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跨界
icon
搜索文档
黄子韬赌上全部身家卖卫生巾,能否撕开行业暴利黑幕?
凤凰网财经· 2025-05-19 22:12
黄子韬跨界进入女性护理行业 - 黄子韬以破釜沉舟姿态进入女性护理赛道,强调这是赌上所有未来和信誉的责任,希望从明星转型为企业家[1] - 朵薇薇卫生巾系列上线15分钟卖出19.5万单,抖音官方旗舰店销量达125.8万单[1] - 产品实行定量定时销售模式,每日中午12点和晚上7点限量发售,二手平台出现加价转售现象[9][10] 公司股权结构与生产背景 - 朵薇运营主体前身为浙江米派护理用品有限公司,成立于2021年6月,最初以代加工业务为主[3] - 公司股权结构中,衡研科技和龙则灵分别持股80%和20%,黄子韬通过持股44%的龙则灵间接参与[3][6] - 黄子韬否认贴牌生产说法,称已收购工厂并投资2.75亿元,拥有3条全新生产线[7][8] - 收购的工厂原大股东曾涉嫌生产劣质卫生巾和纸尿裤,但黄子韬强调旧工序已停用并通过17项国家检测[8][9] 行业市场现状与竞争格局 - 中国卫生巾市场规模2023年达1200亿元,预计2030年将达178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约4%[16] - 行业毛利率普遍超过50%,恒安国际达63.7%,百亚股份为53.14%,新入场者舒宝国际女性护理产品毛利率约45%[15] - 外资品牌在高端市场占据近60%份额,本土品牌在中低端市场构筑壁垒,新兴品牌抢占细分赛道[16] - 行业前五名集中度超过50%,但存在大量中小厂商,存量市场竞争激烈[17] 行业问题与挑战 - 行业存在"残次料翻新"问题,部分厂商以0.3元/片收购废弃卫生巾重新流入市场,菌落总数超标百倍[18] - 虚标长度问题突出,部分产品实际长度不足标注长度的300mm,现行国家标准存在模糊条款[18] - 荧光增白剂、甲醛等有害物质广泛存在,某品牌检出可迁移性荧光剂含量高达386mg/kg,远超欧盟限值[18] 市场机会与营销策略 - 黄子韬抖音粉丝3672万,其中78%为女性,通过"为妻子试用"情感营销直击安全性焦虑[12][15] - 1分钱试用装吸引779万观众围观,4.95万单秒空,精准锁定18-40岁女性核心用户[15] - 行业信任危机为透明化工厂提供机会,黄子韬称"那些赚卫生巾黑心钱的人真的太恶心了"[11][12]
黄子韬赌上全部身家卖卫生巾,能否撕开行业暴利黑幕?
凤凰网财经· 2025-05-19 21:45
黄子韬跨界进入卫生巾行业 - 黄子韬以破釜沉舟的姿态跨界进入女性护理赛道,表示"赌上所有未来、信誉和一切"[1] - 其品牌朵薇薇卫生巾上线15分钟即售出19.5万单,抖音官方旗舰店销量达125.8万单[1] - 黄子韬希望借此转型为企业家,而不仅是明星身份[3] 公司股权结构 - 朵薇运营主体为浙江朵薇护理用品有限公司,前身为浙江米派护理用品有限公司[4] - 公司股权结构:杭州衡研科技持股80%,杭州龙则灵网络科技持股20%[4][6] - 黄子韬通过持股99%的杭州龙悦谦网络科技间接持有龙则灵44%股份[8] 生产与销售情况 - 公司总投资达2.75亿元,拥有3条生产线[8] - 采用定量定时销售模式,每日中午12点和晚上7点限量发售[8] - 二手平台出现加价转售现象,显示产品供不应求[9] 行业市场概况 - 中国卫生巾市场规模2023年达1200亿元,预计2030年将达1785亿元[15] - 行业毛利率普遍超过50%,恒安国际达63.7%,百亚股份53.14%[14] - 外资品牌占据高端市场近60%份额,本土品牌主导中低端市场[15] 行业问题与挑战 - 存在"残次料翻新"问题,部分产品菌落总数超标百倍[16] - 产品存在"虚标长度"问题,实际长度不足标注长度[16] - 荧光增白剂、甲醛等有害物质含量超标问题严重[16] 营销策略 - 黄子韬抖音粉丝3672万,其中78%为女性[14] - 通过1分钱试用装吸引779万观众,4.95万单秒空[14] - 采用"为妻子试用"的情感营销策略[11]
从材质重构到风格突围,刘昱用设计让BLACKHEAD引爆年轻市场
江南时报· 2025-05-19 20:52
品牌发展概况 - 公司BLACKHEAD成立于2012年,由刘昱创立,凭借独特设计和全品类首饰产品迅速成为年轻一代搭配首选品牌[1] - 目前全球拥有超50家门店,年销售增速保持在30%-50%[1] - 2020年正式布局海外市场,摆脱了饰品行业拓展海外只能拼价格的困境,实现原创设计全球突破[1] 产品创新策略 - 公司95%产品采用不锈钢、树脂、金属、布料等综合材料,注重质感和易养护特性[3] - 通过不同材料灵活组合实现跨界融合,拓宽设计边界,提供多元化选择[2] - 推出「B LABEL黑标」系列,将水洗标、防盗扣等元素解构重置为设计主角[5] 品牌建设路径 - 通过立体化品牌架构精准捕捉年轻受众对自我奖赏与个性表达的需求[4] - 采用"时尚+文化"线上线下联动模式,强化品牌与消费者链接[4] - 2018年首店落地上海新天地后持续升级店铺形象,加速线下拓展[4] 海外市场拓展 - 坚持围绕品牌核心价值进行渠道管理和产品研发,破除文化壁垒[5] - 海外布局两个月内即登顶谷歌BLACKHEAD Jewelry关键词搜索第一位[5] - 通过系列原创设计实现项目整体翻倍盈利[5] 行业趋势洞察 - 传统快时尚逻辑在年轻消费群体中吸引力下降[2] - 当代首饰设计更注重重量、质感和易养护特性,而非单纯材质价值[3] - 跨界融合、可持续性和数字化颠覆成为行业创新重要方向[2]
虎邦以创新铸就调味品品牌里程碑
中国食品网· 2025-05-19 18:17
虎邦品牌介绍 青岛辣工坊食品有限公司于2016年成立,而后创立"虎邦"品牌,始终专注于辣酱研发、生产和销售,拥有现代化厂房1.2万㎡,全程自动化罐装,是《炒制 辣椒酱》国标的起草单位之一。虎邦的产品以新鲜辣椒为原材料,自有辣椒种植采摘园,新鲜采摘,保留辣椒的营养与鲜香;精选优质原材料,精心研制辣 酱工艺,保证每一款辣酱的营养与口感;经过数十年的辣酱调配,研究出各类原材料与辣椒的黄金配比,口口鲜香;坚持熬制工艺,小火慢熬,最终呈现出 虎邦辣酱的标志性口感和风味。 虎邦以"绝不做一个有钱就赚的生意,而要作出一个与众不同的经营范式;打破"黔之驴"一家独大的格局,走出一条新的成为"乔木"的道路"为企业愿景,始终 将品牌建设作为发展的重中之重。 在中国调味品市场激烈竞争的格局下,虎邦始终坚持以"用户至上"。坚持以用户为核心的产品研发理念,深挖消费场景需求,解决佐餐/简餐口味寡淡的痛 点;围绕年轻消费者多元化口味的需求,从产品规格到产品口味,持续优化创新,构建独具虎邦品牌特性的产品矩阵,搭建品牌认知的护城河。 创立之初,虎邦便切入外卖佐餐场景,首创小规格包装辣酱产品,深入研究外卖新兴市场带给餐饮,带给消费者的变化,适势而 ...
一张票根玩转一座城:文旅融合的消费新密码
搜狐财经· 2025-05-19 13:20
文旅行业跨界联动趋势 - 行业从单打独斗转向打包优惠模式,通过票根串联整条消费链,实现跨界联动[1] - 典型案例包括戏剧票附赠艺术展门票、高铁票绑定景区半价优惠、球赛门票联动酒店及餐饮折扣[2][5][7] - 商家通过主门票吸引核心客流,附加权益引导游客进入周边消费场景,形成"以主带次"效应[4] 具体商业模式与数据表现 - 河北廊坊"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提供戏剧票+艺术展门票+20余家餐厅九折权益,带动入园人次增长150%、商业街客流提升30%[2][12] - 河南洛阳"凭车票半价游"活动使半价票日均销量增加上千张,汉服店客流量增长30%[5] - 云南玉溪中超赛事期间,餐饮营业额上涨37%,商圈整体收入提升近30%,通过"体育+旅游"模式转化一次性消费为过夜经济[7][9] 消费者行为与心理机制 - 流量聚合:主门票(戏剧/高铁/球赛)自带精准客流,营销效率高于传统广告[10] - 场景渗透:优惠券推动非计划性消费,如看剧附带购买奶茶、观赛带动本地小吃消费[10] - 消费惯性:票根优惠作为"消费启动器",降低游客首次支付心理门槛后刺激后续消费[10] 行业协作与技术升级 - 商家需协调多方利益分配,如河北项目与20余家餐厅建立分成结算系统[12] - 数字化是未来趋势,电子票根绑定支付平台、AI推荐联票套餐、区块链分账等技术可能普及[13] - 杭州西湖区试点"文旅数字护照",通过扫码积分兑换福利,探索数字化生态[13]
火星人(300894)2024年报&2025年一季报点评:行业整体承压 积极应变调整
新浪财经· 2025-05-18 18:47
财务表现 - 24年公司营收13.76亿元,同比下滑35.68%,归母净利润0.11亿元,同比下滑95.49% [1] - 24年单Q4营收3.63亿元,同比下滑36.15%,归母净利润亏损0.04亿元 [1] - 25Q1营收1.63亿元,同比下滑53.31%,归母净利润亏损0.54亿元 [1] - 25Q1毛利率40.18%,同比下降但环比企稳+0.02pct [2] 行业环境 - 24年集成灶行业零售额173亿元,同比下滑30.6%,其中线上零售额26.47亿元,同比下滑38.84% [2] - 行业低迷主因新房市场萎缩及消费分级趋势下高均价产品需求减弱 [2] 费用与成本 - 25Q1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分别升至45.92%/17.25%/14.48%,财务费用率增至4.75% [3] - 财务费用增加系募投项目工程转固致债券利息费用化 [3] 战略调整 - 开拓存量房市场:2025年计划打造超200家老厨改示范门店,目标服务10万家老客户 [3] - 发展第二增长曲线:重点推进水洗产品,同时研发燃气热水器、净水器等新品 [3] - 跨界投资:通过超凡基金(持股99%)已投资3个项目,探索新兴行业机会 [3] 业绩展望 - 公司计划通过"百日大战"等营销活动推动二季度业绩触底反弹 [3] - 长期战略聚焦集成灶渗透率提升及地产需求结构调整 [4]
非遗焕新
经济日报· 2025-05-18 05:45
非遗市场发展 - 非遗产品通过"茶馆+非遗""书店+非遗""商场+非遗"等模式融入日常生活,并借助跨界联名吸引年轻消费者,成为乡村振兴和文化传递的重要载体 [1] - 文化和旅游部启动"非遗焕新购物月",各地依托本地非遗资源开展差异化促消费活动,创新消费场景以满足多元需求 [1] 跨界创新与市场表现 - 非遗产品在"非遗年货购物月"中订单量同比增长33%,老字号回力鞋业将崇明土布、东阳竹编等非遗元素融入球鞋设计,打造潮流单品 [2] - 上海回力鞋业"非遗100+创新运动设计"项目计划推出100款跨界产品,其中10%将上市,并开设线上线下专柜以链接当代消费者 [2] - 东海贝雕艺术博物馆通过影视剧联名文创产品实现"破圈",联名产品被抢购一空,推动非遗技艺活态化传承 [2] 业态融合与消费场景 - 杭州解百商场打造"非遗茶空间",融合制茶技艺、天竺筷、西湖绸伞等非遗项目,吸引消费者打卡并配备专业讲解服务 [4] - 晓风·明远书院通过"非遗+书店"模式增加营收,提供红茶制作、雕版印刷等体验活动 [4] - 浙江省推动"非遗茶空间"建设,整合茶相关非遗项目,打造文旅消费新场景 [5] 乡村旅游与国际化传播 - 浙江长兴县顾渚村民宿引入紫笋茶制作技艺非遗体验,开设采茶、制茶研学课程,提升回头客率 [6] - 非遗与乡村文旅深度融合,从消费端促进供给端升级,助力乡村振兴 [6] - 东海贝雕艺术博物馆年接待外国游客超1万人次,非遗产品成为外国游客了解中国文化的符号 [7] 文旅融合新实践 - 福建泉州"五一"推出宋风古韵奇妙游,北京朝阳区举办汉文化节,均融入提线木偶、鱼灯表演等非遗活动以丰富旅游体验 [7]
证监会一锤定音,松发股份跨界造船终获批
格隆汇· 2025-05-17 18:31
并购交易概况 - 松发股份拟以全部资产及负债(评估值5.13亿元)置换恒力重工50%股权,剩余50%股权通过发行股份(10.16元/股)及配套募资40亿元收购,整体交易作价80.06亿元 [3] - 交易完成后,松发股份将从陶瓷企业转型为"民营造船第一股",恒力重工实现借壳上市 [3] - 该交易是2024年9月"并购六条"新政后首单过会的跨界并购案例,被视为资本市场支持产业升级的标杆 [2] 标的公司财务数据 - 恒力重工2024年9月30日净资产账面值29.88亿元,评估值80.06亿元,增值率达167.84% [5] - 2024年营收从2023年的6.63亿元飙升至54.96亿元,净利润暴增263倍至3.01亿元 [5] - 2024年底在手订单高达589.45亿元,船舶均价从2023年的2.1亿元/艘升至2024年的3.5亿元/艘 [8] - 2024年负债合计155.96亿元,较2023年的51.78亿元大幅增长 [6] - 2024年研发费用率仅0.97%,与"技术领先"宣称存在差距 [7] 交易亮点与监管关注 - 交易设置严苛对赌条款,恒力重工承诺2025-2027年累计扣非净利润不低于48亿元 [8] - 监管重点关注评估基准日恒力重工注册资本突增25亿元的影响,要求说明真实估值水平及资金去向 [3][5] - 监管质疑公司如何快速突破行业壁垒、业绩增速是否偏离周期等问题 [7] 市场反应与政策环境 - 截至5月16日收盘,*ST松发股价报42.84元/股,涨幅达5%,自5月以来涨幅超15%,总市值53.19亿元 [9] - 交易获批恰逢监管环境优化,沪深交易所修订重组审核规则,新增简易程序、放宽同业竞争限制等 [8] - 分析人士指出该案例为市场提供重要范本,显示具备明确产业逻辑的跨界并购有望获得支持 [9] 行业背景 - 恒力重工2023年才启动造船业务,当年即斩获全球第九的新接订单量(399.4万载重吨) [5] - 2024年新接订单包括地中海航运10艘LNG双燃料超大型集装箱船(估值约200亿元) [8] - 恒力集团作为中国制造业民企龙头,2024年营收达8117亿元 [8]
历时近四个月!宁波富达跨界收购“梦碎”,A股年内多起并购案告吹
华夏时报· 2025-05-16 16:32
跨界并购终止案例 - 宁波富达终止收购晶鑫材料不少于45%股权及6%表决权委托的交易,双方历时四个月协商未达成最终方案 [2][3] - 公司主营业务为商业零售地产和水泥建材,跨界并购需更谨慎,但未能实现产业转型目标 [2][5] - 收购初衷为通过控股晶鑫材料进入光伏银粉电子材料领域,协同原有资源提升产业能级 [3][5] 并购背景与标的分析 - 晶鑫材料专注太阳能光伏电子材料研发,核心产品为太阳能电池用正面电极银粉,属光伏产业链中上游关键材料 [5] - 宁波富达近年业绩持续下滑,拟通过并购切入新能源材料领域以突破转型 [5][6] - 公司强调标的科技属性及国产替代潜力,未来仍将聚焦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新兴产业 [6] 市场反应与行业动态 - 宁波富达股价在2024年12月16日至18日大涨,但公司此前否认存在重大资产重组计划 [4] - 年内多起跨界并购终止,包括万通发展终止收购索尔思光电60.16%股权(光芯片领域)、慈星股份终止收购武汉敏声(射频滤波器领域) [7][8] - 行业专家指出跨界并购难点包括行业认知差异、文化冲突及政策变化,核心矛盾常涉及价格、控制权及战略方向 [7] 并购失败共性原因 - 交易各方普遍因最终交易条件未达成一致而终止,如宁波富达与晶鑫材料、慈星股份与武汉敏声 [3][8] - 跨界并购需深度尽调目标行业业务模式及协同效应,但整合难度较高 [7]
跨界收购芯片企业综艺股份再涨停,扣非净利连续三年亏损,12年不分红引关注
深圳商报· 2025-05-16 10:58
公司动态 - 综艺股份拟通过现金增资或受让股份方式取得吉莱微控制权 [1] - 公告次日股价开盘即涨停报收4 51元/股 5月15日再次涨停报收4 96元/股 [1] - 吉莱微专注于功率半导体芯片及器件研发 业务涵盖芯片设计 晶圆制造及封装测试全产业链 [1] - 收购旨在强化信息科技板块 完善功率半导体产业布局 [1] 财务表现 - 2024年实现营收3 48亿元 同比增长8 15% [1] - 扣非净利润亏损3648 89万元 连续第三年亏损 2022-2024年累计亏损达2 5亿元 [1] - 芯片设计及应用业务2024年营收同比下滑22 65% 毛利率减少7 29个百分点 [2] - 连续12年未进行现金分红 投资者回报问题引发市场关注 [2] 交易进展 - 交易仍处于初步筹划阶段 具体投资比例及方案尚未最终确定 [2] - 市场人士分析收购能否提振盈利能力仍需时间检验 [2]