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
搜索文档
超8成中国家庭必选海天!连续11年入选“中国消费者十大首选品牌”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8-22 10:06
品牌排名与市场表现 - 公司位列中国消费者十大首选品牌榜单第四位 连续11年登榜且8年蝉联前四位 稳居调味品行业首位 [1] - 公司消费者触及数达7.54亿 较上年增长2160万 连续三年保持超过80%的高渗透率 平均每10个中国家庭有8个以上选择其产品 [1] 产品战略与创新 - 公司建立覆盖酱油、蚝油、酱料等超1000个SKU的产品矩阵 横跨全价格带与全功能带 精准适配全国不同区域和饮食习惯的多元需求 [1] - 为顺应健康化潮流推出有机系列、减盐减糖等健康类产品累计达1200余款 其中2024年上市的三重有机认证产品已成为健康调味赛道明星产品 [3] - 持续加码便捷烹饪与风味细分领域 推出凉拌汁、辣鲜露等多款特色调味品 一站式覆盖厨房至餐桌多场景需求 [3] 品牌建设与营销 - 以"传承正宗中国味"为品牌内核 坚守匠心精神铸就消费者信任基石 [4] - 通过酱油冰淇淋破圈营销 合作热门脱口秀IP 举办市民探厂活动 三度携手央视主持人打造深度内容直播 [4] - 冠名高热美食综艺《一饭封神》 以"味觉符号+文化符号"方式加强品牌与消费者对话 [4] 行业发展与公司定位 - 公司紧跟中国家庭厨房需求演变 既恪守传统工艺品质 又回应新生代对健康、便捷和情感联结的多元追求 [4] - 致力于从国民级大品牌向全球化伟大品牌迈进 持续提供安全、健康、美味的高品质产品 [4]
福瑞达:2025年上半年颐莲品牌收入5.54亿元,同比增长23.78%
证券时报网· 2025-08-21 21:57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90亿元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08亿元 [1] - 截至2025年6月30日 公司总资产60.37亿元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资产41.52亿元 [1] 化妆品业务 - 化妆品业务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0.94亿元 [2] - 颐莲品牌收入5.54亿元 同比增长23.78% 其中喷雾品线销售额4.82亿元 增幅43% [2] - 瑷尔博士品牌收入4.51亿元 287面膜上市两个月销售额近1000万元 [2] - 珂谧品牌胶原次抛上半年销售额超过1400万元 [2] - 化妆品板块上市新产品80余个 [3] 医药业务 - 医药业务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07亿元 [2] - 新开发县级以上医院与OTC客户200余家 [2] - 小儿解感颗粒入选儿童流感推荐用药 明仁颈痛颗粒获"西湖奖.最受药店欢迎的明星单品" [2] - 牵头制定"药食同源"认证标准 聚焦黄精、人参、肉苁蓉等提取物原料 [2] 原料及添加剂业务 - 原料及添加剂业务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79亿元 [3] - 透明质酸原料销售收入1.16亿元 同比增长23.4% 其中医药级透明质酸销售收入1608.81万元 同比增长287.3% [3] - 透明质酸原料业务整体毛利率为47.1% 同比增长8.5个百分点 [3] 研发与创新成果 - 珂谧首创穿膜胶原技术 胶原皮下渗透率提升27.5倍 [3] - 医用重组胶原蛋白敷料(Ⅱ类)取得产品注册证 [3] - 获得利丙双卡因乳膏生产批件 克立硼罗软膏完成注册申报 [3] - 完成SH-MDN和SH-MDI两款三类医疗器械用透明质酸钠原料主文档登记 [3] - 完成玻璃酸钠原料药技术审评并正式转为A类备案状态 [3] - 完成两个规格滴眼液级玻璃酸钠的韩国注册并获得注册证 [3] - 二羟基苯乙醇通过化妆品新原料备案 纳他霉素通过美国FDA原料药DMF备案 [3]
全球客商云集浙江杭州 共商未来美妆生态
中国新闻网· 2025-08-21 21:49
行业活动概况 - 2025CBE杭州国际美容博览会于8月20日至21日举行 汇聚20个国家和地区超1000家化妆品产业链展商 [1] - 展会聚焦创新驱动美妆经济增长和产业未来生态发展 新产品与新原料成为行业核心引擎 [1] 创新驱动发展 - 珀莱雅公司分享科技创新、供应链创新、渠道创新及营销创新经验 强调创新驱动中国美妆全球化潜力 [2] - 浙江省通过监管创新(含"浙江美妆18条"、备案改革、柔性执法)激发产业活力 上半年新原料备案量同比增长100% [2] - 浙江省化妆品出口额达66.42亿元 同比增长12.4% 占全国出口总额25.74% 居全国首位 [2] 国际合作与市场拓展 - 泰国美妆健康产品组团参展 19家泰国企业首发新品 吸引客商关注 [5] - 泰国对华美妆出口持续增长 中国消费者对"泰国制造"信任度提升 推动中泰企业技术合作与渠道对接 [5]
广东政观丨广东区县、镇街何以领跑全国?这三大优势得以突围
南方都市报· 2025-08-21 19:02
文章核心观点 - 广东区县、镇街在赛迪系列研究报告中表现亮眼,包揽街道前7名、百强区前7名,县(市)入围数创历史新高,镇域上榜总数破百 [1] - 广东基层经济单元的强劲活力源于扎实的产业根基、灵活的体制机制和不断的创新驱动 [3][4] - 广东区县、镇街的成功是产业积淀、制度活力、创新基因与开放优势长期协同的结果 [5] 产业根基与结构 - 广东形成以制造业为脊梁、数字经济为引擎、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多元产业体系 [3] - 珠三角核心区的区县、镇街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链,榜单排名不断跃升 [3] - 东莞通过电子、纺织、家具等产业集群化、专业化发展,其28个镇全部上榜“2025镇域经济500强” [3] 体制机制与市场活力 - 上榜的广东区县、镇街普遍具有民营经济活跃、行政效率高等特征,能快速响应市场变化 [4] - 佛山、中山的镇、街通过“三来一补”模式崛起,并在数字转型中探索“工改工”“村级工业园升级” [4] - 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在这些区域互促共生,不断释放区域市场竞争活力和产业升级动能 [4] 创新驱动与动能转换 - 南山区连续9年位居百强区榜首,其“独角兽走廊”已见雏形,串联起12家独角兽企业、总部基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产业园区 [4] - 广东镇街层面不乏“隐形冠军”和“小巨人”,正通过创新驱动技术迭代,提升价值链地位 [4] - 源自区县、镇街的创新实践为广东注入转型升级动能 [4] 发展挑战 - 珠三角核心区与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差距显著,县域经济整体实力与部分兄弟省份相比仍有较大追赶空间 [5] - 珠三角核心区域面临土地开发强度高、新增建设用地稀缺的瓶颈,传统依赖土地扩张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 [5] - 许多县域与镇街经济仍以传统制造业为主,在创新能力、品牌价值、产业链控制力等方面仍有不足 [5]
回天新材2025年半年报发布:业绩稳健增长,创新驱动未来
全景网· 2025-08-21 17:01
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1.68亿元,同比增长7.72% [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3亿元,同比增长4.18% [2] - 主营胶粘剂产品销量约16万吨,同比增长25.56% [2] 业务板块进展 - 汽车业务板块锂电用胶销量翻倍增长,负极胶PAA满产满销,导热结构胶销量同比激增 [3] - 电子业务领域推出多款高端芯片封装材料并进入客户批量生产阶段 [3] - 光伏业务领域光伏用胶销量同比增长约9.3%,市场占有率保持行业前列 [3] 研发与产能 - 研发费用投入8,522.43万元,同比增长17.39% [4] - 新增立项重点研发项目22项,其中14项已进入量产阶段 [4] - 年产3.6万吨锂电池负极胶粘剂项目稳步推进 [4] 发展战略 -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大高端电子、新能源汽车、绿色包装等领域研发投入 [5] - 深化与战略大客户合作,拓展新兴市场,提升市场份额 [5] - 利用技术研发、品牌影响力、客户资源优势应对市场挑战 [5]
探寻收缩型城市鹤岗之变的“五重价值”
第一财经· 2025-08-21 16:58
城市转型战略 - 实现从资源依赖到创新驱动、从粗放管理到精细治理、从工业锈带到生态宜居的三大跨越 [1][2] - 以"小投入撬动大产出"方式探索低成本、高效益、可持续治理路径 [1] - 通过"六城"战略推动城市向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方向迈进 [1][2] 资金支持与基建投入 - 争取国家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沉陷区治理、棚户区改造等支持资金92.3亿元 [2] - 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拉开城市骨架 [2] - 近五年采用"城市针灸"替代大拆大建 [2] 民生需求导向 - 改造沉陷区建公园满足市民"推窗见绿"需求 [2] - 整治占道经营建市场满足商贩规范经营需求 [2] - 老旧小区加装电梯解决老人上下楼不便问题 [2] 治理体系创新 - 建立"建治管育"四位一体治理体系 [4] - 破解资源型城市"资金短缺、人力不足"治理困境 [4] - 通过自我内修将矿区文化转化为城市记忆 [5] 区域协同发展 - 市级统一规划功能分区、产业布局与生态保护红线 [5] - 六区因地制宜实施差异化发展培育特色产业 [5] - 将购物娱乐休闲等功能嵌入特色产业布局 [5] 多元共治格局 - 重构党建综治城管力量为"全科网格"实现资源调配一盘棋 [6] - 社区吸纳居民参与决策 [6] - 通过楼栋微信群、楼长等载体激发基层自治动能 [6] 智慧治理转型 - 实现从数字化覆盖到数智化贯通直至数治化跃升 [6] - 智慧治理平台使分散数据汇成合力 [6] - 将数据转化为治理精度、服务温度和发展速度 [6] 转型成效评估 - 2025年120名受访者中87%对城市形象给予高度评价 [1] - 吸引35名新市民、38名返乡游子和32名外来务工者 [1] - 央视专题报道将转型实践路径推向全国 [1]
长海股份2025年半年报发布:业绩稳健增长,盈利能力显著提升
全景网· 2025-08-20 16:39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4.56亿元 同比增长18.96%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74亿元 同比大幅增长42.3% [1] - 基本每股收益0.43元 同比增长43.33% [1] - 利润分配预案为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00元(含税) [1] 主营业务表现 - 玻纤板块表现突出 受益于风电、电子、家电等行业需求持续回暖 [1] - 玻纤产品价格稳步回升 叠加新增产能有序释放 [1] - 产销协同效率显著提高 带动整体盈利能力提升 [1] - 高附加值产品占比持续提高 对利润贡献进一步增大 [1] 产业链与技术优势 - 具备玻纤生产、制品深加工到复合材料制造完整产业链布局 [1][2] - 研发投入持续加大 丰富产品结构并为未来业绩储备新动能 [2] - 坚持创新驱动与精益管理并重 持续优化产品结构 [1] 市场拓展战略 - 坚持国内与国际双轮驱动战略 [2] - 国内市场占有率稳步扩大 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 [2] - 海外市场拓展成效显著 通过国际展会和优化销售渠道扩大全球覆盖 [2] - 国际业务实现健康增长 [2] 未来发展方向 - 继续秉持技术创新和绿色发展理念 [2] - 加大对高性能、环保型复合材料产品的研发与推广 [2] - 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 契合全球产业绿色转型趋势 [2] - 持续推进产能优化与自动化改造 深化精益管理 [2] - 致力成为全球领先的玻纤及复合材料解决方案供应商 [2]
“新三样”领域2起偷骗税案件曝光!产业发展越火热,企业越要坚守合规底线
新华财经· 2025-08-18 19:39
税务监管行动 - 国家税务总局首次曝光"新三样"领域2起偷骗税案件 警示违法行为将受严惩[1] - 江西南氏锂电公司2021至2023年通过虚增研发人员方式 将668.22万元非研发人员工资违规纳入研发支出申报[1] - 骗税团伙将不能退税的"铅酸蓄电池"伪报为可退税的"锂电池"出口 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1.49亿元[1] 行业影响分析 - 查处违法行为有利于营造法治公平税收环境 遏制"内卷式"竞争并推动过剩产能退出[2] - 违规行为导致税收成本外部化 严重影响公平竞争并成为制约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绊脚石[2] - "新三样"产业面临盈利能力减弱问题 需推动从政策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2] 政策导向 - 需依据产业发展阶段和技术进步情况 适时调整优化财政补贴标准与范围[2] - 规范税收优惠政策势在必行 以支持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2] - 享受税费优惠必须以合法合规为前提 需守住依法纳税底线[3]
城西科创大走廊做对了什么?
杭州日报· 2025-08-18 16:01
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人才战略 - 大走廊每年新增国家级和省级领军人才占全省1/3,35岁以下青年人才达8万余人,用占全市1%市场主体吸引20%青年人才 [6] - 博士后享受"双倍礼遇"政策,除杭州市40万元补贴外,3年后大走廊再补贴40万元 [7] - 推出人才自主认定政策,用人单位可按程序自行认定杭州市高层次人才 [7] 企业人才实践案例 - 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3年发展5家关联企业,在杭员工700余名,35岁以下占比超95%,本科及以上学历为标配,含30余位博士后 [6] - 众合科技副总裁王国梁创立"煋医科技"CDMO平台,选择杭州因其数字经济基础和互联网基因适合医疗器械细分领域创新 [9] 人才吸引力构成要素 - 政策组合拳包括博士后专项补贴和人才自主认定机制,解决企业"水土不服"问题 [7][8] - 杭州生态优势(良渚文化、西溪湿地)与产业生态(数字经济基因)形成"面子+里子"双重吸引力 [9] - 政府服务体现"店小二"精神,如协调12个部门联席办理证件、协助寻找厂房等 [10] 人才竞争趋势演变 - 人才争夺从1.0政策竞争→2.0服务升级→3.0生态驱动阶段发展,生态包含产业活力、城市品质等综合评分体系 [11] - 高端人才全国性流动成常态,2022年数据显示北上深杭人才互动频繁,15-40万年薪群体流动率达48.2% [11] - 未来竞争核心在于构建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机制和开放包容的流动机制 [13]
新闻分析:越是政策受益者越应是合规经营者
新华网· 2025-08-18 15:23
行业政策与监管动态 - 税务部门首次披露"新三样"领域(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偷骗税案件 旨在警示违法行为将受严惩 [1] - 少数"新三样"企业违规骗享税费优惠并偷税骗税 违背政策初衷且破坏税收公平环境 [1] - 违法行为助长"内卷式"竞争 加剧产能过剩并破坏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1] 税收优惠政策实施成效 - 2021年至今年上半年全国累计新增减税降费9.9万亿元 预计年底达10.5万亿元 年均超2万亿元 [2] - 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业优惠政策新增减税降费3.6万亿元 占总规模36.7% [2] - 2021-2024年新能源车、光伏设备、锂电池销售收入年均增长37.6% 今年上半年"新三样"出口增长12.7% [2] 行业竞争与合规要求 - 企业应将税收优惠资金投入研发创新而非用于价格战 避免税收成本外部化 [2] - "内卷式"竞争扭曲市场机制 损害合规企业权益并破坏行业发展生态 [2] - 税务部门累计查处骗享税费优惠案件2.18万起 查补税款269亿元 [3] 政策优化方向 - 需依据产业发展阶段和技术进步情况 动态调整财政补贴标准与税收优惠范围 [3] - 推动行业从政策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 实现高质量发展 [3] - 法治化税收环境有利于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 促进资源优化配置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