与3家)[10] - 日斗投资作为主观私募用时8.85年突破百亿 近1年产品平均收益显著 今年以来收益贡献突出[11][12] - 量派投资2024年10月突破百亿 用时9.3年 坚持"高夏普、低回撤、低相关性"策略路线[13][14] 代表性私募投资策略与业绩表现 - 日斗投资投资理念强调价值投资与长期持有 当前重仓非银金融板块(仓位约50%) 看好医药与腾讯[12] - 量派投资所有产品由创始人孙林管理 强调纯阿尔法收益追求 严格风控下保持满仓运作[14] - 衍复投资旗下13只产品近1年收益数据未公开 但其小市值指增产品超额收益显著[8][9]
当指数狂奔“市场也不是人人都可以赚钱”:谁在盛宴中“缺席”?
搜狐财经· 2025-08-29 09:00
市场表现与指数动态 - A股市场从3000点攀升至3800点,呈现指数狂欢态势 [1] - 大盘总体气势如虹,但出现指数繁荣与个体收益分化的现象 [1][3] 个股表现分化特征 - 部分股票价格翻番甚至翻两番,而部分投资者持仓涨幅仅10%-20%或仍处于被套状态 [3] - 市场从β时代(靠大盘普涨赚钱)转向α时代(靠个股选择赚钱),投资能力成为收益关键因素 [3] 高股息策略表现 - 高股息率上市公司股票投资者在本轮行情中受损程度大幅降低 [4] - 持续分红且股息率超过3%的公司平均涨幅显著高于市场平均水平 [4] 市场结构变化 - A股上市公司数量超过4000家,齐涨共跌时代结束 [3] - 市场呈现结构化特征,优质公司与平庸公司估值差距拉大,类似美股成熟市场特征 [4] 机构投资表现 - 主动权益类公募基金近五年平均年化收益率超过15%,远超一般散户投资者收益水平 [5] - 专业机构通过团队研究、风险控制和组合管理能更好捕捉结构性行情机会 [5] 市场成熟度提升 - A股市场正在摆脱"政策市""消息市"标签,向注重基本面的健康发展方向转变 [6] - 市场分化促使投资者更加理性,注重长期价值而非短期炒作 [6] 投资方式转变 - 直接投资股市需要企业分析能力、市场理解能力和情绪控制能力 [5] - 借助信用良好、专业能力强的中介机构产品成为更合适的选择 [5]
【私募调研记录】睿璞投资调研兴蓉环境
证券之星· 2025-08-29 08:08
公司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41.92亿元,同比增长4.59% [1] - 利润总额12.20亿元,同比增长7.83% [1] - 归母净利润9.75亿元,同比增长5.03% [1] 业务运营数据 - 自来水售水量同比增长4.48% [1] - 污水处理量增长2.06% [1] - 垃圾焚烧发电上网电量基本持平 [1] 项目进展与产能 - 洗瓦堰再生水厂、污泥处理厂(三期)等已投运 [1] - 自来水七厂(三期)剩余40万吨/日产能进入试运行 [1] - 在建项目预计未来1-2年投运 [1] 财务状况与现金流 - 应收账款余额约44.15亿元,较年初上升 [1] - 资本开支将逐步下降 [1] - 自由现金流改善后将提升分红水平 [1] 成本与费用变动 - 税费增长受水资源税科目调整及税收优惠到期影响 [1] - 销售费用增长受并表因素影响 [1] 战略发展方向 - 继续深耕成都市场 [1] - 通过收并购等方式推进全国布局 [1]
时报观察丨加快权益资产配置 险资“长钱长投”效应显现
证券时报· 2025-08-29 07:59
上市险企投资资产配置 - 五家A股上市险企持有股票资产金额超1.8万亿元 较上年末增超4000亿元 增幅达28.7% 远超投资资产增幅 [1] - 上市险企股票和基金配置比例显著提升 中国人寿达13.6% 中国平安达12.6% 中国太保达11.8% 中国人保达10.7% 上升区间为0.9个至2.7个百分点 [1] - 新华保险股票和基金配置比例虽较上年末减少0.2个百分点 但仍达到18.6% 处于历史和行业高位 [1] 保险行业整体投资趋势 - 人身保险公司持有股票市值2.87万亿元 较年初增加6052亿元 增幅26.69% 远超资金运用余额8.85%的增幅 [1] - 险资积极入市受低利率环境和新会计准则影响 公司有增加权益资产配置的现实需求 [1] - 系列政策打通"长钱长投"入市堵点 为险资加快权益配置解除藩篱 [1] 政策环境与市场影响 - 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大力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要求 《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等政策落地 打通保险资金入市堵点成效显著 [2] - 险资入市发挥市场"稳定器"和"压舱石"作用 引导市场形成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之风 助推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2] - 资本市场稳步向好使保险公司受益 两者呈现良性互动 保险公司对权益资产的配置有望持续提升 [2]
今日视点:ETF市场三大趋势勾勒投资范式升级轮廓
证券日报· 2025-08-29 07:00
在此背景下,ETF市场快速扩容,总规模继今年4月份站上4万亿元关口后,于8月份又强势突破5万亿 元。指数化投资逐渐成为市场共识。同时,资金加速向跟踪标的优质、运作规范、流动性强的头部优质 产品汇聚,价值投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其二,头部ETF类型多样、策略丰富,为市场提供高效便捷的投资选择。 此前,超百亿元规模的头部ETF多为宽基指数产品,而如今,跻身"百亿阵营"的既有聚焦证券、医药的 行业基金,也有芯片、机器人等主题基金,还有跨境基金、债券基金等。这说明这些细分领域产品已具 备足够的资金认可度与市场影响力,也印证了ETF产品矩阵走向多样化的趋势。 ■ 邢萌 日前,国内ETF总规模站上5万亿元关口,规模超百亿元的ETF数量突破100只,引发市场广泛关注。 在监管部门大力鼓励指数化投资的背景下,更多投资者选择通过ETF捕捉市场机会,锚定经济发展主线 与产业演进方向。超百亿元规模的ETF数量增加,则体现了资金对头部产品的认可。 随着总规模持续攀升,ETF市场呈现指数化投资成为主流、产品类型多元发展、资源配置效率提升三大 向好趋势,勾勒出资本市场投资范式升级的清晰轮廓。 其一,指数化投资成为主流,推动ETF市场量质 ...
追寻时间的玫瑰 探究公募长期主义密码
中国证券报· 2025-08-29 04:16
公募基金行业长期主义实践 - 行业在职基金经理突破4000人 投研团队近1.1万人 数据持续稳步增长[1] - "双十"基金经理标准为从业超10年且年化回报超10% 代表长期主义实践典范[1] - 长期主义体现为组织架构能力与文化信仰 依托体系化投研生态系统[1] 基金经理投资流派特征 - 价值派坚守物超所值原则 重视企业内在价值与安全边际 偏好传统行业与金融地产[2] - 成长派聚焦高增长潜力行业 重点布局科技医药新能源消费升级板块[2] - 均衡派注重行业分散与回撤控制 追求不同市场环境下稳健回报[2] - 量化派运用多因子模型优配资产 持仓分散且风格稳定[3] 投研团队建设机制 - 基金公司自主培养人才 建立分层建设与清晰成长路径[4] - 易方达建立"以老带新"传帮带机制 景顺长城实行新老基金经理联合挂名[4] - 鹏华基金形成梯队式培养机制 工银瑞信与建信设立研究员至全市场基金经理晋升路径[4][5] - 工银瑞信打造多层次股票池管理体系 实现投研知识实时共享[5] - 易方达推进数智化转型 打造智能投研一体化平台[5] - 景顺长城布局智能研究平台与ETF投资平台 以AI技术提升投研效率[5] 长期导向考核体系 - 工银瑞信对投资经理考核以3年期以上业绩为主 权重不低于80%[5] - 2024年起工银瑞信将5年期业绩占比提升至50%[5] - 建信基金将滚动3年与当年业绩权重调整为80%和20% 养老产品实施5年期考核[5] - 易方达将净值增长率与盈利客户占比纳入考核 建信增设投资者获得感指标[5] - 景顺长城对投资人员考核纳入净值增长率指标 销售团队考核纳入盈利客户占比[5] - 景顺长城给予基金经理三至五年观察期 通过定期投资回顾机制区分业绩落后原因[6] 激励约束机制设计 - 工银瑞信要求核心投研人员绩效薪酬递延支付3年 与风险暴露挂钩[6] - 工银瑞信实施绩效跟投制度 高管与部门负责人20%奖金跟投公募基金 基金经理30%奖金跟投本人管理基金[6] 行业政策导向 - 《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明确以投资者为本 强化投研能力建设[7] - 要求建立基金公司收入与投资者回报绑定机制 提升权益类基金发展质量[7] - 行业需实现专业信任与责任深度融合 成为资本市场压舱石[8]
时报观察 加快权益资产配置 险资“长钱长投”效应显现
证券时报· 2025-08-29 01:58
上市险企股票资产配置规模 - 五家A股上市险企持有股票资产金额超1.8万亿元 较上年末增超4000亿元 增幅达28.7% [1] - 股票资产增幅远超投资资产整体增幅 显示入市明显提速 [1] - 人身保险公司持有股票市值2.87万亿元 较年初增加6052亿元 增幅26.69% 远超资金运用余额8.85%的增幅 [1] 上市险企股票和基金配置比例 - 中国人寿股票和基金配置比例达13.6% 中国平安达12.6% 中国太保达11.8% 中国人保达10.7% [1] - 四家险企配置比例上升区间为0.9至2.7个百分点 [1] - 新华保险配置比例较上年末减少0.2个百分点 但仍处18.6%的历史和行业高位 [1] 险资加速入市驱动因素 - 低利率环境和新会计准则推动保险公司增加权益资产配置需求 [1] - 系列政策打通"长钱长投"入市堵点 为险资加快权益配置解除障碍 [1] - 政策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成效显著 稳步入市成为行业共同选择 [2] 险资入市对资本市场影响 - 险资发挥市场稳定器和压舱石作用 引导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风气 [2] - 资本市场稳步向好与保险公司受益形成良性互动局面 [2] - 在低利率环境和政策鼓励背景下 保险公司对权益资产配置有望持续提升 [2]
ETF市场三大趋势勾勒投资范式升级轮廓
证券日报· 2025-08-29 00:13
国内ETF市场发展现状 - 国内ETF总规模突破5万亿元 百亿规模产品数量超过100只 [1] - 监管部门推动指数化投资发展 加强优质指数供给并优化ETF制度规则 [2] - ETF市场呈现三大向好趋势:指数化投资主流化、产品类型多元化、资源配置效率提升 [1] 市场规模与资金流向 - ETF总规模从4万亿元增至5万亿元仅用4个月时间(2023年4月至8月) [2] - 资金加速向跟踪标的优质、运作规范、流动性强的头部产品集中 [2] - 头部ETF持仓以各领域优质龙头企业为主 覆盖金融消费科技等重点领域 [4] 产品类型发展 - 百亿规模ETF从宽基指数扩展至行业基金(证券医药)、主题基金(芯片机器人)、跨境基金和债券基金 [3] - ETF产品矩阵持续迭代创新 适配不同风险偏好投资需求 [3] - 细分领域产品获得资金认可度与市场影响力 [3] 市场功能提升 - 资金增配优质资产带来流动性溢价积累 交易活跃度与定价公允性显著提升 [4] - 推动标的价格更精准反映内在价值 校准非理性交易引发的估值偏差 [4] - 市场定价逻辑向价值驱动回归 资源配置效率进一步提高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