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即时零售
icon
搜索文档
阿里巴巴-W午前跌超3% 小摩指公司经调整盈利或受AI与即时零售积极投资拖累
智通财经· 2025-10-10 11:33
公司股价表现 - 阿里巴巴-W午前股价下跌超过3%,截至发稿时跌幅为3.46%,报167.3港元 [1] - 成交额为127.41亿港元 [1] 即将公布的季度业绩预测 - 预测公司截至9月底的第二财季收入将按年增长5% [1] - 预测经调整盈利将按年下跌70%至110亿元人民币 [1] - 预测云业务收入按年增幅加快至30% [1] - 预测客户管理收入按年增幅维持在10%以上 [1] 盈利下滑原因与长期前景 - 经调整盈利的预期跌幅可能受AI与即时零售的积极投资拖累 [1] - 相关投资预计将进一步巩固公司的长期增长前景 [1] - 因应投资增加,公司对通义千问模型、钉钉、夸克、高德地图等多项业务进行投资 [1] 业务亏损预测 - 投资将导致电商、云及国际商业以外的所有其他业务亏损扩大 [1] - 预测截至9月的季度亏损达50亿元人民币,较上季的亏损14亿元人民币显著扩大 [1] - 预测此部分亏损于未来数季可能维持相近水平 [1] - 随着AI变现于未来2至3年提速,亏损才会逐步改善 [1] - 预测即时零售业务在第二财季亏损将扩大至350亿元人民币 [1]
港股异动 | 阿里巴巴-W(09988)午前跌超3% 小摩指公司经调整盈利或受AI与即时零售积极投资拖累
智通财经网· 2025-10-10 11:30
公司股价表现 - 阿里巴巴-W(09988)午前跌超3% 截至发稿跌3.46%报167.3港元 成交额127.41亿港元 [1] 季度业绩预测 - 预测截至9月底次财季收入将按年增长5% [1] - 预测经调整盈利料按年跌70%至110亿元人民币 [1] - 云业务收入按年增幅料加快至30% [1] - 客户管理收入按年增幅维持于10%以上 [1] 盈利影响因素 - 经调整盈利或受AI与即时零售积极投资的拖累而录得超越预期的跌幅 [1] - 相关投资将进一步巩固集团的长期增长前景 [1] 业务投资与亏损 - 对通义千问模型、钉钉、夸克、高德地图等多项业务的投资将导致次财季电商、云及国际商业以外的所有其他业务亏损扩大 [1] - 预期截至9月止季度亏损达50亿元人民币 较上季的亏损14亿元人民币扩大 [1] - 预测此部分亏损于未来数季可能维持相近水平 [1] - 随着AI变现于未来2至3年提速 亏损才会逐步改善 [1] - 预测次财季即时零售亏损将扩大至350亿元人民币 [1]
阿里巴巴-W(09988):2QFY26前瞻:云继续加速增长,闪购亏损达到单季度峰值
国信证券· 2025-10-10 10:51
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优于大市(维持)[1] 核心观点 - 预计阿里巴巴2026财年第二季度(2QFY26)总收入为2456亿元,同比增长4%[3][5] - 预计2QFY26经调整EBITA为85亿元,同比下降79%,经调整EBITA利润率为3.5%,同比下降13.6个百分点[3][5] - 云智能集团收入预计同比增长30%,继续保持加速增长态势[3][5] - 预计2QFY26即时零售业务经调整EBITA亏损达到365亿元,单均亏损5.3元,8月为单量和单均亏损峰值[18] - 小幅下调公司FY2026-FY2028收入及经调整净利润预测,主要因即时零售业务投入及AI相关算力投入增加[4][20] 整体财务预测 - 2QFY26预计总收入2456亿元,其中国际数字商业集团收入同比+17%,云智能集团收入同比+30%,中国电商集团收入环比-13%[3][5] - 2QFY26经调整EBITA利润率预计为3.5%[3][5] - 下调FY2026-FY2028收入预测至10503/11879/13050亿元,调整幅度为-1.5%/-0.1%/0.3%[4][20] - 下调FY2026-FY2028经调整净利润预测至1084/1502/1772亿元,调整幅度为-14%/-10%/-10%[4][20] - 公司当前对应FY2026年市盈率(PE)为28倍[4][20] 云智能集团 - 预计2QFY26收入同比增长30%,EBITA利润率保持稳定[3][11] - 公司正积极推进3800亿元AI基础设施建设,并计划追加更大投入[3][11] - 云栖大会发布7款模型,其中Qwen3-Max在LMArena文本排行榜位列全球第三[11] - 发布基础模型架构Qwen3-Next,模型训练成本较密集模型Qwen3-32B降低超90%,长文本推理吞吐量提升10倍以上[11] - AI基础设施全面升级,推出磐久128超节点AI服务器、新一代高性能网络HPN 8.0等[13] 中国电商集团 - 预计2QFY26GMV同比增长5%,客户管理收入(CMR)预计同比增长约10%[3][18] - 即时零售业务预计对CMR增长带来约2%-3%的带动[18] - 预计电商业务EBITA实现同比正增长,但利润率延续下滑趋势,下滑幅度预计优于上季度[18] - 即时零售业务日均单量约7400万单,公司预计FY26Q3单月单均亏损较7-8月峰值减亏一半[18] - 当前阶段公司以市场份额为主要目标,重点建设履约能力和用户心智[18] 其他业务 - AIDC业务在地缘政治等因素影响下,收入增速预计继续放缓,本季度维持接近盈亏平衡[19] - 所有其他业务预计2QFY26亏损扩大至约50亿元,主要因模型训练需求增加、AI应用算力投入以及盒马、高德相关业务投入增加[3][19] - 模型训练、AI应用算力投入以及到家到店业务投入增加带来的亏损预计未来将持续[3][19]
山东16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临沂第4,淄博第9,枣庄领先聊城
搜狐财经· 2025-10-10 05:46
山东省消费市场总体格局 - 2024年山东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呈现双核驱动格局,胶东经济圈与省会经济圈竞相发展 [1] - 全省消费市场多点开花,拥有17.8万家限额以上商贸企业、61个省级智慧商圈和167条省级特色商业街作为市场基础和消费升级主阵地 [8] 各城市消费表现与排名 - 青岛市以6584.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蝉联榜首,济南市以5213.2亿元位居第二,烟台市以3757.51亿元排名第三 [7] - 临沂市以3433.8亿元位列第四,潍坊市、济宁市、菏泽市分别以3131.6亿元、2910.4亿元、2238.05亿元位列第五至七位 [7] - 德州市、淄博市、威海市分别以1483.09亿元、1478.7亿元、1446.96亿元位列第八至十位,枣庄市以1196.91亿元超越聊城市的1085.28亿元 [7][5] 城市特色消费模式与发展动力 - 青岛市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成效显著,济南市区域性消费枢纽地位持续巩固,烟台市海洋经济特色消费模式凸显新优势 [1] - 临沂市作为商贸物流之都,其国际陆港智慧物流园带动124处专业市场升级,临谷电商产业园年交易额突破千亿并入驻23家头部MCN机构,构建“实体市场+跨境电商+智能云仓”现代化商贸体系 [3] - 枣庄市依托锂电新能源产业集群优势,高新区集聚47家产业链企业,形成完整消费链条,台儿庄古城夜游经济全年举办160余场主题活动 [5] - 淄博市凭借“淄博烧烤”现象级IP,全域旅游消费同比增长超40%,传统产业通过智改数转,工业设计成果转化带来的新增消费占比达28% [6] - 潍坊市预制菜产业带动食品消费升级,济宁市文化旅游业激活消费新场景,菏泽市“中国牡丹之都”品牌推动花卉经济产业链延伸 [8] 基础设施与新兴业态 - 临沂市社区商业网络覆盖率已达93%,“15分钟便民生活圈”释放内需潜力 [3] - 枣庄市智慧便利店进社区工程覆盖全市87%居民区,即时零售、无人配送等新服务模式渗透率居全省前列 [5]
2.7亿美元!京东物流加码即时配送业务
新浪财经· 2025-10-09 23:27
收购交易核心信息 - 京东物流以2.70亿美元收购京东集团旗下从事本地即时配送服务的达疆、达盛两家全资子公司100%股权 [3] - 达疆为中国境内注册企业,注册资本达7亿美元;达盛为2025年1月在香港新成立的公司 [3] - 此次收购是京东私有化达达进程的关键收尾,私有化协议于2024年6月10日经达达临时股东大会通过 [3] 达达业务基本面 - 达达2024年营收为96.6亿元,较2023年的105亿元同比下滑8% [4] - 达达2024年净亏损为20.38亿元,较上年19.57亿元的亏损略有扩大 [4] - 截至2025年6月,达达即时配送网络已覆盖全国超2800个县区,日均订单处理能力超千万单 [4] 业务整合与组织架构 - 原京东达达事业部已正式更名为“本地生活服务事业群”,下设秒送、酒旅、家政等多个部门 [5] - 该事业群由原达达负责人郭庆担任负责人,直接向京东集团CEO许冉汇报 [5] - 京东物流于2024年6月开始招募全职骑手参与京东外卖配送服务,认为该业务具备商业潜力 [4] 业务协同与发展成效 - 京东外卖业务自2024年2月上线以来,在6月份日订单量已突破2500万单,入驻品质餐饮门店超150万家 [5] - 京东外卖全职骑手规模突破12万人,2024年4月单月带动新注册PLUS会员超40万 [5] - PLUS会员的外卖复购率较非会员高出2倍,实现外卖拉新与会员提频的双向赋能 [5] 市场反应与战略价值 - 收购公告后,京东物流股价上涨3.67%至13.01港元,市值达865.82亿港元 [7] - 专家分析认为,收购短期内可能因达达亏损影响京东物流利润,但中长期协同效应显著 [5][6] - 整合双方运力资源有望降低履约成本、提升配送效率,增强京东在即时零售领域的竞争力 [6]
一桩2.7亿美元内部联姻背后:京东物流整合达达即配,即时零售跑步进入“决赛圈”
华夏时报· 2025-10-09 19:34
京东物流收购达达即时配送业务 - 京东物流宣布以2.7亿美元总对价,从京东集团收购从事本地实时配送服务的达疆和达盛两家全资子公司100%股权 [2] - 此次收购标的为原达达集团的即时配送业务,是京东对即时配送资源的内部整合 [2][3] - 达疆注册资本总额为7亿美元,达盛于2025年1月在香港注册成立 [3] 京东对达达的整合历程 - 达达成立于2014年,2020年6月登陆美股,成为“即时零售第一股” [3] - 京东持续提升对达达话语权,2024年2月发出私有化要约,总估值达5.2亿美元 [3] - 京东对达达持股比例从2023年9月的63.2%提升至2024年2月末的63.6% [3] - 私有化达达是京东内部整合即时配送资源的重要前奏 [4] 收购的战略意图与协同效应 - 私有化根本原因在于寻求更高的战略自主权和执行效率,便于资源倾斜和深度整合 [5] - 收购核心在于构建“全链路协同”的即时零售生态,无缝衔接传统配送网络与即时配送网络 [5] - 京东物流可借此强化即时配送的第三方服务能力,服务京东秒送、淘宝闪购、抖音小时达等多个平台 [5] - 2025年上半年,京东物流外部客户收入达661亿元,同比增长10.2%,占总收入的67.1% [5] 即时零售市场竞争格局 - 京东与达达2021年联合推出“小时购”,2023年更名为小时达,2024年5月整合为“京东秒送” [6] - 达达活跃骑手规模约为120万–130万人 [6] - 2025年2月,京东秒送切入外卖市场,京东创始人透露京东外卖与电商有40%的交叉销售 [6] - 京东集团CEO强调外卖和即时零售是公司重要战略方向 [6] - 市场竞争激烈,除老玩家美团外,阿里于2025年4月推出淘宝闪购参战 [6] 京东在即时零售领域的布局与挑战 - 京东着手扩张自营骑手队伍,2025年6月开始招募全职骑手 [7] - 截至2025年8月,京东外卖业务的全职骑手规模已突破15万人 [7] - 即时零售市场竞争重点包括供给、城市化网格管理、服务能力、履约能力、商品供给、用户运营及技术支撑 [7] - 京东优势在于供应链深度与物流基建,但在配送算法和地图系统精准度上仍有优化空间 [7] - 需要构建更丰富的生活服务场景来提升用户使用频次和黏性 [7]
黄金周“榜单三国杀”,巨头在争什么?
36氪· 2025-10-09 18:20
国庆“榜单大战”竞争态势 - 阿里(高德)、美团、抖音、小红书四大平台在国庆黄金周期间围绕“榜单”功能展开激烈竞争,以包揽消费者吃喝玩乐的心智入口 [1] - 高德扫街榜在国庆第3天宣布累计去重用户超4亿,美团“必吃榜”和“必玩榜”9月以来搜索量同比分别提升96%和145% [1] - 抖音“心动榜”从餐饮拓宽至酒旅,覆盖城市和餐饮呈现下沉趋势,10月1日至7日地方菜抖音团购销售额同比增长76%,秋季饮品增长57%,住宿增长50% [1] - 平台竞争手段包括疯狂撒券,如高德推出“每天分1亿红包”活动,美团提供覆盖酒店、门票、闪购、外卖等多类消费券 [6] 平台差异化竞争策略 - 补贴策略聚焦高价值用户,如美团推出“会员专享价”,小红书“小红卡”设置每年168元的付费门槛,并非一味大水漫灌 [8] - 各平台结合自身优势搭建内容生态:大众点评基于UGC生态推出“必吃风味集”;小红书通过“马路生活节”预热实现从内容到交易的闭环;高德利用地图导航优势推出“城市指南”功能,针对细分场景如“夜生活”、“高铁站美食”推出专属榜单 [10][12] - 抖音“心动榜”从“兴趣内容”出发,强调“氛围感”并划分为东方美学、山野自然等类别,瞄准情绪价值以符合种草逻辑 [14] - 榜单内容拓宽至餐饮以外场景,如大众点评“必玩榜”、抖音“酒店心动榜”、高德扫街榜进化至文化艺术、潮流生活等细分场景 [16] 到店业务成为竞争核心 - 巨头集体“卷榜单”的本质是即时零售战火从外卖到家延伸至到店业务,争夺到店场景的话语权 [2][17] - 到店市场潜力巨大,据浙商证券测算预计2028年市场规模将达到5.4万亿元,目前蛋糕还小,增量空间巨大 [18] - 平台能力可复用,到家外卖的高频特性可带动到店低频业务,包括团购爆品引流经验、经营工具优化和线下BD网络 [20] - 到店与到家业务协同效应显著,淘宝闪购每天约1.5亿用户中存在到店自提或团购需求,团购已成为商家重要营收来源,例如南京某火锅连锁店团购订单占整体销售额一半以上,2023年火锅品类团购核销量超27% [21] 未来竞争关键能力 - 平台需建立榜单内容生态与团购业务的协同能力,实现“优质供给+口碑体系”双轮驱动,既要重视UGC、KOC等内容生态建设,也需打造优质的团购供给盘子 [22] - 集团内部协同至关重要,阿里在“AI+大消费平台”战略下安排淘宝闪购、饿了么与高德扫街榜双线作战;美团则利用“大而全”的榜单生态优势,同时通过非商业化的“鸭觅”探索“小而美”路径,其国庆推出的“本地人美食指南”已具备榜单初级形态 [23] - 平台需具备深耕下沉市场的耐心,美团、阿里和抖音均在到店业务中强调对“烟火小店”和中小商家的扶持,以丰富平台商家生态并聚合消费数据 [25]
步步高:目前整体调改店会员年复购率约65%,BL品牌商品销售情况良好
财经网· 2025-10-09 18:19
中央厨房调改与运营 - 中央厨房于2014年9月投入使用 并于2024年9月在胖东来帮扶指导下进行调改 于2025年3月完成调改 [1] - 调改内容包括增加烘焙生产车间和凉皮生产车间 并对熟食、面点、肉类、蔬菜车间等整体环境进行升级改造 [1] - 开发出月饼、酱板鸭等特色产品 销售情况良好 [1] 门店运营与商品销售 - 公司整体调改门店的会员年复购率约为65% [1] - BL品牌商品销售情况良好 [1] 即时零售业务规划 - 公司目前尚不成熟 暂时没有恢复即时零售业务 [1] - 未来成熟后 即时零售业务希望能有机会和优秀平台及企业合作 [1]
最新动态,疯狂小杨哥将在近日复播
36氪· 2025-10-09 18:14
2024年9月,小杨哥因"香港美诚月饼"虚假宣传事件停播,所属公司三只羊网络被罚款6894.95万元,并责令停业整顿,小杨哥账号也被封禁,粉丝量半年 内暴跌超1200万。 2025年3月23日,合肥市联合调查组通报显示,三只羊公司足额缴纳罚没款,累计赔付消费者,89项整改措施通过验收,具备恢复经营条件。 4月,三只羊推出自营APP"小杨甄选",试图以自营品质重塑市场信任,但上线首日下载量不足1万,直播间最高在线人数仅248人,遭遇冷遇。 9月15日,三只羊旗下主播嘴哥、乔妹、老K等人在抖音低调复播,带货"小杨臻选"产品,嘴哥的直播间在线人数一度超10万,但大小杨哥并未现身。 10月9日消息,鞭牛士从可靠渠道独家获悉,疯狂小杨哥在停播一年后即将复播,重新开启直播带货。 9月23日,三只羊网络在官方账号发布文章,文中出现了大小杨哥的宣传海报,这被外界视为大小杨哥可能即将正式复出的信号。 最新的消息显示,小杨哥将在近期复出,目前其抖音主账号粉丝数显示为9999万+,已经超过一年没有再更新。 内容创新与互动体验优化:电商直播更加注重内容创新,引入剧情直播、场景直播、互动游戏等多种形式,同时优化互动体验,通过实时评论、 ...
外卖大战,美团失去一些城池
YOUNG财经 漾财经· 2025-10-09 17:51
外卖补贴大战降温与财务影响 - 2025年10月外卖平台补贴热潮明显降温 优惠门槛提高、满减力度缩水、限时补贴频次锐减 [3] - 监管引导市场回归理性 2025年7月18日市场监管总局约谈主要外卖平台 8月1日三大平台声明规范补贴行为 [3][4] - 持续补贴导致企业财务压力巨大 2025年第二季度京东新业务亏损约147亿元 阿里即时零售亏损百亿左右 [4] - 美团2025年第二季度经营利润同比暴跌98% 经调整净利润减少121亿元 销售成本攀升至614亿元(占收入66.9%) [4][6] - 美团销售及营销开支大幅增长51.8%至225亿元 主要因应对外卖及即时零售竞争导致推广、广告及用户激励开支增加 [6][7] 美团市场份额与竞争格局变化 - 外卖市场竞争格局生变 京东通过高额补贴入局 阿里整合饿了么并依托淘宝闪购打通电商流量与配送场景 [5] - 美团被迫加大补贴力度应对竞争 导致盈利空间严重挤压 出现增收不增利现象 [5][6] - 2025年第二季度美团营收918亿元(同比增长11.7%)但本地商业分部经营溢利同比下滑75.6%至37亿元 [6] - 竞争导致美团市场份额明显下降 以订单量计美团份额从竞争前85%降至65% 阿里系份额从11%升至28% 京东份额从13%回落至7% [8] - 美团CEO王兴表示将全力以赴捍卫市场地位 反对内卷式竞争但需应对持续加剧的竞争态势 [7] 美团即时零售业务发展 - 美团闪购作为即时零售核心业务 定位"30分钟万物到家"的LBS电商平台 覆盖超市便利、生鲜果蔬、数码3C等多品类 [13] - 美团闪购GMV快速增长 从2022年约1476亿元攀升至2024年2620亿元 三年复合增长率达33.2% [14] - 订单量表现亮眼 2024年日均订单突破1000万单 2025年4月非餐饮品类日订单突破1800万单 7月即时零售日订单峰值首次突破1.5亿单 [14] - 美团闪购已与超过350个品牌建立深度合作 品牌类商品在平台总交易额中占比接近30% [14] - 商业模式多元化 向商家收取交易佣金及广告推广费用 提供履约支持收取配送费 向品牌方收取广告费及用户补贴 [13] 美团核心竞争优势 - 履约网络优势明显 2023年美团平台获得收入的骑手达约745万人 服务覆盖全国几乎所有城市及县域 [16] - 用户基础庞大 截至2025年6月美团App月活跃用户突破5亿 生态总月活跃用户超过6亿 [16] - 供应链模式灵活高效 闪电仓模式成为下沉市场扩张重要抓手 截至2024年10月美团闪电仓数量超3万家 预计2027年突破10万家 [16] - 美团将餐饮外卖积累的运力网络、履约经验与用户心智成功复制升级为"送万物"的即时零售模式 [13][15] 行业竞争态势与美团防御策略 - 即时零售市场空间广阔 2025年中国即时零售市场规模预计同比增长29%突破1万亿元 2030年有望突破2万亿元 [17] - 互联网巨头加速布局即时零售 阿里系整合饿了么、天猫超市、盒马等资源 京东加码自营前置仓建设 抖音打通即时零售与电商业务 [17] - 美团在酒旅赛道面临多维夹击 京东以"最高3年零佣金"切入酒旅市场 阿里飞猪接入淘宝用户体系 抖音实施扫码免佣政策 [17] - 美团通过技术投入构建防御体系 持续加大对AI、无人机配送等前沿科技投入 截至2025年6月底无人机已开通64条航线累计完成订单超60万单 [18] - 美团优化骑手生态 取消超时扣款机制、推行弹性送达时间、发放安全骑行现金激励、联合上线养老保险补贴 [19] - 业务结构调整聚焦高增长板块 全面拓展即时零售业务 加大美团闪商品类覆盖 同时收缩社区团购业务 [19] - 深化酒旅赛道生态协同 与高星酒店巨头合作打通会员体系 推出AI工具覆盖智能定价、需求预测等场景提升经营效率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